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老人与海朱敏玟
《老人与海》读后感
我今天读了《老人与海》这本书,他的作者是海明威,主人公是桑迪亚哥。它讲的故事令我非常感动。桑迪亚哥在八十四天没有捕到鱼之后,他终于捕到了一只剑鱼。可是,在他回来的路上,他遇到了一只鲨鱼,他与鲨鱼搏斗一场,最后,桑迪亚哥失去了他捕到的剑鱼,他又空手而归了。
桑迪亚哥永不言败的精神感动了我,在他与鲨鱼搏斗时说:“你可以杀死一个人,但你永远不可以打败他”。桑迪亚哥宁死不屈的精神让我为之震撼,我又想起了司马迁,他也没放弃自己的生命,终于写成了《史记》;我又想起了张海迪,她瘫痪在床,但还是用吉它歌唱自己的人生;我还想起贝多芬,他双目失明,双耳失聪,却写出了9部交响曲„„
我终于明白自己平常生活中,无论遇到怎样的困难都不能放弃,要坚持,这样才能成功。
第二篇:朱敏才老人事迹报告
朱敏才老人先进事迹
报
告
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冷泽权2013年8月28日
朱敏才老人先进事迹报告
在2012年3月份,龙坪镇教育总支组织全镇教师专项开展了一次“与榜样同在,向榜样看齐”的专题学习活动,活动中,到我镇支教的朱敏才老人,这位驻外17余年的外交官、年逾古稀的老人,阐述了他及他的夫人孙老师到我们贵州支教的艰辛历程以及他们在其中享受到的无尽的快乐,说句实话,我感触颇深,也随笔写下了我深刻的学习体会。
上学期,我亲自到了朱老支教的龙坪镇中心小学执教,亲眼看到了朱老的工作,我觉得,我的那一次仅凭从发言及视频中得到的感动远远不够,老人太多的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教育总支为我搭建了这个平台,那我就将我的收获转达给各位,共勉:
一、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到中心小学后,我听我们学校的李主任说,朱老请他将他周三的课调整一下,我问他,朱老每周三要做啥呢,老人有什么事?可能在座的各位都会这么想,他老人家去干什么呢?原来,老人是要用周三这天到遵义图书馆去学习,去购书,因为那一天图书馆开放,且书价打折。有人会问,这么高的学问还学啥,还这么大年纪了?如果你这么想了,那你就错了。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会上提到:“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有一个说法很是形象:学习即“充电”。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才会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朱老,这位博学的老人,就是江泽民总书记语言的典范,更是“人活到老学到老”的典范。还记得有一天下午,我在办公室里用会声会影制作一个视频,朱老来了,我便向他请教,他很谦虚,还说他在我校李相庆主任处学到了这款软件方面的很多经验,并详细的给我讲解。听说我谈及flash,还说哪天要向我请教这款软件的使用方法。说句实话,我很惭愧,因为我觉得我也会得不多,要是我有老人的这种学习干劲,我在这方面会的也不至于这么少。
审视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教师的学习风气正日渐消退。原因有多种:有的年长者认为自己已定型,学习更多的是年轻教师的事情;有的年轻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短,尚未体会到不学习的后果;有的安逸思想严重,不愿学习;有的有心学习,却因工作的繁重而没时间„„如此等等。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导致教师不愿多花点时间看书,甚至学校出资派其外出培训也推三阻四。
有一句话我这里想与各位共勉:不能埋头干活,还必须抬头看天,不然会将方向迷失。是的,总是“忙碌”,那只能变成碌碌无为,即使做得再多也无法让自己真正的得到提升。反思这些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个偷懒的借口罢了,它不应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我们学习的时间也是充裕的:工作中可以学习,休闲时可以学习,交流中也可以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自己是否有恒心、有毅力,是否将学习当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我们要向朱老学习,活到老,学到老,随时随地都在学习,不断提高自己,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我们才会适应教育的发展而不被社会所淘汰。
二,知无不言,诲人不倦。
在我校,有一个不是学校安排的教学研讨会,那就是每周二的第四节课,我校的牟志艳老师和王平老师在朱老的组织下,在英语口语表达及教学方面进行探讨。
我只要一有空,就会参加到他们的学习探讨活动中,老人对我们这些年轻人可说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就怕我们听不懂,就怕我们学不会,讲解阐述均很细致。每次老人讲课均作了认真的准备,将很多他在国外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常用语言打印出来,发给我们,然后认真的教,讲解。这种精神,可说是我们现在提倡的“以老代新”活动中很多小高教师所不及的。
三,情系教育,无私奉献。
朱老到我们龙坪镇也多年了,老人从孩子中了解到在电脑这方面很是缺乏。看到这些,老人心急呀。
本学期,孙老便在北京四处游说,阐述贵州的孩子们在信息技术方面如何的落后,硬件设施如何的不足。在二老的努力下,本学期,联系了北京赛晶电力电子集团为我校捐赠了20台电脑,为我校信息技术课的开设打下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朱老的行为,与很多在职的领导相比,那也是很值得学习的。有的人,身在其位,想的不是造福一方,而是“如何多捞几把”,结果是身败名裂,既没给所服务的单位及老百姓干点实事,还落下了骂名。我们要向朱老学习,学习他的奉献精神,学习他的务实精神,切切实实的为我们服务的群体干点实事,留下美好的回忆。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似乎“奉献”离我们现实已有了距离,甚至有时这个词还有了贬义倾向。难道真正的奉献已不复存在?我们不需要奉献精神?不,就在我们身边的朱敏才老人夫妇却为我们做出了奉献的榜样。
他们不要报酬,甚至还为他们的这份爱还自帖着生活费,车费,为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们无私的奉献着,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朱老人在外支教八年,从未回过一次家,用他爱人的一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的这种行为,简直比大禹治水还“大禹”。
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奢望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更多的将自己的工作和金钱加以权衡,将自己的利益放于首位。然而,这就是人生的追求吗?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就曾听说过“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觉得老师是多么的伟大。而如今,这种观念已被尘封,觉得那很傻,殊不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燃烧自己的同时,也享受了自己的辉煌”。
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经营。如果仅是将教师看做一种谋生的职业,那么根本谈不上奉献,会不愿为学校多做一丁点事,不愿在学校多留一分钟。而如果把他看做自己的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将会更加热爱这份职业,会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会愿意更多的去思考该怎样做得更好,怎样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因而也会付诸于行动。当自己真正投入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时,这份事业也将会回报你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我的汇报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
冷泽权
2013年8月28日
第三篇:朱敏——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学习师德师风心得体会
——沙田二完小朱敏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有一种人生最为美丽,那就是教师,平凡的人生,壮丽的事业;有一首歌谣最为动听,那就是奉献,无私的奉献,播撒着未来的希望,师德师风心得体会。三尺讲台,是我们默默耕耘的土地,扎根这片土地,是我们的光荣和自豪!师德师风中有这样一条:身正为师,学高为范。对此,我深有感触。我班的成绩一直不是很好,我曾想到过要放弃,但是每当我看到那一张张纯真稚嫩的脸,我就不忍心放弃他们,我想我决不放弃,哪怕我会再次失败,哪怕我会再一次失望,我也决不放弃他们,这是我作为老师最基本的道德。我和他们一起努力,相信我们会取得进步,哪怕很小的进步我们也会很幸福!“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他们会让我成为一个幸福的老师。有句话说的好,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就向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以求教好每一位学生。怎样提高自身素质呢?这就要求我们一定要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的学习,积极进取,开辟新教法,并且要做到严谨治学,诲人不倦、精益求精,厚积薄发,时时刻刻准备着用“一眼泉的水”来供给学生“一碗水”。
教师的一言一行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和品质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学生都喜欢模仿,将会给学生带来一生的影响,因此,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为学生做出榜样,凡是教师要求学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凡是要求学生不能做的,自
己坚决不做,严于律已,以身作则,才能让学生心服囗服,把你当成良师益友。当然,在教育教学中,本人也存在一些缺点和错误,如偶尔说脏话、对学生发火、知识点没认真落实等,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深刻认识到我的缺点和错误,争取在以后的教育教学活动中努力改进和改正,为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而努力奋斗。
总之,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要从思想上严格要求自己,在行动上提高自己的工作责任心,树立一切为学生服务的思想。提高自己的钻研精神,发挥敢于与一切困难做斗争的思想和作风。用一片赤诚之心培育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人,崇高的师德塑造人。只有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道德素养,才能培养出明礼、诚信、自尊、自爱、自信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
第四篇:学习朱敏才榜样心得体会
观看《讲述》
朱敏才和孙丽娜先进事迹心得
小关小学--
一位驻外17余年的外交官,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放弃了北京安逸的晚年生活,来到我们贵州这些贫瘠的乡村小学,无怨无悔地为我们家乡的这些孩子们奉献着他们夫妇俩晚年的余晖。作为一名年轻的人民教师,听着老人的讲话,看着他们的行为,我深受启发。特别是老人如此大的年纪,如此高的学问,仍不忘学习,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的精神,更是我们年轻人学习的榜样。
一、不断学习,努力创新
江泽民在北京师范大学百年校庆会上提到:“希望我们的教师严谨笃学、与时俱进。”学习,是前进的基础,有一个说法很是形象:学习即“充电”。教师这一特殊职业,不但要有丰富的学识、而且要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只有不断的给自己充电,才能更胜任自己的工作,才会在工作中形成自己的特色。
审视现实,我们不得不承认,现在教师的学习风气正日渐消退。原因有多种:有的年长者认为自己已定型,学习更多的是年轻教师的事情;有的年轻教师因为工作时间短,尚未体会到不学习的后果;有的安逸思想严重,不愿学习;有的有心学习,却因工作的繁重而没时间„„因为这些所谓的“原因”,导致教师不愿多花点时间看书,不愿外出培训、听课。
在我十分忙碌时,我也曾抱怨:没时间停下来学习。一位友人于是送给我一句话:不能埋头干活,还必须抬头看天,不然会将方向迷失。是的,总是“忙碌”只能变成碌碌无为,即使做得再多也无法让自己真正的得到提升,反思这些所谓的“原因”,只不过是个偷懒的借口罢了,它不应成为我们进步的绊脚石。
有志者事竟成!我们学习的途径是多样的:可以与书本、网络对话;可以向身边的优秀教师学习;可以在各级各类培训、教研活动中学习;可以通过自我反思学习„„
我们学习的时间也是充裕的:工作中可以学习,休闲时可以学习,交流中也可以学习„„
学习的关键是自己是否有恒心、有毅力,是否将学习当做自己工作和生活的一部分。优秀共产党员之所以优秀,与他们的持之以恒的学习密不可分。
二、把教育事业当作爱的事业
教育是“人与人的对话”,爱,是师生沟通的桥梁。朱敏才老人,在尖山小学,面对孩子们的种种困难,不是置之不理,而是不断思索,发明创造了“尖山棍法”为孩子们解决了野狗阻路的困难等等„„
“爱是什么?她是人类最美好的语言”。在充满爱的眼神里,我们将不会看到落后生、不会看到“弱智生”、不会看到不听话的孩子,他们都是祖国的花朵,都是每个家庭的希望。学生们读懂了教师的爱,他们用自己的进步和成绩来回馈这一份份沉甸甸的爱,教育事业成了爱的事业。
一时的“爱”能做到,贵在持之以恒的“爱”。无论是喜笑颜开时还是烦闷苦恼时,无论是对待品学兼优还是存在差异的孩子,我们都应保持对孩子的爱,让学生在爱的海洋里成长,让自己的事业在爱的浸润中发展。
三、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有了改变。似乎“奉献”离我们现实已有了距离,甚至有时这个词还有了贬义倾向。难道真正的奉献已不复存在?我们不需要奉献精神?不,就在我们身边的朱敏才老人夫妇却为我们做出了奉献的榜样。
他们不要报酬,甚至还为他们的这份爱还自帖着生活费,车费,为我们这个地方的孩子们无私的奉献着,教育着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孩子们。朱老人在外支教七年,从未回过一次家,用他爱人的一句话来形容再贴切不过了:他的这种行为,简直比大禹治水还“大禹”。
物欲横流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奢望自己过着安逸的生活,更多的将自己的工作和金钱加以权衡,将自己的利益放于首位。然而,这就是人生的追求吗?这就是所谓的幸福?
记得小时候,就曾听说过“老师像蜡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觉得老师是多么的伟大。而如今,这种观念已被尘封,觉得那很傻,殊不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教师燃烧自己的同时,也享受了自己的辉煌”。
我想,我们应该换一个角度来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把它当做一份事业来经营。如果仅是将教师看做一种谋生的职业,那么根本谈不上奉献,会不愿为学校多做一丁点事,不愿在学校多留一分钟。而如果把他看做自己的追求,自己人生价值的一种体现,将会更加热爱这份职业,会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会愿意更多的去思考该怎样做得更好,怎样让自己有更大的收获,因而也会付诸于行动。当自己真正投入教育事业、认真做好每一件事、不计较个人得失时,这份事业也将会回报你最大的幸福和满足感。
2014-9-4
第五篇:学习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得
学习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辽宁省实验中学营口分校 原玉石
通过学校组织学习了朱敏才夫妇先进事迹,心灵受到了极大的震撼!我被这些感人事迹深深感动的落了泪,他们给了我太多的感动,我为我们教师队伍中有这样好的教师而感到骄傲和自豪。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热爱教育、矢志不渝的崇高精神。
朱敏才曾是驻外工作17年的外交官,老伴孙丽娜退休前是北京的小学英语老师。9年前,他们得知贵州山区严重缺乏师资便决定去义务支教。2005年5月,他们在贵州望谟县复兴镇第二小学开始了支教。他们给孩子买来字典,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黔西南州兴义市尖山苗寨小学支教时,夫妇俩还给孩子开设了品德课、音乐课、体育课等。以前孩子们惧怕陌生人,不愿意说话。夫妇俩通过上课、游戏和多种课外活动让孩子们逐渐开朗、自信。苗寨的孩子们学会了汉语普通话、学会了讲卫生、懂礼貌,也了解了“世界”的含义。9年来,两位老人的足迹遍布贵州七八所乡村小学,目前在遵义县龙坪镇中心小学。虽然山村的艰苦条件让他们落下一身疾病,但他们说:“能发挥余热,是我们最大的满足。孩子的变化是我们最大的动力。只要还能爬起来,就会待下去。”
从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的身上,让我看到了教师对教育的一种执着。我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激情,百倍的信心,千倍的勇气投入到教育教学之中去,锲而不舍的追求着我人生的崇高理想——对党的教育事业矢志不渝。工作上,我要求自己踏踏实实、勤奋上进;为人上我要求自己谦逊坦诚、热情大方。教学上,我要求自己孜孜不倦,一丝不苟。关爱学生、团结同事,对学生要有耐心、爱心、恒心;对同事要有真心、热心、诚心。教育是爱的艺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教师奉献爱心和情感的工作。一个教师如果没有爱,就奢谈什么耐心、细心和责任心。老师的爱是博大的,但这种爱不是溺爱。因为溺爱不是真正的爱,放任不是爱,对学生严而有格,严而有度的要求,使他们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才是对学生的真爱。若有人问起我:“热爱教育吗?” 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矢志不渝!” 我还年轻,在教育的岗位上还需不懈的努力!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真所谓“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
他们支教9年,除了儿子和女儿,其他亲友甚至不知道他们在做什么,只知道去了贵州;这9年,朱敏才没回过一次北京;这9年,孙丽娜一人奔波在贵州和北京间,处理家事、为老伴拿药;这9年,夫妇俩的足迹遍及望谟、尖山苗寨、遵义龙坪等地,哪里最需要就去哪里,与山区的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情谊。朱敏才已经9年没有回过北京的家了,每年春节都在小学里过,因为年事渐高,72岁的他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症等危险疾病,孙丽娜两个月左右回趟北京,除了给自己看病,还要给朱老师拿药。朱敏才、孙丽娜老师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心系祖国教育的未来、模范履行人民教师的光荣职责,用自己的辛劳汗水谱写了一曲曲辉煌灿烂的教书育人的动人乐章,为教育事业作出了突出贡献,其思想境界之高,业务技能之精,事业心之强。“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我想这句警句用在他们身上是太恰当不过了,他们用自己的心血在校园中永驻光芒!而他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正是我们广大教教职工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朱敏才、孙丽娜老师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
在支教的9年里,他们选择教育最需要的地方,也是条件最艰苦的地方工作,他们是扎根基层、为人师表、教书育人、默默奉献的先进典型人物。
反思自己,我们有着比他们优越的环境,却做不到他们的坚持;我们有着比他们强健的体魄,却没有他们的勇敢„„
反思自己,有时候我们是不是会觉得教起来很累?是不是会抱怨?是不是会觉得生活很乏味?现在我才发现我的工作很有意义。
反思自己,以前老是觉得孩子们学习不认真,调皮捣蛋。可是现在看来,他们真的很可爱。什么叫“蜡炬成灰泪始干”,什么叫“春蚕到死丝方尽”,他们的事迹,让我重燃教育的热情,他们所做的不仅仅惠及他们的学生,更激荡着我们做老师的心灵。
我们要学习他们大力弘扬立足本职、爱岗敬业的工作精神,向先进学习,向榜样看齐,学习他们脚踏实地、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学习他们任劳任怨、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爱校如家、爱生如子的高尚情怀。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争做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在教育系统里进一步掀起创先争优、学习先进典型的热潮,我将结合当前党的群总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以朱敏才、孙丽娜老师为镜子,做师德高尚、师级高超、师风严谨的人民满意的教师,为创建和谐、文明的马蹄教育强镇,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2016年04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