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风能发电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风电行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截至2010 年底,我国风电总装机容量达4473.3 万千瓦,居全球第一位[1]。“十二五”期间,风电作为可再生能源是“十二五”期间发展
[2]的重点,规划新增风电装机容量7000万千瓦以上
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5 亿千瓦。,预计到2015 年,我国风
随着近年来大型特大型风电场的陆续建成投产,风电场运行管理方面所产生的问题也不断出现,如何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用什么样的运营管理模式与措施实现风场安全效益与经济效益最大化,是所有项目业主思考的问题。
一、我国风电场运行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风电场运行的特点
1、主机型号多,电气系统复杂。由于风电项目实施阶段不同,导致多期项目,多种机型风电场的形成。同时电气系统电压等级高、电气设备日趋复杂化。
2、风能的能量密度小。为了得到相同的发电容量,风力发电机的风轮尺寸比相应的水轮机大几十倍。
3、风能的稳定性差。风能属于过程性能源,具有随机性、间歇性、不稳定性,风速和风向经常变动,它们对风力发电机的工况影响很大。为得到较稳定的输出电能,风力发电机必须加装调速、调向和刹车等调节和控制装置。
4、风能不能储存。对于单机独立运行的风力发电机组,要保证不间断供电,必须配备相应的储能装置。
5、风轮的效率较低。风轮的理论最大效率为59.3%,实际效率会更低一些,统计显示,水平轴风轮机最大效率通常在20%-50%,垂直轴风轮机最大效率在30%-40%。
6、风电场的分布位置偏远。我国的风电资源虽然比较丰富,但多数集中在西北、华北和东北等三北地区,决定了风电场建设的位置。
(二)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的现状
我国风电开发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呈缓慢发展态势,在小型风电场模式下,形成了“运维合一、一岗多责、一专多能”的管理模式,对小容量风电场的安全
高效运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我国风电大规模投运时间较短,尚未形成适合风电场特点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很多项目企业还延续着过去的简单运行管理体制,导致风电场缺乏有经验的运行和检修技术人员;安全生产规范、标准不完善;机组优化运行能力不足;发电效率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安全生产及投资收益存在一定风险。
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现状已经引起投资方、政府投资主管部门、电网企业等各方的高度重视,目前风电场运行规程、检修规程、并网发电等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正在制定中或已经发布,风电场管理正在逐步走向规范化。
(三)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国风电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不断扩大,但风电场运行管理中潜在的问题也不断出现,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大规模风电并网对电能质量和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影响正在显现。风电机组的出力具有一定的随机性和间歇性,从理论分析和实际运行情况看,风电并网对系统电压、频率和稳定性等都会产生一定影响。
(二)已投运风电机组对电网故障和扰动的过渡能力不强,多数机组还不具备有功、无功调节性能和低电压穿越能力。
(三)我国风电大规模投运时间短,风电运行管理主要参照火力发电运行的经验,尚未形成适合风电场特点的管理模式,安全生产管理制度不完善。
(四)电网建设和风电场建设不协调,造成部分风电场不能及时并网或并网后出力受限。
(五)技术标准及规范不健全,目前风电场运行、检修、安全规程都是2001年前制定,其内容不能满足风电大规模开发的需要。
(六)风电建设规模的快速增长必然带来风电各专业人才的稀缺,且风电场位置地处偏远艰苦,很难吸引人才和稳定人员。
二、风电场运营管理模式分析
当前,我国许多风电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在风电场运管模式上进行了一些尝试,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运、维合一的业主管理模式;(2)运行业主管理、维护外委模式;(3)维护业主管理、运行外委模式;(4)运行、维护全部外委模式。
风电场具体采用哪种运管模式,要根据风场规模、变电所及风场岗位定员、外委队伍素质、当地工资收入水平、风场人员管理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等条件综合考虑。
(一)运、维合一的业主管理模式
本管理模式一般为初次进入风电领域的项目业主采用,目的在积累经验、培养一支运行、维护员工队伍。
优点:
1、单位千瓦维护成本降低;
2、建立自己的运行、维护队伍,积累一定的专业技术经验,便于生产指标深度总结和分析;
3、技术监督工作能及时跟踪并有序进行;
4、能提炼出适合本风电场的工作方法、管理体系并灵活运用;
5、两票的工作界面较清晰,因两票配合不好出差错的几率降低。
缺点:
1、试验仪器等前期费用较多;
2、各专业要配备相关专业人员并要具备相应资质;
3、专业班组及管理人员相应增加;
4、同比在现场工作人员增加、工作时间延长。
(二)运行业主管理、维护外委管理模式
当项目业主拥有风电场运行管理经验、风场比较分散时,且市场上专业维护公司或队伍,一般采取将维护业务招标委托给外部专业队伍。
优点:
1、没有试验仪器、吊车、试验车等费用;
2、只需运行班组,不用组建专业维护班组;
3、现场维护管理人员较少,只需1-2名。
缺点:
1、单位千瓦维护成本偏高;
2、技术监督工作完全依赖于外委单位;
3、外委单位理解和适应业主的管理思路需要一段时间。
(三)维护业主管理、运行外委管理模式
风电设备制造厂家投资风电项目时,由于本身具有强大的售后维护能力和队伍,但他们不具备风电场运行经验或不愿招聘运行人员管理风场。风电场运行由市场上专业公司代管。
优点:
1、不设运行班组,设立专业维护班组;
2、现场管理人员较少,只需1-2名。
缺点:
1、单位千瓦维护成本偏高;
2、运行工作完全依赖于外委单位,不利于运行经验的积累;
3、生产指标统计准确性和分析深度受影响;
4、外委单位理解和适应业主的管理思路需要一段时间;
5、需要配置试验仪器、吊车、试验车等。
(四)运行、维护全部外委的管理模式
本管理模式适合于风电投资公司,投资方仅作投资,风电场建成后运行、维护工作全部向市场上招标,委托给专业的运行公司、维护公司进行管理。
优点:
1、不需要考虑试验仪器、吊车、试验车等费用;
2、现场管理人员较少,只需1-2名;
3、不用组建专业班组。
缺点:
1、单位千瓦维护成本较高,一次性支付金额较大;
2、技术监督工作完全依赖或受控于外委单位;
3、外委单位理解和适应业主的管理思路需要一段时间。
三、加强我国风电场运营管理的对策
目前,我国风电企业整体管控水平较低,无论采用那种运行管理模式,在运营管理方面均要着重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一)建立健全风电场标准化作业体系。
风电企业在生产管理工作中要制定 “绩效考评管理体系”、“运维人员培训管理体系”、“风电场班组建设规范”、“风电场各岗位定期工作标准”、“两票管理标准”、“设备巡回检查标准”、“设备缺陷管理标准”、“技术监督管理标准”、“交接班管理标准”等作业体系,并严格认真落实,形成了有自身特色的、立体的、闭环的管理体系。
(二)加大重视技术创新力度,提升设备可靠性。
针对目前国产风电机组质量欠佳的问题,加强与科研院校的合作,并重视员工的经验积累和创新能力培养,激发现场员工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努力提升风电场运行的稳定性和设备的安全性。
(三)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建立一支优秀员工队伍。
风电行业正处在跨越式发展的进程中,风电行业专业人才数量供不应求,各风电场普遍存在招工难题。同时风电场处地气候环境恶劣,维护工作艰辛,加大了风电场留人的困难。风电企业应加强员工队伍建设,以事业和企业文化留住人才,为员工提供发展的平台,使各类所需人才更好地为企业服务。
(四)探索“集中管控”新模式,实现风场经济运行。
许多企业在同一区域建立多个风场,形成“点多面广”的实际情况,人力资源不能有效利用。为了提高工作效率,利用基于信息化平台的生产管理系统,将多个风场运行工况和生产信息统一接入一个控制室实现集中控制,通过网络实现各生产现场的可控和再控,做到了风电场的少人值守或无人值守运行,实现经济
运行。
(五)践行“三讲一落实”工作,夯实安全生产基础工作。
“三讲一落实”即“讲任务、讲风险、讲措施、抓落实”。风电场的安全工作要以“三讲一落实”为切入点和落脚点,对风电场生产人员提出明确要求,把安全生产管理的各项措施和要求,落实到班组、落实到现场,有效防控现场作业安全风险,杜绝各类事故的发生。
(六)重视生产指标评价,做到超前控制。
风电企业要重视生产指标的评价工作,逐步总结指标评价的依据和标准。用指标进行深度分析后形成的经验性的结论指导风场运行管理。通过对生产运营指标的横向对比、相互关联、综合分析,评价风电企业发电能力这一核心竞争力指标,从而促进企业生产运营向低成本、高效益方向发展。
(七)落实技术监控制度,做好技术监控日常工作。
按照行业要求,建立风场技术监督管理体系,特别要加强金属、绝缘、化学、继电保护等重点专业的技术监督,对新、扩建项目在生产准备、验收时就要重视技术监控工作,做好档案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及时更新技术台帐,从源头抓起,从过程着手,做到“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保证移交设备“即投产、即稳定”。风电场稳定、高效运行直接关系着风力发电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仍需不断探索风电场运营管理模式,有效地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可利用率,实现风电企业的盈利和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中国风能协会《2010中国风电装机容量统计》。
【2】资料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规划纲要P36页
第二篇: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研究
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研究
时间:2013-07-12 10:27来源:能源与节能官网 作者:纪志国 点击:213
摘要:介绍了风电场建设的基本流程,阐述了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方法和分析了影响风电场进度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风电场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为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提供了借鉴。
摘要:介绍了风电场建设的基本流程,阐述了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方法和分析了影响风电场进度的几个主要因素,提出了风电场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为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能源,风电场,项目管理,进度
0引言
中国风电场建设的周期一般较短,特别是装机规模在50MW以下的基本上都是按照年内开工、建设、投产的模式进行,这也决定了风电场建设在短时间内会面临很多风险和困难,如短期内资金需求较大,融资困难;办理各种证件涉及的政府部门较多,核准及取证困难;设计单位投入不足和设备厂家提资较慢导致工程设计滞后;风机设备造价高,存在供货风险;“超长、超宽、超高、超重”的风机设备运输困难,增加了运输风险;风电场接入系统由电网公司投资建设,较难保证接入系统建设与风电场同步;风电场风机机位点多面广,征地拆迁工作日益困难。风电场的上述特点,决定了风电场工程建设项目管理的特殊性。本文以风电场进度管理为主要研究对象,介绍了风电场建设的基本流程,阐述了进度管理的方法,分析了影响进度的主要原因,提出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
1风电场建设的基本流程
风电场建设是把投资转化为固定资产的经济活动,是涉及多部门多专业相互配合的系统工程,有其固定建设模式,主要包括获取项目特许权的前期阶段,项目核准及招标阶段,土建安装阶段,并网调试发电阶段,项目竣工验收及后评价阶段;一般来说风电场建设遵循以下流程:
a)初选场址,编制风电场开发方案并列入风电场开发规划;
b)设立测风塔,长期采集测风数据(一般不低于一年)对所采集数据进行分析;
c)委托设计单位根据测风数据编制项目初可行性研究报告,并组织相关单位进行审查;
d)风电场项目特许权中标后与省发改委地方政府签署项目特许权框架协议;
e)筹集资金组建项目公司,配置相关部门和各专业人员;
f)委托设计单位编制国土、水保、环评、林业、地灾、安全评价、接入系统等专项报告;
g)开展可研勘察设计、监理、风机主设备、道路、土建、电气、物质、安装招标并签订合同;
h)取得风电场主管部门核发的建设用地预审意见书、水土保持方案批复意见、征占用林预审意见书、环评报告表审查意见、电网公司对风电场接入系统审查意见、安全评估报告、银行贷款承诺书、项目选址意见书完成项目核准;
i)做好开工前的准备,报批开工报告,办理施工许可证,土地证及房产证;
j)风电场建设正式开工建设,开展道路,升压站,风机基础,场内集电线路,接入系统施工;
k)安排设备到货和大件运输,组织开箱检查,风机吊装和升压站电气设备安装调试;
l)组织升压站及首批风机启动验收会,对升压站进行倒送电,风机并网调试发电风电场带电试运行;
m)完成消防、安全设施、环评、水保、档案单项验收及结算工作后,组织风电场整套启动验收会完成竣工验收,风电场正式投入商业化运行;
n)进行风电场工程的总结及后评价。
2风电场进度管理原则及方法
2.1进度管理的原则
在项目管理学中的进度管理、质量管理、投资管理、安全管理称为项目的四大管理目标。由于进度管理决定了风电场能否在设定的时间内完成并交付使用,直接关系到投资者的经营效益。因此编制出一个合理的进度计划是基本前提。进度计划的编制应遵循:建设过程连续性、配合性、均衡性原、经济性、合符逻辑等原则。风电场进度计划的编制是一个较复杂的过程,它融合了节点制定、节点工序逻辑编排、节点历时估算,是风电场进度管理的核心和基础,需反复论证定稿。
2.2进度管理的方法
风电场进度控制可分为两个层次:a)里程碑控制,高层管理者对影响风电场整体进度的里程碑节点进行控制,确保里程碑节点顺利完成;b)主要节点控制,风电场管理团队针对各专业进行二级控制,即各里程碑节点下的重要节点进行把握。因此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需要建立较完善的进度检查评估系统。按照建设单位组织机构层层划分,严格落实各自节点进度的跟踪检查。在固定时间内将进度计划控制进行盘点并形成书面材料上报上一级部门,形成闭环进度跟踪管理体系。
2.3动态控制原理
纠偏是进度动态控制重要方法,纠偏的依据是项目建设过程中的进度对照检查。因此为了有效的控制管理风电场工程建设进度,应充分认识和评估各种影响工程建设进度的因素,做到预控为主跟踪检查为辅,侧重预见和预警性,以便事先采取防范措施,找到其应对方法,消除不良影响,使工程建设进度尽可能按计划实施。当出现偏差时,应结合相关影响因素分析产生的原因,以保证工程建设进度的事前、事中控制。
2.4信息闭环原理
风电场进度管理的信息闭环是实现风电场建设进度控制的关键环节。进度控制管理人员及时跟踪检查进度完成情况,进度控制部门将跟踪检查信息进行盘点并制定纠偏措施,形成报告后上报进度管理单位,进度管理单位对纠偏措施进行审核,在审核通过后返回至进度控制部门及各进度控制管理者,实现信息传递的闭环,风电场建设进度管理就是进度控制信息的闭环管理过程。
2.5弹性时限原理
风电场建设进度计划编制过程中应充分考虑任何影响工程进度的因素,鉴于风险的不可预知性,针对某些节点设定弹性实现,使各节点的实现过程中留有余地,充分发挥弹性时限的作用,以避免频繁调整进度计划。
3影响风电场建设进度的因素分析
3.1客观因素
自然灾害如地震、洪水、火灾、台风等;地形地势地貌的影响如高山、潮间带、冻土等;施工现场临近单位、居民的干扰、盗窃、重大政治活动、各种突发刑事案件、交通管制、交通中断等;工程水文地质条件与勘查设计的不符,通讯不畅,供电困难。
3.2主观因素
a)参建单位人员配置不科学,现场施工人员责任心不强、现场协调能力弱,不能及时跟踪和调整进度计划,达不到及时纠偏的要求;资质经验水平及施工力量不能满足要求,施工组织设计不合理,施工进度计划与业主进度计划脱节;出现安全质量事故,各参建单位之间缺乏沟通协调,相互配合工作不及时不到位;
b)设备供货厂家产能受限不能及时供货,设备缺陷较多或存在重大隐患,设备未取得相关认证(如低电压穿越报告),售后服务跟不上;
c)建设单位融资困难,不能按合同支付进度款;征地用林等各种手续不能及时办理;施工过程中相关索赔引发的合同谈判类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征租地工作进展缓慢,施工单位无法正常进场开工;对环境污染、涉及人身安全的事宜不能及时预防;对施工方提交的施工组织计划的合理性和可行性缺乏正确的判断能力,往往造成对工期的难以控制[1]。未能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能使参建方加强合作,相互配合,达不到各方共赢的目的[2];
d)地方政府不支持项目建设,有关风电场建设的政策、法律法规发生调整;项目各类手续办理不予配合当地居民经常阻工;
e)较难控制风电场接入系统建设进度,同时接入系统通信以及保护设备的参数可能涉及较多变电站,需大量的协调以确保通信工作的先行投入运行;
f)大件设备运输无进场道路或靠岸码头,需大量拆迁修建道路或者修建码头。
4进度管理的主要措施
4.1进度控制的组织措施
建立健全项目管理体系并明确任务和分工,设立专门的工程部门配置好各专业人员,安排专业专职的进度管理人员负责进度控制;编制完善进度管理程序和制度;组织相关专题协调会议解决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形成机制;做好招标工作择优选择较好的承包商。
4.2进度控制的管理措施
建立项目进度管理处罚激励机制;选择合理的合同结构,实现承发包方顺畅的上下管理模式,避免过多的合同交界面影响工程进度;选择先进合适的信息技术运用于进度管理,提高进度信息的透明度,促进信息交流和参建方的协调作战;建设单位内部各专业相互督促检查各专项进度并经常巡视检查参建单位施工进度。
4.3进度控制的经济措施
做好资金管理工作,编制资金使用计划,使项目的支出在时间上和数量上有总体的概念,保证资金充足;根据工程进度按照合同约定及时足额的拨付工程进度款,及时处理合同外的工程量并签署补充协议,保障工程进度有序进行;根据进度管理的处罚和激励制度,在进度款中对相应的进度滞后或超前进行专项处罚或奖励。
4.4进度控制的技术措施
技术是重要生产要素,技术手段关系到项目目标能否顺利实现。在项目前期可行性论证要科学严谨并符合客观实际。施工组织设计要根据项目地势地貌合理编排施工作业顺序;严把图纸评审工作,及时发现施工图中的问题,并要求设计单位尽早提出解决方案,对工程各种情况进行预判减少设计变更;做好各项应急预案处理好突发事件;加强文件资料管理保障工程过程可追溯有据可查。
参考文献:
[1]李丽.我国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综述[J].科学之友,2011(03):71-72.[2]刘光忱,孙晓琳,赵 亮.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0(15):25-26.
第三篇: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研究
【摘要】绩效管理是提高国家政府绩效的主要途径和方法,各个方面的管理工作、公务员绩效的评定工作等都影响着国家的政策和信誉。公务员的绩效管理是根据绩效管理的方法、理念和基本的观点同公务员的相关制度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公务员实绩的动态、客观管理,这是创新公务员管理方式的最基本的途径。本文根据针对不同的层面的公务员绩效管理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进行分析和研究,然后针对各方面的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法和思路,并对绩效管理进行相应的优化,达到建立全面、系统、科学、公正的公务员绩效管理体系的目标。
【关键词】公务员 绩效管理 现实问题 研究 方法
公务员制度是国家进行改革的重要部分,然而当今世界公务员制度改革发展的新趋势就是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核心的部分就是公务员的绩效考核,公务员的绩效评定影响着公务员的各个方面,例如公务员自身的素质,工作实绩等等。所以对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进行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一、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的问题概述
1.1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内容
公务员绩效管理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即绩效的目标界定,绩效沟通和考核以及绩效结果的作用等几个方面,这样的管理体系对公务员绩效进行有效且客观的管理,同时也为私企部门提供良好的效仿模式,下面就针对绩效管理的内容进行简要的介绍:
1.1.1绩效的界定
根据部门的职能以及职位的责任,要科学的去设计每个公务员具体的绩效目标,这也算是绩效管理的 碍,越过困难。同时,绩效沟通为绩效考核打下一定的基础,又区别于仅仅对绩效进行评价和总结的绩效考核,始终贯穿于绩效管理之中。
绩效考核是对公务员所做的工作的业绩进行一定的评价考核,将公务员平时的表现以及年终的总体表现相互结合进行评价,并且不但要对其表现进行量化打分更要对其进行定性的评价,然后再通过领导印象以及群众的评价相结合,对公务员的绩效进行综合性的考核,实现公平、公正、客观、合理的评价,通过各部门的综合探索、相互融合,形成灵活多样、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方法,并逐步蜕化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绩效考核模式。另外,要强化绩效考核中的两点,首先,关于量化打分考核,它不但标志着公务员绩效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更代表着公务员绩效考核所发展的方向。虽然,在操作过程中并不是那么容易控制,但是我们可以根据“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式进行评价,或者对其每次的而表现进行分档次,然后规定每个档次一个具体的分值,相对于在工作中有突出表现的人员,可以直接给予较大的分数,以资鼓励。进行实际操作时,一定要通过领导评分、群众测评、季度考核打分、年终考核打分以及公务员自评等多方面的考核分值进行加权计算,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不会出现一手遮天的现象;其次,就是公务员的外部评价和监督问题,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所以公务员也是为纳税人服务的,因此纳税人评价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也应该是最终的标准,同时这也应该最需要加强的一个薄弱环节。要彻底的改变只对上级负责,不管人民死活的现象,加强纳税人对公务员的监督也是非常有必要的,这也可以大大降低官官相护的可能性。
1.1.3绩效结果的作用
目前我们要针对绩效考核的结果进行相关的反馈及应用,对于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主要采取的形式是表彰大会,但是这种反馈形式容易流于形式,缺少各部门的交流沟通和大会的针对性,达到的效果微乎其微。绩效考核结果的反馈要能达到双向互动性的效果,被考核人与领导主管之间要有一个交换意见、相互沟通的过程,反馈的内容主要有:
(1)被考核人所完成的实际工作是否符合之前制定的绩效目标的要求;(2)双方将如何在下一步工作中继续努力进而达到提高绩效的目的;(3)被考核人的个人能力是否的到完整的体现,所欠缺哪些方面的能力。除去绩效结果的反馈作用,还要对其应用加以关注,它不但对考核的有权威性具有一定的影响,同时还关系到被考核人的能力、素质等方面,因此要加倍重视。并且要进行合理应用,目前大部分应用于人员的培训、职能的晋升、权利的使用以及公务员的奖惩等方面。
1.2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功能
公务员的绩效管理要达到管理的多方面的功能,在实现其功能之前,对于绩效管理是具有一定的要求的,所以必须在满足这些要求的基础上才能突出绩效管理的功能。
1.2.1坚持功绩优先原则
对于绩效管理的基本要求,首先就是功绩为先,功绩即公务员为国家和人民创造的价值,它是整个公务员制度的核心价值,促使公务员创造优秀的工作业绩,促进各项公务员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强制实施;其次就是国家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古语有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更何况是在人力资源是 1.2.2加强职能建设
在满足上面的要求的情况下,就要体现出绩效管理要实现的功能,其功能也是多种多样的,最主要的还是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务员绩效管理所存在的一些现实问题。
2.2.1思想认识方面
对于绩效管理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许多的公务人员还是不甚了解,存在很多的误区,导致绩效管理达不到理想的状态。因此,就公务员自身方面进行简要分析,了解问题出现的原因,做好应对之策。
经过上下五千年的时间形成了特有的中国文化,在中国沐浴在传统文化的长河中,使得公务员对绩效管理的定位存在偏差,对绩效考核的理念理解存在误差。其实绩效管理既可以理解为管理的一种工具,也可以当作一种可以有效推动公共部门的行政责任的机制,显然它还未达到提高政府的绩效或者实现政府部门设定目标的高度,所以将它应用于行政效率的测量以及对干部政绩的考评是不科学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底蕴下,仅仅可以将它视为一种消极防御的措施。
一些政府部门及领导干部,为达到良好的“政绩”,常常追求标新立异、做面子工程等等,这些举动都是对绩效管理的错误理解,这样的做法不但使得政府部门形象受损,而且深深的影响了建立和谐、健康、可持续发展社会的理念。绩效作为一个标尺,可以衡量政府对公共需求的满足程度,而政府的职责主要就是对国家进行经济调节,进行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等职能,但是在绩效面前这些职能被扭曲,严重影响了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雨水之情,更有严重者会造成政府与群众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公务人员自身方面的原因导致绩效管理在现实中的应用出现诸多问题,使得政府服务绩效难以提高、管理制度难以的到改善等等。
2.2.2政策制度方面
国家对于公务员绩效管理方面的政策非常疏松,导致绩效管理不能形成一套完整的管理体系,它的管理制度不健全,考核标准不明确,会令被考核人员产生误解,不明确考核目的所在。
国家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处理方式有很多的不适之处,例如在公务员考核方面,对公务员考核的标准不到位,考核指标不健全。目前,多数地方对公务员绩效考核大部分是对品德、能力、出勤、绩效等四方面的内容进行综合、整体性的评价,缺乏对指标的细化以及对设计的分值评定,并且更加的偏重于定性考核,而忽视了定量考核;另外,对考核方面的分类、分层等要求比较模糊,考核的基本内容也缺乏相应的针对性;考核的次数偏少,导致对公务人员激励作用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另外,国家对公务员考核的程序与方法等都不具备科学性与规范性,一直以来,公务员的考核制度就是遵循个人总结、民主评议、领导总结、集体评选、填表格,最后经考核委员的审定,这样的模式导致绩效考核的许多重要环节被遗忘、遗漏,例如被审核人的绩效资料不完整甚至确实,收集、整理、分析等环节直接忽略。
国家政策与制度对于公务员绩效管理方面缺乏明确的规定与相应的措施,这也为绩效管理带来诸多的问题。通过对各个方面进行分析与改进,健全国家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制度,例如通过对绩效管理中绩效考核方面的分析,可以了解国家政策的不足之处,促使在政策方面做到面面俱到。
2.2.3实施力度方面
在对绩效管理进行实施的过程中,绩效管理的方法单
一、技术僵硬,缺乏强有力的实施保障,所以在实施力度方面不强。
政府部门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方法一般都是进行一年一次的考评,简单的评定“优秀、中等、合格、不称职”等级别,然后将结果告知被考核人,存档并妥善保存,从而对被考核人员的日程生活毫无影响,这样的绩效管理明确的体现出绩效考核方面的单
一、僵硬,并且绩效管理的实施力度
聊胜于无。正规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包括绩效的界定、沟通、考核,最后要将考核结果进行反馈并且应用到现实中,这样一整套的方案实施先来,达到的效果必会超出预期。让公务人员随时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表现,这不仅仅对他们是一种督促作用,更重要的会对他们形成无形的压力,不会再整天过那种无所事事、毫无压力的生活。
由于政府部门的特殊性,公众的参与力度较小,自然监督方面也不能够达到相应的位置,所以绩效管理工作只能有政府部门自己保证。绩效管理在实施方面所欠缺的大部分是在于对公务人员的考核问题上,考核形式的单
一、僵硬使得绩效管理整体显得呆板、单调,也就造成实施的力度不强,国家的重视不够。因此,必须要改变这一现象才能保证我国公务员的绩效管理能够得到强有力的实施。
三、公务员绩效管理的优化
公务员绩效管理政策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但是只要我们尽心尽力的去改善、健全它,就一定会收到超出我们预期的效果。经过上述的分析可知,绩效管理存在不足之处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也要从多方面对绩效管理进行优化,下面就针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优化提出几点建议。
3.1树立公务员的绩效观念
针对公务人员对绩效管理这种先进的制度了解、认识不明确的现象,国家应加强公务员的思想认识,从而可以使公务员更深刻的了解这种制度进而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对于中国人的思想方面,这是经历数千年历史而遗留下来的,我们对其的态度应该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同时要给它注入新鲜的血液,让其充满活力与生命力。同时这样也会使得公务员对绩效管理获得更准确的定位、理解,让其充分意识到绩效管理对他的重要性以及对他自身职责的充分认识。
3.1.1加强思想认识
针对思想认识方面的不足,国家必须要给公务员树立正确的观念,正确的绩效观念。公务员绩效管理的根本目标就是要通过公务员的个人绩效的提高来提升政府整体的绩效。然而,良好的绩效评估体系应该要具有全面、协调、完整以及比例等特点,同时各指标之间要做到相互补充,各评估考核对象之间要做到相互衔接、协调统一,另外各评估指标之间最好要存在一定数量上的比例关系,这更有助于实现考核体系的公平、公正化。
3.1.2加大奖惩力度
对于某些部门通过标新立异追求绩效的做法,一定要做严肃处理,对于他们要进行思想教育工作,让其正确认识绩效管理的理念与内涵,正确的对待绩效管理的考核评估系统,做到真正的为国家和人民办实事、办好事。通过思想认识我们可以知道,绩效的重点在于实现政府的总体目标,而不仅仅是个人方面绩效的实现,最终要的是要以国家为重点,以人民为服务对象,从而保护好政府与人民的鱼水之情,不再只做面子工程,消磨人民对政府的耐心、破坏人民对国家的信任。
3.2健全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
国家对于绩效管理方面的制度也是十分的不健全,其实这也是导致公务人员对绩效管理了解不透彻、定位不准确的一个原因,所以国家在这方面要进行好好的处理,健全这方面的制度政策达到改善绩效管理的目的。
3.2.1构建改善绩效考核
首先,国家要构建改善绩效考核的现状,就一定要健全必要的制度政策并提供相关的立法保障,通过对政府体制进行深化改革,借助于政策和立法使得我国公务员绩效评估能够更加的制度化、规范化。但是,在制定制度时,要根据我国国情与政体现状,不能够照搬西方的模式,一定要摸索出最适合自己国家的政策,那样才会更大效率的提高自己国家的地位和实力。另外,在对公务人员进行绩效考核时,一定要对其资料进行完整的收集、审核等工作,确保每个环节都不遗漏,这样也可以保证评估系统的公平、公正性。
3.2.2建立公开民主的多重评估制度
其实我们还可以建立公开民主的多重评估制度,这就要求对公务员的绩效评估不但要进行自我的、同事的、领导的等方面的评估,还要请相关专业的专家对其进行评估,确保评估的专业性。目前的关键是要实现评估的透明性,让社会公众了解评估体系的公平公正性,还可以结合官方与民间的双重评估,从而提高公务员自身的自律性、责任性。
3.3加强绩效管理的实施力度
绩效管理的实施方面还是非常的薄弱的,它不但缺乏法律的保障,又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还缺乏社会各界的监督,导致绩效管理的实施强度很小。政府要通过绩效管理来提高政府绩效的目的,所以,政府必须要加强绩效管理的实施力度,将绩效管理体系落到实处,达到社会各界所期盼的作用。
面对以前绩效管理方法单
一、僵硬的现象,我们必须要进行改革。对于过去一年一度的绩效考评策略我们应该进行优化,每年要进行多次测评,这样可能会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但是这对公务人员本身会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给他们无形中的压力,有压力就会有动力,这样也会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另外,加强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可以将公务人员在工作中的精彩表现进行公开,不但对人民群众有一个交代,更重要的是还可以确定这些工作情况是否属实,同时要鼓励广大人民群众进行检举公务人员的不法之处,加强社会监督这一简单有效的途径;还有一点就是,对绩效考评的结果不能是简简单单的告知被考核人然后存档,我们要体现出考核结果的作用,对其加以应用,考核结果要对被考核人起到一个鼓励、敦促的作用,不能够再简单的评出“优秀、良好、称职”等等结果,要将结果进行细化,将他们的业绩落到实处。
加强绩效管理的实施强度,这不单单是需要国家政策和法律制度的保障,同时也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人民才是国家的主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所以一定要调动人民对国家大事的积极性,提供强有力的社会监督系统,为国家政策强有力的实施保驾护航。
四、总结
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可以有效提高公务员成绩的管理方式,另外它还可以被视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为众多的企业所效仿学习。但是针对这种先进的管理方式,我们还要对其进行相关的研究和改善工作,确保其能够在我国公务员管理体系中发挥优势,创造价值。本文就针对公务员绩效管理进行相关的研究,首先,通过对我国公务员绩效管理问题进行概述,通过对公务员绩效管理的内容、内涵与功能等几方面的介绍,让我们切实了解到公务员绩效管理方式的优势所在以及它的先进之处,从而也更加确定了其对国家政府工作的推进作用;然后,通过对我国绩效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了解到绩效管理在我国的应用情况以及不足之处,对此本文就针对思想认识、政策制度、实施力度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绩效管理所遇到的现实问题;最后,通过对绩效管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现实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方法对绩效管理方式进行优化,从公务员的绩效管理观念、绩效管理制度、加强实施力度等方面进行优化,真正的将绩效管理这种制度落到实处,确保其拥有立法保障以及社会各界的支持。通过各个方面的努力,保障我国公务员的绩效管理制度成为一套全面、协调、科学、公正的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周志忍.公共组织绩效评估——英国的实践及对我们的启示.新视野.1995,(5).[2]加里·德斯勒.人力资源管理(
第四篇:风电场管理
浅谈风电场运营与维护管理
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是一个集成化的管理。从国内目前的现状来看,是由研发、制造、投资、生产等多个主体通过技术服务相互交叉、协作,共同围绕提高风场内风机的发电量,设备的可靠性及降低人员和设备维护成本等开展工作,最终保证风电投资建设的回报,为社会持续不断地提供绿色、环保、优质的清洁能源。
一、风电运营管理模式
中国近几年风力发电产业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风机功率等级达到兆瓦级,风电场的规模最小都是50MW,我国风电场分布的区域广,自然环境和工作条件恶劣,且风电场规模大。风电场的运营管理模式不能一味地模仿国外的经验,结合我们近几年的维护经验和不断探索,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采取了建设与运营分离的管理体制,较好的推动了风电项目开发建设和风电场运营管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的发展。
1.建设与运营分离的风电管理模式
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目前对所辖风电产业的管理依托两类管理实体,即负责投资建设的风电公司和负责风电生产管理的运营公司。风电公司将风电建设项目完成后移交风电运营公司实施运行和维护管理。这种管理模式是一种区域管理的探索和尝试,其目的是实现人力资源专业化管理和人员的集中管理、灵活调配,推进规范化管理平台建设,加快人员的调动和备件的流通,从而达到最大程度的降低人员和备件管理成本,为本公司风电产业提供专业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服务。
2.风电运营公司的管理机制
2009年8月28日,由大唐甘肃发电有限公司控股成立了大唐酒泉风电运营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风电运营公司)。风电运营公司主营风力发电场的运营、维护、检修和外部市场的开拓,旨在创建一个市场化运作的具有一定盈利能力的专业化公司,做大做强风电运营产业。
(1)风电运营公司现负责大唐玉门风电场、大唐景泰风电场、大唐昌马风电场等三座大中型风电场的生产运行、维护检修和管理工作,风机总台数291台(V52-850风机58台、SL77-1500风机89台,SL82-1500风机134台,FD-1000风机10台),总容量393.8兆瓦。
(2)风电运营公司现设综合管理部、设备技术部、工程管理部、财务部四个职能部室和三个风电场。现有员工97人,分管理人员、运行员工、检修人员三类。
(3)风电场的运营管理采取运检分离的模式。运行实行三班轮换运作,检修实行分组作业轮流值班,确保设备健康平稳运行。风电场设办公室、检修班、运行班三个部门。办公室设场长1名、检修专责1名、运行专责1名、物资兼后勤管理1名;检修班设检修班长1名、技术员1名、工作负责人3名、中级检修工3名、初级检修工3名;运行各班设班长1名、主值1名、副值1名。
二、风电场概况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大陆腹地,地处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的交汇处,盛行风向稳定,风能资源蕴藏量丰富,地势平坦,适合开发建设大型并网型风力发电场。大唐甘肃公司在该地区现在拥有三座大中型风电场,截止2011年4月总装机容量393.8MW。2010年玉门、景泰两个风电场装机143.8MW的容量,实现年发电量29922万kwh(其中玉门19333万kwh、景泰10589万kwh)。
大唐甘肃公司所辖的风电场分布在景泰、玉门、昌马三个地域。风资源、装机和接入系统情况如下:
1.大唐甘肃公司风电装机情况
风电场总装机容量(MW)机型台数(台)投产日期 景泰一期45SL77-1500302008.12 二期49SL77-1500262010.12 FD60-1000102011.0
4玉门一期49.3V52-850582006.12 二期49.5SL77-1500332008.06 昌马
201SL82-***.12 合计393.829
12.风电场接入电网的模式
风电运营公司承担运营的大唐玉门风电场和大唐景泰风电场的电网接入模式均是由风机就地箱变将风机出口电压690伏升压至10千伏后经架空线路引入110千伏升压站,最后经110千伏出线送至当地电网。大唐昌马风电场是通过将风机出口电压升压至35千伏后引入330千伏变电站,通过330千伏出线送至当地电网。
3.风电场的风资源特征
通常情况下,景泰地区年内3~5月风速最大,9月~翌年1月风速较小,也就是说,春季风大,秋冬季风小。玉门地区11月~翌年4月风速较大,7~9月风速较小,即冬春季风大,夏季风小。玉门、景泰风速均为白天大,晚间小。在实际运行中各风电场的风资源情况都有所下降,玉门风电场实际年平均风速为6.80m/s,年有效风速(3.0m/s-20.0m/s)时数为7509h;景泰风电场年平均风速为4.99m/s,年有效风速(3.0m/s-20.0m/s)时数为5620h。
三、风电机组的维护管理(一)安全管理
人是安全生产中最关键的因素。我们始终把人员因素放在安全生产管理的首要位置来
抓,突出“三个抓好”,实现“一个塑造”,即抓好思想的重视和责任的明确、抓好技能的提升和意识的增强、抓好氛围的形成和文化的构筑,努力塑造“本质安全人”。
1.以创建本质安全型企业为抓手,不断完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一是开展大唐同心文化建设,大力营造同心文化、安全文化氛围。以指标达标、管控达标、文化达标为目标,以体系建设、风险管控、文化落地为抓手,同步实施、循序渐进、相互促进,努力实现“人员无伤害、系统无缺陷、管理无漏洞、设备无障碍、风险可控制、人机环境和谐统一”。
二是严格执行“两票三制”,推进现场作业标准化。两票:工作票、操作票;三制:交接班制、巡回检查制、设备定期试验轮换制。
三是持续深入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提高班组风险防控能力。四是认真做好风电技术监控工作,及时发现并消除设备隐患。
五是加强重大危险源管理和危急事件应急管理,做好季节性检查及专项检查,及时消除环境中的不安全因素。以“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日常的“三会一活动”(安全分析会、安全监督网例会、班前班后会、安全日活动)做起,划清责任界面,落实各级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六是明确目标、责任到人。公司与部门、部门与班组层层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对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分解,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安全目标责任体系,把安全责任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和每一个岗位,做到思想、责任、压力、目标“四到位”,形成“公司控制事故、部门控制障碍、班组控制异常、个人控制差错”的四级控制格局。
2.实施全过程管理和超前控制,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一是加强过程控制,确保安全工作落实到位。我们始终把安全生产放在一切工作的首要位置来抓,在班组中大力开展“三讲一落实”活动,坚持每天召开生产例会,每月召开公司安全分析例会,各级一把手亲自参加,共同研究分析安全生产工作,掌握安全生产现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使生产系统各项工作高效运转、政令畅通。各部门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按时参加每周班组安全分析会,与职工一起查问题、找隐患,定措施,保证了安全部署的层层贯彻、安全信息的层层传递和安全措施的高效执行。
二是加大查评整改力度,树立超前防范意识。坚持安全大检查与重大危险源评估有机结合,从查安全管理、查事故隐患、查违章入手,开展春、秋季安全大检查工作,消除各类不安全因素。同时,加大防人身伤害工作力度,抓住防人身触电、防误操作、防高空坠落等关键环节,下大力气检查整改,落实防范措施,杜绝了人身事故的发生。在开展安全大检查的基础上,我们充分借助重大危险源评估这一有效手段,对公司安全生产现状进行全面自评,找出
安全生产中的薄弱环节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查出的问题,制定整改计划,逐条落实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并将各部门整改情况进行定期通报,有效保证了整改计划的落实。
三是加强执行力建设,突出规范化和制度化的引领和指导作用。加强制度建设,先后修订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管理办法》、《安全生产工作奖惩细则》《反违章管理规定》等19个安 全管理制度和25个应急预案,建立了较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体系。每年年初制定安全生产“一号文件”,明确全年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要求各部门逐级落实,分解到人,使全体职工都有明确的安全责任和目标。坚持“奖惩并举,重奖重罚”的原则,健全完善安全生产激励机制,对违章、违规行为实行重罚,使责任人切实感受到安全问题带来的“切肤之痛”。
3.强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一是以“专业化、标准化、信息化”为抓手,不断提高风电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在例行工作和定期工作标准化的基础上,推进管理工作标准化,并不断优化管理流程,突出风电特色。实施信息化管理,建立安全管理、检修理、运行管理、培训管理、生产物资管理等动态监控系统,及时纠正偏差,堵塞管理漏洞,实施智能化管理,持续推进电网友好型风电场建设。二是加强安全设施标准化建设,规范作业环境。我们从加强安全设施规范化建设着手,推动安全标准化建设。按照“本质安全型风电场”对安全设施的标准要求,对风机、箱变、变电站围栏等安全标识进行了清晰的规范,装设“止步!高压危险”、“禁止攀登,高压危险”、“必须戴安全帽”、“必须穿绝缘鞋”等安全标示牌,提高了安全设施规范化水平。
三是实行“两票三制”的标准化,筑牢现场安全防线。
严格执行生产现场任何工作必须坚持工作票制度,开展作业现场危险点分析与控制,不断加强作业现场的安全管理,实现“两票”做到三个百分之百,即现场作业除严重危及人身、设备安全的情况下可以不开票外,必须做到100%开票;票面安全措施、危险点分析与控制措施及票执行的环节必须100%落实;标准票的覆盖率要努力达到100%,即正常方式下的作业和操作都必须有标准的工作票和操作票。
四是实行检修作业指导书的标准化,确保检修作业规范有序。
我们大力推行检修作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在风机定检维护中积极引入标准检修作业指导书,实现现场作业标准化。对每一项作业的工序、工艺、技术标准和安全措施在指导书中都做出具体规定以指导操作,实现“打勾作业”,保证检修质量和作业安全。在管理中,对人员分工、使用的工器具、需要的材料、检修记录、验收记录都做出具体规定,做到有据可查和责任落实。
4.实施对标一流管理,铸造精品项目
采用 “五确认一兑现”的方法(即确认目标、问题、对策、责任、效果,兑现奖惩),对标管理、落实责任实现闭环管理。生产经营持续深入开展对标管理,采取发电量与工资总额挂钩的激励措施、全面深化对标工作。每个风场每天对同一区域、同一电网风电场的发电量、风机利用用小时数等关键技术指标区域对标,找出差距、制定措施,迎头赶上。
(二)风机故障类型、普遍存在的问题 1.风电机组的常见故障
(1)液压系统油位及齿轮箱油位偏低;
(2)风力发电机组液压控制系统压力异常自动停机;(3)风速仪、风向标发生故障;(4)偏航系统发生故障造成自动停机;(5)风力发电机组设备和部件超温而自动停机;(6)风力发电机组桨距调节机构发生故障;(7)发电机匝间短路故障;(8)控制系统的故障。
关于风机乃至风电场的设备故障和检修维护,由于各风电场风机设备投运时间相对较短,部分风机目前还由制造厂负责维护,目前暴露出来的设备问题还不具有代表性和规律性,有待于进一步收集、整理相关资料,分类分析,为下一步设计优化和现场消缺、改造积累第一手材料。下面引用一篇有关报道,以激发各方面的关注。
2.案例
近期,风机着火、倒塌事故时有发生,而风机的装机容量发展速度却在直线上升,单机容量也是越做越大。风机的质量问题已经引起产业链条上所有利益方的关注,这个产业需要增加一些忧患意识。具体内容参见附件1:《风机着火及倒塌事故接连发生 质量问题引关注》。
(三)风机检修现状
风电场投运后,我们每年都安排检修人员到风机装备制造厂学习。对现场投运的风机,我们与风机厂家的维护人员一起进行风机的维护、消缺工作,并请风机厂家的维护人员进行技术讲课和现场讲解,培养检修人员维护风机的技能和水平。从2009年开始,玉门一期V52风机(49.3MW)由我们自己的检修人员承担日常维护消缺和定检维护,景泰一期和玉门二期在年内由厂家完成两年维护后移交给我们承担日常维护消缺和定检维护、修,届时我们维护的风机将达到121台,容量为143.8MW。
1.风机日常维护保养
对风机的日常维护,我们也在不断探索、不断完善,注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严格按照日常维护制度的规定、风机维护手册中的要求,并结合季节气候条件完成设备消缺工作及临时出现的设备消缺工作。
二是台账记录的规范管理。工作完成后在设备台账及中控室的消缺记录本上做好详细准确记录,注明工作完成人、检查人及时间,以便用于分析问题、总结积累经验、找出规律及共性之处,为以后的工作提供帮助。
三是每天的巡检工作。风速小的时候登机检查,听声音、看颜色、看数据、看油位、检查运动状态、闻味道、摸温升等。风大时在风机底下巡视,去顺风方向听声音,看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防范于未然。
2.设备定检维护
设备定检维护分为半年维护、一年维护。比如,半年维护周期为6个月,定期维护的内
第五篇: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问题研究
作者:谢 昕 马国焘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7年第05期
[摘要]文章对当前高校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高校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从而加强和完善高校的部门预算管理。
[关键词]高校;部门预算;管理
[作者简介]谢昕,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1;马国焘,中央财经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北京,100081
[中图分类号]G4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7)05-0157—0003
一、高校部门预算的含义
部门预算,通俗地讲,就是“一个部门一本预算”,是由政府各部门编制、财政部门审核、经政府同意后报人大审议通过的、全面反映各部门所有收入和支出的预算。按照公共财政理论,要逐步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公共财政体制,把财政保障的重点放在保障政权建设和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方面。我国高等学校是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因此,我国高校属于部门预算的范畴。
二、我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对部门预算工作的认识不清
很多人有一种观点,认为部门预算管理使高校资金使用受到了限制,影响了办学自主权。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高等教育法》有明确的规定,赋予高校在自主办学中“拟定和执行经费预算方案”的自主权,但这不是说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影响了高校的自主办学。高校部门预算的编制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财政部门而编制的,但另一方面,高校编制部门预算更是来自高校内部加强管理、提高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要求。
(二)预算编制不完整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体制规定,一般规模较大的学校实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模式,学校一级作为预算的主体,其收入支出均已纳入预算管理;而学校下面的后勤、产业等部门作为二
级财务机构,其收支经费并没有进入学校的预算管理范围。实际上它们的收支在预算外“体外循环”。这不仅使高校预算管理的范围整体受到破坏,而且这种“体外循环”脱离了有效的预算监控。
(三)不能确保实现预算与决算的真正一致
有的高校在编制预算时,往往闭门造车,一天时间就可以拍脑袋把学校的预算造出来。造出来的预算支出数据毫无计算依据,是以着重考虑财政部门能在哪些方面接受学校要求作为出发点,而不是从执行预算的实际需求出发。这种行为导致为了向政府争项目、争资金,什么项目能得到国家项目经费或专项拨款就编什么项目。待项目经费争取到之后,再按学校实际使用的情况重新安排学校的收支预算。一旦上级单位决定对其下拨的专项资金投入项目进行考核和评估时,学校就不能自圆其说了。这一实际运作弊端造成了高校要钱理由与实际用钱内容(项目)脱节,形成了预算与决算内容的不符。
(四)无法维护预算编制的严肃性
在一般人看来,财务部门负责预算的编制,向政府财政部门要钱当然也是财务部门的职责。甚至学校的全部经费在校内如何分配、该如何花,学校另有一套计划,大部分的二级基层单位及行政经费管理部门真正关心的只是学校的分配计划,至于学校预算是如何申报,收入来源,并不关心。于是在测算收入和支出时,只考虑对自己部门有利的一面,测算收入不负责不全面,不考虑影响收入的因素,虚报支出项目盲目扩大资金需求,预算的严肃性无法得到有效的保证。
(五)缺乏资金使用效益的考查和评价
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二级基层单位及行政经费管理部门包括一些财务人员只重视成本费用支出,不重视成本费用支出的使用效益,预算指标的完成程度成了反映预算执行情况的标准,致使有些单位内部各自为政,造成资产重置、资金浪费、资金使用效益低下,以致出现有的部门要了钱却花不出去的情况,而真正需要资金建设的项目得不到或不够钱用,降低了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和效益。
三、高校部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高校部门预算改革的影响因素来自两方面:一是财政部门的改革政策及措施,二是高校自身的预算管理水平。
1.政府财力有限。从目前财政资金供求状况看,高校事业发展的资金需求与财政资金供给相对不足的矛盾比较突出,这既是部门预算“一上”项目建议流于形式的重要原因,也是部门预算与高校执行预算“两本”预算的重要原因。
2.预算的事业任务编制滞后。现行“一上”部门预算的编制时间通常在上一年的7、8月份左右,而一般高校预算的事业任务要在预算的2月份左右才能确定,特别是招生计划、当年新进人员计划等硬性指标,一般在预算的5月份以后才能确定,高校要在上一年的较短的时间内编制出能执行的预算还较难。
3.从事部门预算编制工作的人员力量不强。部门预算编制工作是一项技术要求高、工作任务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的工作。许多高校目前只配备一人或临时指定人员负责编制,缺少一些基础资料的积累,收支预算只能凭经验,进行估计预算,各类预算经济类科目也只能根据以往的支出水平进行编报。导致部门预算收支预算不完整,预算难以执行。
四、加强和完善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对策
(一)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应遵循的原则
1.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需要与可能存在矛盾,应量力而行,尽力而为。安排收入要实事求是,不搞不切实际的高指标。安排支出要量入为出,精打细算,坚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和“少花钱,多办事”,从全局出发,按照“急重轻缓”的顺序,做到该增的增、该保的保、该减的减、该压的压。有一些事情从一个学院或一个部门看确实迫切需要,但从整体看不需要或可从缓,就应不办或缓办。有一些事情从一个学院或一个部门看不急需,但从整体或长远观点看,是十分需要的,就应积极去办。
2.坚持收入预算积极稳妥的原则。在编制收入预算时,务必坚持积极稳妥的原则。所谓“积极”,就是要对高校的各项收入进行较为充分的预计,力求全面、完整,既要将收入打足,也不能打埋伏。所谓“稳妥”,就是一方面要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范围和标准,使用符合国家规定的合法票据,依法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组织收入。在测算学校预算外收入时,应遵守“收支两条线”和“票款分离”的原则,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求校内各职能部门应及时足额地申报各项创收收入,不得存在隐瞒、截流、拖欠等问题,严禁私设“账外账”和“小金库”,体现学校统一计划和预算完整性的要求。同时,通过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和激励机制,合理制定创收分成比例,调动校内各职能部门创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坚持支出预算统筹兼顾、勤俭节约的原则。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应在确保学校正常运转所需资金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集中财力,重点保障关系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的项目支出;按照各项开支“急重轻缓”的顺序,分清主次先后,在学校财力许可的情况下,适当安排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等项目支出。同时,还要坚持开源与节流、增收与节支并重,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严格控制支出,特别是加强对行政性支出项目的控制(如会议费、交通费、电话费、差旅费、接待费等),努力确保学校财务收支任务的完成。
(二)加强高校部门预算管理的主要举措
1.转变观念、提高认识,树立新的预算理念。高等学校是计划经济的最后一个“堡垒”。计划经济体制下的拨款方式还没有彻底改变,旧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一部分高等学校还存在着“先用后算”、“跑部钱进”、“用钱主要靠上级拨款”等现象。各高校领导必须高度重视,借实施部门预算的东风,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广泛的宣传,彻底改变以往的做法和传统思想,正确树立预算管理是高校全面、综合管理的思想,树立起“先算后用、算好再用”、“突出重点、讲究效益”、“依法理财”等新的预算理念。
2.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各项财务管理制度。首先,搞好高校部门预算管理,当务之急是在高校确立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落实高校内部各部门各学院或系科室在预算管理中的责权利。其次,实施部门预算后,高校原有的有关财务管理制度需要作相应的调整。因此,各高校要抓住机遇,对原有的已不适应部门预算的管理办法、经济责任制等作相应的修改;要明确部门预算收支范围、重大项目的支出和对外投资决策等方面的权限、责任;特别要按管理层次将组织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明确谁管理、谁负责,谁实施、谁负责,形成自上而下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
3.高校工作计划要与部门预算编报时间相衔接。《高等学校财务制度》第十条规定:“高等学校预算是指高等学校根据事业发展计划和任务编制的收支计划。”通常,学校的工作计划在年底拟定、下年初发至各部门执行。现在编制部门预算的时间提前了,学校的工作计划的制定相应地也应提前,以确保学校上报的部门预算满足学校事业发展和目标任务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