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建材产业转型发展的做法和启示
罗村镇建材产业转型发展的做法和启示
建材产业是罗村镇的传统支柱产业,在推动罗村经济规模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重等问题,建材企业普遍面临着节能减排压力大、发展空间趋紧、市场竞争白热化等现实处境,谋求转型成为摆在党委政府和建材企业面前必须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罗村镇立足实际,积极探索,把加快建材产业转型发展作为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来抓,为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环境,走出了一条科学发展的新路子。
一、主要做法
1、破难题,政府引导支持。罗村镇主动应对形势变化,从自身实际出发,将建材产业转型升级摆上重要位置,成立领导班子,出台了《关于加快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鼓励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等激励转型的配套办法,强化产业转型发展理念,加快产业转型发展步伐。在融资方面,制定并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加快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扶持政策,按照项目投资额度、企业对财政贡献额度和增幅在年终进行核算,对企业负责人、村书记主任进行财政奖励,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引导资本进入产业转型领域。市场准入方面,在具备资质条件和达到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对各类市场主体一视同仁。罗村镇通过制定和实施一系列帮扶举措,进一步增强了企业主动转型发展的信心。
2、腾空间,盘活闲置土地。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盘活闲置资产的实施意见》,对存量闲置土地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分类盘活,提高了土地利用率。对国有闲置建设用地,依法收回土地使用权,通过招、拍、挂等方式进行再利用。对集体闲置建设用地,充分发挥村集体盘活闲置土地积极性,采取以地入股、合作开发、租赁等方式灵活进行 1
盘活。
3、造舆论,营造良好环境。为切实增强全镇干部和企业人员的信心,通过组织开展“罗村镇招商项目推介洽谈会”、“罗村镇经济工作会议”、“驻地客商推介”、“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单位建立科技成果转化基地论坛”等一系列宣传活动,使全镇上下认识到产业转型升级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激发了全镇上下转型升级的积极性,为推动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二、主要方式
1、搭平台,拓转型升级之路。按照淄川区“十二五”发展规划,罗村镇进一步明确产业定位,拓展发展空间,突出抓好占地6000余亩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建设。该聚集区主要包括两大工业集中区:一个是以原大成农药地块为主的中材集团工业陶瓷产业基地。该基地是淄川区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发展建材产业的上下游配套产品,基地规划面积1000亩,控制性详规已完成,部分土地已具备进地条件。该基地的建设为罗村建材产业转型发展提供了良好发展机遇,有利于承接上下游产品配套项目。另一个是南韩村的重山集团产业基地。按照上级产业政策导向和镇域发展规划,下一步重点发展生态环保型、自主创新型的新材料类项目,坚决控制新上“两高一资”和产能过剩项目,促进传统建材企业实现优胜劣汰。建设中的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作为转方式、调结构、促发展的有效支撑,为罗村建材企业向高端化、产业化、品牌化发展搭建了重要平台,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
2、抓科技,提转型升级之速。一是自主创新。在建材产品同质化严重的今天,没有自主产品的企业往往缺乏发展后劲,因此,自主创新显得格外重要。目前罗村镇已有3家企业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合作成立了研发中心,6家建材企业与大专院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其中,鲁中耐火以北京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为依托,共同组建了“山
东省耐火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先后成功研发了高活性相结合复合砖、纳米强化增韧型浇注料、预热器用陶瓷内筒、镁铁铝尖晶砖等高档耐火产品,特别是镁铁铝尖晶砖项目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属于独一无二的新产品,目前企业正与中材集团合作,计划投资5个亿实施规模化生产。企业还致力于高档耐火砖产品的研发生产,逐步把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在持续扩充新型耐火材料生产规模的同时,不断延伸耐火产业上下游产业链,现已发展成为集耐火材料科研、原材料加工、产品生产销售到配套服务为一体的产业体系。其中,投资5000万元在山西阳泉建成年产6万吨高铝熟料基地两处,投资3000万元在淄川建成年产8万吨焦宝石基地一处,达到了年产各种耐火材料及原料30余万吨的能力。二是环保改造。节能和环保越来越成为企业生存和发展必须面对和解决的两个问题。随着清洁能源的普遍使用,全镇建材企业未雨绸缪,在自觉做到节能环保的同时,更加重视超前谋划转型升级。淄博罗亿建陶现在使用的煤气发生炉采取了富氧气化、加氧燃烧办法,提高了燃烧效率,实现节能30%,其中,投资110万元接入了天然气,投资50万元把窑炉废气接入干燥塔进行余热利用,达到了节能环保的目的。盘龙建材厂使用了双层窑炉,节能达20%,日均节煤15吨,在此基础上,投资60万元实施天然气改造工程,进一步提高了清洁生产水平。山东重山集团和思沃瑞(中国)集团合资组建淄博重山思沃瑞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引进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新技术,充分利用现有重山集团旋窑设备,年处理污泥和固体废弃物10万吨,新增产值1亿元,进一步促进了“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三是提升工艺。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严峻形势,部分建材企业通过产品工艺提升,不断增强产品市场竞争力。淄博轩鹏建陶前身是一家低档地板砖生产企业,因为工艺落后,一片砖只能卖6元钱,现在企业引进了广州的先进工艺,使用南方的优质釉料,采用国内先进的极限淋釉器进行施釉,生产的双层釉地板砖花色多、仿大理石、色泽度好,产品成功打入了欧盟、迪拜、韩国等市场,售价也提高到每平米60元。
3、创名牌,夯转型升级之基。近年来,罗村镇大量建陶企业为佛山瓷砖做贴牌,占用了大量的能耗资源,却因贴牌生产受制于人,利润空间一再压缩。痛定思痛,广大企业深刻认识到自有品牌建设的重要性,对品牌建设日益重视和关注。淄博圣莱奥建陶生产的内墙砖工艺和质量大有提升,其中“世界印象”、“法拉米”具有较高的市场知名度和美誉度,每平米卖到28元,大大高于每平米17元的同类产品,近期已申报山东省著名商标。淄博唯能陶瓷以产品质量、产品研发为基础,长期致力于品牌创建,目前“艾丽嘉”、“华昶”两个品牌获得山东省著名商标,另外还拥有“唯能”、“月亮石”等多个知名品牌,已成为罗村建陶类企业的龙头。
4、转产业,寻转型升级之机。一是转产。罗村镇建材企业在发展中不断审时度势,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在应对挑战的同时,较好地抢抓了发展机遇。淄博鼎美耐磨材料有限公司3年前是一个濒临破产的建陶企业,企业负责人及时客观分析行情,积极寻求转产,新上了中铝球项目,企业又重新焕发了发展活力,目前在江西已成立分厂。淄博发刚建陶、淄博垚鑫建陶、淄博强壮建陶都是生产内墙砖的企业,在2010年煤气发生炉改造过程中,几家企业客观分析了建陶企业的发展前景,根据无机非金属新材料产业聚集区产业定位,充分考察了多个项目,最终果断进行了转产。目前,淄博强壮建陶新上的中铝球项目、淄博垚鑫建陶新上的高铝球项目、淄博发刚建陶转产后新上PPR管材项目均已投产。二是转行。罗村镇区位优势明显,商贸物流等三产发展潜力巨大,特别是近期102省道即将打通,良乡物流将搬迁至田家,为建材企业另辟新路、转型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龙口恒通物流有限公司考察并看中淄博宏峰建陶、淄博宏建建陶两家企业地理位置优势,主动与之合作新上过亿元物流项目。淄博利强建陶目前也暂时放下了计划转产的高档镁砖项目,正积极考察和运作建设
物流园项目。
三、几点启示
近年来,罗村镇以敢闯敢试的精神,全面推进建材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其经验和做法也为我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提供了有益启示。
1、推进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受大环境影响,今年企业招工难现象较为明显,工人工资平均涨幅超过30%;原材料价格上涨,进一步挤占了利润空间,企业保本增利的压力加大;低层次、同质化产品竞争更加激烈,部分产品滞销严重;银行贷款利率不断上调,企业资金成本持续上升……这就迫使企业必须认清形势,自觉、主动的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提升产品附加值获得利润,一方面节能降耗降低成本。就建材企业而言,积极谋求转型升级,转产新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项目,更是形势所逼、大势所趋。近年来,罗村镇综合运用经济、行政、法律等手段,加大环境容量调节力度,科学引导、合理谋划建材企业发展,倒逼建材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从而达到了污染减排、效益提高的目标。
2、推进转型升级要以信心为要。在转型发展方面,罗村镇积极研究政策措施,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为企业转型发展出谋划策、撑腰壮胆,让企业看到了转型发展的光明前景,坚定了转型发展的信心和决心。重视加强激励和引导,从思想认识上扭转镇村干部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这也是转变发展方式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罗村镇借助金融危机和环保降耗给镇村干部带来的思想冲击,采取深入解放思想和调整固有利益格局“双管齐下”的措施,凝聚转型发展共识,使全镇上下认识到要走出困境迈向更高水平,必须创新发展思路,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在探索产业转型升级实践中,必然会面临诸多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罗村镇的经验告诉我们,要想取得实效,就必须
做到咬定目标不放松,顺应形势不彷徨,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这场战役的胜利。
3、推进转型升级要以政策为先。在建材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罗村镇完善的配套扶持政策提供了强有力地支撑。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必须从制度层面为企业制定实实在在的配套政策和扶持措施。目前,市委、市政府已经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经济发展空间的政策规定(暂行)》及财政、金融、科技、环保等一些具体政策,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奠定了基础。但作为老工矿区,我区仍受一些“老大难”问题的困扰,如土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企业融资难等。目前由于建陶行业发展政策不明朗,致使企业发展方向不清,不敢有大的投入,这都亟需市里尽快出台明确的建陶产业发展规划,配套“淘汰一批、转移一批、提升一批”的具体政策,促进建陶行业转型发展。同时,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的工作中,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配套措施,对成长性好、符合产业发展要求的优质企业,在用地、融资、引进人才等方面给予更灵活、更实惠的政策支持,鼓励其做大、做强、做优。
4、推进转型升级要只争朝夕。罗村镇在金融危机和环保降耗的双重压力下,积极主动摆脱对传统发展模式的依赖,今年1—4月份地方财政收入实现了160%以上的高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变压力为动力,把握机遇,积极作为,成功统筹盘活了一批土地资源,并通过行之有效地“淘汰一批、技改一批、新上一批”转型发展策略,实现了建材产业的迅速转型升级。未来一段时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大机遇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各地激烈竞争的态势,要求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抢抓机遇,迎难而上,科学组织,扎实推进,从而赢得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宝贵先机。
第二篇: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与启示
(未经同意 请勿转载)
调 查 与 思 考
第十六期(总第268期)
浙 江 省 人 民 政 府 研 究 室 浙江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研究基金会
━━━━━━━━━━━━━━━━━━━━━━━━━━━━━━━
━━
2005-7-11
按:今年以来,欧盟、美国针对中国纺织品出口频频祭起特保和特限的大旗,加之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度上涨,纺织行业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境,而这一“寒流”对以纺织业为支柱产业的绍兴所带来的冲击是可想而知的。正当各界对绍兴县的发展前景心存忧虑之际,绍兴县却在风兮雨兮、内忧外患的市场环境下,在阵痛中求嬗变,以凤凰涅磐的勇气,坚持产业结构调整不停步,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保持了工业生产和投资较快增长的良好势头。有鉴于此,省政府研究室调研组来到了绍兴,召集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进行了座谈,实地走访了数家有代表性的企业,以探求其产业结构调整升级道路之真谛。
困难之中求突破,结构调整不停步
——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的做法与启示
绍兴县是我国纺织业集聚地之一,去年以来,面对国际纺织品市场的风云变幻,绍兴县按照中央宏观调控的政策要求,主动应对市场变化,加大技术改造投入,积极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在今年上半年全省普遍面临制造业投资大幅回落、企业效益滑坡的形势下,表现出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总体上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一是工业生产平稳增长。1-6月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增长28.4%,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6.8%。二是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1-6月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其中工业性投资同比增长23.5%。三是外贸出口增势依然强劲。1-6月,全县自营出口同比增长16.9%,其中加工贸易同比增长100%,占出口总额的9.7%,同比上升3.1个百分点。四是工业企业效益逐步回升。1-6月,全县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184分,比一季度上升7.66分,全县实现工业利润同比下降12%,降幅比一季度减缓14.5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利润同比下降8.5%,降幅比一季度减缓15.1个百分点。
一、积极应对市场变化,主动调整产业结构 绍兴县上半年经济运行的良好态势得益于近年来坚定不移地推进纺织产业升级,坚持不懈地发展非纺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把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主要途径,一方面,立足传统产业的比较优势,加快纺织业的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形成新的产业集群优势;另一方面,优化投资结构,大力发展非纺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绍兴县已初步形成了以“纺织业”为支柱,“新型材料、石油化工、汽车配件、纺织机械、金银饰品、皮塑橡胶、金属加工、化工医药、电子电器、酿酒食品”等十大非纺产业快速发展的 “一主十大”产业的发展格局。
尤其是今年以来,全县大力开展“结构升级攻坚年”活动,产业结构升级明显加快。1-5月,非纺业的增量投入大大超过了纺织业,新立项和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塑料薄膜业同比增长124.6%,金银饰品增长31.7%,以钢结构为主体的新型建材增长24.6%,黄酒产品增长22.9%,汽车配件增长18.9%。通过投资拉动,绍兴县的产业结构加速优化,工业产值中纺织业与非纺产业的比重由去年底的76.4:23.6,调整为今年上半年的73.4:26.6,工业投资中纺织业与非纺产业的比重为41.5:58.5,非纺产业的新增投资已明显超过纺织业。可以说,绍兴县在充分把握市场环境,结合自身实际的情况下,走出了富有特色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之路。
(一)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实行差异化竞争。绍兴县不少企业清醒地意识到同类产品低价恶性竞争带来的严重后果,在新的市场形势下,加大新产品的开发力度,不断推陈出新,走差异化发展之路,主动实行错位竞争,寻找新的市场空间。如光宇集团投入巨资,建立超厚、超薄玻璃生产线,发展玻璃深加工,避开全国浮法玻璃供求失衡的局面;赐富集团主动调整产业结构,淘汰纺织和部分聚酯设备,进军塑料薄膜和生物医药行业;金腾针织机械有限公司通过在其产品中增加数码功能,不仅提高了附加值,而且出现了产品供不应求的局面。在纺织产业中,传统的织造开始向天然纤维、无纺、绣花等发展;化纤业正在向工业丝、玻璃丝、特种丝方向发展。全县新产品的市场前景看好,产品附加值明显提高。今年1-6月,全县产品创新率达到33%,比去年底上升0.8个百分点,实现省级以上新产品产值40.48亿元,同比增长29.2%。
(二)延伸产业链,形成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近年来,绍兴县企业在产业升级过程中,开始出现了产业链向两头延伸的趋势。一是充分利用下游产业的规模优势,投资原材料或资源性产业,向产业链上游延伸。如浙江华联三鑫石化有限公司紧紧抓住周边市场对聚酯的主要原料PTA的巨大需求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市场机遇,投资PTA项目,一期60万吨PTA项目已经正式投产,产品全部供应周边的化纤企业,到2008年预计可达到300万吨的产能,成为亚洲最大的PTA生产企业,市场前景十分看好。光宇集团到青海投资玻璃生产的主要原材料——纯碱,一期项目已投入16亿元,计划分三期共投入80亿元,产能270万吨,大大降低了玻璃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增强了对整个行业的控制能力。二是充分利用纺织业发展的良好基础,大力发展服装行业,加快向产业链下游拓展。近年来,全县的服装行业发展势头很好,今年1-5月投入37226万元,增长156.8%,产量增长24.9%,产值增长31.6%,绍兴县“恨布不成衣”的局面将会有明显改变。
(三)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增强产品竞争力。绍兴县许多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人才引进,充分利用现有的设备能效,不断开发高附加值的新产品,大大提升了企业竞争力。绍兴天圣纺织集团坚持走技术创新、产品升级、结构调整之路,不增加一分建设用地,先后投入1000多万元设立了产品研发中心,通过人才引进和研发合作,将原有的1006台无梭织机进行结构和功能调整,生产出了家纺、休闲、超细纤维灯芯绒等功能性面料,倍受市场青睐;同时,能够屏蔽电磁波、可以吸温排汗、可降解的再生纤维素纤维面料等新型高端面料也即将投入市场;集团还准确把握羊绒产品的市场前景,通过在原料供应地参股开发畜牧业稳定原材料的供给,今年投资3个亿上羊绒纺项目,生产高档的羊绒产品,进一步促进了产品结构的调整;从今年一季度开始,高附加值的新品面料出口已经占到公司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一,利润占到50%。绍兴轮胎模具有限公司近年来不断加大技术创新投入,研制开发出了子午线汽车轮胎精密模具,该产品属国际第一只此类精密子午线汽车轮胎模具,被美国、欧盟等国所广泛认可,其价格比普通模具每套要高出1-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可观。
(四)创新引资方式,利用外资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近年来,绍兴县把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和自身产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通过以民引外、民外对接、外资并购、强强合作等方式,花大力气引进与产业关联度大、产业升级推动力强的外资项目和产品,大力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管理,拓展产品国际市场,有力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调整。一是非纺项目投资稳定增长。1-6月,新批“唯声科技”、“精功太阳能技术”、“波磊涂料”等15个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非纺项目,非纺项目合同利用外资8770万美元,占总量的46%,占比高出去年同期19个百分点。二是项目投资规模不断扩大。1-6月总投资1000万美元及以上的新批项目有19个(含1个增资项目),占总数的85%,其中,“华宇纸业”总投资9882万美元,合同外资3000万美元,是绍兴县迄今为止投资规模最大的外商投资企业。三是引资方式不断创新。在当前纺织产业结构单
一、产能相对过剩及行业形势趋紧的情况下,积极实施印染行业的“嫁接并购”;紧盯国际大财团、大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以及纺织科技研发企业,加大引进工作力度,优化引资结构;转变引资观念,实行“以贸引资”,鼓励企业在与跨国公司贸易合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技术合作、管理合作。
二、充分发挥政府服务职能,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
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取得的明显成效,既得益于宏观调控和严峻的市场形势所带来的“倒逼机制”,也与绍兴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积极引导,强化服务,努力促进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密不可分。正是通过市场 “倒逼”和政府“正拉”的双向互动,增强了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促进了全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一)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领导干部的思想认识和全社会的发展氛围,对一个地区的发展十分的关键。绍兴县委、县政府正确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全县上下统一思想、坚定信念,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促进经济社会既快又好地发展。他们深刻认识到只有不断发展经济,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抓好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为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物质基础。绍兴县委、县政府要求全县上下要注意防止走入“一讲科学发展观就放松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一讲统筹发展就不注重发展速度”的思想认识误区。正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和氛围之下,全县上下从政府到企业,紧紧抓住战略机遇期,围绕加快绍兴县发展,主攻结构升级,推进经济转型,努力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形成了共识和合力。
(二)强化服务和引导,使转变增长方式成为企业自觉行为。企业是转变增长方式的主体,但政府的引导和服务也十分关键。绍兴县通过大力开展“企业服务年”活动,强化对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引导和服务,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一是出台产业发展导向目录,引导企业优化投资结构,按照投资导向目录的要求,选择50个结构升级重点项目,实施县领导定点联系制度,保障电力、土地、资金优先供应,通过协调督促,抓开工、抓进度、抓投产,确保全年完成工业投入120亿元,增强工业发展后劲,提高工业增长质量。二是大力推进技术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切实优化面向企业的科技服务。县政府组织企业与名院大所开展纺织机械、纺织印染等专项科技对接活动,为企业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提升了产品的科技含量;围绕加快“面料创新”和推进“染整革命”,确定四大类20余项共性技术,积极实施技术攻关活动;开展创新典型示范服务,制订出台了《2005年十佳科技创新企业考核办法》,积极开展创新企业创评活动,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三是积极构筑技术创新支撑平台和科技服务公共平台。按“扶一家、带千家”的思路,制订出台了《2005绍兴县轻纺科技中心建设财政扶持考核实施细则》,扶持推进轻纺科技中心二次创业,引导“中心”建立健全了6个研发中心和4个服务中心,不断开发纺织新材料、新面料、新技术、新工艺,积极为纺织产业升级提供技术服务;大力扶持绍兴纺织业ASP公共服务平台的滚动发展和应用拓展,目前已经建成4区(服务区、展示区、商贸区、互动区)和4库(软件库、信息库、资料库、专家库),可为区域内的轻纺企业提供低成本、全方位的专业纺织信息、技术、商务和管理服务,有效地促进了区域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盘活存量,努力缓解要素制约。绍兴县委、县政府在资源要素制约日益严重的环境下,努力盘活存量,千方百计缓解要素制约,为企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土地上,通过标准厂房建设来最大限度地盘活土地存量,出台了《关于鼓励标准厂房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工业项目用地“双控”指标;通过规费、土地出让金减免等优惠措施,鼓励企业翻建、新建多层厂房,鼓励“零土地技改”和“零土地招商”,集约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在电力上,加强有序用电,充分运用经济杠杆挖掘电力资源,加快热电项目建设进度,加强煤炭供应,政府牵头组织在外县建立煤炭基地,支持现有热电企业挖掘发电。在资金上,坚持一保流动资金、二保在建工程、三争戴帽资金、四争信贷置换,加强银企协作,努力缓解融资难问题;加强直接融资,扶持更多的企业上市,拓宽融资渠道。与此同时,全县上下大力开展节约资源、节能降耗活动,结合生态省建设,积极推广节地、节电、节水等实用技术和方法,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实现要素资源的集约利用。今年以来,工业企业电耗不断降低,1-6月,万元工业产值电耗为505千瓦时,比去年同期下降2.6个百分点。
(四)以开发区为载体引导产业集聚发展。绍兴县委、县政府充分认识到开发区在产业结构升级中的重要地位,坚持“大项目进滨海,好项目靠柯桥,小项目搞集聚”的原则,努力创造条件,营造良好的投资创业环境,积极引导优质要素向开发区集聚,着力将滨海工业区打造成为世界级的PTA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薄膜生产基地和国内最大的玻璃生产基地,推进柯桥开发区的服装生产基地建设,努力使开发区成为绍兴县非纺拓展、纺织提升的主战场。今年以来,开发区已经成为绍兴县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最重要的驱动力。在工业投资方面,今年1-6月,在全县的总投入中,二大开发区发挥了主导作用,滨海工业区投入占全县的49.7%,柯桥开发区投入占全县的16.3%,合计共占全县工业总投资的66%。在工业总产值方面,1-6月,滨海、柯桥两大开发区工业生产总值同比分别增长70.6%和34.1%,经济总量占全县的权重为33.1%,成为全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领头羊。在利用外资方面,1-6月两大开发区完成合同外资和实到外资,分别占全县总量的95%和72%。
三、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启示与借鉴 当前,我省正处于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绍兴县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经验和做法,对不少地区具有启示意义和借鉴价值。
(一)善于分析和把握宏观形势,坚定不移地推进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离不开政府在宏观决策中的导向作用。政府要善于把握市场形势、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和宏观经济环境,整合全球领域的咨询力量,就产业发展、技术进步、经营模式、资本运营与转移等方面,进行研究和预测,为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和调整产业结构发挥良好的引导作用。绍兴县委、县政府针对纺织行业市场形势的变化,因势利导把握产业结构演变趋势,一方面,认清纺织行业的发展前景,认为 “纺织业不是夕阳产业,也不是朝阳产业,而是一个永恒的产业”,实施控量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做精做优纺织业,实现从规模取胜向以质取胜的转变,坚定不移地促进纺织产业的优化升级;另一方面,着眼于长远区域竞争力的提升,以项目的突破为抓手,大力发展以核心企业为代表的PTA、玻璃建材、塑料薄膜、汽车配件、纺织机械、金银饰品、食品加工等非纺支柱产业,坚持不懈地提高非纺产业发展比重。应该说,绍兴县的这种既立足于自身优势产业,又积极开拓新兴产业的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之路是值得各地借鉴的。
(二)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良好环境,激发企业投资创业的积极性。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最终取决于企业主体作用的切实发挥,各级政府要有敢于承担责任的勇气,敢于开拓创新,努力营造加快发展的环境,激发市场主体的创业热情。绍兴县之所以能够在国际贸易争端频发、资源要素趋紧的宏观环境下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与全县上下良好精神状态和发展氛围是息息相关的。去年以来,县委、县政府面对严峻的外部环境,沉着应对、积极引导,突出结构升级,精心策划,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舆论导向,连续进行有力度、有深度的重点报道,解疑释惑、鼓劲造势,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和企业家增强发展信心,保护好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及时总结推广企业在结构升级中的好经验好方法。因此,各地应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实质内涵,在新的形势下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发展是硬道理,越是困难的时候,越要支持和鼓励。各级领导干部要亲历亲为,多讲发展,多讲升级,多搞调研,与企业一起,分析形势、研究对策、把握规律、掌握主动。全社会要紧扣发展主题,进一步营造尊重企业家、支持企业家、理解企业家、宽容企业家、学习企业家的良好社会氛围,促进发展升温。
(三)创新方式方法,努力提升政府引导和服务的能力。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资源要素制约日益严重,既是企业转变增长方式的“倒逼机制”,也是对政府提升引导和服务能力的一个考验。绍兴县在新的环境下,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用好用足资源存量,千方百计拓展增量,积极引导和促进产业结构加快调整。如大力推进标准厂房建设,通过鼓励企业降低绿化率、老厂改建、厂房加层和留白闲置地新建等,努力缓解土地资源的瓶颈制约就是一些很好的措施和办法。各地政府应努力转变观念,适应新的环境和政策要求,围绕发展目标,创新方式方法,克难攻坚,积极整合国内外各种资源,针对重点产业领域,在技术、资本、市场、资源等诸多方面,广泛开展信息引导和协调服务,形成有效的促进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加快结构调整的推动力量。
(四)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当好企业发展的支持者和推动者。服务企业是政府履行经济职能的重要体现,产业结构调整离不开政府服务职能有效发挥,尤其是在当前这个增长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更要强化政府的服务。绍兴县在落实“企业服务年”活动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工作方式,积极开展“千名干部进万厂,服务引导促发展”活动,县委、县政府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各级领导率先垂范,亲历亲为,带动广大干部积极参与,形成“政企互动、部门联动、县镇齐动、全员参与”的良好氛围。注重“有形”服务与“无形”服务相结合,既提供要素保障、科技服务、项目推进、财政支持、贴息奖励等有形服务,又进行思路引导、经验总结推介、精神激励、产业和技术信息发布等无形服务,真正将“企业服务年”活动落到了实处。各地应认真落实、扎实推进“企业服务年”活动,进一步增强政府的服务意识,善于学习和运用企业理念,要像企业研究市场的需求那样来研究企业的服务需求,像企业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那样来不断的满足企业的服务需求。服务的态度、服务的水平、服务的能力,应当成为考核各级政府、各政府的工作业绩和公务员德才素质的重要标准。
发送: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省纪委领导,省委、省政府办公厅领导,省直各单位,各市、县(市、区)主要领导,省政府各驻外办事处
━━━━━━━━━━━━━━━━━━━━━━━━━━━━━━━
━━
编辑:谢妙娟 签发:施利民
第三篇:银行营业厅网点转型做法、成效与启示
网点转型工作是实现1213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县级农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网点转型到底转甚么?自往年下半年以来,XX支行借该行营业厅硬件改造契机,在深化细化转型内容、重视内涵上做文章,着力将该营业厅打造玉成省县级首家金融理财中心,从而在加快推动农村支行网点转型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XX支行推动营业厅转型的做法
1、组织学习培训。为了尽快让员工迅速接受网点转型这一新思想、新思惟,在支行个人金融部、财会运营部牵头下,营业厅以《中国农业银行网点转型指引》为蓝本,陆续举行了9期网点转型培训班,对网点主任、大堂经理、个人业务经理、会计主管、柜员等各岗位员工40多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并组织学习山东济南分行营业部网点转型经验,积极展开大堂服务演练和培训工作。通过集中组织学习,向广大员工灌输转型的知识和理念,为网点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细化功能分区。依照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客户分层的要求,围绕提升客户体验,营业厅全部依照高柜区、低柜区、理财区、自助服务区、客户等待区科学布局,辨别不同的交易性质分流客户,引导客户选择网点内服务效力最高的区域。依照先机器后人工,先低柜后高柜的原则,2万元以下存取款业务由大堂经理引导至自助区办理;2万元以上的业务,大堂经理辨认后原则上先上低柜,增加营销机会和销售业务;高柜区负责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低柜区处理非现金或小额现金的账户开立、查询、挂失、转账、理财资讯等复杂业务,由个人业务经理负责。该营业厅二楼理财区设有贵宾室、理财室,设计装修高雅、温馨,私密性强,且免费提供书刊、水果、茶水等,是VIP客户的服务、营销平台。自助服务区设有存款机、取款机、多媒体查询机、个人网银等自助装备,有效分流了简单交易客户。客户等待区整洁舒适,资料、报纸、液晶电视一应俱全,客户可以边等待边休闲,不但能够减缓客户的烦躁情绪,也宣传了农行的产品和服务。
3、实施岗位变革。网点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设置是网点转型的关键。根据网点转型要求,该行主要是重新定义营业厅主任和大堂经理,新设个人业务经理岗位,每一个角色都制定了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依照转型模式高效运作。一是网点主任。网点转型以后,主任维护拓展对公客户的职责逐渐弱化,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业务营销上,工作重心转移到拓展、维护个人VIP客户,扩大个人优良客户群体上。主任要有50%以上时间担当大堂经理角色,管理客户流,带头营销,增加销售量。二是大堂经理。网点转型,大堂制胜。作为网点的重要角色,大堂经理是大堂运行的核心,是业务分流的关键,是销售推荐的源头,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到网点转型的快慢与成败。目前,营业厅设有大堂经理3名。大堂经理经过培训,已能够熟练应用大堂经理工具及自助机具,引导分流客户,营销推荐产品,对大堂基本做了100%覆盖,并当好七大员:即迎宾员、引导员、指导员、***、调解员、营销员和咨询员,成为联系银行与客户的桥梁和纽带。三是个人业务经理。个人业务经理是营业厅网点转型引进的新岗位,重点职责是销售产品、处理非现金业务,并对客户进行跟踪服务,有效替补大堂经理角色,提供理财服务,肩负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及柜员的综合职能。个人业务经理工作于低柜区,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换、近间隔服务,便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加金融产品的销售。四是会计主管和柜员。会计主管和柜员作为传统的网点角色,在转型中又赋予了新的内容。会计主管研究转型框架之下的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把好风险防范的第一关。同时,灵活应用弹性排班制度,组织高柜柜员、低柜柜员等不同岗位定期轮换,加强各岗位之间的调和配合,交叉补位。柜员在做好柜台服务的基础上,增强营销意识,进步营销能力,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研究客户心理、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方向发展。
第四篇: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修改请关注)
内部刊物
注意保存
政务工作交流
台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0年12月16日
按:虞选凌副市长12月8日在市政府办公室《专报信息》第125期“路桥区借力行业协会推动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上批示:加强行业协会建设,推动集群发展,这是集群提升的重要抓手,路桥的做法很好,请经委研究。十二五各集群行业协会建设问题,务求突破,各县(市、区)要抓紧抓好行业协会建设。现将该信息全文刊发,供参阅。
路桥区借力行业协会
推动块状产业转型升级的做法
路桥区府办
近年来,路桥区通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实施行业技术联盟标准、塑造区域特色品牌等举措,不断提升行业协会的影响力,推动传统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目前,已经组建的电线电缆、电机、植保与清洗机械、卫浴洁具、机车、纸编制品等6大主要行业协会企业入会率达90%以上,规模企业入会率实现100%,有力推动6大行业形成现代产业集群雏形。该区先后获得“中国汽车零部件生产基地”、“中国再生金属加工利用基地”、“中国植保与清洗机械之都”等荣誉称号。其主要做法:
一、搭建平台,规范运作,发挥协会桥梁纽带作用 一是规范协会运作。该区按照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行业协会,实现政会分开,行业协会依照法律法规和章程独立自主地开展活动。通过完善行业协会内部治理结构,实行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协会自主制定行规行约,健全财务管理制度,6个协会均设立了独立银行帐号,收取会费、接受捐赠、开展服务等途径筹措活动经费。同时,明确界定政府部门和行业协会的职能,每个协会均设立秘书处,聘用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协会的日常事务。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建立信息通报制度,通过协会的信息网站或行业刊物,把各部门的文件、信息简报、质量通报等信息及时传递到各会员企业。建立季度例会制度,协会在每季度召开的行业协会座谈会上,针对行业发展中的产品质量、标准化、名牌战略、行业规范等问题进行沟通和交流。在各协会建立专家库的基础上,出台专家库管理办法,规范行业专家库的运作,对专家库实行动态管理,并按相关规定支付一定的专家报酬,调动专家们的工作积极性。
三是引导建言献策。政府部门只对行业协会提供指导意见,与协会之间形成“授权与合作”、“监督与平等”的新型关系。该区制定《工业园区入园办法》、《关于加快工业经济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等相关政策时均积极征求相关行业协会的意见。并积极让协会参与到政府编制机车、金属再生、机电、植保机械与清洁设备、卫浴洁具、电线电缆等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和工作方案的具体工作上来。同时,委托各行业协会组织力量进行调研,收集行业信息,开展咨询、论证,为政府制定科学合理的产业规划出谋划策。
二、加强引导,开展行业自律,积极推进产业质量提升 在实施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程中,该区建立“政府部门牵头、协会主导、企业共同参与”的新模式,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引领企业加快产品结构调整。
一是积极实施行业技术联盟标准。路桥电机协会、植保与清洗机械协会分别申请了电机、喷雾器两大省级块状产业标准化重点项目,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具体的质量提升工作实施方案,组织龙头企业制定电机节能联盟标准和喷雾器的高效喷雾联盟标准,由协会主导联盟标准在会员企业中强制推广工作,及时召开联盟标准宣贯会,专门组织专家为会员企业质量管理人员、技术人员讲课。在喷雾器联盟标准实施中,对一关键指标检测项目国内还没有现成测量设备时,协会及时从专家库中挑选出专家组成攻关组,经过近二个月努力攻克难点,确保了质量提升项目顺利实施。电机协会对执行联盟标准企业进行了不定期产品抽样检测,40批次产品合格39批次,合格率为97.5%,远高于同期电机行业省级定期监督抽查82.7%的合格率。
二是着力加强会员企业质量管理。为了加强行业产品质量监管,对于定期监督检查后处理、产品质量整治等整改工作由协会先行自查、自纠。植保与清洗机械协会在被国家监督抽查暴露出质量问题后,及时召开质量恳谈会自我剖析,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开展专项整治活动,制定行业自律措施,有力推进了行业产品质量提升。电机协会积极配合质监部门实施电机专项执法检查,并向社会作出产品质量自律声明,所有电机生产企业均签订了产品质量承诺书。机车协会在2009年会员企业因产品质量问题遭到外商退货事件发生后,积极支持与配合当地主管部门,对摩托车出口企业及零部件生产企业进行全面整治,取得明显成效,现已成为我省重要的摩托车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及出口基地。
三、组织协调,打造证明商标,着力塑造区域特色品牌 一是打造集体“证明商标”。为了打造区域品牌,实现从“路桥制造”到“路桥创造”的蜕变,该区积极引导有条件的行业协会着手“证明商标”的打造。电机行业协会制订了创建路桥电机区域名牌的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申请注册“路桥电机”集体商标,成为全市首个以协会名义申请的证明商标。电机协会制定了《路桥区电机行业集体商标管理使用规则》,对使用“路桥电机”这一集体商标的企业作出相关限定措施。目前,“路桥电机”已成为省级区域名牌。植保与清洗机械协会则积极组织企业,向中国机械工业联合成功申请“中国植保与清洗机械之都”,并于2009年顺利获得该荣誉称号;目前已着手喷雾器区域名牌的创建工作。
二是加强行业交流。电机协会先后组织理事及会员企业到山东华立、重庆赛力盟、西安西玛等国内先进电机企业参观考察;赴上海参加中国电机发展论坛,参加上海国际电机展览会。卫浴洁具协会组织理事及会员企业赴云南考察,参观当地龙头企业并学习其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赴上海参加“中国国际卫浴设施展览会”,加强行业间的交流,促进行业整体提升。
发: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市政府直属各单位,各县(市、区)政府
签发:张国兵
核稿:王
超
编辑:黄
超
第五篇: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县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情况汇报
(2017年*月*日)
近年来,我县高度重视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工作,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精神,积极顺应健康养老的社会需求,采取有效措施,开拓创新,稳步推进,取得了初步效果。
一、我县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的现状
(一)全县人口老龄化现状
我县是**市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城市之一。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我县总人口63.7万人,与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7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6.7万人,年平均增长1.11%。总人口中,65岁以上人口为4.7万人,占总人口的 7.4%,百岁以上老人86人。据不完全统计,2017年全县60岁以上老人8.7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3.5%,百岁以上老人120人;七年间60岁以上老人占比增加了一倍,远高于国际通行10%的标准。
(二)全县医疗卫生现状
目前,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681个,其中,县级综合医院1所,中医院1所,专业妇幼保健院1所,专业疾病预防控制机构1所,卫生学校1所,卫生监督执法机构1所,中心卫生院6所,一般乡镇卫生院9所,综合门诊部6所,村卫生室649所,(一)传统养老项目巩固发展一批。对于以民政部门实施为主的乡镇敬老院、社会福利院等17个农村公办、民办传统养老服务机构,在新型健康养老服务体系未全面铺开的情况下,县财政继续加大投入,认真落实场所建设、基础设施修缮、医疗服务、资金补贴等扶持政策。同时,积极完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服务载体,整合多部门资源,开通12349居家养老网络服务平台,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即可享受到各项养老服务。
(二)医养结合项目探索实施一批。近年来,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我们在巩固传统养老项目的同时,也对“医养护”相结合的新型健康养老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实施。例如,依托县民族医院,探索实施了“医护型”为特色的高标准综合型养老公寓——颐天年养护公寓项目,该项目占地1.2万平方米,床位突破200张,入住老人70多人,被省民政厅确定为“医养结合试点”单位;再如,依托县人民医院,紧邻其南面,我们建设了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宁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占地1700余平方米,服务老年人群1000多人,成为社区养老的新典范。
(三)政策养老项目规划争取一批。近年来,我们一直高度重视健康养老政策性项目的争取工作,尤其是《河南省推进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方案》《河南省支持健康养老产业转型发展若干政策》《河南省健康养老产业布局规划》等一揽子措施出台后,我们及时研究、制订了相关政策,将健康养老、医养结合等纳入
目前尚无专门健康养老服务技能培训和国家职业标准,很大程度上约束了养老服务队伍的专业化发展。
六是社会力量参与不够。整个为养老服务的市场还不成熟,缺乏有资质的品牌引领,社会办养老服务业效益周期长、风险高,对投资者缺乏吸引力,本地老年人居家养老的传统观念影响,自费购买所需养老服务的理念尚未形成。
四、下一步工作思路和打算
下一步,我县将以满足老年人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服务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将健康养老产业打造成为全县经济转方式、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动力、新优势和新的增长点,成为现代服务业的支柱产业。
一是注重融合发展。这方面主要是做到“五个”融合发展,即注重健康养老与医疗卫生发展相融合、与生态环境建设相融合、与保险业发展相融合、与房产业发展相融合、与旅游业发展相融合,通过融合优化整合资源、拓宽发展路子、放大叠加效应。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优先支持社会办非营利性医疗机构,努力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的社会办医体系。统筹医疗与养老服务资源,鼓励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医养联合体,支持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设置养老床位。同时,通过完善政府购买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新用地、金融政策,探索相关制度创新等,多措并举降低养老成本、回应群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