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质量信息收集传递分析 管理办法
质量信息收集传递分析管理办法目的及适用范围
1.1 为规范药品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汇总、分析等药品质量信息管理工作,加强企业内部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资料、记录、报表、文件等收集、整理、汇总,定期开展质量分析、评价、评审,特制定本办法。
1.2 本办法适用于云南省丽江医药有限公司采购部、销售部、质管部、物流部药品入库验收、药品在库养护、药品出库复核、药品销售及售后服务过程中各环节的工作。参考文件
《药品管理法》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
《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术语
3.1 质量信息收集:通过各种方法(网络信息、电话通知、传真 E-mail 等)收集有关商品质量、管理的相关信息的工作。
3.2 质量信息传递;将收集到的各种质量信息通过电脑系统或传真等方法传递给相关的部门或个人的过程。
3.3 质量信息汇总:将所收集的商品质量信息进行一个分类、汇总。
3.4 质量信息分析:定期对所有收集到的质量信息进行统计,针对质量信息的类别分别分析。职责
4.1 采购部
4.1.1 负责将供货厂商通知的有关质量信息传递给质管部。
4.1.2 负责对质管部传递的质量信息及时的采取相应的措施。
4.2 质管部
4.2.1 负责收集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发布的药品质量信息。
4.2.2 负责收集各种质量信息,并转发给相应部门或个人,并对收集的所有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分类及汇总。
4.2.3 负责对客户的质量查询、质量反映和质量投诉等问题,认真做好记录,填写各种报表,查明原因,分析问题,采取有效处理措施,确保药品质量。
4.3 销售部
4.3.1 负责及时的向质管部反馈有利于本公司的相关质量信息。
4.3.2 负责对质管部反馈的相关质量信息的分析结果进行及时的处理与执行。
4.3.3 负责按要求发放、回收质管部所制定的《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反馈表》(附件 1)和《经营药品质量征询意见表》(附件 2)。5 工作程序
5.1 药品质量信息收集传递
5.1.1 药品质量信息内容
(1)宏观质量信息:国家和医药行业有关质量政策、法令、规定等;
(2)货源质量信息:供货单位的人员、设备、工艺、制度等生产质
量保证能力情况;
(3)竞争质量信息:同一市场的同行竞争对手的质量措施、质量水平、质量效益等;
(4)内部质量信息:企业内部涉及经营与质量有关的数据、资料、记录、报表、文件等。包括药品质量、环境质量、服务质量、工作质量各个方面;
(5)监督质量信息:上级质量监督检查发现的与药品经营及质量管理或本企业相关的质量信息;
(6)用户反馈质量信息:客户的质量查询、质量反映和质量投诉等。
5.1.2 质量信息分级
(1)A 级---对企业有重大影响,需要企业最高领导做出决策,并由企业各部门协同配合处理的信息;
(2)B 级-----涉及企业内部两个以上部门,需由企业领导或质管部协调协助处理的信息;
(3)C 级-----涉及一个部门,需要该部门领导负责处理的信息。
5.1.3 质量信息收集原则:准确、及时、适用、经济。
5.1.4 质量信息收集方法
(1)企业内部质量信息的收集渠道
a.统计报表:质管部通过定期报表定向反映的企业内部各类质量有关信息进行收集;
b.会议渠道:质管部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质量分析会、汇报会、工作会等收集质量信息;
c.质量信息反馈单:由各部门填写药品质量信息反馈单,如《拒收单》、《质量查询单》、《停止采购通知单》、《停止销售通知单》等药品质量信息;
d.其他非正式渠道:职工建议、访谈等渠道了解质量信息。
(2)企业外部质量信息的收集
a.调查法:可通过座谈会调查、对话调查、问卷调查、跟踪调查等方式获取质量信息;尤其是对于问卷调查,由质管部每半年进行一次,由质管组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反馈表》发给业务员,由业务员直接与客户沟通,获取客户对公司的意见或建议,及时发现公司内部存在的问题。
b.咨询法:主要是现场观察顾客意见薄、通过《药品质量管理征询意见书》等形式获取质量信息。销售部开票员、业务员接收到客户反馈的对公司药品质量方面的信息时应及时传递反馈给质管部质管组,由质管部质管组进行分析与跟进。
5.2 质量信息汇总
质量管理部根据从各个渠道(企业内部、外部)所收集到的质量信息进行分类,按不同的类别(政策法规类、药品质量类、不良反应类)分别进行整理汇总。
5.3 质量信息分析
5.3.1 质量管理部对每年来汇总的所有质量信息进行统计,将所收集 的质量信息按药品质量公告、相关法律法规、不良反应报告及客户反应的质量信息等类别进行分类。
5.3.2 质量管理部针对不同类别的质量信息进行分类分析,分析的方式主要有文字描述和表格描述,通过这两种方式有机的进行结合,将各种质量信息产生的原因及处理的结果进行系统的分析并进行汇总,并针对公司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如何加强管理,提高药品质量的处理建议。
5.4 药品质量信息反馈
5.4.1 质量管理部将收集到的质量信息按类别进行分析后的结果以文字或表格的形式传递给相关部门的部门负责人或个人,并附上《信息分析传递反馈单》(附件 3),要求各相关部门填写表中的内容,针对问题采取合理的处理措施,并由相关部门将完善后的单据交质管部整理存档。同时由质管部对本公司的药品进、销、存进行核实,对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及时的处理,减少公司的质量风险及经济损失。
5.4.2 质量管理部根据国家法津法规或文件精神的要求对公司相关制度程序内容有所修订的,质管部必须及时的对公司的相应制度或流程进行修订,经过质管部审核、总经理审批后,立即下发给对应的部门或员工进行学习并执行,严格按照监管的要求开展工作,提高公司药品的质量管理水平。记录与存档
6.1 本办法产生以下记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情况反馈表》、《经营药品质量征询意见表》、《信息分析传递反馈单》。
6.2 存档期限见《档案管理办法》。
第二篇: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电器有限公司
企 业 管 理 制 度
QGZ/JL02.08—1999
全面质量管理 —–
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
管理办法
1999—07—01发布 1999—08—01实施 起草人:
审核人: 批准人:
电器有限公司企业管理制度
QGZ/JL02.08-1999
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管理办法
1目的与适用范围
1.1目的确保质量信息及时准确传递并有效处理,以不断完善质量体系,提高产品质量。1.2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有关原材料、在制品、半成品、成品的质量信息。
2引用文件和术语
2.1引用文件
2.1.1 QSP/JL01.01-1998《花都市建龙电器有限公司质量手册》 2.1.2 QSP/JL10.01-1998《外购物资检验控制程序》 2.1.3 QSP/JL10.02-1998《过程检验控制程序》 2.1.4 QSP/JL10.03-1998《成品检验控制程序》 2.1.5 QSP/JL13.01-1998《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
2.1.6 QSP/JL14.01-19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 2.1.7 QSP/JL19.01-1998《用户服务控制程序》 2.1.8 QSP/JL20.01-1998《统计技术运用控制程序》 2.1.9 QJ/JL10.00.02-1998《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 2.2术语
2.2.1 质量信息:有关产品质量的情况,其直接反映为产品的合格情况与不合格情况。2.2.2 随时质量信息:过程中随时出现的产品的质量情况,在本制度中主要指不合格情况。2.2.3 综合质量信息:一定时间内(月、季或年)某一特定产品或过程的综合质量情况。
3职责
3.1全质办
3.1.1 负责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归口管理。
3.1.2负责综合质量信息的收集、汇总与传递,组织制订对应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措施的实施进行跟踪监督和验证。
3.1.3 负责随时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监督。3.1.4 参与随时质量信息的评审。
3.2 质检部
3.2.1 负责随时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的日常管理。
3.2.2 负责针对随时质量信息组织制订纠正措施并组织实施。3.2.3 负责本部门综合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与传递。3.2.4 参与综合性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验证。3.3生产部、技术部、经营部
3.3.1 参与随时质量信息的传递与处理。
3.3.2 负责本部门综合质量信息的统计分析和传递。3.3.3 参与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制订、实施和验证。
4工作流程
4.1随时质量信息
4.1.1 随时质量信息的发现与上报 4.1.1.1 不合格原材料
a.原材料进厂前验证时或进厂后贮存过程中仓管员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填写QZJ/JL15.05.0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报送质检部。
b.原材料进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应按4.1.2.1 b的要求处理。
c.原材料进厂后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由生产车间填写QZJ/JL15.05.0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质检部处理。
4.1.1.2 不合格在制品
生产过程中操作员工、班组长或质检员在自检、互检、巡检时发现不合格时,应立即在控制记录上做好记录,并通知生产车间,若为轻微不合格,生产车间可自行处置,若为重大、批量性或车间无法自行处置的不合格,生产车间应立即填写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送质检部。
4.1.1.3 不合格半成品
质检员对半成品进行检验时发现不合格,应立即在检验记录中作好记录,若属轻微不合格,可通知生产车间由车间自行处理,若为一般不合格或重大不合格,则填写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并报送质检部。
4.1.1.4 不合格成品
a.成品出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不合格,按4.1.1.3的程序进行;
b.成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合格而投诉时,接收投诉者应立即在QZJ/JL16.02.02《用户服务记录表》作好登记并填写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报质检部或口头通知质检部并由质检部填写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
c.成品出厂后顾客发现不合格而退货,仓库在收到退货时应立即通知质检部。4.1.2 随时质量信息的评审及评审后的传递 4.1.2.1 不合格原材料
不合格原材料由质检部负责或负责组织评审,并将评审结果传递给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a.对于仓管员及生产车间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质检部应在表上记录评审情况及结果,然后将处理表反馈至经营部及相关部门。
b.质检部检验中发现不合格时,若属轻微不合格,则直接在QZJ/JL16.09.08《原材料验收登记 表》上记录不合格情况及处置意见;若属一般或重大不合格,则填写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予以评审或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并在处理表上记录评审情况及结果,然后将此表反馈至经营部及相关部门。4.1.2.2 不合格在制品
a.车间自行处置的不合格在制品,将原因分析及处置结果记录在QZJ/JL13.05.03《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日报表》中并上报生产部。
b.对于车间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质检部应进行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并将分析情况及评审结果记录在《不合格情况反馈处理表》中,然后反馈至生产车间及相关部门。
4.1.2.3 不合格半成品
a.对于不需评审的轻微不合格,质检员直接在检验记录中记录处置意见并通知(可口头)生产车间。
b.对于质检员填报的QZJ/JL15.05.17《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按4.1.2.2 b的要求进行分析、评审和传递。4.1.2.4 不合格成品
a.成品未出厂前质检员检验时发现的不合格,其处理及处理结果的传递同4.1.2.3。
b.对于成品出厂后不合格而导致的顾客投诉,质检部应对不合格情况进行确认、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并将评审情况及结果记录在QZJ/JL15.02.01《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上,然后将记录表反馈至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
c.对于成品出厂后不合格而导致的退货,质检部接到通知后应立即对退回产品进行确认并填写QZJ/JL15.05.16《退货产品记录表》,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评审或组织评审,将评审结果记录在《退货产品记录表》上并将此表反馈至责任部门及相关部门。
4.1.2.5 评审结论包括相应的纠正措施,纠正措施的制订按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相关要求执行。
4.1.2.6 全质办参加不合格品的评审,同时,质检部应将重大不合格品的评审报告报全质办备案。4.1.2.7 必要时,质检部应将不合格情况向主管厂长汇报,并由主管厂长审批评审结论。
4.1.3 随时质量信息的处置及纠正措施的实施
4.1.3.1 各部门负责按照QSP/JL13.01—98《不合格品的控制程序》的要求,根据不合格品的处置意见或评审结果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置,并实施相应的纠正措施。
4.1.3.2 质检部负责监督和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置,并按照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并将处置结果和纠正措施实施结果记录在相应的质量记录中。
4.1.3.3 对于顾客的投诉及退货,全质办应按QSP/JL19.01—98《用户服务的控制程序》的要求对纠正措施的有效性进行审核。
4.1.3.4 全质办负责监督不合格品的处置以及相应纠正措施的实施,以实现不断的质量改进。4.2综合质量信息 4.2.1 综合质量信息的报送
4.2.1.1 生产部在每月月初对上月的产品质量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投产合格率、工序一检合格率、工序漏检率以及对应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建议等,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a.投产合格率:最终进仓的合格成品数占计划生产数的比率。
b.工序一检合格率:工序完成后转入下工序的产品数量占生产数量的比率。c.工序漏检率:工序完成后后工序发现的不合格品数量占生产数量的比率。
4.2.1.2 质检部在每月月初对上月的检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原材料进厂合格率、成品(半成品)一检合格率及最终合格率、成品出厂退货及投诉率以及对应的原因分析、纠正预防措施建议等,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a.原材料进厂合格率:经检验合格进仓的原材料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b.原材料使用情况:原材料投入生产后的质量情况。
c.成品(半成品)一检合格率:成品(半成品)初次送检时合格品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d.成品(半成品)最终合格率:成品(半成品)最终合格进仓(转序)的数量占送检总数的比率。
e.成品出厂退货及投诉率:成品出厂后顾客投诉及退货的不合格品数占出厂总数的比率。4.2.1.3 经营部每季度初对上一季度用户服务情况进行总结分析,并将报告提交全质办。
4.2.1.4 各部门在进行统计分析时,应按照QSP20.01-1998《统计技术运用控制程序》和 QJ/JL10.00.02-1998《排列图、因果图和对策表》的相关要求运用统计技术。4.2.2 综合质量信息的汇总与评审
4.2.2.1 全质办每季度对综合质量信息进行汇总,并按照QSP/JL14.01--98《纠正措施与预防措施控制程序》的要求组织评审,制订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计划或质量改进计划,作出季度质量报告。4.2.3 综合质量信息的处理
4.2.3.1 全质办向厂长、总经理及相关部门提交季度质量报告,并组织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以逐步实现质量改进。
4.2.3.2 各部门负责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
4.2.3.3 全质办负责纠正、预防措施实施的监督和验证,每半年对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和质量改进情况进行总结,对实施效果及改进程度进行评价,并向总经理、厂长、各部门及管理评审提交报告。
5附件及记录表格
5.1 附录A:质量信息传递及处理流程图 5.2 纠正措施实施跟踪记录表 5.3 退货产品记录表 5.4 不合格品反馈处理表
附录A:
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流程图
注:
1.“:随时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2.:综合质量信息传递与反馈。3.:综合质量信息传递。
第三篇: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XXX公司
内部信息传递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使公司所需的内部信息在公司各管理层及部门之间更加及时、有效的传递,同时加强对公司内部信息的监管,确保信息在传递过程中的安全性及准确性,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管理制度。
第二条 本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及各子公司各部门、岗位。
第二章 信息报告内容
第三条 公司在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所需要的信息报告分为定期报告和即时报告。
第四条 定期报告是指公司在某一时间段内业务运转及生产经营状况的周期性信息报告,通过周报、月报、季报等形式定期形成的总结性报告。公司定期信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
2、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3、财务相关报告;
4、生产情况报告;
5、新产品研发情况报告;
6、原材料采购报告;
7、设备运行情况报告;
8、人力资源报告;
9、应收账款报告。
第五条 即时信息报告是指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遇到的可能对公司经营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情况的说明性报告,及公司下发的文件、会议纪要等内部资料。公司即时信息报告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公司下发文件;
2、采购价格调整报告;
3、安全事故报告;
4、质量事故报告。
第三章 职责和要求
第六条 公司信息报告以各子公司、分厂、职能部门为单位,按照不同
1/4
职能划分负责本子公司、分厂、职能部门所涉及到的公司内部信息的归集、分析,并形成报告。各子公司、分厂、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信息报告的义务人和第一责任人
第七条 信息报告过程中,因信息报告义务人报告不及时、不准确、不完整,给公司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由信息报告义务人承担相应责任。
第八条 公司子公司、分厂、职能部门应指派专人对相关文件、信息进行登记、留存。
第九条 公司信息报告采用逐级报送的方法在公司内部传递:
1、报告义务人选派专人对指定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形成报告,并负责对该项报告进行审核。
2、报告义务人向主管该部门的公司副总经理或信息报告特定需求职能部门进行报告,报告方式可为书面报告、当面报告及电话报告。
3、公司副总经理负责向公司总经理进行信息报告,报告方式可以为办公会报告、书面报告、当面报告及电话报告。
第十条 出现特殊、紧急情况时,信息报告人可越级向公司高层领导直接报告。
第十一条 信息报告应坚持以下原则:
1、及时性原则:信息报告应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传递。
2、准确性原则:事件描述应以实际发生情况为依据,不得含糊其辞或加入主观臆测。
3、完整性原则:为了提高决策质量,信息报告中对发生事件的描述应连贯、完整,对于部分即时信息报告应通过后续信息上报保证其完整性。
4、保密性原则:公司所有职工对于公司内部传递的信息有保密义务,不得以任何方式向外界透露相关内容。
第十二条 公司各级管理人员应充分利用内部信息报告指导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确保企业实现发展目标。
第四章 内部信息传递流程
第十三条 总经办负责公司的文件下发。
公司内部执行的管理文件和经理办公会会议纪要、专题会议纪要等,由总经办负责在文件通过3日内下发各公司各子公司、分厂、职能部门,同时对文件进行归档、留存。
第十四条 生产部负责公司的库存报表、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安全事故报告。
2/4
1、库存报表
生产部每月末负责对公司原燃材料购入、消耗、库存情况,产品生产、出库、库存情况进行汇总,编制库存报表。
2、生产情况报告、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生产部每月末生产经营完成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编制月度生产情况报告、生产经营数据统计分析报告,在每月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进行通报。
3、安全事故报告。
当公司出现交通、火灾、电器等意外安全事故时,生产部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于事故发生5日内形成书面说明报告,上报主管副总经理,由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报告内容需包括完整的事故原因、过程、处理过程、事故造成的损失及对事故后续处置方案提出建议。
第十五条 综管部负责公司的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综管部每季度末负责对公司生产运营、能源消耗、成本情况等信息资料进行汇总,编制季度经济运行分析报告,在经济运行分析会进行通报。
第十六条 财务部负责公司的财务预算报告和财务报告。
1、财务预算报告
财务部根据各部门及子公司上报的财务资金预算,结合上月的实际发生情况进行汇总、平衡后,编制公司财务预算报告。报告应于每月6日前报财务部主任审核,总会计师审批,7日前报公司总经理审批,同时财务部主任定期在每月经济运行分析会中,总会计师应定期在总经理办公会中对资金的使用情况作出说明报告。
2、财务报告
财务部对各单位上报的财务报表进行审核、归集、整理、合并、抵消,并编制合并报表、抵消分录、各单位财务报表、内部交易明细表、合并单位清单等资料。经过总会计师审批后,形成公司财务报告。
报告形式分为月报、季度报、半年报和年报,月报于每月6日前上报公司总经理;季度报、半年报、年报按公司总经理要求时限上报。
第十七条 生保部负责公司设备运行报告、原材料采购的相关报告,包括采购报告、采购价格调整报告、采购报表。
1、设备运行报告
生保部每月整理、汇总设备运行状况,维修费用使用情况等,于次月5日前报生保部审核后,上报主管副总经理。
2、采购报告
生保部每月末负责根据企业库存情况及生产部下发的下月度的采购计划
3/4
编制下月采购报告,每月3日前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审批后由组织实施采购。
3、采购价调整报告
生保部在原材料采购过程中遇到重大市场变动,采购价格涨幅超过5%时,应对该项采购进行书面说明报告,上报主管副总经理,内容应包括采购物资的使用单位情况、供应商情况、该项物资的市场情况、价格上涨原因及价格合理性说明。
4、采购报表
生保部负责于每月末对公司采购信息进行归集、汇总,编制采购报表,于每月5日前报主管副总经理、生产部。
第十八条 技术中心负责新产品研发情况报告
技术中心负责于每月末对公司新产品研发实施情况进行汇总,编制新产品研发情况报告,在每月的经济运行分析会上进行通报。
第十九条 质保部负责质量事故报告 当公司出现重大质量事故时,质保部负责对事故进行调查并于事故发生5日内形成书面说明报告,上报主管副总经理,由副总经理向总经理报告。报告内容需包括完整的事故原因、过程、处理过程、事故造成的损失及对事故后续处置方案提出建议。
第二十条 人力资源部负责公司人力资源报告、公司重大人事调整报告。1人力资源报告
人力资源部负责于每年底对公司人力资源情况做出详细的报告,为总经理全面掌握公司人员状况及公司选拔优秀人才提供依据。报告由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审核。
2、重大人事变动报告
公司中层正职及以上岗位人员提出离职申请时,人力资源部负责对该项人事变动给公司经营带来的风险进行评估,提出应对措施的建议,于3日内报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
第五章 附则
第二十一条 本制度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二条 本制度由综合管理部负责解释。
4/4
第四篇:4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质量信息传递管理制度
一、总则
1、质量信息是企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加强质量信息的收集、传递、反馈、处理等环节的管理,充分发挥持量信息在管量和决策中的作用,特制订本制度。
2、集团公司企业管量部(简称企管部)是本公司质量信息的管理部门,负责质量信息怕收 集、反馈、处理的全程管理。
3、集团公司各部门、各子公司及信息终端有责任和义务配合企管部做好质量管理工作。
二、质量信息分类
1、质量信息依据信息怕时效性及期对管理的影响程度,分为重要质量信息和一般质量信息。
2、重要质量信息是指:在较短时间内,收集和反馈的信息量较大,且集中在同一货号或同一单位的质量信息。
3、一般质量信息是指:日常经营运作过程中,收集和反馈的各类质量信息。
三、质量信息管理
1、重要质量信息必须及时传递和反馈;一般质量信息暂定每月三向有关部门进行汇总传递。
2、企管部负责收集在全国各地的办事处乃至销售终端(专卖店)的有关产品销售质量信息,经过分析处理后,反馈给有关领导和生产子公司。有关生产子 公司接到信息后,必须根据情况,及时提出整改结果。
3、重要信息必须专项传递给终端,并按ISO9001的要求填与信息卡,生产终端应填写处理意见和汇报处理结果。
4、企管部每月进行一产品质量统计分析,写出“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呈送集团有关领导和各子公司。“产品质量统计分析报告”必须数据真实、准确,分析客观、周到。
第五篇: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
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依据)为推进本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规范企业和个人的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增强社会质量诚信意识,根据《上海市产品质量条例》及质量技术监督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的过程中,对企业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共享、使用。
第三条(术语定义)本办法所称质量信用信息是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在依法履行职责过程中产生的行政审批、质量监督、行政执法等方面,从企业采集的能够反映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遵守质量法律法规、执行技术规范和标准、履行质量承诺情况等及个人在质量方面信用记录。
本办法所称质量信用调查是指由质量信用服务机构依据《企业质量信用分级评价准则》等地方标准,依据企业一定时期内的质量信用表现,对其产生质量信用风险程度的调查和评估,其结果分为A、B、C、D四等。其中A等为质量信用良好企业,D等为严重失信企业。
— 1 — 第四条(基本原则)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公开、共享和使用遵循真实、准确、公正、安全的原则。
第五条(管理部门)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设立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本市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督促检查质量信用信息管理情况。
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本市质量信用信息的统一管理和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规划工作。
各有关部门按照局信息化管理要求,负责各自职责范围内企业及个人质量信用信息的记录、采集和使用工作,配合做好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
第六条(经费保障)
各有关部门应将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
第二章 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公开
第七条(采集和公开范围)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每年对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和公开的范围和方式进行审定并发布。
第八条(信息内容)质量信用信息分为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
(一)企业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获证信息、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等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组织机构代码、注册地址(办公地址)、行政区划、营业范围等。
2.获证信息包括企业获得的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颁发的各项行政审批记录。
3.良好记录信息包括企业获得的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的质量奖励,推荐的名牌、批准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等质量证明。
4.不良记录信息包括监督抽查不合格记录、行政处罚记录、日常监管不良记录等。
5.其他反映企业生产经营时信用状况的信息。
(二)个人质量信用信息包括基本信息、良好记录和不良记录等信息。
1.基本信息包括身份证明、职业资格、执业注册、上岗记录等。
2.良好记录信息包括个人获得的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质量表彰等。
3.不良记录信息包括个人违反质量法律法规的记录。第九条(采集主体)各有关部门应按照“谁履职、谁采集、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专人,负责质量信用信息的采集和维护。
第十条(采集时限)各有关部门应在质量信用信息产生后的15个工作日内,按照规定的内容和格式,将经过审核的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到局信息化业务系统。
— 3 — 第十一条(信息变更)企业和个人认为其质量信用信息不准确的,可以向信息采集部门提出变更申请。经核查确有必要变更的,信息采集部门应当及时变更信息,并通知申请人。
质量信用信息发生变更的,信息采集部门应当在变更完成后的15个工作日内,将新信息采集到局信息化业务系统。
第十二条(信息公开)质量信用信息的公开,应依法遵循公正、公平、便民、及时的原则,依据局信息公开管理要求统一管理。
第十三条(信息共享)根据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需要,依托质量信用信息管理系统等质量数据平台,逐步与本行政辖区内的政府部门和各省、直辖市、自治区质检部门建立质量信用联动机制,实现信用信息共享。
质量信用信息共享采取以下三种方式:
(一)由各政府部门根据职能需要主动查询;
(二)向相关行政主管部门抄告不良质量信用信息;
(三)定期汇总质量信用信息提供给本市社会信用管理部门。
第十四条(信息抄告制度)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依托市质量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会同相关行政主管部门,建立信息抄告和反馈机制,明确抄告不良质量信用信息的种类、抄告对象接受部门的监管信息反馈途径和传递要求。
第十五条(向上级部门的信息报送)各级质监部门应按照
— 4 — 国家质检总局和市政府规定及时向上级部门报送各类质量信用信息。
第十六条(企业信息的采集)企业应配合质监部门完成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工作,并应保证报送的信息真实有效、准确无误。
各有关部门应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督促和指导企业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第三章 质量信用信息的使用
第十七条(信息的使用)各级质监部门在日常监督管理、行政审批、资质等级评定、定期检验、表彰评优以及政府采购、拨付财政性补贴资金等工作中,应当依法积极核实企业和个人的质量信用信息。
第十八条(培育质量信用服务市场)鼓励各有关部门结合工作需求,委托质量信用服务机构开展质量信用调查。
第十九条(分类管理)鼓励各有关部门按照企业质量信用情况实施分类监管。
第二十条(鼓励守信)对于质量信用良好企业,可以依法采取下列鼓励措施:
(一)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适当优先办理行政审批、审核手续;
(二)在品牌建设、政府质量奖励等工作中,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待遇;
(三)在专项资金资助等工作中,给予同等条件下优先待遇。
(四)给与专门的社会宣传和推广。
第二十一条(失信惩戒)对于严重失信企业,应当依法采取下列惩戒措施:
(一)作为检查或抽查的重点对象,依法加强监督检查;
(二)不得授予该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负责人)有关荣誉或者称号;
(三)加强风险分析,必要情况下对企业进行预警;
(四)符合条件的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布;
(五)其他加重监管措施。
第二十二条(联动惩戒)鼓励各有关部门依据其他政府部门提供的失信信息,遵循依法、合理的原则,对相关企业和个人实施联动惩戒。
在实施失信联动惩戒时,应当告知行政相对人失信信息来源。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二十四条(工作例会)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召开工作例会,对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工作进行部署、通报有关情况。
— 6 — 第二十五条(培训教育)各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失信企业法定代表人质量法律法规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各类企业应加强企业员工质量法律法规知识、质量管理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第二十六条(违规处理)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因失职、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等行为,造成质量信用信息失实、失效或被不当使用的,形成恶劣社会影响的,严格追究其相关责任。
对于不按规定采集、使用及变更质量信用信息的,追究相关人员责任。
第二十七条(监督检查)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对质量信用信息采集、共享、使用情况定期进行监督检查,并将监督检查结果作为局工作考核内容之一。
各级质监部门及下属各事业单位应定期向质量诚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通报质量信用信息采集情况。
第二十八(企业信息报送的监督)企业报送的质量信用信息失实、失效的,应由各有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督促企业整改。
对2次以上未报送质量信用信息或报送信息失实、失效的,应将其视为企业质量信用不良记录。
第二十九条(服务机构管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应结合自身职能,会同市征信管理部门做好对质量信用服务机构的监管和指导。
各质量信用服务机构应定期向市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告质量
— 7 — 信用调查结果。
第五章 附 则
第三十条(解释)本办法由上海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解释。
第三十一条(其他)法律、法规、规章对信用信息管理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三十二条(生效时间)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企业质量信用信息管理办法(试行)》自本办法发布之日起废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