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辩论的意义
致各小班辩论爱好者的一封信
—宁鸣而死,不默而生
我思故我存,我辩故我在。
在这个雅雨蒙蒙的季节,让我们因辩论而聚,一同彰显青春的活力!由园艺学院学习部,园艺学院辩论队承办,院办公室,院宣教部,院文娱部协办的2012年度小班辩论赛正式开始了!
也许,您文采斐然,却怀才不遇。
也许,您口若悬河,却无处展示。
也许,您渴望激情,却无处可寻。
无论怎样,辩论之大,大在兼容并包,不同的参与梦想,将赋予辩论不一样的魅力!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想这便是对辩论的极好阐释。辩论不是口舌之争,而是一种智慧的交流。辩论不是制造矛盾,而是制造共鸣。苏格拉底说,未经检验的人生是不真实的,同理,未经争论的真理是虚假的。了解辩论的人不会盲从,也不会偏激。正所谓君子之道,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在争论中自会达成理性的共鸣,其实这也正是辩论的意义所在。
至于思维的提升,自会更多。苏格拉底提倡的辩证法,其实也就是所谓的辩论的艺术。从亚里士多德的逻辑三段论,到战国时期公孙龙的白马非马论断,以及明希豪森的三重困境,无不彰显着智慧的魅力。只要您深入其中,一个月的参与,定将让您认知一个全新的世界。
当然,既然说道辩论是君子的游戏,就要聊聊规则。我们的赛制已经打印出来了,请大家认真阅读。彼此遵守规则,才能享受最美的比赛,您说是吧。还想告诉大家的是辩论不是高深莫测的,他其实就在我们的生活之中。大的有国际事务的争论,小的有买菜的讲价技巧。当年那一句不管你信不信,反正我信了的奇葩言论,就是极度缺乏论证思维的反应。如果他学学辩论,或许不至于出此洋相吧(笑)。
最后,真诚期待大家踊跃参加,也希望各班学委,小班辩论队队长,智囊团团长,以及各班的班级负责人认真组织。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定将为您奉献一系列精彩的比赛,让我们共同营造一场智慧的语言盛宴!
园艺学院学习部,园艺学院辩论队
第二篇:辩论作用和意义之我见
肖 丹
NO.2008300340027
外国语言文学学院
08级英语专业
辩论作用及意义之我见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对辩论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但是,作为一名辩论初学者,我想得最多还是辩论的作用和意义.人们为什么要辩论?为什么辩论需要这么多的技巧?人们为什么热衷于辩论?辩论是不是只是一个供人们消遣娱乐的方式?现代的辩论是不是只是一种炒作的方式?辩论是不是已经失去了最初的目的?但是,我始终相信万事事出必有因.所以,在学期的最后,我想以我自己浅薄的阅历和拙劣的文笔来浅析辩论作用以及其意义.从中国古代来看,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子曾说;“夫辩者,将以明是非之分,审治乱之纪,明同异之处,察明实之理。处利害,决嫌疑。换言之,辩论的作用就在于划清是非的界限,探察世道治乱的标准,判断区别事物同异的根据,权衡利害得失,解决存在的疑惑。但是,墨子的说法只是对辩论的作用进行了一个总体的概要性的论述.我认为要了解辩论的作用,首先我们要明白什么是辩论.那什么是辩论呢?辩论,也叫论辩,其实就是人们基于本身对于某事物的认知的不同立场而展开的争论的过程[注1:《什么是辩论?》 作者:佚名 摘].诚然,对于同一件事情,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知识构成,不同的对世态度,都会有不同的认知.所以,在这种争论的过程中,可能不仅仅只有我们所能直接看到的正方和反方,也有可能是持有多方观点的各方一起来争论.从理论的高度来说,辩论应该是一个批驳谬误,不断加深各方对于事物的认知而逐渐统一观点的过程[注2:《辩论赛的作用》 作者:佚名 摘自: ].所以,我赞同许多人的观点,辩论是一个趋同的过程,最终我们会在某种程度上,对某一个观点达到一个共识,是一个使人对一个特定观点不断清晰认识的过程.在讨论的什么是辩论之后,让我们来看看现在主流的对于辩论作用的观点:有的观点认为辩论存在的意义或者说作用就是遵循其字面意义所表达的涵义一样,是为了讲道理,为了求输赢;也有人认为,辩论存在的意义在于将道理说得更明白,并不在乎输赢或者胜负;还有的人认为,现代辩论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提供我们一个展示自我口才和知识底蕴的平台,这种观点的持有者同时也认为,现在不像古代,能够通过辩论来推进深化的知识或者概念已经很稀少了。
在这里,我简要的说说我自己对辩论意义的理解:格物致知,探求真理
“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在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知活动中,经常发生辩论,辩论的结果,使得事物的原理得到显现,真理得到阐明,或者获得新的认识,如同火刀和火石相撞而产生火花一样。由于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科学活动向广度和深度进展,人们对事物的认识也愈益丰富多样,彼时彼地认为是真理的,此时此地则认为是谬误,即使是同时同地,由于个人的思想、知识水平、认识角度、所处地位的不同,对于同 事物也会产生不同的见解和主张,甚至形成不同的政治、学术派别和思想体系。我国古代的墨翟以“为我”、“兼爱”为正道,而盂柯却以其为异端,公孙龙以“坚白异同”之说为是而庄周以为非;至于“性善论’与“性恶论’之争,更是由来已久,人所共知。我认为正是由于辩论的存在,许多我们自身无法考虑周全的学说或者是观念才得以传播。所以,我认为,辩论在现代社会的环境下并不仅仅是一个平台而已。明辨是非,捍卫真理
孟子说“予岂好辩哉?予不得已也。意思是说 当邪说异端损害到正道时,不能不起来,做一种攻击的防卫。17世纪科学物理学的奠基人伽利略遭受宗教裁判所的迫害,以异教徒的罪名被判处死刑,他却坚信他所信奉的科学真理,满怀信心地进行争辩道:“地球仍然在转动。之所以我认为辩论可以明辨是非,捍卫真理是出于对现在这个社会大环境的考量。就拿当下社会流传甚广的一句话“撞死不如撞伤”为例,加入放任一些谬误的流传,难免会造成社会舆论走向错误的方向。正是由于有了那些对错误或者偏差观点的反驳和相互立论回击的过程,人们才能澄清眼前的迷雾,重回正途。锻炼思维,培养口才
当代社会,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文明程度不断提高,人们的社会交往,思想交流日趋频繁,研究辩论之道,总结辩论规律,掌握辩论技巧,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大有益处的。在辩论活动中,锻炼思维是第一位的。因为丰富而又深刻的思想是辩论取得成功的 “基石”。辩论锻炼思维可以从这样四个方面表现出来: 一是锻炼思维的完整性。一个人独自思考,或者发表个人演讲,往往只从问题的一两个侧面展开思考,而数人辩论。则能够相互补充,丰富思想,使得对问题的认识比较全面,思考也比较完整。二是锻炼思维的准确性。法国作家福楼拜曾精辟地指出:“思想准确是表达准确的先决条件。”辩论就是要求双方在乎时就对所辩论的问题有比较深人的思考,这种思考越是能接近于问题比本质,就越是能准确地把握它的本质属性,辩论时才能以你的“棋高一着”而克敌制胜。三是锻炼思维的清晰性。想得不清楚的东西也就说得不清楚,言词的不准确和混乱只能证明思想的混乱。在辩论过程中要求双方以明白无误、有条不紊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而这是以思路清晰地、有层次地展开为前提的。四是锻炼思维的敏捷性。凡擅长辩论者,都与平时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思维敏捷有关,惟有如此才能在辩论时面对咄咄逼人的进攻和一连串的提问,成竹在胸,反应敏捷,迅速调动日常的知识积累,一一予以回答和辩驳。
但是,我不禁产生另外一个疑问:辩论赛真的就能代表辩论的全部意义呢?因为,现代社会中,只要提及辩论就会对号入座的认为辩论就是辩论赛。对于这个观点,我是非常之不认同的。有很多观点都认为“明理即辩”,这种观点我十分赞同。我也承认辩论本身含有功利的成分在内,但是同时也是人们对于事物认识的提升的一个重要的方式。可是现在许多辩论活动,这里我们具体到辩论赛这一项,其辩论的的主题,或者说他们想要讨论的对事物的认知,在我看来不见得有十分巨大的社会意义。例如在国际大专辩论会,全国大专辩论会当中曾出现过的一些论题,“艾滋病死社会问题还是以学问样题(1993)”,“高新能不能养廉(1998)”“生之恩于养之恩孰重(2004)”等。在这些辩论赛当中,讨论的内容远远达不到可以上升为真理的程度,但是,我也不得不承认,对于社会热点,焦点的讨论也是对于人们在这些事物上进行认知的一个不小的影响因素,这也是辩论的特殊意义所在。由此可见,辩论赛并不代表辩论的全部意义。尤其是那些是先有鸡还是先有蛋,某某城市是不是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之类的辩论,就完全脱离了辩论本身的意义。我认为,在那些无意义的近乎于炒作的辩论赛中,辩论不是用来讨论真理的,纯粹是为了考研参与者的知识积累程度和思维讷讷给力,语言组织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我们从这些辩论赛中得不到很多启示性的东西,在我看来,这样的辩论就是去了意义了。
第三篇:辩论---汉字听写大赛的意义(反方)
汉字听写比赛的宗旨及意义描述
1、关于汉字
汉字是上古时期世界上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表意文字,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是我们民族祖先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文明最灿烂的瑰宝之一。在汉字博大精深的文化根基里,蕴藏着不可侵犯的民族尊严、崇高强大的民族意识和自强不息的创造智慧。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是在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中国符号,是中国贡献于人类文明的第五大发明。(汉字的认识与积累并不在于比赛,而是在于日常的学习与运用,尤其是汉字最基本的功能,是为了便于我们沟通于学习,应该融入生活,这样的成语、词句才更为生动,富有意义,而不是剥离了生活的生僻字)
2、关于书写
汉字又是世界上最难书写的文字。独特的方块字形需要不断记忆,反复练习才能形成书写能力。现在,越来越多地人依靠键盘等输入工具书写,减少了手写汉字的机会,正确书写汉字的能力逐渐下降。如果未来几代人汉字书写能力持续普遍下降,文明传承的品质就会形成缺损。(生僻字用处有多大?)
3、关于时代要求
近年来,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指示要加强中小学生的书写教育,每年的人大、政协代表也纷纷提案,希望能够重视中小学生的书写能力。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并将其作为文化强国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国家语言实力,提高国民语言能力,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是语言文字梦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为协助宣传、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和《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央电视台、国家语委决定共同举办大型电视活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我们相信这项活动一定可以对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进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产生重大和深远的影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必将会办成一项长期化、有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培养实用性人才还是培养孔乙己式的精通茴香豆的“茴”字有三种写法的“人才”。只会写字不会应用,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与传承是本末倒置,犹如管中窥豹、一叶障目)
4、关于听写大会
举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意义,不仅在于选拔出一个榜样式的“天才少年”,更在于倡导从小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提高中小学生的汉字书写能力做起的价值观,向全社会倡导书写汉字,保护汉字的意识,倡导爱汉字、爱汉语、爱中国文化的价值观,从而建立起一项意义深远的文化传承活动。(弘扬文化不需要全民把辞典背下,更在于平时的积累)
关于汉字听写大赛的思考
一、词语选择的适切性
大赛的目的是提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促进汉语的使用和交流,参赛选手则多为初中学生,基于此,在选择作为听写的词语时应首先考虑这些词语的实用性和普适性,其次应该考虑它的文化含蕴和审美属性。换言之,应该考虑这一词汇在日常口语及书面语中是否还在交流和使用,或者是否因具有相当的文化传承价值而被文学作品和典籍广泛记载。如“辍学”一词,在汉语使用和交流中属于高频词语,同时“辍”字和“缀”、“掇”字容易混淆,那么选择它来作为听写对象就具有相当的适切性,又如“岱宗”一词,虽然在日常交流和使用中并不常见,但它作为泰山的别称,无论在文学作品还是文化意义上都具有相当的分量,所以选择它也是合适的。依照这一原则来观照节目中选出的词语,有不少词语并不适切,有的甚至是医学,化学、生物学等领域的专有名词和术语,只在少数专业领域和人群中使用,在全民汉字推广和学习以及普遍意义的文化传承上并不具备应有的价值。如“镪水”指具有强酸性质的液体。硝镪水(硝酸)、硫镪水(硫酸)、盐镪水(盐酸),以及强酸的混合物皆俗称镪水。显然对于普通人群来说并不需要知道它是什么,更无必要作为一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汉字来强调其书写和文化传承意义,其余如腭裂、硅肺病、赭石、犰狳等皆如此类。而有的词语虽然在一些文学作品中出现过,但并不代表它就具备了文化符号和传播属性,如“腌臜”一词,虽然在《红楼梦》、《水浒传》等作品中出现过,但只是作为方言和口语出现,我们对这一类词语原则上应以识记为主,即看见它知道什么意思即可,并不宜做书写的硬性要求。此外如“炉箅子”、“黑曜石”、“貔貅”等生僻汉字仅在口语方言和民俗中小范围存在,不具有广泛意义上的交流意义,也应以识记为主,而不应该因为他们难写就成为入选的筹码。总而言之,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难住学生而去寻找那些生僻艰涩,比划繁复的汉字。词语的选择不应取决于它的书写难度,而应取决于它的汉字推广价值,不能因为要选出一个冠军而刻意增加难度并超出一个初中生应有认知范围和尺度,更不能哗众取宠而使这一节目失去原本质朴的初衷。事实上,《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已经附录了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常用3500字,7—9年级学段常用1000字,那么词语的选择应当以此为参照来组合筛选出双音节和多音节词汇,这样选出的听写词语才具有恰切性和听写价值,也更符合节目汉字书写推广和交流的本意。
二、节目并不代表大多数人
节目的参赛选手由来自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在内地接受教育的港澳台学生共32支代表队160名学生组成,参赛学校大多数是国家级重点中学以及教育部语言文字应用管理司于2012年确定的国家级规范汉字书写教育特色学校。而参赛选手又是从这些学校中选拔的汉字书写高手,而且在参赛前经过了系统的训练。
显而易见,这些前来“华山论剑”的各地高手代表的只是一个范围非常小的高端群体,他们在听写大会上的表现并不能体现全国初中生真实的汉字听写水平,甚至不能代表本校的真实汉字书写状况。而且逐级选拔淘汰最终选出一个冠军的赛制在获得高收视率和看点的同时,也使得节目出现了一定的娱乐导向性。换句话说,节目关注的焦点不再是汉字书写本身而是谁获得了冠军,为了选拔冠军而设置区分度使得某些词语的选择过难过偏,学生必须写出相当难度的汉字才能获胜,这使人有一种错觉,不是为了在生活中需要这些汉字才去认识它,而是为了拼这个冠军才去练习它,这使得节目和选手会刻意关注那些难度很大却生涩偏僻的汉字,从而偏离了汉字推广和交流应用的本意。
不言而喻,这种状况是令人担忧的,如果节目继续突出其“甄拔”和“选秀”的功能,则到最后和其它的娱乐选秀类节目在本质上并无区别,当观众意气风发地看完一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后和看完一场《中国好声音》并无二致,唯一的区别是一个是唱歌,一个是写字,而那些因为层层选拔而刻意挑选出的生僻汉字早已失去全面推广的意义,我们只是在关注选手的名次和表现,而不是在关注汉字本身。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不是要通过一个娱乐节目在全国找出一个各种汉字都会写的所谓听写冠军,也不是找几个高手来玩一个曲高和寡的汉字游戏。节目不应把重点放在甄拔和选秀上而应回到着力提高全民汉字书写水平上,回到关注汉字本身上来。应该让节目服务于汉字而不是汉字服务于节目。
三、节目的推广和可持续性
节目的形式拘泥于初中生的汉字听写,就汉字而言,包括了字音、字形和字义三部分,而对于不同学段的学生来说,识字写字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对于小学而言,强调先识后写,多认少写,而对于初中生来说,不仅要掌握字音字形还要了解字义及其运用,那么我们可以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参照,在不同地区不同学段来探索和推广其他形式的汉字推广,尤其是在学校。如针对小学生的认字识字读字比赛,和针对初中生的字义解释和造句比赛,从学校的层面来说,全国很多学校都有自己的微格教室和多媒体教室,有的学校还具备声光电设施一应俱全的小礼堂,完全可以定期举办这样的活动,那何尝不是一种具体而微的尝试。
新的动向值得警惕——CCTV汉字听写大赛观后感
央视搞了一个中文听写大赛,动机很好,普及汉字;形式很好,节俭办节目;品味很好,打破了各类低俗选秀节目的收视神话。
因为今天的人们写东西过分依赖电脑和网络,变得不会写东西,有些孩子甚至连小小的请假条都要在网上搜索范文,大家对于提笔忘字这种现象更是见怪不怪了。
不过大赛中,有些题很过分,很多字过于生僻,某些汉字甚至早就退出现代汉字的行列,因为语言也是新陈代谢、吐故纳新的,如“木铎”、“瘐毙”这些,还有“滹沱河”,出自《水经注》,晕死,社会分工如此明细的今天,我等凡夫俗子,不搞古文研究谁会去看水经注?反正看完一期节目,我大概70%以上的字不会写。
我想即使用这道题考那些大学教授或者达官贵人们,也一定会难倒一大帮人。那么为什么出这样的字?是单纯为了淘汰选手,还是为了彰显我们央视的专家个个都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康熙字典收录汉字四万七千零三十五个,我估计把这本字典背下来,应付这样的比赛应该不在话下,哦不,完全可以成为评委老师,在台上指指点点。可惜今天的人们没人愿意花这个时间背康熙字典。
常用汉字不过三千多,加上次常用汉字也不过七八千,作为学习文化的工具,掌握这些汉字难道不够吗?非要认识一些生僻的字就是有学问的表现吗?难道考古代的生僻字成为未来考试的新动向?每次想到这里,我就把这些东西跟孔乙己和他的“回字的四种写法”联系在一起。
联系到前不久,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最新版小学生“减负十条”征求意见稿。仿佛为了配合官方声音,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在微博上呼吁,取消小学英语课,增加国学教育。
这些新事物一旦扎堆出现我就不得不警觉起来。难道有人打算用国学替代西学,教育我们的下一代吗?
从我记事起,无数专家们谆谆教诲我们,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国学,国学的精髓是儒学,世界那么大,文明古国就四个,所以我们应该要自豪。
长大后,我才知道,公元15—16世纪西方大航海风起云涌,欧洲人的地理知识和航海技术在前人的基础上得到极大发展的时期。而我们的大明却固步自封,处处以“天朝上邦”自居,还自居处于天地八荒的中心,天朝上邦,泱泱大国。除我华夏,其他族类皆为蛮夷。
世界局势发展到清末,一切都变得很明朗。那就是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义和团的传统武术高手和大侠们,遇到洋枪洋炮很快溃不成军;曾经横扫中原的满清铁骑,遇到英法联军伤亡惨重,北京沦陷;装备落后的中国军民,遭遇只是装备了在当时不算先进武器三八大盖的日本小鬼子,抗战打了八年„„
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我们的国门的那一天起,我们的传统国学和儒学可以认为过时了;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俄国给我们带来马克思主义,我们的传统国学和儒学可以认为破产了;从批孔老
二、破旧立新的那一天起,我们认为国学和儒学可以认为彻底摒弃了。
早在五四运动,知识分子们通过学习西方思想和文化,彻底认识了世界,并且试图改变落后的中国。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等进步知识分子推行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等口号,彻底颠覆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观念,让德先生、赛先生逐渐被世人所了解、接受。
历史和现实无数次证明了,只有在马克思主义思想武装的政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才能实现民族解放、国家富强。现在正是深化改革的攻坚阶段,怎么开始弱化西学、宣扬国学?
主张脱亚入欧的日本,早已摒弃了那些从中国传播过去的中国哲学和中国思维,成为一战、二战列强之一;韩国也一直清除他们中华文化的印迹,逐步成为发达国家。难道在某些人眼中,德先生、赛先生不是我们祖先的发明,就不如那些过时的孔孟之道吗?
知识经济,数字时代,全球一体化,无一不是舶来品,我真不知道那些过时的国学对指导我们的工作有多大现实意义!
面对现实吧,使用英语的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还有印度,这些国家集中了全球最强大的政治、经济、文化和技术等全方位的资源优势。在西学的指导下发展经济,发展现代化,更是全球各国的共识,这是任何人也改变不了的事实~!
清末的中国落后就落后在不了解世界。今天的中国要发展,一定要掌握好英语和西学,师夷长技以制夷。
这就更需要社会和教育界让今天的孩子们多了解世界,而不是躲在故纸堆里学习那些生僻的汉字和落伍的国学。
少数孩子对古文有兴趣,当然可以学,但没必要大家一拥而上,真拿国学当做改造中国现实问题的工具。
我想,等有朝一日,我们实现了中国梦,把美欧列强拉下马,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成为现代的天朝上邦,待到万国来朝时,我们再来向那些蛮夷们充分展示国学和生僻汉字的巨大优越性吧!
但是,现在还不是时候!
第四篇:辩论
反方陈述:
我方观点认为:“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
1、毛泽东同志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观点,他说:“天下事没有绝对的,这是自然规律。” 爱因斯坦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只有相对的。而正方辩友一直坚持“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唯心主义观点,和我们倡导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背道而驰,根本没有立足的理论基础。自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的发生。以煤矿为例,美国煤矿在1990~2000年11年间共产煤104亿t,死亡人数496人;我国与美国相比煤炭产量仅多22亿t,而死亡人数多65653人,按百万吨死亡率相比,我国约是美国的110倍。在美国这样技术高、制度相当完善的国家都不能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其他国家更是望尘莫及,那又何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科避免”呢? 有着二百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安全事故率比工业平均值低十倍;也只是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还有30%的工厂依然有事故发生,更加证明了“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的观点。国家三令五申强调:“安全第一”、“安全要常抓不懈”,说明生产中事故是难免的,如果生产中不会发生事故,难免为什么要说“安全第一”,而不说“生产第一”呢? 各个企业的安全投入在逐年增大,从管理、技术各个层面抓 安全,说明了事故是难以防范的,如果“一切事故皆可预防”那还要投入那么多安全资金做什么? 现在各单位大事故出的少了,而小事故不断,面对这些血淋淋的现实,我们还能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吗?难道小事故就不是事故吗?难道只有丧失生命才是事故,断手断脚就不是事故吗? 事故分析时常说,某某人安全意识淡薄、疏忽大意才导致事故的发生,但是,哪一个人是十全十美的呢,谁能保证自己一辈子在工作中都是注意力集中的呢?既然人没有十全十美的,既然人就有疏忽的时候,那么,事故就有乘虚而入的时候,谁能保证事故不发生呢? 2008年1月22日上午,国新办举行新闻发布会2007年全国各类事故死亡人数101480人;2009年中国安全监管总局局长骆琳在1月16日说,2008年全年共发生各类事故413752起,死亡91172人,如此庞大的数目,我们还能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是一种理想的状态,就算这中理想能实现,也需要很长时间的一个历程,需要制度的彻底落实,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全方位统一,而实现这种理想的状态,按照目前我国的现阶段的情况,是绝不可能实现的;如果100年后能实现,那么今天观点已经十分明确,对方辩友还要辩论什么呢? 金川公司2009年定的的安全事故指标是:千人死亡率是千分之0.13,重伤千分之0.18,为什么不定位“0”呢?这不是和“事故为0”的理念背道而驰吗?
11、全国安全模范企业,兖矿集团兴隆庄煤矿的口号是:安全发展是煤矿永恒的主题,认识和把握安全生产规律是煤矿人永恒的追求。却绝字不敢提及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可见,安全规律是要永远追求的,而不是下断语,喊口号就能达到目的。
12、言有尽而意无穷 安全状态是相对的,不安全状态是绝对的。同样是摔跤,八十岁的老人和二十岁的青年危险性不同,同样是被撞,被自行车撞和被汽车撞后果截然不同。翻开辞海第J页,对事故是这样解释的…….打开电脑,在百度里输入事故一词,连篇累牍数千页,洋洋洒洒百万言。对方辩友却大谈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一切事故皆可预防,未免荒唐可笑。对方辩友大谈预防来预防去,避免来避免去,给人假大空的感觉 18 借用小沈阳的话,这个真没有(这个真难免)管理不到位,是对方辩友的法宝,是一切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我们知道,管理上只有更好没有最好,没有最好的管理如何避免一切事故的发生。面对这些频发的事故,我们的心情和对方辩友的一样沉重,然而我们何去何从?因噎废食是懦夫的心理,矫枉过正是愚人的行为,只有高扬以人为本的大旗。
刚才对方一辩的论证中,我们发现很多假设,如果怎么样就不会怎么样等等,我们不妨做这样的推论,如果人类像天使一样长着翅膀,那将会翱翔于九天之上。必须进行各种生产活动,人类要繁衍生息更要好的生活,要认识自然,探索太空,需要勇气和牺牲精神,求生存、求正义、求解放,更需要流血和牺牲。请对方辩友不要再对我们的问题表示沉默了,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啊。24 对方辩友说的是可能性二非现实性
对,隐患的治理也需要很大的投入,而很多企业是心有余而钱不足 26 见义勇为如何避免流血和牺牲
承认事故难免,其实并不羞耻,而真正应该反省的,是面对大量的事实,却不敢正视它,任然掩耳盗铃的高喊什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法航A330客机失事,288条性命葬身大海,重庆武隆山体崩塌26人命丧黄泉,“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论调是多么的苍白。如果“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的话,那么买保险岂不成了多余的事。人类生产过程中总会伴随着不愉快的事件的发生---安全事故,安全事故如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却又时时光顾。安全生产事故给人类带来灾难性的损失,人类又无 法确保万无一失,时至今日,对于安全生产工作的研究虽然硕果累累,但是仍然做不到百分之百的安全。似乎安全是相对的,事故是绝对的,生产不可能避免事故?
造成事故的原因有三: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环境的不安全因素。
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
从整个生产领域来说,安全生产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具有潜在的天然风险因素,人们受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尚不能完全排除。即使是当今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今年1月2日,美国萨戈煤矿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死亡11人的悲剧。煤炭行业有一个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说明开采煤炭还得要死人。
“事故难免论”则是不做主观努力,只讲客观原因,认为事故不是可控、在控,而是难控、未控
对方辩友大谈安全,是否离题太远了呢?
“安全”这个概念,自古就有,有人说,安全是不存在能够导致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危险的状态;也有人讲,无危则安,无缺则全,安全就是没有危险的且尽善尽美。
既然“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为何要把煤矿作为高危行业
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分析,绝大多数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可以控制避免发生的。可为什么事故不绝呢?
反方一辩: 谢谢主席,大家好!请让我告诉大家何谓事故?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谁没有个个旦夕祸福,面对交通车祸、各类火灾、中毒、山体垮塌、瓦斯爆炸等层出不穷的事故,“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方辩友纯属“白日说梦”,对方既承认事故是存在的,又“口是心扉”,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纵观对方一辩,我不得不很遗憾地指出,对方辩友一直混淆是非,颠倒黑白,从根本的辩题上进入一套貌似完美的谬论,把观众和评委拖入了一个误区,但是天理昭昭,真理是藏不住的,就在5月30日,位于重庆市綦江县境内的重庆松藻矿务局同华煤矿发生一起特大瓦斯突出事故,矿难造成30人死亡,77人受伤,其中17人重伤。如此的矿难,在中国简直成了家常便饭,每次事故发生后,政府也在积极做善后和安抚工作,停产整顿,安全大检查,乃至由国家安监总局、国家煤监局局长亲自挂帅的抢险救援工作组和调查组纷纷行动起来,可是结果呢,每年大大小小的矿难何时停止过?自从18世纪6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工业发展过程中就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事故的发生。以煤矿为例,美国煤矿在1990~2000年11年间共产煤104亿t,死亡人数496人;我国与美国相比煤炭产量仅多22亿t,而死亡人数多65653人,按百万吨死亡率相比,我国约是美国的110倍。在美国 6 这样技术高、制度相当完善的国家都不能杜绝生产事故的发生,其他国家更是望尘莫及,那又何谈“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科避免”呢? 我方认为: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
伯克霍夫认为,事故是人(个人或集体)在为实现某种意图而进行的活动过程中,突然发生的、违反人的意志的、迫使活动暂时或永久停止的事件。事故的含义包括:
1.事故是一种发生在人类生产、生活活动中的特殊事件,人类的任何生产、生活活动过程中都可能发生事故。
从整个生产领域来说,安全生产事故不可能完全避免。这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本身具有潜在的天然风险因素,人们受到经济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制约,尚不能完全排除。即使是当今高度发达的美国也不能完全避免事故。今年1月2日,美国萨戈煤矿就发生了爆炸,造成死亡11人的悲剧。煤炭行业有一个百万吨死亡率考核指标,说明开采煤炭还得要死人。
有着二百年历史的杜邦公司,安全事故率比工业平均值低十倍;也只是超过60%的工厂实现了“0”伤害率,还有30%的工厂依然有事故发生,更加证明了“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的!
请听我一一道来。
第一,何谓事故?事故:是指造成死亡、疾病、伤害、损坏或者其他损失的意外情况,请问谁敢说意外不会发生?面对交通车祸、各类火灾、中毒、矿井垮塌群出不穷的事故,“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显然与事实不符,对方辩友纯属“白日说梦”,对方既承认事故是存在的,又“口是心扉”,这无异于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第二,邓小平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共产党人一直注重实事求是,难道我们的厂矿出的事故还少吗,而对方辩友不讲事实,只讲理想;如果我们都不讲事实的话,大家就不用上班了,天天想公司的效益如何的好就行了,这可能吗?显然不可能。
第三,历史的车轮是前进的,这是人类发展的科学文明进步,通过几代人的努力,事故可以减少,但绝对不是“一切事故皆可避免”,对方辩友这种超前而又不符合实际的的意识,显然在当代是实现不了的,又何苦在此“牵强附会、强词夺理”?这不是“越描越黑吗”。
看看事实的阐述,全国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大大小小的事故此起彼伏,新闻、网络处处播报,难道我们能充耳不闻吗?事故带给个人的非死即伤,是非常惨痛的,我们怎么可以拿人的健康开玩笑,明明有事故发生,还要违心的说“一切事故皆可预防,一切事故皆可避免”,这种不辩自明的道理对方还要滔滔不绝的为自己辩护,其结果是“陪了妇人又折兵”。
纵观安全的发展历程,各国都在生产上加大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投入,种种措施更加体现了事故的存在和给人带来的危害。处在安全日趋备受关注的今天,谁敢说一切事故皆可避免,谁就是在和现实作对!在各类事故频发防不胜防的时候谁敢说在一切事故皆可预防,纯属不负责任的夸夸其谈!对方辩友不要为了论证你们的观点,而蒙蔽了自己发现事实双眼啊!事实胜于雄辩,在国家及时通报各类事故,严肃处理各类事故的今天,我方观点更加明确:事故难免,有生产就有流血和牺牲。谢谢大家!
第五篇:辩论
大学生如果要做自己的本专业,那么他在走出学校后,应该接受哪些方面的锻炼?社会有没有给他们提供这样的锻炼机会? 当代大学生做保姆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因为找不到工作吗?建议去找一下具体的原因,不要自己猜测,要不然很容易被驳倒。人才贬值是什么意思?十年以前的大学生,其能力与现在的大学生相比有哪些不同?假如说一台IBM笔记本卖六千块,我买了台山寨的两千块,你说IBM有没有贬值?
许多人的第一反映很可能是“大学生做保姆屈才”或“大材小用”。不可否认,这是人们对于“大学生”和“保姆”的社会属性由来已久的习惯认识,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出路理所当然应当体面,认为保姆就应该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的人所应从事的工作。
“学而优则仕”,是历代统治者对于知识分子的传统观念和用人方法。它的历史局限和对于现今社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这种价值使一些大学生将自己摆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因此也就不利于大学生从事那些社会原本认定“低贱”的行业,不利于自身实实在在服务于社会。
现代社会的分工已是越来越细,它不要求人们“全知全能”、“都会都懂”,只要求你在专业范围内尽可能地精通自己的业务。原有“老妈子”式的保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今社会的需要,人们需要一种全新的家政服务理念,来替代过去的“佣人”式的保姆形式。而包括家庭理财、幼儿教育、心理学、英语口语的大学生保姆,恰恰就能在这些方面满足社会的需求。
此次进京的“大学生保姆团”,来自于“家政艺术专业”。笔者以为其中的“艺术”二字,并非凭空添加,而是有其实实在在内容的。单是以“保姆”的主业———培育幼儿来看,上过大学的“专业保姆”,肯定会比那些从农村仓促进城从事家政服务的保姆要强出许多。幼儿的培育,也完全应该是一项充满“艺术化的养育过程”。而这种“艺术化”,也正是当今教育界所倡导的“素质教育”的早期培养。
保姆现在基本上叫家政服务员。随着这种行业的发展,家政服务员也要经过专业的培训才可上岗就业,具体的培训科目应该有1 婴幼儿护理 2老人护理 3 家居清洁 4 洗涤熨烫 5日常烹饪 6职业道德 7生活常识 8 环保常识 9家用电器的使用 政服务员 家政服务员即家政劳动服务的直接提供者,也有人称为家庭社会工作者,通俗叫“保姆“。她们是专门根据要求为所服务的家庭操持家务,照顾儿童、老人、病人,管理家庭有事务的人员,因此家政服务这一职业有其特定要求,从业人员不仅要有一定的技能,以满足家庭生活的需求,还必须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保姆的分类
随着家政行业的发展,市场可细分为佣家型家庭服务及智家型家庭服务及管家型的家庭服务其中管家型家政服务是智家型服务的更高级。
佣家型家庭服务包括:
家庭厨艺及饮食,家庭保洁卫生,家庭杂务(洗衣熨烫,代交杂费等)、家庭护理(医护,侍疾,母婴护理,育婴月嫂,照顾老人,照顾病人陪护聊天,家庭保健等),服侍主人(帮主人更衣、换鞋、洗脚等)、美容护理、艺术插花,家庭园艺,家居绿化,美化于房屋装饰、宠物照料托管、家电维护、等
智家型家庭服务:
家庭教育(文化课辅导,语言辅导,电脑辅导 艺术辅导,艺术乐器、)家庭交往礼仪、生产经营、投资理财、法律服务、择业就业、心理咨询 等
管家型的家庭服务包括:
家庭所有成员的健康和膳食营养管理;
家庭物业管理与相关社区物业管理之间的关系协调;
日常生活流程的安排:家庭成员信息资料的档案化管理;
家庭成员与亲朋好友、社会关系的处理;
家用设施维护;日常生活费用和家庭财务的管理;
家庭成员学业的协助管理;
家庭成员患病联系、就医及发生意外事故的处理;
家庭成员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的维护;
大型家庭活动家庭与社会关系的公关管理
算不上是人才浪费,沃尔玛创始人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从做小卖部开始,结果发展成为世界级的零售企业。人们不能限定大学生一开始干什么,而应关心他们是否从事自己喜欢和擅长的工作。大学生初次就业,待遇的确重要,但就业规划不能完全被工资待遇所左右。
你说这算浪费么,小卖部不比保姆强太多。
也不算人才浪费,主要看收益情况如何。上了大学受到良好的教育理应收入较高。保姆,家政,环卫,殡葬行业都有大学生身影,做的好同样出成就。没有高端人才,只有人力资源,就看你价值多少。高级保姆在国外称为英式管家,很受人尊重,殡仪员国外称为收敛师,收入很高的。所以:要做就做最好。
“在武汉,大学生当保姆,人不多,但比较受欢迎。”许忠秀介绍,大学生的文化素质高、活泼有朝气,能给家里带来较好的氛围,并且他们不斤斤计较、悟性高、学东西快的特点也让雇主颇为赞赏。“有小孩的家庭特别喜欢请大学生,他们较为标准的普通话、丰富的知识能教育和引导孩子,所以这类家政应该叫陪读,而非传统意义的保姆。” 正方:大学生做保姆是就业观念的进步
大学生已推向市场,市场就有市场的规律,许多大学生认为大学出来后就是精英人才,不仅需要专业对口,同时需要体面的工作、高薪的待遇,由此产生供需矛盾。如果大学生能够正视自己,正视现实,以社会需要来决定自己的职业,就不至于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因为对于人才的价值的实现是在多方面、多角度的,从这个角度来不是人才的浪费,而是人才的使用,正所谓的是“三十六行,行行出状元”。
大学生走进家政行业是历史的必然,是市场供需双方的客观需求决定的,它既能帮助家政市场获得高级家政人才,填补低学历、低素质、高年龄的传统保姆所不能从事的市场缺口,满足部分高消费群体的需求,也能帮助大学生认识了解社会,提高动手能力和专业技能,学有所用,获得劳动报酬,为未来就业打下坚实的素质基础和人脉基础,而且大学毕业生做家政不失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出口。服务业是容纳劳动力最多的产业,而家政在服务业中占据重要位置,也是吸纳劳动力的大户。
大学生在当前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就业观念应当也大有改变,他们不再一门心思地往待遇优厚的国企、外企里面挤,而是放低姿态,理性就业,很多人都选择了中小企业、民营企业、西部地区,还有不少毕业生成了村官、社工,外地大学生应聘搓澡工、卖糖葫芦的例子也屡屡见诸报端,因此引导大学生进入家政行业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接受和认可。在先进的市场经济国家中,保姆这一行业早就高学历化了,例如菲律宾,世界闻名的菲佣,不少就受过高等教育!这也是菲律宾女佣能够冲出菲律宾,走各世界的原因。
研究生保姆、名校猪倌与本科搓澡工……从精英教育到平民教育,这些备受争议的字眼不停地占据我们的视线。抛开工作难找,高薪做家政也算是一个很具诱惑力的条件。有报纸报道,广州某家政公司对外招收大学生当保姆,月薪最高能达到万元!如此高薪之下,令许多大学生纷纷放下身价投身家政市场。
当然,分析大学生的反应,完全冲着高薪去的也不是一个两个,被逼上梁山也并非凤毛麟角。许多人虽然拿着高薪,却仍然守着内心的煎熬,不敢向家里人讲起自己的工作,更不敢与朋友、同学讨论职场的所谓经验。这种尴尬心态使得高薪家政徒有其表,难以成为大学生首选行业,仅仅变成一个鸡肋,多数有更好机会的人或者度过了经济危机的人之后又选择离开大家都不看好的这份职业,加入白领的行业。
如果不用世俗的眼光来将职业划分成高低贵贱,而单纯从职业的角度看,这份工作也并非是在大材小用甚至浪费青春。广西桂林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小龙就曾在广西某家政公司做涉外家政。一段时间后,由于工作出色,小龙很令雇主满意而且一改以前做事温吞、慢条斯理,现在的他因为那段家政经历变得利索多了了。在高端家庭做保姆,让他学到很多成功人士待人接物的方式和生活态度,对日后发展很有帮助。
小龙的案例在高端家政行业并非特例,能学有所用,并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这已经是跨出了职场发展的第一步。有些工作虽然表面光鲜,但是若每日只是端茶倒水、看报纸、上网,对职业发展无益,因为自身的能力都在时间穿梭中不断贬值,直至被市场淘汰。而要是能在家政行业中不断积累经验,锻炼自身的能力和培养良好心态,在这个行业中成为状元也是极佳的职业道路。如果单纯为了钱,对这个职业缺乏敬意和执着,那么还是趁早离开这个行业吧,因为在这个行业里除了钱,对于职业发展起不到良好的支持作用,只会浪费宝贵的积累经验的时间。
就像一个投身家政的大学生所说的,“在就业严峻的形势下,做保姆至少能够自食其力,比那些找不到工作而啃老一族强太多。虽然做保姆在现在不是一个什么高尚的职业,但只要摆正心态,把经历当成长成熟的条件,并不是立志一辈子做保姆,而是要让自己越挫越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