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切实优化投资软环境
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切实优化投资软环境
—在全区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会议上的发言
同志们:
根据会议安排,我现就发挥纪检监察职能作用,进一步优化投资软环境,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推动全区经济社会追赶跨越、加快发展作如下发言:
一、大力营造依法行政氛围。切实加强法制教育,广泛深入宣传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公务员法》、《行政许可法》、《巴州区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等政策法规,切实增强政府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法制观念和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大力开展执法清理,对公共行政权力的执法依据进行彻底清理,对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行政许可、执法事项一律取消。深入推行政务公开,对行政执法事项,编制出详细完备的执法目录和流程图,向社会公布。开通“阳光政务”热线,聘请执法监督员,搭建群众和行政执法部门的交流平台,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监督,推进公开、公正行政。
二、有效推动行政效能提速。以开展第九次行政审批事项集中清理为突破,督促修订《巴州区区级行政审批项目目录》并向全社会公开,进一步减少审批事项和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深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审批项目、流程、制度、服务、硬件五个标准化建设,切实改善服务环境,提高服务水平。全面落实“两集中”、“两到位”,加大电子监控力度,强化对政务中心审批行为和工作流程的全程监控,确保“双百”目标的实现。区纪委监察局组建专门督查组,加强明察暗访,对不执行或不正确执行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公开承诺制、重大项目跟踪服务制、评议制等效能建设工作制度,导致投资者投资项目无法实施或损失的的行为进行曝光,严格实施效能问责。
三、切实规范涉企执法检查。除区以上有关部门组织的检查及区安监局组织的安全生产检查外,要严格按程序申报,经批准并书面送达申请单位方能检查,凡未经申报批准的检查,企业有权拒绝。实行涉企检查预告制度,推行集中检查,最大限度控制各类专项检查和参检人员数量。要严格坚持“五禁止”,即:禁止不具备行政执法主
体资格的单位和不具有行政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从事行政执法工作;禁止举办向企业收取费用的评比、授牌等活动,不得违犯行政执法标准和程序、超越权限滥用权限自由裁量;禁止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实施检查,或不出示相关证件实施检查、超越职权实施检查;禁止不按国家有关规定对产(商)品进行抽样、抽检和样品处理,或以抽检为名,将样品私分、据为己有;禁止接受管理、服务对象的钱物,参加其提供的旅游或娱乐活动。
四、快速查处涉软信访举报。妥善处理涉企信访举报案件是优化投资软环境的重要内容。针对部分涉企信访举报案件“时间跨度长、复杂程度高、处理难度大”的特点,组建涉企信访问题并联式办公小组,探索实行并联式办公“会诊”工作法,限时办结涉企信访举报“老大难”问题。同时,建立部门、业主对话机制,区级相关部门负责人定期同企业业主面对面交流、沟通,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
五、严厉查处涉软典型案件。通过受理来信来访、开展明查暗访、检查督办等形式,对严重违规行为坚决曝光和惩处对典型案件要公开曝光,在全区范围内形成一种软
环境破坏不得的高压态势。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重点查处一批在实施行政许可、行政执法检查、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行政事业性收费、招商引资、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投诉受理和行政复议过程中的违规违纪以及违法的行为,坚决按照《巴州区对损害经济发展软环境行为实施责任追究的暂行规定 》,迅速启动问责程序,根据情节轻重给予当事人批评教育、停职待岗、职务调整、降职使用、引咎辞职、责令辞职等处理。违反党纪政纪条规的,给予纪律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造成严重后果的,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规定,对责任人所在单位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同志们,优化投资软环境,是区委、区政府在新形势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加快建设“两地两区一中心”的重要举措,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工作,必须常抓不懈。我们全区各级行政监察组织一定以高度关注投资者、创业者对软环境建设的新需求、新期盼,以求真务实的作风和持之以恒的毅力,顺应发展潮流,抢抓发展机遇,全力支持和参与优化投资软环境,不断提升我区的对外形象和区域竞争力,为建设开放繁荣和谐巴州做出新的贡献。
第二篇: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优化投资发展软环境建设工作总结
为了继续营造良好的经济社会发展软环境,促进全县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2011年,我局迅速行动,在第一时间内召开党组会议,统一认识,并召开全局职工大会,对工作进行布置落实。下面将我局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推行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责任制
根据党组会议研究,我们调整了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一把手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科室领导及局属企事业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实行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发现哪个科室、哪个单位行风软环境建设出现问题,就追究哪个科室和单位一把手的责任。同时把全年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任务以文件形式下发,层层签订行风软环境建设责任状,把行风软环境建设纳入全局总体工作之中,一起部署。
二、强化教育,出台软环境建设相关制度
长期以来,我局始终认真执行学习制度,每周一都要组织机关全体人员学习邓小平理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党的方针政策、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及软环境建设方面的规章制度。通过学习,广大干部职工较好地树立为政府分忧,为群众解愁的宗旨意识。
三、建章立制,为软环境建设提供保障
在本次活动开展中,我们通过党组生活会,党组扩大会,评议代表座谈会以及向各乡镇民政办、各科局和有关群众团体发放征求意见表我局牢记“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解愁”的工作宗旨,以为保份,多方位,多层次等征集意见,使我们真正摸清了自身存在的方方面面的不足,明确了目标,为制定整改方案提供了科学依据。先后出台了软环境建设责任制、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等制度,通过这些制度的有效落实,深化了我局软环境建设工作。
四、突出重点,强化软环境建设监督力度
今年,为使民主评议软环境建设工作落到实处,我局根据制定的软环境建设目标和要着力解决的重点问题,全方位构建监督网络。
一是建立了行风暗访组。定期组织对系统内窗口单位、重点职能股室、热点岗位人员的行风建设工作进行暗访活动。二是强化社会监督。定期向社会发放行风及软环境建设征求意见函,请社会各界公开监督,对民政系统行风软环境工作进行公开评议。三是实行政务公开,增强行风软环境建设透明度。今年,我局在办公区内设立《政务公开栏》,对重要事务、重点工作、重大支出等重点、热点问题定期在公开栏内公示,不断增强民政工作透明度,扩大干部职工知情权。四是对重点、热点岗位的行风软环境建设重抓、重评。比如:对救灾救济资金分发使用实行公开,同时实行跟踪督查制;对财务资金分配调度实行党组集体研究,局长审批,全方位规范民政服务行为,提高行风软环境建设水平。
五、加强考核,注重结果运用
为加大软环境建设力度,我局构建了软环境建设考核体系,做到层层抓落实。一是规范考核内容。坚持两个突出:即突出考核党组领导班子成员履行职责、廉洁自律情况以及对职责范围内的软环境责任制执行情况,突出各部门和单位领导抓软环境建设成效;二是落实考核方法。坚持分级考核。我局一直坚持按分级考核的要求,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考核,局党组抓好对党组领导班子成员考核;党组领导班子成员抓好所分管的条块单位和部门考核,单位和部门抓好个人工作情况考核,规定凡在局行风软环境建设检查、考核、考评中,不满意率在30%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实行一票否决,不能被评为先进单位或先进个人。
回顾今年我局软环境建设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塑造了民政工作者的良好形象,赢得了社会群众的广泛赞誉。今后,我局将进一步强化领导,规范制度,加大行风软环境建设力度,促进全县民政系统行风软环境建设工作再上新台阶。
二○一一年十二月二日
第三篇:优化湘阴投资软环境的建议
优化湘阴投资软环境的建议
招商引资目前是促进湘阴经济发展的关键之所在。尤其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如何顺利的、最大限度的招商引资,保证足够的资金流以促进经济的平稳发展,是各地政府工作内容的重中之重。
根据各种公开的资料,可以分析后得出湘阴县招商引资工作以前面临着三大现实:一是现有企业的发展现状——经济效益不高,整体实力不强。这种现状直接打消了投资者增加投资的热情与信心;二是过去引入的外来投资,规模小、技术落后、没有长期发展的打算;三是湘阴籍人才济济,成功的企业家众多,但回乡投资的较少,也让外来投资犹豫不决。
湘阴县交通区位优越、物产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足,这些投资硬环境均使得湘阴具有良好的资金聚集能力与投资吸引力。湘阴县虽具有良好的投资环境,但对外名气不大,甚至还没有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名声的响亮,这使得很多投资者对湘阴没有足够的了解与投资信心。故湘阴县解决上述招商引资三大难题的关键在于彻底优化湘阴投资软环境,并加大力度对外宣传湘阴的投资好环境。
参考国内大小城市(特别是长沙经开区、长沙高新区)招商引资的实践经验,结合湘阴本土的条件,建议从以下几点着手优化湘阴投资软环境:
一、重视优惠政策的制定
优惠政策的制定是政府引导资金流向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制定优惠政策时,必须综合考量湘阴的本土特色,并配套地制定实施细则,将政策的实施落实到具体的程序与管理机关。优惠政策的制定必须有重点,创特色,不可将所有的外来投资项目一揽子概括。这种针对性的优惠政策,是政府调整资金流向和产业经济结构的有力手段。
二、强化整体服务意识
国家一直在提倡“服务型政府”,湘阴政府更应该树立这种意识。服务型政府在招商投资工作中具体体现在:
1、建立外来投资项目的绿色通道,简化审批程序。实行“ 一门受理,联合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 的工作方式,为外来投资者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2、完善以“专题会议”为主要形式的沟通渠道,集中听取企业的难处,并将问题及时确定给责任部门,责令限时立项整改。
三、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成本,并提供稳定可靠的投资保障
投资者是上帝,是给湘阴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的重要力量。
政府开展具体的行政行为、制定行政规章制度时,均应该严格杜绝地方保护主义,将所有企业一视同仁,保证企业间的公平竞争环境。这是减少投资成本,建立投资保障的重要前提。
湘阴政府在招商引资过程中要严格做到“三化”,也就是程序简便化、职责明确化、政务公开化。落实“三化”,是为投资者提供可靠保障的第一步,是彻底解决多层执法、多头执法的关键所在。
收费标准明确公开,杜绝乱收费、乱罚款,及时地清理不合理的收费制度,是政府减少外来投资人员投资成本的重要手段,这样才能让投资者对成本胸有成竹。
重视投资人员“信赖利益”的保护,信赖利益的保护要求政府一诺千金,不得朝令夕改。这也是诚信政府的必备条件,是投资保障的应有之义。
四、加大力度对外宣传湘阴的投资好环境
酒香也怕巷子深。虽然湘阴坐拥良好的投资硬环境,但是也应该重视并加大招商投资对外宣传的力度,抓住机遇,主动出击,吸引尽量多的投资者来湘阴实地考察,进行投资。
首先,湘阴具体职权机关应该编辑、印制图文并茂的湘阴《投资指南》宣传画册、“投资湘阴”网站,全面地反映各县市的区位优势、自然资源、产业特色、人文历史、投资环境等方面的基本情况,为湘阴各县市对外招商宣传工作建立一个良好载体。其次,立足本县市,积极、最大限度地利用宾馆、饭店、景区等接待优势,免费发放招商引资宣传资料,不断创新招商引资宣传方式。最后,湘阴政府应当定期召开并组织参加展会、交易会、外来投资者座谈会、贸易洽谈会等,这些都是一些很具有针对性的投资宣传工作。
五、将具体招商引资行为和投资者对经营环境的评价,作为对干部奖惩的重要指标。
招商引资,有益于整体湘阴人民,对改善湘阴人民的生活有极重要的作用,所以,要将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到为民谋福利的高度,对不作为、乱作为要坚决制止,及时将害群之马清出干部队伍。
六、湘阴县政府应该区分主次,重点支持那些具有重大经济带动效益的投资企业。
90年代远大空调在长沙县的成功,吸引了大批的投资者前来长沙县进行投资,也因此带动了长沙县的整体经济发展。因此,一个企业的成功,对后续外来投资的吸引以及 地区经济的带动,具有着不可估量的力量。
湘阴县应该综合评估企业的经济带动效益,并挑选那些具有重大经济带动效益的企业,比如“远大可建”,予以重点支持并促其成功。现湘阴县可以考虑重点支持远大可建,将其树立成“90年代的长沙远大空调”。让远大可建的成功成为湘阴对外宣传投资好环境的生动事例,让每个投资意向者前来参观远大可建后,就产生强烈的投资湘阴的念头。
优化湘阴投资软环境,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贯穿于经济发展的始终。政府要通过坚持不懈、年复一年的艰苦工作,从上述方面努力营造并改善投资软环境,才能使得投资者能够“安其心,兴其业”,才能使得湘阴经济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第四篇:对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的思考
对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的思考
对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的思考
对优化我市投资软环境的思考
近年来,六安市委、市政府精心抓经济发展工作,在打造经济建设平台、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方面已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就目前城市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我市各阶层已形成了一个共识: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不是发展思路,而是发展软环境。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影响着我市区域经济发展的速度。事实上,我市与外地的经济的竞争已经演化为环境的竞争,环境竞争力已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经济发展环境的整治和优化工作,只有如此,才能足以保证我市经济发展
走上快车道。
一、当前我市投资环境存在的突出问题
区域经济的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硬、软环境有着直接而重要的关系。而目前反映较强烈、较多的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软环境。我们在与许多外商的接触中了解到,他们对我市诸如交通、通讯、电力、劳动力、优惠政策、用地等硬件方面都感到很满意,他们集中反映的是行政执法机关乱收费、政府部门办事效率低和服务态度差等软环境方面的问题。企业的生存发展与软环境息息相关。当前我市在软环境方面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具体问题:
?/p%26gt;
?/p%26gt;部门政策法规不尽合理。目前现有的一些部门政策法规还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有的是从本部门本系统的需要来考虑的,缺乏科学性、合理性和操作性,在实践中难行得通。
执法行政简单粗暴。有的执法行政
人员在工作中缺乏法律观念,工作方法简单粗暴,甚至滥用职权,动不动就要带人扣物。
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落实。一些地方为招商引资和扶植企业发展,政府制定了若干优惠政策,作出了一些具体的承诺。但由于有关职能部门不认真落实,使一些优惠政策和承诺成为一纸空文,使企业的发展受到严重影响。
部门服务观念不强。企业的发展需要政府和各个职能部门的协调和服务,由于一些职能部门在这方面的工作跟不上,服务意识淡薄,往往是重引进、轻服务,重收费、轻支持,使一些企业一开始就遇到了不少难题。
存在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上述问题之所以存在并难以克服,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我们思想解放不彻底,缺乏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和观念,颠倒了主仆关系。少数执法和行政人员认为,他们是专司管理和监督的,不存在为企业服
务的思想。
二是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一些部门不研究本系统制定的、本部门执行的各项政策法规是否科学合理,是否符合客观实际情况,因此在行政过程中出现强迫执行、高压执行,实在执行不通,又采取随意执行或不执行的现象。
三是财政支付上存在矛盾。不少部门和单位不是财政全额负担,都需要从自己部门的各项收费返回中来弥补财政负担或本系统划拨经费的不足。因此,除税务征收应有计划指标外,其他有的部门和单位也给自己的工作人员下达了强令性的收费计划指标,造成了乱收费、多收费的现象。
四是管理体制上的原因。有的部门是垂直领导,有的是双重领导,造成部门权利过大,对政府统一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特别是优惠政策和承诺不能保证落实,有时出现政令不畅,令行不止;部分执法行政人员自身素质差,不具备代表政府和执法机关行政执法的基
本素质,官气和流气十足,滥用职权,称王称霸。
对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一是在全体干部特别是执法行政职能部门中,深入开展一次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思想教育活动,牢固树立为纳税者服务的思想,正确认识和处理好管理和服务的关系,履行职责和尽义务的关系,展开一场优质服务治“卡”、文明礼貌治“粗”、规范收费治“乱”、遏制源头治“本”,为各类经营户和业主营造一方净土、一方乐园的实际行动。
二是统一解决政策法规透明度的问题。将目前清理整顿后保留和修改的各部门政策法规以及应收费的项目汇编成册,发放到相关的工商经营户和投资者手中,明确应该缴纳的收费项目名称、标准、数额以及负责收费的部门单位,做到依法行政,合法经营,按章纳税。
三是党委、政府要强化治理和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要由政治责任感强、事业心强的人组成办公室工作班子,要赋予其接受群众举报,负责调查核实、监督执法行政部门和协同纪检、监察查处危害经济环境的人和事的实权。办公室要配置专线电话,并通过媒体公布于众,以便为广大群众举报违法违纪行为和咨询情况开辟更通畅的渠道。
四是切实抓好政府制订的优惠政策和承诺的落实到位,大力改进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服务工作,规范市场经济管理秩序,严厉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净化经营环境。
五是用法规制度和纪律维护政府的权威,保证政令畅通。要把维护还是危害经济发展环境提高到政治和纪律的高度来认识,不管哪个部门或个人,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相违背,就不是个思想和工作方法的问题,而是政治和纪律的问题。谁同政府的统一法令相违背,谁有意危害经济发展的环境,就查处谁,就端掉谁的饭碗,这应该成为一条铁的纪律。要强化行政执法责任制和错案追
究制,加大对行政执法的监督力度。过去那种“政府职能部门化,部门利益法规化”再也不能延续下去了,必须强调和维护政府的权威,要彻底改变某些职能部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保证政令畅通,使政府制定的各项政策法规能完全落到实处。
第五篇:优化发展软环境营造投资新热土
优化发展软环境营造投资新热土
——对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
优良的经济发展软环境是催化剂,是生产力,是竞争力,是一个城市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要条件。为进一步深化政府审批制度改革,规范行政行为,优化环境,促进发展,近日,我深入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就如何更好的实现“利企便民、优质高效”,不断提升政务工作管理水平和服务能力进行了深入调查,并结合我市实际,对如何优化我市经济发展软环境进行了思考与探究。
一、政务服务中心建设的基本情况
2004年10月28日,我市为改善经济发展环境,创建了市政府政务服务中心,归市招商局管理,2010年7月后,隶属市监察局管理。目前,政务中心大厅使用面积800余平方米,分设3个办事大厅,共进驻38个单位的259项审批事项。
7年来,政务服务中心建立了“一门受理、集中审批、一口收费、限时办结”的行政审批运行机制。按照“进一道门办事、交规定费办成、按承诺日办结”的要求,做到一般事项直接办理,复杂事项承诺办理,联办事项同步办理,上报事项负责办理,特殊事项集中办理,控制事项明确答复。政务中心内部实行“申报登记制,联合审批制,办事限时制,超时默认制”,对涉及多部门的审批事项并联审批、联合会审,缩短审批时限,提高审批效率,赢得了广大企业、投资者和办事群众的普遍欢迎和好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政务服务中心成立以来,累计办理了60余万件各类审批服务事项,被誉为“鹤城第一窗口”和“阳光政务大厅”。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是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创新管理方式,方便群众办事的有效形式,也是推行阳光政务,从源头上预防腐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总体上讲,我市政务服务中心服务水平较高,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与群众和投资者的意愿和要求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存在行政效率不高的问题。突出表现:一是审批环节过多。尽管我市需要审批的项目总体上减少了,但不少部门的办事程序和审批手续裁而不减,有的甚至搞“分解动作”,将一个审批事项分成几个步骤进行。二是审批流程不完善。有些事权在市与区之间,部门与部门之间划分不清,有些项目实行了并联审批,但各程序之间相互牵制,手续繁杂,使得政务服务中心的功能受到制约和限制。三是工作透明度不高。政府部门的政策透明度较低,政府与企业间沟通的渠道狭窄,企业对相关信息不知情,对办一件事需要哪些手续,需要哪些材料缺乏了解,以致不停的补办手续、补充材料。四是部分工作人员业务能力不强。企业本来跑一趟能解决的问题,由于某些部门的工作人员素质不高,业务能力较差,造成企业多次往返。
(二)存在行政行为不端的问题。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入推进过程中,一些政府部门利益观念过重,没有把工作职能转移到为企业和群众服务,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而是以收费代替审批,审批代替管理,管理代替服务,利用自身对
行政资源的独占优势搞有偿服务,或将一些明令取消的收费项目转到所属中介组织或行业协会,加重企业和群众负担。
(三)存在公共服务能力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一是服务意识不够。一些工作人员官本位思想严重,高高在上,工作主动性差,服务意识淡薄。二是责任心不强。有些工作人员没有把主要精力放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问题不重视、不解决,有的在工作中敷衍塞责、欺上瞒下、从中作梗。三是作风不实。一些工作人员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观念,不干实事、不求实效,纪律松弛、迟到早退,擅离岗位现象时有发生。
三、几点建议
政务服务中心建设是提高执政能力,建设效能政府、服务政府、和谐政府的重要途径,是优化发展软环境的重要载体,关系重大,事关全局。当前,应重点抓好“五个服务”,促进政务服务中心在服务功能、服务方式、服务质量上实现实质性的突破,以优化和提升全市发展的软环境。
(一)抓好规范服务。要在深化政务公开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政务服务中心的规范化建设,健全“一个中心对外,一条龙服务”的政务服务运作模式。完善集中审批制,真正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串联审批向并联审批转变,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对进中心的审批项目及其实施程序进行修订完善。进一步搞好市区之间、部门之间的事权划分,加大放权力度,确保该进中心的审批事项全部进,能下放审批权限的必须大幅下放。窗口的设臵要科学配套,便于流转,便于操作。运行的程序要突出窗口的纽带作用,把政府部门与企业群众结合起来,切实纠正窗口虚设,授权不充分,体外循环等问题。同时,逐步完善工作制度,推行岗位责任制、服务承诺制、首问负责制,坚持用制度管人管事。窗口工作人员要严格依法办事、依规办事、依程序办事,坚持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用规范的言行处理每一项事务。
(二)抓好透明服务。进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事项应做到程序透明、收费透明、依据透明、时限透明和监督方式透明,最大限度的保障办事对象的知情权。在受理前,采取“一事一表”的方式印制窗口办事指南,或借助网络和电子触摸屏进行公开,方便群众办事。在办理中,通过打印受理单接受群众监督。在办结后,通过短信告知平台等多种手段使办事对象马上知晓办理结果。
(三)抓好高效服务。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把改革的重点放在审批事项再压缩,审批环节再精简,审批环节再优化上,按照利企便民的原则,对进中心事项的办理流程进行清理再造,切实解决审批项目减瘦留肥,明减暗不减,效率低下等问题。实现减少项目、缩并流程、简化环节、压缩时限,使行政许可审批服务项目整体大幅提速,即时办理项目显著增加。进一步理顺窗口与部门的联系,增强窗口对内部科室的调度权、考核权和一般事项的终审权,提高内部运行效率。要把能办事、办成事作为政务服务中心的服务标准,做到人、权、事真进,让群众真正感受到政务服务中心办事快捷方便。
(四)抓好创新服务。一要创新机制。围绕项目建设,重点在投资审批领域创新工作机制,提高行政效率。对涉及多个部门办理的投资审批项目实行联合审批,限时办结。同时,完善大项目建设审批绿色通道制度,突出对大项目的重点服务,对大项目实行提前介入,全程代理、特事特办。二要创新方法。建立并逐
步完善电子监察系统,进入政务服务中心办理的审批事项逐步实现网上预约、网上申报、网上审批、网上流转,促进资源共享,提高办事效率。同时,强化网上监管,实现审批事项流转的每一个环节能在网上监管,办理进度能在网上查询,还可以开通网上投诉,更广泛的接受群众监督。三是创新平台。按照“统一进场、管办分离、规则主导、全程监管”的要求推进招投标统一平台建设,逐步把建设工程、产权交易、政府采购、药品采购等经济事务纳入统一平台公平交易、规范操作。
(五)抓好廉洁服务。作为政府的形象窗口,政务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更要以廉洁为基本准则,自律严谨、勤政廉政,树立政务服务的优良品牌。一方面要增强服务意识,坚持“把困难留给自己,把方便让给他人”的理念,工作中做到不人为设障,不吃拿卡要,不暗箱操作。另一方面,政务服务中心应采取群众评议、舆论监督、代表委员查访等多种渠道,广泛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