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

时间:2019-05-15 13:21: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

第一篇: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

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我市“三改一拆”行动二次推进会会议精神,助推“三改一拆”百日攻坚暨拔钉清障专项行动,平湖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高度重视,召开了“三改一拆”工作部署会议,严格按照“违必拆、六先拆”工作要求,确立了四个“一批”工作方案,即重大违建立案查处一批,新增违建稳步控制一批,配合属地政府强拆一批,主动牵头强拆一批,积极开展了一系列清查、拆违活动,全面打响“三改一拆”铁腕拆除战,将城区违建监管查处工作推向了新高潮,形成了“突出重点、多管齐下”的管理模式,严厉打击违法违章建设。

一、工作推进情况

第一、部门配合,建立联动巡查机制。坚持“属地管理,部门配合”的工作原则,通过和社区居委会,辖区店家、群众,网格式管理责任单位联动,形成一个覆盖全辖区的大范围、高密度的巡视、监察网络。对于违法建设的发现,除依靠各中队上路巡查、社区监督以外,充分发掘网络媒体和市民群众的力量。特别对于历年立案查处但未拆除的违建、征迁区域和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建筑,要以“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必胜决心,积极联动公安,电力、水务及街道责任部门,凝聚工作合力,全方位,多角度的精细部署拆违工作,达到拆违工作顺利,人民满意拥护的和谐局面。同时建立“两违”建设定时巡查制度,尤其是针对节假日抢建违法建设现象,加强监管力量,力争做到发现无遗漏,监管无死角。

第二、依法行政,强化法律严肃性和惩治性。针对管区内现有的违法建设,对影响严重,情节恶劣的建设行为,我局实施了依法立案查处的举措,计划有针对性的按照法定程序实施违法惩处,经过立案查处后,违法建设被认定为非拆不可的,首先动员违法建设行为人自行拆除,这样做既减少行政成本,又缓和“官民”关系。只有在违法行为人不愿意自行拆除或不配合拆除时,才依法通过强制措施执行。但在执行的同时,也要做到文明执法,避免发生正面冲突,尽最大可能降低被拆建筑物的损失。根据市领导的工作部署要求,我局还将对管区内存在的违法建设进行系统清查,对符合立案要求的,将全面、系统的开展立案调查,以加强行政管理的执行力,切实做好“三改一拆”的拔钉清障行动。

第三、宣传到位,营造“三改一拆”氛围。在全市 “三改一拆”工作齐心合力的良好大氛围下,我局利用一切机会营造《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浙江省违法建筑处置规定》等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声势,重点抓好拆违正反典型,跟踪报道拆违工作动态,形成了“查违、控违、拆违”的正气之风。通过进社区、进企业,将违法违章建设的相关政策宣传到重点区域,特别是要利用在查处违法建设的过程中搞好宣传,将在“三改一拆”工作中所积累的有效举措、进度成效、经验典型以及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以信息报道的方式展现出来,充分整合各类新闻资源,声屏报网齐上,营造“三改一拆”行动的良好舆论氛围,力求做到“查处一处,教育一片”。

第四、典型示范,形成“违法成本高于守法成本”的执法环境。对监管和巡查中发现的顶风抢建、强修强建等影响较大的违法行为在从重打击的同时做到解决困难群众的实际问题,妥善解决好他们的实际困难,要坚持有情操作,把道理讲在前,把关心放在前,把疏导工作做在前,把最低保障的措施落实在前。对于性质恶劣、影响面广的违法建设,果断实行强制措施,决不可让违规者心存侥幸。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在工作方法和态度上不能简单粗暴,必要时让司法介入,以保证正常的违章管理秩序。真正形成上下同心、齐心协力,支持、参与拆违的合力,把强拆的负面影响通过深入细致工作而降到最小范围,保障拆违工作有序推进,从而推动“违法成本远高于守法成本”的意识深入人心。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开展“三改一拆”工作以来,我局 “查违、控违、拆违”的氛围已基本形成,新增顶风违建零增长的目标在逐步实现,重大违建立案查处力度正在加大等特点,但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基层基础工作还不够扎实、平衡,攻坚碰硬的力度还不够,顶风违建的归零任务还没有整体完成等。

三、下一步工作思路

违法建设的处置是一项难度大、工作量多的工作,更是一项长期性的工作,因此在推进“三改一拆”行动的过程中,宜全面系统的分“五步走”开展此项工作。

第一步加强宣传教育,营造社会舆论氛围,增强社会认同感。违法建设是情节严重、影响较大的行为,在实施对违法建设查处时,容易激发当事人的抵触情绪,甚至是无关人员的反感情绪和抱团意识,关键是对违法建设的认识不足和国家的大政方针认识不够深刻。加大对“三改一拆”的宣传教育,尤其是对违法建设违法性和惩治的严肃性的宣传,使得当事人不愿、不会、不敢顶风作案,强化执法的严肃性。

第二步教育为主,惩治

为辅,宽严相济,增强社会责任意识。违法建设应当根据社会影响力的大小程度,作出不同程度的处置。针对面积较小、社会影响力较小的违法建设以及正在实施的或者准备实施违法建设的当事人,应当积极主动地上门劝说,以教育为主,用最小的行政成本、最和谐的方式处置,以免促使矛盾激化,而在教育过程中,以感化思想薄弱为切入点,获得最大程度的认同感,“边沿

软化”法促进核心矛盾的缓解。

第三步违法必究,强化法治严肃性,树典型立形象。违法建设的处置,最忌流于形式,限于表面,要加强对劝说后未拆除违建、征迁区域内和影响重点工程建设的违法建筑的依法拆除,强化依法办案的必要性,查处过程中做到违法必纠,凡是辖区内不具备建设规划许可证和建设施工许可证的,无论什么情况和背景,一律确定为调查对象。

第四步部门协作,强化工作意识,真正践行“四敢一不怕”精神。“三改一拆”并非一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应当加强部门间的合作,强化信息互通平台,落实责任负责制,责任到人,完善问责纠正机制,强化作风建设。

第五步多种渠道 健全群众违法建筑投诉举报处理机制。进一步加强与街道各部门的联动,对于违法建筑投诉举报交办单采取“接听、分派、快速出击、现场处理”的反应机制,热情接待来访群众,积极做到 “有报必接,有查必果”,同时发动群众监督,对举报违法建筑经查证属实的给予奖励,切实提高城区违建查处效率。

第二篇:团风县城区查处违法建设暂行办法

团风县城区违法建设处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

县城管执法局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城市建设管理,及时查处和遏制违法建设,保障城市规划的实施,提高城市环境质量,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结合团风县城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团风县城市规划区范围,是指经依法批准的团风县城总体规划中的城市建成区及因城市建设发展需要控制区域,东至京九铁路桥,北至举水河大桥,南至罗家沟大桥,西至长江干堤。包括得胜村、罗家窑村、上寨村、方家墩村、来龙庙村、临江铺村、十里湖村、张家窑村、张家湾村、金锣港(村)农场、罗家沟村、崩坡居委会、河两岸居委会、马坊桥居委会、乌林居委会、私营经济园、花园铺村、黄土岗村、白鹤岭村、观音墩村、徐家楼村、黄湖移民新区、黄湖农场、杨汊湖风景区、罗霍洲新港、团风经济开发区等区域。

因团风县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调整城市规划区范围,本办法适用范围随之调整。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违法建设是指违反规划、土地、建筑、房产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未经规划、国土资源、建设部门批准,或不按批准要求进行建设的行为。

建(构)筑物未经规划等部门验收且有违法建设情形,给社会造成的直接危害仍然存在的,属于违法建设的继续状态。

第四条 县城管执法、规划、国土资源、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按照职能职责分工,负责实施本办法,核查违法建设事实,处理违法建设行为。

(一)未依法办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

规划许可证》,或不按规划许可内容和要求进行建设的,由县城管执法局依法查处;

(二)未经批准或骗取批准擅自占地进行建设的;不按批准用途使土地的;非法买卖或以其他形式转让土地的,由县国土资源行政部门负责依法查处;

(三)未依法取得《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或开工报告未经批准,擅自开工建设的;未依法取得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擅自进行房地产开发建设的,由县住房建设部门负责依法查处。

第五条 团风镇人民政府、团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对本行政区域内的各类建设行为负有管理责任,并负责本办法在本行政区域内的组织实施。县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对县查处违法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协调和督办;县查处违法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县查违办)负责具体协调落实、监督实施和检查督办。

第六条 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制止和处理违法建设:

(一)房地产管理部门在核发房地产权证时;应当查验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施工许可证和竣工验收备案证、产权证规定的房产用途应当与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规定的用途一致。

(二)工商、环保、文化、卫生、公安消防等行政主管部门在核发营业执照、许可证时,应当依照法律法规查验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产权证件并核对其用途。未取得合法的产权手续或者改变规划核定用途、不符合法定条件的:不得核发相关证照。

(三)供水、供电、电信、燃气等企业在为建成投入使用的建(构)筑物提供服务时,应当查验规划许可证、土地使用权证和房屋产权证。经查验无上述三证或经有关职能部门认定为违法建(构)筑物的,供水、供电、电信、供气等企业不得提供服务。

第二章 处理办法

第七条 行使违法建设行政处罚权机关应当制定查处

违法建设责任制,建立巡查制度,及时发现和制止违法建设。

接到举报和巡查发现新的违法建设由县城管执法、国土资源、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建设单位或个人立即停止建设,责令施工单位立即停止施工,并书面通知供电、供水部门停止供应施工用电、用水。

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必须按本办法规定接受处理,拒不依法履行停工义务继续抢建施工的,作出责令停止建设决定的机关应采取强制措施予以制止,并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从严查处。

第八条 对下列严重影响城市规划,不能采取改正措施的违法建(构)筑物,不予确认产权,责令限期拆除,并以书面或公告形式告知违法建设当事人:

(一)擅自改变城市规划确定的土地使用性质,影响城市规划实施的;

(二)严重影响近期建设规划实施的;

(三)占压城市道路和建筑控制红线、高压供电走廊、景观视线通道、无线电微波通道、永久性测量标志、市政工程管线和设施的;

(四)影响消防、防汛、人民防空、国防等设施的正常运行,对城市安全构成威胁的;

(五)对广场等公共设施用地、公共绿地、生态保护区、水源保护区、历史文化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构成破坏和威胁的;

(六)严重影响市容景观和破坏城市环境的;

(七)严重影响公共卫生、公共安全、城市交通等公共利益的;

(八)在临时用地上擅自建设永久性建(构)筑物或临时建(构)筑物逾期不拆除的;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的。

第九条 对下列严重影响城市规划且能够有限利用的建(构)筑物,依法予以没收或责令补办临时使用手续,暂予保留使用,并按上限处以罚款,今后城镇建设需要拆迁时,必须无条件拆除,且不予补偿:

(一)个人未经许可或许可后超层超面积建设用于出租、出售、开发牟利的;

(二)房地产开发项目超层超面积的;

(三)城镇主次干道两侧临街面和具备联片改造开发条件的;

(四)已列入旧城(村)改造规划区域内将在近期实施改造的;

(五)居住建筑间距达不到最低规定要求,严重影响通风、采光、日照、通行、排水等邻里居住条件的。

第十条 对下列影响城市规划尚可采取改正措施的,责令限期改正,处以罚款;改正到位符合许可条件的缴纳相关行政规费后予以确认产权,补办手续:

(一)基本符合团风县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近期建设规划和杨汊湖等风景区总体规划要求的;

(二)在居住小区或单位、个人庭院内建设的生产、生活、办公等配套用房,基本符合规划和技术规划要求的;

(三)通过采取部分拆除、降低高度、开窗堵窗、开辟通道、封闭通道,修改立面以及其他措施能够消除影响,基本符合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的;

(四)影响相邻人通风、采光、日照,但基本符合规范和技术要求的;

(五)未经规划审批擅自建设,但对城市规划只有轻微影响或不影响的;

(六)原地改建(含翻建)、扩建(含加层)项目,通过技术分析基本符合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的;

(七)超过规划许可证有效期限进行建设,但与近期建设规划要求基本相符的;

(八)临时建筑期满未拆除但与近期建设规划要求基本相符的;

(九)房地产开发项目擅自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超层超面积建设,基本符合规划和技术规范要求的;

第十一条 因城镇道路建设、城镇公共设施建设和移民建镇等政府行为的拆迁还建而未批先建的无合法手续的建筑,符合规划技术规范要求,按拆迁还建政策办理规划、土地、房产等手续;不能满足现行规划技术规范要求,按照

当时的规划技术规范要求处理。

第十二条 本村村民未取得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占地建房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本村村民宅基地政策等许可条件的,督促其补办宅基地用地手续,按规定缴纳各项费用(涉及耕地占补费用由所在村承担);办理集体土地使用权证;

(二)对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但超过法定面积标准建住宅的,属于因住宅结构原因不宜拆除;或收回后不易重新调整使用的超占部分,按照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处理后补办有偿用地手续;

(三)属于其他原因的超占部分,依法责令退还超占的土地,限期拆除在超占的土地上新建的房屋;

(四)对本村村民不符合宅基地许可条件的用地,视同非本村村民违法用地处理。

第十三条 非本村村民(含国家工作人员、城镇居民)未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占地建房的按下列规定处理:

(一)对未经批准和骗取批准占地建房且不符合用地许可条件的,对违法用地上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予以拆除或没收,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不得以罚款、补办手续取代;

(二)对符合用地许可条件且不严重影响城镇规划确需补办手续的,依法处罚后,从新从高进行征地补偿和收取土地出让金及有关行政规费,政府不再向村集体支付征地补偿安臵费用。

第十四条 非法买卖、转让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按下列规定处理:(一)由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没收非法买卖、转让土地的违法所得并处罚款;(二)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擅自将农用地改为建设用地的,限期拆除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恢复土地原状;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的,没收在非法转让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可以并处罚款;

(三)擅自将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或者出租用于非农业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

第十五条 对己依法取得土地使用权,自依法批准之日起满两年未动工兴建的,按照法律规定收回土地使用权。

第十六条

对其它违反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违法建设行为,由县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依据土地管理法律、法规和规章进行查处。

第十七条

非法、越权批准用地和建房手续的,其批准文件无效,非法批准使用的土地应当收回,有关违法建设当事人拒不归还的以非法占用土地论处;违法建筑按本办法的规定处理;造成损失的由批准单位负责依法赔偿。

第十八条

设计单位对无规划设计要求的项目或者违反规划设计要求进行设计的,县规划、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和审批,并责令改正;对继续从事支持违法建设的设计单位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其设计资格证书。

第十九条

施工单位承接无《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建设工程项目或者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的规定进行施工的,由县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施工,处以罚款;对继续违法施工或继续记录并予以上网公示,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或降低从业资质直至吊销从业资质。

第三章 处理程序

第二十条

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在限期内自行拆除违法建(构)筑物,逾期仍不拆除的,由作出限期拆除决定的机关依法拆除或申请人民法院依法强制拆除。

强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应当在实施拆除的七日前,将强制拆除决定书送达违法建设当事人,并在拆除现场张贴强拆通告予以告知。

强制拆除(临时建(构)筑物可当场拆除)工作由县查处违法建设领导小组牵头负责,具体实施由县查处违法建设办公室组织相关县直行政执法部门、团风镇人民政府及相关村(社区)、团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参加。

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在强制拆除违法(构)筑物前,自行搬出其财物,不自行搬出的,由执法机构对其财物进行登记并制作清单;一并当场交付违法建设当事人;不能当场交付的经公证机构现场公证后由执法机构代为临时保管;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在强拆之日起三十日内到执法机构指定的地点领取。因拒绝接受而造成损失和临时保管费用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承担。

强制拆除违法建(构)筑物一律不予补偿,所需费用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承担。

第二十一条 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在限期内向作出没收决定的机关交付被没收的违法建(构)筑物,逾期拒不交付的由作出没收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依法查封。

对应予没收的违法建(构)筑物所非法占用的土地一并没收处理,对已依法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土地由县政府按原出让价收回土地使用权。

对可以有条件保留的违法建(构)筑物,依法进行公开拍卖,拍卖收入上交县财政,对受影响的相邻人从拍卖所得中给予适当补偿,对拍卖处臵的竞得人给予办理有关手续。

对不符合许可条件的违法建(构)筑物,没收后由县政府委托县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储备。

第二十二条 违法建设当事人应当在限期内到指定银行自行缴纳罚款,逾期仍不缴纳的,由作出罚款决定的机关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或根据法律规定,将查封、扣押的财物拍卖或者将冻结的存款划拨抵缴罚款;或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本办法实施以前已缴纳罚款的不再缴纳同类罚款。在县查违办存续期间,由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县查违办备案后执行。

第二十三条 符合许可条件的按下列要求补办相关手续:

(一)坚持先处理后补办,先缴费后发证,由违法建设当事人持县查违办备案处理函和罚款、税费缴纳凭证,向有关部门提出补办申请;

(二)在办理《建设项目选止意见书》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后方可办理《建设用地通知书》和《土地使用权证》;在取得《建设用地通知书》(必须附标明四界的宗地图)或《土地使用权证》后方可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上述规划“一书两证”和《建设用地通知书》或《土地使用权证》办理完毕后,方可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和供电、供水手续;建设工程竣工验收合格方可办理《房屋产权证》;

(三)涉及农用地转用和征收(用)的,在有当年农用地转用计划情况下,逐宗地补签征地协议、落实补偿安臵方案、政府对失地农民的安臵意见、规划部门详细规划说明等报批资料报省政府审批;

(四)省政府审批后,非本村村民逐宗地按招标、拍卖、挂牌方式供地,本村村民按划拨方式供地;

(五)对2012年2月1日以前的个人违法建设用地,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且不严重影响城市规划的,经依法处理后,直接补办土登记手续;

(六)对利用违法建设的房屋作营业场所的,工商、文化、卫生、公安、消防、环保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办理有关证照;已办理的责令其变更营业场所,逾期不变更的吊销有关证照;

(七)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在按办法规定接受处理完毕之前,规划、国土、房产等行政主管部门不得为其补办相关手续,并暂停办理其一切新的建设项目的审批事宜;

(八)违法建设经处理后予以保留或暂时保留使用的,必须经消防、环保、建设等行政主管部门鉴定、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第二十四条 房地产登记机关对依照本办法处理后的违法建(构)筑物可以申请确认产权的,应当依法办理初始登记手续,并在初始登记文件中注明依据《团风县区城违法建设处理办法》登记。

对本办法实施以前的违法建(构)筑物经依法处理后,申请办理房屋所有权初始登记的,应当提供建设工程质量检测鉴定机构出具的建筑质量检测鉴定合格证明文件、公安消防部门出具的消防验收合格证明文件、人防部门出具的易地建设证明书、登记机关认可的测量机构出具的宗地图和房屋面积测量报告。

未提交建筑质量检测鉴定合格证明书、消防验收合格证明书和人防易地建设证明书的私人住宅,房地产登记机关应在登记文件中予以注明。

第四章 处理标准

第二十五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当缴纳的罚款和相关行政规费,属县级财政预算收入。相关职能部门提出处理意见报县查违办备案后出具缴款通知书,由违法建设当事人到指定银行缴纳,先集中缴入县查违办财政专项资金管理账户(非税收入汇缴结算户)资金使用权性质不变,分类记帐核算,再统一上交县财政。

第二十六条 依法应予罚款处理的由规划、城管执法、国土资源、住建等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违法建设发生的时间、性质、情节、建设地域、建筑物用途和对城镇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影响程度等按下列规定依法进行处罚:

(一)违法建设按违法建设工程造价5%以上10%以下处罚,违法建设工程造价按黄冈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核定的建筑成本计算;违法用地按实际占地面积每平方米10元至30元处罚;

(二)主动接受处理的按下限处罚,拒不接受处理的按上限强制执行处罚;

(三)用于自住的住宅按下限处罚,用于出租、出售或开发经营牟利的按上限处罚;

(四)主次干道临街面、规划重点控制区域和占用农田耕地的按上限处罚;其他按一般控制标准处罚;

(五)可以补办用地手续的按上限处罚;

(六)对2007年7月1日以后发生的违法建设按上限处罚;

(七)对2007年7月1日税改以前进发生的违法建设依法依规进行处理。

第二十七条 建设单位未办理《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依据建设部《建筑工程施工许可管理办法》的规定,由县住房与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的罚款,没有违法所得的处5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八条 建设单位或个人未取得资质证书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的,依据建设部《房地产开发企业资质管理规定》的规定,由县住建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处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罚款;逾期不改正的,由县房地产开发主管部门提请县工商行政管部门申请吊销营业执照。

未取得营业执照擅自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由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责令停止房地产开发经营活动,没收违法所得:可以并处违法所得5倍以下的罚款。

未取得《商品房预售许可证》,擅自预售商品房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的规定,由县房产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没收违法所得,并处已收取预付款的1%以下的罚款。未按照规定的预售条件销售商品房的,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l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二十九条 符合许可条件予以确认产权,补办手续的,由有关职能部门按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下达追缴通知,追缴相关行政规费。

(一)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公建项目根据鄂价房服函[2004]8号文规定,一律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收取。

私建项目在老城区范围内的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30元、新城区范围内的按每平方米20元、主次干道临街面的按每平方米30元、临街面建筑面积大于360平方米的部分按每平方米30元收取;本村村民符合宅基地政策在规定面积内的自住住宅免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

房地产开发项目擅自提高容积率和建筑密度,超层超面积建设的,除处以罚款、足额追缴配套费及相关行政规费外,还须缴纳土地收益补偿金(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二)报省审批的本村及非本村村民用地按国土部门有关规定规定执行。

(三)土地出让金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收取。本办法实施以前已足额缴纳有关行政规费的不再继续缴纳,缴纳不足的继续补缴差额部分。

第五章 附则

第三十条 按照本办法规定应当拆除或没收的违法建筑已经出售的,违法建设单位或个人应当将购房款退还购买人,给购买人造成损失的,应当依法赔偿。

第三十一条 对非法转让集体土地、进行违法建设、越权审批或违法审批用地和建设的直接责任人和主管人员,属行政监察对象的,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依纪依规追究行政责任。

在处理违法建设工作中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工作人员,由上级主管部门或监察机关给予行政处分。

上述行为情节严重的由公安机关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二条 阻挠执法人员依法执行公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治安处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三条 对本办法没有做出具体处理规定的违法建设,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由相关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

第三篇: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重庆市人民政府令

第282号

《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已经2014年10月16日市人民政府第65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市 长 黄奇帆

2014年10月24日

重庆市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第一条

为推进和规范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维护土地和城乡规划管理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查处违法建筑,适用本规定。

本规定所称违法建筑是指未经用地或者规划许可擅自修建的建(构)筑物,包括经竣工规划核实确认或者取得房屋产权证件后擅自新建、改建、扩建的建(构)筑物。

第三条 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实行属地管理,市、区县(自治县)、乡镇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筑的查处工作。

街道办事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违法建筑查处的相关工作。

第四条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查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建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查处规划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外的违法建筑。实行综合执法的,由综合执法部门按照职责权限对违法建筑进行查处。

房屋、市政、环保、交通、水利、林业、园林、消防、民政、民防等有关部门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依法开展违法建筑查处工作。

公安、城乡建设、文化、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安监、农业、移民、经济信息等有关部门和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应当根据职责配合违

—1—

法建筑查处工作。

第五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健全案件移送、信息共享等制度,加强违法建筑查处的配合协调。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应当严格遵守土地管理、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不得利用违法建筑获利。

第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法建筑进行举报。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和完善违法建筑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电话、电子邮箱等举报方式。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和街道办事处接到举报后,应当及时处理,并为举报人保密。

第八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建立违法建筑日常巡查机制,及时制止修建违法建筑的行为,并向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报告。

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应当及时发现、劝阻、举报本区域内修建违法建筑的行为,并配合查处。

鼓励开发建设单位、业主大会、业主委员会预防和控制物业管理区域内修建违法建筑的行为。

第九条 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责令立即停止建设,并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对建设现场实施监管。对拒不停止建设的,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一)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书面通知供水、供电、供气、物业服务等企业依法停止供水、供电、供气服务;

(二)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责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查封施工现场或者强行制止直至消除在建违法建筑。

第十条

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对本行政区域内的违法建筑进行调查、核实、登记,制定分期成片整治计划,依法开展违法建筑集中成片整治工作。

第十一条

对已建成的违法建筑,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作出拆除、回填、没收违法建筑或者违法收入等处理决定。

违法建筑在城乡规划区、城市发展备用地和基础设施预留地内,存在严重侵害公共利益、影响城乡规划实施、破坏城乡景观、影响公共安全等情形的,应当依法处以拆除。

符合城乡规划控制要求和建筑质量要求、不影响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

—2— 的违法建筑,可以依法处以没收违法收入,并可并处违法建筑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十二条

决定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或者回填的,按照以下程序执行:

(一)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对违法事实进行调查、核实;

(二)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依法作出限期拆除或者回填决定,当事人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自行拆除或者回填;

(三)当事人逾期未自行拆除或者回填的,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请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作出强制拆除或者回填决定;

(四)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决定强制拆除或者回填的,应当予以公告并送达当事人,责令当事人限期自行拆除或者回填;

(五)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未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未拆除或者回填的,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责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依法实施强制拆除或者回填。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规定不能申请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强制执行的,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的规定,依法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十三条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对违法建筑处以没收决定的,应当及时将没收的违法建筑移交所在地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由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实施拆除等处理。

第十四条 违法建筑无法确定当事人的,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违法建筑现场和公共媒体发布公告,要求当事人限期依法接受处理,公告时间不少于10日;公告期届满仍然无法确定当事人的,区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实施强制拆除或者回填。

第十五条 对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或者回填前,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通知当事人自行搬出违法建筑内的财物。当事人未自行搬出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登记造册、妥善保管,并公告当事人认领。自公告之日起60日内无人认领的,可以视为当事人自愿放弃有关财物。

临时保管费用、强制拆除或者回填所需费用由违法建筑当事人自行承担。

第十六条 行政机关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送达行政执法文书。通知当事人到场而拒不到场或者拒绝签收的,行政机关

—3—

可以将行政执法文书张贴在当事人住所或者违法建筑现场,由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当事人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见证,或者采用拍照、录像等方式记录送达过程,即视为送达。

第十七条 违法建筑不受法律保护,不得办理土地房屋产权类登记手续。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合法房地产附有违法建筑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应当及时对该房地产转让和抵押登记进行限制。

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认定其违法情形消除的,应当及时书面告知土地房屋权属登记机构解除限制。

第十八条

单位或者个人以违法建筑作为经营场所申请办理相关证照、登记、许可或者备案等手续的,公安、文化、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安监等有关部门不得办理;已经办理的,应当依法撤销。

第十九条 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办理供水、供电、供气等服务手续时,应当查验规划许可证件或者房屋产权证明,对未取得规划许可证件或者房屋产权证明的,不得提供相应服务。

第二十条 建筑(市政)设计单位不得对未取得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的建设项目出具施工图。施工单位不得承建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第二十一条

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将物业服务企业劝阻和举报违法建筑的有关情况,纳入企业资质核定管理,作为物业服务企业申请核定资质等级的业绩材料之一。房屋行业协会应当将物业服务企业劝阻和举报违法建筑的有关情况,纳入企业信用档案记录,作为物业服务企业在行业评优的业绩材料。

第二十二条

当事人应当配合行政机关的违法建筑查处工作,不得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

阻碍执法人员依法执行职务,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的,由公安机关依法给予处罚;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当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可以在新闻媒体上公开并向有关单位、行业组织通报:

—4—

(一)不配合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的;

(二)在规定期限内无正当理由不履行行政处理决定的;

(三)阻碍对违法建筑实施行政强制的。

第二十四条

行政机关不依法履行查处违法建筑相关职责的,由上级机关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予以通报批评,并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五条 供水、供电、供气等企业违反本规定第九条、第十九条规定,对违法建筑提供服务的,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服务;拒不停止服务的,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并提请监察机关或者其上级单位对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理。

第二十六条 建筑(市政)设计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施工单位违反本规定第二十条规定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实施处罚。

第二十七条

物业服务企业违反本规定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的,由房屋行政主管部门和房屋行业协会视情节轻重,给予通报。

第二十八条

违法建筑当事人以拒绝入户等方式阻碍执法人员进行现场检查、勘验等执法活动的,由负有查处职责的行政主管部门给予以下规定的罚款:

(一)违法建筑用于非经营活动的,处1000元以下的罚款;

(二)违法建筑用于经营活动的,处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第二十九条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5—

第四篇:查处违法建筑案件规范指引

查处违法建筑案件规范指引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1

第一条 适用范围...........................................................................................................1 第二条 基本原则...........................................................................................................1 第二节 承办人负责制和违法建筑巡查制...........................................................................1

第三条 承办人负责制...................................................................................................1 第四条 违法建筑巡查制...............................................................................................2 第三节 违法建设案件处理...................................................................................................3

第五条 违法建设的移送查处.......................................................................................3 第六条 一般案件快速处理程序...................................................................................3 第七条 部门移交等重大案件处理程序.......................................................................4 第四节 其他规定...................................................................................................................8

第八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8 第九条 案件处理意见...................................................................................................8 第十条 案件承办人、巡查人的回避...........................................................................9 第十一条 调查取证.....................................................................................................10 第十二条 文书送达.....................................................................................................10

查处违法建筑案件规范指引

第一节 适用范围和基本原则

第一条 适用范围

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城乡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条例《广东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的相关规定,违法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

第二条 基本原则

违法案件的查处必须以东莞市人民政府网站已经公布的《行政执法依据》为准,必须严格按照《行政处罚法》,根据案件的性质、事实、情节等法定因素进行依法查处;当事人依法不配合违法案件处理的,案件巡查人员或案件承办人应当附案件处理情况的补充意见,案件承办人应建议依法对当事人予以从重处罚。

第二节 承办人负责制和违法建筑巡查制

第三条 承办人负责制

案件承办人对违法建筑案件的处理全过程负总责,案件的处理程序无正当理由不得中断。违法建筑案件处理全过程是指自案件确定案件承办人之日至案件结案之日。案件承办人无正当理由超出案件处理时限的,依据执法考评细则进行处理。

一般案件的承办人应当在立案之后确定,未经分局负责人批准不得擅自变更案件承办人。部门移交、上级交办的案件,可以在立案之前由分局负责人直接指1 定案件承办人。

案件承办人对违法建筑案件的违法事实认定、立案意见、定案依据、处理意见负责。案件处理审批过程中对立案意见、定案依据、处理意见进行变更的,案件承办人只对未变更的违法事实认定事项、立案意见、定案依据、处理意见事项负责。

案件承办人确定之后,执法二中队应安排包括违法建筑所在区域巡查人员在内的执法人员配合案件承办人对案件进行调查取证。

对于案件事实情况不清的违法建筑案件,案件承办人应要求向相关部门发函予以查证。

本条的“正当理由”是指分局负责人直接确定案件处理程序或处理意见、案件事实发生新的变化需补充调查取证、案件正在等待上级或主管部门审批三种情况。

第四条 违法建筑巡查制

违法建筑巡查人负责对巡查区域内违法建筑案件的巡查上报、教育监督、协助调查取证、协助文书送达、跟踪记录违法建筑建设情况及所负责区域范围内案件处理情况。当事人不停止违法建设行为的,所在区域案件巡查人应按规定每月定时向当事人发出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

巡查人员应当跟踪记录的案件情况,包括当事人基本情况、建设工程基本情况、建设工程建设进度情况、包括执法文书送达情况在内的案件处理情况和当事人对案件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等;当事人不予配合的,无法获得当事人基本情况、建设工程基本情况的,巡查人员应当登记记录当事人不要配合的情况、建设工程建设进度情况、案件处理情况和当事人对案件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等。

巡查人员对负责区域范围内出现的违法建筑,一周内未及时发现,三日内未及时上报,每月未定时发出停止违法建设通知书,未对案件按时进行跟踪记录以及未按时跟踪记录工程建设情况的,依据执法考评细则进行处理。

巡查人员上报、跟踪记录所在区域范围内违法建筑的案件情况,应当对案件当事人,所在位臵,办证情况等进行文字说明,并附现场执法人员定时到现场检查的现场执法图片。

巡查人员跟踪记录违法建筑建设情况的,应当附有文字和图片,且应当每隔一日到三日进行现场拍照。案件情况的跟踪记录和违法建筑建设情况记录,案件巡查人员应妥善保存,在工程完工之后或结案时,交法规股附在案卷之后,一并归档保存。巡查人员发现当事人有抢建、临建、建设私人高层建筑、人员密集地带进行大型违法建设的,应及时向案件承办人申请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暂扣等紧急措施;没有案件承办人的,应向法规股申请采取紧急措施;有其他紧急情况的,可以直接向分局负责人申请采取紧急措施。

第三节 违法建设案件处理

第五条 违法建设的移送查处

对于新动土、新发现的违法建设,所在区域巡查人员一经发现应在三日内,附具案发地址、工程情况的文字说明、现场照片一并报法规股,由法规股分别移送国土、城建部门予以查处。

移送国土、城建部门的违法建设案件,法规股应综合根据案件巡查人登记记录的案件进展情况确定是否立案。

上述案件有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情况的,案件承办人须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完成调查终结报告,并附案件处理审批表报分局负责人审批。第六条 一般案件快速处理程序

对于群众举报、巡查发现的一般案件,违法事实清楚、当事人对违法事实无异议、违法情节轻微的,可以参照快速处理程序予以处理。

农村建筑处于非主干道、未办理证照许可的,由二中队自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发出停工通知书、完成现场勘验、检查笔录、调查询问笔录,并将相关文书材料一并报法规股立案,由法规股二日内报分局负责人审核批准责令立即停工,补办相关手续。审核批准后应二日内告知属地村委会,要求做好教育制止工作,并将案件处理情况汇总定时抄送镇督查室。

非法占用集体土地案件建筑面积小、案件影响较小的,由二中队自发现之日起二日内发出停工通知书、完成现场勘验、检查笔录、调查询问笔录,并将相关文书材料一并报法规股立案,由法规股分别移送国土、城建部门予以查处,法规股还需在二日内报分局负责人审核批准责令立即停工,责令限期改正、自行拆除。审核批准后应二日内告知属地村委会,要求做好教育制止,组织村委会完成强制拆除工作,并将案件处理情况汇总定时抄送镇督查室。

第七条 部门移交等重大案件处理程序

对于部门移交、上级交办、大型工厂厂房、私人高层建筑及巡查人员发现的其它重大违法建设案件,案件承办人参照以下重大案件处理程序进行处理。

本条所限定的期限需要延长的,经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意可适当延长,非经批准,案件处理程序不得延长或中断。

(一)报请审核立案

对于上述重大违法建筑案件,法规股应在接收案件之日起二日内完成拟办意见并附立案审批表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立案。

(二)案件承办人认定

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立案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由执法二中队和法规股初定,在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立案时,一并报分局负责人审核。

(三)现场勘验、检查笔录

自案件审核同意立案之日起二日内,案件承办人应完成案件的现场勘验与检查笔录。现场勘验与检查笔录应如实反映现场情况,现场照片应附具当事人、案发位臵,工程建设现状情况的文字说明。

(四)发函查明案情

自案件审核同意立案之日起二日内,法规股应按照案件承办人应要求,发函至相关部门是否符合土地规划、城市规划,是否办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临时建筑许可证》等相关许可。

(五)询问调查通知书

进行现场勘验与检查时,不能完成询问调查笔录或者调查笔录不完整的,案件承办人应同时发出询问调查通知书,责令当事人限期配合完成调查询问笔录。

(六)调查询问笔录

现场现场勘验与检查期间不能同时完成调查询问笔录的,案件承办人应在立案之日起三日内完成调查询问笔录。

(七)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完成调查询问笔录之后二日内,向当事人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当事人不停止违法建设的,案件巡查人员应每月向案件承办人申请,定时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

完成现场勘验检查笔录之后,不能同时完成调查询问笔录,且违法建设案件情况重大,需立即制止其违法行为的,案件巡查人可先行向当事人发放责令停止 违法行为通知书,并于二十四小时内向分局登记报告,有案件承办人的直接向案件承办人报告。

当事人不停止违法行为的,不能采取停水停电、停止供热供气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可采取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方式,促使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行政强制法)

(八)案件调查终结报告

自案件审核同意立案之日起五日内,案件承办人应完成案件调查终结报告报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时附具案件处理审批表、案件拟办意见表。

(九)案件处理审批表

自案件审核同意立案之日起五日内,案件报分局负责人审核调查终结报告的,应同时附具案件处理审批表。

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的案件应当附具包括现场勘验检查笔录、询问调查通知书、调查询问笔录、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违法建筑建设情况跟踪记录等在内的全部文书等材料。

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的案件调查终结报告由法规股进行初步审核;对案件承办人的处理意见进行初步审查。发现案件调查终结报告不能清楚反映案件事实的,由法规股将案件调查报告和案件处理审批表退回案件承办人,并要求案件承办人于二日内予以补充。二日内不能补充齐备的或经补充仍不能清楚反映案件事实的,可向分局负责人申请变更案件承办人,并依据执法考评细则进行处理。发现案件承办人定案依据或处理意见存在问题的,法规股应及时与承办人沟通予以更正。

(十)报请政府批准依法拆除

对于依法需报镇政府批准实施拆除措施的案件,案件承办人应于分局负责人提出处理意见之后二十四小时内报送镇政府批准。

(十一)行政处罚告知书

拟对案件进行行政处罚,经审核同意承办人案件处理意见或另行确定案件处理意见的,自审核案件处理意见确定之日起二日内,案件承办人负责依法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行政处罚告知书应由法规股撰写并经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意。

分局负责人或报政府审批行政处罚决定、罚款、自行拆除决定的时间不计算在内。

拟对案件作出自行拆除决定的,不需发放行政处罚告知书。

(十二)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告知书

对当事人依法有权提出听证要求的案件(批准拆除案件可以除外),经审核5 分局负责人同意案件处理意见或另行确定案件处理意见的,自审核案件处理意见确定之日起二日内,案件承办人负责依法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应由法规股撰写并经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意。

分局负责人审核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行政处罚决定的时间不计算在内;举行听证会的时间,另行计算。

对于自行拆除决定,不需发放行政处罚听证告知书。

(十三)当事人陈述和申辩

经告知,当事人要求举行进行陈述和申辩的,案件负责人应当在当事人提出要求之后三日内,补充完备调查询问笔录,并再次将案件调查终结报告附案件处理审批表一并报分局负责人审核。经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意案件处理意见的,再次发出行政处罚告知书。

(十四)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自行拆除的不适用)

自行政处罚告知书发出三日后当事人未要求陈述和申辩的,案件承办人应在行政处罚告知书届满次日向当事人发出行政处罚决定书。

拟对案件作出自行拆除决定的,不需发放行政处罚决定书。

(十五)限期自行拆除决定书

报请政府批准予以自行拆除的,自镇政府批准自行拆除之日起三日内,案件承办人要求法规股发出限期自行拆除决定书。

(十六)缴纳罚款通知书

依法直接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的,应一并送达缴纳罚款通知书。(十七)催缴罚款通知书

自行政处罚决定书、缴纳罚款通知书发出十五日内当事人未依法缴纳罚款的,案件承办人应于次日起三日内发出催缴罚款通知书,限当事人于十日内缴纳罚款。

行政处罚决定书决定对当事人处以罚款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自期限届满之日(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起五日内,再次发出催缴罚款通知书,限当事人于十日内缴纳罚款。

催缴罚款通知书应载明缴纳罚款的履行期限、履行方式、给付方式、具体金额、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

催缴罚款期间,有证据证明隐匿或转移财物迹象的,可以立即做出强制执行决定。

(十八)限期自行拆除公告和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

责令当事人限期予以拆除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期限届满五日内,发出限期自行拆除 6 公告和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限当事人于十日内自行拆除。

限期自行拆除公告和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应载明履行期限、履行方式、当事人依法享有的陈述权、申辩权。(根据行政强制法二○一二年一月一日生效)

(十九)申请法院执行罚款

当事人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内拒不缴纳罚款,且经催告十日内仍不缴纳罚款的,法规股可直接在催告期限届满五日内准备齐全相关法律文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当事人经两次催告仍不缴纳罚款的,案件承办人及法规股应当于第二次催缴罚款通知书确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五日内准备齐全相关法律文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主要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询问调查笔录、相关部门的出具的书证复函、现场勘验检查笔录、两次催缴罚款的催缴罚款通知书、当事人执行情况说明、当事人财产状况说明等相关材料。

人民法院要求补充相关材料的,法规股应协助案件承办人完善相关资料;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或不予执行的,法规股应在收到法院裁定不予受理、不予执行决定书之日起五日内,向东莞市中级人民法院申请复议。

(二十)申请市政府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行政处罚决定书责令当事人限期予以拆除的,当事人在自行拆除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内拒不自行拆除的,法规股可以在行政处罚决定书确定的期限届满五日内,备齐材料送市局,由市局向市政府申请采取强制拆除措施。(不公告案件)

决定责令当事人限期予以拆除的案件,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又不自行拆除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期限届满之日(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起五日内,向市政府申请采取强制拆除措施。(公告、催告案件)

(二十一)申请法院采取强制拆除措施

决定责令当事人限期予以拆除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自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之日起三个月),又不自行拆除,经催告,在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送达十日内未自行拆除的,案件承办人及法规股应当于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确定的期限届满之日起五日内准备齐全相关法律文书,申请法院强制执行。

主要包括:强制执行申请书、行政处罚决定书、询问调查笔录、相关部门的出具的书证复函、现场勘验检查笔录、限期自行拆除公告、催告自行拆除通知书、当事人执行情况说明、执行标的情况说明等相关材料。

(二十二)行政强制拆除方案 市政府批准同意采取行政强制拆除措施的,自收到批准决定之日起五日内,案件承办人应联系综合股负责制定行政强制拆除方案,并报镇政府批准组织实施行政强制拆除。

(二十三)强制拆除通知书(含行政强制拆除通知书)

经批准实施强制拆除的,案件承办人应当在收到批准文件之日起三日内,向当事人发出强制拆除通知书。

经市政府同意实施强制拆除,且行政强制拆除方案经镇政府批准的,案件承办人应当自镇政府批准行政强制拆除方案之日起三日内,向当事人发出强制拆除通知书。

(二十四)代履行

擅自在街道两侧和公共场地搭建建筑物、构筑物或其它设施的,责令限期清理、恢复原状无效的,经催告仍不履行的,案件承办人可申请代履行或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第三人代履行。

对不符合城市市容标准、环境卫生标准的建筑物或设施责令当事人限期改造无效,经催告仍不改正的,案件承办人可申请代履行或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第三人代履行。

对城市道路照明设施附近兴建的建筑物有碍城市道路照明设施正常维护和安全运行的,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无效,经催告仍不改正的,案件承办人可申请代履行或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第三人代履行。第四节 其他规定

第八条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是调查取证阶段的一种行政强制措施,能帮助查明案情的同时促使当事人停止违法行为,但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必须保存与查明案件实施相关的证据。

案件情况紧急或需要立即制止违法行为的,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可以在立案程序之前进行,但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报分局负责人审核同意。

证据先行登记保存可以采取查封、扣押等方式,可以要求村委会、当事人保存证据。

第九条 案件处理意见

(一)罚款 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并处罚款的,应结合案件承办人意见、案件承办人从重、从轻的建议,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及具体处罚实施细则酌情确定处罚的数额。

(二)责令自行拆除

对于重大案件需依法予以拆除的,应先作出自行拆除决定书,逾期不自行拆除的,按有关程序申请强制拆除。

对非法占用集体土地案件,可责令自行拆除,逾期不自行拆除的,组织村委会进行拆除。

对于法律规定可以责令限期改正的,可发出自行拆除通知书,当事人逾期不自行拆除的,可委托无利害关系第三人代履行。

(三)限期补办手续

对于重大案件或村民宅基地上新建、适当扩建案件,可先责令停工,补办相关手续。当事人不予停工的,报政府审核要求相关部门责令施工单位会施工工作人员停止施工,要求村委会予以制止,并将案件处理结果抄送镇督查室。

(四)责令限期改正

对于法律规定可以责令限期改正的,应责令当事人限期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催告当事人改正违法行为,经催告仍不履行的,依法委托第三人进行拆除(代履行),相关费用由分局垫付后,可决定当事人自行负担拆除费用,当事人拒不支付代履行费用的,可按程序申请法院执行。

(五)没收实物与没收违法违法收入

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违反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影响,又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并处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

第十条 案件承办人、巡查人的回避

案件承办人、巡查人认为自身与所处理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且处理案件公正性可能受到质疑的,应当向分局负责人申请回避,情况属实的,由分局另行指定案件承办人或巡查人。

案件当事人、案件利害关系人申请或经举报,案件承办人、巡查人与所处理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利害关系且处理案件公正性可能受到质疑的,情况一经查证属实,由分局另行指定案件承办人或巡查人。第十一条 调查取证

调查取证的方式包括当事人陈述、现场照片、证人证言、相关部门的书证、当事人签订的相关合同及取得的证明文件、许可证照等,进行调查取证应当通过多种方式查明案情。

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属于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情况的直接证据,现场勘验、检查笔录的当事人签名、见证人签名、勘查人签名应完整清晰。当事人不能确定或当事人不予配合签名的,应要求见证人签名,现场勘查人员还应当在记录中记明当事人拒绝签名、完成当事人拒绝签名的现场照片、对现场见证人做能证明“现场勘验、检查笔录属实且当事人拒绝签名”的调查询问笔录。

调查询问笔录属于能直接证明案件事实的当事人陈述,调查询问笔录中被询问人签名(一般是当事人)、在场人、询问人签名应完整清晰。当事人不能确定或当事人不予配合的,应要求在场人签名,现场勘查人员还应当在记录中记明当事人拒绝签名、完成当事人拒绝签名的现场照片、对现场在场人做能证明“调查询问笔录属实且当事人拒绝签名”的调查询问笔录。在场人不予配合的,应要求另行对村综治办负责人或者村委会负责人做现场调查询问笔录以证明“当事人的调查询问笔录属实且当事人拒绝签名”。

相关部门的复函属于能直接证明案件是否违法的直接书证,必须要求相关部门的复函清晰无异议。

村委会或当事人依法签订的合同、取得的证明文件、许可证照属于能证明案件法律关系的书证,在调查取证时应当一并提取。

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调查询问通知书等分局依法作出的相关文书,属于依法行政的程序证明,相关文书应依法送达、妥善保存。

第十二条 文书送达

案件承办人自文书作出五日内无法直接送达或留臵方式送达行政处罚决定书、限期自行拆除决定书、催缴罚款通知书等法律文书的,应当于五日届满之日将文书交分局办公室,当事人住址清楚的,可采用邮寄送达;同时根据办公室可采取在法院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或在报纸上刊登公告等方式公告送达。自公告之日起满60日视为送达。

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送达诉讼文书,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该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拒绝签收或者盖章的,适用留臵送达。受送达人拒绝接受诉讼文书,有关基层组织或者所在单位的代表及其他见证人不愿在送达回证上签字或盖章的,由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情况,把送达文书留在受送达人住所,即视为送达。

邮寄送达,应当附有送达回证。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挂号信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送达的期间以时、日、月、年计算。期间开始的时和日,不计算在期间内。期间届满的最后一日是节假日的,以节假日后的第一日为期间届满的日期。期间不包括在途时间,法律文书在期满前交邮的,不算过期。附

1、案件巡查人巡查登记表

2、案件处理程序图

第五篇: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海南省查处违法建筑若干规定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通过 2012年11月27日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05号公布 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乡规划管理,查处违法建筑,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海南省城乡规划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查处违法建筑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违法建筑是指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违法建筑,包括城镇违法建筑和乡村违法建筑。

城镇违法建筑是指城市、镇、特定地区规划区范围内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临时建设工程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乡村违法建筑是指乡、村庄规划区范围内依法应当取得而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临时乡村建设规划许可或者未按照许可的内容进行建设的建筑物、构筑物。

第四条 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负责全省查处违反城乡规划管理的违法建筑工作。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统一领导和组织本行政区域内的查处违法建筑工作,建立健全查处违法建筑工作责任制和行政问责制。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机关(以下统称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查处城镇违法建筑。

国土、公安、建设、住房、水务、文体、园林绿化、卫生、食品药品监督、工商、消防以及监察等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做好查处违法建筑的相关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查处乡村违法建筑。

第五条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城乡规划编制工作,提高城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乡、村庄规划的覆盖率,建立健全城乡规划行政许可的实施机制。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应当组织开展城乡规划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民遵守城乡规划的意识。

第六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本规定,服从城乡规划管理。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就涉及其利害关系的建设活动是否符合规划要求向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查询,并就发现的城镇违法建筑向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举报。

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对举报及时调查处理,在受理举报后三十个工作日内将处理情况反馈举报人,并在处理结束后七个工作日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举报人。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为举报人保密。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城镇违法建筑举报制度,向社会公布电子邮箱和统一的举报电话。举报经查证属实的,对举报人给予表彰、奖励。

第七条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查处违法建筑地段责任制和日常巡查制度,实行网格化监控管理,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违法建筑。

第八条 对正在建设的城镇违法建筑,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立即书面责令当事人停止建设,并通知供水、供电企业停止提供服务。当事人不停止建设的,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立即报告所在地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有关行政执法机关查封施工现场。

第九条 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责令停止建设或者发现已经建成的城镇违法建筑,属于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应当责令限期改正;改正后处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逾期不改正或者无法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城镇违法建筑,能够拆除的,应当责令限期拆除;不能拆除的,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可以并处该建设工程造价百分之十以下的罚款。第十条 城镇违法建筑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在五个工作日内,将逾期未拆除的情况报告城镇违法建筑所在地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在十个工作日内责成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实施强制拆除。

对城镇违法建筑实施强制拆除前,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及其有关行政执法机关应当制定工作方案、应急预案,并确定公安机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等单位的职责。

第十一条 乡镇人民政府发现正在建设或者已经建成的乡村违法建筑后,应当立即书面责令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停止建设,并作出如下处理:

(一)未取得规划许可但符合乡、村庄规划的,责令补办有关规划手续;不符合乡、村庄规划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二)已经取得规划许可,但违反规划许可内容进行建设的,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限期拆除。

乡村违法建设当事人逾期不拆除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拆除,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可以责成规划、国土、公安等部门协助,当地村民委员会应当予以配合。

本规定实施前,在农民集体所有建设用地上已经建成乡村基础设施、公益设施以及农民个人在原有宅基地上已经建成村民住宅,按照规定应当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临时乡村规划许可而未取得的,但符合乡、村庄规划和建设工程施工许可管理以及其他建设工程质量管理规定的,可以责令限期改正,完善有关行政管理手续。

查处乡村违法建筑的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另行制定。

第十二条 查封施工现场应当在现场公告查封决定。

实施查封施工现场时,应当通知当事人清理有关工具、物品。当事人拒不清理的,可以一并查封,并制作财物清单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当事人不签字的,可以由违法建筑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确认。公安机关、街道办事处以及供水、供电企业应当对查封施工现场工作予以协助和配合。

第十三条 强制拆除违法建筑,应当提前五个工作日在现场公告强制拆除决定,告知实施强制拆除的时间、相关依据、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等。当事人是公民的,通知本人到场;当事人是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通知其法定代表人、主要负责人到场。当事人拒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实施强制拆除的行政机关应当通知当事人清理有关物品,当事人拒不清理的,应当制作财物清单并由当事人签字确认。当事人不签字的,可以由违法建筑所在地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确认。实施强制拆除的行政机关应当将财物运送到指定场所,交还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的,依法办理提存。

实施强制拆除应当制作笔录并摄制录像。

第十四条 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处理正在建设的城镇违法建筑,应当自发现或者受理举报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六十个工作日。

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处理已经建成的城镇违法建筑,应当自发现或者受理举报之日起四十五个工作日内作出处理决定;案情特别重大或者复杂的,经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期,但最长不得超过九十个工作日。

第十五条 下列部门和单位应当协助防止和查处城镇违法建筑:

(一)建设主管部门对未依法领取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不得核发施工许可证;

(二)房地产管理部门在办理房屋初始登记手续时,对无法提供建设工程规划验收合格证件的,不得核发房屋所有权证书;

(三)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文体、公安、消防等主管部门核发有关证照时,对无法提供有关建筑物、构筑物合法证明的,不得核发有关证照;

(四)街道办事处、居(村)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在本区域内发现城镇违法建筑的,应当及时向当地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报告并予以配;

(五)公安机关负责依法查处城镇违法建筑执法现场出现的有关违法犯罪行为。

第十六条 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和完善本行政区域内查处城镇违法建筑的信息共享机制,利用网格化管理信息系统、卫星遥感监测、电子政务网络、基础地理信息系统等技术手段和信息资源,建立查处违法建筑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通和数据共享。

第十七条 省和市、县(区)、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查处违法建筑工作的绩效考评,对下级人民政府不履行查处违法建筑属地管理职责或者组织查处违法建筑不力的进行督办督察,并对政府主要负责人予以问责。

对经督办督察后未能及时组织整改情节严重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监察机关对其政府分管领导、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给予通报批评或者行政处分。

第十八条 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有下列未履行查处城镇违法建筑相关职责情形的,由相关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责令改正,通报批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接到举报后不受理、登记、处理,或者不在规定的期限内将处理结果书面告知举报人的;

(二)泄露举报事项、举报受理情况以及举报人信息的;

(三)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工作人员在责任地段内,不履行日常巡查职责,未能及时发现违法建筑,或者发现后不报告、不制止的;

(四)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对正在建设的违法建筑应当依法处理而不处理的;

(五)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对应当依法拆除、没收实物或者违法收入的违法建筑不予拆除、没收,或者以罚款代替拆除、没收的;

(六)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及其工作人员在强制拆除违法建筑的过程中不履行配合义务,情节严重或者造成严重后果的;

(七)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未按照规定的时限处理违法建筑的。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还有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索贿受贿情形的,依照前款规定处理。

依照本规定负有协助查处职责的部门和单位不支持、不配合,导致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无法或者难以查处违法建筑的,负有查处职责机关的主管人员或者直接责任人员可以减轻或者免于处分。

第十九条 公安、建设、工商、卫生、食品药品监督、文体、房管、消防等负有协助查处违法建筑职责的部门不履行协助查处职责或者协助查处不力的,由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机关或者行政监察机关责令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改正,情节严重的,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条 供水、供电企业违反本规定对违法建筑提供服务的,由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责令停止服务行为,没收违法所得;拒不停止服务行为的,处五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

第二十一条 阻碍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工作人员依法执行职务,或者隐藏、转移、变卖、损毁行政执法机关依法查封的财物的,由公安机关依法予以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二条 本规定所称尚可采取改正措施消除对规划实施影响的城镇违法建筑,包括:

(一)未取得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但已取得城乡规划主管部门的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文件,且建设内容符合或者采取局部拆除等整改措施后符合审查文件要求的;

(二)未按照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的内容进行建设,但是可以通过改建或者部分拆除达到与许可证要求一致的。

第二十三条 违法建筑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属于本规定第九条所称不能拆除的城镇违法建筑:

(一)部分拆除影响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安全或者整体拆除影响相邻建筑物、构筑物主体结构安全的;

(二)现有拆除技术条件和地理环境无法实施拆除的;

(三)拆除将对公共利益造成重大损害或者其他严重后果的。

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在认定不能拆除的城镇违法建筑时,应当会同土地、住房等行政管理部门组织专家进行论证;案情重大、复杂的,还应当征求该城镇违法建筑所在地人民政府的意见。

第二十四条 本规定所称建设工程造价,是指存在违反城乡规划事实的建筑物、构筑物单体造价。

已经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筑,建设工程造价应当以竣工结算价计算;尚未完成竣工结算的违法建筑,可以根据工程已完工部分的施工合同价计算;未依法签订施工合同或者当事人提供的施工合同价明显低于市场价格的,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应当委托有资质的造价咨询机构评估确定。

第二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违法收入,按照违法建筑查处时当地相当等级商品房价格确定,商品房价格由负有查处职责的机关委托有资质的评估机构进行评估;不能以商品房价格计算的,按照违法建筑工程造价确定。

第二十六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省人民政府负责解释。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自2013年1月1日起施行。

下载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城区违法建筑监管查处工作之我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建筑企业劳务招标工作监管之我见

    建筑企业劳务招标工作监管之我见摘要:劳务招标的发展是从无序到有序,从无形到有形,从盲目私招乱雇到招标投标择优选用的逐步规范的过程。笔者结合了北京市建设工程专业劳务发......

    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龙岗区查处违法建筑责任追究试行办法 2005年4月5日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坚决查处违法建筑和违法用地的决定,坚决遏制新建和抢建违法建筑,及时有效查处各类违法......

    三亚市查处和打击违法建筑工作方案

    三亚市查处和打击违法建筑工作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开展打击违法建设行为的决定,积极稳妥地推进此项工作的开展,有效查处和打击违法建筑,遏制违法建筑抢建之风,维护三......

    在市城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在市城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推进大会上的讲话 XXX (XXXX年XX月XX日) 同志们: 市委、市政府召开这次城区违法建设查处工作推进大会,主要是回顾总结前段的拆违工作情况,总结经验,查找......

    曲江区城管执法分局积极开展违法建筑查处工作

    曲江区城管执法分局积极开展违法建筑查处工作 曲江区城管执法分局在2011年按照区委、区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加强违法建筑查处工作,特别对城中村违法建筑加强查处力度,有效遏......

    整治城区违法建筑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

    整治城区违法建筑 推动城市管理工作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土地不断被开发利用,土地价值飞速上涨,不少人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违法建房不断发生,且屡禁不止。据统计县城区......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程序

    国土资源违法案件查处工作程序 1、立案。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认为有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生,并且需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决定作为国土违法案件进行处理的程序性活动。 立案的条件:......

    温州市区整治和查处违法建筑暂行办法

    中共温州市委办公室 温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温州市区整治和查处违法建筑 暂行办法》的通知 温委办发( 2011 )89 号 各县(市、区)委、人民政府,市直属各单位: 《温州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