第一篇:聆听自然
聆听自然
当自然是人类最好的朋友,它帮你排忧解难,但只有当你走近它的心田,与它在一起,才能聆听到它的声音,才会真正走近它的内心。 ̄ ̄ 题记
认识我的人都说我是一个奇怪的人.总喜欢一个人在林中不停地穿行;一个人在开满鲜花的山坡奔跑,跑累了就躺在野草中感受一个人与自然的亲密;一个人在荒草丛生中仰望蓝天,梦想着自己像一只小鸟一样,在树杈中飞行,在蓝天中呼吸自由的空气。这时,我听见了大自然的声音,那样的低沉、那么的有力。它说了句……我没有听懂它的话。
不过我慢慢地懂得了它的话。那是在一个春天,我明白了它的话。以前的我是那么的自闭、那么的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中。只知道自己内心的世界,不懂心外世界的精彩。大自然说的是:你只知道我一半的精彩,你没有走近我的内心,你要打开自己的心扉,走近别人的世界。
我尝试着走近别人的世界,发现我的世界那么的渺小。我开始惊喜我发生的变化。
此后,我还像以前一样,喜欢去林中、山坡。不过,我不在是一个人,我经常叫他们陪我一起去,去放松自己。大家都认为我开朗了,我也这么认为。但奇怪的是我再也没有听见大自然对我说的话。难道它忘了我?我始终感到困惑,它去哪了?
有一次,正当我在花丛中,追逐蝴蝶的时候。我想起了它说的一句话,“只有你走近我的心田,才能聆听到我的声音。”我恍然大悟,原来我又错了。我并没有走近别人的心田,只不过不再那么沉默寡言罢了。我试着改变自己。
终于,在我巨大的变化下,我再一次地听见了它的声音。那声音还是那么低沉、那么有力。它说,我改变得真大。以后,每当我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我都去找他人帮我,然也有它的身影。
我真正地学会了聆听大自然,我也明白了要用心和它沟通。
第二篇:聆听自然
聆听自然
滴答滴答滴答滴答,这一天雾似乎有点大,透过窗户外头就是白茫茫的一片,雨水尽情地打在窗户上,那声音吵得我连书也看不下了。
于是,我起身穿上鞋子打开了窗户,只听到青蛙呱呱地叫,似乎很欢快地在游泳,在尽情地嬉戏;还有雨点洒在树叶上;那树叶青翠得似乎很生气;乌云密布的天空一下子变得阳光明媚,这时,雨后的彩虹出现了,彩虹犹如一条长虹展现在我面前,眼睛一亮,心儿一跃,踏在椅子上看着那美丽诱人的彩虹,彩虹仿佛是被困在牢里长年累月不出门的样子,起初一看觉得彩虹似乎也很沮丧,疲惫的样子,但最后却变得活力四射,露出了久违的笑脸,我也跟着微笑,我想;可能是彩虹呆在牢里太久太久了,没有出来炫耀炫耀一下自已,所以才会很犯困的样子,但忽然这一次难得能出来疏松一下筋骨,所以显得活力四射吧!
雾也消失地差不多了,渐渐地我看到了窗外的自然景物,雨过后的窗外世界就是非同凡响,天空不再像刚才那样摆着一副无精打采的面孔,而是显得蔚蓝蔚蓝的,使人看了都很愉快,鸟儿也在树枝上尽情地歌唱,那声音似乎很悦耳,雨后的窗外世界很美丽,很诱人。
嘀嗒嘀嗒滴答滴答,我的心也跟着雨水一齐在打鼓,窗外没有人,只有鸟儿在歌唱,只有柳树在跳舞,我静静地戴上耳机看着书,聆听着自然界的万物复苏。美好的午后就陶醉在这儿了。
广东汕头潮阳区潮阳市和平镇下厝初级中学初二:高燕纯
第三篇:聆听自然物语
聆听自然物语
——《大自然的语言》《落日的幻觉》整合探究学案
【学习目标】
1、能按照要求从文中筛选信息并概括要点,理清说明的顺序。
2、熟识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
3、培养探索科学奥秘的兴趣,养成科学观察和思考的习惯。【学习重难点】
1、理清说明的顺序。
2、熟识说明方法及作用,品味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课内探究】
活动一:整体把握,理清顺序
1、快速浏览课文,回答问题:《大自然的语言》《落日的幻觉》两篇文章中,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这些内容之间有什么联系?
(提示:找出每段中心句,从中心句中提炼关键词语)
2、默读《大自然的语言》第6—10自然段。找出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并思考:决定物候来临的四个因素的先后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可小组讨论。)
3、结合所填的《落日的幻觉》一文的表格思考:课文在解释落日的各种幻觉现象时,主要遵循什么顺序来写的?(可小组讨论。)
活动二:观察分析,掌握方法
请找一找,文章使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活动三:细细咀嚼,品味语言
准确、生动是两篇文章的语言的特点,你从文中哪些地方看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另,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生动、最精美的段落或句子,高声朗读,并对文章生动的语言细细咀嚼,说说好在哪里。(先自己思考,后小组内交流整合。)
(提示:
1、抓关键词语,用删减或替换的方式体会其作用。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中“约”删去后表达有什么不同。
2、可从词语运用的角度,也可从修辞的角度体会其生动。)
【拓展延伸】
请大家用刚刚了解的相关物候学知识分析下列现象产生的原因。
玉兰和红杏 郭沫若
两个月前,在广州,看见了玉兰开花; 两个月后,在北京,又看见玉兰开花。
玉兰花呀,我说,你走得真慢哪!费了两个月工夫,你才到了京华。
大林寺桃花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第四篇:聆听自然之声
聆听自然之声
——听《绿色之歌》音乐教学有感 天祝县打柴沟镇安家河小学 韩淑萍
一进教室,小树、小鸟、花、草、蝴蝶的头饰就把二年级的学生打扮的更加烂漫可爱。黑板上绿树、小溪、碧草以及用繁花修饰的花边使悄然走近的春天呼之欲出,更使观者眼前一亮。接下来一曲教师伴奏学生演唱的《快乐小舞曲》,又给这幅春景以跃动的音符。教室显得更加明净、畅亮。
学生在紧凑而欢欣的学习过程中,很快学会了这节课的新歌《小树长高》。在手风琴美妙的旋律下,学生的羞涩、紧张都不再像平常听语文、数学公开课那样夸张。而有伴奏的集体合唱听来更是嘹亮、愉悦。其声音清脆如珍珠落盘,明净如露水滚动,欢快如溪流蹿跃。最有趣的是孩子们专注的神情,一点也不亚于歌德吟诵《浮士德》。
这让我感动,也让我感慨学生巨大的学习能力。再看,在座的各位老师都不见了平时听课的严肃,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欣喜、纯真、慈善的笑容,这笑容里饱含着陶醉里的期待,也有期待被满足的幸福。这样的情景真的很少见。
细想,每一篇文章不都是艺术的结晶吗?不都可以浸润每个心灵吗?学一篇《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能浏览六地二省在短短五十六个字里的绝妙运用,这般广阔的视野有谁不被折服!拿它与《春望》、《早发白帝城》对比来感受诗人的喜极而狂,领略要在三峡天险里放舟纵跃的豪迈激情,那是何等的浪漫啊!倘若愿意,还可以扯来一两帧杜子美故乡——洛阳的城景乡韵,抑或是捧出素来被人称赞的洛阳牡丹,再配上那首《洛阳看花》这不也是令人兴奋的享受吗?这些俯拾皆是的艺术内容,语文课自然是可以表现的。
如果展开来谈语文课的艺术是很广泛的,教学艺术、审美艺术、内容艺术、教师的语言艺术。这里我要着重强调的是语文教学内容的艺术与语文课堂的艺术氛围。(当然这些与其它内容也有很多交错的地方。)所以现在我就可以这样表达:如果抹去艺术因素,语文课的内容就只剩下功利了。这功利有对识字量的追求,有对积词累句的追求,有对运辞会话的追求,有对想象力的追求,更重要的是对作业与成绩的追求。我承认这些追求在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方面有着绝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在很多时候语文课的这些元素被蒸馏了,不再是立体的语文教学,而是对单一效果的过分追求。这种追求已经使得语文从最初的“最喜欢语文书,可爱、好看”变得让学生讨厌了。其原因,离不开语文教学使语文中原有的艺术魅力分崩瓦解的教学操作,语文课中的艺术氛围远不如文本本身的艺术氛围,不光如此还会常常成功地“创造”出语文课堂死寂、低效这个怪胎。这些效应固然与教学的其它因素不无关系,但更多的是因着教师的知识、艺术素养。
“我常看到有些青年教师主观上也很想有好的作为,然而他们平时除了看几本有关语文教学的书和杂志外,几乎不看别的书,尤其对那些 被他们认为和语文教学‘无关’的书,从不翻一翻。” 钱梦龙先生在《语文课堂教学艺术漫谈·序》中的这段话里所说的“无关”的书是指:广泛的文学作品、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哲学、教育学、教学论、心理学、思维科学、美学乃至几何学等多门学科。练就语言表达能力以便使课堂时时处于教师语言的艺术氛围里,就应该宗从这段教导。
教师的素养,尤其是用艺术化语言表达的能力,能使课堂的每分每秒像音乐课一样美。体会文章的优美意境,感受语言的摄人魅力是一桩美事,营造学生感受这种美,享受其中的乐趣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自然之声是艺术的源泉,音乐赞美它,语言也赞美它,艺术的声音在任何的形式里都会散发魅力。能否让学生也体会到这种种魅力,关键在于传递、表达它的人——教师的能力。
因此 “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这句话对今天的语文教师同样适用。
第五篇:聆听自然深处
聆听自然深处
自然,总是那么美,总有一种无限美。从古至今,赞颂自然的诗句和文章是数不胜数。其实,我挺喜欢大自然的,喜欢它的宁静,喜欢它的无语,喜欢它的美。
当独自一人走进大自然,心中有种舒适的感觉,污浊的空气变得清新,静听自然界特有的语言,没有世间的浑浊,没有都市的喧闹,有的只是一个宁静的世界,不会被任何人所打扰,我喜欢那种感觉。自然是不会打扰别人的,可人类总会去打扰它,去破坏它的寂静,它的美。
人们常说自然是无情的,我却认为是人类无情,自然有情。其实,自然也有喜怒哀乐,我总爱静静地聆听大自然的声音,那风掠过树枝的声音,那雨打在石头的声音,那欢乐的鸟鸣声,都是大自然的声音。为什么?为什么我们总是要去破坏这一切呢?让工厂的噪音响彻山谷,让自然不再拥有鸟语花香,这样好吗?对我们有好处吗?
还给自然宁静与美丽,为人类我们为自己留一方净土,这样不是很好吗?人类真正需要的不是金钱,而是心灵的一方净土。亲手毁掉生命的那片净土,等于是自掘坟墓。自然是纯洁的,它不要被任何人所打扰,它需要宁静,这就是它的美。处于喧嚣城市的我们,真的太需要安静,让我们的心宁静下来,去寻找心灵的一方净土。那不是很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