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运输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运输企业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1、中国运输企业系统效率低,运输成本高
我国与发达国家在运输成本方面、周转速度方面以及产业化方面存在较大差距,服务水平和效率方面都比较低。我国目前每万元GDP产生的运输量为4972吨公里,而美国和日本的这一指标分别为870吨公里和700吨公里。
我国运输系统各环节的衔接较差,运转效率不高,反映为货物在途时间、储存时间、基础设施劳动生产率等方面均有较大改善和提高的余地。仅以货运汽车的生产率水平为例,美国营运汽车的单车吨年产量约为66万吨公里,而中国这一指标仅为3万吨公里左右。二是速度慢。目前我国铁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仅46。4公里左右,散装、集装箱等高效运输方式比重较低,装卸时间较长;公路货车的运营速度也不足50公里;内河航运速度更低;原材料、半成品及产成品的在库周转时间平均在3—6个月左右。
此外,根据调研及有关资料分析,我国许多商品总成本中,物流费用已占到20—40%,每年因包装造成的损失约150亿元,因装卸、运输造成的损失约500亿元,保管不善造成的损失在30亿元上下,公路货运因缺乏合理的物流组织,空驶率多年来保持在50%左右;铁路因能力不足,使相当数量的商品失去销售机会或无法保证企业提供客户满意的服务;水运因运输组织方式不能适应市场需求变化,使许多产品失去了低价运输的途径。
2、中国运输企业物流基础设施水平低
总体来看,我国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虽然有了很大发展,但是还比较落后。按国土面积和人口数量计算的运输网络密度,我国仅为1344.48公里/万平方公里,而美国为6869.3公里/万平方公里,德国为14680.4公里/万平方公里,印度为5403.9公里/万平方公里。这方面,我们不仅落后于欧美发达国家,与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相比也有较大差距,如果按人口计算则差距更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总1417期)。
在条块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模式影响下,中国物流业各种物流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缺乏必要的协调,因而物流基础设施的配套性、兼容性差,导致系统功能不强。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不同地区运输系统之间相互衔接的枢纽设施建设方面缺乏投入,对中国物流行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各种综合性货运枢纽、物流基地、物流中心建设发展缓慢。
中国物流行业物流系统一般技术水平低,装备落后。在仓储设施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有的仓库70%是普通平房仓库,现代化立体自动化仓储设施比例极低,具有冷藏、保鲜、气调功能的仓库更少。在使用的搬运工具中,人工搬运车,手推叉车和普通起重设备占到70%以上,而可视屏叉车等现代化的搬运工具却很少采用。在运输工具方面,第三方物流企业拥
有的运输车辆中,普通车辆占70%以上,而现代化的箱式货柜和集装箱拖头及特种运输车辆却很少。物流企业开发和使用的物流信息软件,性能水平不高,即使有些软件比较适用,但有时又与客户系统不兼容。
3、中国运输企业标准化建设滞后
物流是跨地区、跨行业的运作系统,标准化程度的高低不仅关系到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的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社会物流效率的提高。我国物流标准化滞后主要表现在缺乏有关的标准及规章制度,同时在推行标准方面也缺乏必要的力度。例如,各种运输方式之间装备标准不统一,海运与铁路集装箱标准存在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国海铁联运规模的扩展,对我国国际航运业务的拓展、港口作业效率的提高以及进口贸易的发展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又如物流器具标准不配套,特别是现有托盘标准列入了国际标准中所有4种规格,也没有推行的原则,这样等于没有标准。托盘标准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备标准之间都有衔接关系,这就影响了托盘在整个物流过程中的有效使用。三是产品包装标准与物流设标准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虽然目前我国对商品包装已有初步的国家和行业标准,但在与托盘和各种运输装备、装卸设施、仓储设施相衔接的集装单元化包装标准方面还比较欠缺,这对各种运输工具的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设施空间利用率方面的影响较大。四是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接口准,工商企业内部物流信息系统与第三方信息系统之间缺乏有效衔接,运输信息系统、仓储信息系统、物流作业管理信息系统之间互不沟通,由于没有公共物流信息交流平台,以EDI互联网等为基础的物流信息系统难以得到实际应用。
4、中国运输企业管理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障碍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各个行业从上到下一统到底,行业之间、部门之间管理体系分割现象严重,在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习惯势力仍然有一定影响。运输企业的发展涉及到基础设施、物流技术设备、产业政策、投资融资、税收、海关、服务、与运输标准等多个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管理分属于不同的政府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协调的战略思想,成为中国运输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之一。
由于经济利益部门化和地区化弊端的存在,中国运输企业在物流业的管理体制和机制上的协调能力较差。物流业涉及交通运输、经贸、外经贸、城市管理、公安、税务、海关、商品检验检疫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的管理职能、管理方式和制度体系等存在较大不同,在对物流业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因管理之间的体制及机制性原因,造成物流业发展的许多困难。条块分割计划经济体制的管理体制及机制的影响,许多部门政企尚未实现真正的分开,从形成了多部门管理的条条之间的基于部门利益的分割状态,使得管理的能力因分割而受到局限和制约,造成管理水平的提高较为缓慢。此外,由于地区的经济利益驱动,地方管理成为地方利益的体现,助长了地方保护主义。目前,我国相当一部分省市间的市场壁垒,使网络化物流服务企业的成长变得相当困难。
第二篇: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中国学校教育所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存在很多问题,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中国学校教育没有把学校与社会真正区分开来,很多时候,学校教育中的一些教育思想被认为是学校与社会是相同的,在学校里是成绩好的学生,将来走进社会也一定是人才,这一点虽然已经被很多教育学家所批驳,因为学校与社会是不容的,学校有自己的规矩而社会也有自己的规矩,学校里的那些评价一个人的观点是不能用在社会上的,学校不是社会,社会也会是学校,很多时候,学校教育只是含糊的把学校教育所传授给学生的思想说成是立足社会的思想,这一点是完全错误的,如果你用在学校里学到的思想观念来看待社会的话,你注定要失败的。
一:只有国民教育,没有公民教育。一个人的权利和义务应该是相统一的,但是我们的教育,只有对国家,或者是统治阶级的服从和义务,而一个公民所应该享受的权利,却是缺位的,缺失的,这是一种从老子以来所一脉相传的”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的愚民教育。
二:只有奴才教育,没有人才教育。很简单,人才是有人格、思想和思维的,而奴才却简单的多,只教你如何来服从,却不准你自由的思想和独立的人格,这就是王小波所说的要成为一个特立独行的猪的理由。
三:只有应试教育,没有素质教育,只教知识不教方法,这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未来是戕害最大的一种教育,一种失败的教育,从德国、日本的再度崛起,要从根本上反思我们的教育。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最严重的问题是不能启发式教育,老师一味的面向考试而不是面向能力.四:只有专业教育,没有通才教育。学文科不知道理科,学理科不知道文科,现在学校里,只有学理科失败的才学文,导致了整个国家人文水准的不可逆转的滑坡,整个民族道德水准的堕落。一个本科大学生出来,连最起码的历史知识都不懂,这是很悲哀的事情。六:只有精英教育,没有平民教育。本科、硕士、博士连读,屡见不鲜,很怀疑他们的专业水准,在象牙塔中,闭门造车、学术剽窃、职称官本位的今天,这些精英能负担起民族复兴的大业吗,大学办得象衙门,经费年年倾斜,而乡村中的草根教育却无人问津,投资不足,最好反读一下马丁、路德、金的文章。
七:只有思想教育,没有伦理教育。教育不是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只是为了政治的需要,反而中国传统中的伦理道德,一个人如何来承担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史使命,如何诚意、正心、格物、致知,却却成为文化断层,如何来处理与国家、民族、家庭、父子、夫妻、朋友却没有定位,造成人心的迷失,造成道德的沙漠。现在很多中国学校都在追求分数,因为一个学校的升学百分比影响着学校的形象,所以目前中国的学校教育缺乏改革的意识也是有很深的社会根源的,如果国家的升学政策不是以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话,我想素质教育是可以普及的。
八、只有短视教育,没有战略教育。表现为教育被异化,“教育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事实上只有教条的、模式的、僵化的、断章取义、不合实际与生活脱节的,一成不变的教育。
九:只有阶级教育,没有和谐教育。这和教育的主导思想有关系,五四以来形成的西化教育,孔子成为过街老鼠,直到现在,整个学术界对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近代史没有一个认真的、全盘的反思,对中国的沉沦、体制文化、国民性没有彻底的肃清遗毒。
十:小学生要教共产主义,大学生要教不要随地吐痰,不要乱扔废纸,把小学生当大人来教育,把大人当小学生来教育,这是教育的错位。
十一: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从小学到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从法律上来说,九年义务教育期间,学生的学杂费全免。实际上,在城市里,九年义务教育仍然收费,虽然一般普通小学和初中学费很低(约每年200~700人民币左右),但因为学校师资差异问题所产生的教育差别,仍然一些师资较好的学校仍以“赞助费”等为由收取费用。在农村,自2007年以后中小学九年教育为免费,而广大农村地区却很少设立初中,甚至出现一个县只有一所初中的情况。
十二: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十三: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偏向,偏重选拔性考试,忽视评价多样性;过分强调正规学习作用,忽视非正规学习价值等现象还比较严重,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这既有教育思想、内容和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也有教育结构,体系和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还有就业竞争压力巨大的因素,以及社会用人制度过度学历化倾向等外部体制性障碍,多方面因素交织在一起。
十四:教育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中国财政性教育投入具有很大弹性。其深层次的体制原因是,中国的财政预算内外两笔账、决算必高于预算,经常有超预算收入。由于缺乏财政超收收入等比例追加教育的机制,决算时差距很大。
重点小结:
1. 缺乏素质教育,没有将人力资源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统一。2. 教育目的并非是提高国民素质,而是以政治利益为目的的愚民教育。3. 教知识,不教做人;教知识,不教方法。
4. 一味的应试教育,缺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缺乏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的配套政治措施和有效的教学模式。
5. 教育不够多元化,缺少通才教育,学生知识片面。
6. 教育成为一种产业,九年义务教育没有具体全面落实。
7. 缺乏公平教育,学校以及老师的水平不一,师资力量分配极其不均。8. 腐败教育(如 私立贵族学校)。
9. 教育资金短缺,财政投入不足,办学条件相对落后。10.一考定终生,使很多人输在起跑线上。
第三篇:运输企业发展思路
运输企业创新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十五”以来,以高等级公路为主的国道主干线的全国联网,为公路运输发展创造了条件公路运输企业创新发展呈现以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和特点:
(一)专业化。专业化是构建和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二)多样化。主要包括长途客运、城市公交、小汽车出租、旅游运输、货运和汽车场站等。其中,长途客运包括高速公路客运、长途干线客运、高档长途卧铺客运等;货运包括零担、集装箱运输、快件、联运等,这些相关性运输业务可以分享相近或相同的技术、经营方式和管理技巧,实现产品互补,市场相互交叉等,其目的是增加运输品种和市场份额,产生协同效益,分散经营风险,扩大企业规模。一般而言,多样化创新战略适合于实力雄厚的大、中型企业集团。
(三)集团化。集团化是所有企业发展的一种趋向,对公路运输企业而言,集团化作为一种创新趋向,是将多样化与专业化有效结合的一种形式,是由多个专业化运输企业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等方式形成的强强联合体,或由一个运输企业通过发展多个专业化运输事业部、分公司而成。集团化不仅可以显示专业化协作的优越性,同时在经营服务方面,形成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站点成网、安全优质、配套成龙(客运、货运、修理“三条龙”)和竞争力强、实现多功能服务的大型运输联合体;它有利于优化企业组织形式,实现规模经营,网络化经营,增加市场份额,扩大利润来源,形成区域性相对垄断优势。如深圳运发集团、广东省汽运集团等通过兼并收购、合资、合作和业务重组等方式来实现做强做大,成为珠三角颇具实力的公路运输企业集团。
(四)物流“化”。这里指的是公路运输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的转变。现代物流与传统运输业在功能上有继承性。现代物流的主要功能是运输、仓储、装卸、包装、流通加工和信息处理等,运输是物流系统的核心环节。这种业务功能上的继承性使运输向物流转化比进一个陌生行业具有更低的“门槛”。公路运输企业具有一定数量的运力装备和场站设施、一定规模的经营网络和丰富的运输经验,应紧紧抓住我国现代物流发展机遇,转变经营观念,大力发展物流业、快件运输、城市“货的”、集装箱运输和多式联运等,扩大经营范围,应用信息技术和电子商务等,提高经营管理和服务水平,逐步向现代物流企业发展。
(五)信息化和智能化。公路运输企业信息化和智能化面临的主要课题,是消除企业内外的信息孤岛现象,整合包括客户管理、车辆管理、生产调度、安全监控、财务管理等系统资源,建立起运行迅捷高效的以信息系统为基础的企业运营机制。
(六)行业联盟。运输行业竞争激烈,联盟中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为竞争而合作,靠合作来竞争。通过联盟合作、核心竞争力互补作用,实现“双赢”。行业联盟既包括行业内部不同企业的联盟,如线路联营、合资、合作等;也包括公路运输企业与其他行业企业间的联盟,如海陆空运输企业大联盟、多式联运和第三方物流等。
第四篇:现阶段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现阶段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中小型企业)
2.1企业规模小、寿命短
当前我区中小型企业投资投向比较单一,仍主要集中钢铁传统产业,普遍存在企业创建时间较短,起步晚,初始积累不足,发展缓慢,形不成规模经营的问题。
2.2经营者自身素质不高
我区中小型企业中高素质的经营者是少数,有相当一部分企业者文化程度低,不注重学习,缺乏经营现代企业的知识。
2.3盛行家族式管理
我区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经营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了创业的种种困难,适应了初始的需要却制约了企业的发展壮大。有的中小型企业是家长制个人决策;有的中小型企业的产权是家族的,既没有外界的参股,又没有产权的多元化。这时,家族式的管理体制又成为改革的障碍。
2.4融资渠道不规范、融资困难
中小型企业规模一般较小、实力较弱、历史不长、所以融资十分困难。虽然这是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的问题,只不过在中小型企业中体现得更为突出。
2.5企业文化内涵低
我区中小型企业大部分仍处在管理发展的第一阶段,企业文化内涵低:一是漠视企业文化的作用;二是企业文化定位
模糊;三是文化培育程度肤浅,最常见的培育方式就是宣讲和培训,虽然形式上挺热闹,但没有什么实际效果。
2.6品牌知名度低,缺乏市场竞争力
由于我省大部分中小型企业规模小,历史短,很多企业仅仅局限于某个区或某个市,而且由于经营管理者目光的短视,其所生产的产品和提供的服务大部分都存在这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加上经济实力有限,不能做太多的广告宣传,在其企业(产品)知名度很低,这样其产品(服务)就很难打进别的区域,市场竞争力很低。
3河南省中小型企业发展制约因素分析
3.1政府政策及服务方面因素
(1)市场准入限制。市场准入限制仍制约着民营投资领域的拓展。民营经济在国民待遇与市场准入方面仍受到歧视,例如一些领域已允许或鼓励外资进入,却限制个体私营经济进入。在税收、信贷、专项投资和工程投标等方面,中小型企业基本享受不上国有企业的优惠待遇,这就使得中小型企业与国有企业形成了不公平竞争。
(2)政府服务不到位。中小型企业发展受政府方面制约不仅仅体现在融资难和市场准入难两方面,还体现在其他一些方面,例如:行政审批事项过多,仅河南省省直部门的审批事项就达2706项,个别部门竟达300多项;收费压力巨大,一些地方把利用权力创收牟利作为监管的主要目的,以
至出现费明显大于税,企业不堪重负的现象;另外,中小型企业家在政治上还明显参与不够,例如政府组织的重大庆典、重大外事活动、重大招商等政府活动都要邀请国企领导,但很少组织中小型企业参加。
3.2行业规范及社会支持因素
(1)行业不规范,产业结构不合理。河南中小型企业在发展中普遍存在着规模偏小,结构散,行业信息流通不畅等问题。另外河南中小型企业技术含量偏低,亟需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2)融资环境恶劣。目前河南省中小型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是融资难,缺乏必要的资金支持,大量资金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分析原因,以下几点值得关注:其一是中国现行金融体系的结构性缺陷是中小型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因素。国有银行长期形成的为国有经济服务的观念根深蒂固,他们往往对小额、分散的民营经济中小型企业金融需求不屑一顾;其二是中小型企业自身融资特点决定了融资难。中小型企业数量众多,地域分散,规模相对较小。因此融资需求总量庞大,但每笔金额却偏小,而且资金需求分散、周期短、随机性大;中小型企业普遍成立时间比较短,缺乏历史的信用记录和良好的公共形象,难以对其进行详细的信息收集;其三是我省在产业进入方面设置的高门槛甚至行政性不允许进入的约
束,对我省中小型企业特别是中小中小型企业完全是典型的制度歧视。
(3)制度性缺失。我省经济处于转轨时期,存在着许多制度性缺失的不确定因素,给大多数中小型企业的发展造成了各种不同形式或不同程度的障碍。其一是信用制度缺失。信用中介市场供需严重不足,企业普遍缺乏使用信用产品意识;信用信息的采集有很多障碍,社会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起信用信息的公开制度、个人隐私的保护制度,以及企业和个人的信用信息数据库的建立和采集制度;其二是产权保障制度的缺失。由于我省经济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财产关系还未完全理顺,财产的保障制度还未完全建立起来,因而整个社会的财产意识和履约意识也没有随着市场的发育和市场关系的发展而发展,相反在经济生活中无信用规则约束、失信行为不能得到有效惩治、信用链条不能连接整个经济运行,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3.3企业自身因素
(1)经营管理者素质低,家族式粗放管理,人才缺乏,企业“软环境”差。中小型企业经营者中高素质的是少数,大多数的经营者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法律意识等诸多方面都存在不足。家族式管理在创业初期有利于依靠家族的凝聚力来同舟共济,克服种种困难,但从长远看却不利于企业的发展壮大。
(2)缺乏现代科学管理。由于我省传统的管理文化在分析事物时注重定性分析而轻视定量分析,重“人治”而轻“法制”,因此企业缺乏保证企业进行有效的计划、决策、人事、财务等活动而相应设置的组织结构关系以及保证企业活动有效运行的制度,企业运行的随意性较大。此外,我省中小型企业家是在我省经济处于转型期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来源比较广泛、参差不齐,文化程度普遍不高、缺乏正规的科学管理方面的经验,因此在中小型企业中普遍存在增加员工劳动强度、延长劳动时间等侵害员工利益的现象,员工的劳动条件差,劳动缺乏保障,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企业不尊重员工,动辄克扣员工工资的现象屡屡发生。
(3)缺乏战略性人才观。有关调查表明,优质人力资源的短缺是目前我省中小型企业发展中面临的主要瓶颈。许多中小型企业苦心经营许多年,但最后还是没有长大反而逐渐衰弱,与其没有很好地突破人力资源瓶颈有很大关系。一些中小型企业家还没有形成科学的人才观念。他们喜欢用家长式的面目出现在员工面前,喜欢专制性的管理作风,发号施令。对于人才的重要性,他们只局限于口头,而在实际工作中则重使用轻培养,重指挥轻沟通,重家族成员轻外来人员的倾向还比较严重。他们经常忽视员工尤其是知识性员工的思想情感、社会交往、个人成就方面的需求,在一定情况下
严重压抑了高素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给企业经营以重创。
(一)企业自身在改制的过程中存在诸多法律问题。一是资产评估随意性强,漏估企业无形资产,低估企业资产数值等,直接侵害国家利益。二是改制方案不规范,改制政策缺乏法规约束。例如,改制方案的整体构想模糊,可操作性差,其中涉及企业兼并、产权拍卖、资产出售和企业股权配置等诸多方面,但哪个方面的改制都缺乏清晰的改制方案,不能实现产权清晰,制度完善的改制结果。三是职工的利益保护不充分,出现了对职工利益补偿较少,违背职工自愿入股原则等侵害职工利益的情况。四是改制后的部分企业存在注册资本虚假等问题,降低了企业经营的诚信度。
(二)政府相关部门的行政效能低下对企业经营造成一定影响。政府工作运行中的工作效率低下,影响企业的建设、生产、融资进度,从而影响企业的投资积极性。例如国土资源、安全生产、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农业、劳动与社会保障等部门在办理土地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商标注册或转让问题、企业的原材料生产基地建设问题等过程中,一些工作人员的大局意识、责任意识、效率意识不强,作风慵懒,办事环节过多、时限过长以及部门职能交叉重叠,部门不作
为、乱作为、不会作为等问题,导致新上项目审批手续复杂,使得企业开工生产减慢。
(三)企业周边的治安环境混乱,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良性发展。企业周边治安环境较差,相邻企业的土地界限等问题复杂,寻衅滋事等现象时有发生,一些周边群众或者外来人员甚至一些企业内部的员工为了个人目的,竟然相互勾结,明目张胆大肆盗窃或哄抢企业的各种设备或者其他财物,将企业财物据为已有。这种行为严重破坏了企业的生产、工人的生活,也对企业的良性发展造成了一定影响。
(四)金融危机对企业的经营发展造成一定冲击。受金融危机影响,相当一部分国有企业困难加剧,企业效益增幅下滑较快,亏损扩大,减产、停产和倒闭现象增多;资金周转困难。虽然目前出现经济回暖趋势,但不少企业仍然存在流动资金减少,资金周转速度放慢,企业融资困难等问题。资金压力大,订单减少、经营困难、销售收入锐减、产品大量积压、成本大幅增加,企业利润下降以及原材料供应不足,企业用工困难等问题,制约了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第五篇:中国商品交易所存在问题
一些地区为推进权益(如股权、产权等)和商品市场发展,陆续批准设立了一些从事产权交易、文化艺术品交易和大宗商品中远期交易等各种类型的交易场所
证券和期货交易更是具有特殊的金融属性和风险属性
建立由证监会牵头,有关部门参加的“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对经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从事金融产品交易的交易场所,由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负责日常监管。其他交易场所均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负责监管
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不得采取集中竞价、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交易;不得将权益按照标准化交易单位持续挂牌交易,任何投资者买入后卖出或卖出后买入同一交易品种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5个交易日;权益持有人累计不得超过200人。
不得以集中竞价、电子撮合、匿名交易、做市商等集中交易方式进行标准化合约交易。
(清整联办〔2015〕7号)
中央宣传部、国家网信办、高法院、高检院、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人民银行、国资委、工商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法制办、银监会、保监会办公厅(办公室、秘书局、秘书行政司):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2〕37号)的规定,做好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包括专营和兼营贵金属交易的场所)整顿规范工作,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商定,联合开展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现将《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予以印发,请各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落实。
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办公室
(中国证监会办公厅代章)
2015年8月20日
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安排
按照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统一部署,各省(区、市)人民政府于2014年7至9月组织有关部门开展了各类交易场所现场检查。检查发现,经过清理整顿,多数交易场所能够依法合规经营,发挥服务实体经济的功能作用,但一些商品类交易场所存在违规行为死灰复燃问题,其中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包括专营和兼营贵金属交易的场所)违规情形尤为严重。2015年以来,针对贵金属等大宗商品类交易场所的信访投诉剧增,反映出贵金属类交易场所的整改规范进展迟缓。为有效遏制贵金属类交易场所违规行为,防范金融风险,维护社会稳定,联席会议有关成员单位和相关部门商定,联合开展贵金属类交易场所专项整治工作。专项整治的具体措施与职责分工如下:
一、指导和督促媒体加强自我管理,履行社会责任,维护社会公信力,不为违法违规交易行为提供任何信息服务。切实加强舆论引导,营造良好氛围环境。(中央宣传部)
二、协调从事广告联盟业务的互联网企业以及主要网站、论坛停止为贵金属类交易场所/ 4
及其会员、代理商、居间商进行广告宣传、业务推广、行情发布、信息发布。督导各网络媒体加强审发环节管理,不与未取得证券期货业务资格的机构开展涉及证券期货活动的商业合作,不为其提供证券期货业务类广告宣传、信息发布等服务。协调提供搜索服务和即时通信、社交网络工具的互联网企业,在社会公众搜索、使用某些敏感词时,向其提示风险。(国家网信办)
三、叫停除国务院或国务院金融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交易场所、依法设立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以及专门从事贵金属经营的实体店以外的各类交易平台通过电视台、电台、报纸、期刊等媒体进行的贵金属广告宣传、行情发布等推广活动,包括交易平台会员、代理商、居间商的贵金属宣传推广活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
四、加强广告监管,依法打击违法违规贵金属交易广告,加大违法广告曝光力度,净化广告市场。(工商总局)
五、督促郑大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金网安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时力科技有限公司、杭州高达软件系统有限公司、恒生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所在地软件产业主管部门采取约谈等方式,要求上述公司认真清理自查已有交易软件产品,对不符合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规定的,坚决从快予以整改完善。要求交易软件提供商进一步加强自律,对违反规定的有关企业依法予以处理。(工业和信息化部)
六、督促银行等金融机构、第三方支付机构落实国发〔2011〕38号、国办发〔2012〕37号文件要求,不为违规交易场所提供开户、托管、资金划转、代理买卖、支付清算、投资咨询等服务。(人民银行、银监会)
七、部署查处一批贵金属类交易场所涉嫌经济犯罪案件。严厉打击利用互联网等渠道进行非法经营、诈骗等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破坏社会稳定的违法犯罪活动,依法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并适时曝光典型案例。(公安部)
八、指导各地商务主管部门加强对白银等贵金属(黄金除外)现货市场的行业管理,要求贵金属类交易场所回归现货市场。贯彻落实《商品现货市场交易特别规定(试行)》,做好全国商品现货市场的规划、信息、统计等行业管理工作,引导商品现货市场规范发展。(商务部)
九、在牵头拟订或审查全国或区域性改革方案、发展规划时,充分关注清理整顿有关政策,有关表述要与国办发〔2012〕37号文件关于设立交易场所应当“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审慎审批”的要求相一致,指导各地尽量依托现有交易平台开展相关业务。(发展改革委)
十、配合有关部门研究推进证券期货交易场所以外的其他交易场所监管立法工作,规范有关权益和商品交易活动,明确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等事项,逐步健全交易场所监管法规体系。(法制办)
十一、做好联席会议办公室各项日常工作,与各单位积极沟通协调,推动专项整治工作有序进行。同时,督促各地政府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完善长效管理机制,促进各类交易场所规范健康发展。(证监会)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的现货交易模式,与商品期货交易模式的高度同质化问题,一直以来都成为我国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市场,屡犯政策禁忌,并至今仍在不断地被政策、法规“清理整顿”的主要诱因之一。
交易市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近年来国内各类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的快速发展,原本客观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风险也逐渐暴露出来。时至今日,笔者为您总结了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发展中所暴露的主/ 4
要问题。
1、缺乏规范的法律、法规市场监管主体不明确
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在交易模式、风险控制、结算方式等方面,均效仿了期货的相关机制,但却缺乏类似《期货交易管理条例》等具有法律效应的管理办法来规范,准入门槛甚至低于传统市场,风险承担与其经营规模明显不匹配。
此外,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市场缺乏统一的监管主体,政出多门。因此,多数情况下交易所本身具有较大的特权,随意性较大,没有能对市场行为实施有效监管的第三方。另外,还包括风险管理机制缺失。
2、对现货市场的认识存在误区
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应该以服务大宗商品现货生产及贸易流通为经营目的,然而,由于其采用的交易机制与期货交易存在诸多相同之处,使得大宗商品电子交易被很多人称为“准期货”、“类期货”,再加之很多市场管理者、经营者,还在经营过程中“有意误导”。这些误区、误导,导致无论是投资者、还是市场的经营者,在市场运行过程中均未重视电子交易市场联系现货、服务现货的特点,投资者甚至无法了解到期货市场和电子交易市场的区别,而市场经营者则有意或无意地利用这一误解以获取大量盈利。
3、部分伪“非营利”模式导致市场存在利益纠葛。
现货交易所虽然是非营利性机构,但还是有部分大宗商品交易市场为了追求赢利,放松了对市场会员的监督管理,降低了对交易者的硬性约束,鼓励投机,造成了市场高成交、低交割,以及欺诈行为等问题的层出不穷。
这7家交易所分别是: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江苏大圆银泰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浙江新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
在此之前,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将现货白银等八个交易品种停开新仓,26日起现货电子交易业务停止交易商开户。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下称东交所)从26日起逐步提高贵金属品种保证金至100%,停止建立新仓,并于11月16日强制平仓和下线,停止开展贵金属交易业务,未来转型为金融资产交易所。
10月30日,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下称深油所)发布公告表示,包括“前海油10”等交易品种将陆续提高保证金,并自11月19日起停止创建新订单,11月30日所有交易品种正式下线。
“保证金比例提高到100%,等于是没有了杠杆,停止开仓、开户也就等同于暂时关门了。”一位大宗商品现货电子交易资深市场人士告诉界面新闻。
商务部尚未批准任何一家交易市场从事原油、成品油交易,而这些交易的实质是打着现货交易名义进行电子期货交易。
信访投诉对象主要有天津贵金属交易所、江苏大圆银泰贵金属现货电子交易市场、浙江新华大宗商品交易中心、辽宁东北亚贵金属交易所、北京大宗商品交易所、北京石油交易所、深圳石油化工交易所等。
投资者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交易场所及会员机构、代理商开展违规交易”、“欺骗误导消费者”、“操纵市场”、“部分地方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不作为”等。
在这位资深市场人士看来,“在下发38号文(《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011]38号)之后,各地确实关停了一批交易所,不过在这之后又迅速反弹,数量较整顿之前增加了五六倍。”他说,38号文确定了属地管理的原则之后,/ 4
审批监管权力下放,这使得交易所的审批监管出现了各地为政的局面,权力下放后彻底失控,整顿进行了四年,现在严格按照“38号文”规定来检查的话,没有一家符合规定。/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