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4年国内外冶金轧钢专用设备的发展情况分析
2014年国内外冶金轧钢专用设备的发展情况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一条完整的轧钢生产线由上述两类企业产品共同组成,如果两者的工艺技术发展不均衡,设备之间无法充分衔接匹配,将对下游钢铁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国外冶金轧钢专用设备的发展情况
国外冶金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已经超过百年历史,目前已形成了比较完整的产业链,主要生产厂商包括:意大利达涅利(Danieli)、德国西马克-梅尔(SMS-MEER)、西门子奥钢联(SIEMENS)和阿希洛(Ashlow)等品牌,这些国际厂商的产品多数覆盖了整个炼铁及炼钢生产线,冶金轧钢专用设备仅为其一类产品。
轧钢技术的进步,除要实现控温控轧外,主要还体现在工艺流程的紧凑化和连续化方面,各类冶金轧钢专用设备之间的技术匹配要求越来越高。因此,从单一的专用设备制造,发展到整条轧钢甚至是炼铁、炼钢工艺流程的设计和生产是冶金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国内冶金轧钢专用设备的发展情况
近年来,我国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发改委《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世界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目前我国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 万吨级炼钢、轧钢常规工艺流程设备,其中一些高性能轧机、加热炉及尾气回收装置等已实现国产化。但与国外上百年的技术积累相比,我国轧钢专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冷轧钢带市场评估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在单体设备技术方面,轧钢工艺技术与设备设计脱节,缺乏国产现代化工艺软件来控制设备的运行,检测设备水平有较大差距,轧机导卫等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精度控制与国外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轧钢工艺生产线设计方面,我国也落后于国外同行水平,目前国际轧钢专用设备制造巨头具备完整的钢厂设计制造能力,而国内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分包的单体设备,仅有少数企业具备工程总包能力且业绩较少。
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我国轧钢专用设备制造商的业务范围还比较单一,多数企业只能提供单体设备,缺乏完整的轧钢工艺生产线的制造能力。我国自上世纪80
年代引进国外先进产品以来,虽然在产品技术研究和国产化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成绩,但由于国内在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产业投资布局分散状态,使得国内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不均衡。
目前,国内轧钢专用设备生产企业主要分为两大类:
①轧机生产企业。按生产的最终产品来分,轧机分为长材轧机和板带材轧机两种。
长材轧机,主要用于线材、棒材及型材的轧制成型,该类轧机单体规模和尺寸相对较小。目前,国内长材轧机生产企业主要包括常州冶金机械厂、苏州冶金机械厂、西安冶金机械厂、龙潭冶金机械厂和南京高精传动设备制造集团有限公司等。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产品与长材轧机共同组成整套完整的长材轧制生产线。
板带材轧机,主要用于金属板材、带材的轧制成型,该类轧机单体规模和尺寸相对较大。目前,国内板带材轧机生产企业主要以大型国有企业为主,如中国第一重型机械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和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等。
②其他轧钢专用设备生产企业。轧线中除轧机外的其他各种设备,包括导卫、导槽、水箱、活套、检测装置、加热炉、打捆机及收集机等,其中导卫、导槽、水箱、活套和检测装置是该类设备中除轧机外最主要的轧线生产控制、链接设备。该类设备生产企业一般以技术研究为主,投资规模相对较小且以民营企业为主,代表性企业如合肥市百胜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东方冶金设备有限公司、江苏久联冶金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和江苏新隆冶金机械有限公司等。
一条完整的轧钢生产线由上述两类企业产品共同组成,如果两者的工艺技术发展不均衡,设备之间无法充分衔接匹配,将对下游钢铁企业的生产造成较大影响。
第二篇:2014年中国轧钢专用设备行业技术水平分析
2014年中国轧钢专用设备行业技术水平分析 智研咨询网讯:
内容提示:产品智能化方面,智能化产品技术的关键是帮助下游钢铁企业实现钢材轧制的智能控制,以进一步提高轧钢效率和钢材质量。
近年来,我国轧钢专用设备行业发展迅速,根据国家发改委《我国装备制造业自主创新和直接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我国目前已能成套提供年产800 万吨级炼钢、轧钢常规工艺流程设备,但与国外上百年的技术积累相比,我国轧钢专用设备的技术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内行业技术发展水平与国外的差距主要体现在:(1)在单体设备技术方面,轧钢工艺技术与产品设计相互脱节,缺乏国产现代化工艺软件来控制设备运行,检测设备水平差距较大;(2)轧机导卫等关键零部件的使用寿命和精度控制与国外相比也有一定的差距;(3)在轧钢工艺生产线设计方面,我国也落后于国外同行业水平,目前国际行业巨头具备完整的生产线设计制造能力,而国内企业多数只能提供分包的单体设备。
从轧钢专用设备行业来看,其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材料选择、结构设计、产品精度及智能化等方面。
材料选择方面,早期产品所用材料一般是普通的铸铁和碳钢,产品精度和耐磨性较差,严重影响了下游钢铁企业生产效率。为解决上述问题,行业内企业不断加大材料研究力度,各种新材料开始不断涌现,如高铬铁、高铬铸钢、镍铬合金、复合金属材料、稀土多元高温抗磨合金等。同时,各种新工艺也相应同步研发,如表面合金化、堆焊修复、两次铸造、等离子喷焊、包铸耐磨条块、机械镶嵌,铸渗复合型、表面镀铬技术等。
内容选自智研咨询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冷轧钢带市场评估与投资前景分析报告》
结构设计方面,早期导卫主要是整体式滑动导卫,随着轧钢工艺的发展逐渐采用了组合式导卫,后来又将导卫的滑动摩擦改为滚动摩擦,之后在圆钢与方钢的轧制中又出现了滚动导卫装置。由于滚动导卫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能力上优于滑动导卫,因此先进轧机上逐渐采用滚动导卫装置。此外,行业内领先企业通过对钢铁轧制工艺研究,还率先研发了多线切分轧制技术和相关专用设备,对提高钢材轧制产量、节能及降低成本等方面起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产品精度方面,早期产品主要通过人工设计、打样,加工设备主要为传统的机械机床,产品精度不稳定,堆钢和挤钢的生产事故时有发生。近年来,随着行业的发展,行业内领先企业已经逐步实现了设计的程序化,通过应用数学模型、设计模型、三维技术、经验数据等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以及配备高精度的数控机床设备,产品设计和精度大幅提高。
产品智能化方面,智能化产品技术的关键是帮助下游钢铁企业实现钢材轧制的智能控制,以进一步提高轧钢效率和钢材质量。因此,产品智能化是行业未来的重点发展方向之一。
围绕行业的发展趋势,未来轧钢专用设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发展趋势将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产品材质研发。由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处于受轧件冲击、摩擦及急冷急热的恶劣环境中,因此材料技术的关键研发方向之一是抗磨材料的选择。材质的研发,整体上影响了产品的自身寿命、配套设备的寿命以及下游钢铁企业的生产效率。
②产品精度研发。随着下游钢铁行业轧钢速度的不断提高,配套专用设备的精度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如何进一步提高产品精度水平已也成为行业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
③产品结构研发:结构设计在确保产品使用性能的前提下,应尽可能考虑到加工工艺性、操作人性化、降低使用成本等多种因素。
④智能产品研发:随着智能轧制工艺的应用,轧制料型的在线可调可控,必然会产生相应的智能检测、控制装置以满足智能轧制工艺的要求。该类装置的应用将帮助下游企业实现连续生产的在线调控。
⑤产品环保研发:钢材轧制过程中,存在着诸如水雾、油雾、粉尘及噪音等污染,对操作者身心造成了一定的伤害。为保护操作者的身心健康,产品技术研发时应充分考虑到消除上述污染。
第三篇:轧钢加热炉发展
在国家节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引导下,近年来我国轧钢技术发展很快,新建或在建的轧钢生产线不断增加。钢铁生产能耗结构中,轧钢工序仅占总能耗的10%~15%,轧钢加热炉是轧钢系统的主要耗能设备,占轧钢工序能耗的60%~70%。因此,轧钢工序的节能重点是轧钢加热炉节能。随着轧钢产能的提高,轧钢加热炉数量增长迅速,而且向大型、高效、低污染等方向发展。据统计,2006年,我国热轧能力约1.15亿吨;2010年热轧能力达3.8亿吨,轧钢加热炉数量逾千座。
新技术、新工艺日益推广应用
首钢近年来处于搬迁改造和结构调整的关键期,轧钢加热炉的发展呈现以下特点。
向大型化发展。随着加热炉数量的迅速增加,首钢热轧能力接近4000t/h(不含冷轧)。其大型化发展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2006年以前,首钢重点完成北京厂区轧机和加热炉技术改造,投产或改造的加热炉小时产量一般低于
200t/h,如2003年首钢中板厂3500mm轧机改造,加热炉最大生产能力为120t/h,2005年首钢一线材完成高速轧机改造,高线三区完成高速轧机改造,加热炉生产能力分别为120t/h和140t/h。第二阶段为2006年至今,首钢建成首秦公司、迁钢公司和京唐公司新热轧生产线,加热炉小时产量高于250t/h,如首秦2006年4300mm轧机工程和2007年3300mm轧机工程配套的双蓄热式步进炉,迁钢2006年投产2160mm轧机工程配套步进炉,京唐2009年投产2250mm轧机工程配套的蓄热式步进炉。
步进炉、蓄热炉替代推钢炉。首钢历年来不同类型加热炉数量变化如原创图1所示,由图可知,推钢炉数量逐年减少,步进炉和蓄热炉数量在不断增加,特别是步进炉增加最快。由于步进炉具有受热面积大、加热时间短、氧化烧损和钢坯黑印少、操作灵活等优点,在近年首钢新建的热轧生产线中已完全替代推钢炉,是加热炉节能的发展方向。
首钢北京厂区热轧加热炉主要为推钢炉,步进炉很少。以热轧为例,2000年以前仅有高线1台步进炉,其余均为推钢炉;2001年~2006年,尽管北京厂区进行了一些节能技术改造,步进炉仅增加2台(2005年一线完成120t/h步进炉改造,高线完成140t/h步进炉改造),这主要是由于首钢搬迁调整的原因,北京厂区技术改造大幅减少,高线型材和中板等厂矿还是维持原有的推钢炉。尽管首钢中板厂进行过3500mm轧机改造,但由于改造费用等问题而没有采用步进炉替代推钢炉。可见,步进炉在新建轧钢加热炉上容易实现,特别是随着钢坯品种质量的提高,步进炉的优势更加突出。
蓄热式加热炉具有高效余热回收、高温预热空气及低NOX排放等优点,近年在我国推广、应用迅速,是国内目前普遍推广的环保节能新技术。首钢北京厂区加热炉主要为改造项目,故蓄热炉增长缓慢,数量不多,仅为3台,如2002年完成的首钢型材三车间蓄热式加热炉改造,2003年、2005年完成的首钢中板1号、2号蓄热式加热炉改造。此后,在首钢新建热轧生产线上,蓄热式加热炉数
量稳步增加,集中体现在首秦4300mm和京唐2250mm热轧线上加热炉数量的较大幅度增加。
汽化冷却替代水冷技术。汽化冷却与水冷技术比较,具有节水、节能和富产蒸汽等优势,在近年来加热炉上逐步得到推广、应用。有关人士对首钢北京厂区加热炉调研时发现,北京厂区加热炉多数保持水冷方式,汽化冷却技术仅在少数加热炉上实施,但是在首钢近年非北京厂区新建热轧加热炉上,全部采用此技术,如首秦4300mm、迁钢2160mm、京唐2250mm等热轧工程新建加热炉均集成采用了汽化冷却技术。
热装热送技术应用普遍。热装热送是轧钢系统最应推广的节能技术,每提高入炉钢坯温度100℃,可以降低加热炉燃耗约6.7×104kJ/t,降低轧钢工序能耗2kgce/t。衡量热装热送技术的节能效果主要有两个重要参数:热装热送率和热装温度。采用一般热送热装工艺时可节能35%,采用直接热送热装工艺可节能65%,再采用直接轧制工艺时可节能70%~80%。采用热送热装可提高加热炉产量,缩短加热时间,减少钢坯氧化烧损,降低建设投资和生产成本,同时可提高产品质量和成材率。首钢无论是北京厂区还是首秦、迁钢等地,热装热送技术普遍得到了推广应用。但是由于受到生产调度和品种钢加热要求的限制,热装率还有待提高。
新技术、材料得到应用。北京厂区除近年改造的几台加热炉自动化程度有所提高外,部分加热炉没有进行自动化升级改造,首秦、迁钢和京唐等地加热炉在新建过程中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但是加热炉的二级控制,如直接数字控制还有待进一步推广应用。节能涂料在首钢(如一线材、迁钢等地)加热炉上应用实施,也取得一些节能效果,由于涂料随时间延长节能效果呈下降趋势,故该技术须定期重复使用。
品种钢加热炉节能问题须引起重视
尽管首钢加热炉节能工作取得很大进步,由于近年来首钢产品结构调整、高附加值产品比例不断提高,加热炉节能工作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如部分轧钢加热炉能耗不降反升、氧化烧损增加等问题。近年来首钢板带材加热炉数量不断增加,而线型材加热炉数量不断减少,说明首钢加热炉向高附加值产品加热方向发展。近年来首钢加热炉能耗不降反升。
由于钢材品种的变化,首钢加热炉节能工作须注重以下几方面问题。
品种钢的加热节能。由于品种的不同,要求钢坯缓加热或出钢温度升高,则钢坯在炉时间延长会导致加热炉能耗提高。型材出钢温度为1100℃即可,而板材出钢温度一般高于1200℃,通过简单计算,板材加热炉能耗至少比型材高5kgce/t以上。另外,有些品种不适合热装热送,导致热装热送率低,这也是目前轧钢工序能耗提高的主要因素。为此,要研究哪些品种适合热装,哪些品种不合适热装,可热装热送的合适温度(钢坯入炉温度)为多少。
钢坯加热均匀性。以往多采用红外热成像技术对不同规格的钢坯加热均匀性进行研究,钢坯温差小于50℃,基本可满足轧制要求。近年来由于某些品种的特殊要求,钢坯内外加热温度均匀性不断提高。如迁钢2160mm加热炉钢坯加热温度应小于35℃,首秦4300mm加热炉钢坯加热内外温差应小于20℃,板坯不同部位温差过大会导致钢坯轧弯、轧制规格达不到预期精度等。故须进行不同品种钢坯规格加热温度的研究,掌握钢坯加热的基本规律,为制定科学的加热制度奠定基础。
加热制度。加热炉的加热制度是决定钢坯加热质量的关键,首先加热炉采取两段式还是三段式加热,下加热还是上下加热等方式是加热炉加热的基础,加热炉出钢温度、各段加热温度和加热时间等参数是加热制度的关键参数,为此须进行不同品种加热时间和加热制度的研究,确定经验公式,实现品种钢加热制度的优化。
氧化烧损。首钢中板和迁钢等轧钢加热炉氧化烧损问题相对突出,如产品中镶嵌氧化铁皮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影响氧化烧损的主要因素有钢坯加热时间、出钢温度和炉内氧气氛。通过调整钢坯加热制度和控制炉内氧气氛等手段,加热炉的氧化烧损问题有所缓解。今后须进一步研究各因素与氧化烧损量的关系,通过优化操作技术将氧化烧损降至最低。
第四篇: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国内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分析
Motel最早诞生在美国,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引入台湾后被台湾经营者发扬光大。考虑到汽车旅馆的消费群主要为年轻情侣,台湾经营者在风格设计上力求突破渴望,创意无限,主题设计丝毫不逊于日本。据统计,在台湾消费的人群有500万人以上(台湾总人口约2300万),约占总人口的22%。截止2011年底,台湾汽车宾馆数量已经超过900家。到台湾,汽车旅馆必定让你眼界大开。
一、国外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1952年,美国人凯蒙·威尔逊开设了第一家汽车旅馆,由于西方人“短途乘火车、长途开汽车”的生活习俗,这种自助式的汽车旅馆一问世就受到了驾车旅游者的热烈欢迎。据调查,西方有高达92%的驾车旅行者会选择入住汽车旅馆,开车旅行、住宿汽车旅馆已经成为西方人的生活习惯。
成立于1967年法国雅高集团之所以能够迅速成长为全球第二大酒店管理集团,在全球酒店行业发展不景气的时候能够连续七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收益率,也主要得益于该集团借鉴美国式的便利与低价,结合法国式的优质服务所兴建的“一级方程式”汽车旅馆和“宜必思”等中低档酒店,其收入的40%-45%来自于汽车旅馆。
国外汽车旅馆采用标准化的建造模式,前期投资规模小,内部省掉了一切顾客不需要的设施和豪华装饰,客房一般较小,没有书桌、文具、装饰品,没有壁橱和衣橱,只有床、几个行李架和一个柱式衣架等基本设施。而为了最大限度的降低经营成本费用,国外的汽车旅馆一般只有客人登记住店和结账离店时才有服务人员为旅客提供当面服务。这就保证了汽车旅馆可以最低的价格向驾车的商务旅行者和度假家庭提供廉价的住宿服务。
二、国内汽车旅馆发展状况
虽然中国自助旅游日益兴盛,但是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为自助旅游者提供相应服务的汽车旅馆。目前能够提供相似服务的旅馆一是高速公路的服务区,一是以“汽车旅馆”为招牌的路边店和招待所,它们都不具备上述服务功能。而各大旅游景区景点的宾馆也以接待商务游客为主,不仅价格昂贵,针对自助旅游者的相关服务设施也极度匮乏,其中停车、加油、汽修等设施几乎没有。
目前国内具备部分汽车旅馆功能的酒店是以“莫泰168连锁旅店”为代表的经济型酒店,其他品牌还包括“如家快捷”、“锦江之星”等。这些旅馆以服务完善、价格低廉取胜,但是并不属于完全意义上的汽车旅馆,其目标定位倾向于国内商务游客。这部分经济型酒店在设施安排上也考虑到了旅客的停车问题,但是由于经济型酒店选址集中在直辖市、省会等大中型城市的市区内,既不可能提供大量的停车位,又与自助旅游目的地较远,并不能满足自助旅游者的需求。
国内旅游行业、酒店行业的发展现状决定了汽车旅馆产业的发展空间。鉴于中国汽车旅馆行业有待开发的市场现状,六星集团选择进入这一行业并快速占领市场,具有相当大的发展前景和市场潜力。
三、六星汽车宾馆引领酒店新发展
作为中国内地首家全面引进台湾汽车宾馆理念、设计、运营的汽车宾馆,六星汽车宾馆将私人水疗、KTV、影院、棋牌、派对等娱乐功能融合其中,全面满足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已经成为都市休憩、家庭派对、朋友聚会、接待客户的又一理想选择。六星汽车宾馆的每间房间都从不同的精品主题去研发和设计风格全新的系列主题特色房间,客房面积大大超越传统酒店,每间至少在50M²以上空间,总统房甚至达1000 M²,水疗区与客房区的空间比为1:1,舒适、放松、多元化的空间布局,给客户独特的体验。酒店16小样的独特备品和免费MINI吧小食和饮料,给客人贴心尊贵的感受。这些软硬件设施显然已超出很多高端五星级酒店的客房。
可以看到,无论是经济型酒店的高端突围还是六星引入精品主题汽车宾馆,所谓的特色,即酒店针对不同的消费群体呈现出了不同的价值,满足不同人的需求,这就是特色酒店的核心。中国的hotel无论是星级酒店或商务型酒店似乎为数众多,但大都产品单
一、设计规划趋于雷同,差异化甚小。而Motel以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一种新的发展模式,丰富产品内容,改变产业
格局,风格鲜明,设计标新立异,主题文化内涵深化,消费方向迎合市场,不仅能让顾客获得富有个性、特色、不同层次的新奇感受。精品主题酒店作为中国一种新的酒店发展模式,以鲜明的特征和优势将很快被行业认可并推崇,将引领酒店市场行业发展成为一股新势力。
第五篇:国内外室内设计发展
国内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一、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即使是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及至秦时的阿房宫和西汉的未央宫,虽然宫室建筑已荡然无存,但从文献的记载,从出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的制作,以及从墓室石刻精美的窗棂、栏杆的装饰纹样来看,毋庸置疑,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经相当精细和华丽。
春秋时期思想家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形象生动地论述了“有”与“无”、围护与空间的辩证关系,也提示了室内空间的围合、组织和利用是建筑室内设计的核心问题。同时,从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来看,“有”与“无”,也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地对待的。
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自古以来建筑装饰纹样的运用,也正说明人们对生活环境、精神功能方面的需求。
在历代的文献《考工记》、《梓人传》、《营造法式》以及计成的《园冶》中,均有涉及室内设计的内容。
清代名人笠翁李渔对我国传统建筑室内设计的构思立意,对室内装修的要领和做法,有极为深刻的见解。在专著《一家言居室器玩部》的居室篇中李渔论述:“盖居室之前,贵精不贵丽,贵新奇大雅,不贵纤巧烂漫”,“窗棂以明透为先,栏杆以玲珑为主,然此皆属第二义,其首重者,止在一字之坚,坚而后论工拙”,对室内设计和装修的构思立意有独到和精辟的见解。
我国各类民居,如北京的四合院、四川的山地住宅、云南的“一颗印”、傣族的干阑式住宅以及上海的里弄建筑等,在体现地域文化的建筑形体和室内空间组织、在建筑装饰的设计与制作等许多方面,都有极为宝贵的可供我们借鉴的成果。
二、国外室内设计的发展
公元前古埃及贵族宅邸的遗址中,抹灰墙上绘有彩色竖直条纹,地上铺有草编织物,配有各类家具和生活用品。古埃及卡纳克的阿蒙神宙,宙前雕塑及宙内石柱的装饰纹样均极为精美,神宙大柱厅内硕大的石柱群和极为压抑的厅内空
间,正是符合古埃及神宙所需的森严神秘的室内氛围,是神宙的精神功能所需要的。
古希腊和罗马在建筑艺术和室内装饰方面已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古希腊雅典卫城帕提隆神宙的柱廊,起到室内外空间过渡的作用,精心推敲的尺度、比例和石材性能的合理运用,形成了梁、柱、枋的构成体系和具有个性的各类柱式。古罗马庞贝城的遗址中,从贵族宅邸室内墙面的壁饰,铺地的大理石地面,以及家具、灯饰等加工制作的精细程度来看,当时的室内装饰已相当成熟。罗马万神宙室内高旷的、具有公众聚会特征的拱形空间,是当今公共建筑内中庭设置最早的原型。
欧洲中世纪和文艺复兴以来,哥特式、古典式、巴洛克和洛可可等风格的各类建筑及其室内均日臻完美,艺术风格更趋成熟,历代优美的装饰风格和手法,至今仍是我们创作时可供借鉴的源泉。
1919年在德国创建的鲍豪斯学派,摒弃因循守旧,倡导重视功能,推进现代工艺技术和新型材料的运用,在建筑和室内设计方面,提出与工业社会相适应的新观念。鲍豪斯学派的创始人格罗皮乌斯当时就曾提出:“我们正处在一个生活大变动的时期。旧社会在机器的冲击之下破碎了,新社会正在形成之中。在我们的设计工作里,重要的是不断地发展,随着生活的变化而改变表现方式„„。”20年代格罗皮乌斯设计的鲍豪斯校舍和密斯·凡·德·罗设计的巴塞罗那展览馆都是上述新观念的典型实例。
三、当前我国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应注意的问题
我国现代室内设计,虽然早在50年代首都北京人民大会堂等十大建筑工程建设时,已经起步,但是室内设计和装饰行业的大范围兴起和发展,还是近十多年的事。由于改革开放,从旅游建筑、商业建筑开始,及至办公、金融和涉及千家万户的居住建筑,在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方面都有了蓬勃的发展。1990年前后,相继成立了中国建筑装饰协会和中国室内建筑师学会,在众多的艺术院校和理工科院校里相继成立了室内设计专业;从80年代初开始发展到1995年底,全国注册的装饰企业已有6.5万余家,从为职工400余万人;1995年装饰企业的年产值已超过800亿元;为加强建筑装饰行业的规范化管理,1995年8月建设部颁发了《建筑装饰装修管理规定》;预计“九五”期间,我国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事业必将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取得进一步的发展。
我国当前的室内设计和建筑装饰,尚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对待。主要是:
1、环境整体和建筑功能意识薄弱
对所设计室内空间内外环境的特点,对所在建筑的使用功能、类型性格考虑不够,容易把室内设计孤立地、封闭地对待。
2、对大量性、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有所忽视
当前设计者和施工人员,对旅游宾馆、大型商场、高级餐厅等的室内设计比较重视,相对地对涉及大多数人使用的大量性建筑如学校、幼儿园、诊所、社区生活服务设施等的室内设计重视研究不够,对职工集体宿舍、大量性住宅以及各类生产性建筑的室内设计也有所忽视。
3、对技术、经济、管理、法规等问题注意不够
现代室内设计与结构、构造、设备材料、施工工艺等技术因素结合非常紧密,科技的含量日益增高,设计者除了应有必要的建筑艺术修养外,还必须认真学习和了解现代建筑装修的技术与工艺等有关内容;同时,应加强室内设计与建筑装饰中有关法规的完善与执行,如工程项目管理法、合同法、招投标法以及消防、卫生防疫、环保、工程监理、设计定额指标等各项有关法规和规定的实施。
4、应增强室内设计的创新精神
室内设计固然可以借鉴国内外传统和当今已有设计成果,但不应是简单的“抄袭”,或不顾环境和建筑类型性格的“套用”,现代室内设计理应倡导结合时代精神的创新。
本世纪末,是一个经济、信息、科技、文化等各方面都高速发展的时期,人们对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相应地人们对自身所处的生产、生活活动环境的质量,也必须将提出更高的要求,怎样才能创造出安全、健康、适用、美观、能满足现代室内综合要求、具有文化内涵的室内环境,这就需要我们从实践到理论认真学习、钻研和探索这一新兴学科中的规律性和许多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