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宏观管理(模版)

时间:2019-05-15 12:08: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加强宏观管理(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加强宏观管理(模版)》。

第一篇:加强宏观管理(模版)

加强宏观管理服务经济发展

——创新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提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青海省质监局不断加大质量工作宏观指导力度,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周忠诚

质量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且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质量兴省为己任,青海省“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不断加大质量工作宏观指导力度。特别是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注重抓重点、打基础、求长效、造氛围、促发展,有效地推动了质量兴省的开展,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

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政策研究、规范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是质监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的基础和保障。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对加强青海品牌培育、做好质量基础工作、认真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2008年7月,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签署了支持青海藏区质监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质监工作上升到省政府工作层面。一是大力推动质量兴省工作。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从9个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确立了产品质量目标,并提出了7项质量兴省保障措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青海省质量兴省工作方案》,对参与质量兴省的20个部门进行了职责分解,全省各州(地、市)相继也制定了本地区的《质量兴市(县、区)实施方案》。二是全面加强品牌建设。省政府成立了品牌战略委员会,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了《青海省品牌奖励办法》,对荣获中国名牌、青海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和6万元,引导企业进行名牌培育。2009年,已对荣获2008年度青海名牌产品的22家企业奖励220万元,推动了全省品牌战略的发展。目前,全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青海名牌产品84个。三是加强质量宏观研究。2008年,采集了6个行业572家企业数据,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68.8,为政府加强质量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加强质量宏观政策指导。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意见》。目前,省政府印发出台了推动质量兴省、名牌战略等方面宏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14份,为推动质量兴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把质量意识作为一种文明意识加以强化。为达成共识,我们按照国家“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要求,加大质量兴省工作宣传力度,开设质量大讲堂,努力把质量知识送进党校课堂,送到州(地)级党委学习中心组和企业管理层,在《青海日报》设立了《质量播报》栏目,大力营造全社会质量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法律法规,编印了《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单行本及宣传单页进行发放,为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经营者、大型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及安装单位进行宣讲,在企业分类开展了食品安全和特

种设备安全知识竞赛4次。一年来,深入州(地、市)政府和党校进行质量知识讲座5次,在《青海日报》等报刊发表宣传质量工作的理论文章5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4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12次,刊登宣传稿件100余篇,制作宣传片两部,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

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法律赋予市场主体的最基本的责任,也是一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为更好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发挥企业对质量安全负责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监管规律,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了《重点产品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规定》等50个监管制度,并依法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区域监管责任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实现了动态监管。今年,共开展食品专项监督检查行动11个、质量监督专项整治和行动14个、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7个,确保了全省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全省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高,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6%。

全面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为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适应青海经济科学发展,我们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按照《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规划》的要求,将投入技术装备资金1.1亿元,分别用于实验室改造、检测仪器更新、食品实验室能力提升、执法车辆配置等。目前,我省已建立了两个国家产品质检中心、1个国家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正在建设中,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提升,检验领域由2003年的609大项扩展到961大项,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省委提出“绿色发展”的目标,我们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服务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地方标准84项,对青海湖旅游风景区等3个单位开展了全国标准化服务试点,在青海藏羊集团等3家企业开展了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组织全省34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能源计量保证能力自我评价和整改工作,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会同西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标准进社区、服务促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创建和谐社区,提高生活质量。我们还聘用了10名人员为社区标准宣传员,指导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组织相关专家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日常用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各类标准文本共计1415册。在全省重点建设工程中,提前介入服务。如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格尔木炼油厂扩能改造项目、青海碱业二期工程、格尔木中浩化工60万吨甲醇项目等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检验、全程监管,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推动特色产品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海西地区和格尔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钾肥区域专项整治,扶优打假。通过整治,钾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目前,全省66家钾肥生产企业,年总产量达360万吨,占全国钾肥生产总量的95%,成为优质钾肥生产基地。2008年7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化肥区域整治工作暨青海省格尔木市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现场会”,并授予格尔木市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的称号。

第二篇:论我国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

试论我国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

会计电算化是融会计学,计算机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为一体的边缘学科。1954年,美国通用电器总公司首次利用计算机进行工资核算,从而开创了利用计算机进行会计数据处理的新纪元,引起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革命性变革。我国财政部、中国人民大学,于1979年进行了大规模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施的试点工作,1981年在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的支持下,召开了“财务、会计、成本应用电子计算机问题讨论”等,首次提出了会计电算的概念。

计算机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是会计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开展,对于提高会计核算的质量,促进会计职能的转变,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管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提高会计处理的实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经营管理,使财务会计管理由事后向事中控制,事先预测转变,为管理信息化打下基础。推动了会计技术、方法、理论创新和概念更新,促进会计工作进一步发展。由于计算机数据处理的特殊性,使得原来手工环境下所发展起来的会计数据处理技术、方法和理论受到了影响,很多方面发生了变化。会计电算化工作引起了各级主管部门的广泛重视,国家逐步形成了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体系。有一大批单位甩掉了手工帐,并实现了由会计核算电算化向财务管理电算化发展。新型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应用使会计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不断提高,并从单机应用向网络系统扩展。1

对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我国各级财政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行业协会等以全国、本地区、本行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研究制定了会计电算化发展规定,并组织实施,制定会计电算化管理规章及专业标准、规范,同有关部门管理会计软件市场,引导会计核算软件质量不断提高,组织和管理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工作,总结交流,推广会计电算化经验,指导基层单位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

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在总体发展目标和人员培训目标上进行战略规划。1994年5月,财政部颁发了《关于大力发展我国会计电算化事业的意见》并提出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发展的总目标,到2010年,力争使80%以上基层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从根本上扭转基层单位会计信息处理手段落后的状况。加强会计电算化人才培训的重要性,大力培养懂计算机,又懂会计的复合型人才,通过不同层次的会计电算化培训,使广大会计人员能掌握计算机和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到2000年,力争使在中型企业事业单位和县级以上国家机关会计人员有60%—70%接受会计电算化知识的初级培训,10%—15%接受中等专业知识培训,5%能够从事程序设计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知识应逐步成为会计人员必备的知识之一,其培训工作要逐步纳入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会计从业资格证考试和会计人员培训的相关课程中。

为加强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管理,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规定,财政部制定并发布了《会计电算化管理办法》、《会计电

算化工作规范》、《会计电算化知识培训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相关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对单位使用会计核算软件,软件生成的会计资料,采用计算机替手工记账。电算化会计档案的保管等等会计电算化工作作出了具体规范,各地财政部门根据国家统一的政策法规也制定了一系列有关会计电算化管理的实施准则。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的制定,有力地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工作的健康、规范地发展,也有力地指导了广大企事业单位会计电算化工作的顺利开展。会计软件一方面要满足会计核算功能的要求,另一方面又必须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电算化法规制度创定,对规范会计软件起到了极大的指导作用。1994年7月《会计核算软件基本功能规范》是目前我国正在执行的会计电算化标准。经过近期会计电算化的发展和完善,对会计软件从数据输入、处理、输出方面有了新的要求。在对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要求和安全要求,对会计核算软件输入数据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核算软件数据处理的基本要求。对会计核算软件数据输出的基本要求。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工作的发展方向,各单位负责人应当亲自组织会计电算化工作,要把会计电算化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财务会计部门,在各部门的配合下,负责承担会计电算化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负责提出实现本单位会计电算化的具体方案。可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按照循序渐进、逐步提高的原则进行。在各单位实现会计电算化的基础上,逐步做到报表汇总或合并报表编制工作的电算化,并逐步向集团网络化方向发展。

各单位要积极支持和组织本单位会计人员分期分批进行会计电

算化知识培训,逐步使多数会计人员掌握会计软件的基本操作技能,具备条件的单位,使一部分会计人员能够负责会计软件的维护,并培养部分会计人员逐步掌握会计电算化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工作取得一定成果的单位,要研究并逐步开展其他管理工作电算化或与其他管理信息系统联网工作,逐步建立以会计电算化为核心的单位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做到单位内部信息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在单位经营管理中的作用。

会计电算化的宏观管理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批、分期、的计划的进行,会计电算化工作不仅是单位会计工作现代化的发展方向,也是单位管理信息化工作的一个重要方向,电算化的实施会影响单位的管理体制,工作流程,规章制度。因此,必须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以领导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各单位应由单位主要领导负责,以会计部门为主,有各管理部门领导及相关技术人员参加组成会计电算化领导机构,来实现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目标。

第三篇:第二节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法制手段

第二节对外贸易宏观管理的法制手段

中国外贸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又符合国际贸易规范的新型外贸经营管理体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以法制为保障的经济。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建立完善的外贸法律调控机制,使法律手段作为进行外贸宏观调控的基础手段。

对外贸易法制管理手段是指在对外贸易宏观管理中借助法律规范的作用对进出口活动施加影响的一种手段。它具有权威性、统一性、严肃性、规范性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

中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由国内法渊源和国际法渊源两部分组成。

1、国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内法渊源是指我国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颁布的对外贸易关系的各类规范性法律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宪法,是我国对外贸易法律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渊源,明确规定了对外贸易立法的基本原则、立法根据,对外贸立法具有根本的指导意义。

(2)法律,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颁布的基本法律。在对外贸易法的渊源中,除宪法外,法律居主导地位。包括专门性的外贸法律,如《对外贸易法》、《海关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还包括非专门性的涉外经济法律中有关对外贸易的规定,如《专利法》、《商标法》等。

(3)行政法规,指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及其所属部委根据宪法、法律制定颁布的有关对外贸易活动的条例、规定、实施细则、办法等。行政法规的规定不得与宪法或法律相抵触。

(4)地方性法规,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或人民政府制定的调整本地区对外贸易关系的区域性法规,只要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在所辖

区域内具有规范性效力。

2、国际法渊源

对外贸易的国际法渊源,包括国际条约和国际惯例。我国对外贸易法制建设,除了进行大量的国内立法外,还认真研究和积极参加国际条约,承认我国所能接受的国际惯例。这对发展我国对外贸易关系及克服对外贸易往来的法律障碍,加速中国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有重要意义。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贸易法》

《对外贸易法》于1994年5月12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7月1日正式实施。后经大幅修订,于2004年4月6日颁布,同年7月1日正式实施。这是我国第一部外贸基本法,是我国外贸法制建设的重要基石。

三、中国外贸宏观管理的其他法律和法规

我国对外贸易立法体系,除了对外贸易基本法之外,还包括其他有关的法律和法规。

(一)外贸经营权管理立法

《对外贸易法》明确规定,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经营许可制度。

改革开放后随着对外贸易经营权的不断下放,我国先后颁布了一系列有关对外贸易经营许可的法律、法规,如:《国务院关于审批设立外贸公司有关问题的批文》、《关于设立外贸公司的条件和审批程序的暂行办法》、《关于赋予科研院所科技产品进出口经营权暂行办法》、《关于赋予商业、物资企业进出口经营权有关问题的通知》、《经济特区生产企业自营进出口权自动登记暂行办法》、《关于赋予私营生产企业和科研院所自营进出口权的暂行规定》、《外资企业法》、《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等。这些法律、法规对赋予不同类型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的原则、条件、申报审批程序,权利与义务以及奖惩都作了明确规定。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体制改革的推进,国家对对外贸易经营者的资格管理,逐步从审批许可制向登记核准制过渡,即遵循自主申请、公开透明、统一规范、依法监督的原则,对各类所有制企业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统一的标准和管理办法。外经贸部2001年7月发布《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对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从审批许可制向登记核准制过渡的有关措施做了规定。

(二)进出口商品管理制度立法

《对外贸易法》确立了我国实行进出口商品管理制度,并规定对限制进出口的商品实行配额许可证管理。

为了使配额许可证管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国际贸易规范的要求,尽量做到制度化、科学化和规范化,我国相继颁布了一系列的有关法律和法规。这些法规的颁布与实施,使我国进出口商品管理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并不断向国际贸易规范靠拢。

我国现行进出口商品管理法规主要有2001年12月加人世界贸易组织之际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货物进出口管理条例》、《货物进口许可证管理办法》、《出口许可证管理规定》、《出口商品配额管理办法》等。

(三)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立法

进出口商品检验制度是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管理的主要手段之一。为了使进口商品检验工作适应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贸易迅速发展的需要,国家于1989年和1991年先后公布了《进出口商品检验法》、《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为了更好地执行《商检法》,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商检局于1992年又公布了该法的《实施细则》和一系列配套法规,如《进出口商品认证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检验标志管理办法》、《进出口商品复检办法》、《进口商品安全质量许可证制度实施办法》等。2002年我国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及相应的《实施细则》。

此外,我国其他法律中也包括一些进出口商品检验内容,如《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等。这使我国形成了一个较为完善的进出口商品检验检疫制度的法律体系,对加强进出口商品检验管理,提高进出口商品质量、促进对外贸易发展,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和保障人民身体健康都发挥着

极为重要的作用。

(四)海关和关税管理立法

改革开放后,为了适应国际政治、经济及对外贸易发生重大变化的需要,我国对海关管理制度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完善,并相应制定和颁布了大量有关的法律和法规,逐渐形成了以《海关法》为核心的海关法律体系。我国于1987年颁布的《海关法》确定了海关法律制度的各项基本原则,对海关的权力、进出境运输工具、进出境货物和物品、关税、法律责任等问题作了具体规定,是海关法制的基础。为了加强海关监管工作的法制化管理,国务院、海关总署等有关机构还依据《海关法》制定了一系列的配套法规,如:《关于中外合作企业进出口货物的监管和免征税的规定》、《海关对进出经济特区的货物、运输工具、行李物品和邮递物品的管理规定》、《海关对进料加工出口货物管理办法》、《海关对经济技术开发区进出境货物的管理规定》、《对沿海地区进出境货物的管理规定》、《海关对进出境国际航行船舶及其所载货物的监管办法》、《海关稽查条例》、《保税区海关监管办法》等。

关税管理立法包括《海关法》中有关关税的规定、《进出口关税条例》、《海关进出口税则》以及国务院和海关总署、财政部等有关机关制定的规章,如:《海关关于审定出口货物完税价格办法》、《海关关于进出境货物实行海关估价的规定》、《海关对出口退税报关单管理办法》、《海关对免税外汇商品业务的管理规定》等。《进出口关税条例》具有关税基本法的性质,《海关进出口税则》是国家通过立法程序公布实施的商品分类目录和税率表,它是关税政策的具体化。

2000年我国修订了《海关法》,并陆续对相应的实施条例与管理方法做了修订。

(五)外汇管理立法

改革开放后,我国对外经济贸易活动以及其他方面的交流不断发展,外汇资金的积累和运用日益重要。为了保证国家外汇收支平衡,合理调配

外汇资金,增加外汇收入,节约外汇支出,防止逃汇、套汇等损害国家利益的不法行为,同时也使我国外汇管理趋向规范化,我国加强了外汇管理立法,颁布了大量的外汇管理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如《外汇管理暂行条例》、《对个人外汇管理施行细则》、《对侨资企业、外资企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外汇管理施行细则》、《违反外汇管理处罚实行细则》、《关于中外合资、合作经营企业中方投资者的外汇管理规定》、《境外投资外汇管理办法》、《保税区外汇管理办法》、《非银行金融机构外汇业务管理办法》、《境外金融机构管理办法》等。

1994年我国外汇体制进行了关键性的改革,即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与此相适应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根据外汇体制改革的需要,我国于1996年发布、并于1997年进一步修订了新的《外汇管理条例》。条例对我国外汇管理机构、经营机构、管理内容、及违反外汇管理行为的法律责任都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是我国现行外汇管理的基本法。它对于健全我国外汇管理法制,巩固外汇体制改革成果,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促进对外贸易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除此之外,国家外汇管理局、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中国人民银行等还发布了相关的实施细则、管理办法,我国外汇管理已经纳入了法制化轨道。

(六)技术转让和保护知识产权立法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是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基本内容之一。为了促进技术贸易的顺利进行和维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我国制定和颁布了调整涉外技术转让行为的法律和法规。2001年我国重新颁布和修订了一系列技术贸易规章,如《技术进出口管理条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术管理办法》、《禁止进口限制进口技术管理办法》、《技术进出口合同登记管理办法》等。

随着国际技术贸易的发展,智力成果在商品中含量的增加,使知识产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性日益提高,知识产权与国际经济贸易的关系更加

密切。各国为了使本国的知识产权在国外得到保护,纷纷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并积极签订双边和多边的保护知识产权的协定和条约,一个世界性的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为了顺应这一历史潮流,改革开放后,我国在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还努力建立、健全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其中最重要的是颁布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 法》,以及这三个法的实施细则。2000年和2001年我国又修订了《商标法》、《专利法》和《著作权法》。此外,还有国务院颁布的《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保护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专利代理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等。这些法律和法规比较全面地对知识产权保护进行了规范,不仅使知识产权的重要领域中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且使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与世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接轨。

(七)涉外经济贸易仲裁立法

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对外经济贸易的扩展,中外经济贸易纠纷日益增多而其中的绝大多数纠纷案件都是采取仲裁方式解决的。为适应这一变化,我国进一步完善涉外经济贸易仲裁制度。1980年我国将对外贸易仲裁委员会改称为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将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扩大到各种对外经济合作方面所发生的争议。1988年又将对外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改为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并修订仲裁规则——《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将仲裁委员会的受案范围进一步扩大到国际经济贸易中发生的一切争议,即仲裁委员会不仅可以受理中外当事人之间的经济贸易纠纷案件,而且可以受理外国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案件。同年,将海事仲裁委员会改名为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并修改仲裁规则——《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仲裁规则》,明确了我国两个常设涉外经济仲裁机构的名称和各自的受案范围。1991年我国的《民事诉讼法》对涉外仲裁做了专章规定,199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这是我国第一部仲裁法律,对涉外仲裁做了专章规定。这些都是我国进行涉外经济贸易仲裁的重要法律依据。

第四篇:企业档案管理制度建设-宏观管理专题

新时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探索

摘要:新时期,要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它对于我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的进步都起着重要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实现我国社会化信息资源编排和保存的重要的方式之一,传统的档案的管理制度已经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那么处在这样的社会情形之下,我们就对新时期档案管理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努力创新,与时俱进,做好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工作。关键词:新时期 重要性 档案管理 探索

在新时期,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主要注重和培养相关管理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科学化的对各种档案进行有规范的管理。做好新时期下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推动社会的经济发展和进步,进而提高全体公民的素质,实现档案管理的自我价值。接下来本文就对新时期内如何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探索。

一、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工作其重要性和意义分析

1、重要性分析

首先,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工作是一项有较强科学性的工作。第一,我们从档案管理工作的本身出发,它是一项管理性质的工作。但它有别于其他类型的管理工作,它不仅仅要实现对现成文件的管理,还要采用比较先进的科学手段和方法,对档案中的资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筛选,通过各种各样的手段满足当今社会的需求。第二,从某一个特定的机关单位或部门的档案管理工作来看,它又是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其次,对比其他工作的性质来看,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服务性的行业,档案管理的部门都是根据社会利用不同档案的需要对档案进行整理的。那么这就要求档案的管理者应该具有足够的服务意识,努力的为社会的建设发展做贡献。

2、意义分析

(1)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挖掘潜在的信息资源

只要是人群比较密集的公共场所,比如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以及学校医院等,都存有大量的档案和资料,而这些档案和资料是这些单位和部门人员 的活动记录,其中潜藏着对社会很有用的信息资源,对社会乃至国家都具有很好的保存和利用的价值,但是如果这些有用的资源没有合理的进行管理,就很难对充分的利用这些资源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只有通过档案管理,才能够将这些死板的资料变活,那么这样就可以服务于社会了。

(2)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提高其利用率

进行档案管理工作的目的就在于通过对档案的收集整理、编目和鉴定以及最后的保管和统计,从而服务于社会主义的事业。也就是说,档案的管理工作就是将从外界获取来的信息和资源通过科学化的处理,然后对档案点的信息进行输出。充分的发挥档案的宣传教育、传播知识和凭证依据。由此可见,做好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很有必要。

(3)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可以有效的对档案整体的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档案编制工作的开展,既能够对各项基础工作进行检验,同时又能够提出新的发展要求。因此,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包括档案信息的收集整理、编目和鉴定等工作,是顺利的开展档案编制工作的重要保证和前提,同时又会使相应管理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

二、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和相应对策

1、领导的重视程度不够高

能够做好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工作离不开领导的重视和带头。因此,首先要提高领导的档案意识,从而引起整个社会特别是基层领导的重视,并把档案的管理工作提到重要的工作计划和日程当中来,努力的配合相关的档案管理人员克服工作中的困难,加大对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和进修。

2、新时期的档案管理工作严重缺乏相关管理人员的资金培训

我们要努力的加大对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资金培训,从而提高他们在档案的管理过程中各方面的素质。经费困难是档案部门不可否认的事实,但是有多大的困难我们都要克服,也要挤出一部分用于培养优秀的档案管理人才。因此,我们应该适当的拨出一部分的经费用来对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以便更好的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道德水平以及科学文化水平和档案管理的专业素质。

3、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

我们要站在新时期的角度看待档案的管理工作,要以创新的精神、科学严谨 2 的态度以及长远的战略性眼光,认真的抓好和落实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中人员队伍的建设。目前,我们要着力的培养一批纪律严明、政治强作风正的并且又精于档案管理工作、会电脑、懂外语的人员。

三、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

1、坚持创新

(1)工作的思路要创新。档案的管理工作是很容易被人忽视的工作,因此,要想创新,就必须要深入的对其进行调查和研究,掌握实情,开阔自己的视野,从而理清工作的思路,研究出适当的工作对策,大胆的尝试和实践,最终形成创新的成果。

(2)工作的机制要创新。我们必须建立和完善档案管理工作的机制,克服工作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防止随意性的产生,我们要坚决按照系统的完整的程序以及岗位的责任制度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规范。严格的对岗位的纪律进行控制,明确分工和职责,从而形成运转灵活和程序严谨的档案管理工作机制。

(3)整体的工作要创新。要选择和树立在档案的管理工作中的典型,奖励和表扬有突出贡献的工作人员,激励并鞭策后进的工作人员,从而促进整体的档案管理工作能够上水平上台阶。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共同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典型来带动整体的管理工作。

2、实现档案的信息化

(1)实现机关单位档案的信息化。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就是指要把档案管理的模式从以档案的实体保管为主导地位的同时,将数字化和信息化引用到档案管理的工作中来,从而实现档案中各种信息的传递、接收、存储以及处理和供给利用的一体化的管理服务模式。

(2)档案的信息化要切实可用。新时期档案的管理工作必须要严抓质和量两个方面,要全面实现档案的数字化录入,并且要有选择的对档案进行数字化;同时我们要根据社会的需要,将所提供的信息资源逐步加工成为有序的系统化的信息,从而能更好的为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3)要强化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随着当今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高速发展,网络中的各种威胁和病毒日益凸显,因此,我们要加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安全性,这就要求我们从网络技术的安全性出发,采取有效的措施,充分的保证档 3

案信息资源的安全。

3、加强相关的教育,努力做好多方面的培训工作

首先,档案管理工作中的领导和相关的工作人员要充分的对档案的管理工作进行认识。要想适应社会化的发展以及各级岗位和专业的需求,我们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就必须要坚决树立起终身学习的思想并付诸行动,自觉的接受再教育。

其次,档案管理的培训方式要采取多样化的形式,比如像定期的举办学术型的讲座或者是举办短期的集训等。同时也可以提倡社会开办档案管理的本专科专业的考试班和强化班,从而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学历层次,不断的壮大档案管理的队伍。总结:

总而言之,新时期要做好档案的管理工作,我们必须要努力的坚持创新,从根本上抓好相关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训以及实现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有效的提高管理人员的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只有这样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更好的发挥档案管理工作的作用,更好的服务于人和社会。

参考文献:

[1]张晓黎.浅议如何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J].商情,2011(4)

[2]郝永琴,关凤明.关于做好新时期档案管理工作的研究与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1(3)

[3]赵越.浅谈新时期如何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中国科技纵横,2011(8)[4]刘瑞强.如何在新时期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岁月,2011(11)[5]考玉波.新时期怎样做好档案管理工作[J].科技创新导报,2009(17)

第五篇:货币资金的宏观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货币资金的宏观管理的目标和内容

在一个中型企业或大型企业集团,货币资金管理和核算更为复杂,如何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采用适合企业特点的货币资金管理模式,是企业管理当局应当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宏观管理的目标

加强资金的筹集和计划管理,化对资金流向的管理监控,降低资金成本,防止资产流失,充分发挥资金整体效益。企业资金管理应遵循统筹安排、合理使用、保值增值、提高效益的原则。

(二)宏观管理的内容

(1)货币资金集中管理。

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是货币资金宏观管理的重要内容,只有将分散的资金集中管理,才能通过财务集权整合企业资源尤其是现金资源是提高现代企业资源配置能力和规模效益的体制保障。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要考虑以下因素:企业的组织结构、人员配置、业务处理流程、监督机制。

(2)货币资金管理的集权和分权的界限。

企业在考虑资金的集中管理的同时,根据现代企业组织理论,要处理好资金管理集权和分权的关系。货币资金的集权管理是从公司的战略高度提高公司货币资金整体运营能力,这一原则性不可动摇;另外,公司的各级单位是实现企业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各级单位在公司的领导下,充分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才有利于实现公司目标。因此,货币资金集中管理要有利于各级单位工作顺利开展,赋予各二级单位的一定的货币资金的经营权和决策权,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因此货币资金集中管理是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现对货币资金集中管理的五种模式作一论述。

下载加强宏观管理(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加强宏观管理(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工作总结与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总结

    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工作总结范文与人才宏观管理工作总结合集 人寿保险公司业务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XX年一年来,中国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在省市公司正确领导下,依靠......

    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

    关于会计电算化宏观管理研究的文献综述一﹑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信息化、网络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领域。信息化......

    2011年宏观管理研究所工作总结及成就总结

    2011年宏观管理研究所工作总结 从4月16日,第一次的正式工作会议开始,到现在快一年了。 这里,有老师的谆谆教导,有团队的精诚团结,更有一个不经世事的女孩成长的蜕变。 老师先让我......

    干部的宏观管理交流材料(范文模版)

    干部的宏观管理是相对微观管理而言的。宏观管理,是指从总体上和全局上对干部工作进行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干部的录用、培养、考核、调配、任免、奖惩、交流、退(离)休等具体......

    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总论教育论文

    【内容提要】文章指出数字图书馆宏观管理应确立新的管理理念,在此基础上从6个方面讨论了数字图书馆的宏观管理:知识管理、用户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知识产......

    我国设施园艺建设宏观管理的调查思考

    我国设施园艺建设宏观管理的调查思考摘要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

    我国设施园艺建设宏观管理的调查思考

    摘要该文对我国设施农业的现状作了概述,并在分析了当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我国设施农业的宏观管理提出发展建议,包括管理准确定位;充分利用气候资源,合理规划设施布局;设施标准......

    我国境外投资现状与宏观管理框架构建

    我国境外投资现状与宏观管理框架构建 摘 要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和市场经济的完善,我国企业正在世界范围内参与国际竞争。文章介绍了我国现阶段境外投资的基本情况,针对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