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报告(汇报材料、评审指南)
申请
厂领导:
因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工作需要,我厂的《达标现场评审指南》、《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现场评审汇报材料》、需外送进行印刷。妥否,请批示!
安全生产技术部
2013-07-09
附录:
1、新庄孜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现场评审指南共18页,25本,双面印刷,左边装订
2、新庄孜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现场评审汇报材料共6页,25本,单面印刷,左边装订
第二篇:评审指南
注:特种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企业还应提供以下资料:
现场鉴定评审时,申请单位应当向鉴定评审组提供以下资料:(1)申请单位的基本概况;
(2)依法在当地政府注册或者登记的文件(原件)和组织机构代码证(原件);
(3)换证申请单位所持有的特种设备许可证(原件)及持证期间特种设备制造产品(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清单;
(4)特种设备质量保证手册及其相关的程序文件、作业(工艺)文件;(5)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明细表及任命书、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
(6)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焊接、无损检测)明细表及其聘用合同、工资表、相关保险凭证、身份证、职称证明、学历证明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原件);
(7)设备、工装、仪器、器具、检验与试验装置等台账;(8)检验与试验装置检定校准台账和检定校准记录;
(9)受理的许可项目试制产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设计文件(包括设计图样、设计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等),作业(工艺)文件(包括作业指导书、工艺评定报告、工艺规程、工艺卡、检验工艺规程等),质量计划(过程控制卡、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检验与试验、验收记录与报告(分项验收报告、验收报告、验收报告、竣工报告),监督检验报告(法规、安全技术规范规定时),质量证明资料等;
(10)申请单位的合格分供(包)方名录、分供(包)方评价报告;(11)受理的许可产品设计文件鉴定报告、型式试验报告(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有规定时);
(12)相关法律、法规、安全技术规范及其相应标准清单;
(13)管理评审、不合格品(项)控制、质量改进与服务等质量保证体系实施的有关记录;
(14)鉴定评审过程中需要的其它资料。
附件:4
现场鉴定评审工作基本程序 预备会议(视据具体情况决定召开与否)
鉴定评审组到达申请单位鉴定评审现场后,召开由鉴定评审组全体人员和申请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人员参加的预备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根据申请单位的实际情况和许可项目特性,鉴定评审组同申请单位协商鉴定评审工作日程和具体的鉴定评审工作安排;
(2)协商首次会议参加人员的范围和会议程序;(3)向申请单位通报鉴定评审组人员的分工情况。2 首次会议
首次会议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参加人员包括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是否参加由该部门决定)、申请单位负责人、质量保证工程师、质量管理体系的各个质量控制系统责任人员。首次会议的主要内容如下:
(1)鉴定评审组和申请单位双方介绍有关人员;
(2)鉴定评审组组长说明鉴定评审工作依据、日程安排、内容和要求以及鉴定评审工作纪律;
(3)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对鉴定评审工作提出要求(由该部门人员决定);
(4)申请单位介绍单位基本概况,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运行的情况,产品(设备)试生产情况。
B 现场巡视
现场巡视与许可项目有关的部门、场地、设施。其重点是材料库、配件库、设备库、焊材库、加工设备(预制设备)、起重与必备的工装设施、组焊(施工、组装)现场、热处理设备、焊接试验室、理化试验室、无损探伤室、压力试验和气密性试验及特殊试验场地和设备、各个工序的生产情况等。
在进行现场巡视时,鉴定评审人员可通过记录试生产成品(设备)、在制品(试安装、改造维修设备)的编号、使用的材料、部件标记、特种作业人员标识和现场质量体系实施、执行工艺等情况,以便作为追踪鉴定评审的依据。
B 分组审查
各鉴定评审小组成员按分工和所规定的鉴定评审内容进行以下审查:
(1)对照申请单位有关资源条件的资料(包括工程技术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原材料储存场地、生产场地、生产设备、检验试验场地、检验试验设备等),进行资源条件的核实;
(2)按照相关规定和申请单位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要求,以及抽取的质量管理体系实施记录、见证资料,结合生产产品(设备)质量档案、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记录,对申请单位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和运行情况进行鉴定评审;
(3)在申请单位许可项目制造现场抽取分别对生产成品(设备)、在制品(设备),对其安全性能进行抽查;
(4)对需进行设计鉴定和型式试验的产品,对产品设计鉴定报告和型式试验报告进行审核。鉴定评审人员应当如实记录鉴定评审情况,鉴定评审工作完成后,鉴定评审人员应当在记录上签字。
在鉴定评审中,鉴定评审人员与申请单位人员应当及时交换意见,发现重要问题及时向鉴定评审组组长汇报和沟通,发现疑问应当扩展鉴定评审范围以便查清问题。
B 鉴定评审情况汇总
各鉴定评审小组鉴定评审工作结束后,鉴定评审组组长应当与各鉴定评审人员交流所发现的问题和情况。必要时,鉴定评审组长应当再次确认鉴定评审中发现的问题。对所有问题和情况均予以确认后,鉴定评审组组长将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汇总,形成《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
B 交换鉴定评审意见
必要时,鉴定评审组与申请单位的领导层及质量管理体系有关责任人员就鉴定评审工作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交流。鉴定评审组应当向申请单位说明鉴定评审的意见和建议,并征询申请单位有关人员的意见。双方在交流意见后,应当在《特种设备鉴定评审工作备忘录》上签字确认。
B 鉴定评审总结会议
由鉴定评审组组长主持,鉴定评审组全体成员、质量技术监督部门代表(是否参加由该部门决定)、申请单位有关负责人、质量管理体系各个责任人员参加。
总结工作会议内容如下:
(1)鉴定评审组组长代表鉴定评审组介绍鉴定评审工作情况和发现的问题;(2)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监察机构代表讲话(由该部门人员决定);(3)申请单位领导发言。
第三篇:浙江省职称评审指南
职称(专业技术资格)的取得途径一般有三种:考试、评定以及考评结合。评定包含评审和确定(初定),这里编制的操作指南着重介绍的是职称评审。
由于职称系列众多,难以逐一介绍,为便于使广大人事(职称)干部及申报对象对职称评审工作有个大致了解,我们仅从评审条件、基本资料、申报程序等通用性方面作一般性描述,各系列(行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专业技术人员到达法定退休年龄后(经批准延迟退休的除外),不再进行职称评审。
一、评审条件。
(一)学历资历。
1.高级职称。
(1)正高级职称。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并聘任副高级职称满5年。
(2)副高级职称。须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具备并聘任中级职称满5年。获得博士学位后,具备并聘任中级职称满2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具备并聘任中级职称满4年。
2.中级职称。须具有大学专科及以上学历,具备并聘任助理级职称满4年。获得博士学位的,经考核合格。获得硕士学位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的,具备并聘任助理级职称满2年。
3.初级职称。
(1)助理级职称。中专毕业后,具备并聘任员级职称满4年。大学专科毕业后,具备并聘任员级职称满2年(对具有中专、大专两者学历之一但不具备员级资格的,其专业工作年限在上述标准再增加1年后也可直接申报助理级职称评审)。大学本科毕业或获得学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获得硕士学位或第二学士学位后,从事专业工作。
(2)员级职称。中专及以上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4.对申报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职称的,也可按以下条件执行:(1)申报工程师的,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②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③中专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2年; ④高中及以下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0年; ⑤具备并聘任助理工程师满4年。
(2)申报助理工程师的,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 ②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2年; ③中专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4年; ④高中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7年; ⑤初中及以下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0年; ⑥具备并聘任技术员满4年。
(3)申报技术员的,须满足下列条件之一: ①大学专科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 ②中专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1年; ③高中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3年; ④初中及以下学历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6年。
(二)等级证书。
1.职称外语。
(1)符合免试、不作要求及不作必备条件范围的,参照《职称外语免试及放宽条件》(见附件一)执行。
(2)级别对应关系。正高级职称对应全国A级或省级四级,副高级职称对应全国B级或省级三级,中级职称对应全国C级或省级二级。
(3)成绩适用范围。参加全国职称外语考试的,60分及以上始终有效;50—59分的,自取得证书的当年起两年内有效。参加省通用英语考试的,自取得证书的当月起三年内有效。
(4)对申报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中级职称的,职称外语不作要求。
(5)证书使用。评审通过的,证书由各评委会收取,以后申报高一级职称时须重新考取相应职称外语等级证书;评审未通过的,证书由各评委会退回,下次在证书有效期内申报职称的可继续使用。
2.职称计算机。
(1)符合免试范围的参照《计算机应用能力免试条件》(见附件二)执行。
(2)级别模块要求。申报中级职称须取得3个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考试合格证书,申报高级职称须取得4个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计算机应用能力模块考试合格证书(申报高级职称时已在通过中级职称中取得3个模块合格证书的,只需再增加1个模块合格证书)。
(3)对申报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中级职称的,职称计算机不作要求。
(4)证书使用。该模块合格证书同时适用于中、高级职称,无论评审是否通过,证书均由各评委会退回。3.准入证书。
申报教育、卫生、会计、审计、统计、司法等行业(系列)的,须持有特定职(执)业资格(水平)证书。具体参照各行业(系列)要求。
4.继续教育。
(1)申报中、高级职称的,须参加并通过3门专业技术人员公需科目课程培训考核。目前轮次的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公需科目共设《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低碳经济与绿色生活》、《心理健康与调适》三门课程,以后轮次的公需科目课程根据省人力社保厅统一部署。
(2)准予登记继续教育学分的各类培训情况应及时登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证书内容。
(3)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的,须在自申报当年前一年起往前连续3个内取得30个以上(含30个)继续教育学分,且每一不少于10个继续教育学分。行业(系列)另有要求的从其要求。
(4)学分折算办法。
①著作论文。作者排名前三位的省部级18学分,地市级12学分,县级8学分;作者排名第四位及以后的降低计分。论文内容应与本专业相关,内刊、增刊上发表的减半计分。
②成果荣誉。一等奖及相当荣誉国家级25学分,省部级18学分,地市级12学分,县级8学分;二等奖及相当荣誉国家级20学分,省部级15学分,地市级10学分,县级6学分;三等奖及相当荣誉国家级18学分,省部级12学分,地市级8学分,县级4学分;其他奖项酌情计分。
③后取得学历。学制内每学年计10学分(每学年课程应不少于4门,否则按2学分/门计算)。④培训学习。经人社部门核准可予登记继续教育学分的各类行业、专业培训除有特定分数外,按2学分/天计算。注明具体学时数的,按每4个学时折合1学分计算。
⑤研修班课。参加政府部门组织的高研班、研讨班、提高班等,凭结业证书或证明每次计算10学分。授课时间少于3个小时的降低计分。
⑥进修讲学。出国讲学、留学、进修访问或参加国际学术、技术交流的,凭有关证明材料和总结报告,时间在1个月以上的,计18学分,1个月以下的,每2天计1学分。
⑦凡未经人力社保部门批准、允许、备案的,均不予计分。
(三)其他材料。
1.社保证明。凭申报对象本人身份证到当地社保部门出具,须与申报单位主体一致。社保证明的时限一般为:初级职称不少于6个月;中级职称不少于1年;高级职称不少于3年。
2.学历认证。对于2002年及以后取得的国内大专及以上学历的申报对象须提供《教育部学历证书电子注册备案表》。国外的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国外学历学位认证书》,港、澳、台地区的学历、学位须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的《港澳台学历学位认证书》。
3.著作论文。
(1)规格。带有“CN”、“ISSN”或“ISBN”刊号的专业刊物,或行业(系列)认可的内刊,或虽未公开发表但经县市级以上政府部门、行业学会评选获奖。
(2)数额。申报中级职称的,公开发表不少于1篇第一作者或独著;申报高级职称的,公开发表不少于2篇第一作者或独著。合著中非第一作者,篇数按 “1/作者排名位置数”折算。同一论文在不同刊物上公开发表的只计算1次。
(3)篇幅。一般不少于2500字,内容与申报专业相关。
(4)时限。一般自申报当年前一年起往前连续三年内,最迟不超过申报当年的6月底。同一内须在不同刊物上公开发表。(5)申报 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中级职称的不作要求。
(6)公开发表2篇及以上的,须指定1篇作为代表作并在《综合表》“备注”栏目中注明。4.业绩成果。
包括荣誉及获奖证书、专利作品、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报告、立项结题、定额标准、成果鉴定材料等。集体项目须提供本人系主要贡献者依据,“主要”的一般指前三位,“参与”的一般指前九位。
5.任期考核材料。
一般提供自申报当年前一年起不少于三年的考核表,初级职称视申报对象实际情况而定。6.工作总结。
主要书写任现职以来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成果所得,重点写近5年内,一般不少于2000字。
(四)破格申报。
1.破格申报仅限于“单破”,即破学历或破资历,破资历提前时间不超过1年。2.论文在正常申报基础上至少增加1篇。
3.奖项要求。需要使用奖项条件的,申报中级职称至少需县处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申报高级职称至少需地市级科技成果二等奖以上。行业学会、系统条线的奖项应再提升一个等级。
4.部分行业(系列)破格申报须答辩。
5.所提交的考核材料中至少有一个考核结果为“优秀”。6.破格申报只适用于申报中级及以上职称。
二、基本资料。
(一)中、高级职称。其所需资料具体为(对照《申报材料清单》,下同):真实性保证书、公示确认表、评审表、身份证、学历(位)、任职资格证书、聘任书、照片、外语合格证书或免试表、计算机模块合格证书或免试表、任期考核材料、工作总结、综合表、论文、继续教育验审表、社保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专业技术工作经历、破格申报及其它业绩材料视申报对象实际情况提交。
(二)初级职称。其所需资料具体为:真实性保证书、公示确认表、评审表、身份证、学历(位)、照片、任期考核材料、工作总结、社保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任职资格证书、聘任书及其它业绩材料视申报对象实际情况提交。
(三)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中级职称。其所需资料具体为:真实性保证书、公示确认表、评审表、身份证、学历(位)、照片、任期考核材料、专业技术工作经历、工作总结、综合表、继续教育证明、社保证明等原件及复印件。学历认证、任职资格证书、聘任书、论文及其它业绩材料视申报对象实际情况提交。
三、申报程序。
中、高级职称经网上申报(行业〔系列〕另有规定的以及申报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职称的除外)复核通过后提交书面材料,初级职称直接提交书面材料。教育、卫生、农业与林业、建设、公安、司法、文化、计生、技校、党校、政工系列材料由各主管部门送审,其他系列材料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专业技术人员管理科复核后送审。
四、表格填写。
对照每职称评审要求,以申报工程类职称为例对有统一样式的表格填写简要说明。
(一)申报材料清单。一式二份,一份黏贴在资料袋封面上,一份放入资料袋内(散装),按照各申报对象实际提供的材料填写,应提供便于联系的电话号码。除评审表、综合表、计算机及英语免试表、破格审批材料外,其余资料均只需提供一份。材料多须装订2册及以上的还应编制各小册清单并分别附在各小册封面上。
(二)专业技术资格评审材料真实性保证书。一式一份,应写明申报职称的类别及专业,签名处须手签。
(三)申报人申报材料公示确认表。一式一份,应在单位将申报对象情况进行公示后再行填写,应反映如下情况: 1.时间。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跨度不少于7天。2.地点。单位内部、公告栏、宣传橱窗、信息平台等。
3.内容。申报对象基本情况、申报职称级别及专业、举报电话及受理举报联系人等。4.方式。公告、通知、张贴、例会等。
5.结果。无异议、无来人来电来信反映情况等。
(四)专业技术资格评审表。申报中、高级职称不少于一式二份,申报初级职称不少于一式一份,申报职称通过后该表应存入申报对象个人人事档案。
1.填写方式。A4纸双面打印,但签名处须手签。2.时间格式。统一填××××年×月,如2008年6月。3.具体栏目。这里主要介绍容易混淆、易错、易漏栏目。
(1)“最高学历+毕(肄、结)业时间”。在同一格内先写学历类别,再写毕(肄、结)业时间。(2)“现任专业技术资格及时间”。先写已具备的资格名称,再写聘任起始时间。(3)“专业技术资格(取得时间及审批机关)”。按已具备资格证书的对应栏目填写。
(4)“任现职后主要专业技术工作业绩登记”。主要写近五年内,从聘任现职称开始按时间顺序分逐年填写。申报非公有制企业工程类职称中按学历及资历条件直接对应的,则须按资历所需年限逐年填写,且主要突出近三年业绩。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的,自担任企业副总及以上职务开始逐年填写。(5)“及任职期满考核结果”。应逐年填写考核结果,不少于三年(自申报当年的前一年起往前推)。
(五)推荐 级专业技术资格人员情况综合表。不少于一式四份(高级一般不少于35份),申报初级的除有特别要求外均不用填写。1.填写方式及时间格式与评审表相同,部分系列须网络申报(高级职称须网络申报系列:交通、环境、机械、石化、能源与材料、轻纺、电子、土管、质监、建设、水利、经济)。
2.“现专业技术资格及取得时间”及“现聘任职务及时间”对应评审表相应栏目。
3.“继续教育完成情况”。自评审当年前一年起往前连续三年内可予登记继续教育学分的各项培训、学习、考核内容,包括专业、行业性以及公需课程,论文著作、专利作品、奖项荣誉不用填写(计分时可将此内容按照继续教育学分折算办法计入总分)。
4.“专业技术经历”。时间跨度对应评审表相应栏目,但内容应有所扩展,对申报对象实际主持、参与、从事、合作、研讨、规划、设计、编制的工程、项目、科研、课题等作一般性描述。此栏目再作充实后可另行打印并加盖公章后成为“申报材料清单”中所需的“专业技术工作经历”。
5.“专业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掌握系统理论及专业知识的能力、跟踪前沿技术调研研究的能力、起草编制行标规程制度工法的能力、主持复杂工程解决技术难题的能力、科研创新推广运用的能力、指导实践引领进步的能力、行业准入执业注册的能力等。
6.“专业工作业绩情况”。结合申报对象专业技术经历与能力以及个人总结材料以第三人称着重描述。
(1)内容。围绕申报对象实际从事的技术工作以及取得的成就、效益、影响等,主要包括:专业工作进程开展及完工验收的成果,创新技术推广运用的实效,荣誉及奖项的评选获得,专利课题及科研项目的授权评审,制度标准及工艺方法的颁布实施,论著图集作品资料的出版发行,研发中心创新团队的架构建设,经济与社会效益进步的数额指标等。
(2)次序。可按实际从事工作范围性质的大小作适当调整,如按国家级——省部级——地市级——县区级,或按系统——重点——复杂——一般,或按规模——大型——中型——小型排列等等。
(3)量质。申报中级职称的,一般不少于3项一般性(县区级)技术工作;申报高级职称的,一般不少于2项以上中等复杂(地市级)技术工作。
五、有关说明。
(一)部分系列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申报材料的需提供有效期内的合格依据。
(二)继续教育验审表后还应附送继续教育证书、准予登记继续教育学分的各类培训考核学习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三)材料份数及装订汇编按每的职称评审文件要求执行。
(四)学历合格、专业对口并符合各职称级别所需专业工作年限要求的,可不经评审直接按《专业技术资格初定程序及相关材料》要求申报相应级别的职称初定。
(五)直接申报高级经济师中反映单位经济指标材料的,须提供专业机构出具的财务审计报告。
第四篇:二甲评审汇报
四川省武胜县中医医院 二级甲等中医医院评审工作报告
受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的委派,于2013年8月14日——16日,专家组一行13人,严格遵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以及法律法规,对武胜县中医医院的等级评审工作进行认真、客观的评审。评审专家组分为中医药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临床组、重点专科组、护理组、药剂组)和综合服务功能组(包括管理组、医疗组、其它组)两个部分。评审组专家采用听取汇报、查阅文献资料和现场了解访谈、考试考核、数据分析等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现将评审情况报告如下:
一、医院基本情况
武胜县中医医院始建于1979年,1998年创建为国家“二级乙等”中医医院,2002年成功创建为国家“二级甲等”中医医院。医院先后获得省“文明单位”、省“医疗质量先进集体”、广安市“十佳医院”、广安市“消费者满意单位”、广安市“民主评议行风工作先进集体”、“抗击非典先进基层党组织”、“拥军优属先进集体”等殊荣。
经过多年建设,医院现有固定资产8100万元,编制床位260张,实际开放病床280张,占地23亩,建筑总面积33043平方米。其中,业务用房26425平方米,每开放床位建筑面积118平方米,净使用面积12平方米。开设有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针灸推拿科、骨伤科、肛肠科、皮肤科、急诊科、麻醉科等临床一级科室。开设有检验科、放射科、功能检查科、药剂科、手术室等医技科室。
医院现有职工302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74人,占全院职工总数的90.72%,床位与卫生技术人员之比为1:0.34,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占医师比例为59.43%,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占药剂人员的比例为60%。
二、工作成效
(一)领导重视,成效显著。医院高度重视医院等级评审工作,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积极创建二级甲等中医医院,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院长兼办公室主任,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二级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2013年版)》的要求,认真学习,精心组织,召开了“二甲”达标工作动员大会,进行了任务分解,资料收集,开展自查整改20余次。同时,制定了职能部门、重点专科、临床科室达标进度考核表,并纳入绩效考核。建立健全了各项管理体系和规章制度。并将“二甲”创建与公立医院改革、“三好一满意”活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抗菌药物专项整治等活动紧密结合,坚持每月院科两级“考核评价、追踪整改”机制,确保了医疗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提升。
县中医院充分发挥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开展中医对口支援乡镇卫生院工作,并纳入院长长期目标责任制,实行工作计划,同时制定了相关激励措施,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一是成立了对口支援领导小组,二是积极争取项目,三是加强了对乡镇卫生院、村卫生站的指导,不断提升区域中医药服务能力。至2010年以来,支持乡镇卫生院完成了各项政府指令性、公益性任务,获得较高评价。
(二)发挥优势,落实指标。医院制定了中长期发展规划和工作计划,将发挥中医药特色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激励措施、奖惩考核制度,同时下达了中医药服务能力考核指标。加快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突出中医药特色优势,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20余次,把提升中医药临床疗效作为全院工作的重点,努力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和专科学术水平,建立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的综合目标考核中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作为主要指标。如:开展了中医诊疗技术项目10大类48种,门诊处方中,中药(饮片、中成药)处方比例达到62.5%,中药饮片处方数占门诊人次的31.6%,非药物中医技术治疗人次占门诊总人次的17.17%。
(三)以“二甲评审”为契机,强化质量意识。医院重视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建设,建立有中医重点专科、中医特色优势发挥、临床疗效等方面的考核评价管理体系,中医专科建设成绩显著。目前医院拥有针灸推拿科、骨伤科为市级中医重点专科,针灸推拿科已列为省级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皮肤科属在建的市级重点专科。这些科室均能充分发挥中医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在本地区有较大的影响力。临床各科均制定和实施了常见病中医优势病种的诊疗方案和临床路径,并定期进行分析、总结、评价和优化。积极开展师承教育,制定了师承教育计划与激励措施,并确定市级重点专科4名中青年主治医师跟师学习。同时,邀请重医附院、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等专家来院讲课共计12次,提高了业务人员专业知识,也夯实了中医基础。2010年以来,获市级科研成果三等奖一项,省级科研在研项目两项。在省级以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32篇。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成立了医疗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医疗质量管理会议。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组织健全,制度落实,建立了医疗安全防御机制,保障患者医疗安全。临床科室应用新技术按规定报批。健全了重大手术风险安全评估制度,对各种高风险及新技术实行分级分类授权管理,较好的开展了临床危急值报告制度、腕带识别患者身份等各类管理制度。医疗技术风险预警机制和医疗技术损害处置预案健全。强化医技科室质量管理。临床检验、输血、功能检查、影像检查等医技科室质量管理规范,为临床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对实施手术的患者加强病情评估和讨论,对麻醉等高风险技术操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实行授权制,定期进行技术能力考评,进一步加强医疗核心制度和关键环节的督导检查工作,不断提高医疗服务质量。认真落实《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严格执行《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运用中医护理技术,临床科室开展中医护理技术均在2项以上,全院开展中医护理技术12项,并能为患者提供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指导。重视护理质量的持续改进,护理质量控制措施到位。积极开展优质护理服务工作,医院优质护理病房覆盖率达到57.14%。医院设置有感染管理科,医院感染管理符合《医院感染管理办法》的要求,加强对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人群与高危因素的院感监测,做到功能齐全、任务明确、管理规范,相关措施执行到位,不断提高了临床的医疗服务质量。
(四)加强管理,完善制度,确保用药安全。能认真按照《药品管理法》、《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药事法律法规,制定医院药事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药房的布局基本合理,能满足临床工作的需要。能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建立合理用药处方评价制度,充分发挥中药的临床优势,积极使用小包装饮片,强化合理用药管理,并与“抗菌药物专项整治活动”相结合,加强抗菌药物的管理,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实行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制度,按规定及时上报药品不良反应,并定期在全院进行通报。
(五)加强中医药文化建设,开展未病先防,提升医院竞争力。严格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加强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和《中医医院中医药文化建设指南》文件,紧密结合医院实际,建设了中医药特色鲜明的医院文化,一是将中医药文化融入到各项工作制度;二是加强环境与内涵建设,营造中医药文化氛围;三是强化对外宣传,提升医院的知名度、信誉度和美誉度。深入挖掘中医药文化,确立了“中医为本、厚德载物、关爱生命、博爱和谐”的医院精神,充分体现了中医药文化内涵。医院十分重视环境形象体系建设,利用门诊候诊区、宣传橱窗、病区走廊等进行中医药知识宣传,增强了患者对中医的信任度,提升了医院的核心竞争力。
坚持公立医院开展公益性活动,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放在首位。开展健康干预,未病先防,成立了“治未病”科,“治未病”工作纳入医院的中长期规划和工作计划。配备专职医护人员,添置了中医体质辨识软件,开展了风险评估,健康咨询与指导,健康干预和中医适宜技术等服务,特别是对慢性病、老年病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受到了患者好评。
三、存在的问题
(一)医院的部分医疗区域分布和科室设置不合理、不规范。如:发热门诊、胃镜室布局不合理。
(二)人才结构欠合理,部分科室中医执业医师不达标。中医药人才不足,西学中培训效果欠佳。
(三)病历书写质量欠佳,中医药内容不足。未定期进行优势病种中医诊疗方案优化。
(四)护理人员配置未达到相关要求;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制定欠规范;责任护士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落实不足。
(五)血透室、手术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洗手设施不符合院感要求;部分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掌握不足;医疗废物转动流程不合理。
(六)无临床药师。抗菌药物使用率、Ⅰ类切口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均未达标。
(七)微生物室流程及分区欠合理,部分记录表格欠完善;分析评价欠到位。
四、意见和建议
(一)加快基础设施改造,规范医院科室布局及服务流程。要注重供应室、胃镜子室、发热门诊等重点部门的布局,做到分区明确,流程合理。
(二)进一步加大对中医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强化西医人员的中医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学习。
(三)加强科学管理,深化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的内涵建设,优化中医诊疗方案。突出关键环节管理,注重细节,持续改进,确保患者安全。
(四)加强护理人力资源配置,逐步达到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相关标准。进一步优化医院常见病、优势病种护理常规。加强优质护理服务工作,落实健康教育及中医特色康复指导,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
(五)加强对医院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培训;重点部门配置符合院感要求的洗手设施;规范医疗废物转运流程。
(六)要强化临床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尤其要规范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配备专职临床药师,完善临床药师制度,提高药事管理水平。
(七)尽快建立流程合理及分区合理的微生物室,同时投入更新微生物室相关检测设备,加强微生物室的质量管理;进一步完善实验室相关检测及质量控制记录。
第五篇:科室评审汇报
以创建促发展
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打造中医肛肠特色品牌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
您们好!
在这岁末年底,即将送走2017年之际,迎来了灌南县田楼镇第二卫生院中医特色肛肠科特色科室评审组的领导及专家对我院“特色科室”的创建工作进行终评验收。这既是对我们开展创建工作的检阅,也是各级领导对医院发展的关心与支持。在此,我代表田楼镇第二卫生院向您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下面,就特色科室的创建工作总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医院及肛肠科基本情况
田楼镇第二卫生院(原田楼乡卫生院)始建于1958年,位于灌南县东北革命老区,目前医院占地20余亩,建筑面积2000余m2,实际可开放床位40余张。现有职工总人数60余人,有卫生专技人员40余人,现有中级职称4人,初级职称32人,中医2人。建院近60余年来,通过历届领导班子及上级领导的不懈努力,医院逐步发展成为具有内外妇儿、中医康复的集医疗、康复、预防于一体的现代化医院。我院肛肠科于2017年初建科,现有床位8张,有专科医师4人,护士2人。
二、主要创建举措 一是领导重视,组织落实。我院领导高度重视特色中医肛肠科的创建工作,成立肛肠科创建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创建办公室,分设综合管理组、医疗组、护理院感组、医技设备组、药剂组五个工作组。形成“多管齐下、统筹兼顾、分级负责”的组织保障体系与创建工作总格局。
二是宣传发动,全员参与。提出了“转观念促发展、抓管理强内涵、用特色树品牌”的创建口号,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积极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确保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制定方案,把握标准。按照连云港港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考核标准》要求,制定了特色科室发展规划及和《肛肠科科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对创建任务进行层层分解,落实责任领导、责任科室、责任人员,做到内容明确、标准统一、目标一致。
四是立足实际,纠建并举。针对医院实际,与“三好一满意”和医院可持续发展相结合,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不唯创建而创建。注重纠建并举,在创建中求规范,在规范中促进发展。
三、创建工作重点
1、提出了“规范医院管理,加强学科建设,突出专科特色,强化医护质量,提升医院形象”的总体工作思路。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全面规范医院管理。
3、创新管理措施,完善管理制度。
4.积极采取措施,发挥好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积极开展中医特色技术推广。
6、推行辩证施护,实施中医特色护理。7.加大硬件投入,提升综合服务能力
(二)重点整改工作
1、完成特色科室流程改造。
2、强化医疗质量与病历书写质量。
3、强化病区医师对重点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熟悉、掌握及临床应用,努力突出中医特色和本院优势。
4、加强核心医疗制度的落实。
(三)总体整改情况
医院创建领导小组对各创建组的创建整改工作进行了全盘检查,对试评指导专家组提出的4大项问题,已整改完成4项。对现实无法整改到位的问题业已疏理,并拟定了计划,作为今后加强和改进的重点。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医院肛肠科创建工作是一项全面系统的建设工程,指标体系概全,标准要求严格。虽然通过艰苦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我们深知创建只是一种手段,科室发展才是目的。对照标准,我们也清醒的认识到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和 差距。主要表现在:医院内涵建设有待加强,医疗资源利用率不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文件书写质量需加大督查与持续改进力度;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与综合服务能力还有待加强和提高;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作用及效果有待进一步加强,中医药专科品牌有待着力打造等。不管此次终评是否达标,都希望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毫不留情的指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意见,我们一定会虚心接受、理性看待,并以此为新的起点,相信我们有信心、有能力、不断改进、持续提高,以创建促发展,巩固和深化创建成果。
最后,我代表田楼镇第二卫生院全体职工衷心祝愿各位领导和专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