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建立防治交叉感染,特别是病毒性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等感染性疾病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传播的标准化操作规程,达到预防和控制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性疾病传播目的。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1、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 血液净化室(中心)应该合理布局,清洁区和污染区及其通道必须分开。必须具备的功能区包括,清洁区:医护人员办公室和生活区、水处理间、配液间、清洁库房;半清洁区:透析准备室(治疗室);污染区:透析治疗室、候诊室、污物处理室等。有条件应设置专用手术室、更衣室、接诊室、独立卫生间等。
2、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3、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4、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5、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6、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7、HIV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二、治疗前准备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1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透析器复用患者应同时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3、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对乙肝和丙肝患者作明确标识。
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1、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在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的工作服。
2、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3、工作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4、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5、处理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和护目镜。
四、工作人员手卫生
工作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在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1、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2、工作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3、工作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
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
4、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5、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五、治疗物品转运
1、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2、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3、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4、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六、透析机消毒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按照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要求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
毒方法参照不同透析机使用说明书进行。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动静脉传感器保护罩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七、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1、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血滤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2、透析器管路和穿刺针不能复用。
3、乙肝患者、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血滤器。
4、透析器/血滤器复用的具体操作规程参照《透析器复用及质量控制》内容。
5、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八、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
1、清洁区应当保持空气清新,每日进行有效的空气消毒,空气培养细菌应<500cfu/m3。
2、为防止交叉感染,每次透析结束应更换床单,对透析单元内所有的物品表面(如透析机外部、小桌板等)及地面进行擦洗消毒。
3、物品表面细菌数<10cfu/cm2。明显被污染的表面应使用含有至少 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消毒。
九、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
1、透析废水应排入医疗污水系统。
2、废弃的一次性物品及医疗垃圾按我院医疗废物处理规定处理。
十、感染控制监测
1、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2、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至少每6个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的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怀疑可能感染乙肝或丙肝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其后1~3月应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3、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1、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2、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3、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
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感染监控科备案。
(3)被HBV或HCV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建议在24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其后1~3月再检查,仍为阴性可给予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十二、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六里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血液净化科
2014年7月制定
第二篇: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血液净化感染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基本设施要求
(一)血液净化室(中心)的结构和布局参见血液净化室(中心)结构布局章节。
(二)应在血液透析治疗区域内设置供医务人员手卫生设备:水池、非接触式水龙头、消毒洗手液、速干手消毒剂、干手物品或设备。
(三)应配备足够的工作人员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四)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患者必须分区分机进行隔离透析,感染病区的机器不能用于非感染病患者的治疗,应配备感染患者专门的透析操作用品车。
(五)护理人员应相对固定,照顾乙肝和丙肝患者的护理人员不能同时照顾乙肝和丙肝阴性的患者。
(六)感染患者使用的设备和物品如病历、血压计、听诊器、治疗车、机器等应有标识。
(七)HIV 阳性患者建议到指定的医院透析或转腹膜透析。
二、治疗前准备
(一)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二)告知患者血液透析可能带来血源性传染性疾病,要求患者遵守血液净化室(中心)有关传染病控制的相关规定如消毒隔离、定期监测等,并签署透析治疗知情同意书,透析器复用患者应同时签署透析器复用知情同意书。
(三)建立患者档案,在排班表、病历及相关文件对乙肝和丙肝患者作明确标识。
三、工作人员着装及个人保护装置穿戴
(一)工作人员从专门的工作人员通道进入血液净化室(中心)。于更衣室更换干净整洁工作服。
(二)进入工作区,应先洗手,按工作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设备,如手套、口罩工作服等。
(三)医务人员操作中应严格遵循手卫生的要求穿戴个人防护装置。
(四)处理医疗污物或医疗废物时要戴手套,处理以后要洗手。
(五)复用透析器的工作人员应戴好手套、围裙、面罩、护目镜。
四、工作人员手卫生
医务人员在操作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09 年颁发的有关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见附录。在透析操作中做到以下几点:
(一)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二)医务人员在接触患者或透析单元内可能被污染的物体表面时应戴手套,离开透析单元时,应脱下手套。
(三)医务人员在进行以下操作前后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操作时应戴口罩和手套: 深静脉插管、静脉穿刺、注射药物、抽血、处理血标本、处理插管及通路部位、处理伤口、处理或清洗透析机时。
(四)在接触不同患者、进入不同治疗单元、清洗不同机器时应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并更换手套。
(五)以下情况应强调洗手或用快速手消毒剂擦手: 脱去个人保护装备后;开始操作前或结束操作后;从同一患者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接触患者粘膜,破损皮肤及伤口前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后;触摸被污染的物品后。
五、治疗物品转运
(一)护士按治疗需要在治疗室(透析准备间)准备治疗物品,并将所需物品放入治疗车,带入治疗单元的物品应为治疗必须且符合清洁或消毒要求。
(二)治疗车不能在传染病区和非传染病区交叉使用。
(三)不能将传染病区患者的物品带入非传染病区。
(四)不能用同一注射器向不同的患者注射肝素或对深静脉置管进行肝素封管。
六、透析机消毒
(一)透析机器外部消毒
1、每次透析结束后,如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对透析机外部进行初步的消毒,采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
2、如果血液污染到透析机,应立即用1500 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的一次性布擦拭去掉血迹后,再用500mg/L浓度的含氯消毒剂擦拭消毒机器外部。
(二)机器内部消毒
1、每日透析结束时应对机器内部管路进行消毒。消毒方法按不同透析机厂家出厂说明进行消毒
2、透析时如发生破膜、传感器渗漏,在透析结束时应机器立即消毒,消毒后的机器方可再次使用。
七、透析消耗品使用消毒处理
(一)严格执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关于一次性使用物品的相关制度。经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可复用透析器才可重复使用,复用必须遵照卫生部制定的《血液透析器复用操作规范》进行操作。
(二)透析器管路不能复用。
(三)乙肝病毒、丙肝患者、HIV及梅毒感染患者不得复用透析器。
(四)透析器复用的具体操作规程参照《透析器复用及质量控制》章节。
(五)一次性物品用于一个患者后应按医疗废物处理要求处理。
八、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九、医疗污物及废物处理参照血液透析中心感染控制的管理要求章节
十、感染控制监测
(一)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二)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暴露于乙肝或丙肝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三)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十一、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一)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二)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三)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 或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十二、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第二篇血液净化透析液和设备维修、管理标准操作规范 第一章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目前透析水处理系统分为二类,一类为单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另一类为双极反渗透析水处理系统。透析水处理系统的寿命、消毒方法、消毒程序、产水量⁄小时等与生产厂家及型号有关。
水处理系统及水质量控制
一、水处理系统的运行与保养
(一)水处理间应该保持干燥,水、电分开。每半年应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技术参数校对。此项工作由生产厂家或本单位科室专业技师完成。
(二)水处理设备应该有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注册证、生产许可证等。每一台水处理设备应建立独立的工作档案,记录水处理设备的运行状态,包括设备使用的工作电压、水质电导度和各工作点的压力范围等。
(三)水处理设备的滤砂、活性炭、阴阳离子树脂、反渗膜等需按照生产厂家要求或根据水质情况进行更换。
1、石英砂过滤器根据用水量每周反洗1~2 次。一般每年更换1 次。
2、活性炭过滤器反洗的周期为1~2 次/周,建议每年更换1 次。
3、树脂软化器阳离子交换树脂一般每1~2 年更换1 次。
4、再生装置其再生周期为每2 天再生1 次。
5、精密过滤器过滤精度为5~10μm,一般2 个月更换1 次。
6、反渗透膜每2~3 年更换1 次。
(四)每天应对水处理设备进行维护与保养,包括冲洗、还原和消毒,每次消毒后应该测定消毒剂的残余浓度,确保安全范围,保证透析供水。
(五)做好维护保养记录。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一)电导率正常值约10μs/cm。
(二)纯水的pH 值应维持在5~7 的正常范围。
(三)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四)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五)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进行1 次,参考2008 年美国AAMI 标准(见表1.1)。表1.1 血液透析用水允许的化学污染物的最大浓度 污染物允许最大的化学污染物的浓度(mg/L)钙2(0.1mEq/L)镁4(0.3mEq/L)钠70(3.0mEq/L)钾8(0.2mEq/L)氟0.2 氯(自由态)0.5 氯胺0.1 硝酸盐2.0 硫酸盐100.0 铜0.1 钡0.1 锌0.1 铝0.01 砷0.005 铅0.005 银0.005 镉0.001 铬0.014 硒0.09 汞0.0002 锑0.006 铍0.0004 铊0.002 24
第三篇: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制度
血液净化室感染控制制度
一、感染控制监测
(一)透析室物体表面和空气监测每月对透析室空气、物体、机器表面及部分医务人员手进行病原微生物的培养监测,保留原始记录,建立登记表。
(二)透析用水的水质监控: 细菌培养应每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采样部位为反渗水输水管路的末端。透析机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三)内毒素检测至少每3 个月1 次,要求细菌数<200 cfu/ml,内毒素<2 EU/ml;采样部位同上。每台透析机每年至少检测1 次。
(四)化学污染物情况至少每年测定1 次,软水硬度及游离氯检测至少每周1次。
(五)透析患者传染病病原微生物监测
1、对于第一次开始透析的新入患者或由其它中心转入的患者必须在治疗前进行乙肝、丙肝、梅毒及艾滋病感染的相关检查。对于HBV抗原阳性患者应进一步行HBV-D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对于HCV抗体阳性的患者,应进一步行HCV-RNA及肝功能指标的检测。保留原始记录,登记患者检查结果。
2、对长期透析的患者应该每6月检查乙肝、丙肝病毒标志物1次;保留原始记录并登记。
3、对于血液透析患者存在不能解释肝脏转氨酶异常升高时应进行HBV-DNA和HCV-RNA定量检查。
4、如有患者在透析过程中出现乙肝、丙肝阳性,应立即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乙肝、丙肝标志物检测。
5、对于暴露于乙肝或丙肝怀疑可能感染的患者,如病毒检测阴性,在1~3月后重复检测病毒标志物。
(三)建议对乙肝阴性患者进行乙肝疫苗接种。
二、医务人员感染监测及防范
(一)工作人员应掌握和遵循血液净化室(中心)感染控制制度和规范。
(二)对血液净化中心工作人员应定期进行乙肝和丙肝标志物监测。对于乙肝阴性的工作人员建议注射乙肝疫苗。
(三)工作人员遇针刺伤后
1、紧急处理办法: 轻轻挤压伤口,尽可能挤出损伤处的血液,再用流动水冲洗(粘膜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然后用消毒液(如75%的酒精)进行消毒并包扎伤口。
2、填写《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登记表》,交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备案。
3、被HBV 或HCV 阳性患者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推荐在24 小时内注射乙肝免疫高价球蛋白,同时进行血液乙肝标志物检查,阴性者于1~3 月后再检查,仍为阴性可予以皮下注射乙肝疫苗。
四、传染病报告
血液透析室(中心)发现新发的乙型肝炎、丙型肝炎或其他传染病应按照国家有关传染病报告制度报告相关部门。
五、结合我科室实际应注意血液净化患者感染控制重点环节
1、每3个月复查乙肝两对半定量,丙肝定量检查
2、授权委托书签署意见并签字
3、血液透析可感染疾病的知情同意书
4、血液净化患者治疗须知
5、血液透析患者预交费知情同意书
6、注射乙肝疫苗知情同意书及签署拒绝同意书
7、血液净化谈话记录
8、血液净化进入透析状态的患者需根据患者情况严格分区管理
第四篇: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为贯彻落实《医院感染管理办法》,规范血液净化治疗过程中的医院感染管理工作,依据《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版)等相关 行业标准,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医务人员在进行血液净化治疗时要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及消毒隔离制度: 一次性透析管路不得重复使用。
二、国家颁布新规范新条例后及时进行专业人员知识培训。
三、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根据手卫生指征进行卫生洗手或手消毒。落实 职业安全防护各项措施及职业搖露后处理流程。
四、保持室内清洁卫生,空气新鲜,建立日常清洁、消毒制度,采取湿式卫生的清 洁方式,根据环境表面和污染程度选择适宜的清洁、消毒剂。
五、病人进行血液净化前常规做肝功能、HbsAg、抗-HIV、抗-HCV等检査,并有 详细记录。
六、对血液净化过程中出现发热反应的病人,及时进行血培养,查找感染源,采取 有力控制措施^
七、每次治疗结束后,对血液净化机进行彻底清洁消毒;血液净化机表面一旦发生体液、血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立即进行清洁与消毒。
八、血液净化后废水应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废弃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应按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的要求分类包装专人回收,集中无害化处理。
相关文件:
1.《医疗机构环境表面清洁与消毒管理规范》.2016 2.《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2012 3.《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2009
第五篇: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血液净化中心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1、建筑布局应当遵循环境卫生学和感染控制的原则,做到布局合理、分区明确、标识清楚,符合功能流程合理和洁污区域分开的基本要求。
2、布局和流程应当满足工作需要,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区分清洁区和污染区。具备相应的工作区,包括普通血液透析治疗区、隔离血液透析治疗区、水处理间、治疗室、候诊区、接诊区、储存室、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办公区等基本功能区域。
3、患者使用的床单、被套、枕套等物品应当一人一用一更换。
4、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应当严格限制非工作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
5、设有隔离透析治疗区,配备专门治疗用品和相对固定的工作人员,对需要隔离的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治疗。
6、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消毒隔离制度、标准预防措施。
7、建立严格的接诊制度,对所有初次透析的患者进行HBsAg、抗-HCV、抗-HIV、梅毒抗体的相关检查,每半年复查1次。、监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应当分别在各自隔离透析治疗间进行专机血液透析,治疗间不同病种的血液透析机不能混用。
9、执行医疗器械、器具的消毒工作技术规范,所使用物品应达到以下要求,进入人体无菌组织、器官、腔隙,或接触人体破损皮肤、破损黏膜、组织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灭菌;接触完整皮肤、完整黏膜的诊疗器械、器具和物品应进行消毒。
10、各种用于注射、穿刺、采血等有创操作的医疗器具必须采用一次性耗材。使用的消毒药械、一次性医疗器械和器具应当有医院统一采购。一次性使用的医疗器械、器具不得重复使用。
11、每次透析结束后,应当对透析单元内透析机等设备设施表面、物品表面进行擦拭消毒,对透析机进行有效的水路消毒,对透析单元地面进行清洁,地面有血液、体液及分泌物污染时即可进行清洁消毒。
12、血液透析中心应当根据设备要求定期对水处理系统进行清洗消毒,并定期进行水质检测。每次清洗消毒后应当测定管路中消毒液残留量,确保安全。
13、医务人员进入透析治疗区应当穿工作服、换工作鞋、戴工作帽。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治疗或者护理操作时应当按照医疗护理常规和诊疗规范,在诊疗过程中实施标准预防措施,并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14、定期进行透析液制备、输入过程质量监测。每月对透析水、透析液进行监测,透析用水、透析液细菌总数≤100cfu/ml,不得检出致病性微生物。每3个月进行一次内毒素监测,每年进行一次透析用水化学污染物监测。
15、建立医院感染控制监测制度,开展环境卫生学监测和感染病例监测。发现问题时,及时分析原因并进行改进;存在严重隐患时,应当立即停止透析工作进行整改。
16、定期清洗、消毒血液透析机、滤罐、储水罐、反渗水管路等,记录详实。
感染管理科 2016年11月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