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

时间:2019-05-13 04:39: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

第一篇: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

从1999年起,国家开始实施支农再贷款这一新的货币政策工具。经过几年的发展,支农再贷款业务从管理到使用逐步走向了成熟和规范,不断增强了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实力,改善了信用社的经营状况 , 有效地缓解了广大农户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资金需求,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同时也为农民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排忧解困,取得了显著的“双赢”实效。支农再贷款在日常管理中,我们认识到基层央行还应进一步制定有力措施,强化监督,有效防止支农再贷款资金被挤占挪用,形成风险。虽然,从理论上讲,人民银行的支农再贷款只对符合条件的农村信用社联社和基层信用社发放,不直接与贷款农户发生借贷关系,再贷款到期后,可以刚性回收,从表面上看毫无风险。但是,由于管理不善,违规操作,到期农户无法归还,势必使信用社背上经营包袱,形成辖内金融业务发展的潜在风险。有效防范和化解地方金融风险,正是我们基层央行的首要工作。因此 , 笔者认为:在当前的支农再贷款工作中,必须进一步规范支农贷款的 “审批、使用、检查”三个关键环节的管理,强化监督制约,保障支农再贷款贷得出、用得好、收得回。

一、规范“审批”管理,封堵风险源头

就是要对人民银行支农再贷款审批、农村信用社支农资金使用审批、基层社发放农户贷款审批的“三权”进一步加强管理,建立权力控制、制度约束、责任追究工作机制。

一是建立民主决策的审批机构,科学、有效运作权力。人民银行、联社和基层社都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抓源头工作要求,从三个层面建立起民主决策、审贷分离、相互制约的信贷资金管理工作机制,监督制约权力运用,管好“掌权”人员,除形成风险的人为因素。县支行要进一步强化再贷款审贷小组的职能 , 支行“一把手”要亲自挂帅,担任审贷小组组长,管副行长具体负责,信贷部门的负责人、信贷专管员、内审人员组成成员,实行再贷款集体审查、民主决策的工作机制;联社和基层社也要建立相应的审贷小组,实行审贷分离,增强信贷审批和资金使用操作透明度,绝“暗箱”作。同时,明确界定信贷资金管理委员会、审贷小组、行长(主任)、主管行长(主任)、信贷部门等各级层次的审批权限,各负其责,严禁越权、越级审批。对支农再贷款需求的审查,仅要考察需求状况和信用社的经营指标 , 还要注重考察信用社的法人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状况 , 加强信用社对使用再贷款的控制能力。

二是健全完善工作制度,规范业务操作程序。要贯彻落实好上级《关于对农村信用社支农再贷款管理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因地制宜地研究制定符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形势的工作实施细则,严密业务操作程序。人民银行要制定出适合本县实际的支农再贷款管理实施细则和信用社使用支农资金管理办法,就再贷款限额管理和再贷款的监督管理等进行细化;联社、基层社要制定出支农资金分解、下拨和发放支农贷款的操作规程,规范手续、科学管理,严格照章办事,确定职责,将贷款的风险与调查管理人、贷款审查人、贷款决策人的责任挂钩,做到权责对称、责任明确,有效避免在贷款管理中似乎人人有责而事实上人人不负责的状况。

三是选好人,用好人,强化责任追究。人民银行、联社和基层社三个层面都要选用一些有高度责任人心、工作能力强的人员管理支农资金,实行专人负责,严密监控支农再贷款资金循环的全部过程。从主管领导到具体办事人员要加强政策学习,及时了解掌握上级政策规定,用足、用好政策。各级支农资金专管人员的工作作风要扎实深入,要把工作做到田间地头。

二、密切监控资金流动,规范“使用”管理。就是建立三类台帐监控、科学选择贷款方式,保障支农资金运作链条畅通。

(一)建立三类监测台帐,构筑支农资金运行监测网络。县支行建立联社使用再贷款情况管理台帐,监测联社分解、下拨资金运作;联社建立基层社使用再贷款情况监测台帐,防止基层社挤占资金;基层社建立支农贷款明细台帐,监测农户使用支农资金情况,防止支农资金被挪用。定期逐级上报监测情况,建立起网络监控体系,使支农贷款的事前、事中和事后管理有机融合。

(二)积极探索农户贷款保证措施。应根据当地实际和不同情况的贷款需求,因地制宜地积极研究探索贷款保证方式,多策并举,保证到期农户贷款有款可收。一是成立“中介组织”,评定农户信用。由信用社主任、主管农业的乡(镇)干部或财政人员、包片信贷员、信用站或村干部和有群众威信的村民代表组成“中介组织”,对农户从经济条件、信用程度、借款投向等方面进行综合信用评定,推荐高信用度的贷款需求,协助做好贷款发放及贷款本息的收回工作。二是建立简易农户经济档案。结合信用村(镇)、信用户创建和农户信用等级评定活动,对农户的基本情况进行全面调查,积累资料,建立档案,积蓄支农贷款客户群体。三是发放“联户联保”贷款。本着贷户自由结组的原则,号召本村多个贷户结为一组,每户之间相互担保、相互帮助、相互制约。一旦一个或几个贷户出现贷款风险,其他联保贷户一同担负连带责任,有义务、有责任代替被担保方偿还贷款,直到贷款全部还清为止。信用社要严格审查,对联保户要逐户见面,不能流于形式,防止以“家族”或“小集团”方式套取信贷资金。四是促使贷户进行先期投入,防止挪用资金。据测算,农户借款投资生产项目,支农贷款仅占总投资的一半,其余的 50% 依靠自筹。因此,在发放小额农户贷款时,对符合条件的贷款申请,可以先口头承诺发放贷款,并要求贷户先期投入自筹资金,打好实物基础,待实地审查合格后,再发放支农贷款。五是应积极拓展再贷款使用范围。支农再贷款不应仅仅扶持农户购买籽种、发展养殖,维持温饱的需要,还应该支持具有高新技术的农村企业,从信贷政策上引导农户自觉调整农村经济产业结构,更好地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要采取措施提高全社会的信用意识,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在发放支农贷款过程中,信用社要及时加强信用知识宣传教育,让农户树立起“及时还贷光荣、逃废债务可耻”的思想观念,对恶意逃废债务者给予严厉处罚。

三、强化对支农再贷款的跟踪检查

首先,要规范检查程序,严格执行《支农再贷款使用情况检查报告制度》,对检查发现的问题当场提出限期整改意见,督促信用社完善相关手续,为事后监督和处罚提供确凿依据。二要严格实施检查监督量化考核。县支行对基层社使用支农资金情况要每季普查一次,对大额贷款要深入农户进行核实,并严格规定每季度对贷款农户的抽查比例;信用社要每季上报支农再贷款检查报告。三要搞好三项核对;农户贷款增量与专户存款存量核对;贷款台帐登记内容与贷款合同、借款借据核对;支农再贷款资料使用、管理情况与规定要求核对。促进农村信用社加强支农再贷款管理 , 规范贷款投向。

四、强化监督制约 , 确保支农资金安全

就是要建立人民银行职能部门监督体系,维护支农资金安全。对支农再贷款人民银行的监督,要侧重于管理效能和内控制度建设,就是要紧紧抓住“支农再贷款管理职责”和“支农再贷款业务操作行为 ”两条主线,充分运用纪检监察的执法监察、内审部门的内控检查等手段,监督权力、规范操作。对“支农再贷款管理职责”的监督,主要包括:一是检查职能部门对辖区支农再贷款的管理情况;二是对违反规定行为的查处情况;三是对重大问题的处置和决策情况;四是支农再贷款档案资料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对“支农再贷款业务操作行为“的监督,主要包括:一是贯彻落实支农再贷款政策情况;二是落实岗位责任制情况;三是落实各项内控制度情况;四是资金专管人员履职尽责情况。经过这几年对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操作,人民银行××县支行对如何用足、用好支农再贷款政策,切实保障支农资金安全,防范信贷资金风险工作进行了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切实保障了信贷资金安全。经我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都能按期收回,贷款收回率100%, 没有发生一笔风险或损失。

第二篇: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应分析

摘 要:在简介了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现状及政策效果的基础上,指出了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使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今后的使用建议。

关键词:基层央行;支农再贷款;使用效应

一、现阶段基层央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情况

1.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总的态势是逐年回升的

自从支农再贷款这项业务开办以来,辽南某市人行使用支农再贷款的走势呈现出明显的“波浪型“特点。在2001年-2005年期间,贷款使用对象为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支农再贷款使用量不断上升,期间的2004年10月,支农再贷款余额达到高点(使用支农再贷款的余额高达1.15亿元)。但从2004年起,对支农再贷款的需求数量开始逐年减少,尤其是2005年1月收回到期支农再贷款以后,支农再贷款降至零使用。到了2009年,由于中人行在支农再贷款的管理、用途、贷放对象以及期限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的调整,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使得县域具有法人资格的金融机构对支农再贷款的使用热情再次被调动起来,于是辽南某市对于支农再贷款的需求数量又开始持续走高,再加上支农再贷款在近年来的利率优势日益凸显,从2011年开始,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数量更是逐年上涨,2011年底、2012年底及2013年6月末使用支农再贷款余额分别是0.5亿元、1.0亿元及1.2亿元。截至2013年6月末支农再贷余额已经达到1.7亿元。

2.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量快速增长

在为数众多的为农村服务的金融机构当中,村镇银行无疑是一支名副其实的生力军,非常具有活力,在落实国家支农惠农政策、保持农村经济生活稳定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把为”三农“服务作为宗旨的经营特点,更是决定了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使用的必要性。2008年9月,全国第一批、辽南某市辖内第一家村镇银行xx村镇银行成立。2011年8月,面向xx村镇银行,辽南某市发放了第一笔支农再贷款。此后,xx村镇银行支农再贷款的使用额度逐年上涨,从2011年的5000万元,增加为2013年6月末的1亿2000万元,增长了不止2倍。

3.在利差方面,支农再贷款具有越来越显著的优势

近年来,支农再贷款一年期的贷款利率是3.35%,而同期的存款利率则比其高出0.15%。从利差方面来考量,对于通常情况下年均资金成本超过5%的xx村镇银行来说,使用支农再贷款的优势无疑是非常明显的,这也是为什么金融机构使用支农再贷款的数量,近年来一直递增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二、基层央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已显现出的政策效应

1.支农再贷款的支持和带动作用显著,涉农贷款占比稳步提高

以xx村镇银行为例,截至2013年6月末,涉农贷款余额18.53亿元,占辽南某市辖区涉农贷款总余额的36.7%。在全部贷款的总余额中,涉农贷款余额所占的比例更是高达98.8%,对当地农村经济的信贷支持效果极其显著。

2013年6月末,xx村镇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9.8亿元,存款余额和增量位居辖内金融机构前茅;各项贷款余额为18.7亿元,比年初净增2.9亿元,贷款余额和贷款增量均占辽南某市金融机构前五位。

2.支农再贷款对农民、农业、农村的支持效果明显,极大地促进了其增收、增产与发展

(1)创新金融产品,助推”三农“发展

在辽南某市率先实行矿权、林权、山权、经营权等抵押贷款项目,设计推出了以借款人所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或者林权作为抵押的贷款以及农户联保贷款等一系列农村金融产品,具有非常强的针对性和浓郁的地方特色,将设施农业”一村一品“、”一镇一品“和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新型经济体有机地结合起来,贷款主要投向了加工业、养殖业、种植业、储运业、农户消费等,有多达3316户的农户受益,对农村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起到了非常有力的支持作用。

(2)扶持特色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

①发展生态农业,对以生态环保农业为主轴,大力生产有机瓜果、有机蔬菜、有机饲料和有机食品深加工的xx生态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发放贷款900万元,该公司农副产品年种植品种可达110个以上,现已通过国家有机食品机构认证38种。有机农业副产品采用会员直送形式,庄园统一采收、统一包装、统一配送、统一品牌。

②支持综合性农业示范企业,采用土地及房屋抵押的方式,对xx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贷款900万元,支持其经营发展。该公司主要以绿色有机产品、科研种植、产品深加工为产业链,以观光旅游、蓝莓采摘、休闲娱乐多种经营为一体的综合性农业示范企业。该生态园总占地面积2000多亩,总蓝莓约50万株,建设用地17亩,2012年蓝莓年产量110吨,带动近1万户农民,种植蓝莓3000多亩,每户年均增收2.3万元。

③支持春耕备耕,确保农业生产资金需求。2013年初,重点支持农资企业对农业生产资料的生产、储备、购销,先后向xx农业物资股份有限公司、xx示范农业基地、xx蔬菜示范园、xx油桃示范基地等投放贷款0.45亿元;在全力支持”涉农”企业的同时,以联保等形式,以农户小额贷款为推手,发放农户小额贷款、农村个人生产经营贷款等0.9亿元,支持农作物种植面积达50多万亩,有效满足了广大农户春耕备耕生产资金需求,为当地粮食生产连年丰收提供了有力保障。

(3)支持设施农业发展,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截至2013年6月末,支持设施农业龙头企业15户,带动周边农户3558户,累计投放金1.1亿元,净投放额为1.06亿元,占当年涉农贷款增量的17%。共支持了67个设施农业小区的建设,其中:温室大棚小区336个,畜禽养殖小区21个,共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9个,其中支持草莓专业合作社6个,棚桃专业合作社3个,年创造社会产值10亿多元。

①扶持龙头企业,带动农民增收。在继续支持老牌龙头企业的同时,运用信贷资金对新兴的龙头企业重点加以扶持,以利于龙头企业带动基地连接农户这种经营模式的快速发展。对农业专业户、经纪人以及经纪组织进行培育,使之转化为龙头企业,形成“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格局,提升农业产品的集约化经营能力。目前,共支持15户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2013年累计发放贷款1.1亿元,支持这些龙头企业发展“公司十农户”项目,带动1.6.万户农户发展“订单”农业,使农户年均增收8000多元。龙头企业的崛起带动了近万户农民共同发展。②支农成果显著,涉农实现双赢。截至2013年末,支农再贷款支持涉农企业930余家,涉农项目覆盖全市22个乡镇,4个街道。产生的经济与社会效益都极为显著,在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以及农业增产等方面都卓有建树。

(4)支持地区支柱产业的发展,保证产业品牌效应

近年来,海参养殖一直作为辽南某市的支柱产业得到了飞速发展,辽南某市海参享誉海内外。目前,辽南某市海参养殖面积接近50万亩,育苗生产近90万立方米,分布在沿海9个乡镇、街道。支农再贷款发放后,村镇银行加大了支持海产品养殖力度。支持海参养殖及育苗客户212户,海参养殖面积72,478.3亩,占辽南某市海参养殖面积的14.5%;育苗生产375,600立方米,占辽南某市育苗生产的41.7%。截至2013年6月末,村镇银行发放海参养殖及育苗生产贷款余额3.8亿元,占各项贷款的20.6%,海参养殖年收入10至15亿元。

3.支农再贷款有效提升了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支农实力不断增强

以xx村镇银行为例,2011年以来,盈利能力逐年增长,而支农再贷款带来的直接利润(按贷款月息8.55%)累计达1,539万元。2013年6月末,实现税前利润总额4,908万元,税后利润总额3,674万元。在最近中国村镇银行发展论坛组委会和全国优秀村镇银行评选委员会评比中,辽南某市xx村镇银行在全国已开业的836家村镇银行排名中,业务发展综合排名第3名;资产总额排名第6名;税前利润排名第6名;支持农户及小、微企业排名第4名,实力的提升可见一斑。

4.支农再贷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村镇银行存贷比压力

xx村镇银行成立至今虽然尚未正式纳入银行业监管指标考核,但存贷比指标一直维持在较高水平,2010年存贷比达86%,凸显出资金紧张的严峻形势。而在使用了中央银行的支农再贷款以后,xx村镇银行的存贷比在2012年末就下降到80.4%,下降的平均水平为5.6%,这证明,在某种程度上,村镇银行会因支农再贷款而使自身资金紧张的困难得到缓解,并以此为基础,使自己的信贷规模安排得更加合理、信贷结构日益优化,从而对农村、农业、农民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对地方经济的促进作用也不断增强,使其持续稳健地向前发展。

三、基层央行发放的支农再贷款在使用过程中显现出的问题

1.在利率方面支农再贷款所给予的优惠,还没有在用款农户身上得到充分体现

获取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的贷款档案资料显示,其从基层央行获取支农再贷款时的利率是3.35%(年利率),当把支农再贷款再转而贷放给农户时,其收取的贷款利率却在8.55%-9.3%(月利率)之间。不难看出,支农再贷款的实际执行利率较高,给农户带来了较大的付息压力以及较高的贷款利息成本,再加上评估费和公证费等办理抵押时发生的各种费用,更进一步加大了农民的贷款成本,以致于好多农户宁可转向民间借贷,也不再使用支农再贷款,这种情况不但会减少农村金融机构的盈利,还会影响支农再贷款的投放使用以及与之相伴随的国家优惠农户政策意图的贯彻落实。

2.获取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的创新能力较弱,其支持力度自然也因此受到严重制约

(1)农户贷款不仅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而且还有整体风险大、高交易成本、信息不对称、弱势的客户、对资金的需求“急频小”等特点,这些因素都导致那些涉农金融机构借用支农再贷款为农户发放贷款的意愿大大下降。

(2)由于农民的宅基地尚不能用作贷款抵押,而把农作物等动产用作抵押,风险又比较大,固而,许多借用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会转而把贷款贷放给那些风险更小的客户,如具备还款能力的富裕农民、涉农中小企业以及龙头农业企业等,而不愿意贷款给直接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一线农户。

四、基层央行进一步提升支农再贷款的使用效应的建议

1.加快修订与支农再贷款有关制度的步伐,以使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惠及面进一步得到扩大

(1)准入的条件要有所放宽

但需注意,这是一种准入门槛的适度降低,需以确保以下两点的实现为前提的,一是要确保支农再贷款的安全,二是要确保支农再贷款的使用能取得一定的经济效益。

(2)贷款对象需要进一步扩大

在现有贷款对象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涉农金融机构增加进来,如农发行、邮储行等等。

(3)贷款期限要适度延长

具体的延长时限,要以农业生产周期的需要为准,要使二者保持协调一致。

(4)正向激励机制的作用需得到强化

即在符合以下三项条件的前提下,调增粮食主产省(区)和具有法人资格的农村金融机构支农再贷款的限额,条件一是其各项指标都已经达标,条件二是其涉农贷款所占的比重较大,条件三是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改革成效。

2.支持引导借用支农再贷款的金融机构,不断通过金融创新,来提高自己的涉农服务能力

(1)创新其金融产品

具体做法有三:一是实行供应链金融、农村物流金融、农民专业合作社担保贷款、保单质押贷款等,二是林权抵押方式的推行,三是着手启动并逐步推广以财政直补资金或者应收账款作为质押品的贷款。这样,多管齐下,涉农信贷投放才会不断扩大。

(2)金融“三农”事业部的组建尝试

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保证有专门的资源、人员以及机构,以便使“三农”客户进得了门,贷得到款,而且获得贷款的速度还快。

(3)和担保公司、农发行以及政策性保险公司等机构之间的合作需要不断加强

农户自身可以用作抵押的物品极少,为了克服这一严重缺陷,就必须从抵押及担保的程序与条件上动脑筋,不断对其进行创新和搞活,为达此目的,离不开担保公司、农发行以及政策性保险公司等机构的密切合作。

第三篇: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的思考

全省农村信用社机构网点2948个,遍布14个市、76个县(市、区)和所有乡(镇),在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支持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等方面做出了贡献。农村信用社已经是服务“三农”的主力军,在农民心目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用农民的话说:“农村信用社是我们农民自己的银行。”

随着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和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发放农户小额贷款为主的农村信用社也培植了一批优质客户。成长起来的中小企业和个人客户单笔资金的需求量大大突破了信用社的原有贷款规模,为了抓住这批优质客户,农信社也正突破原有模式,开始抢滩大额贷款的发放与管理。由于在大额贷款管理方面的先天不足,农信社的大额贷款风险日益凸显,成为农信社信贷风险的一个重要成因。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由于对象、额度、方式、期限等方面的特殊性,风险特征有明显特异,从维护金融安全和维系信贷资金运转看,大额贷款风险防范具有现实必要性和重要性。

一、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现状

(一)大额贷款收息率高,到期回笼率低,隐形风险大。笔者所在的新邵县农村信用联社从2007年开始就把辖内的大额贷款全部统归联社营业部管理。现有大额贷款11户15笔,贷款余额为2860万元。这些贷款除一笔贷款是原来历史形成的不良贷款,其余都是07年以后的新放贷款,现有3笔380万元形成了不良,除一笔贷款现不能正常还息,其余无利息结欠情况。但贷款风险主要来自于贷款本金的损失。到期回笼率是衡量贷款质量好坏的主要标志,贷款回笼率低说明贷款质量较差,贷款沉淀的风险较大。截止调查日止,该社大额贷款到期回笼率约为83%,与湖南省农村信用联社要求的新放贷款到期收回率有明显的差距,其风险显而易见。因此在大额贷款的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贷款项目的跟踪监控,防止被眼前高收益蒙蔽了对大额贷款长期风险的正确判断与决策,从而引发大面积的贷款损失。

(二)、限制性行业贷款占比过高,与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背道而驰,行业集中性风险日趋显现。从产业结构看,大额贷款发放对象主要集中分布在造纸行业、房地产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领域的工程承包,其中造纸行业占比28%,水泥及水泥制品行业贷款余额占比24%,这些行业受国家政策影响大,政策风险明显。从贷款时间看,贷款期限在一年左右的比较集中,中长期贷款较少,贷款到期时间相对集中;从贷款资金支付形式上看,以货币资金方式发放的比较集中,按照“实贷实付”原则用信用中介工具和其他衍生信贷手段支付的较少。

(三)担保形式单一,对客户的第二还款来源估值存在偏差。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一般有房屋、不动产和其他资产抵押、担保公司担保,价值认定由国家指定评估部门认定。农村信用社一般按照一定比例确定贷款额度,比如我县规定的最高比例是抵押物评估值的60%,比较偏重于贷款形式上的规范性,对担保物的风险性、可变性预估不足,评估价格抬高的可能性大。目前,评估机构管理不规范,按房地产的评估价格收取佣金,评估费用由借款人承担,所以评估时评估公司往往根据借款人的意愿来确定评估价格,一般情况下是抬高抵押物价值而忽略了房产的实际价值,这样就增加了抵押物不足值的风险。

(四)贷后管理形式有局限。农村信用社信贷管理制度对大额贷款贷后管理有具体规定和要求,在贷后管理中,随着信贷管理系统的全面上线,农村信用社也明确了贷后管理责任人。但是由于信贷人员不足,在贷后检查中信贷人员对借款人经营情况进行了简单的调查了解,收集了相关报表资料但报表的真实性无法得到有效的验证,部分企业甚至不能及时提供报表,所以信贷人员只能履行了形式上的贷后检查职责,对借款人当前风险状态难以作出科学的判断,即使在贷后检查过程中发现了信贷资金隐患,也很难采取有效措施。

二、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成因

经济风险决定金融风险,信贷风险是金融业最大的风险。从目前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经营管理现状分析看,大额贷款风险的主要因素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宏观政策风险。我国实行的是以市场调节为主导、宏观控制为补充的经济运行模式,由于历史原因和现实问题,我国经济金融领域潜在的经济产业政策、财政货币政策等方面的矛盾客观存在不断发展,国家为了保持经济发展和财政金融稳定的总趋势,必然会出台相关政策调整经济运行状况,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将直接或间接影响到实体经济的质量和效果,也会不同程度的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经营质量,有时会诱发信贷风险。比如今年政府出台文件对房地产贷款和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整顿。

(二)经营管理风险。经济运行是一个有条件的、持续的、变化的过程,由于经营投资者经营管理能力上的差异性和市场条件的不均衡性,实体经济的经营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到投资人决策、判断、管理潜能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在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的客户,大都具备了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但是由于所处环境的限制,他们不可能具备全面的风险识别能力,经营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企业经营情况的好坏,最终会影响农村信用社信贷风险形成。

(三)市场波动风险。有产品就有市场,有市场就有风险。由于生产制造成本是刚性的、固定的,而产品价值是预测的、可变的、波动的,所以任何实体经济都面临市场波动变化风险。市场波动变化将直接影响实体经济的经营效益,致使实体经济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借款人无力偿还贷款,形成信贷风险。据调查分析,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形成的历史信贷包袱,有80%以上是因经营状况恶化导致停产停运、倒闭破产原因形成的。

(四)借款人道德风险。广义的道德品行衡量标准是国际公认的“5c”标准,狭义的道德品行衡量标准主要是诚信度、人品等。由于人的生活标准和接受社会影响不同,道德观念差异大,价值形态各有不同,人的道德风险是农村信用社贷款风险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据统计,目前金融业形成的不良贷款中,由于道德风险原因形成的占有一定比例。

三、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风险防范建议

针对农村信用社大额贷款管理运行现状和风险成因,笔者认为,农村信用社应采取以下措施防范化解风险。

(一)加强信贷人员培训,提高风险识别水平。信贷人员直接负责贷款业务的调查和审查,是控制大额贷款风险的基础力量,信贷人员执业素质和业务水平与信贷业务质量直接关联。各级联社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信贷人员业务培训,重点培训如何识别防范信贷风险和法律专业知识,提高信贷人员专业素质和风险识别能力。对客户经理实行资格准入,可以考虑只有通过银行业相关从业资格准入的才准予从事大宗信贷业务。同时,在贷款责任终身追究的情形下,信贷员要敢于对领导说“不”。对于领导的错误决策,违规行为,我们的员工要坚持规章制度,坚持我们每个人做人的基本准则。

(二)创新信贷管理流程,强化内部监控管理。目前,农村信用社要完善信贷管理制度,进一步细化大额贷款发放流程,明确各层次各环节人员责任,着力解决责任不明确、操作不规范等问题;强化大额贷款适时监控,实施全流程管理;建立价

值认证评估机制,县级联社应成立专门委员会,对抵押物品进行价值认证,合理确定抵押物品价值,不过分依赖评估机构的评估报告,要有自己的一套适合当地实际的评估体系。同时,严格按照银监局的“三个办法一个指引”强化贷后管理,切实完善实贷实付,加强信贷资金流向监控,确保信贷资金的安全。

(三)拓宽社会信息来源,严把信贷准入源头。人既是自然人,也是社会的人,贷款客户的品行和经营信息在社会上总会有“烙印”。农村信用社应建立辖内客户信息库,对辖内客户建立个人经济信息档案,全面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和信用状况。同时,要善于利用人民银行的征信管理系统查询个人及企业的信用状况,对失信个体及企业实施一票否决制,加快信用体制建设,杜绝劣质客户流入农村信用社。

(四)注重第一还款来源。第一还款来源不仅是借款户自身发展的动力源泉,而且是信贷安全性的核心保障。贷后风险管理中必须把动态掌握客户的第一还款来源作为最核心工作,增强对其发出的风险信号的反应能力,客户的第二还款来源虽然重要,但它只能作为银行债权受偿的第二重保障,不应该把它放在债权受偿的首位。鉴于此信用社应建立信贷客户第一还款来源风险信号识别和反应的责任追究制,凡因思想麻痹、工作不到位,导致信贷企业第一还款来源风险预警信号漏损,给银行造成损失的有关责任人员,应当从严追究。

第四篇:对基层央行现金管理的思考专题

现金管理是人民银行一项长期的基础性工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一项重要工作职责,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货币政策执行的程度,是防范和打击利用大额现金进行洗钱,逃废债、偷税逃税等违法犯罪的有效手段。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建设的飞速发展,人民银行职能的进一步调整、完善、加强和提高,金融业的现金管理工作中,将面临着诸

多的新情况、新动向和新问题,为此,为尽快适应新形势、新挑战和新要求,笔者认为,现金管理工作要重点突出六个转变。

一是要从过去的管理意识向依法行政执行转变。做为基层人民银行的现金管理部门和具体从事现金管理人员,不要将现金管理工作停留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上,旧的思想意识和一般管理操作上,要站在依法行政执行的高度做好现金管理工作,要严格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的中央银行现金管理职能作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现金管理人员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法律素质、综合素质和依法行政管理工作能力的提高。

二是要从工作重心向规范化流通秩序转变。长期以来,基层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着重于每年货币投放,回笼计划的编制和完成,把现金管理当作抑制货币通货膨胀的一个重手段,从而忽视了人民币市场流通规律的了解和调查。针对经济环境的变化,金融领域的发展和央行职能的转变以及金融监管职能力度的加大,应把现金管理工作中心转变为准确掌握,合理搭配,适应市场经济改革与发展和宏观调控货币流通规律,提高货币发行、回笼货币质量和规范现金管理工作。

三是要从日常检查考核向监督重点转变。随着市场经济金融改革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国内金融业改革不断深入,国际金融一体化,做为货币发行、回笼和现金管理部门,要根据国家的宏观经济金融政策方针,履行中央银行“三项”职能,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银行法》和《现金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要求,结合辖区经济金融建设发展运行情况和基层央行所承担的货币政策执行,人民币的发行、管理人民币的流通和反洗钱工作责任,针对现金管理工作实际,要认真分析研究,积极开展现金管理主、辅币市场流通量、需要量、币面整洁度,人民币反假和反洗钱的管理工作前期计划调查,前期预测反馈和前期预警防范,要突出监督重点,把握政策原则,切实转变观念。

四是要从单纯的现金管理向与反洗钱防范诈骗相结合转变。目前,就基层人民银行现金管理工作部门不统一,有的归属于货币信贷部门,有的归属于货币金银部门,而反洗钱和帐户管理分别由国库会计部门负责,这样就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给其他金融机构在现金管理工作中片面强调自身经营需要,对新形势下现金管理的意义认识不足,将履行现金管理审查、监督和再监督与发展业务、服务承诺对立起来,忽视了金融机构自身应负的职责和任务,造成了现金管理工作上的弱化;最终给基层央行现金管理部门和具体工作人员增加了工作中的管理困难和落实执行的难度。所以说,做为从事现金管理和反洗钱的工作人员要与时俱进,加强学习和培训,全面提高综合素质,适应新形势工作的需要,增强依法行政意识,掌握相关的监督检查技能,切实做到现金管理工作应与反洗钱防诈骗相结合,打击经济金融犯罪,发挥法律法规的威慑作用,以更好地维护正常的市场流通秩序。

五是要从督促金融机构向强化管理转变。从现实情况看,有的金融机构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对开户单位和客户放纵于现金管理,为了拉客户,抓存款,在现金管理上大开绿灯,在执行人行的大额现金支付管理制度时,部分开户金融机构流于形式,致使记录不完整,少登、漏登或有意不登。更有甚者对客户支现用途的真实性和合规性把关不严,登而不审,敞开放行,致使给现金管理工作带来诸多不利影响,这就要求基层人民银行统一思想,提高认识,首先要大力进行宣传,讲解当前现金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讲解放松现金管理带来的巨大负面作用和危害性,让各金融机构知道加强现金管理时是新时期经济条件下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其次,要加大督促检查,考核落实对各金融机构现金管理的组织健全,内控制度完善、执行现金审核、报备、登记制度。再次,要坚决制止金融机构不正当竞争,把制止不正当竞争作为加强现金管理的重点,要认真查处放松现金管理搞不正当竞争行为,强化管理,转变意识,提高依法行政能力,要结合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一切违规违纪现金管理规定的典型案例,严肃处理有关责任人员,只有这样才能把现金管理工作搞好,才能真正做到实效。

六是要从单兵作战向集团作战转变。由于现金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他不单单是人民银行一家的所能解决的,更不是靠金融机构所能管好的,而是要靠法律法规制度的制约和执行的,就整个社会而言,现金管理是涉及金融机构、公、检、法、财、税、工商、海关等部门协调作战的集团战。所以,做为基层人民银行要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和《中

第五篇:对基层央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思考

腐败现象是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与经济建设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防治腐败,宣传教育是基础。近年来,基层央行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宣传教育作为反腐倡廉的一项根本性的基础工作,不断完善反腐倡廉大宣教格局,把反腐倡廉教育列入领导班子考核部门责任目标考核,单位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落实,确保了近年来支行没有发生违法违纪案件。在充分肯定近几年来反腐倡廉教育工作的前提下,当前反腐倡廉教育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考。

一、基层央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对象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廉政教育的重点对象在是领导干部,但基层行在实施反腐倡廉教育中未能突出领导干部的教育,而是经常不分领导干部和干部职工一起组织教育。有的行在组织教育时,一般干部职工不缺席,而有的领导干部却因为开会或工作繁忙等原因往往不能参加教育,这样一般员工成了教育的主要对象,形成了教育重点对象不突出发生偏离。

(二)教育方式陈旧简单,教育效果不佳。目前,基层央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方式大多为观看警示片,进行典型案例教育等,近几年上级也编制了不少反腐倡廉案例教育片,1

开展典型案例教育,但案例往往是领导干部较多,对教育领导干部正确行使权力是有针对性的,但对一般干部职工的教育意义不大。不分对象实施同一种教育内容,内容上的不分对象、主次、层次,缺乏实用性和针对性,难以触及到教育者的灵魂,反腐倡廉教育效果不够明显。

(三)教育的效能评价机制“缺失”。主要表现在:一是评价制度缺失。据调查,目前上级行还没有出台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反腐倡廉教育,所取得效果或成效如何等相关方面的评价制度或办法。二是评价组织体系缺失。针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能评价,目前上级也没有成立专门的机构或组织人员开展专门评价,而仅有对基层人民银行进行党风廉政建设量化考核。

(四)教育的效能评价“错位”。主要表现在:对基层人民银行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能评价的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这些年来,各级行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方面不遗余力地工作,但对宣传教育工作的评价却仅限于是否组织、开展宣传教育各项工作的量化评价,而对其开展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各项工作实际成效未进行指标化评价,加上评价方式陈旧简单,重点不突出,针对性不强,使得评价效果不佳。

二、对基层央行反腐倡廉教育工作对策的思考

针对目前基层央行反腐倡廉教育存在的薄弱环节,我们认为必须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从科学规划、完善机制、突

出重点、创新方式等方面入手,不断增强教育的系统性、主动性、针对性和成效性。

(一)区别对待,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中共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第四部分第七条明确指出,反腐倡廉教育首先要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因此,支行反腐倡廉教育重点是领导班子成员以及部门负责人,一般干部职工也应进行反腐倡廉教育,但不是主要对象,在反腐倡廉教育中,应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不同职务、不同年龄结构、不同文化层次、分门别类,按需施教,并做到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二)有的放矢,完善教育内容。要增强反腐倡廉教育效果,必须区别对象选择教育内容,有的放矢地组织学习教育,反腐倡廉教育才能奏效,而不能去搞为完成教育考核任务而进行“应付式教育”。对领导干部,应重点开展正确行使权力观为主要内容的教育,要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为根本,以更好地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目标,努力增强领导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和反腐倡廉的意识;对部门负责人,则应重点开展遵守职业道德和职业纪律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强化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的意识,切实做到忠于职守,廉洁奉公;对一般干部职工,主要开展以遵守国家法律、党政纪和规章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教育。

(三)创新形式,增强教育的实效性。在明确教育对象、有针对性选择教育内容基础上,应不断的创新多种教育形式来开展反腐倡廉教育。一是在充分运用专题报告会、观看警示片、出黑板报、宣传栏、简报等宣传教育形式的同时,要积极运用信息传媒等现代化手段开展教育,可利用央行内联网等平台,运用正反典型的反腐倡廉教育片、网上教室、网上交流等形式,通过提高教育的科技含量,增强教育的吸引力,提高教育的效果,使教育更贴近工作、贴近实际,增强员工遵章守纪的自觉性和主动性;二是适时组织演讲比赛、征文竞赛、书画展览等活动,寓教于学,寓教于乐,提高教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四)完善机制,提高教育评价效能。一是建立评价组织领导机构,可由市中支或上一级行制定反腐倡廉教育效能评价工作实施方案,并相应成立由分管领导、纪检、监察、内审、业务部门主要骨干组成反腐倡廉教育效能评价小组,具体负责有关“评价”工作,并形成评价报告向市中支党委或上一级有关部门进行报告。二是按照新时期金融工作的要求,根据基层人民银行工作实际,建立健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效能评价机制,主要从评价的指导思想、原则、科学评价的指标体系设计、评价的方式、评价的计分方法以及评价的奖惩规定等方面来规范。具体可细化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效能指标、案件防范效能指标、履职效能指标、内部管理效能指标,廉政教育效能指标等5项指标进行科学评价,并在该

评价机制实施过程中应对评价机制的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准确评价。通过不断地总结经验和存在的不足,努力提高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成效,进一步开创反腐倡廉宣传教育工作的新局面,为人民银行中心工作健康有序地进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下载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基层央行防范支农再贷款风险的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对基层央行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思考

    加强基层央行青年政治思想工作的目的,不仅仅是使青年人健康成长,成为国家有用之才,更重要是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创建者和建设者,成为党的事业的忠实接班人。笔者认为要......

    对基层央行的行务公开的思考

    行务公开是新形势下职工民主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和载体,基层央行大力推行行务公开,坚持民主管理,提高办事透明度,作为职代会制度的延伸、拓展和创新,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增强重大......

    对加强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建设的思考

    对加强基层央行货币金银队伍建设的思考 随着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银行进一步强化了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高金融服务的职能,货币金银工作在基层业务工......

    对新时期基层信访工作的再思考

    对新时期基层信访工作的再思考 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人民群众的关心,也体现了人民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基层干部身处信访工作第一......

    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

    对基层央行业务系统审计信息化的思考随着央行业务信息化的发展,数据信息系统成为内审部门新的必须开展的审计内容,我国中央银行利用信息技术对业务系统进行审计起步较晚,与业务......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关于支农再贷款政策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支农再贷款是人民银行落实国家惠农、扶农政策、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项有效制度,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和农民增......

    对基层央行思想工作发展建议

    长期以来,一些基层央行沿袭着计划经济时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在知识经济和全球化的时代中,这越发表现出其局限性。一是它强调的是超我价值,而忽视本我和自我的意义。如它强调政......

    对当前农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再思考

    对当前农行案件防范工作的再思考 曾小兵 内容提要:农行案件的产生,不仅关系到农行信誉,而且还关系到存款人合法财产的安全,国有资产也将遭受相应的损失,同时,还威胁着农行员工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