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9-05-15 13:08: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第一篇: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

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

冯进峰贾礼琨

(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安全品质管理部 300222天津//第一作者,硕士,工程师)

摘要: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工作的重点,但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地铁运营的专业性较强、社会影响较大,安全管理工作尤为突出。然而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基本上处于不断总结和摸索的阶段,只有根据线路、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结合企业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充分调动各级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将各种资源有机地调配起来,按照现代企业重视人、质量、安全的要求,针对城市轨道运营企业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及时果断地建立健全适合本企业特点的工作机制,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效地掌握安全运营的规律,才能实现地铁运营工作的快速、健康、长远发展。

关键词:安全管理轨道交通运营运营安全

Consideration on safety management of The city railway communication(CRC)

line operating unit

Feng Jinfeng, Jia Likong

Abstract:Operation safety is the focus of The city railway communication(CRC)line operating unit, but safety management is a dynamic process, and Operation of the metro's highly professional, social impact, particularly in the management of safety.However, CRC line operating unit is operating in a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groping stage.Only under the line, equipment, basic facilities, combining with the overall quality of corporate staff levels,we should fully mobilize the initiative of the staff in every levels and redeploy all diversified resources.In accordance with the importance of the modern enterprise, quality, safety requirements, for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nvironment of operating unit, we should timely establish decisive working mechanism suiting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area.Of course, constantly improving and constant innovation, we should grasp the law of safety management effectively and achieve quick, healthy,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metro operating.Key Words:Safety managementOperation of the metroOperation safety

运营安全是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工作的重点,但安全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地铁运营的专业性较强、社会影响较大,安全管理工作尤为突出,然而城市轨道运营企业基本上处于不断总结和摸索的阶段。天津地铁1号线北起天津市西北部的刘园,南至市东南部的双林地区,正线全长26.188公里,共设有22个车站。经过广大员工的不懈努力,天津地铁1号线于2006年6月12日开始试运营,客流量稳步增长,至今已安全运营两年多的时间,未发生一起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或大事故。天津市地下铁道运营有限公司成立于2004年6月份,自成立以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管理理念,结合现代企业质量管理的趋势,努力营造安全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了企业近期的发展战略。通过积累形成了一些较为成熟的管理方法,希望对地铁运营安全管理工作的发展有一定促进作用。

一、坚持建立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和安全管理制度

1、建立全方位的安全管理网络

公司建立了以安全工作委员会为主体的内部责任安全机制,形成了“决策领导层”、“指导监管层”、“落实执行层”三级安全管理层次,目前共有252人的专兼职安全管理队伍,坚守于公司各个

第 1 页论文@2008安全管理共 4 页

核心位置。

公司建立了以季度联席会议为主体的外部联动安全机制,主动邀请政府行政主管部门、公安治安部门、消防部门和安全生产监督部门监督指导,形成了定期检查、定期总结、定期沟通的外部安全工作氛围。

公司通过整体安全管理网络内外两个“网”的搭建,实现了内部运作、外部监督两种资源的优势互补,共同为地铁的安全运营出谋划策,同时强化“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制管理,确保安全管理网络正常科学运作。

2、建立覆盖全区域的安全管理制度

公司成立之初,就把制度建设作为公司一切工作的切入点,并借助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的契机,建立了适应地铁运营发展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涉及安全教育、劳动防护、特种设备、安全检查、隐患排查等方面,确立了日常安全管理、应急管理、事故调查处理管理三个制度体系。公司岗位作业指导文件均将安全内容放入本文件体系的显著位置,确保安全管理覆盖到每一个岗位、每一个角落。

3、开展多层次多内容的安全活动

公司每年组织开展“安全活动月”、“安全知识竞赛”等文体活动,将安全理念融入到员工工作的方方面面,同时各生产部门根据自身部门特点,组织开展“百日安全活动”、“技能比武”、“提合理化建议”等活动,形成公司大动作、部门小动作的安全活动景象。

公司除对员工安排三级安全教育活动外,每年定期组织安全重温教育活动,从公司经理至基层值班人员按照工作情况合理、灵活安排重温课程,形式从安全专家莅临讲学、事故案例回放到观看专题教学片,使不同岗位的员工不断地接受安全意识的洗礼。

公司每季度组织一次综合性演练活动,内容包括行车安全、设备安全、消防安全三个方面,涉及公司各个主要运营岗位以及公安局、消防局等外部联动机构,锻炼行车调度人员、车站值班人员、列车乘务人员、设备技术人员、设备抢险人员等岗位在信号系统、车辆系统、供电系统故障及重大火灾等条件下的应急处理能力,检验公司整体应急处理机制的运作情况。

二、坚持特色安全文化和安全质量一体化建设

1、建设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和谐共生的特色安全文化

公司成立初期实施青年人才战略,大量招收知识层次较高的青年人才充实到地铁运营的队伍中来,形成了现在这支以30岁以下青年人为主的运营团队。公司原有的老地铁员工无论在技术能力、设备维护经验和工作责任意识方面均有值得借鉴的地方,也是地铁运营工作不可或缺的力量。公司在权衡两者的利弊后,确立青年人员与老地铁员工新老搭配、以青为主的工作格局,使得青年人员蓬勃向上、敢闯敢拼的精神风貌和老地铁员工技术娴熟、经验丰富的工作作风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形成了继承传统、面向未来、和谐共生的特色安全文化。

(1)岗位互助在技术维护方面,青年专业工程师拥有专业理论知识的优势和敢钻敢拼的想法,借助老地铁维修员工现场实践经验丰富的作业能力,使得设备维修维护质量稳步地朝前迈进,保证了地铁设备安全。在车站管理方面,车站老值班人员凭借业务熟练、责任心强的特点,为车站青年值班人员树立了榜样;车站青年值班人员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快,为车站管理注入了新的活力;双方互相影响,使得车站的客运安全管理和应急处理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新老结合的工作结构,实现岗位互助,达到了“有源之水,无限动力”的局面。

(2)师徒传承在列车驾驶方面,利用老地铁司机驾驶技术熟练、应急能力较强、心理素质较好的职业优势,实施“一带一”、“多带一”的技术传承方法,使得青年司机在较短的时间里熟练掌

握各种驾驶技能,在现阶段地铁列车仍处于人工模式下实现了驾驶方式由“正副双人驾驶”到“单人值乘”的转变。司机是地铁的重点安全岗位,通过老地铁司机的一言一行的影响,无论地铁列车驾驶方式如何变化,行车安全依然能够得到有力保障。

(3)推广经验老地铁员工通过多年的作业经验积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作业方法,经过提炼总结,逐步地推广到生产过程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例如调车机司机总结的“一了解、二呼唤、三瞭望、四确认”的调车作业法和“看、敲、触、听、闻、查”检车要点,对日常维修和调车作业降低不安全因素、实现安全作业起到指导性的作用。

青年人员与老地铁员工在工作上相互借鉴,继承优良的地铁运营安全作风,不断地在思想和技术上寻找突破,实现“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在日常运营管理过程中潜移默化的推动效应。

2、建设安全质量一体化和标准化工作

(1)组织结构公司始终将安全和质量工作放在公司发展战略的重要位置。从成立初期至现在,安全管理业务和质量管理业务由原来分属两个部门逐步合并至一个部门,实现了安全质量一体化和标准化管理的飞跃。利用质量管理“持续改进”的思想,逐步使得安全管理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利用安全管理“预防控制”的方式,逐步使得质量管理工作深入到每一项作业、每一道工序。有“安全”的地方,让“质量”扎根;有“质量”的地方,让“安全”开花。

(2)车站一体化建设公司针对地铁行业行车密度大、车站密集、乘客流动大、机电设备集中、安全工作复杂的特点,对车站管理方式由单一的车站日常业务管理转变为车站机电设备管理、车站行车技术管理、车站票务技术管理、车站日常客运管理为内容的车站一体化管理,实现以中心站长为核心、机电技术管理人员和行车技术管理人员为依托、车站机电维修工、值班员和站务员为基石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车站设备、行车组织、客运服务、票务营收、人力调配、物资后勤保障等方面的协同问题,促进了车站管理向质量安全一体化管理的变革。各个中心站技术管理人员每周定期召开会议,对前一段时期车站涉及安全、质量变化动向进行有效交流,及时去除弊端,同时发扬创新,实现安全质量管理工作紧随车站管理变化而变化。

(3)设备维护标准化建设地铁运营涉及车辆、供电、信号、通信、线路、自动售检票、安全门、环控通风、给排水、消防、设备监控等系统设备设施,设备设施维护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地铁的正常运营。公司结合设备设施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修性、安全性)的要求,开展实施了设备维修流程标准化、故障处理流程标准化、设备维修质量标准化建设,实现设备设施日常检修、故障处理、改造革新方面的突破。从变电所400V系统失压改造、调车机动力系统缺陷治理、第三轨防护罩设计革新等方面均取得理想进展。设备维护标准化工作的深入,使得消除故障、治理隐患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很多安全、质量问题迎刃而解。

三、坚持推进企业化运作和人本管理方式

1、实施“安全、服务、成本、效益”结合的企业化运作模式

(1)风险管理在试运营前期,公司就邀请第三方评价机构对地铁1号线存在的运营风险进行细致、科学的评估,对存在的风险因素按照等级制定相应措施,执行控制管理。试运营期间,借助1号线劳动安全评价工作的契机,专业机构安全专家对1号线所有运营系统存在的危害因素再次进行查找、辨识,并针对不同的危险源制定符合现场实际的治理方案。借鉴科学评估、风险控制的思想,同时参考《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GB/T50438-2007),公司初步建立设备设施安全隐患控制点排查治理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信息报送、隐患登记、隐患整改、隐患消除管理流程,实现以风险管理为主旨的安全质量管理方式在地铁运营的运作。

(2)委外管理地铁运营成本较高、专业涉及领域较广、科技含量较高,如何保证在设备设

施安全可靠的前提下降低维修成本,摆在管理者的面前。本着系统维护作业专业化、社会化的思想,综合考虑安全、人力等方面的因素,公司将各设备系统的维护作业方式分为自我维护和委外维护方式进行分析,对比委外维护项目清包、全包的成本落差,经过严密分析论证,实施部分设备系统委外管理模式。相应的技术专业室以委外合同为依托,开展全方位综合化跟踪管理,对专业公司检修维护服务的质量进行制度化考核。经过几年的实践,整体上达到了降低成本、提高综合效益的目的,也实现了安全运营的基本理念。

2、推进人力资源绩效考评体系

(1)安全表现与员工绩效挂钩针对原有员工薪酬分配方案中未能体现对安全工作考核的弊端,公司经过集中讨论论证,开始实施安全工作表现与绩效奖金挂钩的新型薪酬分配体系,安全工作表现奖金额度约占总奖金的13%—18%。根据员工所从事岗位安全性要求的程度不同,划分为业务部门员工安全绩效奖金与职能部门员工安全绩效奖金两种类别,体现出安全工作量在本岗全部工作量中所占比例的差异,更有效地促进全体员工尤其是一线业务人员参与安全工作的积极性。

(2)管理责任与员工绩效挂钩公司每年制定有详细的安全考核指标,经层层分解,逐步落实到每一个员工上。针对突发责任事件中存在的管理问题,公司实施责任事件中管理者责任追究制度,具体体现在管理责任与员工薪酬考核相挂钩。通过落实责任追究制度,进一步强化各级领导安全责任制,进一步营造自上至下自觉重视安全工作的氛围。

3、引进司机生理周期预防治疗理念

(1)司机轮乘制基于公司的经营理念,为实现现有司机资源的合理配置,使得整体效益达到最大化,公司引入并实施轮乘制。根据已编制的列车运行图,结合司机个体的劳逸时间,乘务管理人员编制司机出乘表,并能在特殊情况下及时调整出乘计划,确保在任何情况下在线司机的质量和数量,保证在线司机有充裕的间隔休息时间。轮乘制的实施,提高了司机出乘质量和效率,降低了岗位自身带有的高紧张度风险,达到精细化管理。

(2)生理周期预防辅助治疗人体存在固有的生理周期波动,同时有家庭、事业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司机心理承受能力也会显现出周期性的变化。如果心理处于重度低潮期,高紧张度的工作人员就容易出现工作不集中、健忘等现象,从而引发事故的出现。乘务管理人员通过日常工作观察、交流等方式,及时掌握每一位司机的心理变化情况。针对心理状态明显处于重度低潮期的司机,公司对其进行“一对一”的心理交谈、调整出乘时段、临时休假等方法,及时避免由于司机心理变化而引起的行车风险。公司还通过专业心理医师现场教学的方式,引导司机学会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掌握减轻压力的技巧。经过公司内部建立司机出乘的灵活机制和外部聘用心理医师辅助治理,在现有的设备设施条件下,司机出色地完成了各类列车驾驶任务,并保证列车运行正点率达到99%以上。

天津地铁1号线是在原有7.4公里的基础上南北延伸而修建成的,存在既有线路和新建线路的衔接特点。公司根据线路、设备、设施的基本情况,结合公司员工的整体素质水平,充分调动各级人员“创业干事”的工作主动性,将各种资源有机的调配起来,按照现代企业重视人、质量、安全的要求,及时果断地建立健全适合天津地铁运营情况的工作机制,从而实现地铁运营工作的快速、健康、长远发展。安全是一个长期持续的过程,需要针对城市轨道运营企业的特点和所处的环境,不断地总结、不断的创新,才能有效地掌握安全运营的规律。

第二篇: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市政府令第22号)

二○○九年十二月九日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2009年12月9日上海市人民政府令第22号公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保障及其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监管部门)

市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监督工作。

市发展改革、建设、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运营单位)

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其运营范围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运营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二章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

第五条(建设单位的运营安全要求)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同步建设轨道交通安全监测和施救保障系统,并确保系统功能符合运营安全的需要。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轨道交通线路竣工总平面布置图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六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在车站、车厢内设置以下安全设施、设备:

(一)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应急设施、设备;

(二)安全、消防、人员疏散导向等标志;

(三)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客操作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当醒目地标明使用条件和操作方法。

第七条(设施维护和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和检测,并按照国家《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完好。

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发生变化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调整。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的,运营单位应当根据市运输管理机构的要求,及时对现有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整改。

第八条(安全保护区)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后,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划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并告知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内进行《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作业内容的,规划、房屋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告知相关作业单位向市运输管理机构办理安全保护区审批手续。

第九条(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取得施工许可证后,建设单位应当对该轨道交通工程划定的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实施安全管理。

作业单位应当按照经市运输管理机构审批同意的作业方案确定的时间进行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保护措施。作业单位未按照作业方案确定的施工期限开工的,应当重新向市运输管理机构办理作业方案的审批手续。

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应当对作业单位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内的施工制定安全监督方案,并对施工的安全性进行日常监督。

第十条(安全保护区外的施工管理)

在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外进行建设工程施工,其工程施工机械可能跨越或者触及轨道交通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其线路轨道的,施工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并在施工前书面告知运营单位。

运营单位应当派员对施工现场进行安全检查。施工单位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或者施工过程中出现可能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的,运营单位应当要求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报告市运输管理机构。

第三章安全运营管理

第十一条(基本运营条件认定)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需要投入试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向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基本运营条件认定,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在运营单位提出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组织基本运营条件认定。

轨道交通工程符合基本运营条件的,经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投入试运营;不符合基本运营条件的,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将相关问题告知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本市轨道交通基本运营条件的具体规范,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会同市发展改革、建设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从业要求)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进行不少于5000公里驾驶里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应当进行不少于300小时操作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安全职责)

运营单位车站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二)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三)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四)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列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

(二)查看乘客上下列车情况,确保站台屏蔽门(安全隔离门)和列车车门安全开启和关闭。

第十四条(乘客要求)

乘客除遵守《条例》以及《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等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不得携带超过规定体积标准的物品进站、乘车;

(二)不得携带自行车(含折叠式自行车)进站、乘车;

(三)不得携带猫、狗等宠物进站、乘车;

(四)不得在车站、车厢内使用滑板、溜冰鞋等器材。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乘车秩序的管理。对违反前款规定的乘客,运营单位可以拒绝其进站、乘车。乘客拒不接受的,运营单位可以移送公安部门处理。

第十五条(安全检查)

禁止乘客携带易燃、易爆、有毒、有放射性、有腐蚀性以及其他有可能危及人身和财产安全的危险物品进站、乘车。具体危险物品目录和样式,由运营单位按照规定,在车站内通过张贴、陈列等方式予以公告。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和标准,在车站内设置安全检查设施、设备,配备受过专业培训的安全检查人员,并按照规定对乘客携带的物品进行安全检查。

乘客应当接受和配合安全检查;拒不接受、配合安全检查的,运营单位应当拒绝其进站、乘车。

运营单位在安全检查中发现有危险物品的,应当立即采取防止危险发生的安全措施,并按照规定及时报告公安部门。

安全检查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佩带安全检查证;未佩带安全检查证实施检查的,乘客有权拒绝检查。

乘客以外的其他人员进站、乘车的,应当遵守本条规定。

第十六条(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管理)

在车站内设置的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除轨道交通车站规划布局方案确定设置的商业网点和设置在站台的自动售货机外,禁止在车站出入口、站台及通道设置商业网点。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广告设施、商业网点使用的材质应当采用难燃材料,并符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除紧急情况外,广告设施、商业网点应当在轨道交通非运营期间进行设置或者维护。

第十七条(改扩建停运)

轨道交通进行改建、扩建或者设施改造,需要暂停轨道交通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的,运营单位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并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运营单位应当在暂停轨道交通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10天前,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以及媒体等方式向乘客履行告知义务。

轨道交通暂停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的,市运输管理机构应当做好安排和调度工作,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和便利。

第十八条(检查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检查,及时消除运营安全隐患;难以及时消除的,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制订专项整改方案。

运营单位应当将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专项整改方案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九条(委托管理)

运营单位将涉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管理项目或者设施、设备委托给其他单位管理的,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单位。

运营单位应当对运营安全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并承担安全责任。

第二十条(监督检查)

市安全生产监督、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

市安全生产监督、交通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实施检查时,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做好书面记录。

执法人员实施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不得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第四章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一条(应急预案的编制)

市安全生产监督、交通、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编制本部门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批准。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本单位的具体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二条(应急处置)

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的,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本市以及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处置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运营单位应当对涉及的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设施、设备保持完好。

第二十三条(事故处置)

运营单位应当合理设置事故救援点和配备救援人员。

轨道交通运营发生安全事故的,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立即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安全事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或者媒体等方式及时告知乘客相关运营信息,做好乘客的疏散、转移工作。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赶赴事故现场进行处置,尽快恢复轨道交通的正常运营。

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处置规定,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制定。

第二十四条(限制客流量及停止运营)

发生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等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时,运营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采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无法保证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轨道交通部分区段或者全线的运营,并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运营单位采取限制客流量或者停止运营措施的,应当同时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或者媒体等方式向乘客履行告知义务;轨道交通无法及时恢复正常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出具延误证明,告知票款退还或者车票延期等注意事项,并做好乘客的疏散工作。

第二十五条(信息报告)

轨道交通运行发生15分钟以上延误情形的,运营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并在恢复运行后3日内将延误原因及处置情况书面报告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建设单位的处罚)

建设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五条第二款规定,未按照要求履行备案义务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对运营单位的处罚)

对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六条或者第二十三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设置安全设施或者事故救援点及救援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履行安全职责的,给予警告,并处3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规定,未按照要求设置、维护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按照要求履行告知或者报告义务的,处1000元以上3000元以下的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八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履行安全检查义务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订专项整改方案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对施工单位的处罚)

施工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进行施工,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委托处罚)

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可以委托市交通行政执法机构实施本办法规定的由市交通行政管理部门实施的行政处罚。

第三十条(其他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或者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其规定处罚。

第六章附则

第三十一条(参照执行)

磁悬浮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三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2010年3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第262号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已经2015年3月31日市人民政府第124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5年6月10日起施行。

市长

万勇 2015年5月11日

武汉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运营安全,维护乘客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和《武汉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保障及监督活动。

第三条

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应当坚持科学管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

第四条

市人民政府建立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综合协调机制,统筹和协调本市涉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重大事项。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包括开发区、风景区、化工区管委会,下同)负责做好区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服务、保障工作,配合相关部门协调、解决相关问题。

第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监督管理,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进行行业指导、监督,其所属的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负责日常监督工作。

市公安机关负责维护轨道交通运营治安秩序及反恐工作,对消防、安检工作实施监督管理。

市发展改革、国土规划、城管、城乡建设、安监、卫生等部门依照各自职责做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相关工作。

第六条

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应当依照本办法承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主体责任,做好轨道交通运营的日常管理工作,并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控制体系,制定规章制度,落实安全责任,保障运营安全。

第七条

市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营的法律规定和安全知识,提高市民的安全意识。

第二章

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

第八条

轨道交通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在进行工程项目建设时,应当同步建设以下轨道交通安全设施、设备,确保其功能符合运营安全的需要:

(一)报警、灭火、逃生、站台门、防汛、防爆、反恐、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安全、应急设施设备;

(二)安全、消防、人员疏散导向等标志;

(三)视频监控系统;

(四)警务用房、警用标志及相应的通信、防暴等装备。

紧急情况下需要乘客操作的安全设施、设备,应当醒目标明使用条件和操作方法。

第九条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将轨道交通线路竣工总平面布置图报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和市公安机关轨道交通治安管理部门、消防部门备案。

第十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要求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日常维护保养、检查检测,保障设施、设备的正常完好。

安全设施、设备规范标准发生变化的,运营单位应当及时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调整。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的,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和市公安机关轨道交通治安管理部门、消防部门的要求,对不符合要求的安全设施、设备及时进行整改。

第十一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下列标准提出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的具体范围,报市国土规划部门批准:

(一)地下车站与隧道外边线外侧50米内;

(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

(三)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

(四)水底隧道结构外边线外侧150米内。

市国土规划部门应当将批准后的安全保护区范围向社会公布,并向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和市城乡建设、城管、水务、港航海事等相关部门和单位及区人民政府通报。

因地质条件或者其他特殊情况,需要调整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范围的,由运营单位研究提出具体方案报市国土规划部门批准。

第十二条

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在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内进行下列作业,需要行政许可的,市国土规划、城乡建设、城管、公安消防、水务、港航海事等部门和单位实施行政许可时,应当就申请人的规划设计方案、作业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书面征求运营单位的意见,并根据运营单位出具的技术审查意见作出是否许可的决定。对技术复杂的或者对轨道交通安全有影响的作业,相应行政许可部门和单位应当组织专家进行评审。行政许可决定作出后应当及时告知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和运营单位:

(一)新建、扩建、改建或者拆除建(构)筑物;

(二)敷设管线、挖掘、钻孔、爆破、桩基施工、地基加固;

(三)打井、挖沙、采石、取土、堆土、疏浚河道;

(四)其他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作业。

进行第一款所列作业,不需要行政许可的,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应当就规划设计方案、作业方案和安全防护方案(包括监测方案)书面征求运营单位的意见。

运营单位应当在5个工作日内出具书面技术审查意见并予以回复,同时将审查意见报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三条

作业单位或者个人进行第十二条第一款所列作业时,应当与运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将严格按照作业方案进行施工、严格遵守国家相关安全标准和施工安全规范、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等作为协议内容。未签订安全协议的,不得开工作业。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保护区内作业的安全性进行日常监督,发现有危及或者可能危及轨道交通安全的,应当要求作业单位或者个人停止作业,采取措施消除危害,并向作业的许可单位或者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报告。接到报告的单位应当依法及时处理。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相关部门应当加强对轨道交通运营线路安全保护区的日常管理,长江水利委员会、长江海事局、长江航道局、市港航海事局依法做好相关河道和水域的安全保护区管理工作,发现违规作业的,应当责令作业单位或者个人立即停止作业,并依法予以处理,同时将处理结果及时通报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

第三章

安全运营管理

第十四条

轨道交通线路试运营前,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前安全评价规范》的规定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安全评价机构进行安全评价,并报市安监部门备案。对安全评价中发现的问题,建设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

运营单位在轨道交通线路通过安全评价后,应当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出试运营基本条件的评审申请。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根据省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委托,组织相关部门和专家进行评审。评审合格并经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方可进行试运营。

试运营期间,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设计标准和技术规范,对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运行情况和运营状况进行安全监测和综合验证。

第十五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运营单位开展轨道交通运营安全评价,实施安全应急演练,指导和监督运营单位开展执法活动。

第十六条

公安机关应当依法维护轨道交通运营的治安秩序,对破坏轨道交通治安秩序的行为进行查处,建立轨道交通反恐指挥体系,完善反恐应急预案并组织演练,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十七条

运营单位应当配置安全检查设施、设备,选择有安检资质的单位实施安全检查。安检单位应当对轨道交通进站、乘车人员及其携带物品实施安全检查。公安机关对安全检查工作进行指导、监督。

乘客应当自觉接受安全检查。不接受安全检查的,安全检查人员应当拒绝其进站、乘车;拒不接受安全检查强行进入车站、乘车或者扰乱安全检查现场秩序的,移送公安机关依法处理。

安检人员实施安全检查时,应当佩带安全检查证;未佩带安全检查证实施检查的,乘客有权拒绝检查。

禁止携带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有威胁的物品进入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具体危险物品目录和样式,由运营单位按照公安机关和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的规定,在车站内通过张贴、陈列等方式予以公告。

第十八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做好车站、列车等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的消防设施配置以及定期检查、维护、更新工作,同时保障疏散通道、安全出口畅通。

第十九条

运营单位在车站内设置的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应当符合《武汉市轨道交通车站、车辆广告设置管理规定》、《武汉市轨道交通车站商业网点设置管理规定》的要求,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二十条

轨道交通沿线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做好轨道交通站点站房滴水线外的治安秩序维护、交通疏导、市容管理等工作,保障轨道交通客流疏散通道的畅通。

第二十一条

运营单位对轨道交通进行扩建、改建和设施改造,应当制订安全防护方案,报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备案;需要暂停轨道交通运营或者调整运营时间的,应当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并在实施前提前5日通过媒体以及车站、列车广播等方式向社会公告。

轨道交通暂停运营或者调整运营时间的,运营单位应当做好安排和调度工作,确保乘客出行安全便利。

第二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定期组织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检查,对市安监、交通运输、公安、公安消防、水务等部门在检查中发现的运营安全隐患,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订专项整改方案并进行整改。

第二十三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相关规定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从业人员具备相应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知识和安全管理能力。

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进行不少于5000公里驾驶里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调度员、行车值班员、车站客运服务人员应当进行理论、实操技能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二十四条

运营单位车站客运服务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维护车站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二)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劝阻、制止无效的,及时报告公安机关处理;

(三)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

(四)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列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

(二)查看乘客上下列车情况,确保站台屏蔽门和列车车门安全开启和关闭。

第二十五条

在轨道交通运营区域内,除应当遵守《条例》的规定外,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禁止在车站、列车、出入口、通道进行乞讨、卖艺、拾荒、募捐、传教或者发放各类宣传品;

(二)禁止携带氢气球、铁锯、铁棒、自行车(体积、长度符合要求的折叠自行车除外)、电动自行车、运货平板车等;

(三)禁止在自动扶梯上推拉、嬉戏打闹、逆行、身体倚靠、探出扶手栏杆,堵塞扶梯、闸机等通道;

(四)禁止人为损害轨道交通自动扶梯、自动售检票机、公共交通卡充值验票机、视频监控摄像头等设施、设备。

第四章

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六条

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制订本市轨道交通运营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演练计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运营单位应当制订本单位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报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备案。

第二十七条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建立应急救援组织,配备应急救援机动力量,设置应急抢修救援点,配备救援器材设备,储备应急救援物资,开展应急救援培训,定期组织应急演练,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八条

轨道交通运营发生突发事件,运营单位应当立即启动本单位的应急预案,同时向市人民政府、市公安机关以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

市人民政府应当根据突发事件的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启动相应级别的轨道交通应急预案,及时组织指挥处置,尽快恢复轨道交通运营。

市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区人民政府以及电力、通信、供水等单位,应当按照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应急保障和抢险救援。涉及恐怖袭击、治安突发事件,市公安机关应当启动相应的反恐、治安应急预案,依法予以处置。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运营单位应当对涉及的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确保设施、设备保持完好。

第二十九条

因自然灾害、恶劣气象条件或者发生安全事故以及其他突发事件,严重影响轨道交通安全的,运营单位可以暂时停止线路运营或者部分路段运营,组织乘客疏散,并向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报告,向社会公布。

轨道交通因地震、火灾等重大灾害停运后,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对轨道交通进行安全检查,组织专家论证或者委托专业机构鉴定,经确认符合安全运营条件的,方可恢复运营。

第三十条

轨道交通运营发生人身伤亡事故,应当按照先抢救受伤者,排除障碍,及时恢复正常运行,后处理事故的原则处理,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阻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发生人身伤亡事故,运营单位应当保护好现场,按照规定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市公安、安监、交通运输、卫生等部门应当对现场进行勘察、检验,依法进行处理。

第三十一条

因突发事件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或者媒体等方式及时告知乘客相关运营信息,做好乘客的疏散、转移工作。

第三十二条

运营单位应当对进入轨道交通运营区域人员的伤亡依法承担损害赔偿责任,伤亡是其自身健康原因和故意造成的除外。

第三十三条

发生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等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时,运营单位可以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采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无法保证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轨道交通部分站点或者全线的运营,公安、城管等部门应当配合做好客流疏导、秩序维护等工作。

运营单位采取限制客流量或者停止运营措施,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同时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或者媒体等方式向乘客履行告知义务;轨道交通无法及时恢复正常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为乘客出具延误证明,告知乘客票款退还或者车票延期等注意事项,做好乘客的疏散工作。

第三十四条

运营单位应当建立举报奖励机制,发动广大群众发现、举报轨道交通运营安全隐患,及时掌握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信息。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条例》或者其他法律、法规已有规定的,由相关部门依照其规定予以处理。

第三十六条

作业单位或者个人违反本办法第十二条、第十三条规定,未经许可在安全保护区内作业、未签订安全协议或者危及轨道交通安全不停止作业、不采取措施消除危害的,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予以警告,并责令改正;造成危害轨道交通安全后果的,由所在地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整改,对单位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对个人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七条

违反本办法第二十五条规定,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秩序的,由运营单位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元以上200元以下罚款;造成严重后果的,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公安机关按照各自职责依法处理。

第三十八条

依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由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依法处理的违法行为,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可以委托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机构实施。

第三十九条

安检单位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按照要求履行安全检查义务的,由公安机关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依据《保安服务管理条例》(国和院令第564号)、《企业事业单位内部治安保卫条例》(国务院令第421号)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四十条

相关部门及区人民政府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有关部门依法追究责任;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四十一条

本办法自2015年6月10日起施行。

第四篇: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草案)

附件三: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草案)

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办法

(草案)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强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防止和减少运营安全事故,确保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轨道交通的运营安全及其相关管理活动。第三条(监管部门)

市安全生产监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实施综合监督管理。

市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本办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监督管理;其所属的市运输管理机构负责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日常管理工作;其所属的市交通执法机构可以受市交通港口行政管理部门的委托实施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管理方面的行政处罚。

本市公安、规划、建设、消防等行政管理部门及各区(县)人民政府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办法。

第四条(责任主体)轨道交通线路运营单位(以下简称运营单位)是其运营范围内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责任主体,应当建立运营安全控制体系,落实安全责任,制定和完善运营安全规章制度,保证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第二章 安全设施与保护区管理

第五条(安全设施)

运营单位应当在车站、车厢内设置以下安全设施:

(一)安全、消防和疏散导向等标志;

(二)视频安全监控系统;

(三)报警、灭火、逃生、防汛、防爆、紧急疏散照明、应急通讯、应急诱导系统等应急设施、设备。

需要乘客操作的安全设施,应当醒目地标明使用条件和操作方法。

第六条(设施维护和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对安全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的维护和检测,并按照国家《地铁运营安全评价标准》的要求进行安全性评价, 保证设施、设备的正常完好。

安全设施、设备无法满足运营安全实际需要或者安全设施规范标准修改的,运营单位应当对原有安全设施、设备及时予以整改。

第七条(安全保护区)

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立项后,应当按照《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条的规定划定轨道交通安全保护区范围。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办妥施工手续后,即应当对该轨道交通工程划定的安全保护区实施安全管理。

第八条(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管理)

实施安全管理后,在安全保护区内进行《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第三十一条规定的作业的单位(以下简称作业单位),其作业方案应当征得市运输管理机构的同意。

作业单位未在经同意的作业方案规定的施工期限内开工的,其作业方案应当重新征得市运输管理机构的同意。

运营单位应当对作业单位在安全保护区内的作业制定安全监督方案,对作业的安全性进行日常监督。

第九条(安全保护区外的作业管理)

作业单位在安全保护区外进行作业,其施工机械可能跨越或者触及地面车站、高架车站及其线路轨道的,作业单位应当在施工前书面告知运营单位并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运营单位应当派员对作业现场进行安全检查。作业单位未采取安全防护措施或者作业过程中出现危及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的,运营单位应当要求作业单位立即停止作业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同时通知市运输管理机构。

第十条(资料管理)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验收合格后,轨道交通项目建设单位(以下简称建设单位)应当将轨道交通线路竣工总平面布置图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三章 安全运营管理

第十一条(基本运营条件认定)

轨道交通工程竣工后,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在运营单位提出申请后的30个工作日内组织进行基本运营条件认定。

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将基本运营条件认定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告知建设单位或者运营单位,并要求其在规定的期限内整改。

本市轨道交通基本运营条件规范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会同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制定。

第十二条(人员从业要求)

运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运营安全管理人员应当参加安全培训并考核合格,具备相应的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知识和管理能力。

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进行不低于5000公里驾驶里程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调度员、行车值班员应当进行不低于300小时操作的培训,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工作人员安全职责)

运营单位车站工作人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维护车站内秩序,引导乘客有序乘车;

(二)发生险情时,及时引导乘客疏散;

(三)及时劝阻、制止可能导致危险发生的行为,对劝阻、制止无效的,移送公安机关处置;

(四)发现事故隐患,及时报告。运营单位列车驾驶员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遵守列车驾驶安全操作规程;

(二)察看乘客上下列车情况,确保站台屏蔽门(安全隔离门)和列车车门安全开启和关闭。

第十四条(乘客要求)

乘客应当自觉遵守《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轨道交通乘客守则》等规定,遵守轨道交通安全标志指示,听从工作人员指挥,接受、配合公安人员、工作人员进行的安全检查。

乘客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同时不得实施下列危害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行为:

(一)在轨道上放置、丢弃障碍物或者向轨道内、列车投掷物品;

(二)携带自行车(含折叠自行车)进站、乘车;

(三)在车站、车厢内使用滑板、溜冰鞋等器材;

(四)在车站、车厢内饮食。

第十五条(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管理)

在车站内设置的广告设施和商业网点不得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

车站出入口、站台及其相关通道禁止设置商业网点(不含自动售货机等无人值守自助设施);已经设置的,应当在经营合同期满后撤除。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对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安全检查。广告设施、商业网点使用的材质应当采用难燃材料,并符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规范的规定。

除紧急情况外,广告设施、商业网点应当在轨道交通非运营期间进行设置和维护。

广告设施、商业网点造成乘客人身伤害或者财产损失的,有关责任单位应当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

第十六条(改扩建停运)

轨道交通工程项目改建、扩建或者设施改造,需要暂停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的,运营单位应当提前10天通过车站广播系统、告示以及媒体等有效手段向乘客和公众履行告知义务,并制订安全防护方案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轨道交通暂停运营或者缩短运营时间后,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应当做好安排和调度工作,确保乘客出行安全和便利。

第十七条(检查整改)

运营单位应当加强运营安全检查,及时消除运营安全隐患;难以及时消除的,运营单位应当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并制定专项整改方案。

运营单位应当将安全防护措施以及专项整改方案报市运输管理机构备案。

第十八条(委托管理)

运营单位将涉及运营安全的管理项目或者设施、设备委托给其他单位管理的,受委托单位应当具有相应的资质。

运营单位应当对受委托单位的运营安全工作进行统一协调,并承担安全责任。

第十九条(监督检查)

市安全生产监督、交通港口等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依法对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情况实施监督检查。相关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人员实施检查时,应当将检查的时间、地点、内容、发现的问题及处理情况做好书面记录。

工作人员实施检查时,应当出示执法证件,不得影响轨道交通正常运营。

第四章 应急和事故处理

第二十条(应急预案的编制)

市安全生产监督、交通港口、公安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法律、法规以及本市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编制本部门的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市政府批准。

运营单位应当根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本单位的具体应急预案,并报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一条(应急准备)

运营单位应当配备应急处置设备和人员,定期进行应急预案演练,针对演练中发现的问题,及时修改相关专项应急预案,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二十二条(应急处置)

轨道交通发生突发事件时,运营单位应当立即予以处置,同时报告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

突发事件达到启动应急预案条件的,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应当按照规定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运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本市以及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处置突发事件。

突发事件处置完毕后,运营单位应当对涉及的轨道交通设施、设备进行安全性检查。

第二十三条(事故处置)

轨道交通运营发生安全事故,运营单位应当按照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处置的要求,立即组织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运营单位应当按照正常情况下救援人员和设施30分钟内抵达事故现场的要求合理设置事故救援点和救援人员,并根据安全事故的不同类型,调配相应的人员和设施前往现场救援。

安全事故影响轨道交通运营的,运营单位应当通过车站及列车广播系统、告示、工作人员提示或者媒体等有效手段及时告知乘客和公众相关运营信息,做好乘客的疏散、转移工作。

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事故处置规定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负责制定。

第二十四条(限流及停止运营)

发生轨道交通客流量激增、列车超过核定载客量以及其他危及运营安全的情况时,运营单位应当采取限制客流量的临时措施,确保运营安全。

采取限制客流量的措施无法保证运营安全时,运营单位可以停止部分区段或者全线运营,并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同时通过媒体等有效手段及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五条(信息报告)

轨道交通运营发生10分钟以上延误情形的,运营单位应当立即报告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恢复运营后10日内应当将延误原因及处置情况书面报告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对运营单位的处罚)

对运营单位违反本办法的行为,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处罚:

(一)违反本办法第五条或者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未按要求设置安全设施或者事故救援点及救援人员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反本办法第十三条规定,未按要求履行安全职责的,给予警告,并处三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的罚款。

(三)违反本办法第十五条规定,未按要求设置、维护广告设施、商业网点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四)违反本办法第十六条第一款或者第二十五条规定,未按要求履行告知或者报告义务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罚款。

(五)违反本办法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未按要求履行安全检查义务或者采取安全防护措施、制定专项整改方案的,处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七条(对作业单位的处罚)

作业单位违反本办法第九条规定,未按要求进行作业,影响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对建设单位的处罚)建设单位违法本办法第十条规定,未按要求履行备案义务的,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一千元以上三千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九条(对乘客的处罚)

乘客违反本办法第十四条第二款规定,由市交通港口管理部门给予警告,并可以处五十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的罚款。

第三十条(其他处罚)

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上海市轨道交通管理条例》或者其他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由相关行政管理部门依照其规定处罚。

第六章 附 则

第三十一条(参照执行)

磁悬浮交通的运营安全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第三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办法自 年 月 日起实施。

第五篇:上海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第二十六条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站台、车厢、疏散通道内禁止堆放物品、卖艺、擅自摆摊设点以及其他影响通行和救援疏散的行为。

吉林政协委员建议设置禁讨区 称90%乞丐已经职业化

中新网长春1月21日电(张若溪)“在长春市流浪乞讨者超过90%属于‘职业乞讨’,建议政府加强管理,在城市设立禁讨区。”在刚刚闭幕的政协吉林省十届三次会议上,吉林省政协委员、吉林中建公司副总经理左斌就此提出提案。关于如何对这些乞讨者进行有效地管理,他强调:“坚持的原则是宽容,但不放任。”

当前职业乞讨者已成为许多城市的街头一景,他们的行乞手段也在紧跟时代步伐不断花样翻新,以各种组织、各种形式向人们求得同情、索要财物,乞讨行为日渐形成集团化、产业化。

左斌分析认为,现代社会宽容乞讨是一种文明,体现的是一种人性的关照。基于如此,对乞讨者和乞讨行为进行必要的限制,是十分必要的。无序乞讨不仅影响城市市容,也不利城市治安,限制乞讨就是改变对乞讨放任的现状,所体现的也是社会的进步。

对于形成一定规模和乞讨形式的“职业乞讨者”,左斌建议采取如下措施:一是在各城市中心区、商业集中区或主要街路设立禁讨区;二是建立对乞讨者进行必要的调查询问制度,对欺骗性乞讨、强索性乞讨、蛇头逼迫的乞讨,被非法控制的“产业化”乞讨,应当坚决制止,严厉打击。

他同时表示,对于那些少数确实由于天灾或人祸、突遭困厄、无奈为临时脱困之举的“乞讨者”,也应该区别对待,给予关怀。(完)

大连首设城市禁讨区 党政机关附近严禁乞讨 2005年5月10日 中国网http://.cn/chinese/MATERIAL/857922.htm最后访问日期4月5日

据《大连日报》报道前天召开的大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大连市关于加强乞讨管理的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加强乞讨管理的规章。

《规定》适用于市内四个区,旨在加强对乞讨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规定》引人瞩目的是规定了禁止乞讨区域,分别是:1.火车站地区、客运港站、机场周边200米范围内;2.主干道及各大广场;3.三星级以上宾馆、旅游景点周边100米范围内,以及各商业步行街;4.市级党和国家机关、军事管理区周边100米范围内。

《规定》中规定大连市民政部门负责乞讨的管理工作,公安、城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对乞讨的管理工作。

大连政府同意设“禁讨区” 出台国内首个规章

央视国际(2005年05月09日 10:51)

中新网5月9日电 昨天召开的大连市政府常务会议原则通过了《大连市关于加强乞讨管理的规定》,这是全国第一个城市加强乞讨管理的规章。大连日报报道,《规定》适用于市内中山、西岗、沙河口、甘井子四区,对加强乞讨管理,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建设文明、和谐城市等都将发挥重要作用。

《规定》引人瞩目的是规定了禁止乞讨区域,分别是:1.大连火车站地区(含站南、站北),以及大连港客运站、周水子国际机场周边200米范围内;2.主干道及海军广场、港湾广场、中山广场、希望广场、人民广场、奥林匹克广场、星海广场;3.三星级以上宾馆(含棒棰岛宾馆)、旅游景点周边100米范围内,以及青泥洼桥商业步行街、天津街商业步行街和西安路商业步行街;4.市级党和国家机关、军事管理区周边100米范围内。《规定》中规定大连市民政部门负责乞讨的管理工作,公安、城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等部门,乞讨行为发生地街道办事处及其他政府派出的管理机构、社区居委会,协助民政部门做好对乞讨的管理工作。(刘星)

设“禁讨区”非良策——访广东潮之荣律师所谢扶华

http://news.sina.com.cn/o/2004-03-17/16362073218s.shtml最后访问2010年4月5日

随着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汕头这一粤东中心城市越来越显出它的繁荣与魅力,但经济的发展和文明的昌盛并没有消除城市的痛楚——在鮀城,常可见到马路上敲打车窗要钱的老人、商场前拖着残肢乞讨的男童、繁华地段拽着裤脚让你买花的女孩„„我们应该如何看待日益严重的乞讨问题,划定“禁讨区”能从根本上解决乞讨问题吗,记者就此采访了广东潮之荣律师所的谢扶华律师。

记者:乞讨是不是个人的一种自由?

谢扶华:公民有生存权,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更有向社会寻求救济的权利。现行没有一部法律规定公民不能向社会寻求救济包括行乞,因此,公民有权利选择这种生存方式。同时,公民有权将自己的财产馈赠他人,如果他想馈赠给行乞者,那也是他的权利。《合同法》第一百八十五条规定:“赠与合同是赠与人将自己的财产无偿给予受赠人,受赠人表示接受赠与的合同。”按照这些法律精神,行乞者愿意接受赠与人的赠与,是不受干涉的,这是他们双方的事情。

但这种所谓的“自由”是有前提的,就是不得妨碍其他公民的自由即合法权利,不得扰乱社会秩序,妨害公共安全等。对那些触犯了《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条例》、《未成年人保护法》、《九年义务教育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等法律法规的,我们在现有的条件下,完全可以先行依照这些法规对以行乞为名实施犯罪的人员进行惩罚。

记者:目前,一些城市如北京、苏州等先后在一些公共场所划定“禁讨区”,禁止流浪乞讨人员在那里从事乞讨。在法律上,政府是否有权设置“禁讨区”呢?

谢扶华:乞讨既然是个人的一种自由,在乞讨者仅仅是乞讨而没有从事任何违法活动的情况下,政府设置禁讨区是没有法律依据的。凡是普通人能去的地方,乞讨者也能去,因为乞讨者也是一个正常的公民,享有和其他公民一样的法律权利。在禁讨问题上,还要区分“公共场所”和“私人场所”。由于私人对其私人场所如住房、办公室等拥有占有、使用等权利,其有权驱逐他人在此乞讨;而公共场所属于社会全体成员共同所有,所有的人都有权去,作为社会成员之一的乞讨者当然也可以去。

记者:我们平时碰到一些行乞者以强讨恶要或以欺骗手段行乞,这些现象有法可治吗?谢扶华:强行行乞和以欺骗手段行乞是违法的。当乞讨职业化、专业化、甚至机构化时,乞讨已经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乞讨了。对于那些强讨强要、死缠不放、借机行骗、阻塞交通的乞讨,完全可以依法给予行政乃至刑事制裁。本报记者余韵(来源:《特区晚报》)株洲市对流浪乞讨人员设立“禁讨区”

http:///mzzx/qgmz/200708/t20070814_11598.htm 2010/4/5

株洲市对流浪乞讨人员设立“禁讨区”

撰写时间: 2007-08-14 文章作者: 江广赞 袁桂雄 文章来源: 湖南省民政厅

为改变城市流浪乞讨人员影响市容市貌,株洲市政府出台了《株洲市加强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的意

见》,明确规定“政府所在地、车站、繁华路段、交通要道、风景旅游区以及其他重要的公共场所为禁止乞讨区域”。在禁讨区域内,政府部门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保护性救助。同时,为避免出现其他城市发生过的病重流浪乞讨人员得不到救助的情况,株洲市在对流浪乞讨人员中的危重病人、精神病人和智障人员的救助也做出了新规定。发现此类人员,相关执法部门可直接或通知“120”急救中心将其送至定点医院进行治疗。对于救助病重流

浪乞讨人员发生费用,家庭住址清楚并具备偿还能力的,由定点医院负责收取。而对那些无能力偿付或身源不清,无法收取的,则由定点医院出具费用明细,经救助管理站审核后,支付定点医院医疗经费补助。为此,民政、公安、城管、卫生、交通等部门

就此召开协调会,以保证《意见》的顺利实施。

下载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管理工作的一些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宁波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乘客的合法权益,依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

    福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福州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为规范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保障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维护轨道交通各方参与者的合法权益,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

    《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 5月1日起,《北京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条例》正式施行。北京市副市长张延昆今天在接受记者们采访时对条例中的热点问题进行了回应,并强......

    电力生产企业安全检修管理工作思考论文

    摘要:安全生产是电力生产部门运营的根本,而定期检修则是安全生产的重要表现形式。电厂不但在电力生产的过程中具有风险,即使在进行安全检修阶段,也有各种各样的安全隐患。因此,为......

    市场部运营管理工作

    1、计划书要有明确目的市场的开发需要“师出有明”,所谓的这个“明”就是要明确你此行市场开发的目的,只有这个目的明确了,你才能告诉你的你的团队和决策者你想做什么,你的目的......

    企业运营绩效管理工作应运而生的方法

    企业运营绩效管理工作应运而生的方法绩效管理工作被誉为“绩效管理工作者的圣杯”,它的初衷是部门与员工通过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达成企业的战略目标。然而在许多企业中,绩效管......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浅谈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浅谈当今形势下,各地随着大力提升招商引资力度的深入,新型企业不断增加,各种类型企业泛多,如有央企、国企、民营企业、集体企业、合资企业与股份制企业以及个体......

    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要点

    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工作要点1、健全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项目部成立由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安全员、施工员、材料员、机管员和班组长等参加的安全生产、文明施工领导小组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