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的心得体会
辩论的心得体会(对于新手)
我参加辩论赛只一年,只是出于对辩论的喜爱坚持了下来。
那次比赛从系里的选拔到进入学校的比赛历时很久,也打了很多场,所以关于辩论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纯粹是自己摸索出来的,如果有技术方面的错误,请指出,我会及时改正!
首先是一辩。一辩的话要注重立论严谨,不要有太大的漏洞,自己那方如果有时间的话要仔细推敲一下里面的语言,不要写的过长,或者书面语过重,因为我们要辩给别人听,辩给评委,辩给观众 ,要让别人很快了解己方的观点。
(关于一辩有些东西要补充一下:在拿到辩题的时候,一辩与队友把辩题一个词一个词的拆开来看,去权威的资料上查询这些词最准确的定义,不要在网上或者某一本书上看到一句话就拿来用,一定要是权威的机构出版的资料上的定义,像什么辞海啊,中华大词典啊,还有党章和国家发布的文件上的内容都可以用,只要定义下的准确,别人不同意就有反党的“嫌疑”了^_^)
其次是二辩。二辩是辅佐一辩的立论,准备佐证,不能没有理论上的东西,但是不能太多,要多准备些有说服力的例子,最好的是一些名人的名言或事例,使用名人名言的时候,可以不用名人名言的原语,而用自己的话语把它们表达出来,这样听上去会比较随和,而且观众也比较容易理解,如果可以的话自己身边发生的事例是最好不过的。我记得有次我们辩论,我是二辩,说的就是发生在我身上的的例子,后来老师点评的时候说事例很有说服力,毕竟都是大家经历过或者明白的事情。而且,在佐证陈词的时候不要忘记和一辩的稿子对一下,现在有好多辩论的都是直接从网上COPY资料,很容易一辩二辩里面有某一段话相重复(当然,这些基本上是新辩手经常做的事情)。在对方一辩论述的时候注意听他里面有什么漏洞,最好是一击即中的漏洞,不求多,但求精。在己方二辩陈词之前先说出来会加上不少印象分的,而且还会扰乱对方的思路(我一直是二辩)。
再次是三辩。三辩是攻辩阶段,主要是提问三个问题与进行攻辩小结.三个问题要有针对性,如果自己那方辩手反应较快的话应该针对对方前面出现的漏洞,不过新手一般很少能做到这一点,所以还是事先准备好三个问题,以防不知道问什么。关于提问这一环节,都是在三个问题阶段,如果己方是新手,那么对手也是新手,很可能也从网上找资料,可以事先分析一下有可能提问什么问题,有些准备会比较好。关于冷场的问题,一般很少出现,因为不会出现什么很刁钻的问题,可以顺着自己那方有利的方面去回答,实在不行的话就和对方扯,扯些还是对己方有利的话,不要慌,问题就不大。攻辩小结的话,如果有能力就主要陈述对方之前出现的漏洞和对己方不利的方面进行弥补,要是感觉做不来,就事先准备好材料。
自由辩论是最考验辨手能力的阶段,反应要快,但是不要钻牛角尖。我见过不少自由辩论阶段把钻牛角尖当成是诡辩运用的辨手,不要围绕一个问题双方争执很久,时间不多,要把握好。在自由辩论的阶段一定要注意辩题中心的把握,千万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如果发现己方一直在回答对方的问题,这种情况就已经陷入对方的圈套,立刻抛出新问题,把辩论的主控权掌握在手,对方如果避而不答,你们可以反问对方为什么不对此问题进行辩解,难道是已经无话可说。无论如何,不可以总是回答对方问题,在此情况上我们就有过惨痛的教训。辩论事先还可以准备一些经典的语言,有机会的话可以运用一下。
最后是四辩。四辩是进行总结陈词,有好些辩论的人都认为四辩不重要,就是最后总结一下。其实四辩是一个队伍里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当然对于辨手的能力也是最为看重。四辩需要在双方辩论过程中一直注意倾听双方的辩论,在最后陈词的时候对于对手的漏洞进行致命一击,对于己方的漏洞尽可能的去弥补.不过,一般性的大学辩论里很少有四辩可以做的很完美,如果觉得没有把握的话,事先还是准备材料,以便没词的时候照本宣科。
关于辩论的方法还有很多,但是有些需要自己去体会。大师是怎么来的,是99%努力加上1%天分。每一个新手都不要害怕自己会出错,正确的结论都是在错误中实践出来的。
辩论也要有自己的特点,不要总是以为高手就是完美的,刻意的去模仿,这样反而会阻碍自己的发展。
别人的建议可以看看,避免出现不该出现的错误,但是却不是就一定照着做。不要害怕提问,每想出一个新问题,就每进步一分,新手们,大家一起加油吧!
对于新手们我没有什么特别的问题要问,就是希望大家多问一些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 欢迎大家一起讲心得,共同进步
第二篇:辩论心得体会(定稿)
国际物流辩论心得体会
国贸03班 王晨宇 1306103025
在国际物流结课前,举行的分小组辩论赛,我们每个人都完全投入其中,经过两周的准备终于圆满结束。我们懂得了团队合作的力量,也更加深刻的学到了关于国际物流的知识。
在此次辩论赛中,我担任一辩的角色。在整个辩论赛开始之际,首先概述我们小组辩论主题的主旨。开篇立论,奠定整场辩论赛的基础,思路,逻辑,方向。一辩陈词是建立在对辩题深刻理解之上的,我们一周的辛苦结果都花在一篇“陈词”中,当是精华中的精华,这也给全组辩手提供的主题指引方向。
当然我们小组成员全部尽心尽责,一同查找资料,不断讨论,不断修改。在几次的小组讨论会中大家都踊跃积极的提出自己的观点,让我感受到除了自己的智慧外,凝结大家的智慧十分重要。
在正式的辩论赛场上,我们小组辩手的激烈场景更加使我热血沸腾。感受到了同学们和平时不一样的风采,像有些平时腼腆的同学在辩论中也是据理力争。完全享受其中,感受准备前期到正式辩论的愉悦。
第三篇:辩论
反方陈述:
我方观点认为:“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
1、毛泽东同志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说:“天下事没有绝对的,这是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只有相对的。而正方辩友一直坚持“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我们倡导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根本没有立足的理论基础。自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的发生。以煤矿为例,美国煤矿在1990~2000年11年间共产煤104亿t,死亡人数496人;我国与美国相比煤炭产量仅多22亿t,而死亡人数多65653人,按百万吨死亡率相比,我国约是美国的110倍。在美国这样技术高、制度相当完善的国家都不能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其他国家更是望尘莫及,那又何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科避免”呢? 有着二百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安全事故率比工业平均值低十倍;也只是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还有30%的工厂依然有事故发生,更加证明了“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的观点。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安全第一”、“安全要常抓不懈”,说明生产中事故是难免的,如果生产中不会发生事故,难免为什么要说“安全第一”,而不说“生产第一”呢? 各个企业的安全投入在逐年增大,从管理、技术各个层面抓 安全,说明了事故是难以防范的,如果“一切事故皆可预防”那还要投入那么多安全资金做什么? 现在各单位大事故出的少了,而小事故不断,面对这些血淋淋的现实,我们还能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吗?难道小事故就不是事故吗?难道只有丧失生命才是事故,断手断脚就不是事故吗? 事故分析时常说,某某人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才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呢,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在工作中都是注意力集中的呢?既然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既然人就有疏忽的时候,那么,事故就有乘虚而入的时候,谁能保证事故不发生呢? 2008年1月2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2007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1480人;2009年中国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1月16日说,2008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如此庞大的数目,我们还能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就算这中理想能实现,也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个历程,需要制度的彻底落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统一,而实现这种理想的状态,按照目前我国的现阶段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如果100年后能实现,那么今天观点已经十分明确,对方辩友还要辩论什么呢? 金川公司2009年定的的安全事故指标是:千人死亡率是千分之0.13,重伤千分之0.18,为什么不定位“0”呢?这不是和“事故为0”的理念背道而驰吗?
11、全国安全模范企业,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的口号是:安全发展是煤矿永恒的主题,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是煤矿人永恒的追求。却绝字不敢提及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可见,安全规律是要永远追求的,而不是下断语,喊口号就能达到目的。
12、言有尽而意无穷 安全状态是相对的,不安全状态是绝对的。同样是摔跤,八十岁的老人和二十岁的青年危险性不同,同样是被撞,被自行车撞和被汽车撞后果截然不同。翻开辞海第J页,对事故是这样解释的…….打开电脑,在百度里输入事故一词,连篇累牍数千页,洋洋洒洒百万言。对方辩友却大谈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未免荒唐可笑。对方辩友大谈预防来预防去,避免来避免去,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18 借用小沈阳的话,这个真没有(这个真难免)管理不到位,是对方辩友的法宝,是一切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我们知道,管理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没有最好的管理如何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面对这些频发的事故,我们的心情和对方辩友的一样沉重,然而我们何去何从?因噎废食是懦夫的心理,矫枉过正是愚人的行为,只有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
刚才对方一辩的论证中,我们发现很多假设,如果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等等,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推论,如果人类像天使一样长着翅膀,那将会翱翔于九天之上。必须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人类要繁衍生息更要好的生活,要认识自然,探索太空,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求生存、求正义、求解放,更需要流血和牺牲。请对方辩友不要再对我们的问题表示沉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啊。24 对方辩友说的是可能性二非现实性
对,隐患的治理也需要很大的投入,而很多企业是心有余而钱不足 26 见义勇为如何避免流血和牺牲
承认事故难免,其实并不羞耻,而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大量的事实,却不敢正视它,任然掩耳盗铃的高喊什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法航A330客机失事,288条性命葬身大海,重庆武隆山体崩塌26人命丧黄泉,“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论调是多么的苍白。如果“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话,那么买保险岂不成了多余的事。人类生产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不愉快的事件的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如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却又时时光顾。安全生产事故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人类又无 法确保万无一失,时至今日,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是仍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似乎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绝对的,生产不可能避免事故?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
从整个生产领域来说,安全生产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具有潜在的天然风险因素,人们受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尚不能完全排除。即使是当今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今年1月2日,美国萨戈煤矿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死亡11人的悲剧。煤炭行业有一个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说明开采煤炭还得要死人。
“事故难免论”则是不做主观努力,只讲客观原因,认为事故不是可控、在控,而是难控、未控
对方辩友大谈安全,是否离题太远了呢?
“安全”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有人说,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危险的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且尽善尽美。
既然“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为何要把煤矿作为高危行业
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分析,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可以控制避免发生的。可为什么事故不绝呢?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请让我告诉大家何谓事故?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谁没有个个旦夕祸福,面对交通车祸、各类火灾、中毒、山体垮塌、瓦斯爆炸等层出不穷的事故,“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方辩友纯属“白日说梦”,对方既承认事故是存在的,又“口是心扉”,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纵观对方一辩,我不得不很遗憾地指出,对方辩友一直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从根本的辩题上进入一套貌似完美的谬论,把观众和评委拖入了一个误区,但是天理昭昭,真理是藏不住的,就在5月30日,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重庆松藻矿务局同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突出事故,矿难造成30人死亡,77人受伤,其中17人重伤。如此的矿难,在中国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也在积极做善后和安抚工作,停产整顿,安全大检查,乃至由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局长亲自挂帅的抢险救援工作组和调查组纷纷行动起来,可是结果呢,每年大大小小的矿难何时停止过?自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的发生。以煤矿为例,美国煤矿在1990~2000年11年间共产煤104亿t,死亡人数496人;我国与美国相比煤炭产量仅多22亿t,而死亡人数多65653人,按百万吨死亡率相比,我国约是美国的110倍。在美国 6 这样技术高、制度相当完善的国家都不能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其他国家更是望尘莫及,那又何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科避免”呢? 我方认为: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
伯克霍夫认为,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的含义包括:
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从整个生产领域来说,安全生产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具有潜在的天然风险因素,人们受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尚不能完全排除。即使是当今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今年1月2日,美国萨戈煤矿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死亡11人的悲剧。煤炭行业有一个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说明开采煤炭还得要死人。
有着二百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安全事故率比工业平均值低十倍;也只是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还有30%的工厂依然有事故发生,更加证明了“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的!
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何谓事故?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面对交通车祸、各类火灾、中毒、矿井垮塌群出不穷的事故,“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方辩友纯属“白日说梦”,对方既承认事故是存在的,又“口是心扉”,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一直注重实事求是,难道我们的厂矿出的事故还少吗,而对方辩友不讲事实,只讲理想;如果我们都不讲事实的话,大家就不用上班了,天天想公司的效益如何的好就行了,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第三,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这是人类发展的科学文明进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事故可以减少,但绝对不是“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对方辩友这种超前而又不符合实际的的意识,显然在当代是实现不了的,又何苦在此“牵强附会、强词夺理”?这不是“越描越黑吗”。
看看事实的阐述,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事故此起彼伏,新闻、网络处处播报,难道我们能充耳不闻吗?事故带给个人的非死即伤,是非常惨痛的,我们怎么可以拿人的健康开玩笑,明明有事故发生,还要违心的说“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这种不辩自明的道理对方还要滔滔不绝的为自己辩护,其结果是“陪了妇人又折兵”。
纵观安全的发展历程,各国都在生产上加大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投入,种种措施更加体现了事故的存在和给人带来的危害。处在安全日趋备受关注的今天,谁敢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谁就是在和现实作对!在各类事故频发防不胜防的时候谁敢说在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纯属不负责任的夸夸其谈!对方辩友不要为了论证你们的观点,而蒙蔽了自己发现事实双眼啊!事实胜于雄辩,在国家及时通报各类事故,严肃处理各类事故的今天,我方观点更加明确: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谢谢大家!
第四篇:辩论
大学生如果要做自己的本专业,那么他在走出学校后,应该接受哪些方面的锻炼?社会有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当代大学生做保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吗?建议去找一下具体的原因,不要自己猜测,要不然很容易被驳倒。人才贬值是什么意思?十年以前的大学生,其能力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有哪些不同?假如说一台IBM笔记本卖六千块,我买了台山寨的两千块,你说IBM有没有贬值?
许多人的第一反映很可能是“大学生做保姆屈才”或“大材小用”。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对于“大学生”和“保姆”的社会属性由来已久的习惯认识,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出路理所当然应当体面,认为保姆就应该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所应从事的工作。
“学而优则仕”,是历代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和用人方法。它的历史局限和对于现今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价值使一些大学生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因此也就不利于大学生从事那些社会原本认定“低贱”的行业,不利于自身实实在在服务于社会。
现代社会的分工已是越来越细,它不要求人们“全知全能”、“都会都懂”,只要求你在专业范围内尽可能地精通自己的业务。原有“老妈子”式的保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家政服务理念,来替代过去的“佣人”式的保姆形式。而包括家庭理财、幼儿教育、心理学、英语口语的大学生保姆,恰恰就能在这些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
此次进京的“大学生保姆团”,来自于“家政艺术专业”。笔者以为其中的“艺术”二字,并非凭空添加,而是有其实实在在内容的。单是以“保姆”的主业———培育幼儿来看,上过大学的“专业保姆”,肯定会比那些从农村仓促进城从事家政服务的保姆要强出许多。幼儿的培育,也完全应该是一项充满“艺术化的养育过程”。而这种“艺术化”,也正是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早期培养。
保姆现在基本上叫家政服务员。随着这种行业的发展,家政服务员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可上岗就业,具体的培训科目应该有1 婴幼儿护理 2老人护理 3 家居清洁 4 洗涤熨烫 5日常烹饪 6职业道德 7生活常识 8 环保常识 9家用电器的使用 政服务员 家政服务员即家政劳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有人称为家庭社会工作者,通俗叫“保姆“。她们是专门根据要求为所服务的家庭操持家务,照顾儿童、老人、病人,管理家庭有事务的人员,因此家政服务这一职业有其特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保姆的分类
随着家政行业的发展,市场可细分为佣家型家庭服务及智家型家庭服务及管家型的家庭服务其中管家型家政服务是智家型服务的更高级。
佣家型家庭服务包括:
家庭厨艺及饮食,家庭保洁卫生,家庭杂务(洗衣熨烫,代交杂费等)、家庭护理(医护,侍疾,母婴护理,育婴月嫂,照顾老人,照顾病人陪护聊天,家庭保健等),服侍主人(帮主人更衣、换鞋、洗脚等)、美容护理、艺术插花,家庭园艺,家居绿化,美化于房屋装饰、宠物照料托管、家电维护、等
智家型家庭服务:
家庭教育(文化课辅导,语言辅导,电脑辅导 艺术辅导,艺术乐器、)家庭交往礼仪、生产经营、投资理财、法律服务、择业就业、心理咨询 等
管家型的家庭服务包括:
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和膳食营养管理;
家庭物业管理与相关社区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
日常生活流程的安排:家庭成员信息资料的档案化管理;
家庭成员与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的处理;
家用设施维护;日常生活费用和家庭财务的管理;
家庭成员学业的协助管理;
家庭成员患病联系、就医及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
家庭成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维护;
大型家庭活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公关管理
算不上是人才浪费,沃尔玛创始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做小卖部开始,结果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零售企业。人们不能限定大学生一开始干什么,而应关心他们是否从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大学生初次就业,待遇的确重要,但就业规划不能完全被工资待遇所左右。
你说这算浪费么,小卖部不比保姆强太多。
也不算人才浪费,主要看收益情况如何。上了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理应收入较高。保姆,家政,环卫,殡葬行业都有大学生身影,做的好同样出成就。没有高端人才,只有人力资源,就看你价值多少。高级保姆在国外称为英式管家,很受人尊重,殡仪员国外称为收敛师,收入很高的。所以:要做就做最好。
“在武汉,大学生当保姆,人不多,但比较受欢迎。”许忠秀介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活泼有朝气,能给家里带来较好的氛围,并且他们不斤斤计较、悟性高、学东西快的特点也让雇主颇为赞赏。“有小孩的家庭特别喜欢请大学生,他们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知识能教育和引导孩子,所以这类家政应该叫陪读,而非传统意义的保姆。” 正方:大学生做保姆是就业观念的进步
大学生已推向市场,市场就有市场的规律,许多大学生认为大学出来后就是精英人才,不仅需要专业对口,同时需要体面的工作、高薪的待遇,由此产生供需矛盾。如果大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就不至于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因为对于人才的价值的实现是在多方面、多角度的,从这个角度来不是人才的浪费,而是人才的使用,正所谓的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大学生走进家政行业是历史的必然,是市场供需双方的客观需求决定的,它既能帮助家政市场获得高级家政人才,填补低学历、低素质、高年龄的传统保姆所不能从事的市场缺口,满足部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也能帮助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学有所用,获得劳动报酬,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和人脉基础,而且大学毕业生做家政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出口。服务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而家政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吸纳劳动力的大户。
大学生在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就业观念应当也大有改变,他们不再一门心思地往待遇优厚的国企、外企里面挤,而是放低姿态,理性就业,很多人都选择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西部地区,还有不少毕业生成了村官、社工,外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卖糖葫芦的例子也屡屡见诸报端,因此引导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在先进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保姆这一行业早就高学历化了,例如菲律宾,世界闻名的菲佣,不少就受过高等教育!这也是菲律宾女佣能够冲出菲律宾,走各世界的原因。
研究生保姆、名校猪倌与本科搓澡工……从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这些备受争议的字眼不停地占据我们的视线。抛开工作难找,高薪做家政也算是一个很具诱惑力的条件。有报纸报道,广州某家政公司对外招收大学生当保姆,月薪最高能达到万元!如此高薪之下,令许多大学生纷纷放下身价投身家政市场。
当然,分析大学生的反应,完全冲着高薪去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被逼上梁山也并非凤毛麟角。许多人虽然拿着高薪,却仍然守着内心的煎熬,不敢向家里人讲起自己的工作,更不敢与朋友、同学讨论职场的所谓经验。这种尴尬心态使得高薪家政徒有其表,难以成为大学生首选行业,仅仅变成一个鸡肋,多数有更好机会的人或者度过了经济危机的人之后又选择离开大家都不看好的这份职业,加入白领的行业。
如果不用世俗的眼光来将职业划分成高低贵贱,而单纯从职业的角度看,这份工作也并非是在大材小用甚至浪费青春。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小龙就曾在广西某家政公司做涉外家政。一段时间后,由于工作出色,小龙很令雇主满意而且一改以前做事温吞、慢条斯理,现在的他因为那段家政经历变得利索多了了。在高端家庭做保姆,让他学到很多成功人士待人接物的方式和生活态度,对日后发展很有帮助。
小龙的案例在高端家政行业并非特例,能学有所用,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已经是跨出了职场发展的第一步。有些工作虽然表面光鲜,但是若每日只是端茶倒水、看报纸、上网,对职业发展无益,因为自身的能力都在时间穿梭中不断贬值,直至被市场淘汰。而要是能在家政行业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身的能力和培养良好心态,在这个行业中成为状元也是极佳的职业道路。如果单纯为了钱,对这个职业缺乏敬意和执着,那么还是趁早离开这个行业吧,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除了钱,对于职业发展起不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只会浪费宝贵的积累经验的时间。
就像一个投身家政的大学生所说的,“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做保姆至少能够自食其力,比那些找不到工作而啃老一族强太多。虽然做保姆在现在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职业,但只要摆正心态,把经历当成长成熟的条件,并不是立志一辈子做保姆,而是要让自己越挫越勇。”
第五篇:辩论
正方:愚公应该移山...愚公移山发扬了以顽强的毅力和不畏艰难的必胜信念去征服自然、改造世界...这是一种信念...所以我觉得愚公应该继续移山而不是搬家...搬家只是逃避问题的一种表现...反方:对方辩友,搬家本身可以减少移山所花的时间和人力,从而解放出来去干其他更多有意义的事情。与其花上几代时间去移山,不如在这一代就开展搬家运动,走出小山村,走向大城市,很有可能会创造比移山更大的成就.反方:事实证明,人本来就不可能征服自然。
两者应该和谐相处。如果是坚持移山这种破坏自然生态的做法的话,还没到移山成功那一天,人类已经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而灾难不断!
反方:我认为愚公应该搬家
1.从文章来讲,愚公移山这个故事本身就是虚构的,它的的重点不在于移山,而是指愚公坚韧不拔的品质,因而教导我们的重点在于培养一种坚韧的品质,而不是这种蛮干的行为。
2.愚公移山违背了实事求是。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如此高大的山面前,应该学会变通。
3.愚公不应该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后人。子又有孙,孙又生子,可是愚公想移山,只是个人的想法,这个想法他的此生是不可能完成的,而且不能确定他的子子孙孙都想去移山,因此就有了不确定性。相对于这种不确定性,还是搬家来的更实际一些。
正方:愚公移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对方辩友为什么不承认呢?
反方:愚公给他的子孙带来了什么,是子子代代无穷尽得挖山。请问对方辩友,死干蛮干等于你们所说的坚持不懈吗?
正方:死干蛮干的根本不是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寓意,根本不是作者的意图,请问对方辩友愚公移山这个故事的寓意到底是什么?如果愚公搬家而不移山,那这个故事的寓意何在呢?请反方辩友正面作答。
反方:对方辩友,我方说了,死干蛮干吗?对方辩友是不是没看书啊,回家看书吧!
正方:毛爷爷说要用愚公移山的精神去建设新中国,怎么不说用苦干蛮干的精神去建设新中国啊?如果真是按对方所说了,那毛爷爷可要哭了!反方:对方辩友为什么要曲解毛泽东的话呢?毛泽东赞扬的是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而非挖山这种行为.否则以毛泽东的脾气,十年文革就变成十年挖山了.反方:我方辩友刚刚口误了,为什么会口误呢?就因为对方辩友的愚公精神把我方辩友愚晕了。
反方:愚公把山移走靠的是天神的力量,并不是自己的努力。
正方:神存在吗?
反方:(犹豫)不存在。
正方:那愚公当然是凭借自己坚韧不拔的精神移走了大山。
反方:那我看对方辩友在辩论中也挺坚忍不拔的,不让你移山吧,你就把这栋楼移走吧
正方:为什么流传至今的是愚公移山而非愚公搬家呢?大家众所周知,封建王朝的土地专制制度和“父母之邦不可离也”根深蒂固的思想,决定了当时搬家不可行,如果当时“聚室而谋”愚公提出的是搬家会得到“杂然相许”吗?也许会得到邻人的一片唾弃。在当时“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的社会环境里,移山不仅是一种有效的方法,而且是一种具有超前意识的变通思想。
反方:既然对方辩友提到了封建社会,那就应该知道封建社会“父母之命不可违”是真理.愚公的儿女正是遵循这一原理啊!可怜呐。
正方:我们向共产主义迈进,这同样是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难道我们可以一步跨入共产主义社会,而省略中间的奋斗历程吗?没有像愚公一样的共产党人,我们怎么抵抗外敌入侵?恐怕我们早已成为亡国奴了。对方辩友“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我们怎么还能坐在这里参加这场辩论赛呢?
反方:对方辩友,共产党人有愚公一样坚忍不拔的意志,但共产党人可没采取愚公一样不可取的方法啊,毛老爷子可是没少搬家,先是二万五千里,再是撤离延安,这才换取了全中国的胜利呀!
正方:工作上,生活中,其实很多时候我们都在处事方式上找借口,你们的移人其实就是一种借口,一种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借口。
反方:如果对方辩友说,移人就是逃跑,那为什么说三峡大移民的精神是配合大局的爱国精神,舍己为公的奉献精神,万众一心的协作精神,坚苦创业的拼搏精神呢?
正方:所谓的疏和堵,其实是两种方式,搬家只能证明愚公移山是用堵这种方式在处理问题,只有移山才是疏.反方:可是数据都已显示了,当地球都玩完了,山还没有移完,这可是山若有情山亦老啊!你可没堵住啊!
正方:愚公移山,其实是用发展的眼光,与日俱进地在看问题,他90岁高龄了还提出了移山。
反方:正是因为他90岁了,所以我们正在怀疑他是不是老年痴呆呢。
正方:他是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者。
反方:刚才对方一辩提到,愚公移山是从现实出发,移人是逃避矛盾,我们认为愚公这种想法太自私。他自己想移山,然后把自己的思想强加于他的子孙后代,这岂不是封建暴君的勾当吗?难道我们还要学习他的这种精神吗?
正方: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和问题,这时候难道你们是选择避开吗,我们的大西北将要成为无人之地吗?
反方:难道你想把大西北的山都移开吗,你可知贵州十万大山,移了一座还有一座啊?
正方:那我们国家为什么还要提倡建设新西藏、新新疆呢?
反方:对啊,所以我们就要讲究方法,而不是子子孙孙都去挥锄头、挖大山。
正方:你们所谓的方法就是把人全部迁走,你们的移人是一种方式,但如果你们迁到一个地方又碰到了困难,又迁,那你们的子子孙孙就总这样无止境地迁下去吗?
反方:是像移山这样不可思议的困难吗?到处都是吗?天哪!那我回去等2012了.正方:三峡工程的建设就是发扬了我们愚公移山的精神,这是我们国家最伟大最宏观的工程,这不是移人而是在移山。
反方:我想提醒正方辩友看清楚,我们的辩题是愚公是移山还是移人,不是正在移山,不是ing,不是现在进行时。
正方:愚公移山的精神鼓舞着我们很多代人,现在我们要将这种精神发扬光大,如果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的事业能成吗?毛主席在《愚公移山》这篇文章中热情歌颂了愚公精神。其精神鼓舞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鼓舞人民建设新中国。历史和人民不会忘记,60年代响彻中华大地的“学习愚公移山,建设美好祖国”,在当时对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起到了多么大的促进作用啊!没有了愚公移山的精神,便没有了祖国的今天,没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我们便不可能有美好的未来。
反方:我想提醒对方一辩的是,就是因为毛泽东提出的愚公移山的这种精神,大跃进时,四川就死了110万人,平均每9人当中就有1人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