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管理规定
文章标题: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管理规定
第一章总则
[找文章到☆好范文 wenmi114.com(http://www.xiexiebang.com/)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第一条为加强和规范
对选派到村级任职干部的管理,使选派干部在新的工作岗位发挥作用,为下派村经济社会发展作贡献,在实践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确保选派工作取得实效,根据县委《关于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实施意见》(龙发〔2005〕17号)的要求,特制定本管理办法。
第二条选派到村级任职干部的管理工作主要包括选派干部的职责任务、教育培训、监督管理、考核奖惩等。
第三条选派干部的管理工作在县委的统一领导下,由县委组织部牵头负责,对选派干部管理工作进行宏观指导,各乡(镇)党委、下派村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派出单位履行联系指导、支持帮扶、教育管理、激励保障等职责,配合组织部门加强对选派干部的跟踪管理。各级各部门各负其责,齐抓共管。
第二章职责任务
第四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村镇建设对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选派干部挂职期间要着力抓好道路硬化、村镇绿化、家庭净化等建设,做好改水、改厕、改厩工作和垃圾、污水处理工作,搞好公益性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广大农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
第五条发展新产业。要充分发挥各村、社的比较优势,按照“一个思路、一个产业、一套实用技术、一套扶持措施”的办法,加强分类指导,加大工作力度,加快发展步伐,尽快培植发展壮大富民、富村的支柱产业。主要抓好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烤烟产业、茶叶产业四大富民产业的发展。
第六条组建新经济组织。农村新经济组织是由从事同类生产经营或有共同经济需要的各个经济主体,按照“民办、民管、民营、民受益”原则建立的合作经济组织。选派干部要围绕支柱产业的培植,围绕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以发展和培养农村能人为突破口,大力发展各种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经联社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围绕“新品种、新技术、新组织”的要求,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农资供应、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体系,培育专业化的经济服务组织。按照“先运行、后规划”的原则,建立健全一批民办、民营、民管的核桃、茶叶、畜牧等产业协会。创建龙头企业带动型、“能人大户”领办型、涉农部门协办型、农民经纪人创办型等各种模式的经济协会,推行标准化生产,注重品种经营,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市场竞争力。
第七条形成新风尚。要以创建文明村为载体,整体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充分发挥农村党员的带动作用和辐射作用,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农民素质。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村科技致富本领。要在充分了解掌握农村党员和群众需求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重点实施技能培训,提高创业技能。同时,要认真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教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要建立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困难农民救助体系,加强农村文化设施建设,使农民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正常开展,农民就医、上学方便,病残孤寡农民生产生活有保障。
第八条树立班子新形象。一要协助建好班子,帮助村级党组织做好以村党支部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党员队伍整体素质,增强村级班子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增收致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协助做好以推进依法治村为主要内容的加强农村基层民主法治建设工作,切实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配套组织建设,重点建设好村“两委”领导班子,尤其要注意培养政治素质好、乐于奉献、能够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致富、群众公认的村党(总支)支部书记的合适人选。二要带好队伍,制定科学的党员发展规划,做好党员教育管理和发展党员工作。搞好党员阵地建设,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队伍素质,大力推广农村适用技术,积极培养乡土人才,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村干部。按照中央、省、州县党委的要求认真协助村党(总支)支部书记组织实施“云岭先锋”工程和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三要实施乡村干部“素质教育工程”,加强对乡镇、村干部的培训,重点办好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培训班,着力提高村干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能力和素质。四要巩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增强村级集体经济实力,用好用活集体经济收入。五要建立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规范议事程序和决策办法,严格执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制度,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排查和调处人民内部矛盾,切实做到按章办事,依法治村,维护农村社会稳定,促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
第三章教育培训
第九条将选派干部教育培训工作列入县委干部教育委员会每年度的干部教育培训计划,加强对选派干部的教育培训。教育培训要结合选派干部的实际需要,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重点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党的十六大精神、党的基本理论、农村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农业实用技术、党务知识、村务管理知识、农村工作领导方法等。选派干部要坚持学以致用、学用结合,加强自学,结合下派地区的工作实际,每季度至少写一篇学习心得体会,每年至少写一篇有针对性的、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并上报县委选派办公室。
第十条每年至少对选派干部进行一次培训,培训时间为5天左右。培训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效,采取集中学习、经验交流、现场观摩、参观考察等灵活多样的方式,提高培训质量。
第十一条乡(镇)党委要采取各种形式,开展经常性的选派干部培养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其思想政治素质和实际工作水平。
第十二条选派干部应加强自身学习,自我教育。不仅要向书本学习,更要注重在实践中学习,注重向农村中的老党员、老干部学习,努力掌握做好农村工作、为民服务的知识和本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十三条选派干部以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管理为主,选派单位协助管理。选派干部要将自己置于组织和群众监督之中,主动接受来自各方面的监督,并通过加强自身修养,增强自我约束的自觉性。
第十四条选派干部驻村任职期间,只转党(团)组织关系,工资和各种奖金、福利等待遇不变,保留编制、职务和职数,不影响其正常调资、晋级、职称评定,其工作岗位不安排他人继任,工作职责由单位其他工作人员承担。派出单位一次性发给生活补助500元,用于购买必要的生活用品。按实际住勤天数给予选派干部每人每天5.00元的生活补助费,每月报销一次往返车费(包车费不在报销之列)。所需经费由财政安排,县委组织部统一管理。每月月底由下派干部根据出勤情况到县委组织部报销。选派干部在原单位的公务费可用于村上工作,回原单位报销。
第十五条建立选派工作例会制度。县委选派到村级任职干部工作领导小组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听取情况汇报,总结交流经验,研究选派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部署工作任务。乡(镇)党委每季度要听取一次选派干部的工作和思想汇报。选派干部派出单位要帮助选派干部解决困难,做好工作。各乡镇党委要明确一名副书记具体负责选派干部的管理,指导选派干部开展工作,协调好选派干部与村级班子成员的关系,为选派干部排忧解难。
第十六条建立选派干部工作日志、考勤和请销假制度。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负责选派干部的考勤工作,选派干部可根据工作、家庭等实际情况,每月回家休息8天,处理有关事务,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得少于20天(含外出工作日,法定节日除外)。需要外出协调工作的,应向乡(镇)党委报告并同意,并报县委组织部备案。严格执行请销假制度,无论请假天数多少,经乡镇党委同意后报县委组织部审批。村党支部书记负责选派干部的考勤工作,每月月底由负责联系选派干部的乡(镇)党务副书记审核考勤簿后,选派干部凭考勤簿到县委组织部报销生活补助费。县委选派办统一印制选派干部《工作日志》和《考勤表》,选派干部要将每天工作情况登记在册,作为年度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考勤表》由选派干部本人填写,选派村党支部书记和乡(镇)党务副书记签字,乡(镇)党委审核加注意见后,于每月30日前报送县委选派办。县委选派办定期或不定期对选派干部驻村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七条派出单位和其它单位不准把选派干部抽回原单位工作,选派干部不得擅离工作岗位,违反者对单位主要领导和本人进行批评教育,严重者通报批评。
第十八条县委组织部要加强对选派干部的工作指导,帮助制定科学可行的发展规划和工作措施。要经常对选派村进行抽查,了解选派干部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切实帮助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第十九条每半年召开一次由乡(镇)党委书记和选派单位参加的座谈会,听取对选派干部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和改进对选派干部的管理。每年至少召开一次选派工作会议,总结工作,交流经验,表彰先进,部署任务。
第二十条选派干部日常生活由本人自理,吃住在村。乡镇以及选派干部原单位要帮助解决选派干部生活中的困难。
第二十一条选派干部到村工作,要带头遵守乡、村的有关制度,不搞特殊化,不准大吃大喝,并严格遵守“公务员八条禁令”及其它国家公务员行为规范。
第二十二条设立选派干部工作情况专刊,重点反映全县选派到村级任职干部的工作情况和工作经验。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宣传下派干部中的先进人物、先进典型,推进选派干部工作。
第五章考核奖惩
第二十三条县委组织部负责选派干部的考核。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和群众公认的原则。
第二十四条考核分为平时考核、年度考核和任期考核。平时考核结合检查和中心工作进行。年度考核:选派干部年度考核优秀指标单列,按选派干部总数的30安排(不占派出单位及县乡指标),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组织,派出单位参与,乡(镇)党委和村党支部具体负责,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作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等次。对年度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应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派出单位重新选派。任期考核:选派干部驻村任职结束前,乡(镇)党委会同派出单位,对选派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提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包括:政治思想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含在岗情况)、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的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第二十五条乡(镇)党委应根据选派干部所任职村的具体实际制定选派干部的任期目标和年度责任目标。对选派干部的职责、完成的任务和所达到的标准等方面作出具体规定,并与选派干部签订目标责任书,报县委组织部备案,把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作为对选派干部年度考核、任期考核和奖惩。
第二十六条对工作不负责任、完不成年度目标任务的选派干部,要进行批评教育和帮助,如有违法违纪行为或给工作造成重大损失的,视其情节给予相应的党(政)纪处分或组织处理。
第二十七条选派干部任职期满后,原则上回原单位工作。选派期间工作实绩突出的,将给予表彰奖励;同时,根据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需要,经组织部门考核优秀的,优先提拔使用。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八条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二十九条本办法由县委选派办(县委组织部)负责解释。
《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管理规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管理规定。
第二篇:选派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干部到村任职工作情况汇报
为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找准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的有效途径,创新农村工作机制,培养锻炼年轻干部,大力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结合干部队伍建设的实际,2005年8月,县委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年轻干部到全县85个行政村担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主任助理,帮助村党(总)支部、村委会开展工作,分两批选派172名干部驻村任职,其中:第一批89名,第二批83名;担任党(总)支部副书记108名,村主任助理64名。
一、主要做法
㈠吃透上情,把准县情,精心组织实施选派工作
一是吃透政策,统一思想。县委在认真研究中央、省、州党委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建设等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总体要求,结合县情,深入开展调查研究,从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培养锻炼干部、加快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召开常委会议专题研究选派干部工作,制定了《关于从县、乡(镇)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实施意见》,明确了选派对象、条件、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类型、任职时间、选派干部的职责和任务,对选派干部的待遇、日常管理和考核等工作作出了具体要求。在县委组织部成立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工作办公室,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跟踪管理工作。
二是严格把关,选拔优秀干部。为真正把一批素质高、能力强、作风实的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村级任职,县委明确要求选派干部必须符合四个条件,即: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自觉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事业心、责任感强,勇于奉献,吃苦耐劳;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年龄一般在40岁以下;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公道正派,遵纪守法,身体健康。选派方法采取在县、乡(镇)机关部门干部职工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由派出单位进行初步资格审查,报县委“选派办”审批,乡镇党委发文任职,从思想政治素质、文化水平、工作能力等方面对选派对象进行层层把关、筛选,严把选派干部入口关。
三是加强培训,为选派干部尽快进入工作角色打好基础。针对选派干部长期在机关工作,缺乏基层工作经验的实际,县委“选派办”就农业农村知识、法律法规、基层组织建设等方面知识,对选派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帮助选派干部掌握农村工作方法,提高工作能力,尽快进入工作角色。
㈡建章立制,严格考核,为选派干部健康成长提供制度保证
一是严格考勤制度。要求选派干部每月在岗时间不少于20天,因事、因病请假,必须履行书面请假手续,请假3天以内的由村党支部书记审批,4天以内的由乡(镇)党委审批,5天以上的须经乡镇党委同意后县委组织部审批。
二是建立实绩考核制度。对选派干部的考核实行平时考核、考核和任期考核相结合的制度。平时考核结合不定期的工作检查进行。考核方法:选派干部考核优秀指标单列,按选派干部总数的30%安排(不占派出单位及县乡考核指标),考核工作由县委组织部牵头,派出单位参与,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具体负责,考核为优秀等次的作为公务员或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考核等次。对考核为不称职或不合格的,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派出单位重新选派。任期考核:选派干部任职结束前,乡镇党委会同派出单位,对选派干部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含在岗情况)、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情况。考核结果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
㈢严格要求,规范管理,为选派干部能力提高创造工作环境
为避免出现选派干部只挂职不到位,工作流于形式,难见效果的现象出现,切实加强了对下派干部的管理。
一是强化下派干部履职意识。为了使下派干部安心在基层工作,免去了下派干部原任职务,及时把下派干部的党、团组织关系转入所在村。明确下派干部任职期间,不得随意调动工作,选派单位和其他单位不准把选派干部抽回原单位工作,选派干部不得擅离工作岗位。要求明确给下派干部进行分工,给他们定责任、压担子。制定了下派干部在工作中的“四有”标准,即有思路、有措施、有目标、有行动。以此督促下派干部深入农村,真抓实干。
二是保证下派干部在村工作时间。要求下派干部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0天,建立由村党支部书记具体负责选派干部的考勤工作,每月月底由乡镇党务副书记审核选派干部考勤和组织部审核的三级联审验证考勤制度,强化了下派干部的自律意识。
三是加强下派干部的分类指导。在工作中定期不定期听取村“两委”班子对下派干部的评价,征求干部群众对下派干部的意见建议,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对有能力有思路的选派干部,重点在强化他们扎根农村工作,干事创业上提要求,定标准,让他们在农村工作的大舞台上施展才能,实现抱负。对有能力没经验的,请优秀的村干部讲经验、谈体会,为他们传经送宝,让他们尽快掌握农村工作的要领。对只有热情没有思路的,及时组织他们到发展好的村参观学习,通过交流,开阔视野,拓展思路。
四是强化选派干部的理论学习。针对下派干部忙于村务工作,荒废学习的情况,要求下派干部每天学习半小时,以撰写心得体会、调研报告等形式,督促下派干部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不断促进个人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五是明确选派干部的管理责任。选派干部以各乡镇党委和村党(总)支部管理为主,选派单位协助管理,由各乡镇党委负责选派干部的日常管理和考核工作。
二、取得的成效
我县自2005年9月开展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以来,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㈠加强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大批年富力强的优秀干部到村任职,给农村基层干部队伍注入了新鲜血液,增添了生机和活力,加强了农村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提高了班子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选派到村任职干部大多数是党员,党性较强,党务工作相对熟悉,到村任职后,指导和帮助基层党组织开展“云岭先锋”工程和农村第三批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大了对农村党员的教育培训力度。选派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昼访夜谈,知百姓难,解百姓忧,千方百计、扎扎实实地为下派村办好事、实事,帮助农民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在群众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加强了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㈡提高了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农村市场经济的能力,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这次选派到村任职干部文化和知识水平都比较高,有一定的管理经验,大部分都有一定的专业技能知识,通过他们的辛勤工作,提高了村级组织的整体素质,村级组织用科学发展观统筹解决农村、农业和农民问题,服务广大群众,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进一步增强。下派干部充分发挥个体优势,在深入调查研究,摸清所在村经济、社会底数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帮助“两委”理清发展思路,引导农民围绕市场需求调整农业结构,创办龙头企业,搞活市场流通,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增收。
㈢培养锻炼了干部,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争相到基层经济建设主战场去干事创业的正确导向。一些偏远困难村的村委会年久失修,房顶漏雨,四面透风,有的村没有电、没有自来水,到村任职干部工作和生活条件都比较差,还有一部分到村任职干部家庭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但都能够认识到在艰苦环境中工作、在困难条件下创业是磨练自己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好机会,自觉克服生活、工作和家庭等方面的困难,兢兢业业、无怨无悔地为农村发展、农民致富做贡献。一方面,到村任职干部到农村服务,深入群众,熟悉农村,培养了与农民群众的感情,增强了做群众工作的本领,提高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下派锻炼,使选派干部汲取了群众智慧,经受了艰苦环境的锻炼和考验,成为思想上、政治上、作风上、能力上合格的干部,在农村艰苦的工作和生活环境锻炼下不断成长。在干部队伍中形成了“不跑上层下基层、不看关系看政绩”的干部队伍建设导向。
㈣落实了大批发展项目,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新的动力。到村任职干部凭借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帮助村“两委”班子理清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积极主动上引下联、穿针引线,努力争取派出单位、上级部门的支持和帮助。特别是在群众比较关注的基础设施建设、农民素质培训、集体经济发展和群众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到村任职干部工作还有不少需要完善和提高的地方,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一是受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到村任职干部的跟踪管理力度不够;二是部分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精力不够集中,工作责任心不够强。
第三篇:选派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任期考核实施方案
我县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到村级任职的干部2005年8月下派以来,已有一年时间,根据县委《关于从县、乡(镇)机关和事业单位中选派干部到村级任职的实施意见》(龙发〔2005〕17号)和《县选派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到村级任职干部管理办法》精神,现就做好选派到村级任职干部任期考核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考核时间
考核时间安排在2006年9月10日至9月20日进行。
二、考核内容
考核内容紧密结合选派干部的职责任务,按照“加强组织、发展经济、富裕农民、维护稳定、锻炼干部、促进农村全面进步”的要求,全面了解选派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等情况,重点考核选派干部的工作实绩。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素质、组织协调能力、工作作风、工作态度、工作实绩、廉洁自律等方面。
三、考核等次及标准
㈠等次
选派干部考核分为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四个等次。
㈡标准
1、优秀等次标准
具备称职等次所有标准。重点要体现:村党支部班子创造力、战斗力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工作思路清晰,工作措施得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村、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明显加强,群众收入明显增加;群众测评称职以上票达到80%,经考核属实。
2、称职等次标准
⑴村“两委”班子及计生、妇女、治保等村级配套组织健全,制度完善,团结协调,村务公开等村民自治管理制度健全完善,议事制度规范,且作用发挥较好。
⑵党员底数清,老龄、困难、外出流动党员情况明。年内发展新党员2人,培养3名以上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党员工作取得进展。党员日常学习、党员联系贫困户、“三会一课”等组织生活制度得到落实。开展了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工作,党员履行岗位职责情况良好。
⑶按照县、乡(镇)党委的要求,扎实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规定动作不走样,并结合实际,创新自选动作,群众满意率达到规定要求,教育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学习教育活动各阶段材料齐全、规范。
⑷党员电教设备齐全、制度健全,电教工作正常开展。
⑸有远、近期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具体的工作措施。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推广良种良法、发展劳务经济、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等方面有新的进展。结合地区实际,抓以泡核桃为主的林果业、以猪牛羊为主的畜牧业、烤烟产业、茶叶产业取得一定成效,群众生产生活水平得到改善。
⑹村组道路、水利和村党员活动室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
⑺村内突出矛盾和遗留问题得到妥善解决,无恶性刑事案件、非法宗教活动、群体性上访和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社会稳定。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达到县下达指标要求,村医疗卫生条件得到改善。
⑻选派干部遵守选派干部管理办法,自我要求比较严格,考勤薄、工作日志记录齐全,党组织生活、学习教育活动正常,有学习、会议记录,每月在岗20天以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廉洁自律,树立了县级机关干部良好形象,没有违法违纪现象。
群众测评称职以上票达到70%,经考核属实。
3、基本称职等次标准
基本具备称职等次标准,群众测评称职以上票达到60%,经考核属实。
4、不称职等次标准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确定为不称职等次:工作没有正常开展起来;存在违法违纪行为;粮食补贴等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没有得到落实;每月在村工作少于10天;群众测评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票累计超过40%,经考核属实。
四、考核方法
考核分述职测评、走访了解、实地查看、逐人分析、确定等次五个步骤进行。
㈠述职测评
召开乡(镇)党政班子领导干部、站所负责人、村组干部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选派干部一年来的工作述职,并进行民主测评。
㈡个别走访
分别听取乡镇领导班子成员,选派村部分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意见,了解选派干部的表现情况。
㈢实地查看
实地了解选派干部实施的发展项目,为群众所办的实事好事,党务、村务公开及档案等各项制度,有关会议记录等情况。
㈣逐人分析
考核组对考核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形成考核鉴定,并提出考核等次初步意见。
㈤确定等次
县委“选派办”在听取各考核组汇报后,综合分析,逐人确定考核等次。优秀名额控制在20%。
五、组织实施
县委“选派办”在县委组织口、县纪委、县人事局相关部门抽调干部,由科级领导担任考核工作组组长,组成考核工作组,乡(镇)党委配合,到各乡(镇)开展考核工作。
六、有关要求
1、考核选派干部工作实绩时,要本着实事求是,客观公正的态度,充分考虑选派干部的主观努力程度、所在村的客观条件和选派单位的帮扶能力,确保考核工作公平、公正。
2、考核以选派干部的工作实绩和群众公认度作为评定选派干部考核等次的主要依据,其他任何单位和部门的意见作参考,不得作为考核依据。
3、坚持统一标准、统一尺度,不搞平衡照顾;考核过程中要实地查看选派干部实施的发展项目和为群众办实办事情况,考核工作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全面准确,严禁弄虚作假、谎报政绩;要注意防止人情、面子、关系等因素干扰考核的公正性。
第四篇: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制度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制度
1、选派工作会议制度:市、县(市、区)选派工作领导机构每年召开一次会议,分析情况,研究工作。
2、选派干部例会制度:县(市、区)选派办每季度召开一次选派干部例会,听取汇报,交流经验,部署工作。
3、选派工作检查制度:市、县(市、区)选派工作领导机构每半年对选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一次检查,了解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问题,研究对策。
4、选派干部培训制度: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每年对选派干部进行一次培训,提高选派干部综合素质。选派干部每年接受培训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
5、选派干部和任期考核制度:每年对选派干部工作情况进行一次考核,肯定成绩,查找不足,明确进一步努力的方向。任期结束后进行任期考核,考核结果作为选派干部安排使用的重要依据。考核为不称职等次的,要按照程序及时调整,由原选派单位重新选派干部接任。
6、专项资金管理制度。选派干部使用发展集体经济专项资金要事先提出项目申请,由县(市、区)选派办会同财政部门进行可行性论证,对不符合要求的,不予批准。选派干部争取的各类款项要在县选派办申报登记,使用情况要及时在任职村公开,接受监督。
7、办公经费管理制度。选派干部任职期间,每人每年安排5000元办公经费。选派干部办公经费支出,主要包括:办公用品购置、报刊订阅、公务邮寄、通讯补贴、统一组织的省内学习考察的差旅费、体检费用等。选派干部办公经费由县选派办统一管理,由选派办主任审核把关、一支笔审批、每月底报帐。
8、选派干部在岗工作制度:选派干部要吃住在村、主持工作,每月在村工作时间不少于22天;每月在村工作时间少于15天的,考核可直接列为不称职等次。任何单位不得抽调选派干部承担选派工作以外的任务。
9、选派干部请销假制度:选派干部离岗时要履行请假手续。离岗一周以内的,要经乡镇批准;离岗一周以上的,要经县选派办批准;离岗半个月以内的,要经市选派办批准;离岗超过半个月的,要经省选派办批准。选派干部请假期满后,要及时向准假的单位销假,准假单位要将选派干部的请销假情况记录备案。
10、选派干部工作日志制度:选派干部要将每天工作情况记录在县(市、区)统一制作的选派干部工作日志本中,作为和任期考核的重要依据。
11、选派干部工作情况双月报制度:选派干部每两个月填写一次工作情况报表,经乡镇党委审阅后,报县(市、区)选派办审核,并报送选派单位。
12、选派单位履行选派工作职责半年报制度:按照分级管理的原则,各选派单位于每年元月15日和7月15日前,将半年来履行选派工作职责情况,分别向上一级选派办作出报告。
13、固定电话查岗制度:市、县(市、区)选派办每周用固定电话对选派干部在岗情况进行检查,对无故脱岗的要进行批评教育;一个月无故脱岗3次以上或脱岗一次达3天以上的,取消评优资格和当月生活补助;对经多次教育仍未改进的要进行组织处理。
14、选派干部调整制度: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可以进行调整:因病或家庭有特殊困难不能坚持在村工作的;因本人素质、能力等方面的原因不适应在村工作,且经帮扶效果不明显的;受到党纪政纪处分或考核为不称职等次不宜在村工作的;跨市变动工作岗位,或辞去公职的。调整的程序是:县(市、区)选派办提出调整建议并附相关材料,经市选派办核实并经省选派办同意后,再按规定报送接任人选。
15、选派干部安全工作制度:认真执行“六要六不要”的规定(要增强防范意识,不要麻痹大意;要坚持日事日了,不要在夜间往返乡村;要确保交通安全,不要骑摩托车走晚路赶远途;要注意食宿安全,不要住危房饮不洁水;要改进工作方法,不要感情用事;要定期检查身体,不要带病勉强工作),建立重大安全事故报告制度,对缓报、瞒报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责任制,对因认识不到位、安全要求不落实,造成重大安全事故的,要追究所在县(市、区)选派办和乡镇负责人的责任。
第五篇:2021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讲话
2021选派干部到村任职讲话
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省市县委作出的重大举措,对于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创新农村工作机制、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强调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提高政治站位,充分认识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工作的重要意义。
第一,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有力之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发展是重点,脱贫攻坚是前提,党的领导是关键。中央明确提出,要五级书记一起抓。各项政策的落实落地,各项工作的推进实施,最终都要依靠过硬的村党组织书记和农村干部队伍。县委决定选派干部到村任职,就是要培强壮大农村工作力量,强化乡村振兴的动力引擎。这次选派的党组织书记任职村,都是基础条件差、工作难度大的村。希望同志们发扬不畏困难、能打胜仗的优良作风,完成好组织和人民交给的重任。干部派出单位、相关部门、所在乡镇(街道)要坚持不懈推动人往基层走、钱往基层投、政策向基层倾斜,在干部配备上优先考虑,在要素配置上优先满足,在公共财政投入上优先保障,在公共服务上优先安排,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把农村等领域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五个堡垒”,并强调要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
近年来,县委高度重视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在村干部的选拔配备、激励保障,农村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培训,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运转保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但是,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的整体水平还不高,还存在党员干部年龄偏大、文化偏低、能力素质参差不齐,村党组织弱化、虚化、边缘化,凝聚力号召力不强,党组织书记人难选等问题。
着眼破解这些问题,全县共摸底排查出X个无党组织书记合适人选的村,选派机关优秀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各级各部门和广大驻村干部一定要切实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出发,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切实选优配强村级班子,打造坚强战斗堡垒,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
第三,选派干部到村任职是培养锻炼优秀干部、打造建设小康X生力军的长远之计。党员干部的培养成长离不开良好的组织环境。干部在基层成长,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到基层培养,是党的一贯用人方针。上级多次明确提出,要注重在基层一线和困难艰苦的地方培养锻炼干部,把到农村一线工作锻炼作为培养干部的重要途径,注重提拔使用实绩优秀的干部,形成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的用人导向。
当前,我县农村基层迫切需要大批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干部,大批敢闯敢干、勇于创新的干部,大批作风扎实、默默奉献的干部。县委把大家派到农村去,一方面是以事择人,用优秀的干部资源为农村发展注入源头活水,但另一方面,才是更重要的,就是让大家在艰苦环境中锻炼党性、磨练意志、丰富经验、增长才干。大家一定要珍惜这个难得的机会,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去,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为人民。
二、强化责任担当,努力开创农村工作新局面。
一要在建设过硬支部上下功夫。大家到村任职,要始终牢记抓党建第一职责,把抓支部作为核心任务,努力将任职村党支部打造成过硬支部。要从规范组织生活入手,坚持“三会一课”“三务公开”“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制度,让组织生活严起来,把党员先锋旗帜树起来,把人心凝聚起来,把党员有效地组织起来,在经常性活动中彰显党员的存在和作用,在一点一滴中体现党组织的战斗力,使党组织说话有人听、办事有人跟。要创新思路办法,凝聚村内共识,着力解决影响村级发展的困难和问题,打造过硬党员队伍。二要在培养后备干部上下功夫。培养后备干部是村党组织书记首要任务。大家要积极在回村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和返乡务工经商的年轻人中物色有培养前途的优秀青年,采取到村跟班、到组担任“联络员”“协调员”等方式,委以一定责任,促其锻炼成长。要深入实施城乡基层党组织书记“育苗升级”工程,以返乡创业的大学生为重点,通过扶持创业引导他们扎根基层,递进培养为党支部书记,力争在任期内培养一名具有较高素质的村支部书记,建设一支坚强有力的村干部队伍。
三要在加强乡村治理上下功夫。当前,农村经济社会组织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这对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带来新挑战。大家到村任职后,要转变治理方式,完善治理机制,走好乡村善治之路。要健全村内议事制度,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三务”公开等制度,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工作机制,坚持大家的事大家议、群众的事群众定,让村级工作在阳光下运行。
要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引导党员干部群众主动学法、尊法、守法、用法,让干部学会用法治的手段化解矛盾、推动工作,让群众懂得靠法律的武器维护权利、解决纠纷。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村规民约、公序良俗,引导群众自觉遵守,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家庭美德、乡村公德;要用积极健康的文化引领群众,营造文明向上的村风民风,引导农民群众形成新风尚、过上新生活。
四要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上下功夫。加快发展农村集体经济,是提升村级组织服务群众功能、增强村级党组织凝聚力的根本途径。省委提出力争到年底基本消除集体经济空壳村,使集体收入X万元以下的村实现收入翻番。支部书记是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带头人,要在吃透村情、找准问题、抓住优势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村级经济发展思路,充分调动村里致富能手、专业大户、党员的带动作用,积极创新村级经济发展和群众创业模式,注重内培与外引相结合,加速对土地、资金、技术等发展要素的流转和集聚,鼓励和引导群众实干创业。
要深入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采取流转、入股、托管等方式,促进农业规模经营,积极盘活村级“三资”,将更多休眠资产转换为财富活水。特别要牢固树立区域发展、融合发展、共享发展新理念,充分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找准切入点和着力点,推动土地资源、人才资源、工商资本和一二三产业等发展要素深度融合,培植符合村情的项目,建立稳定增收渠道。
三、尽快转换角色,争做农村工作的行家里手。
一是要善谋事。“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村干部处在党和群众的中间,即是桥梁纽带,又是各种矛盾的焦点。当群众对某些政策不理解或不符合自已的意愿时,往往把矛头指向村干部。这就要求选派干部,特别是任村党组织书记的干部要“善谋事”,做到事先有考虑、有准备,而这个考虑、准备又不能天马行空,而要有所遵循。二是要能成事。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农民群众最讲实际,他们衡量干部的标准,不是会不会说,也不是工作的过程,而是看到底干了哪些事,结果怎么样。所以到村任职后,要尽可能地为群众多办实事、办好事。群众遇到举棋不定、左右为难的事情时,要主动发挥自己了解政策、见多识广的优势,帮助群众解决现实困难。三是要会办事。
到村工作后,常打交道的既有通情达理的人,也有胡搅蛮缠的人;办理的有公事、私事、大事、小事,听的话有真话、假话、好话、坏话。因此,在村工作要讲究方式方法。把依法办事与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结合起来,学会做群众的政治思想工作,善于把握群众的思想脉搏。对一些重大的带有倾向性的问题,要明察秋毫,防微杜渐,及时采取措施,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四是要不出事。
选派到村任职干部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不仅是个人行为,还代表着党委政府和派出单位的形象,必须严以律己,以过硬作风赢得群众信任和支持。要坚持一碗水端平,一把尺子量到底,自觉将法规政策内化为心中的戒尺,一切按制度来、按程序走、按规定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