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

时间:2019-05-15 12:21:2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

第一篇: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

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

财资„2008‟365号

省直各部门,省教育厅、科技厅、卫生厅所属各单位: 为贯彻落实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切实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进一步深化部门预算改革,现就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意义 行政事业单位资产主要是由财政预算资金形成,财政预算资金安排的规范性、科学性,直接决定了资产配置的合理性和公平性。预算管理是规范和加强资产管理,通过增量来调节、控制资产存量、从源头上控制资产形成的有效手段。资产管理也是预算管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有效开展资产管理工作,及时提供准确、完整的资产统计报告和财务管理有关数据资料,作为财政部门编制部门预算、配置资产的依据,有利于深化部门预算管理改革,细化预算编制、提高预算编制科学性。省直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履行资产管理职责,切实加强资产管理的基础性工作,与财政部门共同做好资产管理 1

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

二、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范围和重点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是一项改革创新的工作,因此,要坚持循序渐进、先易后难、不断完善、逐步推开的原则进行。2009年预算年度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范围是:省直所有一级预算部门及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所属各单位;重点是:房屋建筑物、机动车、单件价值20万元以上的大型设备(以下简称“三项资产”)。

三、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主要职责 省财政厅在推行此项工作中,将以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为中心,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制度建设,制定和完善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相关规章制度,逐步将资产的配置、购置、使用、变动、处置等方面的管理纳入预算管理轨道,从制度上推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构建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机制。

省直各部门及有关单位要加强此项工作的组织领导,主管领导要亲自过问,直接指导;要明确计划、财务和资产管理等职能处室的职责分工,加强协调和配合。省教育厅、省科技厅和省卫生厅要积极履行主管部门职责,结合实际对所属单位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进行部署,统一政策、程序、方法和步骤,认真做好资产存量情况及增量资产计划的审核和汇总上报工作。

四、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工作程序

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与部门预算编审工作同步进行。按照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09年省级部门预算的通知》(财编2008„165‟号)要求,各部门在编制部门预算时,必须提交“三项资产”存量情况表,凡涉及“三项资产”支出预算,必须提交增量资产计划,并有机地融入“三上三下”的预算程序中。

1、各部门在报送部门预算基础信息时,提交“三项资产”存量资产情况,统一纳入2009年部门预算基础信息,一并报送省财政厅。

2、各部门在报送部门预算建议草案时,要根据省财政厅下达的预算编报限额,结合本部门实际情况,在预算编报限额内申报“三项资产”增量资产支出预算,统一纳入部门预算建议草案,一并报送省财政厅。

3、各部门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按照省财政厅有关文件要求,建立增量资产预算执行反馈制度,填报《增量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表》,必要时,省财政厅将对增量资产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五、“三项资产”增量配置原则和审核依据

依据财政部《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5号令)和《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第36号令)等有关政策规定,各部门“三项资产”增量配置应当遵循以

下原则:

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有关规章制度;与行政事业单位履行职能需要相适应;科学合理,优化结构,勤俭节约,从严控制;对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按照标准进行配备,对没有规定配备标准的资产,应当从实际需要出发,从严控制,合理配备;省财政厅对要求配置的资产,能通过调剂解决的,原则上不重新购置。

在“三项资产”增量配置过程中,省财政厅将依据财政部第35号令、第36号令、国家发改委《党政机关办公用房建设标准》(计投资„1999‟2250号)和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调整党政机关汽车配备使用标准的通知》(厅字„1999‟5号)以及省委、省政府等有关规定严格对照审核。同时,结合我省实际,逐步研究制定资产配置标准,不断推进增量资产配置审核的科学、合理和公平。

六、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具体要求

(一)认真填报《存量资产情况表》和《增量资产计划表》。《存量资产情况表》以2008年4月30日为时点,反映省直部门占有使用的“三项资产”情况。此表是省财政厅审核资产增量配置申请的重要依据,各部门、各有关单位要结合2007年行政事业资产清查工作,认真填报。《增量资产计划表》反映本单位2009年度对“三项资产”的配置计划,有增量资产计划的单位,必须同时报送相关项目说明。

今后,凡未列入《增量资产计划表》的,原则上不再安排预算资金配置“三项资产”。

(二)主管部门要认真审核所属单位资产存量情况及增量资产计划,并统一汇总上报。重点审核“三项资产”存量表中填报的数据是否完整、真实、准确;增量资产计划与单位实际需要和2009年度单位工作职能和任务是否相适应。在此基础上,对“三项资产”分别提供同意申报的依据和审核标准(附电子文档),并统一汇总上报省财政厅。

(三)新增房屋建筑物预算申请的部门和单位,需要提供项目立项审批文件;资金来源情况,主要包括预算安排、预算外资金安排、银行贷款、捐赠、内部调剂等。

(四)新增机动车预算申请的部门和单位,应说明新增依据和标准(区分新申请购置或者报废更新)。报废更新的,需在增量资产计划说明中,提供相关车辆的明细信息(车牌号码、里程数、实际使用状况、专业技术鉴定证明或有关批文)。

(五)购置大型设备预算申请的部门和单位,需要提供现有同类设备名称、型号、金额、申请依据、标准和实际需求状况等。

(六)增量资产计划需两年或以上时间完成的,应填列2009年度计划数,并对整个增量资产计划(包括总投资、各年度资金安排情况、资金来源等)的基本情况予以说明。

(七)各部门、各有关单位按照省财政厅《关于编制2009年省级部门预算的通知》(财编2008„165‟号)规定,将《存量资产情况表》、《增量资产计划表》、电子文档及编报说明等材料,加报1份给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处。加报省财政厅资产处的《存量资产情况表》,除填报单位盖章外,要有部门、单位负责人签字。

七、加强联系和沟通

为确保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工作的顺利推行,省财政厅将加强与各部门、各有关单位的联系和沟通。在填报、审核《资产存量表》和《增量资产计划表》过程中,省财政厅资产管理处将会同有关处室深入了解情况,力求做到实事求是,全面准确。

省财政厅行政事业国有资产管理处E-mail:

zcglc2007@126.com

二○○八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二篇:浅析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

浅析我国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一、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背景和意义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是指运用科学、规范的绩效考评方法,按照政府行为的效益、效率和效果原则,以政府行为的成本效益分析为核心的综合指标体系与标准行为考评依据,对财政支出的成本和产生的效益进行科学、客观、公正的衡量比较和综合评判。绩效考评讲求的是政府如何有效地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而建立公共支出的绩效考评体系的根基在于建立绩效预算。绩效预算亦称为效益预算,它是上世纪50年代初由美国联邦政府首先提出并应用于政府支出管理的预算模式。美国认为:绩效预算是这样一种预算,它阐述请求拨款是为了达到目标,为实现这些目标而拟定的计划需要花费多少钱,以及用哪些量化的指标来衡量其在实施每项计划的过程中取得的成绩和完成工作的情况。从实践效果来看,绩效预算在加强资源分配与政府施政结果的联系,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逐渐成为世界各国政府预算改革的必然趋势。在我国,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成为日益紧迫的任务。政府绩效考评在国外的成功实践,使我们对其意义和必要性有了日益清晰的认识。对于其在推进建设高效、透明、责任政府,深化部门预算改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也有了深刻的认识。推进以绩效考评为核心的预算改革已成为决策层的共识,并已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中明确提出。在预算改革实践上,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国库集中收付、收支两条线的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全面展开并逐步深入,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和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改革也开始分步实施,预算监督力度不断加强,预算透明度日益提高,预算管理由重收入逐步转向重支出管理、重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这些实践成果,在一定程度上削除了绩效预算的制度约束,为推进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奠定了扎实的实践基础。

二、推进建立以绩效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

当前,财政支出绩效考评正在被各级财政部门普遍推广实施,但总体而言,绩效考评更多的是事后考评,而且考评结果大多停留在预算执行结果总结、存在问题分析、完善制度建议等方面,有些只是作为有关部门项目建设档案保存,或作为加强新项目管理的借鉴或参考。笔者认为,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在加强事后全面综合考评的同时,更要突出事中考评,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

(一)在预算编制环节,要科学准确地确定财政支出绩效目标。

传统预算管理制度下,在预算编制时部门和单位存在重分配、争资金、争项目的冲动,在预算执行和控制中用的是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部门和单位无调整的灵活性,在预算报告中主要是报告资金使用的合规性;而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相结合则是将预算分配与绩效结果挂钩,它运用了绩效预算的理念,是一种以结果为目标的责任制代替以规则为基础的责任制的新预算管理模式。这种新的预算管理模式下,部门和单位不存在争资金的冲动,而存在以目标为导向的管理激励。这要求预算单位在编制部门预算草案,提出财政支出绩效目标的时候,既要结合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同时又要认真做好财政支出评审论证工作,通过规范的评审论证,科学合理准确地提出财政支出的绩效考评结果得到科学运用的首要条件。为了这种以目标为导向的预算管理,在制度设计上就必须放松严格的僵化的规则,而赋予管理者灵活的决策权,否则是没有办法让管理者为结果负责的。

(二)在预算执行环节,要加大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力度,完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对财政支出绩效目标进行事中跟踪考评,不仅可以跟踪考评财政资金运用的合理性、规范性,起到适时监督检查的作用,而且可以通过与预先确定的绩效目标相对照,及时发现问题,回馈并督促预算单位或财政部门适时采取应对措施。对于考评过程中取得较好的评价结果的,除了按照正常的资金拨付进度供给资金,还可以通过加快资金拨付进度,确保项目按时完成,促进项目尽早地发挥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明显背离绩效目标的,果断停止后续资金的拨付或提出调整预算的意见,保证财政资金安全,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对于考评过程中发现的违法乱纪的单位,除了停止资金拨付外,还要按照有关规定做出相应处理。同时,一些跨长期项目支出,原先制定的绩效目标可能随着时间推进需要进行调整,这样,通过事中考评来适当调整绩效目标,提高绩效考评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然而,事中考评的有效实施必须建立在完善的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上,这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结合的又一个制度前提。这二者的结合也隐含了以目标为导向、以产出和结果控制为核心的预算管理理念。产出和结果控制以放松严格的规制、增加自主决策的权力为前提,同时自主决策的权力需要责任加以约束。机构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由内部会计控制、内部管理控制和内部考评控制三个控制子系统组成。实现财政支出绩效考评

与预算管理相结合,除了要有完善的机构内部绩效考评制度以实施内部考评控制外,还必须有完善的政府会计制度来实施内部会计控制,完善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和健全的国库管理制度来实现实物形态和价值形态的内部管理控制。

(三)在预算报告环节,要健全财政支出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财政部门建立健全绩效考评结果应用机制应从预算报告制度和公共部门问责制度这两方面做好,才能更好将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从预算报告制度看二者的关系。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应当包含政府各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信息,以便让决策者、权力机构和公众了解部门的绩效目标和资源利用情况,并对照绩效考评结果对部门行为进行有效监督。缺少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不符合财政信息公开的要求,也有悖于预算管理民主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预算报告制度为绩效评价提供了信息基础,保证了绩效考评的时效性和准确性。缺少预算报告的信息,财政支出绩效考评制度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

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也是实现两者结合的重要制度基础。所谓公共部门问责制度,是指对政府及其官员的一切行为和后果都必须而且能够追究责任的制度,其实质是通过各种形式的责任约束,规范政府权力和官员行为,最终达到监督政府的目的。包含绩效考评信息的预算报告制度只能使权力机构和公众充分了解公共部门责任和结果的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对应性,但其效果最终必须通过公共部门问责制度,促使公共部门对结果负责才能实现。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基本思路是:按“统一规划,稳定推进,先易后难,分步实施”的原则,进一步建立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制度体系,积极探索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机制,推进相关制度改革,为将来引入绩效预算探索道路。第一,逐步提高部门人事管理和资金管理自主权。第二,完善公共资产管理制度。第三,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改革完善政府会计制度。第四,建立绩效考评管理信息系统。第五,加强组织协调,共同推进绩效考评及其与预算管理的结合。第六,稳步推进绩效考评试点工作。

结语

财政支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相结合,使预算管理的整个过程建立在绩效目标控制的基础上,是对以投入管理模式的一次重大改革。在积极推进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绩效考评与预算管理的结合,推进建立以考评结果为导向的绩效预算模式,完善“预算编制-预算执行-考评监督”的公共财政支出管理制度,才能实现绩效预算的新突破。

参 考 文 献

1.刘俊涛,彭艳.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框架的构建.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008(1)

2.霍素军.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财政监督, 2007(10)

3.财政部预算司编著.绩效预算和支出绩效考评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5

4.贾晓云.建立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1)

5.王文杰.制度创新是深化我国财政资金绩效考评改革的关键.财政研究,2007(1)

6.孔晏.公共支出绩效管理制度创新-“公共支出绩效管理研讨会”观点综述.财政监督,2007(6)

第三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

张长胜

一、从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原因,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必然性

在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普及率几乎达到了百分之百的程度,全面预算管理早已成为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必备的、基础性的管理制度,是广大投资者和企业家管理运营企业的一种基本的方法和手段。

为什么工业发达国家企业将全面预算管理作为其必备的、基础的企业管理制度呢?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全面预算管理从理论到方法都已十分成熟,并被实践证明确实是运营、管理现代企业的有效手段和方法。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这期间,全面预算管理经历了引入期和发展期。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全面预算管理步入了成熟期。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工业发达国家已经深入人心,成为广大企业家经营、管理现代企业的必修课和必备技能。

二是国外经济发达国家实行的市场经济制度,迫使企业必须寻求和运用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市场经济区别于计划经济的明显特征是: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在国家法律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由企业自主运行。全面预算管理正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对预定期内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行合理规划和描述,并对预算执行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效控制的管理制度和方法。

三是工业发达国家企业控制权、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客观上需要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制衡。首先,股东会通过审议、批准全面预算,可以行使股东们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所有权;其次,董事会通过制订全面预算,可以行使董事会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财产权;再次,经理班子通过执行全面预算,可以行使经理人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代表权;最后,监事会通过对监督、检查全 1 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行使监事会对公司的监督权,体现其对公司的出资者监督权。

四是大集团、大公司,特别是跨地区经营、跨国度经营的公司组织模式,客观上需要采用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来运营、控制和管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很多公司都面临着由工厂制企业转变为公司制企业所带来的管理分散化问题。正是杜邦化学公司和通用汽车公司的决策者们成功地将国家预算管理的模式引入到了企业管理之中,才有效地解决了各分公司、子公司与公司总部之间的目标一致性问题,为大公司的跨地区、跨国度经营探索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控制方式。嗣后,预算管理方式很快风靡工业发达国家,为这些国家的企业转变成分公司、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跨国公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目前,中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四个因素都已基本具备:

首先,全面预算管理在20世纪80年随着西方管理会计的理论引入我国后,经过二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全面预算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在我国已经日臻成熟,并且在许多企业中得到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果。

其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探索和实行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主体,在法律和国家政策范围内,政府不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此,企业摈弃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以生产计划为中心的运营机制后,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以全面预算为轴心的企业运营新机制就成为当务之急。

再次,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颁布实施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经过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已经使中国企业逐步建立和完善了控制权、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四权分离的公司治理结构。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是将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的“三会四权”落到实处的唯一选择。

最后,随着中国加入WTO和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由过去的单一公司经营模式发展成以资本关系为纽带的多公司、跨地区、跨行业、甚至跨国经营的集团化公司模式。集团公司总部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就可以将各个层级、各个单位、各个成员的具体目标与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连接起来,并使各个层级、单位和成员围绕着集团公司的总体目标而运作。因此,从工业发达国家企业运用全面预算管理的因素分析,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必然的。

二、从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第三十八条第六项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六十四条第四项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会“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一百零三条第六项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第一百一十二条第四项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会“制订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财务预算是全面预算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的联产品,也就是说,没有经营预算和投资预算,财务预算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企业财务预算的规定,也就是有关企业全面预算的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是国家的法律,是在中国境内所有公司都必须遵守的法律制度和经营运作规范,也是中国企业构建公司治理结构的基本依据。显然,如果企业不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就不可能制订出切合企业实际的、科学的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公司股东会、股东大会“审议、批准公司的财务预算方案、决算方案”就会变成一场例行公事的游戏。因此,全面预算管理不是企业该不该、想不想实行的问题,而是必须实行的一项基本制度。

三、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看我国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发展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我国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就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根据现代企业的内在要求,按照世界通行的国际惯例和标准,来塑造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能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被高度概括为四句话、十六个字,即“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其中,仅从现代企业制度中的“制度”二字上来讲,就有六个方面的制度安排,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企业的管理 制度、企业的契约制度、企业的人格化制度、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和企业的组织结构。其中,建立和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

公司治理或曰公司治理结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等,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架构。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999年制订的《公司治理原则》中给公司治理所作定义为:“公司治理是一种据以对工商业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体系。公司治理明确规定公司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利分布,诸如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并且清楚地说明决策公司事务时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它还提供一种结构,使之用以设置公司目标,也提供了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可见,公司治理本质上是一种制度装置,是处理董事会、经理层、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相互关系和权力制衡的契约,其核心就是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关系,也就是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人之间所特有的“三会四权”分权制衡的组织制度和运行机制。

公司治理中的“三会四权”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理解:

一方面,它是一种产权结构,即公司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关系。股东会是出资者所有权的主体;董事会是法人财产权的主体;而股东会派生出的监事会是出资者监督权的主体。

另一方面,它又是公司治理结构。按照这种治理结构的内在规定,股东会行使最终控制权、董事会行使经营决策权、经理人行使经营指挥权、监事会行使监督权。这四权相互独立,相互制约,有机组合,从而为实现公司经营目标发挥整体效能。

因此,“三会四权”既是公司产权结构,又是公司治理结构,两者之间的关系如下:

首先,产权结构是治理结构的基础。有了股东会的出资者所有权,才会有其最终控制权;有了董事会的法人财产权,才会有其经营决策权;有了经理人的法人代理权,才会有其经营指挥权;有了监事会的出资者监督权,才会实施其监督职能。只有在这种产权结构基础上才会有公司治理的健康运作。

其次,治理结构是产权结构的实现形式。只有股东会拥有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所有权;只有董事会拥有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才能 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法人财产权;只有经理人拥有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法人代理权;只有监事会拥有对公司的监督权,才能体现其对公司拥有出资者监督权。

只有在健全、规范公司治理结构的前提下,企业的“三会四权”才能得以正常发挥功能,产权结构的各项权能才算真正到位。

目前,我国企业的公司治理结构在制度装置上分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它是国家颁布的适用于中国境内所有公司的、高度抽象的法律制度,是我国公司制企业的根本大法。

第二个层次,是各公司注册成立时由发起人和股东共同签署的《公司章程》,它属于中间层次的法规性契约,是公司经营运作的基本规范。

第三个层次,是企业的具体规章制度,它是以《公司法》和《公司章程》为依据,结合本企业的具体情况和市场的具体环境、具体规定,落实股东会、董事会、经营者,尤其是企业内部各部门乃至每个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明晰其权限范围和责任区域的制度性文件。

全面预算管理正是这样一种可以将各方利益相关者的责权利进行细化、具体化、度量化的第三层次的制度装置。全面预算管理以委托代理理论和信息经济学原理为基础,重点构建了企业组织内部分级管理体系。它通过分权、授权,对企业内部的所有事项进行责权利划分,形成了从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总经理班子、部门经理到每一个员工的责权利管理体系。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可以健全和完善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

首先,股东会通过审议、批准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最终控制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所有权;

其次,董事会通过制订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经营决策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财产权;

再次,经理人通过编制、执行全面预算,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经营指挥权,体现其对公司的法人代理权;

最后,监事会通过监督、检查全面预算的执行情况,可以行使其对公司的监督权,体现其对公司的出资者监督权。总之,通过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企业可以规范各个利益主体对企业具体的约定投入、约定效果及相应的约定利益;可以真实反馈各个利益主体的实际投入及其对企业的影响;可以检查契约的履行情况并实施相应的奖惩,从而使企业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结构内细化治理,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提高公司治理的有效性,从而健全和完善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四、从我国企业的管理现状,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经济改革和企业改革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企业的现代制度正在逐步建立和日趋完善。

但是,毋庸讳言,我国企业的综合实力和整体素质与西方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由于政治、经济、环境、观念等各种因素的交织影响,很多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很不完善,相当一部分企业的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有名无实。很多企业实行的仍然是人治,即董事长或总经理一人说了算。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营班子以及公司员工的责权利关系急需规范和落实。

2000年,南京大学会计学系在中国会计学会、中国总会计师协会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全国范围内对有关企业进行了一次《关于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的调查报告》问卷调查。调查主要针对企业对预算管理科学性的评价、预算编制工作的组织情况、预算编制的种类及方法、预算控制情况和预算调整情况五个方面问题,共发出问卷234份,收回77份,回收率为32.9%。本次调查的结论,可以为我们研究中国企业预算管理现状与未来发展趋势提供线索和有益的参考。其中,有一项关于“预算指标最终决定权”的调查结果非常令人深思。制订公司预算方案是公司董事会的职权,审议批准公司预算方案是股东会的职权,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有关条文明确规定的。这种规范在中国企业的全面预算管理实务中是否得到贯彻了呢?从调查表中发现:由总经理做出最终决定的企业比重最大,为43.3%;由董事会最终决定的企业数量次之,为30%;由专门的预算机构做出最终决定的为16.7%;由企业财务部门作出决定的为10%。唯独应该说了算的股东会却不见了踪影。这个调查表基本上反映了我国企业在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上的实际状况,这种现状与我国企业不甚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决策水平、管理水平,约束总经理的个 人行为,建立规范、协调的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确保企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运行,在企业建立和推行规范化的全面预算管理制度十分迫切。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组织体系,可以落实公司的治理结构;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指标体系,可以明确公司的生产经营活动目标; 通过编制全面预算和层层分解,可以把经营目标细化、落实;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监控体系,可以把公司的整个经营过程监控起来;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报告体系,可以掌控企业管理所需要的相关信息; 通过全面预算管理的考评体系,可以真正把责权利直接对接起来。

五、从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重要意义,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的迫切性

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对于企业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完善企业产权制度,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企业产权制度变革的必然趋势,也是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必然要求。

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的企业只有单一的投资者——国家,企业相当于国家这个大公司的一座工厂,企业维持简单再生产或扩大再生产所需的资金由国家无偿拨付。国家还通过统购、统销、统价,从政策上让一些工厂赚钱,让一些工厂亏损,最后由国家这个大公司来汇总盈亏。所以,当时企业实现的利润全部上缴国家,亏损则由国家给予全额补偿。因此,所有者(国家)对企业所关注的是能否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作为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其关注点也是千方百计地完成国家下达的产品生产任务。

我国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企业逐步做到了产权清晰、权责明确。2003年,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根据国务院的授权代表国家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代表国家向部分大型企业派出监事会,依法对所出资企业的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的监管范围是中央所属企业(不含金融类企业)的国有资产。可以说,我国目前大多数企业做到了产权清晰。而且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随着企业产权的清晰和企业产权结构的多元化趋势,出资者、经营者及员工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复杂地变化。如何明确和规范出资者、经营者、员工三者之 间的责权利关系,如何保护出资者、经营者、员工的合法权益,如何限制和约束经营者的越权行为,如何保证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班子各自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如何确保公司远景规划、经营目标、计划的实现等都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问题。解决的办法除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外,更重要的是利用全面预算这一强有力的管理手段,从而实现出资者对经营者的有效制约,经营者对公司经营活动、对公司员工的有效计划、控制和管理。因此,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是出资者、决策者和经营者管理运行现代企业的必然选择。

(二)实施全面预算管理,是我国企业管理的一次重大革命,将使我国企业管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工业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企业管理历史上曾经发生过两次重大革命①。第一次是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罗制”的产生为标志。“泰罗制”在工业发达国家的历史上第一次将企业管理从蒙昧带入科学。泰罗及其追随者们将劳动过程的标准化与奖惩制度有机结合起来,成功解决了工厂经营效率问题。第二次是在第一次的基础上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生的,它以杜邦模式和通用模式的形成为标志。杜邦公司三位堂兄弟、斯隆以及哈佛十神童为此做出了重要贡献,成功解决了集团公司的整合问题,为美国企业建成分、子公司遍布世界各地的巨型跨国公司奠定了基础。

在我国,过去五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曾涌现出大批成本管理的典型,特别是邯郸钢铁公司推行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管理方法,在国务院和国家经贸委的推动下风靡全国。这表明我国企业管理已经基本完成了第一次革命,目前正徘徊在第二次革命的边缘。历史是一面镜子,参照美国企业管理的历史,第二次企业管理革命的核心内容就是在我国企业中实行全面预算管理,为我国企业家驾驭巨型公司提供方法和手段。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将有效地消除集团公司内部组织机构松散的状况,实现各层级、各单位、各成员的有机整合,与国际大公司的管理惯例接轨,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提升经营管理者把握未来的能力,使企业管理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提高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本书节选自张长胜著作:《企业全面预算管理》,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①于增彪等:《我国集团公司预算管理运行体系的新模式》,《会计研究》2001年第8期

第四篇: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讨

中小企业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实践探讨

发布机构:杭州财税 发布时间:2010-09-17 阅读人数:

◎ 浙江省华源电热有限公司赵宁

浙江省华源电器有限公司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从原来山沟沟里的小作坊到现在地处富春江经济开发区,占地60余亩,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拥有多项核心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发展的重心也正逐步从研发为主转向市场,正努力形成科研成果的产业化。近几年,公司每年业绩增长超过50%,目前已初具规模,未来3-5年的发展目标是成功在创业板上市,是富阳地区13家拟上市公司之一。在这个过程中,引入科学的管理方法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中,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便是一项重要举措。

一、明确预算管理的目的从山沟沟里走出来,原先的小作坊式的管理已不能适应公司的发展,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原先管理制度不健全、工作计划性不强,想到哪做到哪,正在成为公司发展道路上的障碍。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中间要经历艰苦奋斗的过程,必须将未来的目标结合现有的实际状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计划,并付诸实施,老板深深认识到这些。在2006年,公司开始推行预算管理。

将企业的决策目标及其资源配置以预算的方式加以量化,并通过企业内部管理活动得以实现,利用全面预算管理来规范企业的各项管理,使之规范化、科学化,是公司推行预算管理的目的。公司当时各部门管理水平还很低,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预算管理的认识几乎为零,财务部人员利用专业的相对优势,责无旁贷地担负起建立预算管理制度、组织协调各部门完善预算管理所需的基础工作,包括对各部门员工的动员及培训、各部门预算编制过程中的辅导、协调以及预算分析考核等工作。

二、预算管理制度的主体和建立原则

全面预算管理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技术性强,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会直接影响到整个预算管理的顺利进行。因此,预算管理要特别重视规章制度的建设,使全面预算管理的实施有章可循。由于公司规模小,不可能像大的集团公司那样,设专门的机构部门来负责预算管理的相关工作,只能因地制宜,遵循成本效益原则。财务部根据预算管理的基本要求,结合公司实际情况,依据公司现有的内控制度,制定了包括基本制度、工作制度和责任制度三大类的预算管理制度。在制定过程中,特别注意到制度的可操作性及制度建立后的贯彻执行的问题,既要满足全面预算管理的需要,又要简便易行;既要保持制度的相对稳定,又要能适应情况的变化而适时修订;既要维护制度的严肃性,也要允许在制度允许范围内,合理解决一些特殊问题。

三、做好预算管理的基础工作155 人次

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不仅必须企业领导的认可和支持,更需要全体员工的配合和参与。全体员工是预算的执行者,推行预算管理必须以人为本,大家积极参与到编制、执行和控制中来,才能将预算管理做好。首先要转变观念,提高全体员工的管理意识,公司聘请专家组织对各部门员工的培训,使大家认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公司上下员工有了这样的共识,为之后预算编制、执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必须加强各项管理工作,首先必须做好基础工作,这也可以帮助提高各部门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公司原先落后的管理,很多基础工作没做到位,如原始记录不完整、定额不准、价格工作不到位等等。财务部会同各相关部门,找出当前管理中必须要有的原始记录,进行必要的完善,既要考虑到管理需要达到的目标,也要考虑到管理成本,尽量做到全面完整、真实可靠、序时及时。针对原先定额不标准,重新修订了消耗定额、工资定额、费用定额等,使之更接近实际,更趋于合理。制定计划价格,编制计划价格手册,为预算的编制、控制、分析和考核提供了依据。

四、预算的编制过程

1.预算目标的确定及分解

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首先是确定预算目标及目标的分解,以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为导向,在市场预测和平衡企业内部各项资源的基础上,将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具体化、数量化,经过公司投资者、决策者、经营者以及内部各预算执行部门反复协调、测算确定,使之成为预算期内企业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指南。通过预算目标的层层分解和细化,将企业预算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层次以及每名员工的责任目标和工作目标,从而明确了企业及各部门的工作重点和方向,提供了评价各部门和员工工作绩效的标准。同时注意目标制定既要经得起市场的考验,与企业的外部环境相适应,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应变能力;也要符合企业内部生产经营的客观实际,与企业的生产能力、技术水平和员工素质相适应,不能过高或过低。考虑到公司现有产品的不同生命周期需采取的不同营销策略对预算目标的影响,确定预算目标的重点,如尚处于市场培育期的新产品,公司采用的高定价搞促销策略,预算目标的重点是将公司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集中用于开发产品市场上,此时,利润目标就不是该阶段的预算重点。对处于市场成长期次新产品,营销重点在保证良好的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方面,与之相适应的预算目标是以销售为中心搞好产品的供产销总量平衡,利润目标是该阶段的预算重点。

2.构建预算指标体系

主要包括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上考虑了企业的产能、销售和利润三类指标;非财务指标上考虑了市场占有率、行业排名、企业创新能力、新产品开发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指标等,用以衡量企业的经营水平和满足客户需要能力,综合反映企业战略规划和经营目标。通过明确各责任中心的预算指标,将预算指标进行分解。

3.预算编制

公司的预算编制采用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上下结合的互动、灵活的编制方法;首先由董事会根据预算目标下达预算期内的预算草案,然后各部门将预算草案进行分解、落实,并将预算草案完善、修改后反馈给董事会;董事会根据反馈意见,经过综合平衡后最终确定审议批准并下达执行。全面预算从编制到审批下来,经过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反复,在预算编制和审批过程中,各部门之间加强了交流和沟通,从而使预算更加合理和准确,使预算既符合企业的全局利益,又结合企业内部各部门、各环节的具体情况,避免由于高层管理人员主管臆断而造成预算脱离实际的情况。

五、预算的执行控制及分析考评

1.预算的执行与控制

预算的执行必须以预算为标准进行严格控制,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整个全面预算管理系统的核心环节。预算的执行和控制相辅相成,有执行没有控制,执行将处于不确定状态,有控制没有执行,控制也是空中楼阁。因此,预算的执行与控制是企业能否实现预算期内各项经营目标的关键。公司各预算执行部门严格以预算为标准从事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在预算执行前、执行中和执行后的三个基本阶段采取一系列控制方法和措施,做好预算执行过程中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由于公司刚刚开始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大家对预算管理还不够熟悉,加之外部市场的变化,导致有时预算与实际偏差较大,及时调整预算显得尤为重要。在执行过程中,通过不断分析、调整,逐步趋于完善,使预算既保持一定的灵活性,又不失控制力,保证了预算的顺利执行。

2.预算的分析考评

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对预算执行情况及其控制成效进行日常性分析,及时发现和纠正预算执行中的偏差和存在的问题,为预算控制提供资料和依据。对一定期间预算执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预算执行的情况和结果,评价企业及各部门的工作业绩,揭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案,并作为对各预算执行部门进行考核、评价和奖惩兑现的依据。实施奖惩,激励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共同努力。在制定考核的指标和奖惩制度时要保证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全面考虑差异出现的原因,搞清楚究竟是人为造成的,还是客观环境造成的。否则,可能出现被考核方过多地强调客观因素的不利影响,而考核方则掺杂个人情感,戴“有色眼镜”考核,则会使考核流于形式,无法达到激励员工共同奋斗的目的。推行预算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从实施到趋于完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公司通过几年的实践,逐步规范了企业管理,提高了管理的效率,保证了公司业绩稳步增长。相信只要我们善于学习、勇于探索,全面预算管理一定能取得更大成效,为公司战略目标的实现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五篇:对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最新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论杠杆原理在中的运用

企业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问题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财务控制初探

对某建筑公司应收账款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法务会计初探 企业债券融资研究

商誉处理的国际比较与借鉴 上市公司股利政策影响因素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某医药公司的应用设计 基于现金流量的项目投资决策研究 某服饰公司负债经营问题的研究 某连锁超市期间费用管理问题研究 试论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化工企业生产循环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我国企业负债经营的财务风险及防范措施研究 对培养企业员工忠诚度的探讨

存货会计准则变化对企业财务报表的影响 某集团税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研究 对我国投资性房地产准则的认识与思考 对我国中小企业财务人员素质与管理的探讨

基于费用扣除视角对某科技公司会计与税法的差异和协调问题研究 略论企业内部会计制度建设 中小企业融资租赁的探讨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我国上市公司关联方交易披露问题研究 企业人力资源培训成本会计的探讨 某房地产公司筹资管理策略研究

基于有效市场理论的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及治理 巨人集团适度负债经营问题研究 我国会计国际化问题探讨

浅析目前银行业金融诈骗案件高发的原因和防范途径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与防范 房地产企业税收筹划的研究 某公司所得税税收筹划方法研究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某纺织品公司资金管理问题研究

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中的作用研究——以xx公司为例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财务危机预警研究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的表现、成因及控制 超市存货成本管理研究

企业内部控制与公司治理的关系研究 重新审视我国商业银行的存差扩大现象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某公司内部审计独立性的影响因素和对策研究 通货膨胀条件下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研究

论上市公司关联交易的审计——以某钢铁司为例 民营企业成本核算方法的选择与管理 某公司全面预算管理问题的研究 企业业务外包过程中的风险及对策 人力资源会计确认与计量研究 中小企业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论股票筹资

论会计职业道德与经济利益主体的关系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化实施策略研究 某制衣公司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内部价值链的建筑施工企业成本管理研究 农行经济资本管理研究

房地产公司的财务风险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工具生产企业工薪与人事内部控制设计——以某公司为例 论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的核心是

我国中小企业信用担保的风险控制研究 企业投资过程中的税收筹划研究 会计人员行为对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 某公司资金结构优化研究

基于战略的企业经营业绩评价指标设计和选择 中国石化经营状况的分析 中小企业融资困境分析 浅议租赁的会计处理 个人所得税的改革与完善 审计风险及其防范

基于现金流量的某集团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 上市公司环境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某公司财务风险控制体系研究

上市公司利用非经常性损益进行盈余管理的问题研究 余姚市创华塑料有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浅谈金融危机下我国公允价值的运用问题 浅谈网络会计审计

金融危机背景下外贸企业融资策略研究——以某服饰公司为例 互联网金融对小微企业的影响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我国企业的应用研究 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成因及防范

企业集团母子公司利益的冲突与协调 浅谈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会计信息失真研究

中小企业存货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华能集团财务报表分析——基于-财务报表数据

企业并购中的财务风险分析——基于海尔集团的并购案例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商誉会计问题探讨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财务策略

公允价值理论的国际进展及其在中国应用的思考 90 物流企业营运能力分析——以xx公司为例 91 关于加强高校财务风险管理的探讨 92 我国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动机研究 93 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控制探讨 94 上市公司担保信息披露研究

某大学贷款风险的成因及防范对策 96 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审计分析与研究 97 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探讨

关于我国企业质量成本管理若干问题的探讨

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适用性思考--以某公司为例 100 ERP财务系统在企业中的应用 101 中小企业项目投资的决策分析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变更的动机与手段实证研究 103 某公司费用控制研究

医院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05 期权在公司财务金融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内部控制视角的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研究 107 企业并购重组相关税收政策的分析研究 108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

税法与会计准则的主要差异及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110 中小企业预算管理体系应用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1 重构商誉会计体系 112 某公司应收账款管理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14 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关系研究

应收账款内部控制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16 中小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及对策

基于现金流的房地产企业财务风险预警研究 118 我国家族企业的治理困境与化解对策 119 关于集团企业内部关联担保问题的研究 120 邮政储蓄改革研究

某集团公司商誉问题研究 122 某服饰公司成本控制的探讨

中小企业赊销信用风险控制的策略研究 124 城市商业银行风险防范对策研究

某公司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26 中外目标的比较分析

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与应用研究 128 某集团体制研究

基于会计视角的我国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问题及对策研究 130 低碳经济下某公司投资管理研究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交叉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以建行和交行为例 132 某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作业成本法在民营企业中的应用——以某机械加工厂为例 134 我国资产减值会计的变革与发展

基于公司治理的上市公司内部审计质量研究

中小企业财务风险的分析与防范--以某公司为例 137 基于供应链视角的企业营运资金管理 138 浅谈企业社会责任会计信息披露

水泥企业环境成本控制问题研究——基于清洁生产理论

基于《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的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应用研究 141 某塑料公司筹资风险的成因及其控制策略研究 142 民营企业风险管理审计的探讨 143 某科技公司资本结构现状及优化

企业横向并购的价值效应分析——以美的并购小天鹅为例 145 浅析增值税转型—实行消费型增值税是税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146 某酒业公司筹资活动管理研究

外贸企业销售与收款内部控制设计——以xx进出口有限公司为例 148 我国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信息披露研究 149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的粉饰与甄别

会计信息系统下企业应对《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的改进 151 国际货运代理企业的财务风险控制

152 浅谈海一角装潢公司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153 某公司财务风险问题研究 154 某电气公司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155 对我国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间业务的分析 156 固定资产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57 我国网络银行监管问题及应对措施

158 企业并购的所得税税务筹划——以某公司为例

159 我国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160 中国私人财富管理现状及发展策略探讨 161 某公司财务指标应用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62 基于营运资本需求的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以某公司为例 163 我国商业银行中管理会计的应用研究 164 公路施工企业成本控制的应用研究

165 会计网络化对会计业务流程的影响研究——以某公司为例 166 某公司财务战略的制定与实施研究 167 某钢铁公司的资产管理研究 168 国有粮食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69 浅论我国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 170 xx电气公司成本控制途径研究

171 虚假陈述在会计报表中的表现方式及其治理对策 172 某药业公司财务危机的成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173 新创企业融资困境与路径优化——以某公司为例 174 从蒙牛看企业的资本运作

会计专业原创毕业论文,公布的题目可以用于直接使用和参考(贡献者ID 有提示)

175 某公司目标及实施方案设计

176 基于EVA指标的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绩效实证研究 177 基于顾客价值理论的xx酒店成本管理研究 178 中国民营企业海外并购的财务风险研究 179 大型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成因及对策 180 华美阀门有限公司财务报表分析 181 我国家电企业的应收账款风险管理 182 上市公司的自愿性信息披露研究 183 企业资产管理研究

184 企业环境会计信息披露探讨

185 风险管理导向下中小型民营企业内部控制研究 186 试述如何优化企业绩效考核 187 我国环境会计信息披露研究

188 后金融危机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及应对策略 189 公允价值会计计量理论与应用研究 190 对企业推行预算管理的思考 191 企业负债经营风险控制研究

192 美国财务会计准则第号解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193 xx公司基于现金流量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研究 194 某公司体系研究

195 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分析——以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为例 196 浅谈我国制造业企业存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应对策略 197 基于价值链分析的公立医院成本管理研究 198 企业会计舞弊行为及其治理对策的研究 199 房产税的现状与改革问题的研究

200 关于个人所得税对调节贫富差距的思考

下载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推行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通知-财资〔2008〕365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推行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预算管理

    部门预算在全国财政系统逐步推开,各级财政机关部正式编制了本部门2001年的部门预算。其中涉及人员部分和公用经费部分的问题,因政策标准比较清楚,易于统一,故都有了较为明确的处......

    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在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现场会上的讲话 (2010年12月8日)同志们: 今年9月16日,总队在?召开了全省消防部队“资预结合”试点现场会精神。?支队党委深刻领会现场会精神,迅速行动,把资产管......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

    柔性管理与刚性规则相结合 --学习李毅中局长在国家安监总局党组 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培训班上的学习辅导和工作报告心得 仔细听取李毅中局长关于《用总书记重要讲话武装......

    4安全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

    第三节 安全管理与现场管理相结合 【背景资料】某工程(脚手架、模板、高空作业、深基坑的支护、垂直运输机械、用电工程、拆除工程等)发生某事故(如高空坠落、物体打击、坍塌、......

    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开户资料及流程

    (一)个人投资者请将以下材料第一时间先扫描/传真至新湖财富赵苔荟,后有赵苔荟验证客户申请资料的有效性,并将有效客户申请信息填制《道富基金委托人合同导入模板v1.0》,新湖将这......

    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环节的预算管理问题

    事业单位资产配置环节的预算管理问题 资产配置环节是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的一个有效结合点,也是实施资产管理与预算管理相结合的起点。由于事业单位的公益性,其资产来源主渠道......

    商业计划书与预算管理

    商业计划书与预算管理2008年11月作者: 华润集团董事长宋林又到了一年一度做预算的时间。今年与往年不同的是,由美国次贷问题引发了全球性的金融海啸波澜壮阔,这是我们在做明年......

    工资预算与人工成本管理

    股份公司多年来工资总额计划一直是结合工效挂钩方案及股份公司当年绩效考核方案确定所属单位的工资总额,但随着企业所面临的外部和内部环境发生的根本性变化,传统的工资管理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