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对XX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_
关于对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
XX在我行贷款余额为万元,笔,为贷款。因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收入少,我行客户部对进行季度定期检查时,发现我行贷款已存有风险,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贷款本息偿还情况,根据贷款通则和贷后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对该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借款人因于年月日向阳东县农村信用合作联贷款人民币元,期限至年3月31日到期,借款用途:由于借款人经营管理不善,导致无法按期偿还我营业部的借款本息,所以形成不良贷款。XX(借款人经营情况)
二、经营及财务情况
三、贷款情况
XX截止目前企业在我行贷款余额为万元,由于XX经营不好,无力偿还我行贷款,已于2011年月日到期,贷款用借款人座落在房
屋做抵押,抵押物价值万元,抵押率为%。
四、存在问题(风险预警原因)
1、XX经营已年,主要生产,产品销往。
2、XX经营,3、、XX经营来面目收入一直较少,现已经欠本息期,无法依约偿还借款本息。
4、XX经营,经营管理中经常出现扯皮现象,对贷款还本付息产生不利影响。
五、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借款人还款意愿差,对我行抱有不合作现象,提供的财务信息不真实,XX经营营业收入不在我行帐户内结算,不及时偿还我行贷款利息,每月的利息都是经过多次催收,才能及时收回,不配合我行的信贷管理工作,目前借款人XX已欠我行贷款本息期,从借款人XX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分析,借款人XX偿还我行贷款本息有很大难度,我行贷款出现很大风险,因此对借款人XX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并提出如下建议:
1、督促借款人XX,及时归还我行的贷款本息。
2、与借款人XX协商或诉诸法律收回贷款,处臵贷款抵押物或依法拍卖贷款抵押物收回贷款本息。
3、将借款人XX的贷款划为次级类贷款。
调查人:
第二篇: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贷款风险预警机制
第一章 风险预警机制
风险预警机制是指通过保后检查,发现担保风险的早期预警信号,运用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尽早识别风险的类别、程度、原因及其发展变化趋势,并按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对问题担保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以及时防范、控制和化解担保风险。第二章 风险预警信号
1、财务状况预警信号 ⑴ 资产负债率较年初有大幅上升; ⑵ 连续三个月流动比率较年初大幅下降; ⑶ 库存连续两个月比担保前较大幅度减少; ⑷ 流动负债增加额大于流动资产增加额; ⑸ 连续三个月应收账款增幅超过销售收入增幅; ⑹ 其他应收账款占流动资产比重过高; ⑺ 注册资本变更减少; ⑻ 或有负债大幅度增加。
2、经营效益状况预警信号 ⑴ 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幅度较大; ⑵ 经营活动净现金流量大幅度减少; ⑶ 货款回笼连续两个月大幅度下降;
3、内部核算情况预警信号 ⑴ 账龄1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占比过高或有较大幅度上升; ⑵ 存货账实不符; ⑶ 存在负债未入账现象; ⑷ 注册资本未按规定到位; ⑸ 对外投资有较大损失。
4、贷款状况预警信号 ⑴ 贷款人的生产经营状况恶化; ⑵ 抵(质)押物被有关机关法查封、冻结、扣押; ⑶ 抵(质)押物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⑷ 抵(质)押物变现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 ⑸ 抵(质)押物所有权发生争议; ⑹ 抵(质)押物变现能力降低; ⑺ 抵(质)押物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⑻ 贷款人的经营机制和组织结构发生较大变化。
5、非财务因素预警信号 ⑴ 股东之间或高层管理人员之间矛盾较大; ⑵ 主要经营者经常出入高消费场所,出现赌博、吸毒违反社会公共道德行为; ⑶ 内部组织结构不合理,管理水平低,内部案件较多; ⑷ 财务制度管理混乱,报表严重失实。⑸ 经常性拖欠职工工资,职工情绪对立; ⑹ 存在违法经营问题; ⑺ 业务伙伴关系恶化,出现较大经济纠纷; ⑻ 受到税务、工商或质检等部门处罚; ⑼ 未按期办理年检手续; ⑽ 公司业务性质发生重大变化; ⑾ 主要股东发生重大变化; ⑿ 市场供求发生变化,市场价格发生较大波动; ⒀ 政府政策对该行业发展作出严格限制; ⒁ 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造成财产损失;
6、与金融部门及担保企业关系预警信号 ⑴ 被金融机构及其他担保企业宣布为信用不良客户; ⑵ 拖欠银行贷款本息; ⑶ 逃废银行债务; ⑷ 不能按期偿还债务,被债权人起诉; ⑸ 对银行和本公司的态度发生变化,缺乏坦诚的合作态度,领导人约见困难,住所经常无人或失去通讯联系; ⑹ 拒绝提供财务报表和其他报表资料; ⑺ 提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或其他资料; ⑻ 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⑼ 企业签发空头友票。
第三章 发现预警信号后的处理方法
一旦发现贷款人出现预警信号时,应立即通过有关途径加以核实,并择机采取以下一种或几种措施,防止损失发生或扩大:
1、对于发现某些有较大潜在或现实风险的贷款人的情况,信贷部、风控部经理要及时报告总经理,并立即参与贷后检查,提出处理意见,采取果断措施。
2、对于已经拖欠银行贷款本息的贷款人,应立即核查其在银行全部本外币债权(如在银行的存款),必要时协助银行从其在银行存款户中抵扣已欠银行贷款本息或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3、对于拖欠本金或利息,造成本公司被迫垫款而在规定期限内仍不改正的,要立即取消对贷款人的信用担保,提前处置反担保物。
4、对于在保后检查中发现《贷款合同》或《抵押合同》条款不利于保护本公司权益或者存在漏洞的,要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或者与当事人协商变更合同条款或重签合同。
5、对于发现贷款人未按合同约定用途使用担保资金的,要及时采取措施限期要求其纠正,对于不能限期纠正的,视情节轻重可同银行协商收回全部贷款和信贷承诺,并根据有关法规予以追究。
6、贷款逾期后,应立即核查担保人的代偿能力或抵(质)押品变现清偿价值,对于担保人代偿能力不足或抵(质)押品不足额等实际担保能力下降的贷款业务,应按照合同约定或在与贷款人协商的基础上,采取追加担保、调整担保结构(质押、抵押、第三方保证)、立即执行反担保偿债等措施,以减少本公司的代偿损失。
7、对于出现暂时性经营困难、已经或有可能出现风险的贷款人,应与贷款人就挽救其公司经营困难或危机进行磋商,通过谈判确定是坚持要求贷款人偿还全部欠款,还是要求贷款人根本改变经营规模或经营方向,以便增加本公司收回剩余欠款的机会,或者向贷款人提出或要求其提出债务重整方案,包括重估项目现金流量,重新确定贷款人偿还银行贷款(或本公司代偿款)本息的时间表,并要求其董事会通过债务重整方案,以保证及时还款。
8、对于原材料供应或产品销售出现困难而影响银行贷款按期归还的贷款人,可根据需要通报银行,在他们的批准和协调下,安排与贷款人主要的上下游关联企业协商,对于贷款人的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影响,如提高对其原材料赊销比例、延缓应付款解付,以缓解贷款人的生产经营或资金运转困难。
9、对于资本金不足或筹资成本过高的并发生逾期贷款的贷款人,可协助其寻求新的低成本融资渠道或增加资本性负债,如协助其争取发行信托企业债券,或协助其与其他贷款人合资、合伙经营或联营等形式吸收外部资金还款。
10、对于已经或预计出现贷款逾期的贷款人,要设法密切追踪其在银行资金账户的资金流转,查证其货款回笼情况及大额资金进出及其汇款银行账号等信息,为伺机通过法律程序冻结其大额资金账户做好准备。
11、对于法人代表持有外国护照或拥有外国永久居住权的,其拥有的企业在国外有分支机构的,其家庭主要成员在国外定居或者在国外开办公司的民营或外商合资、独资企业贷款担保,要特别关注法人代表出国及企业的资金往来的情况,防止其将资金转移到国外或资金用途不明的转账行为,防上携款潜逃。一旦发现这些迹象,要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12、对于缺乏还款诚意的贷款人,通过行政或法律手段(如发出律师函等)或对其主要上下游关联企业施加压力,影响其作出偿还贷款的努力;必要时采用媒体爆光其不良行径、将其列入金融系统的“黑名单”等手段,督促其还款,以减少进一步的损失。
第三篇:贷款风险早期预警信号
贷款风险早期预警信号
各支行、部:
为进一步防范信贷风险,实现关口前移,对信贷在发放前做到早预测,早识别。从下列的贷款风险预警信号中找出有关企业信号进行识别,采取措施,加大风险补偿机制,控制授信和用信环节,从而减少信贷损失。
一、财务报表早期预警信号(资产负债表)
1、不能按时得到报表
2、应收账款周转期延长
3、现金收支状况恶化
4、应收账款金额中比例增加
5、存货激增
6、资产负债比率过高
7、资产负债表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8、会计师事所审计不合格
9、存货周转速度减慢
10、流动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下降
11、银行账户多
12、固定资金产变动异常
13、无形资产激增
14、短期债务异常增加
15、长期债务大量增加
16、拖欠员工工资、税金
17、主要银行结算账户变动
18、应收账款的平均时间拉长
19、赊销政策发生变化 20、延长应收账款时间
21、用应收票据代替应收账款
22、放弃收回应收账款的努力
23、应收账款逾期账户过于集中
24、对下属、附属、关联公司有应收账款
25、准备金大量增加
26、对股东和职员有债务
27、固定资产以外的非流动性资产增加
二、财务报表早期预警信号(损益表)
1、销售额下降
2、销售量上升,利润率下降
3、毛利与净利润之间的差距加大
4、成本提高,收益减少
5、相对于销售而言,财务费用、管理费用增长过快
6、相对于销售额及销售利润而言,总资产增长过快
7、经营亏损
8、销售增长过快,令人生疑
9、呆账增加
三、财务报表早期预警信号(现金流量表)
1、净现金流量为负
2、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
3、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大幅下降
4、经营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为负
5、投资金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
6、筹资活动产生的净现金流量变化过大
四、企业经营状况早期预警信号
1、公司业务性质发生变化
2、财务记录和管理混乱
3、工厂或设备布局不合理
4、用人不当
5、拖欠税款、工程款和员工工资
6、丧失一个或多个实力雄厚的客户
7、存货陈旧、数额巨大,而且杂乱不堪
8、关系到企业生产能力的某一客户的订货变动无常
9、投机于存货,使存货水平超常增加
10、工厂的设备与设施维修不善
11、推迟更新过时或无效的设备
12、销售量明显下降
13、公众媒体上出现不利于企业的消息
14、项目投资计划过于雄心勃勃
15、企业背景复杂
16、行业风险凸现
17、在对外提供担保方面过于轻率
18、缺乏关键产品生产线,政府特许分配权或供应来源
五、企业管理人员早期预警信号
1、关健人物的行为或习惯变化
2、关键人物卷入经济或刑事案件
3、董事会、所有权或重要人员发生人事变动
4、对银行的态度发生变化,尤其是缺乏合作态度
5、管理人员不履行个人义务
6、已解决的问题又重新发生
7、关键人物患病或死亡
8、无力按计划履行承诺
9、未能实现预定的盈利目标
10、计划不明确
11、各部门职现割裂,互不协作
12、冒险兼并其他公司或冒险投资于新业务,新产品以及新市场
13、投机心理过重,风险过大
14、商品或服务的定价过高或过快
15、对市场疲软或经济衰退反映迟钝
16、接班人不明确
17、某一个人独裁专制,业发展缓慢,限制其他人员的能力发挥
18、发生劳资纠纷
19、主要管理人或亲属移民倾向 20、高级管理层之间出现严重分歧成分裂
21、管理层品行低下,缺乏修养
22、高级管理层或董事会成员变动频繁
23、管理层的核心人物突然死亡,生病或辞职,没有相应的合适继任者
24、中级管理层较为薄弱,企业人员更新过快或员工不足。
25、管理层对企业发展缺乏战略性的计划,或计划没有实施或无法实施
26、管理层缺乏足够的行业经济和管理能力
27、管理层经营思想变化,表现为极端冒进或保守
28、董事会和高级管理人员以利润为中心,并且不顾长期利益而使财务管理发展混乱、收益质量受到影响
29、财务报表呈交不及时,成本控制不力 30、企业行为变化莫测
六、抵质押物品早期预警信号
1、抵质押物品市场价值与评估价值差距拉大、2、抵质押物品所有权发生争议
3、抵质押品实际占管人管理不善
4、抵质物品流动性差
5、抵质押物品变现价值与市场价值差距拉大
6、抵质押物品面临环保困境
7、抵质押物品保险过期
8、贷款余额与抵押品的变现价值班迅速接近
七、企业与银行关系的早期预警信号
1、企业在银行的存款余额下降
2、贷款多次展期、借新还旧和还旧借新
3、固定资产或流动资产的融资计划不明确
4、严重依赖短期借款
5、绝大部分贷款的用途是流动资金
6、季节性贷款需求变化无常
7、贷款需求的规模和时间变动无常
8、多种还款来源没有落实
9、企业态度发生改变,尤其是缺乏合作
10、企业不主动向银行提供有关财务及经营情况资料
11、企业企图靠某些特殊关系增加贷款
12、企业千方百计到各家金融机构申请贷款,只要能够得到条件,可以承受许多苛刻条件
13、企业经常签发空头支票
14、与同一银行贷款客户有互保、连环保关系
15、企业应付款要经常展期
16、从其他银行以抵押形式取得贷款
17、其他银行降低其信用限额
18、共他银行对其看法改变
八、主要贷款风险预警信号(非财务部分)
1、行业整体衰退或属于新兴行业
2、出现重大的技术变革,影响到行业的产品和生产技术的改变
3、政府对行业有严格的限制
4、经济环境变化,如经济萧条或出现金融危机,对行业发展产生影响
5、国家产业、货币、税收等宏观经济政策变化,如汇率、利率调整
6、顾客需求发生变化
7、多边或双边贸易政策有所变化,如对进口、出口的限制和保护
8、法律变化
9经营活动发生显著变化,处于停产、半停产或经营停止状态
10、业务性质、经营目标或习惯做法改变
11、主要数据在行业中呈现不利的变动趋势
12、兼营不熟悉的业务、新业务或在不熟悉的地区开展业务
13、不能适应市场或顾客需求的变化
14、持有大额定单,一旦失败将损失
15、产品单一
16、对存货、生产和销售的控制能力下降
17、对一些客户或供应度商过分依赖
18、购货商减少采购
19、供应商停止供货或减少信用额度
20、企业的地点发生不利的变化或分支机构分布不合理
21、出售、变卖主要的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
22、建设项目的可行性存在偏差,或计划执行出现较大的调整,如基建项目的工期延长,或处于停缓状态,或概预算调整
23、借款人的产品质量或服务水平下降
24、遇到台风、火灾、战争等严重灾害灾难
25、借款人组织形式发生变化,如进行租赁、分立、承包、联营、并购、重组等
26、借款人的主要股东、关联企业或母子公司等发生了重大的不利变化
27、借款人遇到法律纠纷,或主要管理人员涉及法律问题
28、借款人还款意愿差
29、提供虚假的财务报表或其他信息、资料
30、突然更换注册会计师、结算银行或对其他银行、目前注册会计师不满
31、外部机构对借款人的评级调低
32、借款人违反与其他银行或债权人的协议,不能偿还其他对外债务
33、借款人以非正常途或不合理的条件从其他银行融资
34、借款人向其他银行的信贷申请被拒绝
35、借款人的存款余额和结算量不断下降
36、接到许多其他银行的资金信咨询调查
37、借款人拖延支付贷款本金,利息或费用
38、借款人拒绝银行与其注册付计师等级相关人员接触
39、借款人提出现融资或重组贷款请求 40、银行违反规定放贷
41、借款人为关系人,贷款条件优于一般贷款条件或同类贷款条件
42、借款人采取欺诈手段骗取贷款,或取贷款用于牟取非法收入
43、借款人未按规定用途使用贷款
44、贷款合同等文件存在法律性方面的问题
45、贷款档案不齐全,重要文件遗失,对贷款偿还有实质性的影响。
第四篇:关于对XX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300万元贷款风险预警的调查报告
XX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在我行贷款余额为300万元,1笔,为中期流动资金贷款。因该公司经营管理不善,经营收入少,我行客户部对该公司进行3季度定期检查时,发现我行贷款已存有风险,结合企业的实际经营情况和贷款本息偿还情况,根据贷款通则和贷后风险管理的有关规定,现对该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具体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医疗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00年3月份,该公司类型为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为60万元人民币,出资方2人,其中法人代表付延康,出资4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67%,周虹出资20万元,占注册资本的33%,二人为夫妻关系。
该公司经营范围以对人体疾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及经营医疗器材为主。
该公司于2000年8月在我行贷款300万元,用于购买核磁共振仪。
二、经营及财务情况
该公司与某某市医院合作经营,经营场所在某某市医院一楼,为患者进行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由于受收费价格及与市医院CT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做成像检查的患者并不多,企业经营效益不好,本1至9月份仅实现收入20万元。
截止本年9月末,企业帐面总资产为533万元,其中流动资产13万元,固定资产520万元,负债总额321万元,其中流动负债21万元,长期负债300万元(我行借款300万元),资产负债率60%,流动比率62%,所有者权益212万元。
因该公司在9月份以后已基本停止经营,故采用9月末财务数据。
三、贷款情况
该企业信用等级为A级,最高授信额为300万元,截止目前企业在我行贷款余额为300万元,由于该公司经营不好,无力偿还我行贷款,已于本年8月20日展期,贷款用机器设备共振仪做抵押,抵押物价值522万元,抵押率为54%。
四、存在问题(风险预警原因)
1、企业投入经营已3年有余,设备一直未足值折旧(按正常设备折旧方法,八年折旧,折旧应200万元,实际折旧90万元),造成企业潜亏严重。
2、企业抵押物为专用设备,专业性较强,更新换代较快,变现能力差。
3、企业经营收入一直较少,本金未还且付息困难,已经欠息一期。
4、投资人与经营者分离,经营管理中经常出现扯皮现象,对贷款还本付息产生不利影响。
五、综合结论
综上所述,借款人还款意愿差,对我行抱有不合作现象,提供的财务信息不真实,营业收入不在我行帐户内结算,不及时偿还我行贷款利息,每月的利息都是经过多次催收,才能及时收回,不配合我行的信贷管理工作,目前企业已欠我行贷款利息一期,从企业目前的经营情况和信用情况分析,该公司到期偿还我行贷款本息有很大难度,我行贷款出现很大风险,因此对该公司贷款提出风险预警信号,并提出如下建议:
1、督促该公司货款归行,及时收回贷款本息。
2、与企业协商或诉诸法律收回贷款抵押物,处置贷款抵押物或依法拍卖贷款抵押物收回贷款本息。
3、将该贷款划为次级类贷款。
某某市支行客户一部
客户部经理:
客户经理(组):文章出处:【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align='center'>color='red'>[1]
第五篇:徽商银行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徽商银行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强化风险管理,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全行贷款质量情况,建立风险迁徙信息快速上报通道,提升风险处置的决策速度,确保风险贷款能及时、准确地识别与化解,不断优化贷款质量,促进全行信贷业务稳健发展,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 风险预警范围
第二条 公司客户贷款风险预警制度是指通过对公司客户进行现场检查和非现场检查,发现贷款的早期风险征兆,并对预警贷款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防范、控制和化解贷款风险的工作制度。贷款风险预警包括业务风险预警和管理风险预警,其中业务风险预警含表内及表外贷款业务风险预警。
第三条 业务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贷款到期前30天预计不能按时归还预警、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拟划分为后三类不良贷款预警、贷款欠息预警、贷款企业发生重大事项预警、涉及关联企业或担保企业预警、贷款企业财务指标异常变化影响贷款安全预警等。
第四条 管理风险预警具体包括越权或变相越权发放贷款预警、违规发放贷款预警、贷款发放未落实有关前提条件和管理要求预警等。
第三章 风险预警信息
第五条 贷款风险预警信息来源
(一)通过现场检查获得信息:客户经理按间隔期要求实地进行贷后检查,对发现的问题提出预警信息;贷款检查人员对客户经理提交的贷后检查报告,经分析或对贷款企业进行实地检查后,对发现的问题及时提出预警信息;上级行检查中发现问题提出预警信息等。
(二)通过非现场检查获得信息:以贷款管理系统数据为基础,进行监测分析,揭示贷款的潜在风险;根据总行或分行下发的预警、检查、整改通知,查实贷款风险。
(三)通过其他方面获得信息:通过相关媒体报道、审计报告以及其他渠道获得信息。
第四章 风险预警级别
第六条 风险预警根据风险程度,建立分级预警机制。具体划分为: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和高度风险预警(红色预警)。
第七条 轻度风险预警(黄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有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八条 中度风险预警(橙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较为严重,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九条 高度风险预警(红色预警)是指存在危及贷款安全各类因素严重,极可能出现风险贷款。
第五章 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及流程
第十条 风险预警机制包括支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分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和总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
第十一条 支行风险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风险预警信息的处臵。
(一)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贷款到期前30天预计不能按时归还的业务风险预警信息:客户经理对30天后到期的贷款进行还款能力检查,认为不能收回的或不能确定按时收回,风险预警金额在100万元以下的,支行应至少在贷款到期前25天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100万元(含),支行应在贷款到期前30天或发现风险2日内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500万元(含),支行应在贷款到期前30天或发现风险24小时内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2、贷款按五级分类口径拟划分为后三类不良贷款业务风险预警信息:支行要对关注类贷款,尤其是关注三级贷款(特别关注)做到实时监控,充分观察其迁徙变化。支行与分行每月末要逐户对下月的分类结果进行预测,预计下月将有贷款列入后三类的,支行要在月内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3、贷款欠息业务风险预警信息:贷款发生欠息,反映企业现金流量出现明显问题,支付能力不足,危及贷款安全,支行应在发生欠息后2日内将信息按预警级别上报分行。
4、重大事项预警:贷款客户一旦发生重大变化或突发事件,一律视红色预警,在24小时内上报分行。重大事项包括:
(1)外部政策不利于贷款客户的变动;
(2)客户组织结构、股权或主要领导人发生变动;
(3)客户的担保超过所设定的担保警戒线;(4)客户财务收支能力发生重大变化;(5)客户涉及重大诉讼;
(6)客户在其他银行交叉违约的历史记录;(7)其他危及贷款安全因素。
5、集团关联企业风险预警信息:集团关联企业中有一户企业发生风险预警的,其在我行有贷款关系的关联企业,均按预警级别列入业务风险预警信息上报范围。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
6、企业财务指标异常变化影响贷款安全的业务风险预警信息:经间隔期检查和报表分析后,发现贷款企业财务状况、经营状况等发生重大、异常变化的,按预警级别列入企业风险预警信息上报范围。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企业财务风险预警及非财务风险预警信号见附件)
(二)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 上述业务风险预警和管理风险预警所涉及的贷款,不论金额大小,均须书面上报分行。
1、支行要根据业务风险和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立即组成“预警风险化解小组”,由支行行长或分管贷款的行长牵头,相关人员参与组成,积极采取措施,化解贷款风险。
2、对每一笔风险贷款所做的工作均要形成书面记录,按月书面上报动态变化情况。
第十二条 分行级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风险预警信息的处臵。
(一)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业务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接到支行上报的风险预警信息后,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100万元(含),分行应在支行上报预警2日内按预警级别上报总行。风险预警贷款金额超过500万元(含),分行应在支行上报预警24小时内按预警级别上报总行。
2、管理风险预警信息的上报范围
(1)越权、变相越权、违规放贷预警上报:贷后检查中发现有越权、变相越权及违规放贷的,要及时将信息上报总行。此类预警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24小时内上报总行。
(2)贷款发放后未落实有关前提条件预警上报:贷后检查发现经总行或分行审批通过的贷款业务,其贷款发放时未全部落实贷款条件或管理要求的,应作为管理风险预警信息上报总行。上报时间为发现问题后的2日内。
(二)风险预警信息的报告方式 对发生100万元(含)以上贷款客户风险预警信息,要书面上报总行。
(三)风险预警信息的处置
1、分行要根据预警信息,及时召开由相关部门参加的风险化解方案汇报会,并由支行行长向分行汇报,研究化解贷款风险的措施和处臵办法。红色预警分行主要领导要亲自参与。
2、按照确定的措施与目标,对每一笔风险贷款进行跟踪,直至收回或化解风险。
3、对支行风险化解工作进行实时跟踪,协助化解贷款风险。
第十三条 总行级预警工作机制与流程。包括风险预警信息的提示与管理。
(一)总行通过各种渠道发现风险预警信息的,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二)总行定期或不定期到各分、支行进行现场检查,对有问题的贷款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三)开展非现场检查工作,根据总行有关贷款业务制度进行核实,排查所有疑问的贷款,对有问题的贷款按预警级别下发预警信息通知书。
(四)及时将系统风险、集团关联风险、行业风险等信息下发有关行。
(五)对各行开展预警信息工作进行指导和管理
第六章 风险预警工作职责
第十四条 预警工作职责包括支行级预警工作职责、分行级预警工作职责和总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一)支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对于发生的预警贷款要及时采取处臵措施,由支行行长具体负责,分管副行长、客户经理负责落实相关工作。
(二)分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1、落实专人负责监测、预警。各分行对信息的分析和报送要落实专人。
2、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将获得的有关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报告总行。对贷款风险预警工作要建立档案。
3、与支行共同协商化解风险贷款的办法和措施,及早收回贷款。
4、对发生的管理类风险预警,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三)总行级预警工作职责
1、做好预警信息的收集和报告工作。将获得的风险预警信息及时报告行领导及授信评审部门。
2、与分行共同协商化解风险贷款的办法和措施,努力将风险降到最低,及早收回风险贷款。
3、对发生的管理类风险预警,应及时下发整改通知,并督促整改措施的落实。
第七章 风险预警报告方式及内容
第十五条 报告方式 企业发生贷款风险预警情况后,各分行要按规定期限,以正式文件或以电子文档形式上报总行。如遇紧急事件,可先通过电话报告初步掌握的情况,再补报书面材料。
第十六条 报告内容 预警信息报告内容主要包括企业基本状况,财务状况,现金流量情况,授信状况,关联企业在我行贷款业务情况,贷款尽职调查、尽职审查、审批及贷款发放后的资金流向等情况,贷款发生风险的原因,拟采取的措施,其他需要说明的情况等。
第八章 附则
第十七条 表外信贷业务风险预警比照上述贷款风险预警执行。
第十八条 贷款风险预警工作列入分行贷后管理工作考评范围。对因隐瞒不报、延时缓报而贻误处臵时机,造成损失或其他严重后果的,总行将从严处罚。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总行风险管理部负责解释,自印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