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张掖市推进旅游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张掖市推进旅游产业转型跨越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张掖坐落在多姿多彩自然生态景观线与绚烂神奇丝绸之路文明线交汇的金色十字上,市内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荟萃,区位优势明显,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近年来,我市积极顺应时代要求,坚持把旅游业放在优先位置重点培育,全市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2011年全市接待游客350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7亿元,分别比2006年的86.4万人次、3.2亿元增长了305%和432.5%。五年来,A级景区由7家增加到18家,其中4A级景区5家;星级宾馆由9家增加到25家,其中四星级饭店4家;旅行社由10家增加到28家,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5000人增加到1.63万人。主要做法成效是:
一是统筹谋划布局,旅游发展动力更加强劲。市委、市政府抢抓旅游业发展的历史机遇,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先后召开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和旅游产业现场观摩会,并把2011、2012年确定为“旅游发展年”,举全市之力加快发展旅游业。认真贯彻省委书记王三运来张掖调研时的讲话精神,提出彰显 “一山一水一古城”的独特魅力,充分发挥“多姿多彩多优势”,加快建设“宜居宜游金张掖”的总体发展思路,进一步明确了旅游业的发展重点、发展定位和发展路径。着力完善政府引导机制,千方百计拓宽资金来源,2010年以来,市、县区财政共安排旅游业发展专项资金1.2亿元,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投入。市政府与六县区及市直部门单位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1— 进行专项考核,进一步靠实工作责任,形成了群策群力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强大合力。
二是推进项目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日趋完善。采取领导挂项、干部蹲点、资金倾斜和政策扶持等措施,加快实施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张掖大佛寺、祁连玉文化产业园、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等重点景区开发建设项目,开工建设张掖宾馆五星级酒店和临泽县、高台县、山丹县、肃南县四星级宾馆。五年来,全市新开工建设和续建旅游项目40项,完成投资15.6亿元。新建旅游厕所86座、游客服务中心和游客咨询服务站点30家。今年计划开工建设和续建投资上千万元的旅游项目31项,计划完成投资10亿元。已论证储备了总投资70亿元的丝绸之路精品旅游、祁连山环线生态旅游、红色旅游、黑河湿地生态旅游、文化创意旅游五大类42个后续旅游项目,为加快旅游业发展积蓄了后劲。
三是全力招商引资,旅游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把开展旅游招商引资作为转型跨越的重中之重,积极整合优势资源和重点项目,采取赴外驻点定向招商、责任到人跟踪招商、组织团队专业招商、配送资源让利招商等多种形式,将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张掖大佛寺、马蹄寺、张掖国家湿地公园、焉支山——山丹皇家马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等12个重点景区景点经营权、管理权和所有权分离,通过合资、独资、拍卖、租赁、承包等多种方式,出让经营权,吸引战略投资者开发经营精品景区,目前已初步完
—2— 成招商文本策划制作、宣传推介片制作、景区景点规划编制和优惠政策制定等工作,委托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北京大衍致用旅游规划设计院对招商景区景点和项目进行策划包装,并与首都旅游集团公司、江西宜春青山能源公司、甘肃公路航空旅游投资集团公司就重点景区开发、自驾游汽车基地(营地)建设、旅游航空包机业务、开发高附加值高端休闲度假旅游产品等事项进行了协商,初步达成了合作意向。今年在第十八届兰洽会上,我市举行宜居宜游项目推介暨重点旅游景区(点)经营权转让签约仪式,成功签约 88个招商引资项目,总投资达600多亿元。五年来,共签订旅游招商项目15项,协议引进资金12.56亿元,其中,2011年签订旅游招商项目11项,协议引进资金10.25亿元,招商引资力度进一步加大。
四是培育特色品牌,旅游产业体系进一步优化。认真实施“精品景区创建工程”和“旅游服务质量提升计划,集中力量培育精品景区,焉支山森林公园、张掖国家湿地公园、文殊寺景区被评定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张掖丹霞地质公园等4家景区被评定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通过国土资源部国家级地质公园专家组评审,张掖电力大厦等3家饭店被评定为国家四星级旅游饭店。今年,又启动张掖丹霞国家地质公园、山丹大佛寺、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大湖湾风景区、中华裕固风情走廊、祁连玉文化产业园国家4A级旅游景区和张掖大佛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申报创建工作,精品景区创建扎实推进。深入
—3— 挖掘旅游文化内涵,《魅力张掖》、《天籁〃裕固》和东纳藏族大型歌舞剧等剧目对外演出,《张国臂掖》等大型演艺剧目正在紧张排练。同时,坚持用全新的理念研发旅游产品,开发培育祁连玉、裕固族民族服饰等44个种类的特色文化旅游商品,集中打造以“一片牧场、一个木屋、一匹骏马、一个菜园、一个酒窖、一副雪橇、一根渔竿、一幢别墅”为单元的100个休闲俱乐部,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在此投资创业、休闲度假,以此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五是强化宣传推介,旅游客源市场有效拓展。精心制作金张掖旅游风光片和推介片、张掖旅游指南、自驾游地图等旅游宣传品,组织大蓬车赴重点客源地宣传推介,与中石油甘肃销售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在央视一套《朝闻天下》栏目、甘肃电视台和《读者》杂志等媒体投放了张掖旅游宣传广告,建设完成了张掖旅游资讯网和县区、3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饭店旅游宣传网站(网页),策划举办湿地之夏〃金张掖旅游文化艺术节、绿洲论坛、张掖〃中国汽车拉力锦标赛、祁连玉文化博览会等节会和赛事,进一步提升张掖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做大“地貌景观大观园、丝绸之路古城邦、中国暑天度假城”的靓丽名片,加快宜居宜游金张掖建设步伐。
—4—
第二篇:加快转型振兴推进跨越发展
加快转型振兴 推进跨越发展
王建鸣
2011年第10期 ——经济建设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和省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市上下以黄石、大冶被列为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为契机,解放思想、积极探索,走出了一条以“理念、功能、项目、创新、民生”五位一体、全方位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理念为魂,引领转型发展
实现黄石转型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新理念。尽管黄石矿产资源取之日竭,但我们努力做到“精神资源不枯竭”: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科学发展”理念。坚持规划先行、顶层设计,科学编制《黄石市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规划》及16个配套专项规划,明晰了城市转型发展的思路、定位、目标和路径。
二是强化“借助外力、凝聚内力”理念。坚决摒弃“恋矿情结”,坚持“敢开放、真开放、先开放、全开放”,千方百计汇集一切有利于转型发展的“新资源”。三年来,争取到全国资源枯竭转型试点城市等8个国家级试点和国家扩大内需系列政策支持,实施了一批转型项目,特别是通过举办“双迎”(迎接建国、建市60周年,迎接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活动,将悠久的矿冶文化转化为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精神动力,形成了转型振兴、跨越发展的强大合力。
三是强化“不能功能化,就会边缘化”理念。按照国发[2010]46号文件提出“培育黄石成为区域副中心城市”的要求,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两圈一带”重大战略,提出并实施了“发展大产业、打造大园区、建设大城市”发展战略和“三基地一中心”(全国重要特钢精深加工基地、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中部地区先进制造业基地,辐射鄂东、皖西、赣北现代物流中心)建设目标,力争把黄石建设成为鄂东南区域性特大城市。
四是强化“产业第一、企业家老大”理念。推进转型振兴,黄石最缺乏的是市场主体;实现跨越式发展,黄石最急需的也是市场主体。为此,黄石全力优化“亲商、重商、悦商”的发展环境,要求每个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都要当好招商引资宣传员、项目建设协调员、市场主体服务员和发展环境督查员,一切以发展为要,一切以服务为上,让客商在黄石放开手脚投资兴业,让企业在黄石少些磕绊地自由发展。
五是强化“统筹发展、共建共享”理念。坚持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三轮驱动促转型,以“三园一带”为依托,推进城区与大冶、阳新全面对接融合,积极支持大冶市创建全省城乡统筹发展排头兵、率先跻身全国百强县市,积极支持阳新县创建全省承接产业转移、脱贫致富示范县;坚持以统筹城乡发展为目标,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打破城乡生活垃圾处理、公共交通、教育文化卫生等体制壁垒,让城乡居民共建城乡和谐,共享发展成果。
坚持功能为要,带动转型发展
功能化是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底力、底气,也是城市转型的坐标、方向。
一是强化产业引领功能。围绕打造“2个千亿元产业、培育10家百亿元大企业、发展1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出内生外引,坚持园区化发展、集群化推进和高新化提升,基本形成以“三园一带”为主体的“一核”(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增长核)“一带”(沿江百里经济带)“一轴”(106国道、武九铁路、大广高速发展主轴)的发展新格局,使黄石发展由“环磁湖”迅速扩展到“环大冶湖”,并取得积极成效。2010年,全市2家企业产销量居全球前三位,3家企业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一位,4家企业进入“全国500强”行列;拥有“中国名牌”8个、“驰名商标”11件;华新、东贝、三环锻压3家企业先后获“全国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是强化区域辐射功能。着眼于区域发展,努力建设“超六
十、跨双百、过双千、达一万”(城镇化率超过60%,建成区面积跨200平方公里、人口跨200万,过千亿元产业集群、过千亿元园区,人均GDP力争达到1万美元)的区域性特大城市。按照宜居、宜业、宜游的要求,三年累计投入300多亿元,实施了场馆建设、道路改造、环湖沿山景观建设等6大类、62个重点建设项目。同时,累计投入115亿元,全面加快大交通、大港口、大物流建设,启动与深圳盐田港合作开发黄石新港(物流)工业园、与新兴际华合作开发沿江重化物流中心等重点项目建设。
三是强化试点示范功能。抢抓8个“国家级试点”机遇,坚持先行先试,在全省率先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备用金制度和衰退产业援助机制,累计缴存备用金8000多万元,实施“危机矿产找矿”省部级项目16个,新增资源储备价值约700亿元。同时鼓励企业抢抓黄石“两比照”机遇,用好增值税转型政策,两年来全市企业税前抵扣5亿多元,促进全市完成工业投资376亿元。
坚持项目为体,支撑转型发展
坚持把政策争取、战略落实、实绩考核项目化作为抓落实的重要手段,不断强化城市转型的支撑和载体建设。
一是政策争取项目化。以武汉城市圈被列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试验区为契机,积极向上争取资金1.2亿元,完成城区地质灾害治理5.6平方公里;以全国资源枯竭城市转型试点为契机,策划并实施棚户区改造等项目。国家就这些项目安排财力性转移支付9.02亿元。此外,还以中央扩大内需政策为契机,三年来先后争取中央投资项目398个,争取中央投资11.88亿元。
二是战略落实项目化。为落实“三大战略”,分别制定出台大产业发展、大园区开发和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共列出436个市级重点项目,总投资1274亿元,并成立“三大战略”项目建设指挥部,引导全市上下加快项目建设;为实现争创全国资源枯竭转型示范城市的目标,围绕转型总规,分别编制16个专项转型规划,并列出总投资8795亿元的项目清单;为举办中国·黄石首届国际矿冶文化旅游节,连续两年组织“双迎”活动,2009年列出146个项目、总投资667亿元,2010年列出217个项目、总投资334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为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把今年作为“项目建设年”,列出了7大类、76个市级重大项目,总投资547亿元。
三是实绩考核项目化。坚持明确导向、建立机制、严格奖惩,引导和促进各级干部创造性地推进项目建设、抓好招商引资。落实“五定”责任制、专题会议制度和专班督查机制,并将项目建设考核作为市直各部门及领导班子考核重要内容,占全年考核权重的60%,坚决奖惩兑现。
坚持创新为力,助推转型发展
创新是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金钥匙”,也是黄石转型振兴的“原动力”。
一是转体制,构建精干协调、运转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按照“横向大部制、纵向扁平化、全局整合资源”思路,积极再造审批流程、压缩行政层次、整合管理资源。从2008年开始,全面推行“两集中一代办”(将部门审批服务事项向一个科室集中,该科室向服务中心集中,全程代办所有审批服务事项),在全市27个职能部门成立行政审批服务科,平均压缩审批时限11天。以铁山区、下陆区为试点,将市一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下放城区;将37个区直部门精简为25个;精简街道办事处一级,并将社区进行整合;今年,又实施警务改革,实行局所合一,变三级管理为二级管理,一线执勤警力从50%增加至80%。同时,在市、县(市、区)两级合并成立党委、政府总值班室;整合全市信访网络资源,建立全市网络信访中心;将市直机关工委(牌子保留)合并到市委组织部,加挂“社会工作委员会”牌子;整合县(市、区)委党校,成立市委联合党校。
二是破瓶颈,构建多方融合、流动通畅的要素配置系统。重点进行四大创新。①创新园区管理模式。探索建立“托管带动”、“联合驱动”、“共建互动”、“飞地联动”、“主体拉动”等开发模式,由黄石开发区对大冶市150平方公里的区域进行托管;对大冶、铁山工矿废弃地统一规划、连片治理,联合筹建全省工矿废弃地综合开发试验区;建立棋盘洲新港物流园市、县共建共享联合开发体制;支持黄石港、铁山等城区到黄金山创办工业园;以远大制药为主体,积极筹建阳新富池化工产业园。②创新用地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探索工矿废弃地与建设用地补偿平衡机制,全市复垦矿山废弃地2.7万亩,新增耕地1.6万亩,争取增减周转用地指标5025亩。③创新投融资体制。先后引进5家银行分支机构;成功开发“采矿权质押贷款”等多种信贷品种,有力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市城投公司10亿元、大冶有色7亿元企业债券成功发行。④创新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投入机制。坚持争取政策投入、吸引金融投入、鼓励社会投入多措并举,筹资9879万元实施学安工程项目371个,完成改造面积18.85万平方米;与省农发行合作,投入8500万元,集中用于乡镇卫生院改造、社区服务站建设;投入各类社会救助资金2.55亿元,救助困难群众35万人次。
三是强基层,构建基础稳固、服务有力的社会管理系统。坚持“多给基层放权、多树基层威信、多给基层减负、多给财力倾斜”的“四多”原则,建阵地、强组织、给保障、树威信。市级列支1400万元用于社区办公活动场所建设以奖代补,新建村(社区)办公活动场所253个,改扩建210个。大力推进阳新县73个非建制村调整、全市软弱涣散村转化提高工作,积极推进基层党建全覆盖,全市252家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为1137名村主职和2081名副职干部办理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为913名离任村干部发放了生活补助;筹集666万元,设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基金;按照“两新”组织和农村党员人平50元、国有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党员人平100元的标准落实了基层党建活动经费。坚持在思想上重视基层,在感情上贴近基层,在工作上依靠基层,支持和帮助基层多做惠民生、促和谐的工作。
坚持民生为本,考量转型发展
坚持“六民”要旨,积极从制度安排上破解民生难题,健全保障体系,切实增强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是建立完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机制。以创建全国创业型城市为抓手,健全创业培训、项目选择、工商注册、税务登记、信贷支持、政策落实、跟踪服务等“七个接力棒”的全过程帮扶机制,与国开行、省工行联合开展信用社区无抵押贷款试点工作,进一步降低创业门槛;将市中小企业担保资本金由1亿元扩充到4亿元,小额贷款基金由2200万元扩充到6100万元。
二是建立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保障机制。探索棚户区改造与公租房结合的办法,创新“五个一”住房保障模式(多项产品一个篮子归并,多股力量一个平台汇集,多类群体一个口子保障,多种需求一个通道转换,多种标准一个杠杆调节)。近两年,筹集资金6亿多元,解决了近4000户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今年将完成保障房2.6万套,“十二五”期间将基本完成73万平米的棚户区改造和132万平米的保障房建设任务。
三是建立完善维护群众合理诉求保障机制。在全国率先开展“县(市、区)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建立信访、综治、维稳、司法、民政等部门联动的“大信访、大综治、大稳定”三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两年来,全市包保化解重大疑难积案近700件,其中20年以上的9件,10年以上的85件。■
(作者系中共黄石市委书记)
第三篇:转型跨越发展与党的建设
转型跨越发展与党的建设
省委书记袁纯清同志在2010年7月29日召开的全省领导干部大会上,科学分析山西面临的形式和任务,提出了:“转型跨越、跨越发展”的发展主题,要求全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把积极性、创造力凝聚到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生动实践中来,为推进工业新型化,农业现代化,市域城镇化、城乡生态化,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贡献。
企业是活跃市场经济,引导地方经济的转型跨越发展的有生力量之
一。在:“十二五”规划的起步之年,在山西省经济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奠基之年,党建工作要站在价值链上是靠工作定位。
企业中党组织肩负政治核心的作用,是企业改革发展,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生产经营目标有力保证。企业党建工作应当和思想政治工参透、融合、落实到生产经营之中,贯彻到生产经营的重点、改革中的难点、职工思想上的凝点作为重中之重。要敢于切入企业的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切实有力的保障。
一是贴近思想。企业实施一项新的重大决策或生产经营环境发生重大改变时,让职工做好心理准备,转变思想观念尤为重要。企业党建工作恰恰有提供者发面超前服务的优势。譬如我所在的企业重组改制之初,单位生产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职工一时不能适应。为此,党委教育引导职工清醒认识企业发展的严峻形势,积极培育市场竞争意识,转变作风,搞好服务,从而与用户建立了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保证了关联交易的稳定收益,并赢得了广大社会用户的信赖。
二是贴近基层。基层是一切工作的基础,是企业中心工作的落脚点。维护基层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切实把基层职工的积极性移到好、保护好、发展好、是企业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为了职工,一切依靠职工。一切服务基层的根本观点,努力做到政治上保护、权益上维护、工作上支持,以真情和真诚最大程度地调动基层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把党建工作重点放在基层,主动贴近基层,直接为基层服务。对于基层问题,能够直接解决就直接解决,能够协调解决就协调解决,在自身职责范围内解决不了的,也可协同有关部门,共商对策,尽力解决,体现企业党建工作的服务作用,大庆精神中早就有“三个面向”、“五到现场”的优良传统,克服工作中的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命令主义,密切干群关系,对于提高工作和生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三是贴近实际。企业党建工作覆盖面广,在企业无处不有、无处不在,可以说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增强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就需要把党建工作渗透到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领域,通过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充分体现出党组织在企业改革发展稳定中的力量,保证企业党建工作与企业中心工作目标、任务、步调、动作“四统一”,进而形成一个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大工作网络。
当前,三晋大地吹响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的激越军号,抢抓机遇促进转型、上下同心谋跨越已成全省共识。要实现转型跨越发展离不开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就要求党建工作必须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新形势,开拓工作新思路,不断提高运用新知识、新技术、新能力,从而增强党建工作的适应和有效性。企业党建工作如何与企业转型跨越发展的主题相结
合,更好地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企业的发展,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着手:
一、推进建设学习型组织,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思想保证
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是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重要基础,是党领导人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也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紧迫任务。当前,我们转型跨越发展仍然面临严峻的挑战和困难,有的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滞后,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不强,“等、靠、要”思想严重;还有的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明显。面对转型跨越的新形势任务,企业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必须在新的实践中重新学习、继续学习,确实掌握和运用好新知识,才能确保实现转型发展目标。
推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要立足于企业发展实际和党组织现状,系统把握,适时选题,突出学习的时效性、针对性和前沿性。要深入学习研究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点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巩固学习实践活动取得认识成果、实践成果、制度成果,提高战略思维、辩证思维、创新思维能力。要深入学习研究经济社会发展的宏观形势,深刻领会省委省政府以转型发展为主线,以赶超发展为战略,已跨越发展为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大力营造和形成重视学习、崇尚学习、坚持学习的浓厚氛围,牢固树立党组织全员学习、党员终身学习的理念,建立健全管用有效地学习制度,不断提升党员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增强企业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真正发挥党组
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推动事业改革发展,为转型跨越发展提供坚强思想保证。
二、加强党风建设,为转型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环境
党风,关系党的形象,关系党和人民事业成败。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风的建设,是凝聚党心民心的强大力量。是进一步保持与人民群众血肉联系,凝聚人心、汇聚力量重要保证。转型跨越发展是一个全新的发展过程,转型的艰难,格局的调整,利益的分配,必然伴随新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将党风建设作为转型跨越发展营造和谐环境的重大课题加以推进。
加强党风建设,要在企业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中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引导人们用和谐方法、和谐思维方式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在人与人关系上,引导党员干部树立合理竞争、共同发展理念,提倡包容和协作精神。要引导党员干部从大局出发,努力把高尚的道德情操转化为做好本职工作和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发挥出模范带头作用;要引导把其自身价值与社会价值结合起来。企业要努力创造让每个人都能够根据自己的选择发挥聪明才智的环境,使人人都有平等创业和凭借自身能力改变处境的机会,促进人的个性、才智和潜能的充分实现;要引导领导干部加强自身修养,提高精神境界,完善自我人格,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从劳动、付出、自己的创造和对社会与别人的关爱中获取幸福。特别是要把个人发展与企业的发展、把自身价值的实现与他人价值的实现、社会价值的实现有机统一起来。
三、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奋实转型跨越发展的基础
组织建设史党建工作的关键环节,是保证党组织参与企业重大问题决
策制度的落实,充分发挥党组织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也是将“党管干部”、“当官人才”的原则落实处的必然途径。
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要求企业党组织建设和党建工作紧紧围绕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主题进行,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保证企业改革和发展顺利进行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绝不能脱离生产经营、改革发展孤立地开展活动,特别是在转型跨越关键时刻,要加权全局、稳定局势、发挥政治优势,妥善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和国家、企业、职工两个三者关系,肩负起政治核心、战斗堡垒的职责,成为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首先要着力推进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打造优秀的干部队伍。要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促进“四好班子”创建。企业员工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着力提高科学决策、科学管理、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要全面推进干部管理的各项制度,坚持德才兼备原则,建立干部考察、考核量化体系,创新干部选拨任用机制,加强后备干部教育培养,建立能上能下、充分活力的用人机制,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
二是着力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高水平专业队伍。要围绕解决制约企业生产经营实际的瓶颈难题,组织专业人才开展技术攻关活动,在实际工作中发现、锻炼、磨砺出真正会干、肯干、有吃苦精神的专家,并进一步完善技术进步人才激励政策,重奖、重用有突出贡献的人才,营造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良好氛围,形成人才辈出的良好局面,奠定企业长久发展的人才基础。
三着力推进党员队伍建设,打造甘于奉献、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党员队伍。要严格执行党员发展标准,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创新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机制,真正做到“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要努力做到”把符合条件的生产经营骨干培育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生产经营骨干,充分体现党的先进性。
四是着力推进职工队伍建设,打造技能熟练地操作队伍。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坚守“企业发展、员工受益”的办企宗旨,通过多种渠道,加大员工培育力度,创造条件为员工打开成长、成长的空间,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和谐发展。要正确评价员工的价值与贡献,要加强职工职业技能鉴定工作,逐步完善从业人员队伍体系,努力构建多专业、高素质职工群体。
五是着力开展好特色活动,打造新亮点。特色活动是展示党组织作为、发挥党员作用的重要平台。要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实现经济效益明显、社会效益突出、班子作风过硬,组织堡垒稳固,党员作用充分发挥的目标,要注重在急、难、险、重时刻,创造性地开展特色活动。要注重先进典型的推广宣传,唤起广大职工的参与热情,发挥出党组织的指导作用。
第四篇:转型跨越发展与党的建设
在转型跨越实践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计算机系学生党支部张亚蕾
党的建设与经济发展两者之间是辨证的统一体,是相辅相成、互为促进的关系。新形势下如何把党建工作与经济工作结合起来统筹推动,实现提升党建工作水平与推动经济转型跨越发展双丰收,不仅是改变社会经济发展现状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的迫切需要,也是促进党建工作与经济建设互动发展的科学方法,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
一、要把转型跨越作为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载体,全力推进思想的大解放
经济社会中每一次大的发展变迁,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思想更新的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决定着经济发展的速度。提升党建工作水平必须摒弃一切不符合发展要求的思维模式和陈旧观念,从实际出发,大胆探索,勇于实践,以新思维、新观念、新方法去解决现实的矛盾和问题。
一要在解放思想中认清形势,增强抢抓机遇的紧迫感。“创先争优”的前提在“创”,核心在“争”,就是要创造条件,创造奇迹;争取主动,抢占先机。当前,我们正面临国家扩大内需和民营区作为 “八个功能区”新的发展机遇。即使这样,不主动地“争”与“抢”,项目和资金也不会主动送上门来。不“创”不“争”,再好的机遇也很难成为现实发展的条件。为此,我们必须继续强化“争”的意识,采取“创”的措施,以只争朝夕、不达目的誓不休的精神,不断加大向上争取项目、资金和政策
力度,努力拓展民营区的发展空间。
二要在转型跨越中看到差距,增强奋力赶超的信心和勇气。当前民营区经济虽然在转型跨越中取得了新发展,但经济总量小、结构不优、产业不发达等问题仍然存在,发展方式有待于进一步转变;改善民生工作与群众的期待还有一定差距。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检验工作,重新审视自己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重新审视自己的认识水平和认知能力,重新审视自己的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正确认识自身在工作上的差距。要进一步转变观念、转变作风,切实增强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的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执行力和工作效率,不断把转型跨越转化为加快发展的正确思路、促进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不断争取更大的作为。
三要在科学发展中确立更高目标追求,增强争创一流业绩的工作干劲。我们在“十一五”中提出奋斗目标,很多人在怀疑,认为脱离实际,结果我们圆满完成了,今年我们在“十二五”中又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事实证明,没有高的目标追求,就很难实现大的作为。要从现在做起,把我们的工作目标定得更高一些,对自己的工作要求得更严格一些,使我们的发展步子迈得更大一些。要进一步弘扬重在实践、重在落实的优良作风,创新工作举措,上下齐心协力,以更高昂的热情、更有效的工作,加快民营区转型跨越进程。
二、要把转型跨越作为推进发展的重要动力,全力加快民营区科学发展进程
一要追求大作为,在推进转型跨越上“创先争优”。各级党组织要立足于发展,围绕加快推进转型跨越,精心设计开展“关注转型跨越发展,争创一流业绩”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不甘平庸、追求作为,积极投身推进转型跨越的具体实践,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创造、创优,为加快民营区转型跨越发展贡献全部力量;要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开动脑筋,想方设法,加强协调,上争下促,加大转型政策和项目争取力度;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和总部经济产业,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不断增强民营区经济竞争力和自主增长能力;要积极为推进转型跨越出力,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城市管理,进一步提高城市承载力和民营区的发展力。
二要善于求创新,在项目建设上“创先争优”。全区各级党组织都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住项目建设不放松,切实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经济的强大力量;广大党员要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在项目建设主战场上,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一个项目就是一个堡垒,每名共产党员都要带头抢抓项目,带头服务项目,带头把项目建设落到实处,切实把党员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加快项目建设的实际效果。要抢抓国家扩大内需、增加投资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谋划项目,不遗余力争取项目,尽最大可能把国家政策和项目争取到民营区来。要
不断创新思维、创新方式、创新机制,全面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促使更多的域内外投资落户民营区。
三要勇于解难题,在优化环境上“创先争优”。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环境也是生产力”的思想,进一步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打造诚信民营区形象。要严格整治“中梗阻、卡脖子、末梢坏死、上热下冷、先热后冷”等不良风气,严肃处理“不作为”、“滥作为”,服务“缺位”、管理“越位”等突出问题,彻底根除以权谋私、弄权勒索,及乱检查、乱摊派、乱罚款等恶疾顽症。要切实加大民主政治建设力度,积极鼓励支持各方面力量参与民营区的发展和建设,精心维护政通人和、凝心聚力的大好局面。
三、要把转型跨越作为固本强基的重要举措,全力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第一,要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不断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不断用党的创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打牢干部群众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要继续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坚持围绕转型跨越配强班子、调整干部,增强各级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要进一步树立“以发展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用人导向,切实把那些政治坚定、能力突出、作风过硬、群众信任、善于领导科学发展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不断
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要切实加强党员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执行力建设,抓紧建立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推进转型跨越要求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和工作问责制度,教育引导党员干部崇尚实干,创造实绩,提高领导和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要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不断增强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要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不断扩大非公企业党组织覆盖面,加大企业党员培养和发展力度,创新企业党内活动方式,切实解决一些企业有党员无组织、有组织无党员、有党员和组织无活动的问题。深入开展“联建”、“共建”活动,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党建工作网络,形成以党工委为核心、企业党支部为基础、全体党员为主体、各类组织共同参与的党建新格局。要深入开展“建学习型机关、做学习型干部”活动,进一步提高机关党员干部的能力素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要积极探索党员分类管理的方式方法,有针对性地加强下岗、离退、流动、非公企业和社区等“特殊状态”下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促其增强党员意识,强化党性观念。
第三,要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不断树立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一要志存高远。要始终牢记党的宗旨,着力培养崇高的思想境界、积
极的人生态度、无私的奉献精神、忘我的奋斗情怀,大力弘扬奋发有为、不怕困难、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时代精神,坚决破除盲目乐观、安于现状、小进则满、小富即安的骄傲自满情绪,努力做到不甘平庸、敢于超越、追求作为,在全区上下形成想发展、谋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二要开拓创新。要紧紧围绕转型跨越的战略部署和实现全年奋斗目标,进一步创新工作,集聚发展优势,扫清发展障碍,不断开创民营区又好又快发展的新局面。三要加强团结。要精诚团结,密切合作,克服名利之争,摒弃好人主义,胸怀大局度量宽,坚持原则敢较真,求同存异干事业,维护好民营区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四要廉洁自律。要严格遵守“五个不准”、“八条禁令”,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牢固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政绩观,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经受住各种诱惑,经得起各种考验。要在坚决惩治腐败的同时,更加注重治本抓源头,更加注重预防,更加注重制度建设,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要认真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进一步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
每一次管理体制改革都是新征途的起点,党组织的每一次发展都是事业进步的难得机遇。我们应该肩负起历史的重任,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齐心协力,勇于开拓,为全面推动我省的转型跨越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五篇:银行营业厅网点转型做法、成效与启示
网点转型工作是实现1213战略目标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县级农行当前面临的一项重要使命。网点转型到底转甚么?自往年下半年以来,XX支行借该行营业厅硬件改造契机,在深化细化转型内容、重视内涵上做文章,着力将该营业厅打造玉成省县级首家金融理财中心,从而在加快推动农村支行网点转型工作上进行了有益的实践。
一、XX支行推动营业厅转型的做法
1、组织学习培训。为了尽快让员工迅速接受网点转型这一新思想、新思惟,在支行个人金融部、财会运营部牵头下,营业厅以《中国农业银行网点转型指引》为蓝本,陆续举行了9期网点转型培训班,对网点主任、大堂经理、个人业务经理、会计主管、柜员等各岗位员工40多人进行了系统培训,并组织学习山东济南分行营业部网点转型经验,积极展开大堂服务演练和培训工作。通过集中组织学习,向广大员工灌输转型的知识和理念,为网点转型打下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2、细化功能分区。依照功能分区、业务分流、客户分层的要求,围绕提升客户体验,营业厅全部依照高柜区、低柜区、理财区、自助服务区、客户等待区科学布局,辨别不同的交易性质分流客户,引导客户选择网点内服务效力最高的区域。依照先机器后人工,先低柜后高柜的原则,2万元以下存取款业务由大堂经理引导至自助区办理;2万元以上的业务,大堂经理辨认后原则上先上低柜,增加营销机会和销售业务;高柜区负责办理现金存、取款业务;低柜区处理非现金或小额现金的账户开立、查询、挂失、转账、理财资讯等复杂业务,由个人业务经理负责。该营业厅二楼理财区设有贵宾室、理财室,设计装修高雅、温馨,私密性强,且免费提供书刊、水果、茶水等,是VIP客户的服务、营销平台。自助服务区设有存款机、取款机、多媒体查询机、个人网银等自助装备,有效分流了简单交易客户。客户等待区整洁舒适,资料、报纸、液晶电视一应俱全,客户可以边等待边休闲,不但能够减缓客户的烦躁情绪,也宣传了农行的产品和服务。
3、实施岗位变革。网点角色的重新定位和设置是网点转型的关键。根据网点转型要求,该行主要是重新定义营业厅主任和大堂经理,新设个人业务经理岗位,每一个角色都制定了新的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严格依照转型模式高效运作。一是网点主任。网点转型以后,主任维护拓展对公客户的职责逐渐弱化,主要精力放在个人业务营销上,工作重心转移到拓展、维护个人VIP客户,扩大个人优良客户群体上。主任要有50%以上时间担当大堂经理角色,管理客户流,带头营销,增加销售量。二是大堂经理。网点转型,大堂制胜。作为网点的重要角色,大堂经理是大堂运行的核心,是业务分流的关键,是销售推荐的源头,其作用发挥的好坏关系到网点转型的快慢与成败。目前,营业厅设有大堂经理3名。大堂经理经过培训,已能够熟练应用大堂经理工具及自助机具,引导分流客户,营销推荐产品,对大堂基本做了100%覆盖,并当好七大员:即迎宾员、引导员、指导员、***、调解员、营销员和咨询员,成为联系银行与客户的桥梁和纽带。三是个人业务经理。个人业务经理是营业厅网点转型引进的新岗位,重点职责是销售产品、处理非现金业务,并对客户进行跟踪服务,有效替补大堂经理角色,提供理财服务,肩负理财经理、大堂经理及柜员的综合职能。个人业务经理工作于低柜区,能与客户面对面交换、近间隔服务,便于为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增加金融产品的销售。四是会计主管和柜员。会计主管和柜员作为传统的网点角色,在转型中又赋予了新的内容。会计主管研究转型框架之下的制度办法和业务流程,把好风险防范的第一关。同时,灵活应用弹性排班制度,组织高柜柜员、低柜柜员等不同岗位定期轮换,加强各岗位之间的调和配合,交叉补位。柜员在做好柜台服务的基础上,增强营销意识,进步营销能力,由被动服务向主动服务、研究客户心理、满足客户多种需求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