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日本主题商业考察简要报告
日本主题商业学习简要报告
去日本共计5天,有效时间相对较短,考察学习时间紧密,简要报告如下:
关于迪斯尼
作为世界顶尖的主题乐园及卡通品牌拥有者,迪斯尼主题乐园在以下几个方面表现突出。
1、游乐设备,环境主题的包装精致完美,充分实现了还原童话梦想与现实的艺术创作,其精致设备,精美包装创造的游乐气氛是其取得游客认同的首要前提;
2、较高水平的演艺活动,迪斯尼充分运用了其卡通形象的巨大感召力,从入门处到园内都有其惟妙惟肖的卡通人偶于游客互动,定时的舞台剧及现场表演不断让游客惊喜连连,中老年游客觉得开心热闹,少儿游客则觉得如来到了通话世界般让人留恋忘返;
3、丰厚的迪斯尼自有品牌商品体系,迪斯尼借助其商业卡通王国的巨大成功,把于乐园相关的商品体系全部纳入了盈利范围,商品琳琅满目,仅仅购物就是一种享受,而不是一种选择和压力; 我们的主题乐园较之迪斯尼的未来发展之路思索
1、效仿并超越其设备包装,环境渲染的水平,迪斯尼主题乐园建于1983年,迪斯尼海建于1997年,现在依然鲜活,且魅力四射,得益于当初高水品的规划及施工,我们现在依然有机会在这个方面做足文章,如果我们实现了精致,精美的包装施工要求,首先就可以超越国内众多的主题乐园,跻身于一流水平,向迪斯尼叫
板。
2、树立高度敬业的乐园服务精神,在我接近两天的细致观察中,整个迪斯尼乐园的人员,从服务人员到演职人员,管理人员均是高度的投入,体现一流的作业水平及敬业精神,这点对我影响非常大,在于同事的交流中,大家均认这一点,感悟良多,这一点,我们完全可以有机会做到并超越迪斯尼,树立我们坐标式的服务体系;
3、推出丰富多彩的演艺项目,迪斯尼围绕其固有的故事及内容不断的演绎,对于第一次光临的顾客是有足够的吸引力及刺激度的,做不到因演艺可以吸引回头客,我们可以做到,我们可以萃取所有的题材进行演绎包装,不断变化,不断市场推广,演艺可以弥补我们很多先天的不足,甚至可以撑起我们乐园未来的成长;
4、建立多层次的个性的商品体系,迪斯尼的商品均是单一特性的,单一品牌诉求,过多过滥,对于目前高度个性发展的商品市场来说是一个阻碍,我们可以作为一个乐园经营的长板来充分考量商品的规划及偏向。
5、相对低廉的票价,迪斯尼主题乐园的票价基本在320元左右,对于日本的经济发展水平来说,是很低的消费,是游客不需要思索的选择,只要有时间!其一点用意也能理解,吸引过来,创造包括餐饮,购物,住宿的消费市场,这一点,如果我们的服务配套能跟上的话也是可以充分借鉴的,并且围绕我们特有的国情,不断变换促销手段来实现盈利目的。
关于秋叶原动漫市场浅见
秋叶原是日本知名的地标商业区域,据我来看,秋叶原是日本经济发展的积累产物,具体是电子类商品的终端消费集散地,它为本国及国际游客提供一个比较丰富实惠的电子类商品采购地,作为电子音像类的内容产品,动漫类商品出现在这个市场上,加之日本动漫产业的高度发展,它独享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及民众需求的双重市场份额,在秋叶原,动漫是一个活跃的商品元素,触目皆是;同时动漫在秋叶原,在日本也是开放经济中的性商业掩体及代言人,其个性的衍生商品,女仆服务行业,高度繁荣的音像产品极大催生了这个市场,让日本及外国人为之心动。其实也是也是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后一种意识形态的自我实现。
我们乐园商品市场向秋叶原借鉴的思考
1、秋叶原有动漫行业较丰富的衍生商品,可以给我们提供将为集中的采购的资源,但需要付出较大的采购成本,并且盈利方面有很大限制;
2、秋叶原和动漫的关联最大之处在于其第一市场的音像产品及服务业,所有动漫的新品音像产品在第一时间发布及推出,并且齐全和方便采购,同类商业店铺聚居,气氛良好,同人作品及商品,女仆类服务机构,均是较为显著的秋叶原特色;
3、我们做不到一个完整的秋叶原,我们可以做其中较为出色的一个亮点,就是动漫衍生品及动漫信息发布及报道,并可以试验性做动漫服务行业的运营。
关于hello kitty主题乐园
该园为大型亲子游乐室内主题乐园,集餐饮,购物,演艺,亲子为一体,包装精美,设备高度人性化,作为单一品牌能支撑起这么大的一个商业体系,只有hello kitty能做得到。
我们主题乐园能学习借鉴之处
1、在我们的摩尔庄园可以设置更多互动的环节,充分留住小朋友
及家长,实现足够的娱乐气氛及消费目的;
2、做足针对儿童的表演节目,儿童对表演类节目情有独钟,尤其
是知名卡通形象;
3、商品开发满足小朋友需求,开发安全,易携带,有一定乐趣的用品是商业上重要一环,同时配套现场亲切的促销,会有较大成功机会。
第二篇:赴日本考察报告
赴日本考察报告
公司名称:北京中兴实强陶瓷轴承有限公司 考察人员:总经理等4人 派赴国家:日本出国时间:报告日期:
2013年10月29日至2013年11月04日 2013年12月14日
目录
一、考察目的
二、考察人员
三、考察的主要内容
1)参观日本东京化工展览会
2)学习、观摩日本三和公司福知山磁力泵工厂
四、考察总结
1)机遇 2)挑战
五、附图
一、考察的目的
近年来,虽然全球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但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的能源、医药、食品、石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势头始终不减!随着新兴科技的进步,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发展更加迅速。其中,亚洲地区,日本的化学工业一支独秀,在日本经济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石油冶炼、轻、重化工设备、制药机械、食品加工等行业,高性能、高效率、节能,尤其是对保护自然生态、绿色环保的化工流体机械设备的开发,要求越来越高。为了了解近邻日本的先进陶瓷轴承及其相关产品的未来市场需求,更好的借鉴和学习日本企业的先进管理理念和经验,进一步扩大我们陶瓷轴承产品的出口,让企业发展走向国际化,应日本Sanwa(三和)磁力泵公司的邀请,2013年10月29日至2013年11月04日在王征总经理的带领下,我们一行四人对日本进行了为期7天的参观、学习和访问。
二、参加考察人员(略)
三、考查的主要内容
1)、参观东京化工流体机械设备展览会,了解日本化工流 体机械设备的发展现状和水平。
2)、了解先进结构陶瓷材料及陶瓷轴承、陶瓷球阀、陶瓷 机械密封等产品,在日本市场的应用情况,用户群体,及市 场前景。
3)、了解日本磁力泵生产企业Sanwa 公司的磁力泵生产,工艺过程、组织和管理,学习日本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
10月末的东京,气温相当于北京的9月,温暖和煦。2013年10月29日13:55,我们一行四人乘坐MU271 次航班从北京途径上海,历时5个半小时多的飞行,东京时间2013年10月29日22:00抵达日本东京成田国际机场。
办理了进关手续,走出海关,乘坐机场大巴,途经一个半小时车程,抵达东京品川王子酒店。
初入日本,我们眼中的一切,俨然德国一般,第一个感觉就是震撼,干净和宁静。从喧嚣的东京到繁华的大阪,再到清冷的福知山,沿途各种工厂密布,鳞次栉比,但是,映入眼帘中的却到处是青山绿水,宜人景色!城市中除了公园,见不到裸露的土地,保护生态环境的理念深入人心!城市和乡村之间几乎没有差别,狭窄的街道,清晰的斑马线,如雨 后的清晨般清新整洁。不论城市、乡村,大街、小巷,环境都十分的优雅,这种干净是一种全社会的,反映了人心的上 进,对完美的追求;大巴车上、地铁中、新干线、餐厅,公
共场所绝听不到大声喧哗、打手机,只有匆匆的身形和清脆的皮鞋声敲打着石阶,与国人的焦躁不安相比,更让人感觉 到日本人内心的宁静...。
日本在地理上,离我们很近,但是在内心的感觉上我们离日本却很远!
1)参观日本东京化工流体展览会
东京国际化工流体展览会(INCHEM TOKYO 2013),每两年一次在东京最大的展览中心TOKYO BIG SIGN 举行,也是目前日本最大、最专业的化工流体设备、装置、系统集成、检测仪器的汇集展。从展会上,我们了解到,几乎日本所有知名的石油、化工、医药、食品、环保、能源企业都参加了该展会,以日本企业为主,国外的企业相对数量很少;中国的企业也组团参加了展会,但是规模不大,产品新意不多。
此次展会重点产品是围绕化工流体的生产、制程控制、在线检测、系统装备为主要对象,专门为石油、化工、医药、食品、冶金及核工业领域,解决有毒、有害、腐蚀性、易燃、易爆流体的输送、反应、循环、控制等场所,提供高效、节能、绿色、环保新产品,特点是:能够显著的提高生产设施 的工作效率和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并能减少污染,保护 环境,造福人类生活。我们在这个展会中,遇到了几乎所有 的用户群体,找到了我们产品真正的卖点和服务市场。
展会上,日本京瓷、日本三井、日本宇部、日本帝国、日本伏虎、日本富士金、日本日机装、日本易威奇、日本尼克尼、日本三和 …..等众多的磁力泵、屏蔽泵、氟塑料泵、计量泵企业、阀门制造企业和机械密封件制造企业,展出了采用氧化锆陶瓷的新型转子泵,碳化硅陶瓷硬密封球阀,碳化硅陶瓷磁力泵隔离罩等富有新意的产品。这些公司拥有一流的产品设计、工艺、加工制造水准,受众产品遍及全世界,需求旺盛,产品性能指标基本处于世界一流水平!由此可见,先进陶瓷材料及其制品,在日本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亟待我们去提高自身的产业规模、产品质量和企业知名度,以满足日益增长的日本市场的需求。
日本是一个资源贫乏而又工业发达的国家,对资源的渴望与合理、高效的利用尤为关注!近年来,由于先进陶瓷材料的生产技术、工艺装备日臻完善,冷等静压、气氛保护烧结(GPS)、热等静压(HIP)装备的普及,数控加工中心、注射成型工艺的采用,使得先进陶瓷材料的性能大幅提高,制造成本大幅降低,与各种金属材料之间的复合设计、组合设计,使陶瓷材料脱离了性脆、难加工的魔咒,以崭新的姿态呈现在世人面前,有着无比广阔的应用前景。
先进结构陶瓷 FINE CERAMIC,又称精细陶瓷,通常
指高性能、无机非金属材料的总称,大体上分为:氮化物、碳化物和氧化物三大类。这些材料通常都具有:重量轻、硬 度高、耐磨损、不导磁、电绝缘、耐各种强酸、强碱、盐腐 蚀,线胀系数低,使用寿命长等特点。这些陶瓷材料目前在 磁力泵、屏蔽泵、转子泵、马格泵、高压柱塞泵,各种流量计、机械密封环,各种阀门中的应用量日益扩大,从陶瓷轴、陶瓷球、陶瓷轴承、陶瓷轴套、陶瓷球阀、陶瓷阀板,陶瓷叶轮到陶瓷密封环等关键零部件,已经部分或全部取代了传统的金属不锈钢、钛合金材等材料,成为未来发展和应用中不可替代的主流产品。
常用的氮化硅、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铝等作为先进陶瓷材料的典型代表,过去的二十年间,在日本得到了长足的开发和利用,日本京瓷的注射陶瓷结构件、日本东芝的陶瓷球、日本三井的氮化硅通气转子、日本宇部的陶瓷粉体等产品质量、产业规模均居于全球领先。其中,日本京瓷更是以五十年不败的经营神话,屹立在日本的产业界!日本京瓷的老板,著名的企业家:稻盛和夫更被誉为“经营之神”。
整个参观过程中,感受最多的是日本产品的外观造型雅致,色彩选择细腻,加工制作精良,对产品品质的要求极高。
2)学习、观摩日本三和公司福知山磁力泵生产工厂
参观具有75年历史的日本三和公司,观摩福知山磁力
泵生产工厂,学习磁力泵生产工艺过程和现场管理,看到了许多新东西,学到了许多经验;更看到了日本企业的长处和 优点,值得借鉴,值得反思。中国企业和日本相比,需要改变的更多是企业发展思路及理念的更新,价值观的改变,尤其是企业对生态环境保护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规范:从走进车间机台开始,各作业场所,秩序井然。工装、工位器具、工量具、图纸、工艺文件,合理有序,摆放整齐;
管理:各种看板、规程、规章制度、管理规范车间密 布,全面实行5S管理、标准化作业;
质量:关键零部件几乎100%检验。
环保:操作现场,干净整洁,各种跑、冒、滴、漏,废水、废油一律回收处理,内部循环使用,严禁点滴对外排放,如发现企业违规,即刻收押法人,绝不手软。尽管各种机加:车、铣、刨、磨、镗、焊接工种齐全,但是几千平米 的车间内,无烟、无尘;车间地面、机台下面,无油,无水,令人刮目!
节能环保在日本已经是深入人心,街道上跑的车辆,有近70%的是小型、轻便车,面包车,遇红灯等待时会自动熄 火,绿灯时又重新自动点火,尽可能减少尾气排放对环境的 污染。
通过与众多的日本企业客户几年的交流和生意往来,实践证明,先进陶瓷材料及其产品,在日本具有非常大的开发 潜力,日本企业对新兴材料产品的开发应用十分的渴望,对产品质量的要求非常之高!只要坚持长久、不断地创新、开发,保证高品质的产品质量,就会有长期、稳定的合作和市 场订单。
四、考察结语
1)机遇
我们目前所生产的氮化硅、无压烧结碳化硅、氧化锆、氧化铝等陶瓷材料与日本京瓷的陶瓷材料产品范围近乎一样。但是,由于我们起步晚,底子薄,资金匮乏,装备落后,没有任何成熟经验得以借鉴,更加上国人对新兴先进陶瓷材料及产品认识的偏差,企业发展相对缓慢。
从2003年开始,我们以滚雪球的方式,自强不息的发 展,历经十年时间的实践经验累积,在技术装备、生产工艺、产品标准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创新和开发工作,取得了诸多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形成了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陶瓷 轴承生产体系,目前,已经初具规模。已经开发的高精密全陶瓷球轴承、陶瓷球、陶瓷圆柱、圆锥滚子轴承;碳化硅滑动轴承、轴套、推力盘组件;碳化硅硬密封陶瓷球阀、长寿命高压泵碳化硅陶瓷柱塞,氮化硅陶瓷升液管、通气转子,机械密封环等,四种材料,十大类,七百多种产品,远销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士、英国、日本、美国、韩国和台湾 等国家和地区。
我们的陶瓷轴承、陶瓷球阀、陶瓷球等产品,通过日本众多用户的使用证明,质量是优良的,性价比是较高的,完全可以为日本市场所接受。其中,先后向日本三和、日本富士金、日本光洋、日本NSK、日本松下、日立、富士电机等企业提供了高品质的产品。
我们批量生产的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轴承产品,经过日本三和公司所做的第三方产品对比检测后确认,加工精度,表面粗糙度和材料性能,均高于我们的竞争对手(FINE CERAMIC);
我们提供给日本富士金公司的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球阀产品,经过日方检验,达到了“ 完全零泄漏”,性价比十分优良;
我们的大规格尺寸47.625毫米,G5级高精度氮化硅陶 瓷球,获得了日本第三大轴承公司,光洋(KOYO)公司的高度质量认可,经过日本大阪工业制作研究所检测,表面粗 糙度达到了G3以上的水平。
通过与日本企业的往来和产品销售,使我们对自己的产品质量和企业管理定位有了一个清醒的认识,同时,也给我
们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与日本企业同台竞争。
2)挑战 通过七天的考察,学习、观摩和交流,使我们对日本的企业、产品、社会和人文环境有了一个更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日本员工对自己产品的质量坚守意识、企业品牌忠诚度、企业信誉十分重视,理念上与中国企业差距甚远。对产品品质的要求——零缺陷!始终如一的精神,与国内企业的凭感觉、差不多,看似接近,实则差距天壤之别!
日本人的稳健、敬业、执着,与国人的焦虑、浮夸、短 视形成了鲜明的比照,是值得我们深思入髓的东西。面对眼前的机遇和挑战,我们感到有必要做更进一步的扩大市场宣传和产品推广力度,尤其是像日本、德国和美国这些工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加强资讯联络,和企业文化的交流。
日本人只能听得懂强者的语言,只会向强者低头!要学习日本企业,首先要从精神层面走进日本人的内心世界,搞企业不能急功近利,不能浮躁,要潜心学习,踏踏实实修好内功,把基础和根基打牢,视产品为企业的生命!树立品质高于一切的理念,我们也深知,要做到这一切真的很难。
第三篇:日本寿险业考察报告
日本寿险业考察报告
1999年9月6日—9月18日以孙伟光副总为团长,赵学农等为成员一行六人赴日本明治生命保险公司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研修学习,此次研修的主要内容为核保核赔、客户服务及其相关电脑管理。明治生命保险公司是一个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大公司,在寿险经营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业务管理中的应运给我们留下了很深的印象。虽然中日两国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阶段有较大的差异,但其寿险发展的历程和现状对我们仍有许多启示和现实的指导意义。
一、明治生命的业务管理体系
日本的寿险业虽然很发达但其国土面积狭小,总公司不仅是全国业务的管理中心而且是全国业务的处理中心,所以设置了较多的部门和集中了较多的人力。从表面上看,其机构设置比较乱,总公司有直属的业务开拓部门,也有业务管理部门,还有提供服务的事务部门。但从业务运行的过程来看,其管理体系还是十分清晰的。基本上是按照市场营销、业务管理、支持保障和资金运用四条线在运作,每一条线又由若干的职能部门组成。比如市场营销体系,由分布在全国的86个支社、112个法人营业部和1265个营业所组成。其中法人营业部分属于总公司直属的若干法人部和各支社。支社相当于我们的分公司,主要任务就是市场开拓,除有一个法人营业部开展团体业务外,其余全部面向个人市场。每个支社有10~12个营业所,每个营业所20~40人。
业务管理体系是我们这次学习了解的重点,总公司直接与业务管理有关的有五个部门,分别是契约部、医务部、顾客服务部、法人服务部和总务部。
(一)契约部
契约部只受理个人保件,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1、契约事务开发:主要负责与新契约有关的电脑开发需求的提出;新契约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支社新契约事务处理指导;与新契约有关部门的协调;部门业务的企画、立案和运营。
2、契约受理:新契约业务流程;申请书及与新契约相关文件的受理、保险单的制作;契约是否可以继续的审查与决定;新契约的更改取消;契约有关信息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中途增额、中途附加相关事项等。
3、核保:报告书一般事务的核保;复效契约、特约中途附加的核保;与契约核保决定有关的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提供等。
4、核保医的核保:医务检查的实施;检查标准的制定等。
(二)医务部
医务部是健康危险选择的重要部门,经过近百年的发展明治生命已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危险选择体制,这种体制一方面强化了投保阶段的危险选择,另一方面为核保提供了准确可靠的信息。明治生命的危险选择大致分为六个层次。
1、社医
社医是公司的专属医师,全社医务职共86人,、主要负责:保额一亿日元以上被保人的诊查;对嘱托医、面接士进行指导;个人健康诊断书的转记业务;营业职员危险选择的教育等。
2、嘱托医
嘱托医是与公司签约的具有执业资格的社会医疗机构的医师,与明治签约的医师全国约3800人,主要负责保额7000万日元以下被保人的诊查,对于特别选定的医师可以放宽到一亿日元以下。嘱托医的报酬采用按件付费的方式。
3、面接士
面接士是经过日本保险协会考试合格具有专业资格的人。全社约有800人,主要负责保额4000万日元以下被保人的面谈和告知书的确认。
4、证明书
各种有效健康证明书亦可作为危险选择的依据,包括:健康管理证明书、健康诊断结果通知书、个人健康诊断书、献血 证明书等。不同的证明书规定有不同的保额限制。
5、特别个人定期保险诊断书,保额5000万日元以下。
6、健康状况告知书,保额1000万日元以下。
(三)顾客服务部
明治生命顾客服务部服务的对象全部是个人业务,而且由团体代扣个人投保的业务由公司所属的子公司负责管理。其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收费保全
个人保险续期保费的收取、保单分红的给付、保单抵押贷款、退保、各种变更及保单补发等。
2、客户服务项目开发
客户服务项目的策划、立项、开发、推进和维护管理等。
3、保险金的给付
个人保险的满期保险金、生存给付金、年金等的给付管理。
4、理赔查定
个人保险的死亡保险金、给付金等的查定给付管理,保险费的豁免、契约解除、责任免除等业务,与保险金、给付金的诉讼有关的业务等。
5、给付医学理赔
负责与给付有关的医学查定
6、金融财务服务
主要负责变额保险业务的处理,如对特定顾客综合计划的制定与推进,个别对策的确定与调整以及对特定顾客所需信息的提供等。
7、顾客服务厅
是直接面向客户提供与保险、年金有关的税收、生活和金融等咨询服务的部门,在东京地区设有三个这样的机构,在东京以外地区则由各支社提供类似的服务。
(四)法人服务部
法人团体业务的管理与个人业务有很大的区别,法人服务部是专门负责提供法人业务服务的部门,包括了新契约到保全的全部内容,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1、法人业务系统开发
主要负责企业保险相关事务的系统设计、立项和开发。
2、法人契约精算
负责企业年金保险、团体保险的经营预算、事业决算以及有关的保险精算事项。
3、团体保险管理
负责团体定期保险、医疗保障保险、团体信用保险、消费者信用生命保险、团体就业不能保障保险的新契约、更新以及募集文件的企划等。
4、企业年金管理
负责一般企业年金的新契约及变更等。
5、法人契约服务
负责团体定期保险、医疗保障保险、团体就业不能保障保险、企业年金的保费收纳、保全和保险金的支付;负责大型企业年金的新契约、变更、保费收纳、保全以及个别团体的财政予算等。
6、社会保险委托管理业务 负责政府要求参加企业自由选择投保公司的厚生年金基金和国民年金基金保险的新契约、保险费的收纳、保全和保险金支付等事务。
7、团体保险的核保核赔
负责团体保险新契约投保、更新的核保以及保险金、给付金的理赔。
(五)总务部
总务部相当于一个事务处理中心,目前主要承担与客户服务有关的工作。客户咨询部门收到客户的咨询一般服务通过电话处理,具体事务则移交总务部处理。据了解,随着业务流程的改进,总务部服务的范围将会进一步扩大。
二、明治生命的基本业务流程
从以上对业务部门及其功能的简单描述中我们还不能清晰地看到业务运行的整个过程,特别是信息技术在业务管理中的广泛运用,而接下来对业务流程的介绍将会让我们对明治生命的业务管理过程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而且会产生一些有益的启示。
(一)新契约业务流程
明治生命的营销员从97年开始已全部使用手提电脑展业,而且实现了手提电脑与公司网络的连接,也就是营销员输入电脑的信息可以通过网络进入公司电脑系统,同时营销员通过网络可以直接从公司系统读取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公司开发了一系列满足营销员需要的软件,如客户管理系统、建议书系统、信息查询系统等。下面介绍个人业务新契约流转的基本过程。
1、营销员首先将获得的客户资料输入手提电脑并为客户制作投保建议书,客户根据建议书填写投保申请。
2、营销员将投保申请交回营业所并通过事务小姐将投保申请扫描进入电脑,总公司事务中心人员根据图象核对营销员输入的信息。同时营业所根据申请投保的金额安排面接士或嘱托医或社医与客户见面。
3、面接士、嘱托医或社医辅导客户填写告知书并相应填写报告书(面接士用)或检诊书(分社医用和嘱托医用),填妥后由营业所事务小姐将其扫描进入电脑。
4、通过公司内部邮政系统将投保申请、告知书和检诊书转移至总公司。总公司契约部通过电脑自动读取信息机,将告知书和检诊书上的信息转化为数字信息,并自动判断是否符合公司业务承保规定(实际为电脑自动核保),通过者转出单系统,未通过者转契约部核保课。
5、核保人员对未通过电脑自动核保的申请进行核保,有三台电脑供核保人员使用,一台是供查询告知书和检诊书用,一台是供查询投保情况用(包括历史信息),还有一台是供查阅详细信息用(包括契约变化、理赔历史等)。核保人员根据情况会要求增加资料或进行调查或进行医学核保。
6、通过电脑自动核保和人工核保的申请接下来就进入电脑自动出单系统,然后经过电脑自动封装,就可以向客户寄送了,这样就完成了一份保单的成立过程。(二)核赔业务流程
理赔处理是顾客服务部的一项重要工作,全公司每年有各类给付案件近50万件,其中有超过20%的案件是由总公司负责处理的。由于日本寿险产品设计的规范性和社会管理的规范性,使得理赔过程并不显得复杂,一定限额以下非早期死亡(投保后不足两年)的案件在支社就可以得到及时的服务。基本的程序如下。
1、营销员接到报案将相关信息输入电脑并将所需的文件如保险金请求书、死亡证明书或死体检验书、户籍票等提交营业所。
2、营业所事务小姐将文件扫描入机,并核对文字正误。
3、支社对营业所传来的信息进行电脑判断确定是否上报总公司,否则交与支社所管部门处理。据了解,目前正对该步骤进行调整,尝试取消这一层次,改由营业所直接与总公司联系,以便提高工作效率。
4、总公司核赔人员对上报的案件进行审核,可以通过电脑调用过去的诊断书,向核赔医咨询或者派人或委托专业调查公司进行调查,依此做出理赔决定。
5、由于日本银行信用非常发达加之明治公司发行了自己的生命卡,使得保险金的支付十分便利。
从新契约和理赔业务的流程中,我们会发现电脑和网络在业务处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信息技术使管理的距离大大缩短,使管理的过程也大大简化。所以日本保险公司的总公司不象国内的总公司是一个纯管理型的机关,可以说是整个公司的心脏,这里既有其国土面积狭小的原因,也有其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缘故。由于寿险业本身的特点对电脑有较大的依赖性,更由于寿险管理者对这一特点的深刻认识,使得日本整个寿险业的电子化程度都很高。从明治生命的业务部门的内部设置也可以看到这一点,基本上每个部门都有一个负责与电脑部门联系的课室,他们在业务流程设计和程序开发中扮演内着十分重要的角色。这一点对我们感触颇深。
三、对我公司业务管理现状的认识
学习的目的是为我所用,但决不是照搬照抄。必须从公司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发展中国家,我公司又是一个全国性的新公司,信息技术在我国发展的广度和深度以及新公司所具有的财力和无力,都不允许我们做出超现实的选择。而且我们目前对业务管理所具有或积累的知识和经验也制约着信息技术在业务管理中的运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将会无所作为,相反有许多事情需要我们去想办法,既要尊重客观实际,又要尽可能缩短和赶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我公司成立三年来在业务管理的思路上进行了许多大胆和有益的探索,但仍存在不少的问题,比较突出的表现在宏观管理思路不清晰,业务程序缺乏整体设计。管理人员岗位的频繁变动导致管理思路的不确定,使程序开发缺乏系统的规划。所以,要建立一套完整的科学的业务管理系统,首先要形成一个完整的业务管理思路,明确总分公司、分支公司的管理方式、管理职责和权限,然后再寻找最有效的实现方式和技术手段。特别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科学的开发规范,实现业务需求部门和程序开发部门的有机结合,这一点明治生命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
从目前的状况和今后发展的趋势看,我公司总公司的业务管理可以定位在以业务管理为主以业务处理为辅的位置。具体讲,总公司应是业务政策制定中心,主要通过电脑程序和业务制度实施管理;业务数据收集、交换和处理中心,主要通过电脑网路和中小型计算机实现;信息收集、分析和决策中心,主要通过各职能部门和专业管理人员实现;特殊业务处理中心,主要包括超权限核保核赔案件的处理和再保险业务等。
分公司是各项业务主要的处理中心,负责执行总公司的各项业务政策、业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根据需要分公司可以下设区域服务中心,作为分公司业务处理职能的延伸。
实现上述管理思路的基础是规范业务操作,从产品的设计、单证的格式到业务运行程序在开始极端就要进行整体的考虑,并对业务人员和管理人员进行严格的培训,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
实现上述管理思路电脑无疑是重要的手段,但是我们不能寄希望于一夜之间开发出象明治生命一样完善的系统,在电脑系统开发上还应坚持科学的态度。“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满足需要,逐步升级”应是我们电脑开法的指导思想。明确思路,明确重点,集中力量解决瓶颈问题是我们的当务之急。退而言之,目前电脑暂时还无法实现某些需求,也并不意味着管理思路就完全无法实现,关键在于我们对管理思路的认识和态度。这里要说明的是电脑固然很重要,但不应重要到成为我们前进中的包袱或障碍。
这次研修虽然时间很短,但收获还是很大的。既看到了我们的不足,也看到了我们的希望所在,通过研修验证了我们过去的一些想法和做法也是很正确的,再加上这次研修给我们的启示,我们有理由也有信心把公司的业务管理工作作好。
赴日研修团成员
赵学农
1999.10.
第四篇: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日本企业文化考察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资委党委关于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充分借鉴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推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国资委组织部分中央企业及下属单位主管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导和部门负责同志,于2005年3月16日至4月5日赴日本进行了企业文化培训考察。
培训采取三种形式
一是听取专家集中授课。长崎大学神郡克彦教授讲授了《如何建立企业名牌》,神户大学黄磷教授讲授了《跨文化交流与管理》,经济产业省经济产业政策局铃木先生讲授了《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等课程。
二是专题讲座。荏原制作所通过一个环保的典型案例介绍了企业的危机公关处理和文化创新;资生堂介绍了如何秉承福原信三的理念,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企业形象的创造;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全球化人事部小西工己先生介绍了《丰田之路与人才培养》;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介绍了松下幸之助的经营理念和经营哲学;jr西日本铁道公司介绍了如何培训民营企业精神;金钢峰寺宗务总长土生川正道理事长介绍了日本人精神的形成;东京证券交易所介绍了企业统治的思路和原则;经济产业省玲木先生介绍了日本政府推进企业落实社会责任的有关政策。讲座中还采取互动式的讨论,进行深入研修,在交流和探讨中,既了解了日本企业的文化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情况,同时又宣传了我国经济发展成就和中央企业的实力。
三是参观考察。先后参观了荏原制作所、资生堂株式会社、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大金工业株式会社、西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简称jr西日本铁道公司)、日本电通公司、日产自动车株式会社8个企业和东京证券交易所,与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副社长川村群太郎等20多位企业高层领导人进行了座谈交流;参观了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国际展览中心、资料馆、技术馆、丰田公司资料馆、资生堂画廊和资料馆等10个企业展馆;观摩了爱知县世博会中国馆、日本馆、主题馆等展馆;访问了日本经济产业省、兵库县、神户港务局等3个政府部门。在走访的企业中,既参观了历史馆、资料馆、艺术馆、技术馆,又参观了生产线,既对政府部门的宏观管理情况有所了解,又观摩了企业的实务操作。同时,我们还通过乘坐地铁、公共汽车、新干线高速列车等途径,比较广泛地了解了日本的社会文化和日常生活。培训结束前,考察团的19名同志利用晚间时间分组进行研讨交流,大家一致感到此次培训时间安排紧凑、内容丰富,培训期间能安排考察如此之多的世界知名企业实属不易。同时,大家认为通过培训拓展了开展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学习了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及需要引以为鉴的问题,对加强本单位企业文化建设得到了很多启示。培训结束时与我国家外专局驻日本办事处的同志进行了会谈。
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点和经验
通过这次学习考察,我们感到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呈现出以下6个显著特点。
(一)积极倡导企业使命与社会责任相统一,为企业发展培育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日本企业在履行社会责任时突出强调五点:一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最主要内容就是切实实现股东和雇员(员工)的利益。二是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直接外在表现就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好的商品和服务。三是在可能的条件下最大限度地促进所在地区和国家的社会繁荣。四是遵守法律法规,做到及时向社会公布企业信息,保证经营活动的公开和透明。五是把企业发展同造福人类、保护环境、建立循环型社会统一起来。如丰田公司1992年为了倡导“人类与环境和谐相处”的全新环保理念,专门设立了“丰田环境委员会”,制订了“丰田地球环境宪章”——《丰田对于地球环境的参与方针》,在此基础上确立了公司面向21世纪的未来战略——“制造亲近人类与地球的汽车”。为了落实这一战略,丰田公司不惜将年销售额的6%作为攻关资金,组建起1.2万人的庞大研发队伍,开始了“绿色”汽车的发明创造。经过长达5个年头的不懈努力和反复试制,1997年12月丰田公司推出了世界上第一款批量生产的混合动力汽车——先躯。它消耗每升汽油的平均行驶里程比一般汽油车至少提高一倍,污染物却减少了90%。
(二)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统一起来,特别注重建设人企合一的发展团队。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把企业以人为本与员工以企为家很好地统一起来,努力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经济处于缓慢增长期,即使在企业面临各种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企业仍然坚持以年功制为主的分配模式,较好地保持了员工队伍的稳定,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坚持“终身雇用制”、“年功序列制”等企业制度基本不变,努力做到不裁员,保持员工队伍的相对稳定,保持员工福利待遇基本不变;二是通过实施国际化战略,开拓海外市场,为员工发展创造更多空间;三是不断优化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丰富员工的文化生活。如:大金工业株式会社是全球著名的商用空调和氟化工产品生产企业,在遭受亚洲金融危机严重冲击、企业经营形势日益严峻的情况下,一直坚持“力争作一个能够保证雇用的公司”这一宗旨,通过每年限量招工、实行内部转岗分流,对部分员工进行再培训,尤其是及时实施了国际化战略,把开拓中国市场作为战略重点,每年利润增长的10%来自中国,从而实现了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发展。对大金工业株式会社坚持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关注员工的利益、促进企业和员工实现共同成长的情况、1999年3月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此进行了详细报道。
(三)努力做到文化传承与文化创新相统一,培育支撑企业实现持续发展的文化力量。
(四)注重企业家高度文化自觉与员工自觉践行文化相统一,确立了上下同欲的文化追求。
我们考察的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以确立共同的文化追求为目标,把企业家的文化自觉与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统一起来,使企业成为一个文化共同体。
经过与日方专家学者和企业家的交流,得知日本企业家具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主要有四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明治维新后,日本大力普及教育,国民受教育程度大幅度提高,在此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企业家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二是日本的社会制度安排又使财富不会大量传给下一代,由此决定日本企业家很大程度上是靠成就感支撑,努力把企业做强做大,这种成就感已经超越了狭隘的物质利益追求,上升到精神层面和文化层面。三是日本的企业家是在日本国际化进程中成长起来的,具有较宽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和不断求索、追求卓越的品质,因而具有较高的文化自觉。资生堂第一任社长福原信三就是这方面的代表。福原信三1913年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药学专业,毕业后又游历欧洲,学习欧洲的近代艺术,他既是一个企业家,又是一个酷爱艺术的摄影家,他把企业的追求定位为“以自己的产品和服务美化人类的生活”,并亲自参与设计了企业标识,把山茶花作为自己企业的象征,从而使资生堂由主要销售西洋药品的店铺发展成为主要生产高级化妆品的现代公司,并使资生堂文化具有强烈的艺术文化色彩。四是国家和政府通过表彰奖励、舆论引导、政策支持等措施和途径,进一步提高了企业家的文化自觉。
企业文化建设成败的重要标志之一,是看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内化程度,是看员工自觉践行的程度。而这一点,在我们所考察的日本企业中得到了充分印证。这些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上注重知行合一,企业精神、企业理念已经成为企业员工的生存方式和工作习惯,体现在员工的言行之中。这些企业主要采取如下措施来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
一是进行企业文化培训。这是日本企业的通行做法。我们所考察的企业都建有员工培训中心、人才培养基地等培训机构。日产公司是日本第二大汽车公司,2003年7月与我国东风汽车公司全面合作,这个公司规定要对新招收的员工进行为期6个月的系统培训,主要是学习公司的企业文化和岗位操作技能等,培训结束经过考试,确认符合公司的用人标准后方可进入实际工作岗位。
三是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做到全员构建企业文化。员工不仅是文化育人的对象,也是文化创建的主体。这在jr西日本铁道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得到了充分体现。jr西日本铁道公司18年前由国有转为民营后,企业文化面临着转型,这个公司注重充分发挥员工的作用,通过开展“我的建议”、理念征集、统一朗读“感谢乘客利用jr铁路”的宣传用语等活动,组织全员参与文化创建,营造人性关怀的文化氛围,确定了新的经营理念即:“立足于尊重人性化的立场,在建立劳资信任关系的基础上,努力实现铁路事业的活性化。同时,以成为一个受爱戴的、共同繁荣的综合服务企业为目标,作为国家的主导企业,积极为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做贡献”,从而成功实现了文化转型,塑造了企业新形象,促进了企业的飞速发展。
(五)大力推进理念变革与结构重组、战略调整相统一,形成了文化与管理相融共进的良性发展。
(六)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注意把宣传产品与经营“文化”相统一,培育了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
企业文化建设负有宣传产品、塑造企业形象的职能,这一点已是基本常识。但日本在此基础上赋予企业文化建设以新的功能,在宣传产品的同时,开始经营“文化”。
一是非常重视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这些企业都设有规模较大的宣传部门、企业文化部门或形象策划部门,主要承担产品广告设计、企业形象策划宣传、企业文化的推行等。尤其是对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令人印象深刻,大部分企业用日文、英文和中文三种文字,制作产品和企业形象的宣传册、宣传片以及企业网站等。这些部门的工作人员大部分掌握了日语、英语和汉语三种语言。资生堂的宣传部有员工130多人,每年广告费用占营业额的10%左右。松下、丰田等公司都设有国际展览中心、技术中心等多个展馆,用于宣传公司的产品、形象和文化。
二是对文化进行战略投资。福原信三认为,企业文化是在企业的历史中培养和积蓄的理性和感性资产,提出“企业文化是继人、财、物之后的第4种经营性资产”的观点,为此,早在1919年他就在东京的商业中心银座设立资生堂画廊,免费为日本和世界各地的未成名青年画家、摄影家提供展出作品的场所,并聘请一批艺术家到公司从事形象设计与宣传工作,到目前为此,已有5000多位艺术家在资生堂画廊展出作品,并为资生堂公司留下大批作品,资生堂也在自己的形象宣传中创造了一大批作品,这些作品已成为资生堂的文化资产,并随着这些艺术家知名度的扩大而不断增值。对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启示
因中日两国社会制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不同、所处历史阶段及企业具体情况不同,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的经验必须有选择地加以借鉴。
一、中国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做到科学定位、扎实推进,真正促进企业发展。
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是一个企业的生存方式和发展方式。企业发展实践是企业文化产生与发展的基础,反过来企业文化又对企业的发展发挥促进作用。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灵魂,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的文化素养和文化追求。企业文化建设的程度和水平,既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直接相关,又与企业家的素质和职工的整体状况直接相联。而且,它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内生性,只有内在生长起来的文化,才能适应这个企业的需要,才能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部分,从而真正促进企业发展。企业文化建设可以学习借鉴,但不可以照搬;可以适当引导,但不可以超越阶段;可以积极创造,但不可以忽视企业职工的整体特点。
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应遵循“三个规律”,做到科学定位、扎实推进。一是遵循企业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基本规律,认清文化建设的长期性,做到统筹规划、分步实施,注重文化积淀,不断实现文化提升。企业百年不倒靠文化,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也需要长期的培育过程。目前,在部分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短期行为、形式主义和急功近利的错误倾向,应该得到克服和改进。二是遵循企业成长的规律,认清文化建设与企业发展的内在统一性,做到从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和内在要求出发,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既不能过于超前,又不能严重滞后,必须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同企业的组织结构、产业结构和发展战略的调整保持协调一致。三是遵循文化育人的规律,坚持文化理念推行的系统性和长期性,做到因人因群体不同而采取相应的方法和措施,推进理念普及和文化育人。考察中,19名同志对日本企业在推行理念中强调自主性原则印象很深,但这一原则是建立在日本企业员工具有较高文化素养以及企业文化相对成熟和稳定的基础上的。而对于处于企业文化建设刚刚起步、员工素质有待提高的中国企业来说,过分强调自主性也是不适宜的,必须把自主性原则与强制性原则结合起来,把正面激励同系统灌输结合起来,积极营造浓厚的文化氛围,提高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二、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推动以人为本原则的全面落实。
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中央企业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先进企业文化必须坚持的基本原则。结合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进行的考察,我们认为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把确立正确的以人为本原则作为一个重要任务,充分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历史性和整体性,并指导企业文化建设的具体工作,才能使企业文化建设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把以人为本和以企为家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原则的价值原则是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人作为目的的价值高于人作为手段的价值。这一原则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状况的一种扬弃,是对物统治人、个体淹没在虚假集体之中状况的一种扬弃。它实现了由人仅仅是企业发展的手段,到成为既是企业发展手段,更是企业发展目的的一种提升,这一提升并没有否定人作为发展手段的价值。由此引出的一个基本结论是:从以人为本原则产生的历史背景看,企业以人为本的基本前提是职工以企为家;从现实互动关系上看,以人为本与以企为家互为前提、互为结果。企业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职工作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员工坚持以企为家就是自觉把自己作为企业发展的责任主体和动力主体。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倡导以人为本必须同倡导以企为家结合起来,必须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前提性,否则,只强调人作为企业发展目的的价值和意义,就会导致企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虚位,就会导致以人为本原则悬挂在空中。这种情况实际上不同程度地存在于我们各个企业中,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对职工提出“以企为家”的要求,注重引导职工充分认识到,企业“以人为本”的前提是职工“以企为家”,只有做到职工“以企为家”,才能更好地实现企业“以人为本”,职工只有首先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主体和责任主体,才能成为企业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主体。
二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历史性,把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与企业发展程度有机统一起来。以人为本原则的产生是长期历史发展的产物,它在不同国家、社会和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内涵,体现着不同的要求。“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必须同一个国家、社会和企业的发展水平相适应。日本企业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和水平,是日本国家发展程度的缩影,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累积的结果。我们在惊叹、羡慕的同时,必须用历史性的眼光来审视这种结果和状态。同时,真正从我们企业现实条件出发,根据企业发展程度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并通过实现企业持续发展,不断提高以人为本原则实现的程度和水平。
三是要认清以人为本原则的整体性,把个体利益实现程度与整体利益实现程度有机统一起来。在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以人为本”原则中的“人”既是一个个体性概念,也是一个整体性概念,“以人为本”不仅是要实现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发展,更是要实现全体人民的发展,实现各个群体在发展上的动态平衡;“以人为本”不仅是要实现人的一个方面的发展,更是要实现人的多方面发展,满足人的多方面需求。因而我们落实“以人为本”原则必须按照整体动态平衡的要求,既要解决个体的特殊问题,更要实现整体性发展。
三、正确处理实施ci战略与实施cs战略的关系,及时导入cs战略,不断提升和强化中央企业的品牌形象。
日本企业推行cs战略是同高度市场化的特征相适应的。高度市场化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市场导向,市场导向的核心是一切以顾客满意为标准,就是顾客导向。因此,cs是对ci战略的丰富和深化。ci战略体现的是单一的企业视角,着眼于自我形象的提升;cs战略是企业、顾客等多重视角,关注的是顾客需求的满足和价值的实现。随着中国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深化,导入cs战略是一种趋势和必然,但并不意味着导入cs战略就取代ci战略,二者视角不同,所起作用也不同,可以起到相互补充、相互促进的作用。目前,中央企业应该对实施cs战略进行认真研究,择机导入、广泛实施这一战略,从而实现企业品牌和形象的新提升。
四、按照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以构建“六种和谐关系”为目标,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
创造和谐的文化环境和氛围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创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是我们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也是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带给我们的重要启示。日本是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但贫富差距却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社会矛盾并不十分突出。在这一点上,日本企业同日本社会具有高度的一致性。日本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通过强化共同体意识,积极倡导履行社会责任等,为企业发展创造了和谐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这对我们中央企业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中央企业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该把创造良好的文化生态摆在更加突出位置,以构建“六种和谐关系”,即“企业与员工、员工与员工、企业与企业、企业与社区(社会)、企业与环境、员工身体与心理之间的和谐关系”为核心,通过积极进行理念创新,确立和宣传体现构建“六种和谐关系”的发展观、合作观、环境观、生活观等价值观念;在合理界定社会责任的基础上,积极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强心理文化建设,促进员工身心和谐发展等措施和途径,不断优化人际关系,建立良好公共关系,优化企业内外发展环境,促进企业和谐发展。
五、正确认识企业文化的特性,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确立经营“文化”的新视角。
2004年7月6日至9日国资委在大庆召开的“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研讨交流会”,有力地推动了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各企业通过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大工作力度,初步掀起了建设企业文化的热潮。但这次日本之行给我们的启示是:中央企业在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中应树立经营“文化”的新观念,做到建设“文化”与经营“文化”有机结合。
精神、理念、价值观等软性文化同具体形态的文化产品,尤其是物质产品有一个显著区别,那就是这些软性文化越使用越增值,并且可以转化为具体形态的文化产品,可以成为企业的经营性资产。这是可以对我们的企业文化进行经营的理论根据。而我们中央企业一般都有几十年历史,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创造了丰硕的文化成果,这构成了我们经营“文化”的资源基础。即使有的企业文化积累薄弱,也应该从经营“文化”的视角去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经营”文化这个词的涵义就是提升企业文化以及对由此开发出来的具体文化产品进行商业化运营,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国内赴海尔学习考察的人络绎不绝,实际上就是经营“文化”的一种结果。当然,现在参与经营的主体不仅仅是海尔集团,更多地是媒体等企业外的社会力量,但起点还是企业本身。确立经营“文化”的新视角,不是要取代基础性的文化创建工作,而是对这一基础性工作的提升,是将在基础性工作中创造出来的成果所蕴藏的价值体现出来,并且不断增值。这就要求在基础性的文化创建中体现经营“文化”的要求。如:我们各中央企业建设的纪念馆、展览馆、资料馆等,就不仅仅是保存文化成果的场所,而应该成为经营“文化”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对这些场馆的投入,就不是纯消费性的支出,而恰恰应该是长期的经营性投资。
当前,中央企业开展“经营”文化的工作,具体可从四个方面进行:第一,制定经营“文化”的长远战略,遵循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确定中长期目标,从战略层面对本企业长期积累的文化资产进行经营。第二,可通过打造文化品牌,提升企业文化资产的价值。如:在相关企业中把长期形成的“大庆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青藏铁路建设精神”等各具特色的企业精神打造成文化品牌,实现文化资产的保值增值。第三,开发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商品,通过具体的文化营销,实现企业文化资产的升值,包括:开发体现企业文化个性的纪念章、纪念币、纪念邮票、企业歌曲、电视剧、网络游戏等。第四,培育宣传文化英雄,以此来提升企业文化资产的价值。从经营“文化”的视角看,王进喜、王启民、李黄玺、许振超等不仅是单个企业的劳动模范,更是这个企业的文化英雄,代表着我国国有企业广大员工的精神追求,也体现着一个个企业的个性文化。如:王进喜是“创业文化”的代表,是大庆精神的人格化;王启民是新时代知识分子的代表;李黄玺是新时期知识工人的代表;许振超是“效率文化”的代表。从经营“文化”的角度,对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不断进行解读和释义,不断进行培育和传播,就可以使他们所代表的文化不断增值。
六、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尤其是要把提高企业家的文化领导力与提高员工的文化执行力有机结合起来,增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共同行为能力。
企业文化是全员性文化。文化建设的主体、文化践行的主体和文化育人的对象都是全体员工。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目标,而企业全员文化自觉的程度又决定着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因此,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关键环节。这在日本的企业文化建设中体现得非常明显。
中央企业今后的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应该在提高企业全员的文化自觉程度上下功夫,尤其是要着重在提高企业家的文化领导力和员工的文化执行力上下功夫。因为文化自觉程度低是当前我们中央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存在三种错误倾向,可概括为“三论”:一是单一主体论。即片面地认为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家文化,因而往往是因领导人员的变动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也随之变化。实际上,企业家只是文化建设的领导主体,而不是单一的创建主体,是文化理念的主要设计者,而不是惟一设计者,是文化践行的先行者,而不是文化践行的基础主体。“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文化”这一论点主要是源于对日本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概括。日本企业的性质大部分是私有制,而且早期都是家族企业,企业领导人长期不变,因而企业家的文化个性深深地影响了各自企业的文化发展,在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主要是企业家文化”是有其合理性的,但也有其局限性。而把这一论点移植到中国,尤其是移植到中央企业的文化建设上却是有失偏颇的。二是部门文化论。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和落实仅仅是企业文化部一个部门的责任,因而也就没有形成各部门各负其责、合力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格局和运行机制。三是与己无关论。这主要是存在于员工中的一种错误认识,即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只是企业家的责任和工作,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因而也就无法谈文化执行力的问题。
这三种错误倾向是中央企业在提高全员文化自觉上应该着力解决的问题。一是应探索建立全员创建体系,形成全员建设企业文化的局面。日常工作中,注重设计具有全员性特点的文化创新与培育活动,吸引员工广泛参与。二是应探索建立综合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运行机制。三是应探索解决文化与管理融合的问题,提高文化理念的制度化程度,使文化通过管理和制度发挥作用。四是应探索建立长效培育机制,把文化培训作为获得企业人资格、岗位任职资格等方面培训的重点,贯穿在自我成长过程中。
对国资委推进中央企业
企业文化建设的几点建议
一、把推进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作为出资人代表的职责认真予以落实。企业文化是除人、财、物之外的第四种重要资源,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和企业管理人员的认可。通过挖掘、整合、建设企业文化,充分发挥这些资源在塑造企业品牌、增加企业无形资产存量,使企业资产保值增值,是作为出资人代表——国资委的重要职责。建议国资委从履行出资人职责的角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保值增值的重要内容,加大工作指导力度,不断提高中央企业乃至所有国有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
二、建议进一步加大贯彻落实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的工作力度,全面提高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的水平。《指导意见》已经正式颁布实施,这必将促进中央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但国资委所管理的中央企业的行业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发展历史不同、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不同。这种情况,一方面要求中央企业要结合自己企业的实际来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另一方面也要求国资委应加大贯彻落实《指导意见》的推进力度,进一步加强对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工作的指导。建议加大《指导意见》的宣传力度,使中央企业的各级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充分了解《指导意见》的内容,认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提高建设先进企业文化、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自觉性。同时,要通过召开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座谈会、组织参观交流等多种途径进一步加强分类指导,开展督促检查,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健康发展。
三、建议国资委尽快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培训,提高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者素质。
一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者文化培训制度,使出国培训规范化,分期分批地选送中央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和企业文化部门负责人出国学习考察,真正使中央企业领导人适应世界经济和企业管理的发展趋势,以宽阔的眼界和高度的文化自觉去认识企业文化、建设企业文化。同时,要认真选择培训国和培训内容,以提高培训效果。像这次日本企业文化培训考察就获得全体团员的一致好评。二是在劳动与社会保障都已把企业文化师确定为一个新职业的情况下,建议国资委研究中央企业企业文化建设从业人员的执业资格认证工作,建立规范的评审审批标准和程序,形成企业文化的职称系列,进一步促进中央企业企业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和工作水平的提高。三是在组织出国培训考察的同时,建议组织企业文化的国际交流,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知识、信息和文化的广泛交流与共享。
四、建议国资委加大中央企业开展形象宣传与品牌塑造的力度,充分发挥国资委管理、组织和资源优势,进一步提升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建议国资委充分运用所掌握的资源优势,引导中央企业加大形象宣传和品牌塑造的工作力度,不断提升中央企业的无形资产,增强核心竞争能力。建议国资委充分发挥管理、组织和人才资源优势,主动搭建形象展示平台,为中央企业创造集体亮相的机会,进一步扩大中央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继续为中央企业创造和谐的发展环境。建议国资委利用北京的中心优势,举办中央企业发展成就展览会,展览会期间可举办研讨会、主题论坛等多项活动,充分利用各种优势,集中展示和提升中央企业的整体形象。这次日本爱知世博会就设立了企业展区,丰田公司、松下公司等日本企业就利用世博会这个平台,展示了机器人等世界最前沿的高新技术和产品,有力地提升了企业的自身形象。
第五篇:日本企业信息化考察报告
日本企业信息化考察报告一、日本信息化的现状
从总体上看,虽然日本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速度较快,但与美国和欧洲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目前,日本全社会因特网普及率为20%(美国为40%),其中,1千万人通过移动电话上网。广播和电视的数字化、信息保密水平等都落后于美国和英国,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不足问题比较突出。政府内部、文化福利部门、民间团体等公共领域的数字化和网络化刚刚开始。
目前,日本政府和企业已意识到在信息化方面与欧美之间的差距及其这一差距对日本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正在积极采取措施加快信息化进程,希望到2005年建成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社会,成为信息化方面的先进国家。
二、日本政府推进信息化的措施
1、健全法律法规,加强组织领导,实施信息化战略
为推进信息化,日本国会于2000年通过了《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以下简称《基本法》,见附件一),明确了信息化的基本方针、领导机构和信息化推进重点。该法为日本政府采取相应的措施提供了法律依据。
按照《基本法》规定,制定推动信息化建设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扩大信息网络的应用,丰富网络信息内容,建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
日本政府还依据《基本法》在内阁成立了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战略总部,由首相、国务大臣和优秀的专业人员任部长、副部长和委员,负责审议并实施信息化的重点计划。
2、明确政府、民间机构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基本法》和《e-japan战略》都明确规定:民间机构(包括企业、行业协会、公共团体等)是信息化的主体,在信息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政府主要发挥二方面的作用:一是为民间机构发挥信息化主导作用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如修改阻碍信息化的相关法律法规,不断改进和完善政策措施等;二是推进民间机构力不能及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如政府信息化、消除社会各阶层间存在的数字鸿沟、研究开发民间机构无法独立进行的科研项目等。
在政府信息化方面,《e-japan重点计划概要》要求中央政府要在2003年建成电子政府(e-government)。但对3300个地方各级政府的信息化进程并无明确规定,而是希望它们参照《e-japan重点计划概要》,能在2005年实现政府信息化。
3、打破垄断,引入竞争
为促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相关服务的发展,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自由竞争的政策。例如,建立电气通信纠纷处理委员会(暂称),制定垄断禁止法方针,加强公平交易委员会的职能等。2001年,日本政府还制定“非对称法规”,对最大的电信企业日本电话电报公司(ntt)实施专项政府管制,重组这家国有股占60%的企业,目的是消除其垄断地位,在通信行业实施自由竞争促进政策,引入自由竞争机制,增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4、加强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多渠道培养高级专业人才
为实现2005年因特网的个人普及率超过60%的目标,日本政府加大了信息化知识的普及教育。2001年,计划举办550万人次的信息化基础知识讲座,140万人次的信息技术职业培训,为7000所图书馆和群众性文化活动场所配备计算机。
同时,也加强学校的信息技术专业教育,增设有关课程,扩大培养高学历的信息技术人才,建立信息保密技术资格认定制度,完善吸引国外专业人才的机制,计划到2005年吸引3万名国外信息技术专业人才,为使日本信息技术的科研水平超过美国提供人才和技术保障。
三、日本政府促进企业信息化的措施
日本政府对大企业信息化建设并没有特殊政策措施,但对影响某个行业的信息化项目会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中小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多方面的支持服务。
目前,中央政府对各地方政府(都、道、府、县)、各行业、学术界提供一部分专用于信息化建设的补助金。从2001年开始,补助金发放重点由过去的给单个企业或商会配备计算机,转向支持对整个地区、行业产生影响的项目和有益于全社会的重大研发课题。例如,政府对钢铁行业的edi项目提供了一部分资金援助。一般情况下,政府通过三种方式信息化项目提供补助,一是政府对项目补贴50%,企业自筹50%;二是政府全额支付科研项目的费用,科研成果由政府与开发人员共享;三是政府对项目发放低息或无息贷款。
为促进中小企业信息化,日本政府从多方面提供支持和服务,利用各地现有的商会,为中小企业举办信息化知识讲座,利用现有的法律咨询窗口提供信息化方面的法律咨询服务等。
四、日本企业信息化的内容和成效
日本企业信息化过程可以概括为“三次统一”过程。在信息化过程中,日本企业首先将企业内部(各部门、分公司、子公司)生产经营过程进行统一,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工作效率。其次是实现企业与供应商、销售商之间商务流程的统一,提高企业的市场应变能力。最后是行业内部各企业商务流程的统一,形成统一的行业交易市场和经营模式,提高行业整体的国际市场竞争力。
日本部分企业信息化的成效也非常明显。例如,夏普(sharp)公司使用sap管理软件后,制定生产计划提前时间由3个月缩至2周,确认存货-发货的时间从2.2个月缩至0.9个月。尼桑(nissan)公司估计,借助sap管理软件将使采购成本降低20%。目前,sap与美国排名第一的commerceone公司合作开发的“电力相关材料和资产电子交易市场”已在日本投入运转,初步形成了日本电力行业的统一交易市场。
据日本信息化建设较好的企业估计,通过利用先进信息化技术,大大提高了企业生产计划、库存管理、客户管理、网上采购等环节的效率,效果十分明显,一般可降低成本10-30%。
日本信息技术企业在提供信息技术服务上也不断创新。例如,日本电气公司(nec)提出“五i”理念,即想象力(imagination)、灵感(inspiration)、思想(idea)、信息(information)和因特网(internet)相融合,目标是借助宽带互联网和移动终端(如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等),实现“i社会”(i-society)。nec还推出了“因特网广播”(internet
broadcast),通过设在日本各地的数字摄像机,按照顾客要求的比例实时传输指定城市、建筑物或风景的现况,还提供网上购物服务,通过与生产商、速递公司、24小时便利店合作,共同开展b-c业务。
五、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教训
在信息化过程中,日本企业也有一些值得吸取的教训。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改造生产经营管理的过程,同时也是用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改造现有的业务流程的过程,业务流程再造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信息化的效果乃至成败。日本部分企业信息化建设效果不理想的原因,主要是在导入先进的计算机管理模式时,不是采取自上至下的整体设计方法(top-down),按照科学的方法改造企业现有业务流程,使生产经营管理系统化,而是根据传统习惯,大幅度修改管理软件(如改变软件的标准画面、结构和流程),使先进的手段去适应过去的工作习惯,即“穿新鞋走老路”,从而使科学先进的管理软件丧失统一性和先进性,无法充分发挥其作用,由此导致了许多企业信息化效果不理想。这一点特别值得我国企业吸取。
六、对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几点启示
1、加强网络建设,扩大网络应用
为加速信息化进程,日本大力发展光纤通信,虽起步晚但进展快,已在部分地区实现光纤到户,并于2001年3月开始在国内提供光纤上网服务,极大地促进了网络应用。目前,我国网络基础设施建设还比较落后,传输速度慢,使用费用高,致使许多网络应用无法开展,直接阻碍了企业信息化进程。因此,推动企业信息化,网络建设要先行。要加大在网络建设领域的投入,消除垄断,引入竞争,充分发挥政府和企业的作用,调动各方面资金,加快高速信息网络建设,扩大网络覆盖范围,降低使用费用。要加快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尽快实现高速信息网与企业的互联互通。
2、加强培训教育,普及信息化知识
目前,导致我国企业信息化水平低的主要原因之一,是企业经营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信息化知识,对用信息技术改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作用认识不足。因此,政府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开展多层次的信息化知识宣传、培训和推广。特别是要加大对中小企业、落后地区的企业和传统劳动密集型企业的信息化知识培训力度,增加这类企业的信息化意识和知识,提高对信息化的认识水平。
3、丰富信息资源,完善信息服务
日本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经验表明,企业对网络的应用水平,不仅与网络基础设施有关,还与网络信息资源的丰富程度和信息服务的水平密切相关。目前,我国政府和企业上网水平低,网络信息资源还不够丰富,在信息的形式、内容、针对性等诸方面还不能满足企业的多种需求,信息服务的方式和水平也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因此,要继续推动政府和企业上网,丰富政策信息和商务信息;促进基于互联网的信息服务中介机构的发展,增加信息服务品种,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4、发挥专业化优势,避免重复建设
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日本企业深深感到,广泛应用erp是一项投资大、见效慢的工程,因此,不约而同地走上了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实行业务外包。asp涉及客户关系管理、电子商务应用程序、企业资源计划、电子应用程序集成、网上远程监控服务、数据中心、客户支持等多个领域,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规模经济性。专业化asp商业模式,可以使客户借助网络实现生产经营活动的“三个必要”,即必要的内容,必要的时间和必要的数量,从而创新企业工作流程,提高经营效率。我国企业应借鉴日本企业在这方面的经验,在信息化建设中也要避免“大而全,小而全”,扩大业务外包,走asp专业化经营的道路,共享专业化经营利益,提高信息化建设水平。
附件一:
日本《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的主要内容
日本政府为加快日本社会信息化步伐,尽快将日本建成高度信息化社会,于2000年制定了《高度信息网络社会形成基本法》(下称《基本法》)。该法律明确了制定信息化政策的基本方针,实施信息化战略的领导机构及信息化重点计划的基本内容,是日本政府制定推进信息化政策措施的法律依据。
《基本法》共分为四章,三十五条。第一章是总则,第二章是制定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第三章是领导机构的设置,第四章是重点计划的主要内容。
1、总则的主要内容。
日本政府认为,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普及应用,将深刻改变经济和社会结构,面对这种形势,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有必要、也有责任采取有关措施推进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形成。要通过制定法律措施,在日本形成世界规模的、多样化的、自由灵活的信息网络,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使国民能够充分、方便地使用信息网络。要通过电子商务,提高中小企业生产经营效率,创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增加国民生活的方便性和多样性,扩大地区间经济交流,活跃地方经济。
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以企业为主体,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及公共团体明确分工,采取有关措施,改善环境,消除地理、年龄和身体健康状况导致的不利于信息化的障碍,使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使用信息网络。
《基本法》认为,信息社会的形成,必然引起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在劳动就业等各个领域出现新问题。对此,要采取积极、适当的措施加以解决。政府部门要依据本法规定的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相应的法律、财政等推进措施;要通过多种形式,随时将推进信息化的有关资料向社会公布;要通过各种宣传活动帮助国民了解信息网络社会。各地方和团体,要根据本法提出的基本方针和各自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推进措施。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社会团体,在有重点地实施政策措施时,要相互协作,共同推进。
2、制定并实施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制定并实施政策措施的基本方针是:进一步发展信息网络,扩大信息网络的应用,在网络上提供文字、声音、图像等各种信息,推进信息技术与信息内容的一体化,建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
为此,要采取措施促进公平竞争;采用多种培训方式培育拥有专门技术、创新能力强的各类人才;制定和修改有关法律法规,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利用电子商务开展社会经济活动;国家、地方及公共团体要简化行政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增加工作透明性,为国民提供方便、高质、多样化的公共服务;要采取措施保障信息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要在国际标准、研究开发、技术协作及国际援助等广泛的领域开展合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公共团体、大学及企事业部门要密切配合,加强信息网络基础,加强研究与开发,提高产业国际竞争力。
3、战略总部设置。日本政府在内阁设置了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战略总部。总部的主要负责是:制定并实施信息网络社会重点计划,对信息化重大实施方案进行审议并制定推进措施。战略总部设部长,副部长及委员。部长由内阁总理大臣担任,负责全面工作。副部长由国务大臣担任,协助部长工作,总理大臣任命优秀的专业人员担任委员。战略总部有权根据相关法律要求有关部门提供协助及工作资料。
4、关于重点计划。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重点计划的主要内容:一是体现建设高度信息网络社会的基本方针;二是要形成世界高水平的信息通讯网络;三是加强培训教育;四是广泛开展电子商务;五是推进信息技术在公共领域的应用;六是提高网络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重点计划原则上要明确具体目标和完成目标的时间。战略总部制定的重点计划要及时通过网络等多种方式对社会公布。战略总部要根据计划目标对实施状况进行跟踪调查,并及时公布结果。
《基本法》于2001年1月6日实施。政府在三年之内要对法律实施的况状进行研讨,并根据实施结果采取相应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