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化学探究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适切性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浅谈化学探究性与接受性学习方式的适切性 作者:孙运利
来源:《化学教学》2013年第02期
摘要:阐述了对探究性学习与接受性学习的内涵及两者在教学过程中使用适切性的认识,认为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指出科学结论需由探究活动与接受性学习相结合才能得出,探究性学习是对接受性学习的发展与补充,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应注意渗透探究的思想,要灵活运用两种学习方式,实现向多元化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探究性学习;接受性学习;适切性
第二篇: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方式
在你的教学实践中,如何体现 探究性学习与合作性学习方式
《美术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在教学中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引导学生以感受、观察、体验、表现以及收集资料等学习方法,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使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在美术教学中要落实好这一理念,就必须真正理解它们的内涵。所谓“自主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即知识是通过学生主动学习而获得的,学生有学习的主动权和选择权。所谓”“合作学习”是指学生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所谓“探究性学习”又称“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探究问题的学习,在学习中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那么,在美术教学中如何落实自主、合作、探究性的学习呢?我是从如下几方面着手的:
一、给予学生自主学习的权利
自主学习,顾名思义,就是自己做主的学习方式,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化学习方式。自主即是在教育过程中要强调学生主体地位,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自主权,将学生看作学习的主体,使其进行一定程度的自主活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体验到求知的愉悦,并发展其智慧、敏捷的心理品质和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学生通过自己思考能学会的、通过伙伴合作学习能解决的内容我不讲。如今的美术教材改过去的老面孔,趣味性很强,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的内容较多,充分体现人文性。教学时,我尽可能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作为重点来学,并试着与学生一起学习,而不是教师一味地讲。从而构建一个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通过主动探究式的学习活动,主动获取知识,并发展探究能力,养成积极探究未知世界的意识。在教学中,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想想学生在做什么,需要什么。依据他们的学习情况,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灵活的安排每一个教学环节。例如:学习三年级第六册《橙色的画》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的了解橙色是由红色和黄色调配而成的,知道不同量的红色和黄色调配出来的颜色是不同的,我没有给学生讲这部分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同桌合作、自主学习,请同桌两名同学,各拿出一种颜色,先进行等量调配,看看变成了什么颜色?再进行不等量的调配,看看又发生了什么变化?学生学习兴趣很浓,并能通过自己动手实践得出结论不等量的红色和黄色能调配出不同的颜色,使学生感受到了自主学习获取知识的愉悦。从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探索、大胆尝试,培养学生探究、分析、概括、评述的能力。
一节课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学习,要让所有的学生动起来。在教学中要有机地把握好探究学习和动手实践的时间,避免学生为了完成作业而虚化了探索领悟。美术课还涉及到了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因此,在教学时我让学生回家查找有关资料,课上进行交流。例如:学习三年级《中国龙》一课时,在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查找有关龙的资料,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的来历;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有关龙文化方面的;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故事;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的造型;还有的同学查找到的是龙各部位的象征等等,在课上我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学生不但了解中国龙的文化、历史,认识龙造型上的变化,还能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会集体创作出一条精气十中的巨龙,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做到了心中有数、有目标;又能轻松、自主地学习,可化难为易,化深为浅。
教师要创造和谐的学习环境,实施民主化教学,让学生在充足的学习时间里愉悦地学习,我们就要尽量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自主权,学习结果的评价权。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始终保持平等。如在三年级《画中的线条》一课的教学中,我有意的画出一幅没有线的变化的作品,让学生讨论后来评价,并请每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到前面也画一画,和老师比一比,看谁画的好,再请学生进行评价,指出老师画的作品的不足,这样学生就能很好地认识线的表现力,运用线的多种变化来表现出自己的情感,使学生能够真正的成为学习的主体,进而积极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学习。随着主体学习的创造性、积极性的高涨,线条表现力的训练也得到落实。因此,教学中时刻要注意,对学生的创意,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意见,要尊重理解。
二、创造学生合作学习的机会
合作学习是指学生在小组中从事学习活动,并依据他们整个小组的成绩获得奖励或者认可的课堂教学技术,是一种以生生互动为主要取向的教学理论与策略体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点,体现了学习的民主性和开放性,是提高主体学习效率,增强学习密度,拓宽学生情感交流渠道的重要形式。美术课堂教学中交往活动的主体应当是学生之间的交流,而不是教师和单个学生的交流。
美术教学活动中,我们应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相信学生,相信他们有学习的能力,创造的能力。在整个的学习过程中,要善于、敢于把机会让给学生,把探究的机会让给他们,让学生充分体验自己学习的过程。例如,学习一年级《大家一起画》时,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创作一幅画,由于一年级孩子比较小,我把一张长卷纸贴到墙壁上,让每个小组的同学都能同时作画,从分工、构思、构图、涂色都由小组长组织安排,小组同学首先集体讨论构思,选出主题;再找出三名同学起稿,如有不当之处可以组内相互修改;并由全组同学一起涂颜色,达到画面构思巧妙、色彩鲜艳,最后每组选出两代表给大家介绍一下本组的作品。通过本课学习,无论是绘画能力较强的同学还是稍差些的同学都能有所提高。这样不但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还能发展他们的探究、自主、创新、评述的能力,教师把合作、探究的机会留给学生,学生从中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尊重、信任、理解,同时受到激励、指导和建议,形成了积极的学习态度。
在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选择合作对象,选择不同的学习方法,可以使得课堂变得更加灵活,更加开放,学生有了更多的思维空间,个性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教学《有趣的属相》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进一步地了解邮票,我在课前布置学生查找有关邮票的资料,课上小组汇报,组际交流,再请同学们将自己带来的邮票展示出来,小组讨论邮票的票面结构,使学生获取知识;在创作时,我鼓励学生可以运用多种方法来表现邮票,如线描、水粉画、剪纸、拼贴、彩笔画等形式,并且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小伙伴一起创作,学生创作热情很高,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给学生自由合作的空间,发展他们的个性。
合作学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思考、表达的机会,可养成良好的和他人合作、倾听他人意见的习惯,丰富了情感。如在教学四年级《恐龙世界》一课时,让学生四个小组进行恐龙知识问答。由于“恐龙”是孩子们很感兴趣的话题,他们从小就玩恐龙玩具,看有关恐龙的书,听恐龙的故事,因此,对本课的学习很感兴趣。活动前我让让学生分组找材料,可以从书籍里找,可以上网查有关恐龙的资料,如恐龙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种类、外形特点等,并下载一些图片,之后将获得的知识相互传递,然后进行知识问答,最后进行活动评价与总结。活动让全班学生了解了有关恐龙的知识,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究科学奥秘的精神,同时,这种互学互补的学习氛围,给学生提供了融洽的、自由的环境,为他们积极的思维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
探究性学习,是一种在好奇心驱使下的、以问题为导向的、学生有高度智力投入且内容和形式都十分丰富的学习活动,主要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己探索问题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应以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为主,新课程改革注重培养学生能探索性学习。作为教师应当鼓励、保护和发展学生的好奇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探究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研究表明:合理的质疑是学生思维的起点,是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它能使学生的探索欲望从潜伏状态迅速转入活跃状态。因此我认为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境,让学生质疑,使质疑成为学生的自身需要。教师可采用语言的激励、手势的肯定等手段对学生的质疑行为给予充分的肯定和赞赏。一个人如果体验到一次成功的乐趣,就会勇气倍增,激起无数次的追求。树立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在教学《吉祥图案》一课时,我利用剪纸作品引入新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再组织同学以组为单位将自己课前搜集的图片、资料介绍给大家,小组内交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发现,根据学生提出的疑问组际间再进行归纳,提出思考题,最后由小组讨论汇报总结提升。这样能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话就说,大胆表达,教师也应尽量地捕捉、放大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闪光点,及时对学生做出评价,当学生发现自己的见解被肯定、鼓舞时,他们的探究问题的信心就会不断地树立起来。
学习是一个过程,探索性学习更应是一个充满着观察、质疑、讨论和推断的过程。因此,教师作为这个过程的组织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更应为学生的探究活动提供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如在小组学习中,我尽量给小组中的每位学生发表意见和思考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投入到自主探究的学习中去,不让探索学习过程匆匆而过。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自由支配的时间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必要条件。他所说的自由支配的时间实际上就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样,它也是探究的必要条件。有了时间保障,我们还要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民主、和谐、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有探究的空间。如在教学《吃虫草》一课时,我找同学读课文《吃虫的植物》,请大家记忆课文中的内容,组织学生提出问题:听了课文介绍,你有什么问题吗?还想了解吃虫草的哪些知识?等等,引导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解答问题,再请同学们将课前搜集到的有关吃虫草的资料在小组内展示、交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进行探究,知道吃虫草的特点,了解自然界的美妙,并鼓励学生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进行创作,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和热爱科学的情感。使学生在有效的时间与空间里进行自主、探究地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思维方式自由开放地去发现、去探究,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经历一个自主探索的过程,培养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索学习的能力。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我努力实现新课标提出的教育理念,时刻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的精神,让学生的探索活动贯穿始终,为学生多创造自主学习的机会,给予充分的合作时间和放手让学生探究的空间。让学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更多的才能和本领,以适应未来终身学习的需要,把他们培养成21世纪的合格建设人才。
第三篇:幼儿教学活动目标适切性材料
一、关于新课程下的活动目标制定
在“二期课改”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们更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目标是整个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都应当从教学的目标与需要出发,从幼儿的需要出发,让每一个教学步骤都为你的教学目标服务,为幼儿的发展服务,因此,只有制定适切的活动目标才是保证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基石。
1、要从本班孩子的实际出发
老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首先要考虑我拟定的目标是否符合本班孩子的年龄特征、发展现状及内在需要,使目标处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这样在制定教学目标时才不会偏离孩子的经验和发展所需要的内容。这样的目标制定才能促进班级孩子的发展,也才能促进他们潜在发展水平向现实水平过渡。
2、要有具体明确的教学要求
教学目标既是行为的出发点,又是设计活动的依据,而且还是评价活动的指标。通过学习,我现在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教学目标制定时,要有较强的学科针对性,更要明确幼儿经验的提升点和情感、态度的激发点。
3、要给恰当合理的挑战空间
活动目标是否具有挑战性,关键在于了解本班幼儿发展特点的前提下,注意把握新旧经验的交集点,对幼儿已有经验和可能产生的新经验之间进行把握,不简单重复原有经验,适度把握新经验,考虑向目标的深度挑战、广度挑战,才能让孩子得到“跳一跳摘苹果”的感觉。
4、要能体现有机的整合渗透
新教材赋予了教学活动目标制定新的内涵,要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对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和活动性,达到以“整合”促“整体”发展的效果。
5、要重持续发展的教育价值
活动目标是否有价值有意义是一个活动进行中最重要、本质的,对孩子没有帮助的或错误的反而是无意义和有害的,要努力寻找幼儿已有经验与教材之间的契合点,有意识地拓展整理而不是传授,体现过程目标。
总之,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不但要会选取适宜的教学内容,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还要专注于“如何进行环节架构”,更应该认真想想“怎样才能把目标与环节把握地更适合孩子发展”,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提高我们教学的有效性,也更快地实现教师专业成长。
一、要结合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与特点,确定美术教育目标。
确定美术教学目标时,应根据幼儿心理、生理发展的规律,在客观判断幼儿现有水平的基础上,确定幼儿下一阶段经过努力可能达到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做到适度。如当幼儿只能用笼统的图形来创造图象时,教师就鼓励幼儿将图形与线条进行多种样式的组合。当幼儿能画出清晰的图形时,教师就逐步引导幼儿用多种图形组合来创造不同的图形;当幼儿能逐渐运用渐变、重叠、远近等的方式来表现物体之间的某种关系时,更要站在孩子的视角,用儿童听得懂的语言帮助孩子把一个立体的空间转化成平面的画面。
二、要选择适合幼儿发展的美术教育活动的内容。
1、是符合教育教学目标,幼儿美术创作主要表现在造型能力和表现方法两个方面。造型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和幼儿的空间知觉能力和成熟程度幼儿密切联系。老师要客观地把握幼儿发展目标,为幼儿美术成长梯进的阶梯,以帮助幼儿主动建构自己的造型方式,提高造型技能。在尊重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发展规律的前提下,教师应为幼儿提供接触多种工具材料及广泛运用的机会,使幼儿不断变化、创造、习得各种表现方法。
2、是内容要适合幼儿的特点。幼儿学习技能的内驱力来自他们在内容的吸引下,产生的强烈的自我表现的愿望。所以,教师应选择那些幼儿足够吸引力的内容并进行艺术加工,认真研究内容是否符合幼儿的心理、生理特点,是否能激发幼儿的创造力,使幼儿愉快地活动,达到目标。
3、是陶冶幼儿的审美的情趣。绘画是陶冶幼儿情操的活动,幼儿边画边欣赏作品,使幼儿自己在有趣的活动中学到知识;幼儿欣赏美术作品,感受美好的事物画面,使自己内心充满美好的东西,思想变得健康、活跃,形成好的人生观、世界观。
三、要创设生动的情景,组织有效策略来指导幼儿完成美术教育活动。
创设情景,指的是将情景贯穿与教学过程,使其成为诱发创作动机,引导幼儿学习技能的推动力;提出问题指的是围绕内容与方法提出问题(可由教师提问,也可由幼儿提问),让幼儿观察,思考;引导讨论指的是师生共同参与讨论,引导幼儿按自己的体验,大胆表现,努力超越自我。
第四篇:《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合理运用的研究》课题中期报告(本站推荐)
“接受性学习与探性学习的合理运用的研究”
课题研究中期报告
执笔 李柏武 肖佑林
2008年10月,课题组提交课题申报书,2008年12月,本课题经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名师教学思想与教法研究”总课题组立项,研究时间为二年,从2008年9月到2010年12月31日。现研究时间已过半,课题组特将研究进展汇报如下。
一. 前期开展工作。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确定实验班级与实验教师;制定我校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的合理运用的研究课题实施方案、研究计划、管理办法;进行知识储备与理论学习,培训研究教师;主要采用文献综述法、问卷调查法、心理测量法等,形成有关接受性学习与探究性学习利弊综述,实施课题研究做好充分准备。
2、从高一、二年级各随机确定4个行班作为实验班进行实践研究(要求指导教师既教实验班又教对照班)。采用行动研究法、心理测量法等研究方法,教师听课交流,探讨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实施的时机的内容,归纳棎究性学习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总结探究性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发展性作用,寻求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契合关系,推出典型成功案例。
二.前期取得成果。
(一)明确利弊,更新教学观念
接受性学习是指突出和强调接受与掌握,使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接受书本知识,学生成为被动地接受记忆的过程,以听讲记忆模仿和练习等为特征.接受性学习分为两种,一种是传统被动的机械的和无意义的学习,一种是主动的积极的有意义的学习.探究性学习是指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究研究等活动突现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两种学习方式各有特点,在实践中要把握好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的关系,上述两种学习方式不但不是完全对立的,而且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我们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片面跟风,不讲实效。对过去有意义的教学方法
不能全盘否定,中国几千年摸索成的行之有效的学习方法,不能因为其他原因而遭到一概排斥.要结合新课改精神付之以新的内涵,实践证明教学方法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好与坏的区别,只有方法的不断完善与发展.(二)在教学实践中对比研究,交流讨论实施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时机和内容
1、实施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时机:
①讲在学生“对话”对而不明时。由于学生的个体差异与认知局限,对文本丰富的内容、深刻的涵义、精妙的语言理解不透,即“对”而不明。此时,有效地讲解或点拨诱导就成为必要。
②讲在学生“体验”难以获得时。与文本对话,引发对文本蕴含的思想感情的品味,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的深刻体验,这是阅读的目的。可这种体验在学生阅读实践中往往难以获得。因此,引导学生通过品味语言来感受是学生获得较好体验的途径。
③讲在学生“探究”遇到困难时。当问题深、难、泛时,学生探究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会不完全,会卡壳。此时,教师就要提供资料,适时引导、讲解、指导学生推动探究的进程,获取问题的结论。
④讲在多元解读出现误解时。多元解读要防止对文本价值取向的曲解与误解。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知人论世”、“披文入情”,要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
⑤讲在品析重点词句语段时。教师应将品析重点词句语段与整体感悟紧密地结合起来,让品析促感悟,深化感悟。
还有自读之前的启发讲、疑难问题的明确讲,合作中的提示讲,总结时的补充讲等等都是必要的有意义的接受性学习,需要注意的是:新课程语文课怎么“讲”并没有什么固定的模式,更不要重走繁琐分析的老路,而是要继承语文教学一些本质的东西,摒弃形式主义的做法。
2、实施有意义接受性学习的内容
①拓展性知识,教师要传递。如,名篇名著、历史典故、科普知识、作者生平等拓展性知识。要先引导学生去查阅有关资料,在学生查找困难的情况下,教师可以直接传递给学生。
②方法性知识,教师要介绍。在学习中总结方法,用方法去学习,是提高学习效益的秘诀。有些学习方法学生不易总结,教师可以直接把它告诉学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学习方法,学生总结不完整,要适当点拨,这些都是科学的教法。
③评价性知识,教师要表态。学生对学生结果的评判,往往有失偏颇,最终要由教师“判决”,给学生一个明确的答案,否则学生朦胧,似是而非,对学生学习非常不利。所以教师的“判决”正是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内容。
3、引导学生进行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要注意几点原则:
①要先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再由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进行解惑。
②不可因为注意教师“传递、授业、解惑”的作用,降低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作用,本末倒置地回到让学生死记硬背的老路,科学的做法是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为主,教师引导传递为辅。
③教师要有丰富的知识和犀利的辨析力,要博览群书,养成读书习惯,才能自如应付学生的质疑问难。
总之,接受性的学习要以学生学习的需要,发展的需要来体现实施的“意义”,无论是实施的内容,还是实施的方式、方法、时机,都因“需要”而有意义,否则就是无意义的。
(三)归纳棎究性学习可供参考的实施模式,总结探究性学习的价值,寻求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契合关系
1、探究性学习的实施模式
① 理科科目:教师认真去挖掘教材中含有探究的内容,并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将
教材中的知识结论变成探究的问题。尽量还知识发展过程的本来面目,让学生
真正体会到学习的趣味性和应用性,并让学生置身于问题情景之中,积极主动
地参与,发现并主动获取知识,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最大程度地提高学
生素质。
②文科科目:教师联系生活,再现生活情景,让学生生发,体验情感使教材描写的客观世界成为学生自己的主观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变成了学生的“我情我景”,敞开心扉,宣泄情感。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增进了情感体验,升华思想认识,知情相融,“物我同一”,贯通生命,共享生命体验。
2、探究性学习的价值。
① 教师方面:改变以往过分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而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社会性、创造性等方面的培养的教学观念。改变以往缺乏对学生学会
学习的有效指导,没有很好地发展出学生的学习策略的学习效果,甚至改变紧
张的师生关系。
②学生方面:改变以往被动与依赖、缺乏主动性、过于服从权威的学习状态,改
变以往学生经验世界的贫乏与苍白和缺乏对知识的个性化理解,培养创新意识
和创新能力。
3、寻求接受性与探究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的契合关系
现在,能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探究性学习成为课改的亮点.但在抓住探究性学习主流下还要在接受性学习中密切注意书本知识与现实社会生活的联系,把握理论知识为现实服务的学科特点,寻找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的最近发展区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接受性学习中渗透探究的思想,摒弃传统接受性学习的一言堂,要让学生亲自去感知感悟.因而教师要精心设计寻找理论与现实联系,变被动为主动积极地去接受,在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中让学生学习理解和运用知识.而探究性学习则只要教师就目的问题导向结论等方面给予指导,既要让学生有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又要适当的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避免探究性学习的泛化随意和只重形式不重结果.在抓住积极面的同时克服不利面并积极引导,使之朝有利面发展.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教学中方式的运用取决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知识的难易程度,同时还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生人数等因素来选用合适有效的教学方式.实际上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往往是两种方式的交替使用,如果内容偏理性较抽象,概念多且又不是掌握的重点则没有必要让学生亲自去发现,也不容易被发现,就没有必要让学生去探究.反之若内容学生能发现则尽可能地采用发现学习或有指导的发现学习.总之,探究性学习和接受性学习在学生的学习中是同时存在又互为补充的.探究性学习以接受性学习为基础,而在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又离不开接受性学习.新课程倡导主动探究及合作的学习方式,并不意味着对其他学习方式的彻底否定.我们在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的同时,更要谋求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的平衡,寻求不同的学习方式之间的最佳配合,以求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而教师则应根据具体的内容学生和学校的资源的具体情况,合理运用各种教学方式和策略,形成优化的教学模式.(四)撰写了一专题论文,推出了典型成功案例。
(1)前期撰写的论文:
余忠良老师的《探究在化学特长生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李柏武老师的《谈谈新教材的学法设计思路及学法指导》,肖佑林、曾清香老师的《自主探究是提高课程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张国党老师的《试谈高中物理探究性实验教学》,孙国平老师的《探究式合作式教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许振清老师撰的《浅谈历史教学方法的最优化》、以上论文均获省级一等奖。
(2)前期推出的典型案例:
肖佑林老师的课堂实录《谁在采芙蓉》、许振清老师的课堂实录《工业革命》
第五篇: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
探究性实验与验证性实验的比较实验专项1.探究性实验
指实验者在不知晓实验结果的前提下,通过自己实验、探索、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从而形成科学概念的一种认知活动。2.验证性实验
指实验者针对已知的实验结果而进行的以验证实验结果、巩固和加强有关知识内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为目的的重复性实验。3.二者的比较
【典例示范】
请你根据下列材料设计一个证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的实验。
材料用具:质量浓度为0.1 g/mL的NaOH溶液、质量浓度为0.01 g/mL的CuSO4溶液、鸡蛋蛋清、人的口腔唾液(酶)、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实验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方法步骤:第一步:制备蛋清液:取出鸡蛋一个,打破蛋壳(不要破坏蛋黄)。取少许蛋清注入小烧杯中,加入30 mL的清水,用玻璃棒调匀,备用。
第二步:取唾液:用清水将口漱净,口含一块脱脂棉,片刻后用镊子取出脱脂棉,将其中的唾液挤到小烧杯中,备用。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期结果:振荡均匀后,静置一会儿,可看到2支试管中都呈现出紫色。
实验推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分析:本题为验证性实验题,应设计对照组,蛋清液为对照组,唾液组为实验组。若实验组和对照组加入双缩脲试剂后都呈现紫色,则证明唾液淀粉酶为蛋白质,否则不是蛋白质。
答案: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紫色
取两支试管,记为甲、乙,分别加入等量的蛋清液、唾液,再加入适量的NaOH溶液,最后加入等量的CuSO4溶液
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的化学本质为蛋白质
【实战演练】
1.(2009·四川非延考区,30Ⅱ)为确定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的CO2浓度是否比静止时高,某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作出假设: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
实验过程:
①在3个烧杯中,分别注入100 mL蒸馏水,测定其pH。
②实验者在安静状态(静坐2 min)、中度运动(步行2 min)以及剧烈运动(跳绳2 min)后,立即分别向上述3个烧杯的水中吹入等量气体,测定pH。经多次重复实验,所得平均数据如下表:
请回答:
(1)作出上述假设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实验的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__________越大,__________下降幅度越大,由此可以得出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而可以验证上述假设。
(4)人体代谢产生的CO2,正常情况下来自三大类有机物的分解,这三大类物质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体糖代谢产生CO2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
解析:(1)由于运动需要更多的能量,这些能量来自细胞的呼吸作用,因此运动时呼吸作用加强,产生的CO2增加。(2)为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产生的多余CO2将及时排出,故人体在运动时呼出气体中CO2的浓度比静止时高。CO2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可以通过测定pH来推断出
CO2排出的多少。(3)表中的数据显示,运动强度越大,pH越小,即pH下降幅度越大,从而推断出排出的CO2量越多。(4)人体内的糖类、脂肪、蛋白质都能被氧化分解产生CO2和水,糖类在线粒体中彻底氧化分解产生CO2。
答案:(1)由于人体在运动时耗能增加,呼吸作用加强,产生CO2的量增加,所以呼出CO2的浓度增加
(2)CO2在水中溶解后使水的pH下降,人在不同运动状态下产生的CO2不同,溶于水后也会导致pH不同,通过测定水pH的变化可以推测呼出气体中CO2浓度的变化
(3)运动强度 pH 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呼出的CO2浓度增加
(4)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线粒体
2.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TP是生物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要求:(1)自选材料、试剂(选择实验材料要注意选实验结果明显的);(2)设计对照实验;(3)写出实验步骤;(4)预测实验结果。解析:这是一道设计型实验题,难度较大,需要认真分析题目要求,结合自己的生活常识和知识积累方能完成。尤其要注意“实验结果要明显”这一要求。答案:(1)材料和试剂:培养皿,试管,活萤火虫(摘下其尾部发光器备用),ATP制剂,0.1%葡萄糖溶液,生理盐水,蒸馏水。
(2)实验步骤(见下表,也可以分段叙说)
对照实验:B.C为对照实验组。实验结果预测:A恢复发光,B不再发光,C不再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