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漯河车站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漯河车站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文化是第一生产力,漯河车站党委深入贯彻落实安全大检查活动精神,将安全生产与文化环境相结合,建设车站特色安全文化,确定创建目标,细化措施办法,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
该站强化学习宣传,完善安全制度,全力营造浓厚建设氛围。通过“三会一课”、职工日常学习、板报专栏、网络媒体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开展专题宣讲、编发宣传提纲,形成了全员参与、共同努力、全面推进安全文化建设的强劲态势。同时开展征集活动,积极调动职工群众参与。在群众干部职工及家属中广泛开展站徽标识、车站站歌、车站精神、安全理念、愿景使命等内容的征集活动。全站干部职工积极参与,集思广益,建言献策,努力为车站安全文化建设贡献力量。
这个站还通过改善工作环境,抓好群众活动,促进全站安全文化建设。该站为信号楼、南北场驼峰作业楼完善更新办公、生活用品,统一标准,实施定置管理;集中配备电脑、乒乓球台、流动书刊等文化设施,丰富职工业余生活,按照美化环境和营造氛围结合的原则,全面改善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切实增强职工企业归宿感。同时根据职工的兴趣爱好,先后搭建成立摄影、写作、体育、安全调研、技术改造和营销策划等10个兴趣小组,围绕安全生产,抓好安全调研、技术改造和营销策划工作,使群众活动真正融入安全生产。同时大力开展征文比赛、羽乒比赛、文艺汇演、艺术作品展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体育活动,以群众活动活跃企业氛围。
该站还充分发挥组织作用,完善党员安全情况、党员作用发挥、职工思想动态、党员安全屏障等党内安全分析制度,把党员“两违”问题作为党内安全攻关的重点,每月组织梳理分析,并分门别类制定措施,按照要求及时抓好整改。同时发挥党员安全结对帮带作用,组织党员骨干同业务素质低、岗位技能差的职工结成帮带对子13个,为车站企业文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第二篇: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智能电网发展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能源资源不平衡分布、可再生能源快速发展、环保问题已引起全球关注的背景下,国家电网公司提出的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承载着降低能耗、科学发展和有效利用能源、推动新兴产业技术进步的使命。2010~2012年,发展智能电网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
2月21日,国家电网公司发布《2011年社会责任报告》。报告指出,在2012年国家电网公司要完成电网投资超过3000亿元。这种投资力度,被关注智能电网建设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是:国家电网公司正全力推进智能电网建设。
来自国家电网公司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市开展了29类共287个智能电网试点项目建设,已建成投产25类试点项目中的238项。这些项目,包括发电、输配电、用电等各个环节。以上海为例,目前,已全面推进坚强智能电网的10多项试点工程建设,包括电力光纤到户试点工程、用电信息采集系统、智能用电楼宇试点、电动汽车充换电设施建设,以及智能电能表推广等。而江苏、浙江、山东、重庆等省市也都在加快智能电网建设布局。
5383亿千瓦时 清洁能源年消纳增量明显
智能电网建设,所承载的重要作用之一是清洁能源与分布式电源的消纳。
4月3日,位于河北张家口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工程连续安全运行100天,累计发电超亿千瓦时。这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储能系统、智能输电于一体的新能源综合利用示范工程。该工程的顺利运行标志我国智能电网在大规模新能源接入技术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据介绍,该工程一期建设风电10万千瓦、光伏发电4万千瓦,储能电池2万千瓦,配套建设风光储输联合控制中心及一座220千伏智能变电站。该工程运用了风电、光伏以及储能系统的多种发电组合模式,并采用了清洁能源接入电网的智能优化运行方式。
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还在宁夏、青海等中国西部光能资源丰富地区,开展了大规模光伏发电并网运行试点工程建设。并先后成立国家能源大型风电并网系统研发(实验)中心,国家能源太阳能发电研发(试验)中心。
据国家电网公司透露,2011年,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内,新能源接入量已经达到5383亿千瓦时,风电并网容量已达到4394万千瓦,并已全部纳入风电功率预测范围。
74座 智能变电站实现信息网络化互动化
智能变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衔接智能电网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六大环节的关键。智能变电站在技术和功能上能更好地满足智能电网信息化、自动化、互动化的要求。未来智能电网将有大量新型柔性交流输电技术及装备应用,以及间歇式分布清洁能源接入,这将对变电站智能化水平提出严峻的挑战。降低干扰、保证电网安全可靠运行,优化能源接入与分配,都成为变电站智能化的重要内容。
在智能变电站建设中,国家电网公司不仅促进了原有电力一二次设备发生革命性变化,在变电站技术标准制定方面也取得了良好进展。如变电站信息一体化平台、智能组件、IEC61850及网络通信技术、一体化电源系统源端维护等均实现了重大突破。
据了解,自2010年国家电网公司建成的110千伏北川智能变电站即国内首座投运的智能变电站至今,国家电网公司已经新建或者改造74座智能变电站,涵盖110(66)千伏~750千伏不同电压等级。而且,智能变电站实现了信息数据化、通信平台网络化、信息共享标准化以及高级应用互动化。
32个 智能小区/楼宇让民众享受智能生活
智能电网建设,不仅肩负着有效利用能源、缓解能源与国民经济发展矛盾的重担,还承担着服务民生,服务百姓幸福生活的责任。作为电网末端的用电环节,其智能化水平与人民生活质量息息相关。从智能小区与智能楼宇建设、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的接入,以及到智能电能表的应用推广,国家电网公司在拓展服务范围的同时,也让人们充分体会到智能电网给生活带来的好处。
以重庆加新沁园智能小区为例,该小区建设包括用电信息采集、三表集抄、智能用电双向互动、三网融合、分布式能源接入、电动汽车有序充电、低压配网自动化、95598系统集成、需求侧响应等内容。对于该小区的1334户居民来说,他们已经充分享受到智能小区的智能与便利。
据国家电网公司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截至年初,国家电网公司在北京、重庆、河北共建设了32个智能小区/楼宇。同时完成了26个网省公司系统采集主站建设。智能小区与楼宇,不仅实现了智能用电的双向交互,而且,通过智能化建设,为居民构建了便捷智能的家居生活。
243座 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商业化
服务城市建设与发展,引导社会改变用能方式,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化以促进节能减排,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是智能电网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3月15日,世界上规模最大、服务能力最强的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北京高安屯电动汽车充换电站投运。这是北京“十二五”期间计划建成22座电动汽车充换电站中的一座。而此前浙江电力公司已创造性地实现电动汽车智能充换电服务的苏沪杭城际互联。据了解,今年,浙江省电动汽车充换电网络还要织得更大,实现电动汽车在重点城市以及跨城际示范运行。
据悉,截至2011年年底,国家电网公司已投运电动汽车充换电站243座、交流充电桩13283个,并发布了系列企业标准。电动汽车充换电站试点工程应用了自动电池更换装置,智能充电技术、一体化监控技术、直流计量等各种先进技术和设备。在充电技术、换电技术、站点建设、运营管理方面进行了大量创新,发挥了技术验证和宣传作用,推动了电动汽车商业化、产业化发展。
第三篇: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建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要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对于我们做好今后几年“三农”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正确认识“十五”期间我县农村改革发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所面临的问题。
党中央、国务院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民主重视“三农”工作,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部、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五年来,采取了一系列重大的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认真贯彻落实,取得了明显成效。概括地说:农村改革迈出了重大步伐,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农村面貌发生显著变化。
(一)、农村改革迈出历史性步伐。“十五”时期,我县实施了具有里程碑式的三大改革。
1、实行农村税费改革。从2000年我县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农村税费改革,当年取消了村提留乡统筹及专门面向农民征收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了生猪屠宰税和农林特产税,取消了统一规定的农村积累工和义务工制度。2001年开始实施第一轮农村税费改革,全县农民负担总额较2000年减少5250万元,下降36。2003年,按照“四个不变”、“三个降低”,调减农民负担,全年农民负担8911.5万元,较上年减少946万元,下降7.2。2004年,进行新一轮税费改革,调减农业税3个百分点,将农业税从7降为4,同时取消了二三产业交积累,全县农民负担总额4817.9万元,较上年减少4093.6万元,下降45.94。2005年农业税全面免征,持续了两千多年的“皇粮国税”宣告终结。
2、实施镇村机构改革。为搞好农村税费改革的配套改革,从2001年开始,全县实行了乡镇、村组行政区划调整,乡镇由30个合并为14个,行政村有427个合并为250个(含农村居委会),5108个村民小组合并为2909个。2004年开展了村级核编定员、竞争上岗工作,全县共精简村组干部2819人,使村组干部已降到1735人,村平6.6人,精简率达到62.3。
3、搞好农业服务体系改革。今年对全县镇级农技推广和农经服务体系进行了综合改革。全县农技、农经、水产、畜牧、林蚕、农机六大镇级农业农经服务机构,经改革综合设置为两个服务中心(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农村经济管理服务中心)和一个区域站(水产技术指导站)。核定上岗名额270名(含植物检疫人员、动物检疫防疫监督员30名),县保留聘用人员名额60名,合计330名,上岗率39.5。
“三大改革”,放开了农民的手脚,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改善了党群关系,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不仅全面免征农业税及附加,还对农民发展生产进行直接补贴。全县2005年实行粮食直补、良种直补和农机补贴累计达415万元,更大的减轻了农民的负担。
(二)农村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就。
“十五”期间我县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农业结构、农村产业结构、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及城乡结构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200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5030元,人均增加628元,增长14.3。“十五”期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9.03。“十五”期间农村经济的成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特色农业不断做优。农业效益不断提高。大力调整农业结构,围绕品种调优,效益调高,传统产业调大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水稻、水生蔬菜、水产、水禽“四水”特色更特。常年水稻种植面积71万亩,以荷藕、慈菇为主的水生蔬菜种植面积15万亩;以地方“六小”品种和“宝应湖”大闸蟹为特色的水产养殖面积51万亩;以鹅、鸭养殖为主的水禽近1000万只,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东有藕慈、西有特水、南有棉经、北有瓜菜、中有畜禽的区域化种养格局进一步显现,农业效益不断提高,拉动农民增收的作用不断增大。
2、劳务经济不断增速。坚持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促进农民增收的核心工作来抓,成立县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办公室,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与输出台帐,加强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成立劳务中介组织和县职介中心,开拓劳务市场,搞好典型引导,有序组织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至2005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7.6万人,较2000年增加近12万人,年均增加2.4万人,农民非农产业就业率已达66。
3、生态农业不断做亮。坚持实施生态县发展战略,以发展有机农业为着力点,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三品”农业基地比重不断提高,种植业已达45.4,畜禽业达35,水产业达60。2003年,编制了《宝应县有机产业发展规划》,建成了有机稻米、有机藕、有机蟹、有机食品专用肥四大有机基地。2004年被列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试验性地开展30个基地建设工作,总面积达5.6万亩,涵盖粮食、水产、畜禽、蔬菜、瓜果等五大类12个品种;与科研部门合作,结合宝应的生产实际,制定了有机稻米、有
机蟹、有机藕等12个有机产品操作规程,其中5个成为省标。今年7月通过国家环保总局组织的创建国家有机食品基地示范县验收组验收。
4、品牌农业不断叫响。大力实施品牌战略,抓好农业品牌创建,至2004年全县农产品商标已有115个,其中“三品”品牌45个(有机食品4个,绿色食品8个,无公害农产品33个)。尤其在荷藕产业品牌创建方面成效显著,全县以荷藕加工为主的混合蔬菜,远销欧美和东南亚国家,日本市场藕制品70来自我县。2004年6月,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荷藕原产地域保护。
5、“龙型”产业不断做强。通过政策扶持,引导“三资”投入,培植农业龙头企业,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已形成15家农产品龙头企业,其中10家农产品加工企业成为省市重点农产品龙头企业,荷仙集团2003年成为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兴办了兴泰农牧生猪产业化、宝泰米业产业化、维盛板业、纺纱起毛布等加工项目,推进了粮油、藕菜、棉花、林木、畜禽水产五大产业的发展。到年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可达85个,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三)农村面貌发生显著的变化。
“十五”以来,我县大力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和财政支出结构,加大支持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力度,努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改变农村面貌。
1、农村实事工程稳步推进。2001年至2005年,全县支农投入累计万元。2003年,省委、省政府决定兴办农村公路建设、改水、农村新型合作医疗、草危房改造、农村税费改革等“八件实事”。至2005年,全县累计共建成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751公里,基本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自实施农村改水攻坚三年以来,截止目前新增自来水受益人口达14.1万人。已全面实施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县覆盖率在85以上。全县改造农村草危房达1446户,低保工作做到应保尽保,截止今年年底,全县农村低保共有3907户、9395人,年实发保障金406万元,比上年增发250万元。
2、农业基础设施得到加强。四年来尤其是2003年洪涝灾害袭击后,对水毁工程的修复,农田水利投入不断增加。五年累计农田水利投入2亿元,农业综合开发投入3691.17万元,完成水利土方5289.3万方,改造中低产田10.1万亩,建设吨粮田11万亩,防汛抗旱能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82,农机总动力达34万千瓦,分别较2000年提高了6个百分点和2.36万千瓦,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3.28万亩。农业利用“三资”有效地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和园区开发,全县累计实施农业“三资”项目457个,总投资达12.5亿元,投资到账9亿元;引进实施农业外资项目15个,总投资3500万美元,投资到账2003万美元。通过引导客商带品种、带技术、带资金,建立农业园区,全县已经形成了“一区五园”<江苏省宝应湖有机农业开发区、江苏省渔业(宝应)科技示范园、正润生态园、莲藕生态观光园、金玫瑰园、金禾西瓜示范园>为主的农业园区格局。
3、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常抓不懈。近年来,我县把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思想道德教育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把普及科技知识、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加强农村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抓好载体建设,积极开展文明村镇创建、“十星级文明户”创建、环境综合整治、“双文明”共建等各项活动。与此同时,还大力发展农村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事业,农村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从我县现状来看,一是经济总量规模小,镇村经济发展不快,村与村差距大,镇村债务还较重,农村面貌变化不快,脏乱差现象十分突出;二是农业生产水平不平衡,农业科技含量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差,发展的后劲严重不足;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文化素质低,就业技能差,农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不高。
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一宏伟目标而奋斗,而实现这一目标,重点在建设农村、难点在富裕农民。当前,我们存在“两个反差”:城镇居民收入增长较快与农民收入增长较慢的反差、城市面貌变化很大与农村面貌变化较慢的反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是将改革发展成果惠及千百万农民,把他们带入全面小康和现代化的迫切需要;而且是扩大国内市场需求,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提供强大动力,从总体上加快小康和现代化进程的迫切需要。我们还要看到,我国人口多,农村人口比重大,即使将来城市化率达到50、60,仍有几亿人居住在农村,必须建设新农村,实现城乡共同繁荣和进步。
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城乡社会发展的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各地各部门对解决“三农”问题的理解不断加深,一个关心农业、关注农村、关爱农民的社会氛围正在逐步形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较好的思想基础。我国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近几年对解决“三农”问题的财力、物力支持力度越来越大,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干部和群众为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作了艰苦的探索和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很大成效,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扎实的工作基础。十六届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新农村建设,这涵盖了农村生产力发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等方方面面,体现了经济文明、政治文明、文化文明、社会文明四位一体,有很强的综合性。中央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的新起点。五中全会指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稳步地加以推进,这实际上指明了新农村的目标要求。
生产发展,主要是指在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农业生产尤其是粮食生产要稳步发展,做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收入和绿色生态环保几方面的统一。
生活宽裕,主要是指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农民的收入逐步提高,衣食住行的条件不断改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上升,生活条件更好,城乡差别缩小。
乡风文明,主要是指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社会风气健康向上,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事业发展逐步适应农民的需求。
村容整洁,主要是指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生态环境、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社会秩序稳定,村容村貌整洁。
管理民主,主要是指在农村党支部领导下,健全和完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机制,不断增强农民群众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这“五句话”的目标要求,既源于实际,又指导实际,既来自群众,又造福群众,它同我党在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要求相一致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属物质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属精神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动力;管理民主,属政治文明建设范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障。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历史的动态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更不可能一劳永逸,要持之以恒。首要的是认清它的战略意义和现实意义,提高建设的自觉性。它的战略意义主要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国家战略的新体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趋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新举措;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现阶段深化农村改革的新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新途径。
三、结合我县实际,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措施和思路。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抓住关键,突出重点,着力在“新”字上下功夫。把全县农村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按照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共同发展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可操作性强、又不过于繁琐的措施,要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类实施、整体推进的原则,不搞一个模式,不搞一刀切,不搞强迫命令,防止形式主义。因此,我们要以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为根本;以稳定粮食生产为基础;以建设现代农业为方向;以调整农业结构和农业增长方式为手段;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保障;以全面提高农业农村经济发展为主要任务。重点要做到“五新”:
1、发展壮大新产业,实现农民持续增收。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就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而现代农业建设必须以产业的发展壮大为支撑,这是富民兴镇强县、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的根本之所在。一要大力发展农村工业。充分发挥我县县属工业基础雄厚的优势,紧紧围绕工业主导产业和六大特色行业发展农村工业,加强产品配套衔接,促进城市工业和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结合“十一五”时期工业布局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工业发展的规划布局。进一步加快县“两区四园”开发和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打造县城经济圈,带动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积极引导各类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实现集群化发展,避免“小散低弱”现象。二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发展农业必须改变传统生产模式,积极引入新观念、新思路。加快建设富民经济小区和现代农业园区,采取政府指导、企业运作、多元投入、农民参与的方式,加速推进农业的产业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生态有机农业,尤其是着力培育一批牵动力强、辐射面广的龙头企业,形成适应市场需求的名优产品和优势产业。加大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三要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适应农村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农村经纪人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中的作用,积极发展现代物流等新型业态和流通方式,大力开拓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努力提高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四是着力寻求农民增收的途径。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在更大范围内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新途径。通过优化农业内部结构,发展现代高效农业,走内部挖潜增收;要靠农业产业化经营,做大龙头企业,实现二次分配,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农业国际化、知识化和信息化提高我县农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中的份额,让农民在国内外市场中多赚钱;要靠工业化、城镇化减少和分流农业人口,为农民提供各种社会保障;要靠我国强农惠农政策,让农民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提高农民从国民经济的二次分配、各种补贴和税费减免中增加收入。
2、规划建设新村镇,改善农村物质条件。切实加强乡村规划,改善村容村貌,既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加快城镇化进程、建设新农村的环境依托。“社会主义新农村”应包括新房屋、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五个方面,比较直观的是前面三个。一要规划先行。把农村的建设和发展纳入全县总体规划建设和管理体系,使城镇社区与农村村落、居住区与畜禽饲养加工区、工业园区与农产品基地、基础设施与生态环境,特别是城市功能拓展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步进行规划布局,统筹加以推进。在完善城镇总体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快编制和建立县城、中心镇、中心村等系列规划体系,努力形成分工明确、功能互补、配套完善、环境优美、协调发展的城镇及村镇发展格局。自然村庄的密度规划要掌握在耕作半径三里路以内,人口在800人以上为宜,这样各种设施配套最经济合理。村庄风格要体现“古有古的风格、乡有乡的味道”,本身就是特色明显的村庄,不仅要保留还要加强保护,沿运、东荡的村庄面貌不能千篇一律。严格执行“规划一张图、审批一支笔、建设一盘棋、管理一个法”的制度,确保规划的权威性、统一性和导向性。二要因地制宜。近城远郊情况各有不同,在推进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逐步到位。对位于城区的“城中村”,实行撤村建居、撤乡建街,建成城市新型社区,全面实现城市化;对城乡集合部规模较小的村庄,通过土地整理置换、异地腾迁等办法,按照城市住宅标准建设农民新村,实行市民化管理;对远郊规模较小的村庄,推动其逐步向乡镇和交通便捷的地区集中,逐步减少自然村,扩大小城镇规模;对新一轮规划保留的村庄,积极开展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河道、清路障、改水、改厕、改圈)为主要内容的环境整治,使村容村貌明显改观。三要夯实基础。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要从城市向农村扩展,加强村镇公共设施和公益设施的建设投入,使农民尽可能多地享受到新农村建设的成果,与城市居民共享现代文明。加强村镇生态环境建设,积极发展环村林、环宅林,加快村外畜牧小区建设,大力整治河流污染,切实改善供水设施和条件,努力营造良好的生产和生活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建立健全新组织,加强农村社会化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加快形成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增收的市场体制,用市场机制和办法有效组织农民进入社会化大生产、大流通,激发广大农民走向市场、自主创业的内在动力。加快改造提升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制,逐步把传统村集体经济组织改造成社区型股份合作制公司,形成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国际惯例接轨的新型经济实体,力争用3至5年的时间,将全县农村所有集体经济组织都改造成新型经济实体。加大基层站所事业单位的改革,不断转变职能、完善服务功能,建设更多为农民服务的新组织。创新党的组织形式和工作模式,按照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优势互补、便于管理的原则,积极探索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协会上的组织形式,把党组织活动和协会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二者良性互动。
4、培养造就新农民,提高农村文明程度。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离不开培育和造就新型农民。努力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造就一大批具有一定专业技能、较高思想道德水平和良好守法素养的新型农民,这是把农村巨大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的根本途径,也是持续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力量源泉。一要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二要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增强农民致富本领;三要积极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的后顾之忧;四要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农民素质修养。
5、建设树立新作风,提高基层组织战斗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关键在党,关键在干部。要结合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以“亲民、爱民、富民”为目标,切实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不断提高基层党组织服务人民群众、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工作水平,促进党群干群关系全面改善,党风政风焕然一新。要按照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要求,选好配强乡镇、村领导班子,努力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新农村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要切实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着力健全“党员经常受教育、群众长期得实惠”的长效机制。要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完善“一事一议”筹资筹劳和村务公开等制度,深入开展民主管理示范活动,保障村民对新农村建设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全面提高基层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水平,不断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第四篇:北海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电网建设全面推进
经过一年多的建设,220千伏大墩海输变电工程的工程建设已经基本完成,将于8月份正式投入运行,这一重点电力工程的投运,标志着北海将步入超高压、大容量、高可靠性现代化电网的行列,同时也掀起了北海全面推进电力设施建设的高潮。
【记者现场】我现在的位置是沿海基础设施大会战二期工程重点项目——大墩海变电站建设现场,经过一年多的开工建设,目前已经基本完工,设备也全部到位,8月底正式投入运行,届时可大大缓解银滩、北海出口加工区等北海市区西片用电紧张的局面。
【同期声】广西电网北海供电局副局长:朱传耀(目前,北海电力设施建设情况)
位于北海西区的220千伏大墩海变电站总投资1.68亿元,于2006年10月份动工建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目前各项设施已基本完成,各种设备也已经安装就绪,进一步解决北海电厂电力送出问题,改善北海电网网架结构,为大项目落户北海提供可靠的电力保障。另外,在建的110千伏星岛湖输变电工程将改善合浦西部电网结构;而110千伏三塘变电站扩建工程,则配合了北海铁山港临海工业区的建设发展,为广西林浆纸项目提供电力支撑。
【同期声】广西电网北海供电局副局长:朱传耀(下一步发展计划)
据了解,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广西电网将在北部湾经济区倾力打造八站六厂、六纵六横、千万容量级超高压供电网架,为北部湾经济大发展服务。在此期间,北海将扩建电厂二期2×60万千瓦工程、新建大墩海和铁山港220千伏输变电工程、扩建合浦冲口220千伏变等变电工程十一项。经过“十一五”后三年和“十二五”期间的建设,北海市将建成大容量、超高压的大电网,成为北部湾经济区的重要能源基地,足以支撑大北海的建设。
第五篇: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示范引领载体推动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松阳县
我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通过抓好县委理论学习中组建设、推进星级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丰富学习载体等工作,全面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一、主要做法
1、三措并举,突出抓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
我县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十分注重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引领作用,采取三大举措,切实抓好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建设。一是理论学习促解放。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以县委常委专题学习会、中心组务虚交流会、专题读书会、“松阳论坛——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学习考察等形式,围绕重大理论问题、重要工作部署、紧要现实难题等组织集中研学,共同学习、互通思想、共谋思路,为全体党员干部起到示范带头作用。同时,县委主要领导每年为全县党员干部作主题宣讲,推进全县的理论学习,以理论学习促进思想的解放,引领松阳科学发展。仅2010年,县委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16次,其中“松阳论坛--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报告会”6次。二是蹲点调研寻对策。在理论学习、解放思想的同时,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更加注重调查研究。每年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按照“带着问题下去、找到原因上来,带着课题下去、形成思路上来”的要求,确定重点调研课题,深入到基层一线开展专题调研活动,着力梳理和查找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近几年的“蹲点调研破难题行动”中,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全部到旧村改造村开展为期一周的蹲点调研活动,加强指导,破解难题,重点开展一次宣讲、进行一次走访、召开一次民主恳谈会、办一到两件实事好事“五个一”活动。两年来通过蹲点调研形成调研文章80多
1篇,办理实事300多件。三是考察取经聚共识。从2005年开始,每年年底县委主要领导带领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全体成员、乡镇书记(乡镇长)、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发达地区学习考察,借鉴他们在发展工业经济、农业主导产业、旅游产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城市建设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学习考察过程中,通过交流会、实地考察,感受发达地区领导干部的眼光、胆量、气魄,学习他们的经验、做法。学习考察结束后,召开中心组务虚交流(扩大)会,总结发达地区的成功经验,凝聚共识,谋划松阳的发展方向和工作思路,形成调研文章400多篇,推出了一批促进松阳工业经济、茶叶产业发展、新农村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为推进思想解放、凝聚发展共识、推进各项工作的有效途径。
2、突出“四有”,全面推进星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
从2010年始,我县开始探索试行星级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形成了四有特色。一是有抓手。以松阳县“星级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主抓手,将全县500多个基层党组织分成六类开展创星评级活动。以“学习理念先进、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法科学、学习机制健全、学习成效显著”为创建标准,按照自我检查、考评推荐、复查公示、审核命名、表彰程序进行分类指导、逐级评选,树立学习典型。二是有分工。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党工委、各乡镇、县经贸局、县教育局、县卫生局分别为乡镇、机关、农村(社区)、企业、学校、医疗卫生单位“星级学习型党组织”的考核单位,针对各类基层党组织的不同特点,制定可操作性强、可量化的考评细则,对各类“星级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进行分类指导、考核。各考核单位在县委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协调下开展创建活动,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三是有考核。将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工作列入对各乡镇、单位的党建工作考核。“星级学习
型党组织”作为党内创先争优评比表彰的重要依据,作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评比的重要条件。县委、县府两办督查室、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直机关党工委等单位组成联合督查组,不定期对机关夜学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四是有创新。“星级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开展以来,各基层党组织纷纷结合实际、创新形式开展创建活动。例如:县财政(地税)局结合实际,以开展“三走近、三远离”(走近书桌、球桌、山水,远离酒桌、牌桌、尘嚣)活动为载体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县广播电视台紧紧围绕读好“政治理论书、业务技能书和品德素养书”三本书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县供电局以“政工干部进班组”主题活动开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叶村乡以农民夜校助推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玉岩镇以“青年夜校”为抓手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
3、五大载体,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全面开展
通过几年的探索,初步摸索了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的五大载体。一是“松阳论坛”五进。以“松阳论坛”为聚集点,整合各方资源,组织宣讲员队伍,开展“松阳论坛”进机关、社区、农村、企业、学校五进宣讲活动。理论宣讲团进机关宣讲,组织理论功底好、有一定专长的领导、专家,采取集中宣讲、选题宣讲、点题宣讲等形式,结合机关夜学,深入机关开展政策宣讲、理论报告等活动。自09年以来,全县机关党员干部共有12000人次及时接受教育。老干部宣讲团、健康教育宣讲团进社区,开展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卫生健康知识、文明礼仪常识宣讲,两年来举行各类宣讲活动30多场,2万多市民接受教育。“创业之星”宣讲团进农村,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积极倡导创业创富,先后开展较大规模宣讲活动36场次。政工师宣讲团进企业,10余位政工师从国内外经济形势、松阳经济的发展阶段、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等进行了宣讲,共举行宣讲20余场,使企业广大党员进一步认清我县经济发展形势,找到差距,增强实施县委、县政府“三县并举”(生态立县、产业强县、开放兴县)发展
战略,做强松阳工业的信心。专家宣讲团进学校。邀请浙江大学的教授专家来我县进学校作辅导,开展百班中学生共上一堂课活动,围绕青年学生的责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三个主题,采取集中听辅导报告的形式,组织全县中学生上党课。二是机关夜学。自2005年以来,坚持将每月10日晚确定为机关集中夜学时间,单位主要负责人负责本单位集中夜学的组织工作,做到有计划、有签到、有记录、有总结、有汇报,确保参学人员、学习时间、学习内容、学习次数、学习效果“五落实”。推行单位领导一人一课制度,将全体党员干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调动起来。县委宣传部强化对夜学的指导,适时发出学习指导意见,县委、县府两办督查室、纪委、组织部、宣传部、县直机关党工委等单位组织联合督查组,每年不定期对夜学制度的落实情况进行1-3次督查,并将督查情况进行通报列入考核,促使夜学各项制度落在实处,促进机关党员干部理论学习。六年来,各单位考核合格率98%。三是干部轮训。从2006年开始,每年在县委党校分批次对全体县管干部进行“全员轮训”。做到培训对象全覆盖的前提下有重点,轮训内容全面的前提下有侧重,培训方式固定的前提下有创新,学员理论学习的前提下有实践,有效地促进了领导干部理论水平的提升。四是理论考试。实施《松阳县县管领导干部学分制试行办法》,将领导干部参加的中心组学习、脱产培训、夜学、在职自学、调查研究等量化为学分制进行考核,提高领导干部学习的自觉性。对全体干部分县管干部和机关干部两个层面进行理论测试。改进考试方式,采取上机考试的方法,对全县506位县管干部学xxx省、市、县重要会议精神,理论基础知识、党员干部廉洁从政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内容进行理论测试,合格率100%。对机关干部进行以“民情地图”,农村工作政策法规,农、林、水、电、民政、计生、社保、信访等涉农知识,发展特色产业和特色养殖业的有关知识等为内容的应知应会能力测试,共有761位机关干部
参加了考试,合格率达92%。五是主题教育。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委的会议精神,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结合松阳实际适时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三项教育”、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忠诚于党、感恩于政策,造福于民、服务于发展”、创先争优、形势政策宣传教育等主题教育。每次主题教育力争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县党员干部及时接受教育,党的方针政策、县委决策,各级党委、政府的惠民政策宣传到位,执行到位。通过主题教育进一步凝聚人心、鼓足干劲、共谋发展,形成全县一盘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良好局面。
二、存在问题
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项全新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一是认识不到位,少数党组织主要领导思想不够重视,学习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思想仍然存在。没有把创建工作作为党的基础工作来抓,党员的思想还没有真正统一到创建工作上来;二是工作不平衡,特别是企业学习型党组织的建设还存在很多盲点;三是措施不扎实,一些党组织只停留在读读文件、看看报纸上,还没有结合实际工作有计划、有系统地组织党员干部开展理论学习,学习载体和学习内容不多;四是推动整体建设的措施还不够规范,步子比较零散,影响了工作效率和整体氛围。
三、下一步打算
我县将以“星型学习型党组织”创建为主抓手,树立学习典型,全面推进全县的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着力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健全领导协调制度上下功夫。进一步健全工作责任制,加强协同配合,不断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宣传部门牵头协调、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各级党组织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积极主动加强与各部门、各单位的沟通
联系,定期通报学习进展,及时掌握新情况新问题,确保各项工作高效有序运转。建立健全各级领导班子定期听取和分析学习动态制度和定期通报学习情况制度,及时发现问题、总结提高,形成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级党组织密切配合、广大党员积极参与的工作局面。
二是在健全考核评价制度上下功夫。努力把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工作纳入领导班子综合考评体系,定期对各级党组织进行考核,形成科学合理的学习绩效评价制度。加大对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的督促检查。研究出台松阳县党政领导干部学习考核办法。探索推行学分制、年终考学制等一些行之有效的学习考核制度。加强学习考勤、档案、通报、督查等制度建设。
三是在健全奖惩机制上下功夫。着眼于在全县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坚持抓两头、带中间。积极培育和选树学习中的典型,通过树立松阳县学习型党组织示范点、学习型领导干部,使大家有赶、比、超的目标,同时注重抓反面典型,对学习抓得不紧、应付了事的党组织、领导干部进行通报。把评选结果作为民主评议党员和评先评优、职级晋升、业绩考核、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形成“靠学习立身、靠素质进步”的良好风气,引导广大干部把兴趣、心思、精力放在学习上、放在干事创业上,真正做到学习和使用有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