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论科学迷信--自然辩证法作业
论科学迷信
从小到大,学校、家庭、甚至电视上的“探索与发现”一类的节目都给我灌输了一种思想,科学与迷信是一对水火不容的死对头。科学昌盛了,迷信就会不攻自破。如太阳高升,霜露自然会散去。科学之神所到之处,迷信之鬼便该悄悄溜走。但自然辩证法课上接触到的马哲思想,让我对此产生了怀疑。“世上没有绝对的真理,只有相对的真理。”,真理是相对的,那么作为真理的前身科学是否也是相对的呢?我们对科学的崇尚,是否也是迷信的一种呢? 我看到算命先生已经用上了计算机,名之曰科学算命。我身边有些朋友推崇数字、血型和星座,甚至对此进行了专门研究。对于这些,我该如何判断与取舍?
怎么样才叫迷信呢?我觉得这是很值得考虑的。不知道何谓迷信,怎么知何谓科学,又怎么去判断,指导我们前行?有人把宗教等同于迷信,不但宗教家不能同意,科学家也不能同意。爱因斯坦说过:“没有宗教的科学是跛足的,没有科学的宗教是盲目的。”尽管很多迷信都与宗教有关,但是宗教并不必然等同于迷信,相反,很多宗教是反对迷信的,至少在名义上是这样,比如基督教就曾经烧死过许多女巫。同一件事情,有的人认为是迷信的,但是信的人却不认为自己在迷信着。也许我们应该把迷信的态度和迷信的对象区分开。所谓迷信的态度常常表现为对不能把握的力量和不能理解的事物的狂热崇拜,因而超自然的神秘力量常常成为迷信的对象,比如特异功能和外星人之类。但也有很多被一部分人所迷信的对象,在另一部分人看来,却是平常。曾经看过一个美国电影名叫《上帝也疯狂》,给人以欢笑的同时,也让我深深地陷入了思考。在电影中,一个现代城市人谁也不会感到奇怪的可口可乐瓶,被一个飞行员扔到了非洲丛林,就弄得丛林中的土著困惑异常,先认为是上帝送来的,后又认为是魔鬼派来的。这个可乐瓶便成为当地土著迷信的对象。有时,迷信也可以解释为文化冲突。一个有经验的农民,往往能够预知第二年的收成,在他自己看来,这是很自然的。但在自以为掌握了科学的人看来,则可能认为是迷信的,因为这个农民进行判断的理由和依据不是来自科学,而恰恰来自科学之外。那么科学暂时无法解释的经验,也是迷信的一种么?我觉得答案应不尽然是吧。当然,最常见的迷信对象是宗教中的神灵,相当多数的教徒对所信仰的宗教所持的态度正是迷信。比如庙里求神拜佛的芸芸众生,在他们的神佛面前或喜或悲或欢或苦,甚至可以抛家弃子,倾家荡产,不顾一切地崇敬神佛。典型的例子是高中时学过的鲁迅笔下的祥林嫂。我可以说他们迷信,但是我却不敢说玄奘大师等人对佛教的态度也是迷信的。所以对于很多事情,比如鬼神、星座,对于很多行为,比如烧香、念佛,是否是迷信,不可一概而论。迷信与否,我觉得很像国足冲进世界杯后米卢所提出的口号说的那样,态度决定一切。对象并不决定是否迷信,但态度决定了你我迷信与否。比如常见的某些人对文体明星的追逐,可以解释为迷恋、爱慕、敬仰,但若崇拜过度,也可以解释为迷信。而这些明星本身不决定你我是否迷信。
这样的话,科学也可能成为迷信,称为科学迷信。这让很多人不愿接受,科学,也常常是迷信的对象。虽然从理想上,我们会说,科学不承认权威,只承认事实。但实际上,科学本身已经成了最大的权威。例如在我老家,一个官员在向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推广化肥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这是科学。”尽管他可能不懂化肥的化学细节,他也会底气十足。联想到文革时期,岂不是盲目的科学迷信造成了如此巨大的社会动荡?使我们国家错了了巨大的发展机遇。红卫兵在抄家之前高声念诵:“毛主席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虽然毛主席究竟怎么想的,他们根本就不知道。但是他们却自以为掌握了天机,真理在手,便有了为所欲为的胆量。就如当年没有人敢于反对毛主席,反对毛主席的思想一样,现在,也没有多少人敢于反对科学,无论是人文科学还是自然科学。我们经常说某某进入了科学的殿堂,殊不知科学殿堂这个常用词表明,科学在大众中的形象恰恰是神!一种盲目的崇拜。把自己不懂的东西尊奉到一个至高无上的位置,这种态度,正是迷信。我们可以看到,很多人,尤其是科学信徒希望消灭迷信,以为消灭了迷信,科学就会兴旺,就像有些人以为消灭了细菌,人类就不会得病一样。又如很多人简单地把疾病归之于细菌,也有很多人认为,迷信是由于无知,所以普及科学可以消灭迷信。然而,有知到什么程度才能不迷信呢?古人有云“吾生也有涯,知也无涯。”。无论如何有知,相对于复杂的宇宙和人类社会,都是沧海一粟。既然无法全知全能,人就永远有未知的神秘的东西,正如一个科学家描述的那样“我们所学到的知
识是一个圆,圆外面是我们未知的东西。当我们所学的知识越多,我们将面临更多的未知”。而未知,是我们迷信的基础。这表明迷信与知识多少并无直接联系。
最近新闻报道的“大师”层出不穷,比如说最有影响力的王林。大家都会以为这些所谓的大师只能骗骗那些无知的人,但是很多名流贵族,甚至是专家学者都是王林“大师”的座上宾。大家可想过其中原因?上面说过,迷信是一种态度。它既然是一种态度,就该从心理上找原因。人是脆弱的,需要一种比自己强大的东西可以依靠,使人在面对选择与等待时减少惶恐。我想如果一个只懂物理学不懂关系学的副教授,在等待连续与关系到他的工资福利住房和妻儿老小的命运的教授职称失之交臂的时候,如果有人告诉他一个什么大师可以预测,他有多大几率彻底摆脱这种诱惑?更何况那些一般人呢?当人们对未来无从把握时,难免会相信某种神秘的力量。在人们需要大师的时候,大师就会出现。这就是从古到今,我们的大师一直不会缺少的原因。这时,不迷信的反而是看破红尘的老僧。迷信的人很少认为自己在迷信着,而认为自己在相信。事实上,我们也很难区别,科学家的信仰与迷信者的信念在心理上有什么区别。爱因斯坦相信上帝不掷骰子;一个农家老妇相信电闪雷鸣出自雷公电母,同样是信念,我们能否从心理状态上区分,这个是迷信,那个是科学?同样,凭什么我们应该相信,科学必然能够给人带来幸福?这种对科学的信念与一位农妇坚决地相信菩萨的保佑,哪个是迷信,哪个是科学?当现代化的伐木工人进入长江中上游时,当地人可能会说出若干不能砍树的道理,比如触怒山神树精,给人带来灾祸之类的,从科学的角度看,当然是迷信。只有被现代科学武装起来的头脑和技术,才能够并且敢于剃光一个个山头,并把这视为对自然的征服。这难免使人产生困惑,为什么那些落后、迷信的风俗保住了环境,而使人战胜了自然的科学却反过来使人陷入了困境,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对科学过于迷信了呢?
我认为,科学是把双刃剑,为我们带来福祉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灾难。如若我们过分的痴迷于科学,迷信科学,反而是离真正的科学越来越远,那将给我们自己带来沉重的灾难。正确的对待科学与所谓的迷信,不科学迷信,将使我们真正正确地用好科学,为我们带来进步。
谢谢老师的教导。
自然辩证法论文
学院: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姓名:学号:
第二篇:自然辩证法——论宗教与科学
论宗教与科学
摘要:本文主要分别论述了科学与宗教的涵义及发展出的各种学说。以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离不开宗教为出发点,理解“宗教和科学并存”,“宗教对科学是不可或缺的”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三、科技发展的今天,仍离不开宗教
宗教不是科学,也不能说明宗教是多余的或者可有可无的,科学与宗教是人类生活中两个不同的范畴,如同吃饭与穿衣一样,各有不同,各有其作用。科学的本质在于实证,主要在物质层面为人类服务,宗教则是精神世界的归宿,在精神层次为人类提供最高和最后的皈依之所,按照中国古代关于道与器的理解,宗教属于道,科学属于器,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只看见有形的器,看不见无形的道,以为宗教属边缘化的都是不正确的。
除此之外,科学本身存在着局限性,一切理论都有主观性,科学理论也不例外,纯客观的理论
一、何为宗教,何为科学
宗教,是一种历史悠久且影响巨大的社会文化现象,我们对它的印象有高耸的教堂,香烟缭绕的寺庙,祷告声,诵经声以及跪拜等。近代西方宗教学的奠基人麦克斯·缪勒认为,所谓宗教就是对某种无限存在物的信仰。英国宗教史学家詹姆斯·G·弗雷泽认为,宗教是对超人力量讨好并祈求和解的一种手段,宗教指的是对被认为能够指导和控制自然与人生进程的超人力量的迎合或抚慰。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宗教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认为,宗教是各个人在他孤单的时候由于觉得他与任何种他认为神圣的对象保持关系所产生的感情、行为和经验。
广义的宗教是信仰和崇拜超自然力量为核心的社会意识,是由宗教观念,宗教体验,宗教行为和宗教体制四个基本要素构成的社会文化体系。
科学,在我们生活的另一面,乘坐的高速铁路,使用的国际互联网,收看的高清电视等触手可及。广义的科学是对自然规律加以认识和利用的知识体系、认识形式和实践活动,它也有着自己特定的传统、理想、认识方式和实践方式。
二、宗教与科学的研究学说
宗教和科学的关系作为一个人们关注的问题已有很长的历史,至于具体源于何时,这要取决于我们在何种意义上谈论科学,又在何种意义上谈论宗教。对于其关系,西方学界大致存在着三种观点:冲突、分离和相互关联(正相关或者和谐论)。
冲突论,认为科学和宗教存在着根本的冲突,科学是在处理可检验的事实;而宗教则是为信仰舍弃理性。造成科学与宗教冲突的根源是科学的自然主义解释与宗教的超自然主义解释之间的矛盾。这是西方近代的传统见解,往往把科学当做批判宗教的最有力武器。著名哲学家罗素也持有这种观点。在《宗教与科学》和《为什么我不是基督徒》这两本书中,他曾对基督教与科学的冲突做过比较系统的历史考察与论证。曾指出:科学与宗教的冲突时不可避免的,而且科学将最终战胜宗教。持这种观点的还有尼采、杜威、弗洛伊德和萨特。
分离论,认为科学和宗教是两个层面的东西,虽然有一定的联系,但不密切。科学回答关涉事实的“是什么”,而宗教回答关涉价值的“应该是什么”。二者代表不同领域的知识,具有不同的社会职能,二者互不干涉。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所云:“在人类文化的所有现象中,神话和宗教是最难相容于纯粹的逻辑分析了。”“科学家可以无拘无束地从事工作,不受神学家的干预,反之亦然,因为它们各自的方法和探讨目标是完全不同的。”
和谐论,认为科学和宗教并非是争斗的,虽然是两种社会意识,但本质是互补的,可以分别满足人的不同需要。这种观点认为,只要神职人员不对自然的作用发表自以为是的见解,科学家不极端的设想科学能满足人类最根本的精神需要,科学与宗教的关系就会变得甜蜜轻松,甚至成为一种伙伴关系相互促进。
在20世纪中期前,是以“冲突”和“分离”为主流,后因科学哲学的冲击以及科学技术应用中的负面效果的显现,20世纪60年代发生了关键性的范式转折,“和谐”论开始占据上风并成为学界的主流。
是没有的。自然神论也好,牛顿体系也好,都是社会进步,生产力发展的综合表现,在上帝与牛顿之间,自然神论者为二者提供了美好的沟通。科学从宗教中获益匪浅,科学的产生和发展,在很多重大环节上在客观上都得到了宗教的启发和影响。罗素指出,人们仅仅依靠有限的生产生活实践,在观察了太阳1000次从东方升起之后,便推断第1001次依然会从东方升起,是一种靠不住的不完全归纳,人们所谓的规律也就是习惯性的联想,放之四海而皆准的规律是不存在的。至于本质的认识,也是离不开人的认识能力的,所以对本职的认识也带有浓厚的主观性色彩,况且人们的认识能力千差万别,所以对于同一事物的认识也就各有不同,对于科学所提供的材料,宗教神学有其自己的见解。
许多大科学家,比如牛顿,爱因斯坦和达尔文都是虔诚的信徒。科学解释的是已知和有限;宗教解释的是未知和无限。无限是在有限的基础上的延伸,我们需要科学作为基座,科学家同时要抱着“无限”的眼光和精神寄托,才能有更大的突破。科学虽然迈进,但却未能解答所有的问题,这些科学界的巨人也曾认为宇宙的背后,一定有一位全智的神。当他们研究科学问题的时候,这些问题时常会激起他们的宗教感情,承认宗教的价值。人们说,科学的终点就是信仰的起头。美国国家航空及宇宙航行局、太空研究院的创始人泽斯爵博士在《神与天门学》一书中说:“对一个靠理性力量而生活的科学家而言,这个故事的结局像是一个噩梦。他一直在攀登无知之山,„„当他攀上最后一块儿石头时,竟受到了一群神学家的欢迎,他们已经在那里恭候无数个世纪了”。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米立根说:“因为宇宙超过科学知识的范畴,非人类智慧所能窥测。这人类智慧不能窥测的范围便是宗教领域了。„„人类智慧有限,不能完全明白宇宙终极的奥秘。„„真正的现代科学,应当服从上帝、学习谦卑。”霍顿博士说:“科学能使人们从敬拜受造之物的迷信中醒悟过来,转而敬拜创造天地万物的造物主”。
宗教有其自身的产生发展和消亡的规律,这不是人为所能左右的。周恩来曾经说过,即使到了共产主义社会恐怕也还会有宗教的存在。当然我不是护教主义者,承认宗教有宗教的弊端,科学有科学的优点。但是,我也不是一位科学主义的信奉者,科学不是万能的,它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弊病,而且在很多领域,例如伦理道德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科学难以发挥其主导作用。在处理宗教和科学的关系问题上,一面要坚持科学精神;另一方面,要努力发掘宗教传统文化中的宝贵资源,合理吸收其精髓内核,促进我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
近百年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这样的情况下,人们更应该有坚定地信仰,用更高的道德标准去约束自己,我们不可以忽视信仰这种神奇的力量对我们进步的影响。
第三篇:自然辩证法作业作业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
自然辩证法的创立与发展是同科学技术的进步分不开的。马克思认为,技术是现实生产力,是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从起源上看,技术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的劳动过程中所掌握的物质手段、方法和知识等各种活动方式的总和。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成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变换的“媒介”,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以及实现对社会调节、控制的手段。由此可见,技术具有以下特征:自然性和社会性、物质性和精神性、中立性和价值性、主体性和客体性、跃迁性和累积性等特性。
关于技术负荷问题,自然辩证法观点认为,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中立性认为,技术仅仅是方法论意义上的工具和手段,在政治、文化、伦理上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其本身是价值中立的;价值性认为,任何技术都蕴藏着一定的恶善、对错甚至是好坏的价值取向。而两者的统一源于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的统一。技术的内在价值是指技术自身具有的属性及其产生某种效应的可能性,这是由技术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技术的现实价值是指在现实的社会条件作用于客体产生的实际效应,这是由技术的社会属性决定的。技术的内在价值和现实价值不是绝对分开的。技术价值是现实的人同满足其某种需要的技术属性之间的一种关系。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否则,它就没有价值或具有负面的价值。技术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若没有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的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说不定我们现在还象老祖先一样呆在哪棵树上呢!正是因为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但同样,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核技术的应用把我们置入了核战争的危机中;冰箱(氟立昂)使大气中二氧化碳增加导致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塑料袋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全球“白色污染”……
但技术具有正面价值还是负面价值完全取决主体的需要。如核技术用于建造核电站,满足人与社会的需要,促进人与社会的发展,起的是正面价值的作用;如果该技术为恐怖分子用来制造杀人武器,并以此危及人和社会安全的时候,该技术就具有负面价值。由此可见,技术在此体现的是中立的性质。通观以上19 件大灾难,大都说明了这个观点。印度博帕尔事件中发生的异氰酸甲酯外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中的核辐射,只是由于技术本身对主体的需要和发展没有起到肯定的作用,才起到了负面价值,对我们人类带来了灾难。同样我们可以看出,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无论是由“灵丹”变为“魔鬼”的DDT 还是导致“兴登堡”号飞艇事故的罪魁祸首氢气,如果它们没有用来制造杀虫剂和当作助飞艇上升的氦气,那么他们自身的属性只能潜存于其中,很难表现出其价值来,而当此项技术被应用于工业和商业目的,它们的价值就存在于此过程中,并显现出来。
由此可见,技术的属性是二重的,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种,技术属性是两者的对立统一体。在技术与其主体发生的相互关系中,技术的两重性显现为技术价值的两重性,即技术的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共存于技术同其主体的关系之中。如网络有便于人们交流的自然属性,也有受管理体制和经济制度等社会因素制约的社会属性,它的两种价值也在于它被主体用于文化传播和交流的关系之中。
技术的社会价值包括技术的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等,其与技术的自然价值是对立统一的。但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更应该重视技术的社会价值,但同样要适当考虑其它价值因素。可以这样说,大多数灾难的发生,大都是因为没有处理好技术价值的内部关系和各种影响因素,因此,这牵涉到技术价值的评价问题。技术价值目前的评论的方法很多,显得很复杂也很科学,但这么多灾难的发生同样证明了技术评价的失误。我认为技术价值的评价首先应充分了解技术的自然价值,然后协调社会价值中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和生态价值的关系。大多数灾难的发生,都是人们忽视了其中某一环的影响。
我们先看技术灾难性事件:魁北克大桥事件是“偷工减料”的结果,也即是经济价值决定一切的后遗症,好象没有技术的事;“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DC—10 空难、海特饭店事件、“挑战者”号事件等都是设计上的失误,也就是说对技术的自然属性还没有完全搞明白,可能是对技术的充分信任和某人的充分自信而忽略了技术上的不成熟和缺陷的存在;“兴登堡”号飞艇事故是政治上的原因导致的技术失误,这是政治价值至上的体现;DDT 事件是化学品滥用的结果,属于对技术的自然属性没有充分认识,将随着时代的进步被逐步完善或者被淘汰;印度博帕尔事件,分明是经济价值决定一切的象征,要不为什么美国的污染公司非要开到印度呢;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不说也罢,首先是一个操作人员的好奇,其次是对技术本身自然属性的无知;而“非典”、“禽流感”等流行传染病,已被证实是人们忽略技术的生态价值因素的结果……
我们在看一下工业上的灾难,这个相对更明了一点: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件、印度博帕尔事件、法明顿煤矿灾难、德伯鲁克谷仓爆炸、拉夫运河小区事件、坎德玩具厂大火、米西索加火车出轨等大都是为了片面追求经济价值,没有顾及任何其它相关因素而发生的,但同时也有一些技术上的问题;依克松•瓦尔迪兹石油泄漏则是操作人员的失误导致的;英国口蹄疫则是生态价值被忽略的体现;而科威特石油大火是政治价值的产物……通过对灾难的分析我们知道,灾难的发生要么是因为对技术本身的自然属性没有真正完全的了解,要么是因为技术的社会价值内部之间的关系没有协调。一方面,我们知道技术的基本价值是指技术本身所具有的效用价值,它是技术长期演化的产物,不受或很少受外在因素的作用与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了解技术本身,掌握其自然属性,遵循客观规律,做事不要主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犯愚蠢的错误,避免大多数的灾难的发生。技术上不成熟,设计上的失误将大大减少。另一方面,技术的社会价值也叫做技术的人文价值,是指技术在对自然、社会和人的作用与影响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价值。其中包括技术的政治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伦理价值等,还包括技术与人的解放、技术与人的异化,技术与人类的未来,等等。因此我们需要综合衡量,不要单纯为了某一方面的价值而肆意伤害其它的价值。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研究技术价值有助于揭示技术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技术与价值是指技术与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它是一个动态系统,该系统居于一定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社会环境之中并受其影响。只有真正地了解这些关系,并且在生产中密切注意,应该可以避免大多数灾难的发生。但在这个问题上还应该注意到技术伦理的问题。马克思主义认为,技术价值是技术伦理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现代技术尤其是高技术的产生与迅速发展,对人类社会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冲击。其中,以器官移植和人工辅生殖技术为代表的医疗技术、以克隆技术为代表的生物技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代表的信息网络技术,都在其各自领域里和传统的伦理、道德产生了激烈冲突,其结果将可能在继承传统优秀伦理和道德的基础上,冲破落后的伦理规范的束缚,抛弃落后的伦理规范,建立新的伦理、道德甚至是新的文明。要及时研究技术与伦理的关系,恰当地提出适宜的新的伦理规范,代替落后的伦理规范,实施技术伦理的建设,并发挥新的社会伦理的调节功能,推动社会新型伦理、道德的形成与发展。
在技术发展中要注意技术的发展目的性问题、对待技术负面效应的认识问题、技术追求的最高伦理问题、高科技与传统理论的相互冲突、技术与伦理道德等伦理问题。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对技术负面效应的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现代技术的迅速发展使我们对拥有的技术感到自信,但灾难的发生促使我们反省,我们的强大并非无懈可击。现代技术产生的负面问题促使人们探讨灾难发生的原因以及如何减少它的发生。如果我们再细心一点,技术再进步一点,也许“泰坦尼克”号事件、维爱特水库事件、DC—10 空难、海特饭店事件、“挑战者”号事件将不会发生。如果我们能对技术的预测更完善一点,对技术的控制更完全一点,也许DDT 化学品泛滥事件将得到遏制。所以我们应当充分认识到自然、社会和技术的发展是无限的,而我们人类对它们的认识和探索也是无穷的,人类的智慧和能力的发展也是无限的。人类可以采用“预凶”的方法谨慎地使用技术并预先做出对策。
恩格斯曾经这样警告过我们:“我们不要充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将对我们实行报复。” DDT 化学品泛滥事件就深刻地说明了这一点。米勒在1939 年9 月成功合成了DDT(二氯二苯三氯乙烷),开创了合成杀虫剂的先河,并因此而获1948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但这同时也造成人工合成化学品的高潮,DDT 在杀死了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益虫,从北极的冰块到新生儿的血液中,DDT 无所不在,污染了全世界,对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祸害。但我们并不能因此对技术望而止步或者悲观失望。我们人类虽说不能杜绝技术的负面效应,但在一定程度上,人类可以通过科学发现和技术创新,减少技术的负面效应。如人们可以通过发明清洁生产技术,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以上各种灾难的善后工作,如果要是没有现在的技术,那么切尔诺贝利的核辐射还在笼罩乌克兰,科威特的石油大火还在燃烧。所以,技术是掌握在我们手里的,我们要尽量减少技术负面效应的发生。只要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办事,我想我们人类还是可以和自然协调发展的。
综上所述,我们知道,任何技术既具有中立性又具有价值性,技术价值只有在与主体发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下才能体现出来,当技术对主题的需要和发展起到肯定作用的时候,它就具有正面的价值。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要牢记血的教训,杜绝下一次同样事件的发生。我们绝不可因为这几点灾难而畏手畏脚,犹豫不前。虽然技术的负面效应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不小的灾难,但毋庸置疑的是,技术是人类文明社会进步的阶梯,技术进步让人类生活发生了质的飞跃。所以我们需要正确地看待科学技术。
学习《自然辩证法》心得
姓 名:谢雨燕
专 业:生态学
学 号:20168010107
第四篇:自然辩证法论文作业
“李约瑟难题”及其自然、人文和社会方面的解答
英国学者李约瑟博士是世界著名的科学技术史学家。在其著作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提出了著名的“李约瑟难题”。该难题的含义是:“如果我的中国朋友们在智力上和我完全一样,那为什么像伽利略、托里拆利、斯蒂文、牛顿这样的伟大人物都是欧洲人,而不是中国人或印度人呢?为什么近代科学和科学革命只产生在欧洲呢?„„为什么直到中世纪中国还比欧洲先进,后来却会让欧洲人着了先鞭呢?怎么会产生这样的转变呢?”[1]
归纳一下,李约瑟难题其实是一个两部分来表述:
第一部分是为什么在公元前一世纪到公元十六世纪之间,古代中国人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发达程度远远超过同时期的欧洲?中国的政教分离现象、文官选拔制度、私塾教育和诸子百家流派为何没有在同期的欧洲产生?
第二部分是为什么近代科学没有产生在中国,而是在十七世纪的西方,特别是文艺复兴之后的欧洲?李约瑟难题的实质内容在于 世界一千年,但为何中国没有产生近代实验科学,这是关于两种科学研究范式的起源问题。[3]
对于这个难题,李约瑟自己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了答案:一是中国没有具备宜于科学成长的自然观;二是中国人太讲究实用,很多发现滞留在了经验阶段;三是中国的科举制度扼杀了人们对自然规律探索的兴趣,思想被束缚在古书和名利上,“学而优则仕”成了读书人的第一追求。李约瑟还特别提出了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这对中国儒家学术传统只注重道德而不注重定量经济管理是很好的批评。
众所周知,中国是享誉世界的文明古国,在科学技术上曾经取得过令西方望尘莫及的辉煌成就。除了受世人瞩目的四大发明以外,领先于世界的科学发明和发现还有100多种。然而17世纪中叶以后,中国的科学技术却一落千丈。中国与西方为什么在科学技术上会一个大落一个大起,拉开如此大的距离?这个难题令全世界的学者久久不得其解。
难题出现的原因,给出了多方面的解释:
一是自然环境。“地大物博,资源辽阔”,在西方人看来,中国2000年来都是如此。如此辽阔的大地,非常适宜农耕,以至于人们致力于搞农业发展,可以说当时的人们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正是由于人们的自给自足,从而丧失了与外
界联系交流的机会。甚至是同在一个国家,也因地域而被阻断,地理环境相对封闭,人们之间的消息互通困难。
二是人文思想。文言文与中国人的含蓄作为汉字起源的甲骨文,在其诞生之初,就因依附于龟甲而有了精简而内涵丰富的属性。相比于汉字所书写的文言文的艰涩难懂,西方的读物显得就有点“幼稚”了,这些读物浅显易懂,但凡识字,便能读懂,而单单认识汉字,绝不会就能够读懂文言文。文言文的艰涩难懂不能不说是阻碍科学传播发展的因素之一。除了文言文的艰深,中国人的含蓄也是阻碍科学诞生的一大要素。由于含蓄,我们的艺术讲究留白,文字也是如此,正如《孔子》、《老子》等经典名著,作者的真正意图总是隐藏在文字背后很远很远,因而至今无人能知其真正意图,所有的释都是后人研究作者后,根据自己经验与想法得出的假说,是否符合作者真正的观点,无人知晓。对于文学作品而言,这是好事,因为可以给后人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给后人得出自己结论留有余地。但是,如果放在自然科学著作上,“留白”就显得很不合适了。自然科学讲究严谨,而这与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并不相符。另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没有产生像西方的科学的环境,隋唐开始的科举制度进一步阻碍中国产生科学环境的机制。所以中国没有产生像欧氏几何学一样的严密的数学逻辑体系;阿基米德浮力定律一样规范数学化的自然定律;亚里士多德物理学一样严格实证推理的物理体系,等等,而近代科学传统就产生于这种环境。由于科学环境的宽松性,使得我们不必严谨,由于文字的精简性,使得我们很难具体完善表述,无法严谨。
还有就是儒家思想[2],这是中国两千年来处于正统地位的深刻思想,斯塔夫里阿诺斯在评论中国科技之所以时说道:在中国,儒教继续在社会中处于支配地位。它尊崇老年人,轻视年轻人;尊崇过去,轻视现在;尊崇已确认的权威,轻视变革;从而,使它成为保持各方面现状的极好工具。最终,导致了处处顺从、事事以正统观念为依据的气氛,排除了思想继续发展的可能;这一点有助于说明为什么中国尽管最初在发明造纸、印刷、火药和指南针方面取得了辉煌成就,但后来却在技术上落后于西方。中国人在作出这些早期的发明之后,未能提出一系列科学原理。
三是社会生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人口大国,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竞争就相当的激烈,社会生活就会变得非常紧张,人们会变得患得患失,产生功利主义。在这样的环境下,追求科学,追求进步,并能潜心研究的人就变得少得可怜了。当今社会,依然如此,尽管人口稍有下降,功利主义依然没有减弱。学生的创造性完全被扼杀在萌芽状态,进而丧失了科学研究的兴趣。
以上三点仅仅是我个人的一点点看法,很多地方还想得不是很全面。总的来说,在我看来,中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是一个肥沃的,气候宜人的,很适合农耕的土地,但是相对封闭,东南西北各有天然屏障,逐步形成特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习惯。由于很宜居,人口开始激增,自然经济的增长不能满足持续增长的庞大的人口需求,竞争逐渐变得剧烈,再加上地理环境相对封闭,形成了一个孤立系统的内耗,地理,思维,社会文化,共同孕育出了一个专制集权的社会制度[4],达到社会博弈上的纳什均衡状态,并不断巩固完善,在思想文化及科学研究上保守,僵化,教条,在社会制度上极权,稳定,统一,二者相互成就,互为因果,社会人越来越犬儒化,奴化,社会制度越来越强势跋扈和专营。近代中国的坏境复杂,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不在科学研究,而在于基本的温饱问题,温饱问题都还没有解决,哪里来的精力再去搞科学研究,以至于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产生。
[1] 王鸿生.李约瑟难题的意义和解答[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4.6.44—47.[2] 陈 炎.儒家与道家对中国古代科学的制约---兼答”李约瑟难题”[j].清华大学学报,2009.116—160.[3] 刘远明.李约瑟难题对中国科技史研究的影响]j].贵州社会科学,2004.2.49—52.[4] 张晨耕.对“李约瑟难题”及其各种试解的思考[j].市场周刊,2013.111—156.
第五篇:崇尚科学 反对迷信
第十二周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致辞的题目是《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科学是人类知识和改造世界的最高成果。科学思想是重要的精神力量,只有尊重科学,相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社会才能进步,人类才有希望。但是,有些人却不相信科学,鼓吹邪教,到处散布谎言,迷惑人心,蒙骗群众,害人害己,使许多人失去生命。
近年来,一种叫做“法轮功”的邪教组织,打着科学的旗号,以练功为手段,以所谓“度人”为目的,狂热地传播。一些是非不辨的人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受骗上当。它还利用人们病急乱投医、快速致富,升天圆满等心理来控制他人精神的邪恶目的,把他人引入歧途,走向邪路。相信了邪教的人们不但会延误疾病的最佳治疗时期,还会造成夫妻反目,家破人亡,更严重者还会发展憎恨社会,破坏社会秩序,自相残杀,攻击他人等等,这样的案例数不胜数。邪教痴迷者为了所谓的“成佛”与“圆满”,有的竟杀父灭妻;有的砍伤母亲;有的残
害他人;甚至有的害死自己的亲生儿女……真是惨无人道,罪大恶极。
科学是我们战胜一切错误和迷信思想的强大武器。掌握和运用这个武器,科学一定能够战胜迷信。在此,我奉劝邪教痴迷者赶快觉醒吧!不要再执迷不悟,毁灭自己。要崇尚科学,反对邪教。同学们,让我们携起手来,走近科学,感受科学,学习科学,掌握科学。用科学这个武器彻底铲出邪教。以科学的精神和态度把握生活,从我做起,相信明天会更好,我们的生活会更加幸福和快乐。
致辞完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