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时代特征

时间:2019-05-15 12:23:2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时代特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时代特征》。

第一篇:中国时代特征

中国时代特征

春秋战国时期

政治:社会大动荡、大变革。宗法分封制瓦解,战国商鞅变法。

经济: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渐使用,生产力进步,井田制的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确立。文化:百家争鸣,私学的出现。

宋元时期(宋元907~1368年)

政治: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宋设二府三司分割相权,元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市民

阶层兴起。

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打破坊市制度;早市、夜市、草市繁荣;出现纸币;海外贸易发达)

文化:程朱理学、陆王心学兴起;文艺繁荣(宋词、元曲、风俗画)。

科技:科学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北宋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用于航海,元朝《授时历》。

明清时期(明清1368年~1840年)

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明废丞相,设内阁,清雍正“军机处”;市民阶层进一步壮大。

经济:商品经济的空前发展(农副产品、长途贩运、货币、商帮),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文化:倡导个性解放的新思想出现(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批判继承儒家思想);但宋明理学仍占据统治地位,文艺发展(小说:四大名著)。

19世纪中后期的中国(1840~1870)

政治上:列强入侵,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民主革命时期。

经济上:外国资本主义进入,小农经济开始瓦解,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民

族资本主义产生。

思想上:掀起学习西方的新思潮(开眼看世界,中体西用论,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

政治上:列强掀起刮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救亡运动高

涨。(维新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经济上:小农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思想上:西学进一步传播,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合思想文化(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

过渡时期(1949~1956)的中国

政治:确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和法制基础。建立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

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

经济:建国初期,国民经济恢复与发展;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一五计划(1953—1957)),完成三大改造(1956),确立社会主义制度。

文化: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初步建立完整的国民教育体

系。

外交:取得重大成果。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与苏联等17个国家正式建立外交

关系,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首次以世界五大国的之一的地位参加日内瓦会议

(1954),参加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1955)

1956年~1966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政治: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发展,“长期共存,互相监督”(1956),中苏关系恶化。

经济:1956年后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中共八大(1956),总路线(1958),大跃进(1958),人民公社(1958),三年严重经济困难(1959—1961),开始纠正“左”的错误(1960)—八字方针。

文化:毛泽东思想进一步发展。“双百”方针促进文艺科技的繁荣。《论十大关系》(195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1957);双百方针(1956)。

科技:导弹(1960、1964),原子弹(1964),人工合成蛋白质(1965)。

1978至今(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政治:民主法制完善;推进基层民主建设(1998);一国两制方针推进祖国统一。经济: ①经济体制改革: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78),城市国有企业改革(1984),南方谈话(1992),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1992)。②对外开放: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放区到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文化:邓小平理论的形成(1978—1997)、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义务教育法(1986),科教兴国战略(1995)。载人航天工程(2003)。

外交: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和);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亚太);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倡导成立上海合作组织2001);入世(2001)。

世界时代特征

世界古代史:

1、古希腊(前9世纪-前4世纪中期)——民主

2、古罗马(前6世纪-5世纪)——法制世界近代史:

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917年11月。

1、工场手工业时期(14~18世纪中)工业革命前

2、工业资本主义时期(18世纪中~19世纪70年代)

蒸汽时代

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

电气时代 世界现代史:

一战结束到今天1、1917~1945,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资本主义大危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1945年以来,两极对峙格局,冷战。

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趋势

14~18世纪中期的世界史时代特征(工业革命前)

工场手工业时期的基本特征是:资本主义经济萌芽、发展,资本主义制度开始确立。经济:(1)14-15世纪,资本主义萌芽。

(2)新航路开辟,引起了“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3)殖民扩张:资本原始积累,世界市场拓展。

(4)经济思想:重商主义

政治: 荷兰、英国先后爆发资产阶级革命或战争。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充分,革命过

程的曲折与反复,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的国家较少。

文化:萌芽阶段——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14-16世纪)

发展阶段——启蒙运动(17-18世纪)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而且为

资产阶级提供了一整套政治设想。近代自然科学兴起。

18世纪中期~19世纪中期世界史时代特征(蒸汽时代)

政治:1)资本主义代议制扩展和完善:

扩展: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

完善:1832年议会改革

2)社会主义运动开始:工人运动、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经济:1)工业革命使生产力大发展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文化:1)自由主义思想(政府不干预经济)

2)马克思主义(1848),进化论(1859)

3)从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雪莱,海涅,雨果—巴尔扎克、列夫托尔斯泰

19中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史时代特征(电气时代)

政治: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2)资产阶级代议制进一步确立和完善(俄、日、德);

3)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世界狂潮引发矛盾(一战);

4)俄国十月革命(1917)

经济:1)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3)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文化:1)现实主义到现代主义,马克思主义和进化论

2)欧洲中心论、种族优秀论

3)环境污染问题

战后初期(1945~70年代)

政治:美苏冷战,两极格局确立,六七年代多极化趋势出现(1967欧共体)。

经济:确定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资本主义黄金时期(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盛行、福利国家);出现经济区域集团化和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

文化:第三次科技革命,人类进入信息时代。1946美国第一台计算机,1969互联网诞生。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苏联解体后)

政治:两极格局结束,多级化趋势加强。东欧剧变,1911年苏联解体。

经济:区域集团化和全球化趋势加强。1993年欧盟成立,1995年世贸组织建立。文化:新经济出现。互联网和个人电脑普及。

第二篇: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明清时期瓷器时代特征

【种类】明清瓷器纹饰种类繁多,常见的主要纹饰图案有,蝈蝈、松鹿、云纹、云龙纹、耕织图、花卉纹、花果、鸟纹、鱼纹、云纹、兔纹、寿星、回首兔纹、十八罗汉、雁纹、直线纹、凸线纹、博古图、阴线纹、单线圈纹、海马、太白读书、荷莲纹、赤壁赋、缠枝莲纹、封神榜、文王访贤、覆莲瓣纹、麒麟、团龙尖莲瓣纹、莲花纹、牡丹纹、花果纹、菊花纹、芙蓉花纹、梅花纹、灵芝、葡萄、花瓣纹、蕉叶纹、八卦、叶纹、草叶纹、婴戏图、人物故事、山水纹、三国演义、西游记……以上随意列举一些明清时期常见的纹饰种类,以期从中窥见明清时期纹饰种类的诸多特征,由此可见,明清时期在纹饰种类上可谓是集大成,从具体种类上看,虽然明清瓷器许多纹饰种类前代都有见,但确有少部分急剧减少或基本消失了,较为典型的如珍珠地刻划花纹在明清时期基本不见,而一些传统的凹弦纹、鸳鸯对衔绶带纹、蕉叶纹、草叶纹等都呈减少的趋势,大量出现的是大型组合纹饰,如青花瓷瓶、青花罐等器物上的纹饰,常是大型山水和人物故事,图案构思奇妙,山上往往是小桥流水、亭台水榭、云雾缭绕、牧童戏牛等,组合十分复杂,看上去相当繁缛,目的就是要通过这些来反映纹饰的主题。实际上青花瓷作品上的大型山水画与宣纸上的没有任何区别,所表达的思想也很抽象,由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瓷器纹饰在明清时期已经不再仅仅是一种装饰,而是成为了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因此许多瓷器的纹饰都具有很高艺术价值和教化功能。【时代】从时代上看明清瓷器纹饰与传统相比有较大改变,首先继承了传统刻划纹的诸多元素,如诸多纹饰的种类等,但明清瓷器显然背离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不再以刻划纹为主,主要以绘画为主,刻画并举,明清传统瓷器,如白瓷、黑瓷等在纹饰上主要以刻划纹为主,而处于主流地位的青花瓷则主要以绘画为主,成功地将传统瓷器的发展方向转型,中国传统书画艺术成功地被引入到了瓷器上来,成为明清时期画家宣泄思想的幽静之地,和封建礼教进行教化的场所,以及人们吉祥互拜的场地,如我们常可以看到的鱼纹盘,一条大鲤鱼在盘中央翻腾,预示着“五谷丰登,年年有余”,试想人们在享受美味之时,看着如此潜移默化的祝福,其心情该是多么的愉悦。另外,由于青花瓷将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引入到瓷器之上,所以各种绘画技巧在青花瓷上运用,使得人们可以得到立体化全方位的享受。【饰纹方法】从饰纹方法上明清瓷器最为复杂,在延续简单刻划纹的同时,更大规模地在青花瓷上进行绘画的创作,这是其主流特征。但由于明清瓷器产生了诸多的品种瓷,而且有许多是皇宫内的专享品,如五彩、斗彩、珐琅彩等瓷器在纹饰上都显得十分繁缛,这些华美的纹饰,从饰纹的方法上看也极为复杂,产生了比任何一个时代都要复杂的装饰纹饰方法。【青瓷】明清瓷器在青瓷之上装饰纹饰的情况和前代基本相似,如龙泉窑青瓷碗在碗心常装饰一些刻划纹,这是由青瓷的釉色所决定的,虽然明清时期纹饰很发达,但在青瓷之上由于不是透明釉,所以,纹饰无法绘画,只能以刻划为主,在题材上多以花草虫鱼为主。总之,显现出异常衰落的气象。其他黑釉、黄釉、青白瓷等传统瓷器在纹饰上都是这样,特别是与青花瓷、粉彩等瓷器相比显得十分黯淡。【官窑青花瓷】明清官窑青花瓷由于为皇家烧造瓷器,不计工本,加之工匠们的反复琢磨,终于使青花瓷在烧制技术上达到顶峰,整个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都是精绝之作,各个时期都有所长。但从整个青花瓷的烧造史上看,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青花瓷烧制达到了最高水平,青花纹饰发色艳丽,线条流畅,刚劲挺拔,层次结构合理,纹饰繁兼并用,最为精美绝伦。而从烧造的精细程度上看,无疑雍正朝青花瓷最为成功,雍正朝青花瓷在纹饰线条上更是一丝不苟,精细之处无可挑剔,据说这可能与雍正皇帝脾气暴躁有很大关系,工匠们以生命作为赌注,在烧制世界上最为精美的青花瓷,实际上整个康雍乾时期的官窑青花瓷在烧造上都达到了一个相当高的水平。但国力比较衰落的时期,青花瓷则略显黯淡,如明代崇祯朝以及清代康雍乾以后的几朝,在官窑青花瓷的烧制上与鼎盛时期都有一定的差距,这充分说明皇权是明清时期官窑青花瓷一剂催化剂,王朝强盛时则兴,王朝衰落时则败。【民窑青花瓷】明清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参差不齐,但总的来看多数民窑青花瓷装饰纹饰多精致,线条自然流畅,构图合理,层次感强。只有少数民窑青花瓷在纹饰上不是很严谨,线条不是很流畅,构图有不合理的情况,使人看起来很舒服,但这样的瓷器在明清时期很少见。【五彩】五彩瓷可以分为五彩和青花五彩两种,五彩瓷器多是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之上用红、黄、蓝、绿、紫等色进行绘画,然后再上釉烧制而成,常见的纹饰图案有花卉、云龙、婴戏、云凤、天马、鸟兽、云鹤、人物故事等,纹饰层次分明,线条流畅,色彩鲜艳,真是美到了极点,但一般情况下使用五种色彩的瓷器不多,多数是两种或者三种色彩组合而成,也有见和其他色彩组合而成的色彩,但数量很少。青花五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多种色彩结合的产物,一部分纹饰是釉下青花,而另外一部分则是用其他色彩填充,多数配合十分巧妙,如缠枝花卉,枝叶多是用青花,而花叶多是用绿色填充,花瓣则是用红色填充。五彩瓷器在明清两代都较为流行,宫廷和民间都有生产,深受人们喜爱。【斗彩】斗彩瓷器是明清瓷器中的一朵奇葩,是釉下青花和釉上彩绘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纹饰图案丰富,有两种构图方式,一种是先用钴料在坯胎上勾勒出纹饰的轮廓,然后施透明釉烧造,之后在烧成的青花瓷上再用其他色彩填充图案,然后上透明釉进行二次烧造成器。另一种是用青料在坯胎上将图案的轮廓线局部绘出,然后上釉烧造,在烧成后的瓷器之上再用彩绘将轮廓线条勾勒完成,再上釉低温进行二次烧造。纹饰层次分明,争相斗艳,效果非常好,斗彩之意也来源于此,斗彩瓷器纹饰种类众多,常见的有花卉、枝叶、瓜果、鸟兽、人物等,线条流畅,结构合理,层次分明,可以说件件都是精品,斗彩瓷器创烧于宣德时期,在明清两代十分流行,数量很少,基本都在宫廷流行,民间基本不见。【粉彩】粉彩瓷器是真正从宫廷走向民间的名贵瓷器,人们非常喜爱,创烧于康熙时期,是一种釉上彩绘瓷器,由于烧造温度比较低,所以色泽淡雅,多在纹饰的彩绘部分用玻璃白打底,然后再进行施彩,看起来所有的纹饰图案都在玻璃白之上,纹饰题材丰富,常见的主要有缠枝花卉、人物故事、山水风景等,纹饰线条流畅,刚劲挺拔,色彩浓淡深浅变化层次感很强,繁简并存,纹饰不拘谨,挥洒自如。器物以碗、盘、瓶、花觚、盒等为多见,人们最为喜欢,宫廷和民间都有烧造,目前传世品数量颇丰。【珐琅彩】清代康熙时期烧制成功著名瓷器品种,珐琅彩瓷器异常名贵,很少流出宫廷,当时多是使用景德镇烧制的上好白瓷为胎,专门由宫内造办处绘彩,珐琅彩使用的是进口料,用油施彩,这显然是受到了西洋油画风格的影响,于是具有西洋画风格的珐琅彩瓷器就出现了,珐琅彩瓷器色彩多艳丽,以红、黄、绿、紫等色为主,纹饰以花卉、山水、人物最为多见,是典型的东西方文化碰撞后产生的作品。珐琅彩瓷器主要在宫廷内流行,民间窑场没有烧造,也有仿造的情况,但效果多不是很好。【墨彩】墨彩瓷器是一种低温釉瓷,即用料在已经烧好的白瓷上绘画,然后烧成,这种特殊的色料呈现出的色彩具有水墨山水画的效果,所以人们称之为墨彩,墨彩瓷器纹饰种类较为丰富,多以山水、花卉等为主,以雍正时期烧造最为精致,乾隆及以后各个时代都有烧造。

第三篇: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和谐校园》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构建和谐校园》。

2003年10月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胡锦涛同志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的,是在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根据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总结了国内外在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文明进步的新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观,“科学发展观内涵极为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当前,全国各个领域、各个群体正以科学务实的态度树立和落实这一发展的新型理念、新型思路,大学校园——作为培育国家和民族精英的摇篮,构建和谐校园是时代的要求,社会的要求。

蓝天和白云的心一样,希望白鸽自由翱翔。

老师和父母的心一样,希望我们健康成长。

花开的日子我们遨游在大学校园这个知识的海洋,和老师一起编织梦想;

花开的日子我们用心情的音符,去谱写和谐校园的欢快乐章。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是老师给了我们文化知识的启迪,给了我们知识的雨露,需要的是我们全身心的领悟,珍惜老师的付出,尊重老师的劳动,从而打造和谐的学习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建立和谐的同学关系。关心帮助有困难的同学,让他们感受到和谐校园的温馨。保持良好的心态,宽容带待人。同学之间友好相处,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需要建立好的学风、好的校风。我们要倡导一种蓬勃向上的团队作风,一种脚踏实地的学习精神,将学风建设的目标指向“理想、团结、自强、成材”。一种团结奋进的班风和刻苦勤奋的学风能促使个人在良好的环境中成长。好的大学校风如春风化雨,不声不响地吸引每个学子奋勇向前,为了理想而努力拼搏。校风积极向上,从而打造和谐的教育氛围。

构建和谐校园需建立诚信、文明的作风。同学之间相互信任、坦诚相待,用诚实和实力给自己和老师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作风严谨、文明,从而打造和谐的校园文化。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全体师生共同的努力,任前方荆棘丛生我们将持之以恒。大学生是我们党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接班人和主力军,承担着继往开来、迎接挑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用我们的智慧和勇气扬起理想的风帆,用我们的青春和生命奏响时代的强音。当我们抛弃了迷茫,把握了航向。当我们共同努力,不懈地摇桨,和谐校园的乐章终将奏响。

第四篇: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代特征

人之为人,首在于“知耻明辱”。知耻为人,不知羞耻,则如禽兽;明辱为高尚之人,不辨荣辱,必然落入平庸。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不但是人之为人的基础,而且是人之为高尚之人的前提。“荣”与“辱”的界限并非抽象的,而是一定社会、一定时代的产物。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价值导向,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传统又富有时代性

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它自己的荣辱观。”这就是说,荣辱观不是超历史、超阶级、超时代的,每个民族和社会都会形成自己所特有的价值观和荣辱观。中华民族把知耻明羞作为人生修养的第一要事。孟子说:“无羞恶之心,非人也。”荣辱非小事,而是涉及做人的最低底线。“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一个人的荣辱不单单属于个人,也与家族利益息息相关。《礼记·祭义》把“居处不庄,事君不忠,莅官不敬,朋友不信,战阵无勇”,都看作是“灾及于亲”、有辱于父母、有辱于家门的不善之举。各行各业都应该具有自己的荣辱观念。为政者,当“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为艺者,当“德馨双修”;为商者,当“取予有道”;为学者,当“一物不知,深以为耻”。荣辱不但是“成人”的准则,而且是“立国”之“纲纪”。管子说:“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四维不张,国乃灭亡。”这就是说,“礼义廉耻”乃道德的四大支柱。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确立自己的道德原则才能安定有序、繁荣发展。胡锦涛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继承和发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八荣”是中华民族历来提倡的美德;“八耻”则历来为中华民族所贬抑。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植根于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植根于党领导人民的革命实践,而且是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社会主义荣辱观充分反映和体现了时代特征、时代品质、时代精神,既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当代弘扬,又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具有坚实的现实基础和强大的生命力。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体现了广泛性与先进性的统一

作为人皆有之的荣誉心,指示着人的行为应该追求什么;作为人皆有之的耻辱感,则从反面规定了人的行为不应当追求什么。荣誉心和耻辱感作为生活的评价准则和情感体验是普遍的、广泛的。这种广泛性不仅是现代文明的需要,也是任何时代任何经济条件下的需要,只是二者涉及的范围领域、内容侧重不同而已。在现实社会中,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一定的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文化条件的支持。而社会主义荣辱观正是提供了这种支持的重要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历来强调坚持把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这种先进性的核心是为人民服务。在我国,为人民服务是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是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服务人民不应只是少数先进者的道德选择,而应是广大社会成员共同的道德取向。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先进性不仅表现为全社会成员认可、接纳、践行为人民服务的道德,还表现在共产党员和党员领导干部要身体力行共产主义道德。今天,广大党员干部不仅要遵守道德的一般要求,还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做到权为民用,利为民谋,情为民系。

三、社会主义荣辱观既有普遍性又有鲜明的导向性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社会道德风尚呈现出积极健康向上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基本的道德规范未被遵从的现象。这就要求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以此作为每个人做人的准则,在全社会形成知荣辱、树新风、促和谐的文明风尚。社会主义荣辱观不仅具有普遍性,还具有鲜明的导向性。“八荣八耻”进一步概括了新时期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内涵和主要任务,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八荣八耻”作为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对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它所倡导的道德规范与和谐社会的目标相一致,必将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第五篇: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

文章标题: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

话题缘起继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执政理念后,2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又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作了进一步阐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是我们党新一代领导集体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思考的新突破。深刻理解和把握构建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特征,对我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意义重大。这期话题我们特约专家谈学习胡锦涛重要讲话精神的体会。

公平正义,就是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和实现

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宗桂

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在很多方面坚持不懈地努力。其中,坚持并实现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之一,同时也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

公平正义首先体现在分配上

从利益分配的角度看,公平正义的实现最为必要。改革开放后,我国将按劳分配的分配原则调整为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这符合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和生产关系状况。在按照生产要素分配的原则下,劳力、资金、知识等等都是生产要素,换言之,无论参与分配者是提供劳动力,还是提供资金(资本),或者提供知识(包括技术),都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参与者,都是各具权利、人格平等的公民。因此,按照他们各自的贡献,进行公平正义的分配,显然具有无与伦比的意义。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分配,并不仅仅是经济利益的分配,还应当包括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的分配。公民所应当享有的所有政治权益,对于各种生产要素的提供者来说,都是一样的,必须一视同仁。公民所应当享有的经济权益、文化权益,则应当区别不同情况,根据生产要素提供者所作出的贡献,进行合理的分配。任何生产要素的提供者,都不应当侵占其他生产要素提供者的权益。否则,就没有公平正义可言,就必然导致矛盾的出现乃至激化,社会和谐也就无从实现。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在建构和谐社会的努力中,通过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以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应当是题中应有之义。

公平正义应贯穿于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

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角度看,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从国家民族发展的角度看,和谐应当是整体和谐、全面和谐,而不是局部的、片面的和谐。每个公民自我身心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和谐,等等,都是和谐社会的具体体现和基本特征。而要实现社会的整体、全面和谐,就不能离开公平正义。公平正义的贯彻,有利于社会整体全面和谐的实现。公平正义的贯彻,是在经济、法律、道德等层面,维护不同利益阶层的利益,协调不同利益阶层之间的关系,从而使人们和谐共存,共同发展。

从民族振兴的角度看,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中华民族的振兴,需要若干代人的持续努力。中国的现代化实现之日,才是中华民族振兴之时。作为一项极其艰巨的任务,振兴中华的实现,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因此,必须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上下同心,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没有不同利益的妥善协调,没有各种矛盾的正确处理,就没有团结统一的局面的出现,就没有和谐社会的出现,从而就没有民族振兴可言。

公平正义不是传统社会的均贫富

值得注意的是,公平正义的维护和实现,并不是传统社会的均贫富,也不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普遍贫穷,恰恰相反,它是为了最大限度地维护和发展不同方面人们的利益,为了最大限度地化解矛盾,推动社会进步。因此,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鼓励竞争、提倡先富和共富一致的原则,程序正义和实质正义相一致的原则,扶持和帮助弱势群体由弱变强的原则,都应当得到尊重和遵守。

民主法治,就是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切实落实,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

民主法治:和谐社会的政治保障

华南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教授王金红

和谐社会理想追求的时代超越

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统一的。要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来不断加强

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来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来不断巩固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这一论述清楚地表明,民主法治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而且是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将民主法治作为社会主义和

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政治保障,为我们坚定不移地发扬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实行依法治国提供了理论依据。

同时,将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建设的首要内容,超越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些追求和谐社会理想的有识之士的传统和谐社会观,从而使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想追求具有了新的时代精神。

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重要的运作机制

从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应有之义的角度来看,民主法治是和谐社会最根本的指导原则和最重要的运作机制。当代世界治理的理论和实践表明,民主法治不仅是国家政治管理的重要手段,而且是社会自治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无论是在国家政治事务治理层面,还是在社会公共事务的治理层面以及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处理方面,制度安排、规则程序、合作参与、责任分担、利益共享都离不开民主法治。只有将民主法治的指导原则和运作机制引入社会公共治理的过程之中,才能有效克服集权制、官僚制向社会渗透可能造成的弊端,从而提高社会结构的协调性和社会发展的合理性。在我国现阶段,腐败问题、“三农问题”、社会治安问题、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问题、人口资源环境问题等一些“不和谐”的社会现象依然存在,有些问题的社会影响还比较严重,要合理解决这些问题,有赖于民主制度的健全和法治手段的完善。

从民主法治作为和谐社会政治保障的角度来看,没有民主法治便没有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民主政治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关系。胡锦涛同志强调民主法治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则进一步明确肯定了民主法治对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意义。如果说邓小平同志是从社会主义社会政治属性的角度强调民主政治同社会主义社会内在关系的话,那么,胡锦涛同志则是从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状态的角度来强调民主法治同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关系。在邓小平同志从“应然”层面解决了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理论认识问题之后,胡锦涛同志接着从“实然”层面解决我们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建设实践问题,这两种思想一脉相承。

胡锦涛同志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最新论述表明,我们党的新一代领导集体不仅对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理论认识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这些重大实践问题的思考有了新的突破。从整体上看,和谐社会的理论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又一次重大飞跃。

诚信友爱,就是全社会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

诚信友爱是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史传林

诚信友爱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优良道德传统,而且也是人类文明的共同财富和普遍价值。在新世纪的开端,我们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任务,并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社会特点和发展趋势,把诚信友爱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诚信友爱对社会和谐发展最有价值

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是人类以物质资料生产活动为基础而相互联系的人类生活的共同体。一个社会要和谐发展,仅仅依靠法律和制度规范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借助道德的力量。而在人类的道德规范体系中,诚信友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最有价值。因为诚信友爱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生活中的各种内耗和摩擦,减少社会生活的风险和代价,使社会的运行成本大大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互信互爱还可以构筑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有利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和事业的成功。人们只有彼此信任,相互帮助,才能够平等相处,合作共事,从而保全个体的利益,使社会的整体利益最大化。诚信友爱不仅可以给社会带来功利化的物质成果,而且也具有极高的精神价值。它有利于增加社会的价值认同和凝聚力,使人们在彼此信任和相互关爱中,感受做人的价值和尊严,体验生活的美好和人生的幸福,甚至激发生命的创造力。如果说,社会是一个按照一定的文化模式和制度规范构建起来的组织严密、功能齐全的系统,那么,诚信友爱就是这个系统内部各个构件之间的纽带或润滑剂,它使社会充满色彩和活力,富有浪漫和温馨。

诚信友爱成为当前我们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

尽管诚信友爱对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如此重要,尽管我们的民族在人类历史上以诚信和仁爱的优良传统著称于世,但对于我们今天所赖以生活的这个社会来说,它似乎成为了相对紧缺的道德资源。人与人之间信任程度不高,相互猜疑和防范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心理和行为。就“爱”来说,我们的社会其实并不缺乏自爱、情爱、亲人之爱、熟人之爱,真正缺乏的是兼爱或博爱。博爱是人类理性的理想表达,它反映了人类对自己成员的尊重和认同,对处于危难和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的怜悯、同情和关心。因此,在我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的同时,在全社会提倡诚信友爱的道德精神,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迫切需要。

诚信友爱是现代社会发展的内在要求

传统社会的和谐需要诚信友爱,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更加需要诚信友爱。

现代社会是一个以市场经济为主导的社会。市场经济在本质上是利他主义的道德经济,经济人不仅是理性的,而且也应该是讲道德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只有为社会和他人提供质优价廉的商品和服务,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发展。因此,越是发展市场经济,就越是要提倡诚信友爱,为人民服务。

现代社会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有竞争,就会有成功和失败,有富有和贫穷。先富起来的人应该勇于承担对社会的责任,用自己的财富合理地回报社会。现代社会是一个摆脱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平等社会,建立在契约基础之上的权利义务关系是现代社会关系的主要形式,权利义务主体的契约意识和诚信精神对于维持社会关系的正常运行具有决定意义。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开放、多元的社会,要求社会成员要以诚相待、相互包容、尊重个性。

充满活力,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社会活力是社会发展的源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所研究员郑奋明

把充满活力作为构建和谐社会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体现了我们党对建设理想社会的深刻认识与洞察。既是对我国历史经验与教训的总结,也是顺应时代发展潮流的需要。

社会活力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

社会活力是历史进步与发展的源泉与动力。一个没有活力的社会是没有生命力与停滞的社会。

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社会的目的,“就是能够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它给人一个人人想干事,人人能干事,人人干成事的宽松和谐的社会环境。在这个社会中,每个人都有在不影响他人同样权利的情况下追求自己幸福的权利。每个人的创造愿望与创造才能、创造成果都得到社会的尊重与承认。只有这样,全社会各种积极性与创造力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激发,社会财富才能充分涌流,通过每个人的自由创造达到社会的普遍繁荣与福祉。

社会活力是社会生产力持续增长的保证,是建设和谐社会的物质基础。离开了社会活力与物质生产力的发展,构造和谐社会便失去支撑。

充满活力的社会必须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构建充满活力的社会必须以社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要创立一切为社会作出贡献的劳动与价值都能得到承认和尊重的机制;创立海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创业受到鼓励的机制;创立有利于吸引各类人才、有利于调动各类人才积极性的用人机制;创立劳动、知识、资本、土地、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机制,使每个人的创造权益都能得到社会的保障。只有每个人的劳动与价值都能得到保障的社会,人们才可以激发出创造愿望并努力创造财富。

开放流动、尊重宽容、有序竞争方有活力

充满活力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开放的流动的社会。在一个开放、流动的社会中,各种社会资源与生产要素通过自由流动与组合达到最佳配置,因而是最有效率的。在开放、流动的社会,不同阶层的每个人都有机会通过自己的努力,上升到更高的层次,形成一种人人努力,开拓向上的动力与精神。另外,开放、流动的社会还可以化解城乡二元体制的矛盾。目前我国仍然存在一些有碍社会流动的因素,阶层之间、城乡之间还没有完全形成顺畅的、开放的、平等的流动机制,必须逐步加以改革。

充满活力的社会一定是一个多元化与宽容的社会。和谐社会关键在“和”,而“和”的关键在于“不同”。社会多元化是社会进化与进步的表现,也是社会富有活力的基础,是现代社会的特征。它表现为不同的价值观念、不同的行为模式、不同的利益诉求等。在多元化的社会中,必须互相尊重,友好相处,这种尊重表现在个人的思想和生活中便是宽容意识,宽容意识的本质是对人的基本权利和个性的尊重,对个人自由的尊重,这是社会成员个性发展的条件。

充满活力的社会还应当是一个有序竞争的社会。竞争是生存能力的培养与主体精神的体现,它体现在公正的规则下通过平等竞争,发挥个人潜能,实现个人的价值。社会通过个人与企业平等自由的竞争,促进社会效率的提高与社会进步。因此公平竞争最终带来的是整个民族和整个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安定有序,就是社会组织机制健全,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社会保持安定团结

整合管理资源健全管理机制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现代化战略研究所所长、教授段华明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要建立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这一管理格局的有机运行,保证了社会的安定有序。这种运行机制体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动力机制,为社会的运动、发展、变化提供和传输着能量;另一个是协调机制,维护和保持着社会各阶层及各种力量之间的协调、稳定、平衡。

党委领导主要表现为统筹兼顾,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总揽全局、全面筹划,兼顾各方,协调发展,有效地实现社会整合。而政府则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

中国的社会转型,引人瞩目地出现了众多的社会组织,即非政府、非赢利性质的社团组织。社会组织不论是政治领导型的、还是业务管理型的,不论是利益代表型的、还是公益服务型的,不论是文体联谊型的、还是学术交流型的,都能起到政府起不到的作用。社会组织具有服务的功能,为成员办实事;既协调社会组织内部成员之间利益,也协调国家与企业、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是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还具有智囊团、思想库的功能,近年政府出台的大思路有不少来自于社会组织;社会组织还可以充当社会的安全阀,在社会冲突起于青萍之末时,最先觉察到社会冲突的是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社会组织,早觉察,早预警,就可以避免局部矛盾酿成全局性冲突。在社会冲突发生以后,社会组织又可以起到化解矛盾的润滑剂、稀释剂的重要作用。当前,社会组织应当努力克服依赖性,增强自主意识,政府应当大力扶持社会组织,伸出双手欢迎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

和谐社会重在建设,更要注重管理。要深入研究社会管理规律,完善社会管理体系和政策法规,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整合社会管理资源。在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管理社会的效能的同时,拓宽服务领域,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作用,发挥城乡基层自治组织协调利益、化解矛盾、排忧解难的作用,发挥社团、行业组织和社会中介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作用,形成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合力。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引导人们在法律范围内解决矛盾纠纷。健全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从而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确保社会政治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

征服自然: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

中共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郑志国

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这既是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正确定位,也是对社会主义社会特征的一种新认识。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作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具有特定的含义,是指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高度统一状态。其中生产发展是生活富裕的基础和前提,生活富裕是生产发展的动因和目标,生态良好是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保证和条件。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仅要正确处理人与人的关系,而且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是一种具有高等智能的社会动物,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只有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保持和睦相处,才能使整个社会处于和谐状态。这是不言而喻的。同样明显的道理是,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生态环境中,需要不断同自然进行各种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并通过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如果不能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就不能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统一,即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意味着生产落后,生活贫困,生态遭到破坏,或者至少出现其中一种问题,整个社会将不能达到和谐状态。由此还会引发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因而也无法处理好人与人的关系。所以,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持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敬畏自然、征服自然都不能与自然和谐相处

事实上,人类自古以来就在不断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和利用自然,追求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但是在古代社会,特别是在原始社会,人对自然的认识水平和改造能力极其低下,生态环境基本上处于原始状态。由于生产极端落后,人在很大程度上只能消极地顺从自然和敬畏自然,还难以同自然和谐相处。到了近代,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类一度又走到另一个极端,以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要征服自然。人类改造自然无疑是必要的,但要征服自然则包含着对人与自然关系的错误认识,把人摆在了自然的对立面。由此导致对自然肆无忌惮的掠夺和破坏,使得人与自然依旧处于不和谐状态。直到20世纪后期,人类在饱尝破坏生态环境的恶果之后开始醒悟,重新认识和调整人与自然的关系,积极探索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相统一的发展道路。

四个环节缺一不可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必须处理好四个环节的关系:正确认识自然,合理改造自然,充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只有正确认识自然,发现和掌握客观规律,用于指导实践,才能合理改造和充分利用自然。对自然的改造和利用难免会造成一些破坏,所以还需要保护,使破坏不超过自然可以承受和恢复的程度。正确认识自然是前提,合理改造自然是手段,充分利用自然是目的,有效保护自然是条件,这四个环节对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缺一不可。

与此同时,人还要不断认识、改造自我和社会,以适应自然变化和社会进步。

只有这样,才能在生产发展和生活富裕的同时保持生态良好,从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把握和谐社会的时代特征。

下载中国时代特征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时代特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梦的现实实践

    五四精神的时代特征和中国梦的现实实践 五四精神时代特征和中国梦 2013年05月06日09:30 来源:江西日报 五四运动爆发94年了,历史的事件和人物的身影已渐渐远去,但历史的回声和......

    人大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特征

    人大新闻宣传要体现时代特征人大宣传工作是人大形象提升的阶梯,是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法治建设的重要形式和手段。人大新闻宣传要紧扣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和人大工作重点,实现人大新......

    杜甫诗歌的时代特征范文

    杜甫诗歌与时代 诗圣杜甫一生写了上千篇诗歌,大部分是写山河大川以寄托自己的壮志。后来杜甫为入世,做了很多努力,但都没有什么结果;为了实现“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这一伟大......

    中国梦的内涵、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及其重大意义(总结版)

    中国梦的内涵、时代特征、实现途径及其重大意义(总结版) 每个人都有梦想、有信仰、有追求,而每个中国人的梦想汇集起来就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推动实现全世界人民......

    73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知识点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中国近代国情和革命时代特征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以中......

    90后大学生教育的时代特征

    90后大学生教育的时代特征 “90后”是指1990年1月1日至1999年12月31日出生的一代中国公民,有时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已经显现出明显成效,......

    把握时代特征,探索做好大学生思想工作

    把握时代特征,探索做好大学生 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 --------班主任工作体会心得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合格人才和建设者的光荣任务。如何把......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五篇范文

    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的时期】 大变革:奴隶社会向封建是会过渡。大动荡;战争频繁,诸侯争霸. 大发展:经济,思想文化,科学技术。 1, 经济方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