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干部的宏观管理交流材料(范文模版)
干部的宏观管理是相对微观管理而言的。宏观管理,是指从总体上和全局上对干部工作进行的管理。微观管理,是指干部的录用、培养、考核、调配、任免、奖惩、交流、退(离)休等具体工作。宏观管理是党的干部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
首先必须明确干部宏观管理的任务。干部宏观管理的任务主要有:(1)研究制定干部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2)统筹协调干部人事工作的综合配套改革和各类人员管理法规、条例或章程的制定;(3)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进行各类人员的需求预测和结构调整;(4)根据事业的发展和各类人员的素质状况,制定培训规划,协调和指导各类人员的培训工作;(5)负责各级各类干部管理权限的划分与调整;(6)建立和完善各类人员合理流动的社会调节机制和交流调配制度;(7)加强对干部工作的监督检查,等等。
其次,要明确干部宏观管理的权限和有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干部宏观管理的决策权要由党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行使。凡属全局性质的干部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重大的改革措施,都必须由党中央决定或批准。地方、部门在制定有关干部管理的政策和制度时,凡超出中央规定范围的,都必须报中央批准,不得自行决定。党委组织部门要在党委领导下,承担起对干部人事工作宏观管理的任务,履行指导、检查、综合、协调的职责。中央组织部、国家人事部负责总揽全国干部人事工作的宏观管理任务。党委组织部和政府人事部门作为干部人事管理的职能部门,在干部宏观管理中,既要明确职责,合理分工,又要密切合作,协调工作。
第三,采取有效的宏观管理方法。主要有:一是建立健全干部宏观管理的制度,如各级人事编制法规、各级各类干部职务名称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程序、干部任前审查和干部备案制度、干部岗位职责规范和任用标准、工作报告制度、干部人事工作纪律,以及干部工作举报制度等;二是认真开展检查监督。通过定期检查、专门调查和派员巡查等方式,经常检查干部人事政策、制度、规定的执行情况和干部任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第四,正确处理干部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包括党委推荐和管理重要干部与人大选举和决定任免干部的关系,党委管干部与政府管干部的关系,干部双重管理中“条条”与“块块”的关系,以及企业行政领导管干部与企业党组织管干部的关系等。要在坚持党管干部原则的前提下,认真探索,不断完善体制,理顺关系,保证干部管理工作在党的领导下进行。
第二篇:加强宏观管理(模版)
加强宏观管理服务经济发展
——创新质量管理、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提要
在当前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青海省质监局不断加大质量工作宏观指导力度,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全面提高检验检测水平、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 周忠诚
质量工作不仅是经济工作的生命线,而且质量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在经济发展的关键时期,提高质量总体水平,增强产品竞争力,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提高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动质量兴省为己任,青海省“推动跨越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和统筹发展”的科学发展目标,不断加大质量工作宏观指导力度。特别是在“质量和安全年”活动中,注重抓重点、打基础、求长效、造氛围、促发展,有效地推动了质量兴省的开展,在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中发挥了较好的作用。
创新质量管理工作机制
加强质量宏观管理政策研究、规范质量宏观管理工作是质监部门认真履行职责的基础和保障。青海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质量工作,对加强青海品牌培育、做好质量基础工作、认真落实企业的主体责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2008年7月,省政府和国家质检总局签署了支持青海藏区质监事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质监工作上升到省政府工作层面。一是大力推动质量兴省工作。省政府出台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质量兴省工作的意见》,从9个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确立了产品质量目标,并提出了7项质量兴省保障措施。省政府办公厅转发了《青海省质量兴省工作方案》,对参与质量兴省的20个部门进行了职责分解,全省各州(地、市)相继也制定了本地区的《质量兴市(县、区)实施方案》。二是全面加强品牌建设。省政府成立了品牌战略委员会,制定了品牌发展战略规划,出台了《青海省品牌奖励办法》,对荣获中国名牌、青海名牌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企业分别奖励50万元、10万元和6万元,引导企业进行名牌培育。2009年,已对荣获2008青海名牌产品的22家企业奖励220万元,推动了全省品牌战略的发展。目前,全省共有中国名牌产品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青海名牌产品84个。三是加强质量宏观研究。2008年,采集了6个行业572家企业数据,全省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为68.8,为政府加强质量工作决策提供依据。四是加强质量宏观政策指导。今年省政府办公厅出台了《关于加强计量工作的意见》。目前,省政府印发出台了推动质量兴省、名牌战略等方面宏观管理的规范性文件14份,为推动质量兴省工作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
着力提高全民质量意识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一个重大问题,必须把质量意识作为一种文明意识加以强化。为达成共识,我们按照国家“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要求,加大质量兴省工作宣传力度,开设质量大讲堂,努力把质量知识送进党校课堂,送到州(地)级党委学习中心组和企业管理层,在《青海日报》设立了《质量播报》栏目,大力营造全社会质量氛围。为全面贯彻落实质量法律法规,编印了《食品安全法》、《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单行本及宣传单页进行发放,为全省食品生产企业、小作坊经营者、大型企业、特种设备使用及安装单位进行宣讲,在企业分类开展了食品安全和特
种设备安全知识竞赛4次。一年来,深入州(地、市)政府和党校进行质量知识讲座5次,在《青海日报》等报刊发表宣传质量工作的理论文章5篇,开展宣传咨询活动34次,接受新闻媒体采访12次,刊登宣传稿件100余篇,制作宣传片两部,发放宣传材料18万余份。
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
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是法律赋予市场主体的最基本的责任,也是一个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所必须履行的责任。为更好地落实企业质量主体责任,发挥企业对质量安全负责的主观能动性,积极探索监管规律,创新监管方式,完善监管体系,建立了《重点产品分类监管制度》、《食品安全监管制度》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规定》等50个监管制度,并依法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建立区域监管责任制等长效监管机制。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中,实现了动态监管。今年,共开展食品专项监督检查行动11个、质量监督专项整治和行动14个、特种设备安全大检查7个,确保了全省产品质量、食品和特种设备安全,全省产品质量水平整体提高,产品质量抽样合格率为96.6%。
全面提高检验检测水平
为提高检验检测能力和水平,适应青海经济科学发展,我们围绕省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的“四区两带一线”的区域发展布局,按照《青海省质量技术监督检验检测平台建设规划》的要求,将投入技术装备资金1.1亿元,分别用于实验室改造、检测仪器更新、食品实验室能力提升、执法车辆配置等。目前,我省已建立了两个国家产品质检中心、1个国家盐化工产品质检中心正在建设中,检验检测能力得到提升,检验领域由2003年的609大项扩展到961大项,为全省经济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检验检测技术支撑。
全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围绕省委提出“绿色发展”的目标,我们组织制定和发布了服务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等地方标准84项,对青海湖旅游风景区等3个单位开展了全国标准化服务试点,在青海藏羊集团等3家企业开展了国家标准化良好行为试点,组织全省34家重点耗能企业开展了能源计量保证能力自我评价和整改工作,推动了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为促进城市社区和谐发展,会同西宁市政府组织开展了“标准进社区、服务促和谐”为主题的系列活动,旨在通过标准规范服务行为,创建和谐社区,提高生活质量。我们还聘用了10名人员为社区标准宣传员,指导社区开展《社区服务指南》等一系列国家标准的宣贯工作,组织相关专家进社区,为市民提供日常用品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咨询服务,提供各类标准文本共计1415册。在全省重点建设工程中,提前介入服务。如青海盐湖集团百万吨钾肥综合利用项目、格尔木炼油厂扩能改造项目、青海碱业二期工程、格尔木中浩化工60万吨甲醇项目等特种设备进行现场检验、全程监管,有力地促进了重点建设项目的顺利进行。为推动特色产品发展,从2006年开始,我们在海西地区和格尔木市组织开展了为期3年的钾肥区域专项整治,扶优打假。通过整治,钾肥产品质量抽检合格率达到100%。目前,全省66家钾肥生产企业,年总产量达360万吨,占全国钾肥生产总量的95%,成为优质钾肥生产基地。2008年7月7日,国家质检总局在我省召开了“全国化肥区域整治工作暨青海省格尔木市创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现场会”,并授予格尔木市为“全国优质钾肥生产示范区”的称号。
第三篇:干部交流材料
干部交流是干部开阔视野、丰富经验、经受锤炼、增长才干的有效途径。近年来,我们××市紧紧围绕培养锻炼年轻干部这一重点,坚持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积极推进多元化干部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年轻干部的交流锻炼和全面成长,改善了各级领导班子的年龄和知识结构,也为我市培养造就一支素质比较好、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领导-
干部队伍提供了坚强的后备人才保证。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一、精心组织,统筹安排,增强干部交流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干部交流是一项政策性、规范性、系统性很强的工作。交流工作组织好了,可以实现人适其事、事得其人,达到预期的目的和效果,反之则会造成盲目交流、用人不当,背离干部交流的初衷。为规范有序地实施干部交流,我们除积极营造有利于干部交流的良好氛围外,着重抓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1、选好对象。选好交流对象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基础。近年来,我们除定期排出由于任职时间较长、有亲属关系或班子少够协调等按规定需要轮岗、回避或调整的人员实施正常交流外,始终把工作重点放在对年轻干部的培养锻炼性交流上,着重挑选那些发展潜力比较大、有培养前途的优秀年轻干部进行交流锻炼。为了把全市最优秀的文秘杂烩网后备人才挑选出来,我市探索建立了以基层党组织推荐、领导推荐、群众推荐、社会推荐、实施“公选”和人才市场推荐为主要形式的“六位一体”后备干部推优机制,每年都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推优荐才活动,并对市级后备干部人才库进行调整充实、分类排队,遴选出合适对象分期分批进行岗位交流,让他们在多岗位锻炼中尽快成长,提高素质层次。如去年我市共推荐出市级后备干部700名,我们从中又排出了100名经济型、50名城建型和80名行政管理型年轻干部作为交流后备对象,目前已有15名市级机关年轻干部被交流到经济建设一线任职,有25名市级机关“七九”式年轻干部被选派到基层挂职,另有3名乡镇年轻干部被交流到市级机关任职。
2、超前规划。实施超前规划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前提。近年来,我市每年都要对市级机关、乡镇领导班子进行一次全面考察,及时掌握各级领导班子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各个班子逐一分析排队,拟订出每年班子调整和干部交流的总体计划。对在同一单位、同一职位任职时间较长、需要轮岗交流的,我们都提前拟订交流方案。对乡镇紧缺的经济型、城建型、行政管理型领导人才,特别是乡镇正职人选,我们更是着眼长远,超前规划,制定干部交流选配预案。对缺少后备人选的党外干部必配单位和女干部优配单位,我们也是从全市干部一盘棋的角度,制订了党外干部和女干部交流选配预案。
3、制度规范。完善交流制度是做好干部交流工作的保障。为规范我市的干部交流工作,我们制订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的意见》和《党政领导职务任期制暂行规定》,对干部交流的范围、对象、纪律等都进行了严格规定。为突出对年轻干部的培养,我市还制定了《关于加快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优化党政领导班子www.结构的意见》和《党政领导班子后备干部工作办法》,对年轻干部、后备干部的交流工作作了明确规定。年轻干部下基层挂职锻炼、公开选拔领导干部、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是干部交流的有效载体,在促进年轻干部交流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为规范这些工作,我们均制订出台了相应的管理办法。
二、拓展渠道,多元交流,增强干部交流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多元化干部交流是指通过多种渠道、采用多种手段对干部进行多角度的交流。实施多元化干部交流,有利于改善领导班子年龄、知识结构,有利于促进干部换位思考,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也有利于加强机关与基层之间的沟通、理解,促进工作上的协调共振。同时,更有利于让一大批年轻干部到基层、到艰苦环境中摔打磨炼、锤炼才干,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能力。为此,我们探索建立了三种干部交流机制。
1、横向交流机制。即指干部在部门与部门、乡镇与乡镇、岗位与岗位之间的换岗交流。仅去年以来,我市通过组织调配,市级机关之间就有65名领导干部,乡镇之间有36名领导干部进行了横向交流。尤其是结合镇级区划调整,我们把一批原在小镇或经济相对薄弱镇的党、政、经正职放到经济重镇正职岗位上,把大镇副职放到小镇正职岗位上,加大岗位锻本炼力度,扩大年轻干部施展才华的舞台,取得了良好效果。通过横向交流,既使一些领导班子充实了力量,改善了结构,增强了团结,也使一批干部做到了人岗相适、学有所用,较好地调剂了部门、乡镇间的人才不平衡性。如去年××保税区筹建物流中心,我市从市级机关调配了2名年轻干部到物流中心工作,一个熟悉对上审批业务,一个熟悉交通运输业务,二人到任后迅速进入工作角色,把物流中心筹建工作运作得井井有条。又如经考察推荐,作为女干部优先配备部门的体育局、民政局、司法局和作为党外干部必配部门的监察局缺少后备人选,我们则分别从其他部门、乡镇进行调配,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部门的女干部、党外干部配备问题。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运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成果来促进干部 的横向交流,如在市级机关通过开展公开选拔副局级领导干部和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横向交流年轻干部,近年来我市通过公开选拔到副局级领导岗位的21位干部中,有9人是通过部门横向交流到位的,去年以来通过竞争上岗录用的54名中层干部中,也有一大批干部是通过跨部门交流到岗位的。
2、纵向交流机制。即指市级机关与乡镇及有关企业之间的干部交流。近年来,针对乡镇、市属企业经济型、城建型、行政管理型人才比较缺乏的实际情况,我们坚持每年从市级机关、事业单位挑选一批大专以上学历、年龄在35岁以下的比较成熟的年轻后备干部放到乡镇及有关市属企业担任领导职务。去年以来,我市共选派了35名市级年轻机关干部到乡镇直接从事招商引资、经济管理和城镇建设,一方面充实加强了基层领导班子的力量,改善了专业结构,激发了班子活力,另一方面也使市级机关年轻干部补上了基层一线锻炼这一课。与此同时,考虑有些乡镇领导干部长期在基层工作,由于受环境和地域的限制,其思想观念、工作视野和管理能力与市级机关领导干部相比在层次性、规范性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的情况,我们在交流市级机关干部到乡镇工作的同时,每年也安排一批多年在乡镇工作的干部交流到市级机关任职,以丰富他们的阅历,提高他们的领导层次。去年以来我市从乡镇交流到机关的共有55人,通过交流也帮助一些干部解决了后顾之忧。
3、软性交流机制。即指将干部行政关系、工资福利放原单位,而将人选派到基层挂职锻炼或抽调参与全市中心工作、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的干部交流方式。如1992年以来,我市先后选派了680名年轻机关干部到经济薄弱村挂职扶贫,让他们在帮助农村脱贫致富的实践中经受锻炼,绝大多数同志因工作表现出色得到了提拔使用。2002年5月,我们又精心挑选了80名素质较高、有经济工作潜力的优秀机关年轻干部,分别下派到各镇农工商总公司、重点骨干企业以及保税区、开发区等单位担任总经理助理,进行为期一年的挂职锻炼,并先后提拔了33名佼佼者担任了乡镇、机关的领导职务。今年,我们又借鉴这一成功做法,继续挑选了25名清一色“七九”式年轻干部到经济一线挂职锻炼。同时,我们坚持把市里的一些中心工作和重点工程项目作为干部软性交流的平台,如在我市暨阳湖开发建设中,我们先后从建设、规划、交通等部门借调了一批年轻干部参与暨阳湖开发建设,这些同志尽管行政关系、工资福利放在原单位,但人员都纳入暨阳湖公司管理,经过锻炼,目前已有3名年轻干部因表现出色被提拔到副局职领导岗位。
三、强化管理,严格纪律,增强干部交流的实效性和严肃性。
干部交流工作既要体现出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的重要性,又要充分体现出组织行为的严肃性。特别在年轻干部的岗位交流过程中,组织的关爱、严格的管理,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1、强化知识培训。干部交流到一个新的岗位,由于受工作经历和所学专业的限制,将有一个比较长的适应过程。为使被交流干部能尽快适应岗位、进入角色,我们十分注重干部交流前后有关知识的强化培训。如针对近年来从机关交流到乡镇任职的年轻干部比较多的情况,去年以来我们分期分批安排他们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招商引资和经济实务培训,到南京大学进行行政管理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培训。为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我们又选送他们到新加坡进行了学习深造。对下派挂职年轻干部的培训,我们更是紧抓不放,第一批80名机关干部下基层挂职前,我们举办了青年干部经济实务培训班,帮助大家补充一些经济实务知识,挂职中期,我们又专门分二批安排到上海外贸学院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使挂职干部在挂职锻炼的同时,得到了理论知识上的充电。
2、实施跟踪考察。干部交流后,由于工作环境、业务范围、人际关系等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对其应对环境能力、适应工作能力、与人交往能力将是一个全面考验。为及时掌握了解干部交流后的表现情况,我们建立了交流干部跟踪考察制度,一方面结合每年机关、乡镇班子全面考察,对新交流新下派干部进行重点考察了解,另一方面对下基层任职锻炼、选派挂职锻炼和帮扶集体经济薄弱村的年轻干部,则实行定期考察制度。如对前年下基层挂职的80名机关年轻干部,我们坚持每半年到挂职单位实地考察一次,了解他们工作表现及实绩,对表现突出的及时予以提拔使用。通过跟踪考察,在一年挂职期中期就有6名同志得到了提拔使用。
3、严肃组织纪律。由于部门间管理职权有大小、经济收入有高低、机关与乡镇间工作环境有差异,这些都给干部交流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特别是一些由大单位交流到小单位、由经济收入较高的单位交流到经济收入较低的单位、由机关交流到乡镇工作的同志,或多或少会存在些想法,从而影响情绪,影响工作。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一方面从制度着手,明确规定干部交流纪律。一方面积极做好交流干部的政治思想工作,凡是被交流的干部,市领导及组织部门必须找其谈话,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对干部交流后出现的思想上、工作上的苗头性问题,我们组织部门及时找他们谈心谈话。同时,对干部交流过程可能出现的带人、带车等不正之风,我们也作了制度规范,凡不按规定办理的我们坚决予以纠正、处理。对单位主要领导或掌握一定实权的干部调动,我们还要及时做好离任审计工作。
第四篇: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交流干部经验交流
近年来,根据《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和《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暂行规定》,国税系统异地任职交流的干部越来越多。由于大家普遍对干部交流工作的思想认识不够,理解不深,加上交流制度不够完善,考核机制不够健全等原因,一些机关到基层任职交流的干部思想上有压力,有“被流放”的伤感,工作不安心,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有的将主要精力用在谋划寻找一个好的岗位上,有的热衷于搞“立见成效”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上,不愿立足长远去扎扎实实做一些基础性工作,不利于基层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为此,我从工作实际谈一下粗浅的看法。
一、交流干部要加强三个方面的学习,不断提升、完善自我。
一是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基层单位是一个系统或部门的工作前沿,上级乃至中央的各项工作部署,都必须在基层单位一一得到落实,且基层单位干部直接办理具体事务,接触形形色色的各类人员,面临着原则、亲情、人情等各种考验,经历着物质、美色等各种诱惑。只有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增强自身辨别是非的能力,才能保持正确的政治、生活方向,坚定正确的立场和原则,在工作中力求做到按原则办事与和谐团结的统一。二是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在参与基层单位日常管理、开展各项工作时,无疑会接触各种业务知识。只
有加强业务学习,熟悉相关业务,才能胜任本职工作,指导好分管的工作。一个学识渊博、熟悉业务的挂职干部,必将为基层工作的开展起到积极的助推作用,也必将赢得基层工作人员的信服和尊重。三是加强经济、法律、管理等知识的学习。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努力学习各方面的知识,做到学以致用,并结合工作实际进行理性思考,勇于探索创新,敢于从实际出发,才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二、交流干部要正确处理好三种关系,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
一是正确处理好与当地党委、政府、人大、政协和纪委的关系。由于我们国税系统是垂直管理、双重领导,所以,交流干部尤其是“一把手”,必须思想上高度重视,正确处理好,摒弃那种“我们是垂直领导”的错误观念,工作上主动接受领导,勤请示,常汇报,在坚持组织收入原则的情况下,争取完成税收收入计划,为地方党政领导缓解收入任务压力,赢得当地党委政府领导的关心、爱护和支持,从而能更好地减少税务干部的执法压力,降低政治风险,为基层税务干部争取更大的利益。否则,交流干部就会经历来自各方方面面的压力,工作上面临很大的阻力。二是处理好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作为正职,要信任和支持副职的工作,按照班子成员的分工,做到放权不揽权,民主不独裁,和气不霸气,管人不压人。在重大问题上,和副职多交流通气,征求副职的意见和建议,不搞“一言堂”;作为副职,要维护正职和班子的权威,尊重“一把手”,及时请示和回报,到位不越位,尽职尽责干好分管的工作,当好“一把手”的参谋和助手;副职间要密切配合,补台不拆台,共同维护班子的整体团结。三是处理好与本地干部职工的关系。无论到何处任职,一般情况下,所在地干部职工都会尊重领导,服从领导的。交流干部也应当去除“我是外地人”的戒备心理,把任职地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和当地干部职工心交心,心连心,心贴心,打成一片,共同开展好各项税收工作。要学习当地的风土习俗。每个民族、每个地域,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淀了独特的习俗。交流干部多学习和了解一些当地的历史人情和风土习俗,做到超凡而不脱俗,在工作和生活中,就不会犯“忌讳”,造成不必要的误解,才能更利于和当地的干部群众打成一片,赢得他们对自己工作上的支持,生活上的帮助,切忌拉帮结派,亲三远四,人为造成关系紧张。
三、交流干部要注重提高六种能力,以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作为基层单位,加强行业税收管理、组织税收收入、开展纳税服务、做好信访稳定等,工作千头万绪,要把工作做好,就需要在很多方面勤加锻炼,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发展自己。一要在各种不同工作环境中锻炼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的社会,信息传播渠道广
泛,传播速度快,影响面积大,监督的层面越来越宽泛。任何一个问题,无论在任何一种媒体上传播,单位的形象必将遭受损害。作为领导者,谁具有快捷、高效的信息处理能力,谁就会掌握主动权,要在工作中提高善于捕捉各种信息的能力,及时发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并积极采取处理措施。二要在各种复杂环境中锻炼依法行政能力。依法行政,一般情况下做来也并不难,难就难在碰到重点难点问题依然严格依法办事上。如:在纳税人维权意识越来越浓的情况下,不同地区或单位在税收控管上的差异、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对同一违法行为处罚比例的差异等等,都将会成为纳税人的投诉对象。在这一直接被社会各界和纳税人监督的过程中,依法行政不只是承诺,更是交流干部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的素质和能力。三要在各种重大工作中锻炼科学民主的决策力。科学决策的前提是决策前大量艰苦细致的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针对具体问题,拿出具体的解决方案。科学决策是让有资格说话的人都畅所欲言,在多个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并对方案提出更好的改进意见。科学民主的决策力,既关系到交流干部的党风、政风问题,更关系到交流干部的工作作风。四要在各种繁杂工作环境中锻炼团结协调能力。团结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品质,更是一个人的工作能力。增强团结协调能力,加强与领导、同事、下属及兄弟单位相互间的沟通、交流、对话,互敬互重,营造和谐的氛围,才能保持
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推进。五要在实事实干精益求精中锻炼创新能力。创新力由实事实干、精益求精而成。近年来,税收征管信息系统如期上线、行业税收管理的加强、征管质量和水平的提升等,各项工作都抓住了精和实,即做大事要先做小事,把每件事做小、做好、做精、做实、做出特色,才能使创新水到渠成,应运而生。六要在广泛接触各类人群中提高交际能力。作为交流干部,在任职的单位,无论领导还是一般干部,都是学习的师长,也都是同志加朋友,要多交流,多接触。只有这样定位,才能提高自己的交际能力,并在交际中取长补短,自我总结和完善,为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创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
第五篇:干部交流实施办法
习水县国土资源局干部交流实施办法
为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管理,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国土资源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和上级有关规定、制度,结合我局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加强国土资源管理,培养锻炼干部,合理配置人才,优化队伍结构,提高干部素质,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为营造风清气正的工作环境、加快全县国土资源管理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二、基本原则
(一)遵循民主集中、统筹兼顾、逐步实施、公开公平、客观公正、按章办事的原则。
(二)坚持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坚持符合岗位职责要求和拟任职务任(挂)职条件,坚持个人服从组织的原则。
(三)坚持交流与培养使用相结合,鼓励干部异地交流,尤其是优秀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切实做好思想工作,使干部交流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交流时限和范围
局党组通过调任、挂任、举荐、竞争上岗等方式进行岗
位交流,交流时限为一年,期满后视工作表现再行安排工作岗位。干部交流范围一是对本局股级及股级以下干部的工作岗位在局属各股室、局机关与乡镇所、中心所与偏远所进行岗位调整;二是由县局举荐到市局学习锻炼,重点进行培养;三是确因工作需要,由当地党委推荐,按干部管理权限进行协商,按照“进一出
一、对等安排”的原则,与地方进行干部交流。
四、交流对象
(一)因工作需要、发挥干部特长需要进行交流的;
(二)已不适合在本岗位、缺少基层工作经验或岗位单一的;
(三)需要重点培养的;
(四)按规定需要回避的;
(五)因其他原因,需要进行交流的五、考核方法
(一)考核工作分为部门目标考核和个人考核。
(二)个人考核由办公室根据干部德、能、勤、绩方面的表现, 重点考核工作实绩,按分值比例制定具体考核细则,交局党组讨论通过发布施行。
(三)干部量化考核同部门目标考核同步进行。根据年终考核结果,对优秀等次人员交流到重点岗位或由县局举荐到市局挂职锻炼;对末尾人员按试岗、待岗处理,属局机关的交流到乡镇所、中心所交流到偏远所,连续三年不称职的人员实行末尾淘汰待岗处理。
六、实施程序
(一)成立考核领导小组。
(二)组织实施考核。
(三)提出交流对象和岗位;
(四)局党组与交流干部谈话,做好思想工作,提出有关要求;
(五)征求地方党委政府及上级部门意见;
(六)局党组集体研究决定;
(七)做好交接,办理有关手续。
六、工作纪律
(一)交流工作必须在局党组的领导下,严格按照有关程序进行,集体决定干部交流对象。
(二)交流人员必须服从组织决定,否则,按照《公务员法》及相关法律规定处理。
(三)干部岗位交流期间,其人事关系和工资待遇不变。
(四)交流人员在接到正式书面通知后,须在2个工作日内办理工作交接手续,正式履行岗位职责。
(五)办公室负责妥善安排异地交流干部的工作、生活,切实帮助交流干部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解除后顾之忧,使其安心工作。
(六)局纪检监察室负责对干部交流工作进行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