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点滴安全
点、滴——安全
作为后勤科室人员,工作环境就是在一间办公室、一台电脑前。看到公司的“安全月有奖征文”活动的通知,在想身边有什么安全隐患呢,或者有什么安全会影响自身呢?在喝水的过程中,忽然意识到,天天下班前关闭饮水机开关,就是从安全角度出发啊?再仔细想一想,日常办公生活中的诸多小事情的做法,不都是为了安全吗?
点: 在每天打扫卫生的过程中,避免用水接触电源插座;在厂区行走,需走在规定的路标内;夏天,宿舍内用蚊香,蚊香摆放地点远离床铺,放在空旷位置。另外在宿舍内,不用大功率电器;工厂对危险区域有明确标识…… 滴:工厂5月份组织的地震应急演练,通过安全科和曹总的部署、讲解、汇总。知道了一个让自已汗颜的事实,当地震发生时如果躲在桌子下面时,要靠近桌腿。原来自已一直以为要躲在桌底中间呢!通过5月份地震应急演练,得到如下知识:1.在逃跑的过程中,尽量顺手拿一个较硬的东西放在头顶。2.如住在较高楼层,要尽快向空间较小且有水源的卫生间躲避。3.不要选择跳楼。4.晚上睡觉时,养成床头放一杯水的习惯,当地震发生又不能出去的情况下,带着水。5.逃跑的过程中一定不要拼命的往外挤,越乱就越乱。
6.在逃跑的过程中,如果条件许可的情况下,一定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身边没有轰轰烈烈的安全需要自已,可是众多转个身就看得到、做得到的安全小事情,我相信持之以恒的做、坚持。对自已、家庭、公司,乃至整个社会,都是对安全一个添砖加瓦的行动。
点、滴安全,常在你我他的左右,我做到了,你他做到了吗?
第二篇:人生点滴,安全相伴[推荐]
人生点滴,安全相伴
安全,不管对家庭、企业和个人,总是一个最沉重的话题。因为,它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企业持久发展,而且与我们每个人的利益息息相关。虽然,它很沉重,但是却离我们很近,就在点滴之处,细微之中。
那是我在大庆学习时发生的一件事,一天,我急匆匆的从试验室到对面的办公楼交试验报告。因为当时试验楼在施工,所以要绕着走一段很远的路程,为了不走那么远的“冤枉路”,所以我就从施工现场串过,但是我特别不“走运”,刚一进施工现场就被一个老大爷给叫住了,我以为有什么重要的事情,就赶紧走了过去。没想到那个老大爷开头就是一句责难:“你怎么没戴安全帽,《安全法规》学过吗?”我有点想不通,心里还在犯嘀咕:“哼,还问我学过没有,我们公司天天讲,还用你说”,当时我就接了一句,“我在这又待不了两分钟!”“两分钟?就是两秒钟都不行,赶快出去!”就这样我怀着忿忿的心情走了。现在想起来,我很为那天的行为愧疚,虽然老大爷对我的言辞很严厉,但这里面包含了多少的关爱,但更重要的是,帽子虽小,安全是大。作为一名油品行业的职工,应当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在生产岗位上怎能有半点怠慢、半点麻痹和大意。
还有一次,是在去张家口的高速公路上,我亲眼目睹了一起严重的交通事故,一辆载有30吨柴油的大油罐车被一辆大货车撞了一个大窟窿,当时的油一个劲的往公路上淌,但是没有办法,一个有半米长的窟窿怎么来补。那个大载货车的车头已经冲破了高速公路上的铁栏杆而窜入了路沟,司机当场就死了,当时的场景残不忍睹,看着地上的油在无边的扩展、看着路沟里的鲜血在懦动、看着只有车身没有车头的载货车、看着地上晶莹剔透的碎玻璃„„眼泪无声无息的流了下来,就这样,又一个或几个家庭的幸福就这样残忍的被扼杀了,想一下他们的妻子、儿女,悲痛欲绝、撕人心肺的痛哭,他们的父母老年无人赡养,心里十分的悲痛。所以在这里,我想对所有的司机说一句话,“出车前想一想正在翘首期盼等你回家的亲人,他们需要一个平平安安、踏踏实实的家啊”!世界万物都有生存的理由,都有自己应负的责任,谁也不能推卸责任,如果推卸了,必然要付出惨重的代价。
想着每一位家属等候自己亲人的场景,想着迟迟不归的亲人还没有按时出现在人群中,那段等待的时间会让亲人多么的难熬;每当那个熟悉的身影出现时,亲人的眉头便会舒展,脸上就会挂上会心的笑容。其实,这就是安全,是再平常不过的,再普通不过的,再真实不过的。
等待的背影,是生活中最细微的一幕,其实也是千百个妻子、儿女共有的背影,更是千百个家庭共有的故事。现在的我,已经成为一名油品行业的员工,为了家庭,为了企业,更为了自己,应当时刻注意安全,牢记安全,实实在在的落实安全。
安全,这平凡的两个字,系着多少人的企盼和心愿啊,我们的工作,生活,无时无刻都需要它。安全就在点滴之中,点滴之中再现安全。(安全文化网)
第三篇:安全在工作的点滴中
文章标题:安全在工作的点滴中
工程管理部硫酸项目部(2006-09-28)
在工程建设中,工程管理首先强调的是安全文明施工。但在贯彻实施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阻力和困难。因为要达到规范管理,规范施工是需要费用的,而各个分包商,为了降低人员材料成本,在执行过程中往往会大打折扣。
对于安全的重要性,人们都能说
上几句过去的、昨天的经验或教训,会上也能总结出几个如果。但是人们却容易忽视对眼前的安全管理要求,对存在的一些不安全行为、现象熟视无睹,施工单位将预防性安全措施让位给了眼前的利益。心存侥幸心理,强调各种客观理由,以工期紧、任务重等等作为借口,来搪塞施工不符合安全规范的问题。
安全,不光是人身安全,还包括设备安全、生产安全等。在80万吨硫酸项目建设中,100米的塔架施工是整个项目安全管理的重要的关键点,而从熔硫装置狭小的施工场地、高低不平的临时道路,与生产厂房紧紧相连的栈桥,到紧靠一期建筑物、老管架以及二期发电厂房、脱盐水站,同样是摆在硫酸项目部的安全文明施工的重点,怎样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将安全管理贯穿在整个工程管理中去,是我们项目团队每个人的责任,首先我们必须要当婆婆嘴,不能怕麻烦,特别是在工程建设逐步进入各工种、各专业交叉的施工阶段,更是要将安全作为项目成员每天到现场必须检查的首要事项。
安全文明施工的管理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在工程管理工作的点滴中融入安全管理工作,看到违反安全施工的人和事,要及时纠正。在日常的工作中,对于容易出现的乱堆乱放,乱接乱拉,接电不规范,不立安全警示等问题应严格整顿,不能熟视无睹。我们还要通过监理公司,强化对施工现场的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只有这样,我们的工程才可能是一个阳光工程、安全工程。
《安全在工作的点滴中》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安全在工作的点滴中。
第四篇:演讲稿安全请从点滴做起
安全请从点滴做起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朋友们:
大家好!
我叫王礼梅,是长发安装公司机修车间的一名技术干部。很荣幸能有这个机会参加今天的演讲,和各位分享我对安全的认识和体会。
生命,像一条悠长的河流让人倾听,让人思考,又像一棵弱不经风的小草,那么脆弱,稍不注意就会被连根拨起。从古至今,谁不想幸福安乐,谁不想平安到老?“关注安全,平安是福”是所有人共同的心愿。对个人来说,安全就是孩子对着你甜美的笑容,安全就是烛光下情侣的深情目光,安全是公园里扶老携幼的全家福;对于企业来说安全意味着效益,意味着发展,意味着稳定。只有时时注意安全,我们才能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只有处处注意安全,我们才能健健康康工作,快快乐乐生活。
“安全不牢,地动山摇”。不是危言耸听,是安全事故以后的痛定思痛。为了爱我们和我们爱的人请你牢记安全,你的安全是他们心中最大的宽慰。“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致江海”,安全请从点滴做起,安全请从每时每刻做起,不要一失足成千古恨!
忘不了2003年12月23日,开县高桥镇上空那四处弥漫的高含硫气体夺走了243条生命,天地为之色变; 忘不了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双苯厂苯胺二车间发生的连环爆炸8名员工葬身火海;
忘不了2006年1月20日,仁寿富加输气站管道爆裂燃烧,10个亡魂在春节的爆竹声中消逝;
忘不了2010年2月8日,川中油气矿磨208井带压换阀过程中,套管堵塞器和阀门被高压气流冲出,造成3死3伤的惨剧;
更忘不了2010年7月16日,川西北气矿甲醇厂机械伤害事故中3具血肉模糊的遗体和妻儿撕心裂肺的哭喊!
血的教训仍在一次次刺痛石油人的心,刺破了多少石油家庭的幸福梦。如果当时我们能够更关注细节,处处做到,事事做好,每一个环节都能够解决好,事故也就不会发生。究竟什么才是导致事故发生的罪魁祸首呢?它就是长期养成的“习惯性违章”行为,忽略工作中的细节,不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具,不按规章制度监护作业,酿成事故也是必然!我们审视过日常工作中存在的习惯性违章吗?你是否在工房内和野外作业不戴安全帽?是否对夜间巡检不随身携带报警仪熟视无睹?这些细节无疑会将我们自身暴露于这个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危险环境之中;而失去安全防护的我们的生命则会脆弱得一如秋风中瑟瑟发抖的黄叶,不堪一击。安全做不得表面功夫,更要不得表面功夫,我们要从细节入手,不放过任何一丝安全隐患,拒绝一切违章作业,因为敷衍塞责的背后是我们正在受到威胁的宝贵生命。只有用安全意识武装自己的头脑,才不会因为思想上的麻痹而造成终生的遗憾。一时的放松,一时的偷懒,换来的可能就是“祸从天降”,悔不当初。
既然昨日的伤痕还隐隐作痛,那我们就要牢记这血的教训,“强三基,反三违,除隐患,保安全”,时时刻刻将安全放在我们心中,严守禁令,杜绝违章,关注细节,追求完美,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真正实现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并保护他人不受伤害。
亲爱的朋友们,五月的天空蔚蓝清澈,五月的鲜花娇艳芬芳,五月的劳动者激情豪迈!一个企业没有安全,就谈不上发展,一个家庭没有安全就失去了幸福。安全,从我做起;安全,就从现在做起!如果你还留恋天空的蔚蓝,如果你还眷恋鲜花的娇艳,如果你还想与家人子女共叙天伦,幸福到老,请牢记:安全在于细节,让我们从点滴做起,一起平安着,幸福着,度过生命中的每一天!
谢谢大家!
第五篇:数学点滴
数学教学的点滴体会
八五四农场子弟校小学部——安翠霞
开篇语:天空收容每一片云彩,不论其美丑,所以天空广阔无比。高山收容每一块岩石,不论其大小,所以高山雄壮无比。大海收容每一朵浪花,不论其清浊,所以大海浩瀚无边。我们用真情容纳每个学生,不论其优劣,所以我们才桃李满园。
谈谈小学生数感的培养
一、数感的概念
在日常生活中,数感是经常起作用的。比如家里来客人了,我们就会不自觉的比较房间里的人数和座位数,是座位数多还是人数多,进而就会决定是否需要增加座位。这就是数感在人的头脑中起作用了。
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思考。数感会使人们遇到可能与数学有关的具体问题时,能够自然的、有意识的与数学联系起来,或者用数学的观点和方法处理和解释。
用数学的方式思考问题,包括将数与实际背景联系起来。比如,四个班举行单循环篮球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把这些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
就象美术有“美感”,音乐有“乐感”,语文、英语有“语感”一样,数学有“数感”。在新颁发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第一次明确地把“数感”作为数学学习的内容提出来,这是前所未有的。新课标中有六个核心概念,它们是: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数感”摆在首要的位置,可见理解“数感”这个概念,并让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建立数感,是新课标十分强调和重视的问题。“数感”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它是建立明确的数概念和有效地进行计算等数学活动的基础,是将数学与现实问题建立联系的桥梁。有人说:什么是现代社会?现代社会是携带一大批数字、图表、公式到来的,现代社会的风格就是用数字说明问题。猜测、想象只能仅供参考,更重要的是拿出数据来。数感是一个无形的世界,但又是客观存在的。它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良好的数感能起着探索的导航器的作用——能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迅速洞察数和形式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选择适当的解决方法。引领学生走进数感世界,自觉地用量化的眼光观察生活,观察周围世界,学会数学地思考和解决现实问题,是必须具备的基本数学素养。
二、数感与生活
1.数字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在人们的学习和生活实践中,经常要和各种各样的数打交道,经常有意识地将一些现象与数量建立起联系,如“瞧,你家套房的面积真大啊,有150平方米吧”,“今天的天气太热了,已达35度”,“最近他发了,中大奖100万”,象这种把实际问题与数联系起来,就是一种数感。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理解数,运用数的态度和意识。的确,社会中相当多的事物都是与数据分不开的,数字开始对社会的每一个局部精耕细作。例如:选举中的票数统计;农贸市场中每笔交易;工业中的亏损与盈利;证券公司中的每一项投资与交易;长江大堤的防洪能力设计;今年某市某日的降雨量是多少?每天每只蝙蝠吃害虫的数量;涨工资中的每一项计算,退休年龄,噪声分贝……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批数字,如:身份证号码,手机号码,单位及住宅电话号码,银行卡号和密码,所在地区的邮政编码,身高,体重,血压,你也可能会拥有护照号码,驾驶证号码……
2、数字具有无可辩驳的权威性。凭什么说乔丹是最有价值的球员?统计数据表明,他的得分、断球、助攻均是首屈一指。凭什么罗那尔多的出场费最高,因为罗那尔多进球最多。跳水运动员田亮为什么是第一,因为十个裁判给他打的分是具有权威的依据。
美国加利福尼亚的科研人员,曾做了长达9年的调查研究,发现孤独的人在排除其他因素的情况下,死亡率和癌症发生率比正常人高两倍。研究者还核实了3809名美籍日本人的数据,发现孤独者心脏病发病率比正常人高1倍。有关人员对2764人的调查也证明,孤独对男性健康的危害大于女性,其死亡率是普通男子的两倍多,而女性孤独者死亡率是爱交际女性的1.5倍;建立“数感”可以理解为会“数学地” 思考,这对每一个人都是十分重要的。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数感主要表现在:理解数的意义;能用多种方法来表示数;能在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能用数来表达和交流信息;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能估计运算的结果,并对结果的合理性作出解释。”说得概括一点,数感就是一个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的直觉感知,具有良好数感的人,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觉、感受和感知的能力,并能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
那么,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该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数感呢?谈几点我的做法。一).加深理解——形成正确的数感
理解数的意义是数感具体表现之一。数的概念的理解与数感密切相关。对数的意义和运算有灵敏而强烈的感悟能力的人,必须具备良好的数感。传统的教学在抽象的层面上所下的苦功比较多,割裂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脱离学生的生活经验学数学,以至于学生认为数学离他们很远。因此对所学知识兴趣不高,被动接受感受不深,理解不透。这对发展学生的数感必然造成消极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一要注意创设民主、开放的课堂教学情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自觉去发现和领悟每个数学知识其丰富的知识内涵。二要注意联系生活实际学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许多数学知识都有其生活原型。能把数的概念与它们所表示的实际含义建立起联系,是理解数的标志,也是建立数感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努力唤醒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并向学生展示数的概念的现实来源和实际应用,创设有助于儿童理解数学的教学情境,以帮助学生把握数概念的实质,真正理解数的意义,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在认识10以内数的时候,通过观察实物、图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数量,可以用不同的学具来摆表示这个数,可以用手指表示,可以用数字卡片表示,使物与数一一对应。甚至将学生带出教室,数一数教室门前有几棵树,有几盆花,使学生对10以内的数与身边实物的数量结合起来,对数形成一个鲜明的表象。然后认读数字,要求学生用小棒表示出老师说的数,想想还能不能用其他方式表示?通过以上丰富的观察、操作活动让学生从现实世界中抽象出数,认识10以内的数,从抽象的数中再回到实践中去,通过摆学具进一步体会数的含义,使学生逐步形成数的概念,诱发数感。
再比如,有这样一道题:21人要过河,每条船最多可乘 5人,至少需要几条船?怎样乘船才合理?这个问题不是简单地计算21÷4就可以解决的。在没有实际背景的情况下,简单地计算出21÷5=4……1,学生就只体会到商4和余下的1是什么意思,4表示4条船,1表示如果4条船上都坐满5个人,还剩下1人也需要一条船,因此必须用5条船。但对这个实际问题来讲,这只是一种解决的办法。还可以3条船上各乘5人,另外两条船上各乘3人;或一条船上乘5人,4条船上各乘4人等等。通过计算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但找到答案的方法并非只有一种,答案也并非只有一个。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境中,在探索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会切实了解计算的意义和如何运用计算的结果。
二).指导观察——培养敏锐的数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数学家欧拉非常推崇观察,他指出:今天已知许多数的性质,大部分是通过观察发现的。培养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动手操作、故事或游戏过程中,用敏锐的数学眼光去观察发现数学问题,洞察数量之间的关系,并自觉地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对学好数学至关重要,也是培养数感不可或缺的前提。
例如,教学有余数的除法时,教师先让学生动手操作:10支铅笔每人分2支、3支、4支、5支、6支可怎么分。小组合作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每人分几支 分给几人 还剩几支
填完之后,教师问: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同学。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辨别,很快发现许多知识:每人分的支数越多,分的人数就越少;第一行、第四行都没有余数,其余各行有剩余等。然后再引导学生列出除法算式,并讨论解决还剩数的表示方法。“有余数的除法”是一个枯燥的内容,教学中结合分铅笔这样的具体情境,让学生自己观察整除和有余数的除法的区别,理解余数的意义。例如教学“积的变化规律”时,先让学生口算并出示答案: 16╳2=32 16╳20=320 16╳200=3200 16╳2000=32000 然后引导观察:仔细观察上面四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变了,积也发生变化)把第二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相比较,第二个因数是怎么变的?积呢?你还能从哪些算式的比较中得出这个结论?如果把第三个算式和第一个算式比,你又能发现什么?第四个算式与第一个算式比呢?这样从上向下观察,你能发现什么规律?如果从下向上观察呢?从而很顺利的得出积的变化规律。以上教学从整体到部分,由部分又回到整体,从上向下,从下向上,由表及里地引导学生观察,将静态的、结论性的数学转化为动态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使学生有充分的机会从事数学活动,帮助学生在资助探索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意义和作用,从而优化数感。
三).加强体验——发展深刻的数感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学习不是单纯的知识的接受,而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数学活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知识是不能被传递的,教师在课堂上传递的只是信息,知识必须通过学生建构才能获得。”教学中,要注意创设现实情境,开展各种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
1.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去体验、感受。
如教学重量单位时,为了让学生感受1克、1千克、1吨的实际重量,我们可以让学生称出1克的白糖的重量。把这些白糖放在手里掂一掂,感受1克的实际重量。1千克教学也要注意让学生实物感受。教学1吨时,先让学生称一称自己的体重,然后选择一个体重是25千克的学生让其余的学生背一背,体验25千克的实际重量。然后指出:1吨有40个这样的学生,让学生想象感受其重量。教学一些数目比较大、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创设一些让学生可感知、可体验的情境,对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发展数感是很有好处的。如你班里有多少名同学?如果每班学生数按40人推算,我们八五四农场120万人口数相当于有多少个这样班级?从中体验120万这个大数意义,并加深对40与120万的区别。进而引导学生再体验:全国人口约13亿,划分成120万人口数的县级市,可以分成多少个?学生推算中认识全国人口数大约可划分成180个120万人口的县级市。这样有一定的现实性感悟,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内涵也有了一定的正确认识。
2.组织社会实践,让学生亲身去体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学生走出课堂,去体验和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如到操场上去走走、跑跑、测测、量量,让学生感受50米、100米、400米的距离;到学校食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到储蓄所存款、取款,观看利率表,来感受1%、2%、4%利息的估算;到超市去看看、称称、掂掂各种蔬菜、水果的重量,感受100克、1千克、10千克的实际重量及价格,称一千克的鸡蛋,看看有多少个等等。这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它不仅可以启蒙数感,还能培养学生“亲近数学”的行为,使数学学习充满乐趣。
四).鼓励猜想——开启精确的数感
数学猜想实际上是一种数学思想,是人的思维在探索数学规律、本质时的一种策略。学生猜想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能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能锻炼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数感。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注意留有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想一想、估一估、猜一猜。如我在教学“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的应用题时,先出示8个苹果,然后告诉学生,第二行的苹果数比第一行多5个,让学生猜一猜,第二行有几个苹果。这时学生一个个情绪高涨,很快就猜出了第二行的苹果数。这时我因势利导,让猜对的学生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许多学生都争着回答,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在一次次猜想中不仅掌握了这类应用题的特征和解题方法,数感也在猜想中得到了发展。
又如,在学了米和厘米,克与千克后,让学生猜猜自己的书包有多重,自己的体重有多少,自己的身高有几厘米;在学习了万以内的数后,让学生竟猜一些商品的价格;在解题前,让学生猜想哪个量大,哪个量小或所求量的范围,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还能避免常见的错误。还有在教学中选择适当的题目类型,有利于培养,考察学生的数感。例如选择题,由于只要求从四个答案中挑选出来,省略解题过程,容许合理的猜想,有利于数感的发展;再如实施开放性问题教学,也是培养数感的有效方法,开放性问题的条件或结论不够明确,可以从多个角度由果寻因,由因索果,提出猜想,由于答案的发散性,就有利于数感能力的培养。以上这些猜想练习既锻炼了学生在结合具体的情境中把握数的大小关系的本领,又渗透了用“区间套”逐步逼近的思想。这样的交流活动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数感的发展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要有意识、不失时机地在教学中让学生观察、体验、猜想,培养学生敏锐精确对数的感知感悟能力,为学好数学打下基础。
二、培养小学生的计算与综合应用能力
《课标》的教育目标就是让人人学“有用”的数学,人人掌握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学习不同的数学。我认为人人学有用的数学,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与综合应用能力是最为首要的。
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中的计算。第一,加强数学学习和现实的联系。如进行10以内的加减计算必须与实际的生活情境联系在一起。创设的情境是孩子喜闻乐见的。如出示小红有3个巧克力糖,再出示小方有5个巧克力糖。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让孩子来提出问题,孩子提出的问题有:
1、两个人一共有几个巧克力?
2、小红比小方少几个巧克力?
3、小方比小红多几个巧克力?
4、小红再添上几个巧克力就与小方一样多?要解决孩子提出的数学问题,教师可引导孩子用圆片来摆一摆,亲自操作,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对于一年级的孩子解决这些问题,教师要做引导者,引导学生领会其中的算理。如问题1是把两个人的巧克力糖数合在一起来算。问题2是比多少,要从多的巧克力里面拿出与少的同样多的糖数,差几块就是少几块。问题3与问题2类似。问题4要理解同样多,建立意义对应关系,少几块就是要添上几块。在低段培养孩子的计算能力,我是这样做的:在结合情境理解的基础上熟几10以内的加减法口诀;在练习计算时,动手摆、拼、拍、比,不动笔,充分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教具和学具。如小棒、圆片、手指、扑克牌(花色比较素净的)等。这些都可以为我们的计算提供帮助,学生乐意接受,在学中玩,在玩中学。第二,让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学到解决问题的策略。比如购物,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10页的森林旅游,问题情境一:笑笑:我要买松果和蘑菇,需要多少元?问题情境二:淘气:10元能买哪些商品?要解决购物的问题,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看情境图,分析、理解图意,要购物先看物品的单价,再看购物的数量,让学生来说出计算方法。象这类问题可以编一首购物儿歌:购物购物看单价,看一看想一想,应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理解购物里面的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单价×数量=总价,总价÷数量=单价,总价÷单价=数量。又如北师大版二年级上册第61页的问题情境:该到哪儿去买伞?要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一是质量品牌相同比单价;二是比同样多的钱买伞的数量。这个问题蕴涵的意义是同样质量、品牌的伞,谁的便宜就去哪儿买。解决次类问题孩子理解了题意,谁的乘除法的口算能力比较强,解决问题的速度就比较快。
第三,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这个过程的基本思路是:以比较现实的、有趣的或孩子已有知识相联系的问题引起学生的讨论,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出现新的知识点或有待于形成的技能,孩子带着明确的解决问题的目的去了解新知识,形成新技能,反过来解决原先的问题。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会数学的整体性,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综合应用的能力。比如:北师大版三年级下册第71页中统计与可能性中的奖牌给哪组。两个小组在相同的时间内进行投蓝比赛,下面是每个小组投中情况统计图。(○表示投中一个)。
第一组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周 梁 高 徐 小丽:第一组投中的总数多,应该发给第一组。小军:投中最多的在第二组,应该发给第二组。小红:应该看平均每个同学投中几个球。
第一组平均每人投中:(5+6+5+4+5)÷5=5(个)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6+5+6+7)÷4=6(个)
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第二组平均每人投中的多,奖牌给第二组。
求平均数是一个策略。引导学生找出总数量、总份数与平均数三个量之间的关系:
总数量÷ 总份数=平均数 总数量÷平均数 =总份数 总份数×平均数=总数量
解决原先的问题,还可以采取移多补少的办法。如图:
第一组 第二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张 王 李 赵 刘 周 梁 高 徐 移了以后,一眼就可以看出第一小组和第二小组平均每人投中的个数,又找到了一个解决问题的策略。学生要具有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生活问题的能力,这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基本要求。我的体会是: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小学生获得的知识是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结构,如果脱离生活实际进行数学教学,孩子会失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孩子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孩子感到亲切、有趣,从孩子的生活中提取数学知识、法则、概念等,那么课堂中学习的知识正是来自于生活中,学到的知识又可以用到生活中去。如三年级下册第4页的货比三家,即小数的加减计算,孩子可以用学具人民币在课堂中购买,学会了以后回家可以帮爸爸妈妈购物。
因此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计算与综合应用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的计算能力差会导致综合应用的能力也差。反之,计算能力好,综合应用能力强。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计算能力的培养涉及到多方面教学内容的系统工程。既要让学生掌握有关的数学概念与数学知识,又要通过有针对性的练习,把知识转化为技能。遵循小学生的认知规律,采用恰当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掌握和计算能力得到同步发展。
在小学,计算教学更是贯穿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可见计算教学的重要性。但是小学生计算的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兴趣、态度、意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造成的。在计算教学中,我比较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能力,我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特提出来与大家分享。
一、切实掌握有关的计算知识
要通过计算教学活动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必须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例如:数的认识、有关的运算定律、计算法则和运算顺序。
二、弄清算理,以理驭法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多种形式教学,不仅可以让学生弄清计算的方法和依据,还能使呆板无趣的计算课变得生动活泼、多姿多采。
(一)通过教具演示说明算理 例如在3+5与5+3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用粉笔演示,左边的3支加上右边的5支是8支,同样右边的5支加上左边的3也是8支。这样可以直观形象地说明: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的道理。
(二)通过学具操作理解算理
在教学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当教师出示9+2=?的算式时,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摆学具9和1凑成10,因此把2分成1和1。得到9+2=11,甚至更多的想法。这样通过操作交流,学生亲身经历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三)联系实际讲清算理
数学知识源于生活,加强其与生活的联系,既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又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价值。例如:在讲清小数点对齐的道理可以借助人民币元、角、分的进率关系说明这就是计数单位相同的两个数才能相加减的道理。
三、分层次练习,形式多样,讲求实效
对于数学来说,练习是巩固与应用数学知识、培养与发展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练习的内容要注意有针对性、有层次、有坡度;练习的形式要多样,要重视练习的反馈,讲究实效。
(一)围绕重点和难点
集中力量组织突出重点与突破难点的练习,有利于知识间的联系,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
(二)易混易错的对比
在新概念形成,新知识掌握后,要将相近、相似、易混、易错的内容组织在一起进行对比练习,以便区别异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四、培养学生计算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乐于做,教会学生用口算、笔算和计算工具进行计算,并掌握一定的计算方法,达到算得准、快的目的。
讲究训练形式,激发计算兴趣。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寓教于乐,结合每天的教学内容,可以让学生练习一些口算。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多种形式的训练,不仅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还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以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与课堂教学内容有关的小故事激发兴趣。教学中,适时地列举中外数学家的典型事例,或者是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小故事来增添课堂气氛,吸引学生注意力,可以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爱好和兴趣,使学生集中精神进行计算,提高课堂上的学习效果。
五、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
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在我们班每天20题的口算训练已成为学生的习惯。通过长期坚持的训练,既培养了学生坚强的意志,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针对小学生只喜欢做简单的计算题,不喜欢做或做不对稍复杂的计算、简算等题目的弱点,教学中要善于发现小学生的思维障碍,克服影响学生正确计算的心理因素。可以通过各种方法进行练习,如:“趣题征解”、“巧算比赛”、鼓励学生一题多解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意志。
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直接影响学生计算能力的形成和提高。因此,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到认真听课,认真思索,认真独立的完成作业,并做到先复习后练习,练习中刻苦钻研,细心推敲,不轻易问别人或急于求证得数。还要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
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教师还要以身作则,作学生的表率。如:解题教学,审题在前,分析在后。思路清晰,层次分明;板书简明,重点突出。
培养学生良好计算习惯时,教师要有耐心,有恒心,要统一办法与要求,坚持不懈,一抓到底。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三、谈小学数学“复习课”
复习课是小学课堂教学重要课型之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受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复习必然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搞面面俱到和题海战术。结果是学生乏味,教师烦恼。有些教师上复习课,先是一大段复习讲解,几乎占去大半节课的时间。这样的复习课,事实上好比是压缩饼干式的新授课,把五、六节课的内容压缩在一节课里重新讲解一遍,是不能达到复习课的目的要求。
其实复习课既不同于新授课,更不同于练习课。新授课目标集中,只需攻下知识上的一个或几个“点”;练习课是将某一点或一部分知识转化为技能技巧;复习课不是旧知识的简单再现和机械重复,关键是要使学生在复习中把旧知识转化,并产生新鲜感,努力做到缺有所补、学有所得。把平时相对独立地进行教学的知识,其中特别重要带有规律性的知识,以再现、整理、归纳等办法串起来,进而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沟通,并使之条理化、系统化,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因此,复习课的基本任务是抓住双基串成线,沟通联系连成片,温故知新补缺漏,融合贯通更熟练。
复习课的特点之一是:“理”对所学的知识能力进行系统整理,使之“竖成线”“横成片”达到提纲挈领的目的。特点之二是“通”,融合贯通,理清思路,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同时,弥补缺漏,消除疑惑,得到提高。
复习课如何上?可概括为三个字:理(梳理)、化(内化)、练(精练)。
复习课的操作程序。
①忆。让学生回忆所学的主要内容,并让学生进行讨论、口述。回忆,就是学生将过去学过的旧知识不断提取而再现的过程。回忆是复习课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课题回忆所学的知识,看课本目录回忆单元知识。复习开始时,先向学生说明复习的内容和要求,然后引导学生回忆。回忆时,可先粗后细,并让学生进行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口述,或出示有关复习提纲,引导学生进行系统的回忆。
②清。“清”是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归纳,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线,分清解题思路,弄清各种解题方法联系的过程。要根据学生的回忆,进行从点——线——面的总结,做到以一点或一题串一线、联一面,特别是要注意知识间纵横向联系和比较,构建知识网络。要教会学生归纳、总结的方法。在帮助学生理清知识脉络时,可以根据复习内容教学信息容量的多少,分项、分步进行整理。
“清”的过程是疏理、沟通的过程,是将所学知识前后贯通,把知识进行泛化的过程。是复习课的鲜明特征。
③、练。作业多而杂,学生负担重,这是复习课存在的普遍现象。多如牛毛的练习册、试题集和补充题、自测题,压得学生透不过气来,不利于学生的和谐发展。因此,在复习课上,教师的教学首先要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教学的质量。在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十分精心的安排好学生的练习。
做到“三精”:
(1)、精心编选习题。面对浩如烟海的习题、试题,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精心选择或编写。做到内容少而精,内容知识点涉及面全,形式多样,具有较强的的概括性,力求做到以一当十,收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难度上,要有足够的基本训练,又要有适当的综合练习和少量的发展性题目,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2)、精心组织练习。总复习的作业切忌炒冷饭,做无用功。从开始到结束教师要有一个系统的安排:在坡度上,在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在内容上,要有单项练习,又要有综合练习;在形式上,笔答、口答、操作相结合,并伴有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
(3)、精心总结评讲。学生对总复习课中反馈信息注意力特别集中。利用学生的这一心态,教师通过作业评讲工作,以达到改进知识和提高差生这两个目的。评讲可以分两个层面:一是抓住其同性的问题进行集体评讲,着重分析错误的原因,指出纠正的方法,并加强学生的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的教育,弥补平时教学中的某些薄弱环节;二是对个别学生进行评讲,重点是对差生的辅导。
如何提高复习课的质量与效率呢?
一、梳理知识,形成知识网络,使概念结构系统化。
任何事物都是由系统构成的,而系统都是有结构、分层次的。小学数学教材也是一个整体,各单元之间联系紧密,在一定的阶段,就要引导学生对概念间作纵向、横向联合的归类、整理,找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将平常所学孤立的、分散的知识串成线,连成片,结成网。这样有助于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掌握概念间的内在联系,以便记忆和运用。
二、复习中要允许学生质疑问难。
在复习教学中,教师只是学生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要保证学生有充裕的活动时间与思维空间;给学生提问题及质疑问难的时间与机会。使他们在复习中动手、动口、动脑、多实践、多思考。引导学生自己检查、自测、自评、查漏补缺、质疑问难,针对各自的学习缺陷,进行温习补救,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教师不应当面面俱到、满堂灌,而应把主要精力放在设计安排、点拨总结、答疑引导和评估反馈上。
三、复习中要总结知识,揭示规律,获得新鲜见解
在复习中我通过总结以往的数学知识,使学生集中温习,集中理解,应用知识,解决问题,在见多识广的基础上,加强概括、分析、综合、比较,揭示解题规律和思考方向,使学生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获得新鲜见解。
四、复习中要加强变式、逆向和综合能力的训练
复习中,我从基础知识入手,紧扣基本训练,形成熟练的基本技能,同时,还适当加强变式训练、逆向思维训练和带有一定程度的综合训练。在选例与练习设计中,努力通过变式、逆向和综合训练来强本固基,发展思维能力,提高复习效率。
五、复习课上法我认为有三种形式:1.梳理基础知识课.适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较陌生的情形.2.典型习题讨论课.适用于学生对基础知识较熟悉而不太熟悉其应用的情形.习题覆盖面要广要有代表性,要能复习基础知识,要能提高解题能力.3练习课.结束语: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的学生,一切为了学生。是小草就让他装扮春天,是金子就让他永远发光吧。
题外语:在教学中我们教师要做三个超越:一超越教材 二超越自己 三超越课堂。只有这样我们的数学教学才能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每天要挖270米,这条水渠有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