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违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行政处罚依据和程序
违反城市规划的违法建设行政处罚依据和程序
(一)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第六十四条: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者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责令
停止建设;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的影响的,限期改正,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的,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二)处罚程序
1、发现。通过巡查或者其他方式发现,两人以上办案,出示行政执法证件,表明身份及事由,检查在建项目是否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2、责令停止建设。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当场告知被检查单位违法事由,并发出“责令停工通知书”和“限期提供相关材料通知书”,交由当事人签收。在建项目
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检查是否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事项和核准的图纸施工,经检查,未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事项和核准的图纸施工的,当场发出“责令
停工通知书” 和“限期提供相关材料通知书”,交由当事人签收。
3、立案。发现违法建设后,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经批准后,展开调查。
4、调查取证。调查违法建设的基本情况,包括层高、建筑面积、地形图、涉及用地和房屋产权的取证相关权属证明,涉及相关部门的要取证有关证明材料,协助被调查人按表式要求逐项填写“违法建设情况调查表”,加盖被调查单位公章,由被调查人和执法人员双方签字。
5、制作笔录。笔录应当包含违法建设的实施时间、规划许可情况、现状情况、建筑面积、土建工程造价等内容。
6、制作案卷。违法建设项目注记上图,统一使用1:500至1:2000现状地形图,违法建设及其周围相互关系的注记尺寸应做到准确、清楚、规范、符合标准;如有特殊情况,应在图纸上作必要的说明,凡涉及“六线”范围的违法建设,由业务处室划定“六线”范围。
7、装订案卷。将责令停工通知书、违法建设工程情况调查表、法人证明或者委托书,询问笔录、违法建设案件处理意见审批表、违法建设座落位置的注记地形图、附件材料等整理齐全,按规定装订成册。凡需要旁证材料的(如房产、土地权属、租赁、转让、借用、有关部门确认意见、群众反映意见、陈述笔录、图片资料等)也纳入案卷。
8、审查决定。根据城市规划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对违法建设影响城市规划的程度进行认定,分别作出不同的行政处罚。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9、告知。向违法建设单位告知拟作出的行政处罚内容,告知其陈述、申辩的权利;符合听证条件的,告知听证权利。
10、制作法律文书并送达。行政处罚决定应当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
11、督促执行。及时督促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履行行政处罚决定。
12、强制执行。当事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未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依法采取强制措施或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根据违法建设的不同情况,以上工作流程和岗位要求可以作适当调整。
第二篇: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依据、程序、时限
土地违法案件行政处罚依据、程序、时限
来源:执法总队 发布人: 发布时间: 2013-12-18 08:38:00
浏览次数:
一、土地违法案件的相关问题
(一)土地违法行为的概念
土地违法行为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一是实施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如违反《土地管理法》的规定,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取土,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相对人;
二是不履行土地管理法律法规规定的义务,如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相对人;
三是不依法行使法定职责的行为(违法主体一般是行政管理者,如超权批地)
(二)土地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
对违法行为的构成有不同的理解,一般来说违法行为的构成要件有4个:
1.违反了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2.形成了违法事实,具有社会危害性; 3.违法主体在主观方面有过错(即故意或过失,土地违法行为多数主观方面为故意,少数为过失,如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
4.违法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个人)。
(三)土地违法案件的构成要素
土地违法案件是指违反土地管理法规、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立案后形成的案件。三大要素:
1、有违法行为的发生;
2、造成了需要追究法律责任的后果;两层意思:一是要达到需要追究的程度。违法程度有轻重之分,并非都要追究法律责任。二是要法律法规明确规定需要追究法律责任。如果法律只是禁止,而没有规定其法律责任(如《土地管理法》第36条:禁止占用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则不能追究。实践操作,看该行为是否造成破坏基本农田的后果入手。
3、经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立案。
(四)土地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行政处罚:《土地管理法》针对土地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主要包括责令履行、没收、限期拆除、罚款等几个类型。1.责令履行类:主要包括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第76条违法占地、第77条农村村民建住宅)、责令交出或交还土地(第80条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临时用地期满拒不归还、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国有土地,条例第45条阻扰国家建设征用土地)、责令限期改正(第75条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条例第34条在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第44条临时占用耕地逾期不恢复种植条件)、责令限期改正或治理(第74条占用耕地建窑、建坟或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责令缴纳复垦费(第75条)等几个类型。
2.没收类: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地上建筑物构筑物、违法所得等予以没收。一是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81条的规定,对于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要没收违法所得。对于违反《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出让土地使用权、第40条第一款的规定转让房地产(以划拨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的,要没收违法所得。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6条的规定,对于未经批准擅自转让、出租、抵押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要没收非法收入。
二是没收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根据《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76条的规定,对违法转让土地和违法占用土地,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如果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没收在违法转让或者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 3.限期拆除类:即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依法对在违法转让和违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限定期限予以拆除的处罚形式。《土地管理法》第73条、76条:对违法转让土地和占用土地,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如果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要限期拆除在违法转让或者违法占用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涉及占用具体地类的,后面有具体介绍)。《土地管理法》第77条:对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住宅的,要责令退还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新建的房屋。
4.罚款类:《土地管理法》规定了处以罚款、可以处以罚款、并处罚款和可以并处罚款四种形式的罚款。“处以罚款”是指必须罚款,“可以处以罚款”是指可以罚款,也可以不罚款,这种情况下的罚款是作为主罚使用。“并处罚款”即作出其他处罚的同时,还要处以罚款,“可以并处罚款”即作出其他处罚的同时,还可以选择处以罚款,即“可以并处罚款”可以选择罚还是不罚,但“并处罚款”没有选择余地,必须罚,这种情况下的罚款是作为附加罚来使用。《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对罚款的标准进行了细化,分别采用百分比、数额、倍数等不同方式进行表述。
行政处分:指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或干部管理权限,对其所属的国家工作人员违法失职行为,尚不构成犯罪,依据法律法规规定权限给予的一种行政制裁。根据《公务员法》、《行政监察法》等规定,行政处分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种类。根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行政处分因对象不同,一是对作为管理方的国家工作人员的行政处分,15号令有具体的规定;二是对作为被管理方的行政相对人的行政处分。刑事责任:《刑法》涉及土地刑事责任的,共3个条款4项罪名。司法解释
1.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获利50万元、基本农田5亩、一般耕地10亩、其他土地20亩;
2.非法占用农用地罪:基本农田5亩、一般耕地10亩,造成破坏的
3.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基本农田10亩,一般耕地30亩,其他土地50亩,未达到数量,但造成损失30万元以上。
4.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国有土地使用权面积30亩,且低于最低价标准60%;造成土地资产流失额30万元
(五)常见违法行为类型
《查处土地违法行为立案标准》(国土资发„2005‟176号)
1.违法转让土地行为: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规定,以买卖或其他各种形式转让土地使用权。从转让土地使用权的类型看,可以将非法转让分为三种情形:一是非法转让集体土地,二是非法转让国有划拨土地,三是非法转让国有出让土地。具体情形:
(1)未经批准,非法转让、出租、抵押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2)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非法转让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3)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的使用权非法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
(4)不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擅自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的;
(5)以转让房屋(包括其他建筑物、构筑物),或者以土地与他人联建房屋分配实物、利润,或者以土地出资入股、联营与他人共同进行经营活动,或者以臵换土地等形式,非法转让土地使用权的; 处罚:
《土地管理法》第73条、第81条,《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38条、第39条(罚款额为非法所得的50%以下,或5%以上20%以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第30条(涉及占用基本农田的从重予以处罚),《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66条、第67条等规定。处罚的方式主要有:没收违法所得、没收或拆除地上新建的建筑物或构筑物、罚款,给予当事人纪律处分等,刑事责任追究。
非法转让国有划拨土地:指国有划拨土地转让未按照《房地产管理法》第40条规定报有批准权的人民政府审批。法律责任:第67条规定“责令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国务院55号令44条“国有划拨土地使用权除符合第45条规定外,不得转让、出租和抵押”。第45条规定可以转让的情形主要是:划拨土地上已经形成建筑物,且要签订土地出让合同,补缴土地出让金。《湖南省城镇划拨土地使用权管理条例》第17条:“未经批准转让划拨土地使用权或者未办理划拨土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补办出让手续,缴纳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没收违法所得,可并处违法所得50%以下罚款”。
非法转让集体土地:除土地管理法第63条规定,已经依法取得集体建设用地的企业,因破产、兼并等情形致使集体土地使用权发生转移的以外的集体土地的转让。
非法转让国有出让土地:不具备法定条件,即《房地产管理法》第39条规定两个条件,“一是全部出让金已经缴清并取得土地使用权证,二是按照出让合同约定投资开发,房屋建设的,完成开发投资总额的25%以上,属于成片开发用地的,形成工业用地或者其他建设用地条件”。法律责任:《土地管理法》第73条(没收违法所得;地面建筑物根据是否符合规划区分,符合规划没收可以并处罚款;不符合规划的限期拆除恢复原状),《房地产管理法》第66条“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罚款”。实践中房地产开发以股权转让方式规避实质的土地转让。此外合作开发中非法所得的认定难以界定等问题。
2、非法占地: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构成非法占地两个条件,一是未经批准或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二是占用土地。根据报批土地过程,分为未报即用、边报边用和未供即用三种情况,其违法程度依次减轻。实践中,骗取批准因要有主观故意,难以认定,很少有定性。具体情形:
(一)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的;
(二)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
(三)超过批准的数量占用土地的;
(四)依法收回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有关当事人拒不归还的;
(五)依法收回国有土地使用权,当事人拒不交出土地的;
(六)临时使用土地期满,拒不归还土地的;
(七)不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土地的;
(八)不按照批准的用地位臵和范围占用土地的;
(九)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禁止开垦区内进行开垦,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十)在临时使用的土地上修建永久性建筑物、构筑物的;
(十一)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定前已建的不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的建筑物、构筑物,重建、扩建的。3.非法批地:指违反法律规定非法批准征收、使用或占用土地。实际包括了非法批准征用转用、非法供地、非法批准占地三类。实践中非法批准征用、占用一般指具有农用地征转审批权力的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征用占用土地,不包括乡镇政府,并且要有明确的批单文件等,因此,非法批准征转用地主要是越权审批或拆分审批。对用地审批权限,土地管理法有明确的规定。
具体情形:
(一)无权批准征收、使用土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
(二)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
(三)没有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或者超过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的;
(四)规避法定审批权限,将单个建设项目用地拆分审批的;
(五)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用地的;
(六)违反法律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征收土地的;
(七)核准或者批准建设项目前,未经预审或者预审未通过,擅自批准农用地转用、土地征收或者办理供地手续的;
(八)非法批准不符合条件的临时用地的;
(九)应当以出让方式供地,而采用划拨方式供地的;
(十)应当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而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的;
(十一)在以招标、拍卖、挂牌方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过程中,弄虚作假的;
(十二)不按照法定的程序,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十三)擅自批准出让或者擅自出让土地使用权用于房地产开发的;
(十四)低于按国家规定所确定的最低价,协议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的;
(十五)依法应当给予土地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而未依法给予行政处罚或者行政处分,补办建设用地手续的;(十六)对涉嫌违法使用的土地或者存在争议的土地,已经接到举报,或者正在调查,或者上级机关已经要求调查处理,仍予办理审批、登记或颁发土地证书等手续的;(十七)未按国家规定的标准足额缴纳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擅自下发农用地转用或土地征收批准文件。4.破坏耕地行为:指违反法律规定,非法占用或使用耕地,造成耕地种植条件破坏的行为。主要情形:
(一)占用耕地建窑、建坟,破坏种植条件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在耕地上建房、挖砂、采石、采矿、取土等,破坏种植条件的;
(三)非法占用基本农田建窑、建房、建坟、挖砂、采石、采矿、取土、堆放固体废弃物或者从事其他活动破坏基本农田,毁坏种植条件的;
(四)拒不履行土地复垦义务,经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
(五)建设项目施工和地质勘查临时占用耕地的土地使用者,自临时用地期满之日起1年以上未恢复种植条件的;
(六)因开发土地造成土地荒漠化、盐渍化的。
5、其他依法应当予以立案的其他土地违法行为:具体见《立案标准》
改变容积率问题处理法律依据。改变容积率不能按照非法占地处理。擅自改变土地容积率应属违反民事合同规定行为,但由于《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7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应当按照土地使用出让合同的规定和城市规划的要求,开发、利用、经营土地。未按合同规定的期限和条件开发利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应当予以纠正,并根据情节可以给予警告、罚款直至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的处罚”。《湖南省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实施办法》第47条“土地使用者未按出让合同规定使用土地的,由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视情节给予土地使用者警告或处以出让金总额2%以下的罚款。逾期拒不改正的,解除出让合同,无偿收回土地使用权”。
涉及别墅认定的问题:无法律法规或规范性文件明确认定。原建设部办公厅《关于低密度、大套型住房和别墅标准有关说明的函》(建办规函[2006]440号)对别墅的界定是:别墅一般为独立成栋的商品住宅,建筑密度一般较低,容积率则在1.0以下。但是,对独栋、商品住宅、容积率在1.0以下等是否就是认定为别墅的标准存在较大争议,在执法实践中也引发诸多问题。
闲臵土地问题。处理依据:《城市房地产管理法》(法律)、《闲臵土地处臵办法》(规章)、《关于加大闲臵土地处臵力度的通知》(国土资电发„2007‟36号),《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国发„2008‟3号文)。认定:三个要件,一是未按照规定的动工开发日期动工开发建设的,二是未经原批准用地的人民政府同意而闲臵的,三是土地闲臵的原因不是不可抗力或政府及政府部门的行为或开工必须的前提工作造成动工延迟的。三种情形:⑴超过合同规定或建设用地批准书规定的动工开发建设日期满一年未开发建设的;⑵动工开发建设的面积不足应动工建设面积的三分之一或总投资额的25%,且未经批准中止开发建设连续满1年的;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它情形。
处理包括处罚和处臵两种方式:处罚,指缴纳闲臵费;处臵包括延长开发建设期,改变用途办理有关手续后继续使用,安排临时使用,臵换,协商补偿后重新确定使用者,以及无偿收回等。
二、土地违法案件的一般查处程序
(一)发现
(一)主动发现
1、巡查:注意台账的填写,专项报告制度:对于制止不了、查处不了的违法行为,应当自情形出现之日起3日内,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专项报告,视情况抄送本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对于因违法用地行为可能引起地质灾害、造成重大经济损失、重大环境污染和社会不稳定因素以及一些重大项目违法用地的,应当自发现之时,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一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专项报告,视情况抄送其他有关部门。一般为书面,也可先口头再3日内补书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对违反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行为报告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厅发[2010]58号),要求完善零报告制度和定期报告制度,改进专项报告制度。
2、卫片
(二)被动发现
1、举报:12336、信函、上访、网络;分析是否属于违法举报还是一般信访问题,是否属于国土资源部门受理,是否属于重复举报。其次要认真分析举报反映的信息,结合巡查核实真实性。
2、媒体:公开报道、内参;
3、领导批示
(三)制止违法行为:口头和书面 口头:口头制止,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则无需下达书面。所谓停止了违法行为,是指当事人终止违法行为,而不是暂时停止。
书面:下达《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实践中,有时会遇到违法当事人拒绝在送达回证上签字的情况,这时可采取留臵送达方式,并邀请乡镇街等基层政府和村委会干部等相关人员到场进行见证,或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对送达情况和制止过程予以留证。同时,通过部门内部联动,停止为违法项目办理相关行政审批手续。
(二)立案
发现的各类违法线索,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及时组织核查,属于本部门管辖和职责范围,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要立案进行查处。
立案原则上要告知当事人,以何种方式告知法律并未明确规定。
立案条件:一是要有明确的违法主体;二是要有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的行为;三是违法行为是依法应当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四是属于本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管辖;五是未超过追诉时效。对于违法行为轻微或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不予立案。
符合立案条件决定立案查处的,调查人员应填写《立案呈批表》,并附前期调查所收集到的相关材料,按照程序报国土资源主管部门主管负责人同意后立案。立案后,由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指定案件承办人员,及时开展调查取证工作。对不具备管辖权、不属于土地违法案件查处范围及不具备立案条件的线索,应向有关部门和人员作出说明,或移交有管辖权的部门处理。
关于追究时效问题:行政处罚法第29条“违法行为在两年内未被发现的,不再给予行政处罚,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前款规定的期限,从违法行为发生之日起计算,违法行为有连续或者继续状态的,从行为终止之日起计算”。关于一事不再罚的问题:原则指行政机关不得以同一事实和同一依据,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1.同一事实是指同一违法行为,即从其构成要件上只符合一个违法行为的特征。实践中,有的违法行为由行为人连续实施数个性质相同的违法行为构成,有的违法行为的方法和结果往往又同时侵害了法律所保护的其他社会关系。因此,确定其是一个违法行为,还是数个违法行为,是正确适用“一事不再罚”规定的前提。2.同一依据是指同一法律依据。3.“一事不再罚”的核心是“不再罚款”。当同一违法行为触犯两个以上法律规范时,行政机关可以分别依据不同的法律规范实施处罚,也就是说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了两个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给予两次以上的处罚,但如果处罚是罚款则只能罚一次,另一次处罚可以是依法吊销许可证、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产等,只是不能再罚款。当然这里还要考虑处罚相当问题。
(三)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工作开始之前,要认真分析举报信等相关资料,对调查工作各个环节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认真研究,在此基础上列出详细的调查提纲,或者起草调查方案。对于需要了解的具体问题,要逐一列出,包括需要查阅哪些材料、找什么人谈话、需要问什么问题、需要提取哪些证据等等,确保案件调查取证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高效率,避免出现疏漏。
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调查的内容。具体包括当事人的基本情况;违法行为是否存在;违法行为是否为当事人实施;实施违法行为的时间、地点、目的、经过、后果以及其他情节;有无法定从重、从轻、减轻以及不予处罚的情形;与案件有关的其他事实。二是证据的种类。证据是指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各类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现场笔录等。
三是取证方式和方法。对于证人证言的收集,要考虑证人与案件的利害关系和心理状态,分析证人能否提供真实情况,会不会毁灭、藏匿证据。对于书证的收集,既要合法,又要策略。一般来说,当事人对土地转让合同、收据等一般不会主动提交,对这类证据的采集要特别耐心细致。收集书证时,应尽量要求被调查人提供原件,提供原件有困难的,可以提供复印件,复印件须经调查人确认与原件一致后,由被调查人在复印件上写明“此复印件与原件无异”并签署姓名,或盖单位公章,并签署日期。对于当事人陈述,在取证中如遇到当事人拒绝询问,或拒绝签字等情况,这种情形下要在笔录上注明当事人拒签,并尽可能收集其他可用的证据。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可根据《行政处罚法》的有关规定,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负责人批准先行登记保存
四是调查取证工作的基本要求。调查取证应当全面、客观、公正地进行调查,收集有关证据;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调查人员调查案件时,与当事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自行回避,当事人认为调查人员与被调查的案件有利害关系或者其他关系可能影响公正处理的,有权申请调查人员回避。在作出回避决定前,不得停止对案件的调查;调查取证工作应当注意办案期限。五是调查取证可采取的措施。根据相关规定,调查人员可以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提供有关文件和资料,进行查阅或者予以复制;要求被调查的单位或者个人就有关问题作出说明;询问当事人、嫌疑人和证人;进入涉嫌违法现场进行勘测、拍照、录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在案件调查过程中,一般应自行调查取证,也可以委托其他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调查、取证,受委托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积极予以协助;根据案件调查工作需要,也可以请公安机关、纪检监察机关协助调查、取证。举例:非法占地案证据
证据应当有:
1、动工时间证据(施工合同或施工单位调查笔录);
2、动工前土地报批状态证据(调查笔录或有关报批资料,如立项审批或备案、建设工程规划定点及规划审批、建设工程施工许可、征地报批资料、征地程序及补偿);
3、占用土地面积类别(以新国标为分类标准,强调基本农田、耕地和非耕地)及现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或大纲、土地利用现状图、测量报告及图件、违法用地现场照片等)证据;
4、违法的责任划分证据(如有关各类征地拆迁会议纪要、调查笔录等)。
注意:笔录中的时间地点等关键信息不能记错;笔录不能出现办案人员对违法性质进行定性的语言;勘测报告要有资质单位出具;
实践中,询问笔录可能在立案前,但归档时,应按照程序、逻辑归档。建议前期了解情况,不做询问笔录,仅作口头了解,立案后再正式作笔录。
(四)案件查处相关鉴定
为查明违法案件事实,需要认定耕地破坏程度等专门性问题,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鉴定工作。其中,按照规定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能够自行进行鉴定的,可以由本部门组织鉴定;不能自行进行鉴定的,可以申请上级主管部门进行鉴定,或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鉴定。受委托进行鉴定的机构须具有鉴定资质。
在查处土地违法案件中,需要对耕地破坏程度进行鉴定的,由市(地)级或省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组织进行鉴定,并出具鉴定结论。
(五)调查报告的撰写
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是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进行案件调查情况的文字记载,是对问题事实进行客观分析的书面表述,是对是否应追究责任的初步认定。土地违法案件调查报告的撰写,应当把握“结构清晰、表述完整、事实清楚、定性准确”的基本原则。
具体要求:全面反映违法行为的基本要素:时间、地点、什么人、什么事、事情的经过以及事情的违法性、违法行为的后果及相关支撑证据还要有违法责任分析、处罚依据及处罚建议等。
个人体会:包含引言和正文,引言简单交代案件来源,立案时间,调查时间,调查方式等。正文一般采取三段式,一是调查情况;二是调查结论;三是处理建议。调查情况主要含括:项目的由来(如何立项)、项目的组织或选址、项目的审批、项目用地征地情况、建设施工情况等;调查结论包括:认定违法行为,责任人承担具体责任;处理建议:对事和对人的处理意见,有无从重或从轻情节及理由。
(六)案件会审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会审制度》(国土资发„2001‟372号)
应会审的六种情况:
涉及对有关责任人提出行政处分建议的;依法需要向司法机关移送的;经过行政复议或者诉讼程序,需要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经过听证程序,需要对原拟行政处罚决定作出原则性修改的;案情复杂,难以定性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认为应当进行会审的。流程: 一般由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人或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分管负责人主持,内部有关职能机构负责人及其他有关人员参加。参会部门:规划、用地、地籍、耕保、地产、法规、监察室、执法部门内设部门等。
会审重点讨论:是否符合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标准、是否属于本部门管辖、当事人的基本情况是否清楚、案件事实是否清楚、证据是否确凿、定性是否准确、理由是否充分、适用法律是否正确、处理建议是否适当、程序是否合法等进行审理。审理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并制作笔录,由参加审理的成员签名。不同意见应当如实记入笔录,并将笔录归入案卷。
案件经审议后,视不同情况分别予以处理:
(一)认定问题不实或证据不足,未发现违法事实的,撤销立案;
(二)对有事实不清,证据不确凿、定性不准确、程序不合法等情形的案件,要求调查人员补充调查或者重新调查。(三)认定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送达当事人;
(四)认定国家工作人员违法,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分的,应当提出书面建议并提供有关证据,移送当事人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处理;
(五)认定违法行为构成犯罪的,应当将案件及进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七)处罚告知和听证
告知是指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以书面形式告知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另外,行政机关在作出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还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因此,告知实际包括处罚前告知和听证告知两种情况。在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之前,不依照规定向当事人告知给予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和依据,或者拒绝听取当事人的陈述、申辩,行政处罚决定不能成立;当事人放弃陈述或者申辩权利的除外。
针对听证告知当事人提出听证要求,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听证。听证过程中,当事人有权进行陈述、申辩,行政机关必须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并根据听证笔录依法作出行政处罚决定。行政机关不得因当事人申辩而加重处罚。
(八)处罚决定书的制定
行政处罚决定书是最重要的行政处罚文书,具有严肃性、强制性,也是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当事人财产的依据之一。行政处罚决定书的拟制应当注意以下事项:
(1)对被处罚人的描述应当详尽,主要包括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住所)等,不得使用简称或别称。
(2)违法事实的表述要完整、客观、真实、准确,包括案件来源、违法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情节和结果等要素;列举的证据要全面、具体;行政处罚前的告知情况要详尽说明。
(3)法律适用的理由应全面表述,对违法事实认定后实施处罚的理由和处罚的法律依据,应当结合具体个案事实,对具体适用某一法律条款作为处罚依据的理由进行解释,必要时要对法律条款进行法理解释;引用法律条款要准确,符合法律适用原则,并且应当根据条、款、项、目的顺序写明;自由裁量权的行使要规范,要按照《行政处罚法》的规定,阐述作出具体行政处罚的理由,包括依法从重或者从轻、减轻情节的适用。
(4)处罚决定的内容应当表述具体、明确,如拆除或者没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要具体描述建筑物位臵、形态、面积等内容;处罚决定中需要责令被处罚人限期履行义务的,要明确时限,行政处罚决定书不能出现“限期”这种不明确的内容;责令恢复原状的,要明确恢复成什么状态,如原来是耕地的,应该恢复耕种条件。
(5)救济权利要交代清楚。主要是表述逾期不履行的法律后果,告知当事人不服行政处罚的救济途径时要写明复议机关和诉讼法院的具体名称(地址),申请复议、提起诉讼的期限。
(6)《行政处罚决定书》制作主体只能是依法行使国土资源执法监督职权的各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派出机构、内设机构不能以自己的名义制作《行政处罚决定书》。
(九)处罚决定书的送达
(1)直接送达。注意回执的填写确认。(2)留臵送达。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受送达人或其同住成年家属拒绝签收行政处罚法律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等其他单位人员到场,对送达情况和过程予以见证,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行政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拒绝签收或盖章的,按照上述程序适用留臵送达。
(3)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行政处罚法律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采用邮寄送达。邮寄送达应通过国家法定邮政部门,采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方式,并将邮寄回执留存放入档案。(4)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采取上述方式均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行政执法文书。自公告发出之日起满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在行政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
送达行政处罚法律文书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采取不同的送达方式:首先采用直接送达,当直接送达不能达到目的时才可以采用留臵送达;留臵送达不成,才可以采用邮寄送达;邮寄送达不成,才可以采用公告送达。
(十)处罚决定的执行(1)当事人主动履行
(2)督促履行:是指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采取向当事人所在单位或主管部门通报案情、暂停办理当事人的国土资源审批和确权事项、加处罚款等方式,督促当事人自觉履行。按照《行政强制法》的规定,加处罚款的数额不得超过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
(3)申请强制执行:指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催告后,当事人仍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实践中出现的问题:
1、法院不受理强制执行;
2、财政或国资部门不接收没收的建筑物等资产。关于中止执行:行政处罚决定生效后,在未申请强制执行前,出现作为当事人的自然人死亡,需要等待继承人继承权利或者承担义务;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终止,尚未确定权利义务承受;当事人失踪或被拘禁,无法执行;行政处罚可能有错误,已经决定重新审查;复议机关决定或人民法院裁定停止执行等情形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可以中止执行,中止执行的情形消失后,应当恢复执行。
关于终结执行:如果出现行政处罚决定书被依法撤销;执行标的灭失;作为当事人的自然死亡,无继承人;作为当事人的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被依法终止,又无权利义务承受人,也无其他财产可供执行;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执行;主罚已经执行完毕,附加罚无法执行等情况出现时,在未申请强制执行前,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终结执行。
(十一)关于责任人的移送追责 司法移送:依据《土地管理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司法解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破坏土地资源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0年6月22日法释„2000‟14号)规定有四种类型犯罪,并区别了情节严重和情节特别严重两种不同情形,具有情节严重的即构成犯罪。分别是
(一)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罪;
(二)非法占用耕地罪;
(三)非法批准征用、占用土地罪;
(四)非法低价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罪。19页。
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仵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2008年6月25日公通字„2008‟36号)、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理立案侦查案件立案标准的规定》(1999年9月16日)2008年11月6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加强查办危害土地资源渎职犯罪工作的指导意见》(高检发渎检字„2008‟12号)指出要准确确定损失后果,严格区分责任,正确把握法律政策界限,区分工作失误与渎职。《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为行政处分办法》国土资源部15号令,2008年6月1日起施行。
(十二)结案 结案条件:
(1)执行完毕的。包括当事人自动履行、经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督促当事人履行完毕的;
(2)终结执行的。符合终止执行条件终止执行的(3)已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4)涉及需要移送有关部门追究刑事责任、纪律处分,已经依法移送的。
执法实践中,对于立案以后、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违法行为得到纠正且违法状态消除,违法后果轻微,依法可以不予行政处罚的,可以结案;
立案以后,因责任主体灭失致使行政处罚无法实施的以及案件移送管辖的,也可以结案。
(十三)归档 归档材料一般包括:
(1)行政处罚决定书,依据材料及附件包括:①执行笔录及送达回证(涉及强制执行的,强制执行申请书及强制执行笔录代替执行笔录);②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及送达回证;③被处罚单位的检查或要求从轻处罚的申请报告等;④案件审理表;⑤案件讨论笔录。涉及听证的,听证意见书放在处罚告知书之前。(2)国土资源违法案件立案呈批表,依据材料及附件包括:①案源材料(如举报信、转办文等);②责令停止土地违法行为通知书及送达回证。
(3)案件调查报告,依据材料及附件包括:①证据索引表;②各类证据材料;
(4)责令改正或限期完善手续通知书及完善手续登记表;(5)监察建议书等其他相关材料;(6)罚没款收据存根;(7)结案报告;
(8)图件(现场勘测图、土地利用现状图、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等)。
要求:能够反映违法事实或案件查处过程,内容完整且真实有效;办文要求行文规范,文件书写、材料、用笔、纸张等均符合文件材料归档要求;字迹清楚、图表清晰、数字准确、责任者明确、日期齐全;使用黑色或蓝黑色墨水的钢笔书写;
第三篇:城市规划违法建设办案程序2009
违法建设案件办理程序
一、违法建设处罚立案准则
除适用简易程序当场作出行政处罚(对公民处以五十元以下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警告的行政处罚),其它的违法建设行为应该立案依法查处。
二、违法建设的认定
违法建设,是指在城市规划区内,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未经规划、土地部门批准,或不按批准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逾期未拆除的临时建筑。在规划区内,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属违法建筑:
1、未依法取得土地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2、未依法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3、不按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确定的建设工程位置、功能、层数、标高、建筑面积、建筑高度和建筑造型以及其他要求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4、未按照规定期限拆除的临时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设施;
5、其他违反城市规划进行的建设。
三、1、识别规划总面图。规划总平面图是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附件之一,与许可证具有同等法律效力,是表明一项建设工程总体布置情况的图纸,它是在建设基础基地的地形图上,把已有的、新建的和拟建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道路、绿化等按与地形图同样比例绘出来的平面图。主要包括平面形状、层数、面积和室内外地面标高,道路、绿化、排水和管线的布置情况。另外,还表明原有建筑、道路、绿化等和新建筑的相互关系以及环境保护方面的要求等。规划总平面图是新建房屋、构筑物、道路等定位、施工及平面布置的依据。
2、计算建筑面积。掌握计算建筑面积的方法,是正确判定规划违法行为性质,合理确定处罚尺度的必要条件。因为确认违法建筑、擅自扩大建筑面积等行为需要计算建筑面积,核定罚款额度也需搞清楚建筑面积。对一般违法工程的处罚,需要实地丈量后运用几何公式即可计算出超建面积,但遇有复杂案件则需要遵照关规定进行过细计算。掌握计算面积的范围。
3、临街建筑是否符合道路控制红线、绿线建筑红线技术规定;
4、防火间距;
5、日照标准等
四、违法建设的办案程序
1、立案:
规划监察检查人员发现或者各种渠道反映来的违法建设案件,就应当从速查处,及时到现场制止,责令违法建设立即停工,并下达停工通知书、制作现场笔录,现场笔录注明违法建设具体位置、现状、在场人,笔录结尾处检查人员及当事人分别签名,如当事人拒不签字,将情况记入笔录,必要时要采取法律、法规授权行使的强制措施,制止违法建设行为继续实施,以避免更大的损失; 在发现违章建筑并下达停工通知书后,应对违法建设活动进行立案登记,将违法建设活动的项目名称、所在具体位置、建设规模、发现时间、停工通知书的送达时间、现场取得的视听材料等记录在案。
立案时应当填写立案审批表,附上相关材料(包括调查报告、停工通知书、违法事实初步材料等),调查报告中应写明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名称、建设项目地点、名称、栋数、层数、面积、工程进度、违法情节及影响城市规划程度,并注明案件来源,经过深入调查后根据违法事实情况及时
提出处理意见,报执法机关的法制工作机构审核签署意见后由主管领导批准,2、调查取证:
违法案件经领导审批立案后,规划监察人员要及时进行调查取证,现场勘验收集有关证据;调查时制作的笔录应使用省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制作的执法文书,逐项填写,要求字体工整、清晰,并将与违法建设案件有关的内容如实完整地记录在笔录里。执法人员调查案件时不得少于2人。并向当事人出示执法身份证件。
调查取证内容:规划监察执法人员对违法案件的取证内容主要包括:①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②现场笔录,③现场勘验笔录及勘验结论,④对违法当事人的调查询问笔录,⑤违法当事人的身份证明(违法单位当事人应提供身份证明、法人证明或身份证明及单位法人授权委托书),⑥违法建设的放、验线报告单,⑦违法建设项目的规划许可证及规划平面图,⑧违法建筑的土建工程造价书、工程预算书、施工合同等,⑨其他需要提供的材料。案件调查询问笔录:执法人员询问当事人及证明人应当制作笔录,应将与违法建设案件有关的内容如实完整地记录在案,笔录内容包括被询问人基本情况、违法建设情况、土建工程造价、违法事实以及有关法律依据。笔录经被询问人核对无误后,由被询问人逐页在笔录上签名或盖章,如有差错、遗漏、应当允许补正。
勘验笔录:经立案的违法建设案件,现场勘验应有2名以上执法队员共同进行,现场勘验应制作勘验笔录,内容应逐项认真如实填写。勘验情况和结论,应将违法建设的单位或个人总名称、详细地址、栋数、层数、高度、建筑面积(包括长宽高尺寸)、走向及建筑结构、工程进度以及违反法律的依据等记录清楚,如有建筑纠纷还应将与纠纷有关的情况记录在案,同时制作违法建设案件现状位置平面图。勘验笔录结尾处有勘验人、记录人、当事人、应邀参加人分别签名或盖章,执法人员要写明所持的行政执法证号。如当事人或成年家属拒绝签名时,应将情况记如笔录。
注:执法人员收集以上与案件有关的证明材料时,原则上应该提供原始凭证,但有些不容易取得的原始凭证可以复制,但复印件应当表明“经核对与原件无误”,并有出具签名或盖章。
3、作出处罚决定:
在做好以上违法案件证据的整理收集,并确定违法建设活动对于城市规划的影响程度后,依法告知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填写处理审批表上报上级机关签署意见后,及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前,应告知当事人享有陈述、申辩权利,申请听证权利(没收违法建筑物、构筑物和其他设施、以及处以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决定以前告知当事人)。注:较大数额罚款指对违法建设行为实施罚款一次达到或者超过3000元;
4、送达:
作出处罚决定后,执法人员应七日内把处罚决定书直接送受送达人,并必须有送达回执,受送达人应当在送达回执上签名或者盖章,并注明签收日期。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受送达人如拒绝接收处罚决定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的代表或者其他人到现场见证,在送达回执注明留在受送达人处,即视为送达。其他情况,可按民事诉讼法送达程序送达。
5、执行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行政处罚决定已经作出即发生法律效力,当事人如不服处罚决定,可在收到之日起60日内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在3个月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提起行政诉讼,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执法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执行或者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6、结案、归档:
处罚决定书下达后,承办人应及时归档,将所需的材料根据档案目录要求按顺序填写,处罚决定执行完结后,承办人填写“结案审批表”一并上报存档。
市规划监察支队法制监察室
第四篇:工程验收依据和程序
工程验收依据和程序
一、对设计图纸要求:
关于印发《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的通知
2000--05--25(建委【2000】41号文),设计图中必须由图纸审查机构审核通过,方可使用。设计单位要出具项目负责人、图纸绘制人、审核人等人员签字、认可,并加盖设计单位红章和设计师资格印章。
二、工程开工前,要及时组织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工作,出具各方参加单位人员签字的会审记录。
三、开工后由建设单位组织召开工地第一次会议:向工程参建单位代表相互介绍,向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授权。
四、监理单位由总监理工程师进行监理交底工作。
五、施工单位上报相关开工前资料:
1、施工单位企业资质;项目部质量、安全保证体系资质;项目经理资质和单位法人委托书。
2、施工组织设计和专项施工方案等技术文件。
3、工程总进度计划、月进度计划及周进度计划。
4、施工单位上报工程开工报审表
六、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施工图纸;工程规划许可证;工程施工许可证;地质勘察报告;工程测绘成果通知单等相关文件,进行工程定位测量工作。施工单位的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所用测量仪器必须通过年检合格。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形成(工程定位测量记录表C3--1).七、经监理工程师对工程定位验收通过、合格、认可后,方可进行土方开挖工序;根据设计要求需要护坡、防护时,按方案执行;超过规定深度的基坑必须进行专家论证。基槽开挖前或开挖后应做土壤氡浓度检验,由建设单位委托具有相应环境监测资质的监测单位出具报告。
八、基槽开挖到设计标高时,进行基槽验线工作,经监理验收合格后,再进行下道工序。(需要地基处理、加固时,必须对其施工质量进行验收;出具地基承载力实验报告;需要时,出具钎探记录)。并形成(基槽平面及标高实测记录表C3--2)。
九、地基验槽工作
参加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并形成地基验槽记录(地基验槽记录 表C5---3)。各参加单位负责人签认。
十、待地基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工程基础施工工序。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每道工序施工,合格后报监理进行验收签认。并形成相应工程资料:钢筋、模板、混凝土、砌筑等等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C7--4);相应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表(C7--5).所有隐蔽项目完成后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表(C5--1).十一、工程施工到正负零后,待地下工程的各项分项工程完成后,通过验收合格,(混凝土待28天抗压实验报告合格),进行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工作;参加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形成地基与基础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加盖各单位公章)。
十二、工程到结构主体封顶阶段完成后,其各分项工程均通过验收合格,资料齐全、有效后,方可进行工程主体结构验收工作。参加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并形成主体结构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加盖各单位公章)。
十三、住宅工程的分户验收工作
分两次进行验收:第一次在完成主体结构后、验收前进行;第二次到工程完工后、验收前进行。详见:京建质【2005】999号文件
十四、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的结构实体验收工作:
在砼工程达到分项验收合格后,进行结构实体检验工作,(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砼施工验收规程规定,由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各自进行;并保留相应测试记录)。
十五、工程结构实体检验与平行检验工工作
根据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程(DBJ0--82--2005)和北京市地方标准(回弹法、超声回弹综合法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执行。
十六、建筑节能工程验收程序
根据(GB50411--2007)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和北京市工程建设标准(DBJ/T01--38--2002)外墙外保温施工技术规程中的相关规定。
十七、人防工程验收程序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134--2004)人民防空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中相关规定执行。
十八、工程竣工完成后,待相应分部工程均达到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验收。参加单位:建设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设计单位、地勘单位;并形成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十九、分部工程的划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300--2013)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划分如下:
1、地基与基础工程;
2、主体结构工程;
3、建筑装饰装修工程;
4、屋面工程;
5、建筑给水、排水及供暖工程;
6、通风与空调工程;
7、建筑电气工程;
8、智能建筑工程;
9、建筑节能工程;
10、电梯工程。
二十、工程常用建筑材料进场复验项目表
根据: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695--2009)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中
附表H(263页~~281页)相关规定执行。需监理见证的项目,有监理单位出具(见证取样和送检见证人告知书)致质量监督站和检验机构;并出具见证记录。
二十一、材料、构配件进场报验程序
进行材料报验的同时,应提供材料生产厂家资质、产品合格证、产品检验报告、产品复验报告。并形成(材料、构配件进场检验记录
表C4--17).二
十二、相关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9号(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
2、《建筑施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机构设置及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备办法》建质【2008】91号。
3、《北京市工程监理企业资质及人员资格动态监督管理办法》京建法【2015】22号。
4、《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
5、《建筑工程施工图纸设计文件审查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建设技【2000】21号。
6、《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暂行办法》建设【2000】41号。
7、《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在全市建设工程中使用散装预拌砂浆工作的通知》 京建法【2014】15号。
8、消纳场地登记和渣土处置证办理流程:北京市建筑垃圾消纳许可证。
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
10、关于落实建筑工程安全生产监理责任的若干意见 建市【2006】248号。
11、《危险性较大的分项分部工程安全管理办法》京质【2009】87号文件。
12、《建筑工程安全防护、文明施工措施费用及使用管理规定》建办【2005】89号文件。
13、《民用建筑外保温系统及外墙装饰防火暂行规定》建设部公通字【2009】46号文件。
14、《建筑施工特种作业人员管理规定》建质【2008】75号文件。
15、《北京市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吊篮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京建施【2009】675号文件。
16、《北京市消防条例》(2011修订)。
17、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加强基础设施管线施工防护和拆除工程施工安全监督管理的若干规定。京建施【2006】256号文件。
18、《建筑起重机械安全监督管理规定》中华人共和国建设部令第166号文件。
19、关于进一步加强建设工程施工劳务分包和用工管理的通知。京建质【2003】588号文件。20、《关于公布第四批禁止和限制使用建材产品目录的通知》。京建材【2004】16号文件。
21、《北京市建筑工程安全玻璃使用规定》。京建法【2001】794号。
22、《住宅工程质量分户验收管理规定》。京建质【2005】999号。
23、《关于确保玻璃幕墙质量与安全的通知》建设【1994】776号。
24、《2005年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工作要点》。京建施【2004】918号。
25、《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监理工作的指导意见》。京建施【2005】844号。
26、《砼酮结构密封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国经外经【2000】583号文件。
27、《关于进一步加强建筑节能环保管理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京建质【2006】143号文件。
28、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条例【十四届】第14号。
29、《关于加强北京市建设工程质量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通知》。京建发【2010】111号。
3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530号民用建筑节能条例。
31、关于进一步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人员配备及管理的提示通知(建人【2012】19号)(京建发【2011】130号)(京建发【2012】8号)文件的规定。
32、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247号 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管理办法。
33、北京市人民政府令(第84号)《北京市建设工程施工现场消防安全管理规定》。
34、《建筑工程施工转包违法分包等违法行为认定查处管理办法》。建市【2014】118号。
35、《北京市推广限制和禁止使用建筑材料目录(2014年版)》。京建发【2015】86号。
36、北京市建设委员会关于对本市建筑起重机械进行备案管理的通知(京建施【2008】593号)。
绿色施工管理规程
1、施工现场必须采用封闭式硬质围挡,高度不得低于1.8m。
2、施工现场应设置标志牌和企业标识,按规定应有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安全生产消防保卫;环境保护;文明施工制度板,公示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流程图。
3、临时设施的设计;布置与使用,应采取有效的节能降耗措施,并符合下列规定:
1)利用场地自然条件,合理设计办公及生法临时设施的体形、朝向、间距和窗墙面积比,冬季利用日照并避开主导风向,夏季利用自然通风。2)临时设施宜选用由高效保温隔热材料制成的复合墙体和屋面,以及密封保温隔热性能好的门窗。
3)规定合理的温、湿度标准和使用时间,提高空调和采暖装置的运行效率。4)照明器具宜选用节能型器具。
4、建设工程施工所需临时设施(办公及生活用房、给排水、照明、消防管道及消防设备),应采用可拆卸可循环使用材料,并在相关专项方案中列出回收再利用措施。
5、施工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应与施工区分开设置,并保持安全距离;办公、生活区的选址应当符合安全要求。
6、施工现场应设置办公室、宿舍、食堂、厕所、淋浴间、开水间、文体活动室(农民工夜校培训室),吸烟室、密闭式垃圾站及盥洗设施等临时设施。
7、施工现场临时搭建的建筑物应当符合安全使用要求,施工现场使用的装配式活动房屋应当具有产品合格证书。建设工程竣工一个月内,临建设施应全部拆除。
8、严禁在尚未竣工的建筑物内设置员工集体宿舍。
9、建筑工程施工应采取地下水资源保护措施,新开工的工程限制进行施工降水。因特殊情况需要进行降水的工程,必须组织专家论证审查。
10、施工现场应设置废水回收设施,对废水进行回收后循环利用。
11、施工现场搅拌机前台砼运送泵及运输车辆清洗处应设置沉淀池。废水不得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经二次沉淀后循环使用或用于洒水降尘。
12、施工现场主要道路应根据用途进行硬化处理,土方应集中堆放。裸露的场地和集中堆放的土方应采取覆盖、固化或绿化等措施。
13、施工现场大门口应设置冲洗车辆设施。
14、建筑拆除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有效的降尘措施。
15、施工现场易飞扬;细颗粒散材料应密闭存放。
16、规划市区范围内的施工现场,砼浇注量超过100M3以上的工程,应当使用预拌砼;施工现场应要用预拌砂浆。
17、施工现场材料存放区、加工区及大模板存放场地应平整坚实。
18、施工现场应建立封闭式垃圾站。建筑物内施工垃圾的清运,必须采用相应容器或管道运输,严禁凌空抛掷。
19、施工车辆:机械设备的尾气排放应符合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排放标准。20、施工现场存放的油料和化学溶剂等物品应设有专门的库房,地面应做防渗漏处理,废弃的油料和化学溶剂应集中处理,不得随意倾倒。
21、食堂应设隔油池,并应及时清理。
22、施工现场应设置封闭式垃圾站,施工垃圾,生产垃圾应分类存放,并按规定及时清运消纳。
23、施工现场应根据国家标准《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测量方法》(tGB/T12524-90)和《建筑施工场地噪声限值》(GB12523-1990)的要求,制定降噪措施,并对施工现场场界噪声进行检测和记录,噪声排放不得超出国家标准。
24、施工场地的强噪声设备宜设置在远离居民区的一侧,可采取对强噪声设备进行封闭等降低噪声措施。
25、施工单位应合理安排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夜间施工。必要时的夜间施工应合理调整灯光照射方向,在保证现场施工作业面有足够光照的条件下,减少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干扰。
26、在高处进行电焊作业时,应采取遮挡措施避免电弧光外泄。
27、施工单位应为施工人员配备安全帽,安全带及与所从事工种相匹配的安全鞋、工作服等个人劳动防护用品。
28、施工现场员工膳食、饮水,休息场所应符合卫生标准。
29、食堂应有相关部门发放的有效卫生许可证,各类器具规范清洁。炊事员应持有效健康证。
30、施工现场设置的临时厕所化粪池应做抗渗处理。
31、食堂、盥洗室、淋浴间的下水管线应设置过滤网,并应与市政污水管线连接,保证排水畅通。
32、厕所、卫生设施、排水沟及阴暗潮湿地带应定期消毒。
33、生活区应设置密闭式容器,垃圾分类存放,定期灭蝇,及时清运。
34、北京市渣土运输必须办理“北京市流体散装货物运输车辆准运证”和“北京市渣土消纳许可证”并使用符合要求的密闭的确绿标车运输。
35、起重机械安装:拆卸的报审程序(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问答20页)。
36、起重机械登记备案应提供哪些材料(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问答76页157条)。
37、塔式起重机群塔作业时运行原则(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理工作问题35页112条)。
38、建设工程施工现场安全防护、场容卫生、环境保护及保卫消防标准。(DBJ01-83-2003)严格按此执行。
39、现场钢管脚手架,模板支架安全选用技术规程。北京市地方标准(DB11/T583-2008)严格按此标准执行。
第五篇: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
城市规划违法建设案件
处罚执行(履行)记录书
()第号
被处罚人:执行(履行)事项:执行(履行)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执行(履行)地点:执行(履行)基本情况:
执行人:签章:年月日 记录人:签章:年月日
被处罚人:签章:年月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