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是计算机专业学生进入大学学习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程,其目的在于用统一的思想认识计算机学科的本质,并对计算机学科的系统化和科学化进行阐述。本专业要求我们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包括计算机硬件、软件与应用的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了解本课的知识结构、基本形态、核心基础,典型技能和基本工作流程;熟悉计算机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环境和工具;掌握计算机系统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能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并具有研究开发的基本能力。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是什么能被有效地自动化,其研究的范畴包括计算机理论、硬件、软件、网络及应用等,按研究的内容可分为基础理论、专业基础和应用三个层面。计算机理论的研究包括离散数学、算法分析理论、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理论、程序设计语言理论、程序设计方法学;计算机硬件的研究包括元器件与存储介质、微电子技术、计算机组成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体系结构;计算机软件的研究包括程序设计语言的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语言翻译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算法设计与分析、软件工程学、可视化技;计算机网络的研究包括网络结构、数据通信与网络协议、网络服务、网络安全;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及人机工程包括计算机应用的研究、软件开发工具、完善既有的应用系统、开拓新的应用领域、人机工程、研究人与计算机的交互和协同技术。除了能力上的要求外,我们还需要良好的心理素质,要熟悉作为一个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准则,开学到现在已经大半个学期了,我该问问自己学到了什么,以后朝什么方向发展了,虽然现在的我对专业的知识掌握的远远不够,但是人生总该有自己的规划。不知道自己一天到底要做什么,或是做什么都不起劲,这是一个在大学里非常普遍的现象,这归根到底是缺少目标。通过了解,计算机学科建设的主要方向/领域包括:软件工程、嵌入式系统、网络技术及信息安全、医学生物信息学与图像、移动计算与智能、多媒体技术、企业建模与应用集成等。目前我还没有想到自己会在哪方面发展。听师兄师姐说这个专业适合那种对这个专业感兴趣但不是一时的兴趣的 人去学习,他要对这个专业有着相当浓厚的 兴趣,还有就是性格内向一点的,能坐得住人,最重要的一点 就是要有上进心,懂得自己学习,这个专业学的东西很宽泛,所以如果学得好的话应该是个全才,但是最终毕业的时候一定要有自己拿手的技术,不要都会一点都不精!
通过进行工程教育改革,汕头大学工学院提出的全新的EIP-CDIO
(Ethics,Integrity,Professionalism;Conceive-Design-Implement-Operate培养模式的教育理念,EIP-CDIO提倡以培养个人能力(包括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协同工作能力和系统调控能力为主要目标,以科学的课程设置作为能力培养的载体,以科学的课程安排促进能力培养,建立起符合国际工程师认证的课程体系。为了做到上述所说,在大学四年期间,我首先要学会克制自己,很多时候我们抱怨怎么在大学里时间过得那么快,但我们在抱怨的时候,是否想过自己整天蹲在宿舍
里上网看视频,聊QQ,在网络游戏中厮杀呢,我们都会说该玩的时候玩,该学习的时候学习,这是正确的,但很多时候我们都在不该玩的时候玩的不亦乐乎,在该学的时候有没心思去学,所以我认为学会克制自己在什么时候都是很必要的,其次我要想想大学毕业后是否考研,及早做好准备,平时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多关注事实热点,为自己四年做一个规划,把要选的课程尽量安排好,在相应的时间里做出书录,多看些书,拓宽知识面。要养成做学习时间分配的习惯,脚踏实地的令自己的生活过得更充实。虽然上课有时候听不懂,但还是要去听课,课后要及时的复习和预习,大学主要是靠自学的,不想高中,老师不会天天敦促你作这做那的,在大学你就是自己的老师,什么都要你自己为自己想,别指望有人为你铺好路。大学,不仅仅局限与学习知识,良好的人际关系也很重要,只会学习而不积极参加其他活动的人是不及格的大学生。上次去听讲座时老师讲我们工学院的课程要求实践比知识还重要,所以我们要在实践中锻炼出自己的综合能力,学会在团队中的分工与合作,现在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很多工作都需要很多人共同去完成,据了解,现在的招聘单位都采取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来选拔员工,记得我们开学前去各个部门面试时也是采用无领导小组讨论的方式,刚开始的时候我很害怕,但看到身边的同学一个个大胆流利地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表达自己的意见时我渐渐也适应了,经过几次的面试,我有了一些经验,我觉得大学是一个缩小的社会,我们要用四年的学会一些在社会生活的必要技巧,便于我们能更好地融入社会。现在我们是大一,很多事情还不知道,所以为
了少走弯路,我们要多点向高年级的师兄师姐请教,借鉴他们做得好的方面。听他们讲哪些需要注意的。
在大学里有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时间,很多可以利用的学习资源,例如:图书馆,实验室,平时有时间要多点去图书馆,别把太多的时间放在看电影,玩游戏上。我希望在大三大四看回这些文字时我会自豪地对自己说我都能做到。
第二篇: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报告
摘要:转眼间,一个学期已经快要过去。相比较刚刚入学时,对计算机一窍不通的我来说,现在的我已经对计算机这片领域有所了解了,尤其是在经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之后,使得我对计算机的历史及其组成有了深刻的理解。下面我就: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这四个方面谈谈我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
1.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和打算如何学习该专业
当今的世界,是一个信息交流愈加频繁的世界。而计算机作为信息储存和信息传递的重要载体和工具,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日常工作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要求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的进步和完善已成为必然。这其中包括了硬件系统的发展和完善、软件系统的更新和创新、程序设计语言的模块化、简明性和形式化的发展甚至是未来的人工智能系统。这一切无不促使着计算机专业向着更高的层次发展。
现如今,计算机专业已经不是仅仅掌握几门程序编辑语言就可以的,它对学员有着更高的要求。首先,在知识领域方面,我们必须掌握图形学、离散结构、数值计算科学等多门学科知识,同时,我们还要理解计算机的硬件、软件结构,了解计算机的运行过程。
然后,在个人方面,它要求学员应有着缜密的逻辑思维,良好的职业道德,更要有终身学习的想法和毅力。因此要学好计算机专业并不容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着合理打算,以及恰当的计划。
在我看来,学习计算机专业,首先不能缺的就是毅力。正如我在上面所讲的,学习计算机就要做到终身学习,因为计算机产业作为朝阳产业,更新速度快,旧的东西往往很短的时间便被新的取代,所以稍有懈怠我们便会被其甩在后面。其次,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调整心态,即便计算机不是自己心目中的理想专业,但进入计算机专业
学习,就必须全力以赴,正确面对;
2.放宽眼界,不要仅仅局限于课本之上,还要多阅读一些与专业有关的课外书籍,例如《数据结构》等;
3.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听讲,切勿走神或者打瞌睡;
4.重视上机操作,在实际操作当中加深自己对程序语言的理解;
5.努力学好数学,打好基础;
6.合理利用课余时间,做到学习娱乐双结合;
7.时刻关注计算机领域发展,注意新的与计算机有关的科学技术,并时刻吸收新的知识;
8.学会向老师问问题;
我相信,只要我肯努力,我一定会学好计算机这门专业的!
2.对离散数学和它在软件工程的学习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以及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从计算机的发展史来看,它的最初的功能就是计算,因而它与数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又因为计算机对数据的处理是单个单个依次进行的,所以它处理的问题本来就是一种非连续的,一种和离散有关的数学模型。因此离散数学对计算机的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与意义。
离散数学,或称离散结构,它主要包含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结构和图论4个部分,另外还包括计算机应用对象的离散结构的研究,如离散概率、运筹学、数值计算、数学建模与模拟等。总的来说,离散数学是我们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基本数学工具,同样也是我们解决
计算机问题的基础所在。
当前,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和计算机应用的日趋广泛,离散数学在计算机领域的重要性愈加突出。这不仅仅表现在它在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算法分析、逻辑设计、系统结构等方面的广泛应用,还体现在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一种严密的、抽象的逻辑思维,我想这便是离散数学的重要性所在吧。
既然离散数学如此重要,那么学好它便成为学好计算机的关键之一。因而我认为要学好离散数学,进而打好专业基础,就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离散数学为我们提供了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因而在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可以尝试着用这种逻辑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进而加强自身的逻辑概念,为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同时,加深自己对离散数学的认识,更好的掌握这门学科;
2.认真学习学校安排的数学课程,为将来学习更加深奥的数学知识作好充足准备;
3.“实践出真知”,要把握好机会,多参加一些学校组织的活动。另外,如果有机会参加相关竞赛的话,也应该抓住机会,从实践中学习,并培养自身对专业的兴趣。
3.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自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诞生,到现在微型计算机的普及,已经过去了近66年。在这期间,计算机可谓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产品不断更新,系统设备也愈加先进。但究其根本,其系统组成依然遵循着传统的结构,这种结构便是“冯诺依曼模型”。而我要谈的计算机硬件系统也正是从这种模型中演变出来的。
硬件系统,顾名思义就是指微型计算机系统各种看得见的、摸得着、实实在在的装置,是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物理基础。与原始的冯诺依曼机不同,现在的硬件系统并不是以控制器为中心,而是转向以存储器为中心,通过将复杂的计算以及操作过程转变为由许多条基本指令组成的程序,预先存入存储器中,然后根据用户发出的运行指令,计算机再按程序规定的顺序逐条的执行指令,进而完成用户所需的功能,从而大大提高了运行速度。
当前,我们所熟知的硬件系统主要包含两大部分:主机和外设。主机除了冯诺依曼机中已有的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外,还增加了包括只读存储器(ROM)、随机读写存储器(RAM)、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在内的主存储器。而外设则在输出、输入设备的基础上,又增添了软盘、硬盘等辅助存储器和网络设备、声卡等其它设备。其中,输入设备除却键盘鼠标等传统设备外,又根据工作或是用户的要求增添了光笔、摄像头等现代高科技产物。而这一切都使得计算机硬件系统越来越来完善,越来越来人性化。
谈到计算机硬件系统,我们就不得不讨论其工作过程:计算机工作时,主要是通过输入信息——系统处理——输入信息的模式进行的。其工作模式主要是通过总线结构来完成的,其中我们利用外部设备输入需要处理的信息,经过总线传递给CPU,再经过其处理,然后又经过总线输出到外部设备上来,通过外部设备表示出来,这便是我们知道的整个的工作过程。
而现如今,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计算机需要处理的数据信息越来越来庞大,同时人们对计算机功能的要求也越来越来高,而硬件系统作为这一切的基础,就必须有着极大的发展。就我所知,当前的计算机硬件系统有七大发展趋势:更小巧;更个性;更聪明;更廉价;更“无线”(无线);更普遍;更时尚。同时,所谓的多核技术也是未来计算机硬件系统发展的方向。我想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以及人们无穷的创造能力,计算机硬件系统会越来越来完善,并且促使着计算机越来越来贴近人们的生活。
4.软件工程的模型、方法及文档的概念,以及对软件工程能力培养的认识
如果说硬件系统是计算机的身体构架,那么软件系统就是计算机的思维所在。假如没有了软件的操控,计算机就会变成 “行尸走肉”一般了,因而软件对计算机异常重要。这便
有了软件工程的诞生。
在软件工程当中,必不可少的一环便是选择恰当的软件开发模型。当前,常见的开发模型共有6种,它们分别是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法模型、螺旋模型、喷泉模型、转换模型和智能模型。除了软件开发模型,软件开发方法也同样重要,因为它不仅仅限于程序设计,还包含了更多的软件工程的活动,软件开发方法可谓贯穿于整个软件工程的全过程。由于软件开发方法大都是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所以不同的软件开发方法都有其各自的特征,而如今公认的典型软件开发方法有以下几种: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问题分析法、可视化开发方法等。
不过,仅仅有模型和方法还是不够的,软件工程文档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软件文档也称文件,通常指一些记录的数据和数据媒体,具有固定不变的形式,可被人和计算机阅读。它在整个软件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起到了重要的桥梁作用,可以说,没有文档就没有现代的软件工程。
从软件开发模型、方法到软件文档,我们不难看出,要想拥有出色的软件工程能力,缜密的逻辑思维是必不可少的。同样,在面对软件工程繁杂的步骤时,我们也要有绝对的耐心,清晰的头脑。除此以外,对专业知识的掌握也至关重要,并且,面对软件更新快的特点,我们必须要学会时刻关注软件行业的发展,不断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总结:通过学习计算机科学导论,令我对计算机专业有了较为深入的了解。在谈完自身对专业的理解和今后学习的计划,以及对离散数学、计算机硬件系统、软件工程的认识后,我对我未来的发展方向有了初步的认知。
参考文献:
【1】翟中、熊安萍、蒋溢《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第三版。
【2】
第三篇: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总结报告要求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习
总
结
报
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科学导论
学时学分:16学时1学分
专业班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学号:姓名:
评分:
任课教师:
2013年12月
摘要
计算机科学导论的学习已经结束了,作为一个大一新生的我学习了这个导论受益匪浅。通过这次的学习,我已经对计算机科学这一领域有了一定的理解。关键词:计算机科学导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离散数学、软件工程、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大学规划、未来畅想。
一、引言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这两个过程都是漫长的,饱含了许多代科学家们的辛酸努力,下面我将一一讲解。第一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过程。在电子计算机诞生之前,还有各式各样的不同种计算机,先是机械型的计算机,其中英国数学家巴贝奇发明的分差机中出现现代计算机中的寄存器、运算器和控制器雏形,对计算机的发展有重要意义。然后到了电式计算机,其中德国科学家朱斯发明的二进制z—1型计算机采用了二进制,到了z—3型计算机室程序控制的,更是意义重大。到了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这台计算机叫做eniac,是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的。这样电子计算机诞生在这个世界了。第二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电子计算机发展至今,已经更新换代多次了,现在我们使用的是四代电子计算机。电子计算机主要按照电子器件的改变来划分其代数,第一代的电子计算机采用的电子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采用的是晶体管。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标志是逻辑元器件采用了集成电路。第四代则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的发展并没有止步,如今第五代已经在研发当中。
《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主要内容。计算机科学导论是学习计算机知识的入门知识,同时也是我们计算机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全书共10章。第1章介绍了计算机的产生、发展、特点与应用;第2章介绍了计算机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第3章介绍了程序设计的概念,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元素,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程序设计方法及风格;第4章介绍了数据库的系统及其应用,内容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结构、数据模型、关系数据库、数据库查询语言sql、数据库的设计、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的新发展;第5章介绍了操作系统原理中的处理机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操作系统接口管理,操作系统的形成和发展,当前主流的操作系统;第6章介绍了计算机网络技术基础,internet基础,计算机网络安全;第7章为软件工程概述,内容包括软件工程的科学体系与分支,软件工程的技术方案与途径,软件的生存周期,软件过程模型,软件过程改进,结构化方法学,结构化方法常用图形工具,面向方法学;第8章为数据结构与算法的概述,内容包括线性表,栈和队列,串,数组,树,图,排序;第9章介绍了离散结构中的命题逻辑,谓词逻辑,集合与关系,函数,代数系统图论;第10章介绍了计算机专业的职业与道德,内容包括社会信息化,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介绍,计算机课程的学习方法,计算机专业的认证,计算机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计算机科学导论》清华大学出版社 前言)
《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
一、培养目标,二、培养要求及特色,三、学制与学位,四、主干学科,五、核心课程,六、学时与学分,七、教学进程计划表。全面得阐述了对2013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生培养的方案。大学对学生的培养的主要方式是授课与实习,在授课方面《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各门课程之间的先后顺序很有特色。在学生刚进大学初期,学生主要学习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如高等数学),专业上的课程也是先接触入门知识。这样就能使刚从高中毕业习惯了高中学习习惯的新生有一个过渡期。如此再步步,循序渐进,再把难度较高的专业知识在学生在掌握了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入门的专业知识后进行授课,使学生在学习上不会感到太困难,如先学c语言后再去学习其他计算机的语言。
以下是我通过《计算机科学导论》这门课的学习后对于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和体会,以及一些计算机基础知识的理解。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体会
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计算机用于数学运算,数据处理等,总的来说是对于计算的研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也是为了计算而诞生。最初很多人并不相信计算机可能成为科学研究的领域,随着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功能越来越多,渐渐地计算机就不单单用于计算了,它已经可以处理文字、图片、声音等。正是这样的发展趋势,使计算机在发展初期还没有太大的处理能力时,在20世纪50年代至20世纪60年代的早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开始被确立为不同种类的学术学科,而普渡大学在1962年设立的计算机科学专业成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世界上第一个学位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形成雏形。
如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发展为系统性研究信息与计算的理论基础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如何实现与应用的实用技术的学科。它通常被形容为对那些创造、描述以及转换信息的算法处理的系统研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包含很多分支领域;其中一些,比如计算机图形学强调特定结果的计算,而另外一些,比如计算复杂性理论是学习计算问题的性质。还有一些领域专注于挑战怎样实现计算。比如程序设计语言理论学习描述计算的方法,而程序设计是应用特定的程序设计语言解决特定的计算问题,人机交互则是专注于挑战怎样使计算机和计算变得有用、可用,以及随时随地为人所用。有时公众会误以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就是解决计算机问题的事业(比如信息技术),或者只是与使用计算机的经验有关,如玩游戏、上网或者文字处理。其实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所关注的,不仅仅是去理解实现类似游戏、浏览器这些软件的程序的性质,更要通过现有的知识创造新的程序或者改进已有的程序。
2、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及研究范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学科的根本问题是探究计算机及其周围各种现象和规律的科学,亦即研究计算机系统结构、程序系统(即软件)、人工智能以及计算本身的性质和问题的学科。计算机科学是一门包含各种各样与计算和信息处理相关主题的系统学科。所以学习本学科就是让学生掌握数学与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以及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相关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专业能力和良好的综合素质,能胜任计算机科学研究、计算机系统设计、开发与应用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掌握计算机科学和计算机在各行各业中应用的技术。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研究范围包括: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逻辑、数值分析、计算机原理、微型计算机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网络、高级语言、汇编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编译原理、图形学、人工智能、计算方法、离散数学、概率统计、线性代数以及算法设计与分析、人机交互、面向对象方法等,也就是涉及软件、网络、图像、应用等多方面技术。本学科随着科学的发展与社会应用的宽泛化,是其研究的内容不断地集体化,细化和工业化,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软件测试、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电子商务、信息与计算科学、智能科学与技术、图形图像制作、数据库管理、嵌入式系统、物联网、计算机安全和密码学等。
3、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包括: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要与计算机对话就需要有一种计算机听得懂的语言,例如c语言就是一种计算机能识别的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编程是实现某个方法去解决某个问题,而数据结构和算法是程序的根本,其中计算机中数据的组织和存储方式就是数据结构,好的数据结构可以是程序更加高效率地运行;计算机组成与结构,主要包括计算机硬件系统的基本组成、数字电路基础和计算机中的逻辑部件、信息表达与运算基础、存储系统、中央处理器、外部设备、输入/输出系统和总线系统等知识;操作系统,操作系统是配置在计算机上的第一层软件,操作系统的性能直接影响着计算机系统的工作效率;编译原理,内容包括语言和语法、词法分析、语法分析、语法制导编译、中间代码生成、存储管理、代码优化和新代码生成等;离散数学,数字电子计算机是一个离散结构,处理的是离散的或者是离散化的数量关系,计算机科学面临的就是如何丢离散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信息化社会中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基础,差不多所有的软件系统都需要数据库的支持,是计算机科学的重要领域;还有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和人工智能等。4.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体会和计划
刚刚学习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不太久,目前在老师的教导下接触了计算机基础与计算机科学导论这两本展业有关的书,当然我也会自己去图书馆看一些与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有关的书籍,我觉得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个非常有趣的一个专业。在学习这个专业之前,一直认为计算机,准确来说是计算机中的微型机也就是我们常常接触到的电脑,一直以为电脑是一个奇迹的存在,因为在我未接触这个专业前,觉得电脑比人脑还要聪明它,人们的工作与信息传递都是高度依赖电脑的。然而接触这个专业后,有趣地发现计算机包括微机(电脑)都是一个高速但只会做加法的笨蛋,而它的躯体组成又是那么地简单,即计算机的硬件结构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当计算机没有软件系统的支持时,计算机又被称作一堆没有灵魂的废铁。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有趣惊奇地发现,一步一步地揭开了计算机那对于外行人来说的那神秘的面纱。学习这个专业能体会到这个专业有趣的一面,但也能体会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难度。学习这个专业并非简单,在这个人类创造出来的一门科学,这个专业包含了大量抽象的,全新的理论和概念。学习这个专业感觉它的抽象性的存在更为明显。那些理论上的东西,你只能去理解、去领悟。学习这个专业我还体会到功夫不怕有心人这一道理,虽然这个专业存在难度,但是我们的实习可操作性很强,因为计算机并不难的到,每个人都可以接触到,那么我们实习、实验起来的设施条件要求就不会很高,所以学习了新理论、新知识,实习、实验起来并不难,在课堂上没有理解透彻,课后自主学习也是有条件的。学习了这个专业,我还体会到我在不断充实自己,总所周知计算机已经运用在各行各业中,我学习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了解计算机,对解决计算机的问题有很大的帮助,即学习这个专业的实用性非常之高,实用性高自然感觉自己的能力强,所以就是在不断地充实自己。
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专业的计划,我首先在谈谈我的方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其包含了很多与计算机有关的技术,每一样是实用性都是很高的,如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计算机软件、软件测试、网络工程、信息安全、数字媒体技术等等,我的方向是我想成为一名程序员。有了目标的学习才不会在社会的各种诱惑中迷失自我,才不会盲目地学习,等着一张毕业证去找工作。对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这一专业的计划。首先,自然科学的课程是必须要掌握的,特别是高等数学、离散数学、大学物理和线性代数等于计算机这一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对于这些学科要高度认真的去对待,认真学习理解透彻,这会对自己学习专业知识很有帮助。其次学习好大学英语很重要,毫无疑问,顶尖的计算机技术都在美国,更多的新计算机技术都会在美国诞生,所以要学好英语,目标不单只是为了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更多的是要使自己能使用英语去更好地学习领先的科学与技术。更为重要的是在专业知识方面,要有重点地去学习,在专业所涉及的技术不需要一一都要拔尖,有一些掌握了就好,对于自己感兴趣的想要发展的方面就要着重学习。
三、浅谈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
其重要性,可以体现为两点。第一点,面对着最一般、最自然的思维对象。虽然计算机是为了某种特殊的计算而诞生的,如今不断地扩大它的应用范围;所解决的问题的深度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复杂。这样就产生了两个相互矛盾的问题摆在计算机科学工作者的面前:一是当计算机系统支持问题许多不同的领域问题的应用时,它所能解决的问题只是关于这些不同问题领域的共性,因此系统不能是很丰富的;二是实际应用中所表现出来需要计算机解决的问题是很丰富的和很复杂的,为了使计算机解决丰富复杂的问题,它支持解决的问题的范围不能是很宽的。前者从描述计算机科学的语言来看,要求描述计算机科学的思维的语言面对的的是最一般和最自然的对象,或者说鉴于目前计算机仅能认识符号,所面对的是能用符号表示的最一般和最自然的对象。如果要计算机面对的是有许多条件限制的特殊的对象,那么,计算机就有可能因为无法了解这些条件而不认识这些对象。关于这些对象的操作也应该是最一般和最自然的,只有最一般和最自然的操作才是作用于最一般和最自然的对象,才能真正实现。在现有的计算机体制下,操作往往表现为符号的形式变换。正因为这样,在离散数学中首先了解集合。因为①集合的确定除了满足排中律之外不需要再满足任何其它条件;②从集合出现构成新的集合的操作最自然、最简单,它只是并、交、补等;③集合和在它们之间的运算(操作)都能用符号表示;④利用集合和它们之间的运算能够产生出任何数学对象,也能在符号处理层面产生所有计算机系统。因此,有些离散数学的对象,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很特殊、很简单,因为数学是在某种特定的理想条件下定义的对象,这种特定的理想条件下计算机不一定认识。离散数学就不能这样做,必须从最一般、最自然的条件下去理解。然而最一般、最自然的对象系统是非常广泛的(例如集合存在的范围是排中律所允许的最广泛的范围)。如此广泛的范围中所能讨论的性质是不丰富的,以次作为问题求解的平台不论在表达能力上和求解的功能上都是很低的。要求计算机求解的问题不仅需要问题的广度,而更重要的是问题的深度。离散数学所讨论的问题是从最一般、最自然的对象出发,但并不是停留在最一般、最自然的对象系统之中,离散数学整个学习过程就是不断地从计算机能了解的低层的系统中去构造仍然是计算机能了解的高一层而更丰富(更具有个性)的系统。这种不断地从广泛的描述问题领域构造没有那么广泛但更为丰富的描述问题的领域的过程称为“气化”。后者从计算机面临的实际问题来看。计算机面对的问题是一种多学科,且多姿多彩,个性非常突出的问题领域,在这些问题领域中问题描述和进行问题求解所用的方法是各式各样的。如果计算机只能解决其中某个领域的问题,那么这种计算机就只是专用机。计算机科学的工作者面对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问题领域必须找到更为抽象的语言层面,虽然它不能描述每个问题领域的所有个性,但它可以描述许多问题领域的共性以及有关这些共性的问题的求解。这种找寻描述许多问题领域共性语言的过程称为“形化”。为了有更多的共性,往往需要讨论语言的编码。所以离散数学中所讨论的结构并不是某种具体的结构,而是能代表一类结构的抽象结构。例如,半群,它并不是指某个集合和结构,它是只要满足结合律的所有结构。离散数学另一个学习过程是讨论提出构成抽象结构的条件以及讨论各个抽象结构的性质和抽象结构之间的关系;第二点,构造性的思维方法。学科的思维特点是由学科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和表达语言所决定的。我们不去讨论这些概念的精确定义和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含义,但在计算机科学中,任何的思维都应该问题的求解在计算机上实现。在计算机科学的表达语言(至少在符号处理层面和在逻辑层面)上,求解问题如何操作,也就是说任何称得上适合于计算机科学的思维都应该是可操作的。所以在数学中的存在性和唯一性问题,在计算机科学中是可构造性和构造的复杂性问题。另外,目前人们让计算机解题,不仅要(用程序的方式)告诉计算机做什么,而且还要(用程序的方式)告诉计算机如何做,因此在结构化问题描述的基础上,还要指出问题求解的整个构造过程。在计算机科学的整个解决实际问题的思维过程中,非常注重解题的可操作性和操作的过程。(摘自百度文库)
四、浅谈对软件工程的认识
(一)软件工程是:把系统的、规范的、可度量的途径应用于软件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也就是把工程应用于软件。
(二)软件生命周期,将软件产品从提出、实现、使用维护到停止使用退役的过程成为软件生命周期。一般包括可行性研究与需求分析、设计、实现、测试、交付使用以及维护等活动。这些活动可以有重复,执行时也可以有迭代,还可以将软件生命周期分为软件定义、软件开发及软件运行维护三个阶段。
(三)软件过程
软件过程是为了获得高质量软件所需要完成的一系列任务的框架,它规定了完成各项任务的工作步骤。通常使用生命周期模型描述软件过程。生命周期模型规定了把生命周期划分成哪些阶段及各个阶段的执行顺序,因此,也称为过程模型。如今有一下几种模型:第一种瀑布模型,瀑布模型一直是唯一被广泛采用的生命周期模型,现在它仍是软件工程应用的最广泛的过程模型。其有以下几个特点:阶段间具有顺序性和依赖性;推迟实现的观点;质量保证的观点。第二种快速原型模型,快速原型模型的优点是有助于保证用户的真实需要得到满足。所谓快速原型是快速建立起来的可以在计算机上运行的程序,它所能完成的功能往往是最终产品能完成的功能的一个子集。第三种增量模型,它分批地逐步向用户提交产品,整个软件产品被分解成许多个增量构件,开发人员一个构件接一个构件地向用户提交产品。增量模型的优点是: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向用户提交可完成部分工作的产品;逐步增加产品功能可以是用户有效充裕的时间学习和适应新产品,从而减少一个全新的软件可能给客户组织带来的冲击。第四种螺旋模型,其基本思想是:使用原型及其它方法来尽量降低风险。螺旋模型的优点对可选方案和约束条件的强调有利于已有软件的重用,也有助于把软件质量作为软件开发的一个重要目标;减少了过多测试或测试不足所带来的风险;更重要的是,在螺旋模型中维护只是模型的另一个周期,在维护和开发之间并没有本质区别。螺旋模型只适用于内部开发的大规模软件项目。
(四)设计方法有一下3种
1、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
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的目标是给出设计软件结构的一个系统化的途径。在软件工程的需求分析阶段,信息流是一个关键考虑,通常用数据流图描绘信息在系统中加工和流动的情况、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定义了一些不同的“映射”,利用这些映射可以把数据流图变换成软件结构。因为任何软件系统都可以用数据流图表示,所以面向数据流的设计方法理论上可以设计任何软件的结构。
2、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
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的最终目标是得出对程序处理过程的描述。这种设计方法并不明显地使用软件结构的概念,模块是设计过程的副产品,对于模块独立原理也没有给予应有的重视。因此,这种方法最合适与在详细设计阶段使用,也就是说,在完成了软件结构设计之后,可以使用面向数据结构的方法来设计每个模块的处理过程。jackson方法和warnier方法是最著名的两个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使用面向数据结构的设计方法,首先需要分析确定数据结构,并且用适当的工具清晰地描绘数据结构。
3、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
面向对象的分析与设计由于软件工程原则是:抽象、信息隐藏、模块化、局部化、确定性、一致性、完备性、可验证性等,现代软件工程中非常重视模块化和软件重用。而面向对象的软件设计提供了对象、方法和消息等一整套概念,使从问题空间到解空间的变换非常直观、合理,这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完全吻合.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方法提供了抽象类型机制,将数据与数据的操作封装在一起,共同完成信息和处理的双重模块化,它的封装和继承,都完美地体现了现代软件工程这些特点.这也就是当前软件工程中,面向对象软件范型一枝独秀的原因。目前,大多数软件开发组织已经从分析、设计到编程、测试阶段全面采用面向对象方法,使面向对象成为当前软件领域的主流技术。(部分内容摘自百度文库)
五、简单叙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
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
总的来说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运算器和控制器统称中央处理器。存储器分成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两大类。中央处理器、内存储器和连接输入输出设备的接口统称为主机。微机的主机集成在主机板上。外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统称为外部设备。
中央处理器
计算机的中央处理器又称为cpu,它是计算机的核心部分。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其实中央处理器内也有存储器。运算器:完成对数据的算术和逻辑运算的操作的部件。控制器:计算机的指挥系统。存储器:储存数据。中央处理器工作的主要原理是:在控制器的控制下,运算器对取自存储器的数据进行算术或者逻辑运算,然后把结果送回到存储器中。
存储器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来存放所有数据和程序的部件,它的基本功能是按指定的地址写入或者读出信息。存储器可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主储器又称内存储器,简称内存或主存;另一部分是辅助储器,简称外存或辅存。主存储器是用来存放计算机在运行过程中所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辅助存储器主要是由磁带、磁盘和光盘等存储构成,用来存放暂时不用,在需要时成批调入内存中的程序和数据。无论内存或者外存都是由若干个存储单元组成,每个存储单元都有一个地址,计算机通过地址对存储单元进行读写,都有其自身的存储容量,即一个存储器所包含的字节数,存储容量单位有b、kb、mb、gb、tb等。(1 b = 8 bits 1 kb = 1024 b 1 mb = 1024 kb 1 gb = 1024 mb1 tb = 1024 gb)其中内存又包括rom和ram。rom:只读存储器。特点:只能读,不能写;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主要用来存放固定不变的基本输入输出程序。ram:随机存取存储器。特点:可读可写;但断电后信息全部丢失。在科技发展中,内存的存储容量理论上是不可能比外存的存储容量大,因为内存的技术要求要比外存的技术要求更大,简单来说,内存能做多大外存就能比它做的更大。
输入输出设备
根据设备完成任务的性质,输入输出设备可以划分为五种,即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外存设备、数据通讯设备和过程控制设备。输出设备主要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和音箱,其中显示器我们日常见得最多,其分类有阴极射线管显示器、液晶显示器和等离子体显示器等多种。显示器上的内容由像素组成,像素总和是分辨率;分辨率越高,其清晰程度越好。说到显示器就要谈到显卡。彩显卡所支持的颜色数量是显卡的一个重要指标,主要取决于显存ram的大小,即我们常说的显存。还有一个指标就是流处理器的数量,而因为不同商家在开发专注的方向不同,市场上又有a卡和g卡之分。输入设备主要有鼠标、键盘、语音输入和扫描仪等,最为常见的是鼠标和键盘。硬盘和光盘等外存也属于输入输出设备,它们属于外存设备。
计算机的其它部件
主板:主板是一块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电路板,里边许多个的插槽,cpu、内存、显卡、多功能卡等都可以直接或者间接插在主板上。接口:输入/输出接口电路是微处理器与外部设备之间的信息变换和实现缓冲功能必不可少的部件。总线:连接微机各部件之间的一组公共信号线,是计算机中传送数据和信息的公共通道。根据所传送信息的不同,总线分为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计算机工作过程
现代计算机是一个自动化的信息处理设备,它之所以能实现自动化信息处理,是由于采用了“存储程序”的工作原理。这一原理是1946年由冯·诺依曼和他的同事们在一篇题为《关于电子计算机逻辑设计的初步讨论》的论文中提出并论证的。这一原理确立了现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方式(1)计算机硬件由5个基本部分组成: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入设备。
(2)计算机内部采用二进制来表示程序和数据。
(3)采用“存储程序”的方式,将程序和数据放入同一个存储器(内存储器),计算能够自动高速地从存储器中取出指令加以执行
控制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指令中心,它把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部件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然后根据指令的要求指挥全机各部分的工作。对于信息处理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及特殊请求,控制器能几时进行处理。
控制器的结构取决于计算机的结构、指令格式、控制方式以及组成方式等因素,因此各类计算机的控制在结构上是有差别的。(《计算机科学导论》 清华出版社 第二章)
指令在计算机工作非常重要,关系到计算机的运作情况,没有了指令计算机业无从工作了。一条指令就是一组有意义的二进制代码,基本格式为“操作码+地址码”。
六、简述对“实验班”的了解和看法
依照我对实验班的了解我知道:实验班主要是对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四个专业的2013届大一新生而设立的。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首次设立创新实验班。在实验班招生的审核要是有一下,高考成绩优异优先,其次是大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优秀者,在这两次的选拔会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2013届大一新生挑选出60人。然后对这60人再进行面试,选拔出30人组成一个实验班。这样的选拔的目的是挑选出优秀的、积极学习、善于主动学习的学生。当然要参加这次创新班的选拔,前提是要报名,报名是无限制的,所以每个学生都是有机会的。被选出来的30名同学独立成班,即脱离自己原来的专业班级。独立成班后,对于这30名同学的人才培养方案也将会作出改变,不再对这30名同学授予原来专业的知识,而是重新安排实验班的专属课程。进入这个班的30名同学会在教学上有一定的优先权,可以优先使用学校设备资源等,在实习的时候可能会优先到比较好的企业实习,这个实验班的同学可能每一位都会有一位导师,即一对一辅导,等到学生接近毕业要写毕业论文是将会有很大的帮助,等到学生毕业时可以优先考取本校的研究生点,同时毕业专业可以在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的四个专业任选一个作为毕业专业。但是这30名同学并不是一次审核后进入了实验班就会一直在实验班学习到毕业,对于实验班的同学每个学期会有专门的再次审核,审核不合格的同学将会离开实验班回到原先的专业班级继续学习。每一次的审核会是很严格的进行,这样来保证实验班的学生的高素质。
以上是我对实验班的了解,一下是我对实验班的看法。实验班是我校创新教育的方式。我觉得开设实验班是利大于弊的。开设实验班,把学校的优秀人才集中起来,因材施教,教出来的人才应该是高素质的,这样不单只对学生本身有益,还对学校的影响力有帮助,因为学校向社会输出了高素质人才,在社会中有所作为,这样既有来自社会更多的关注我校的人才培养,而对学生本身就提高了其自身的核心竞争力。但在这里我还想谈谈实验班审核中我的不解。对于初次审核中的高考成绩优先,学校的各个专业招生的投档线都不一样,在录取时各个专业的高考成绩有梯度落差,这对一些招生时分数较低的专业的学生视乎有点点的不公平。其次是再次审核是,对不合格的学生将会离开实验班回到原来的专业,实验班和其他专业课程毕竟有差异,若回到了原来专业,这些在实验班学习一段时间后离开实验班的同学能否再继续学习下去,学分分配方面的差异怎么弥补,这些问题的解决我觉得非常重要,应为设立创新班是未来更好得成就人才,但这个创新班会不会学生造成不可恢复的伤害。对于再次审核部通过的学生会离开实验班回到原来专业班级这一问题我就得应该慎重。
七、简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所涉及的方面很多,对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可以有多样选择的。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在未来可以是一名系统分析师、程序员、软件项目管理员和硬件类的一些职业等ti行业的职业。目前我正在学习这一专业的初期,通过初期对这个专业的了解,我对我未来的发展方向也有一定的定位。大学学习靠的是自觉,所以兴趣就非常重要,我也坚信兴趣是我们对自主学习的导师,基于我对程序编写有一定的兴趣,我想我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应该是做一名程序员。
根据目前我的了解,程序员可以根据软件种类不同分为普通程序员、高级程序员、高级软件工程师等。普通程序员的工作大都是与网站有关,高级程序员和高级软件工程师则是开发大型的应用项目。当然我非常想在未来我能成为一名高级程序员或者高级软件工程师。对于高级程序员和高级软件工程师,是应该熟悉地具备一种或者多种计算机语言,同时还应该精通面向对象开发以及web开发。同时,我还了解到,程序员的工作是极其消耗脑力和需要有创新能力的工作,在现在是信息更新换代非常快的时代,程序员也要不断的学习新技术来丰富自身的工作能力。
所以,还作为学生的我,应该在学习的时候有一定的重点去学习,对于作为一名程序员所要求掌握的应该掌握得更加透彻。当然,对于现在正在学习本专业的初期,我应该好好地掌握好现在的课程,为自己的未来在现在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要高度关注it行业发展的动态,关注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对程序员这一职业的要求的变化。
八、总结
这是一份关于计算机科学导论学习的报告。在报告包括:
一、引言,引言部分简述了计算机的诞生和发展过程、简述了《计算机科学导论》教材的主要内容和简述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其中在引言中简述了《2013级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后我还阐述我对各门课程之间的先后循序关系的理解和体会。
二、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体会。在这一部分又分为4个小部分进行报告,分别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形成与发展、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根本问题及研究范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课程体系的核心内容和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体会和计划。通过这四个小部分,一方面一方面的阐述了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体会。
三、浅谈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重要性,基于我对离散数学的学习甚少,通过在网上阅读文章了解,从百度文库中摘取了一些文章的观点,通过我的理解再加以整合,得到浅谈离散数学在计算机科学中的两点重要性。
四、浅谈对软件工程的认识,这一部分通过阐述软件工程的定义、软件的生命周期、软件过程和3种软件的设计方法来浅谈对软件工程的认识。
五、简单叙述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和工作过程。对于这个问题的的叙述,我用两个部分来叙述,一部分是计算机硬件系统的结构,另一部分是计算机的工作过程。其中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方面主要阐述了计算机硬件系统结构的通用概念和分别介绍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计算机的工作过程这一部分主要介绍了“存储程序”工作原理。
六、简述对“实验班”的了解和看法。在这一部分阐述了我对实验的了解和发表了我对实验班的看法,在我对实验班的看法中我提出了我认为存在的两个不足。
七、简述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在这一部分我写出了我对未来的憧憬,写下了我想做一名程序员的梦想,畅谈了我的梦想。同时还立足于现在阐述了我决心。
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一专业已经学习了一个学期,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也有一定的了解。首先本专业的教师富有教学经验,在教学中突出重点教学,课堂气氛积极幽默,常常提及与专业有关的课外知识,丰富了课堂内容,教师的教学热情高,在课堂上感染每一位同学,课堂内容教的非常透彻明了,老师还创建师生交流平台,方便师生交流提高教学质量;其次教学设备到位,有宽敞的多媒体教室,有计算机机房实习操作设备,多媒体教室自带麦克风和音箱系统,使每位同学能听清老师教授的内容。计算机机房的计算机配备了师生教育平台,在计算机上还安装了计算机基础内容测试系统,方便学生上机做练习,同时计算机机房如果没有某个班上课需要的话是开放给每一位学生的,机房的计算机是配备了互联网;再有在专业教学上,是授课与操作结合的,在学期的前部分是讲授课本的内容,在课本内容讲授完毕后,在学期的末尾再安排上机操作与练习;最后在考核方面,考核方式灵活,由上课老师决定其考核方式及内容,这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教师更好地考察学生,是能达到考核学生的目的的。接下来我想谈谈我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现状的意见、建议。第一点,分班和授课之间问题,我们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是又3个班,但是上课时3个班是在一起上课。在管理上我们存在3的班的区别,我觉得在教育上实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这个专业是只有1个班。这里我觉得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无益的,同时这样的教育质量我想是相对来说是比较低的,这里我想给出的建议是在专业授课是采用3个班分开由3个老师上课,我知道学校的师资有限,但我希望在某些专业重点课程上能分开授课,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是学生得到更好地发展。第二点,我觉得在授课与上机操作应该交错进行,我们原来的是先授完课,再上机操作。我并不否定这一种做法,但是我认为,如果能交错进行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因为交错进行时,透切了解课本内容的学生上机将会是加强学习,而对未透切了解课本内容的同学,这将会是加强了解的机会从而不会丢失课本已经教授的内容。当然所有的上机学生可以课后自己完成,但是要关注到,有老师辅导和没老师辅导是又巨大差别的。以上是我的两点建议。
第四篇: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报告
计算机导论课程学习报告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王福志
摘要
对计算机专业的认识,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的概念和认识。
关键词
计算机专业离散数学算法
一、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认识个人经历
在谈对自己专业之前,首先想说一下自己的经历。我想在计算机专业里,真正对计算机学习心早有所属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数人跟我的经历应该相差无几。在中学阶段虽说自己对计算机也很感兴趣,但也没曾想自己会走计算机这条路。我应该是对钢铁,机械特别有感觉的孩子,当年心愿是报考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但无奈高考成绩实在太惭愧,也就与自己的理想专业无缘。所幸车到山前必有路,自己被调剂到计算机专业,来到南航传说中的石榴院。或许命中注定(很无奈的说法啊),我开始了苦逼的“程序猿”之路。
有句话叫“既来之,则安之”,因此虽说对计算机专业没有十分的热情,但也不至于说是生活中充满了一派悲鸣。很多人认为学计算机很轻松,工作后薪水也高,自己曾几何时也这样想,但随着对计算机的深入的学习,我越来越感到搞计算机绝非易事。这体现在学习阶段要学好专业课,巩固好离散数学,算法等基础知识,将来工作后也要对工作充满热情,时刻学习,时刻思考,养成严谨耐心的工作态度和刨根问底的探索创新精神。下面我就对计算机专业学习及就业方向谈一些看法。发展方向及就业前景
2.1发展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类专业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路线基本上有两条路线:
第一类路线,纯技术路线。
纯技术路线大体有三个就业方向,即集成电路方向,软件方向,网络方向。集成电路方向是一个非常专业的方向,需要求职者有很强的专业知识,就业面很窄,但如果就业了,其薪水一般很高;软件方向需要从业者有扎实的数学基础,就业面较广,大多在软件企业;网络方向就业面比前两者宽得多,因为信息化是一个全社会的工程,政府、企业都在进行信息化,都需要在网络方面寻找合适的人才进行其网络系统的运行、管理、维护。
第二类路线,由技术转型为管理。
这种转型尤为常见于计算机行业,比方说编写程序,是一项脑力劳动强度非常大的工作,随着年龄的增长,很多从事这个行业的专业人才往往会感到力不从心,因而由技术人才转型到管理类人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选择。
2.2 就业前景
总体看来计算机行业在短期内是非常热门的行业,面前中国的计算机人才还很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国经济的发展。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大,因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前景广阔。但也应清楚的认识到随着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增多,就业竞争将更为激烈。而且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中国计算机专业毕业生的就业仍将存在结构性的矛盾,最终导致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在职业选择时会出现“冷热”不均的现象。因此,提升计算机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职业能力日显突出和必要。
3、如何学习专业知识
就目前自身学习来看,自己对计算机专业的学习还很浅显,这里摘录一下前辈的经验与体会用于自勉:动手编程序,动脑去思考,不要怕学新东西;要有良好的编程风格,要有软件工程的思想,对程序加注释,并保留自己的老程序; 3 读书,读好书,不要浪费时间在一些粗制滥造的书上;
4真正要学习用的是编程语言和方法,不是什么库,什么类,什么工具;了解嵌入式开发,了解PDA软件开发,了解.NET框架和C#;有自己的学习计划,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向高手请教,和同行交流; 7 要有耐心,爱探索,不浮躁,有信心成为一个优秀的程序员。
计算机专业对数学基础的要求特别高,应该说很多专业课程都离不开数学基础。我们要想学好计算机,就要从基础做起,学好数学知识。下面我将就离散数学和算法两方面谈一下其重要性及现阶段我们应如何巩固好专业基础。
二、离散数学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1、在计算机学科学习中的重要性
离散数学是计算机专业的许多专业课程,如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操作系统、编译技术、人工智能、数据库、算法设计与分析、理论计算机科学基础等必不可少的先行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离散数学作为有利的数学工具,对计算机的发展与计算机科学的研究起着重大的作用。在近期,利用自动机理论研究形式语言;利用谓词演算研究程序正确性问题;利用代数结构研究编码理论;利用能行性理论研究计算机中的可计算性问题等等。目前,离散数学在计算
机研究中的作用越来越大。计算机科学中普遍采用离散数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方法,使得计算机科学趋于完善与成熟。所有这些,使得离散数学成为了解和学习计算机科学、掌握和研究计算机科学的必需的理论基础。离散数学提供了许多计算机科学课程的数学基础,这些课程包括数据结构、算法、数据库理论、自动机理论、形式语言、编译理论、计算机安全等。在现代计算机科学中,如果不了解离散数学的基本内容,则在计算机科学中就寸步难行了。所以,学习离散数学可以发展自己的数学成熟性(即理解和创造数学证明的能力),而且为以后学习计算机专业学科打下良好的数学基础。
2、如何打好专业基础
离散数学是一门计算机科学中专业基础课,我们应明确总结的学习目的,站在较高的层次把握好离散数学的学习,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和方法,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创造条件;提高抽象思维和严格的逻辑推理能力,为将来参与创新性的研究和开发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计算机科学中的算法的概念和认识
1、算法的概念
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是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和有限的步骤。现在,算法通常可以编成计算机程序,让计算机执行并解决问题.
在算法概念的表述中,有范围限定词 “在数学中”,因此学习的内容均为数学中的问题。有一个有前缀限制的基本特征词“步骤”,前缀中,“按照一定规则” 指的是解决具体问题时的依据和表达方式,关注的是算法的基本逻辑结构(顺序、条件和循环),也表示算法具有有序性。“解决某一类问题”,强调的是算法适用对象的常态,突出算法的研究价值以及它的普遍适用性,也表明特殊问题的解题与一般问题的算法,存在联系又有区别。“明确和有限”,表示算法的每一步都是明确的、可执行的,总的步骤是有限的。
2、对算法的认识
随着我们应用水平地不断提高,我们会愈来愈深切地感觉到基础算法的重要性,你可能觉得当前学习的知识比较单薄,工作以后遇到的问题,只是很多初级知识的叠加,抽丝剥茧之后,还是最基本的算法重要。如果能灵活地运用所学的知识,当前工作中的这些需求都可以很好地得到解决。
算法的实质是将人的思维过程处理成计算机能够一步一步执行的步骤,进而转化为一步一步执行的程序.这决定了算法概念的形成与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有着直接联系。算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擅长处理具有条件、循环结构的问题,有其特有的作用和价值。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与表达的能力,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
总结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是一门应用范围非常广的专业,要求我们学好离散数学和算法等专业基础知识,系统掌握计算机硬件、软件的基本理论与应用基本技能,提高自己的学习实践能力,树立创新精神,成为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
相关文献
1.2.3.青岛工学院-百度百科.青岛工学院-百度百科 .2011 [引用日期2012-12-10] . 耿素云,屈婉玲。离散数学(国家十五规划教材).高教出版社,2004 [引用日期2012-12-10] . 钟志永,姚珺。大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重庆 :重庆大学出版社,2012[引用日期2012-12-10] .
第五篇:计算机科学导论专题报告
计算机科学导论专题报告
几位中国计算机科学家
王选与他的“激光照排”
他的一项发明让中国的一个行业,一步就从落后的状况跨越到世界先进的行列。激光照排技术让中国人感到骄傲。为了这项发明,王选几乎放弃了所有的节假日,更放弃了许多享受天伦之乐的机会。但是王选也得到了常人享受不到的快乐。因为他的发明,中国印刷业的发展历程缩短了将近半个世纪。到了今天,在全球华文报业出版印刷领域,有80%以上都在使用他发明的这项技术。他的发明被称作是中国印刷业的第二次革命。
王选所说的激光照排,就是把每一个汉字编成特定的编码,存储到计算机,输出时,用激光术直接扫描成字。简单地说,就是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汉字进入电脑的问题。但是,当时在很多人看来,王选的方案是他自己的数学畅想曲,甚至是骗人的数学游戏。
从1975年到1989年的14年间,围绕王选和激光照排的各种嘲讽和怀疑就一直没有停息过。他的发明也就很少有人问起。一些与王选合作的单位,也对这项技术失去了信心,撤走了协作人员。没有协作单位,没有报社采用,王选研制的系统就无法走向市场。在王选感到最没有希望的时候,一家报社主动找到了他。这家报社就是经济日报。虽然,之后,出现过很多错误,但最终王选还是坚持下来了,是他的毅力与对科学的信念支撑着他。
我的感悟 王选是科学工作者的杰出代表。他一生献身科学,淡泊名利,始终孜孜不倦地埋头于艰苦的科研工作,即使患病期间也没有停止过。他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努力拼搏、勇攀高峰的作风赢得了大家的尊重和好评。在科研成果和崇高荣誉面前,他始终强调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把科研事业当作毕生的追求,以提携后学为己任,甘为人梯,为培养和造就出一批批年轻的学术骨干呕心沥血。作为一名计算机应用专业的硕士生、博士生导师和北京大学计算机研究所所长,他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和年轻技术骨干严谨勤奋的科研作风,经常鼓励和帮助他们选择具有挑战性且应用前景光明的课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这就是对待科学的态度,是一种献身精神。
从普林斯顿到水木清华
姚期智(Andrew Chi-Chih Yao,1946年12月24日-),美籍华人,世界著名计算机科学家,2000年图灵奖得主,目前是清华大学教授。
姚期智祖籍湖北孝感,1946年平安夜出生于上海,幼年随父母移居台湾。1967年,姚期智毕业于台湾大学,之后赴美国深造。1972年获哈佛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75年获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UIUC)计算机科学博士学位。之后,他曾先后在麻省理工学院(1975—1976)、斯坦福大学(1976—1981,1983—1986)、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1981—1983)等美国高等学府从事教学和研究,1986年至2004年任普林斯顿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教授,2004年9月毅然决然回到祖国,出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此外,姚期智还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人文及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及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
姚期智获得过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George Polya奖,美国计算机协会算法与计算理论分会(ACM SIGACT)Donald E.Knuth奖等荣誉。2000年,因为姚期智对计算理论,包括伪随机数生成,密码学与通信复杂度的诸多贡献,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决定把该的图灵奖授予他。姚期智成为图灵奖创立以来首位获奖的亚裔学者。 我的感悟
一位名声显赫的科学家,在美国已经小有名气,但最后选择回国任教,可以说他的内心的爱国热情不能磨灭。作为一个人来说,你有许多不能忘记的,但最重要的是你的祖国已经你的亲人!无论你在何方,你的心里必须无时无刻不想着你的祖国与你的亲人!
“巨型机”
慈云桂教授被称为中国巨型机之父。
中国巨型计算机之父、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系兼研究所的创始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慈云桂教授离开我们整整10年了。慈云桂是计算机界的一代宗师。重温中国计算机的历史,人们会发现,从电子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集成电路计算机到巨型计算机,他始终活跃在我国计算机科学领域最前沿。
世界上第一台数字电子计算机诞生于1946年,然而10年后的中国仍是一张白纸。中国知识分子岂能甘心落后!1957年夏,慈云桂参加了中国科学院组织的数字电子计算机项目,紧接着又接受了研制舰艇指挥仪的任务。他和同事们提出了用数
字电子计算机代替传统的机电指挥仪的方案。1958年初,40岁刚出头的慈云桂在哈尔滨率领9人研制小组,拉开了研制中国第一代电子管专用计算机的序幕。当时设备简陋,器材奇缺,他们硬是凭着一本十几页的资料,铺开一张白纸,开始绘制中国电子计算机的蓝图。
经过近百次的试验和修改,1958年9月,一台代号为“901”的我国最早的电子管专用计算机诞生了。第二年,该机作为向国庆十周年敬献的礼物在北京展出,周恩来总理赞扬慈云桂这些年轻人:“干得很有成绩嘛,要继续努力。”辞行时还握着慈云桂的手说:“要发展我们自己的计算机呵!我们起步晚,但也要赶超。”总理的嘱托成了慈云桂一生拼搏的动力。
1961年,慈云桂奉命出国考察计算机。科学家特有的敏锐感使他发现,该国正在进行计算机换代。他抓紧晚上时间,在国外就基本上完成了晶体管计算机的方案设计。回国后,慈云桂向领导汇报的第一件事就是:用晶体管取代电子管,立即进行计算机换代。聂荣臻元帅指示:尽快用国产晶体管研制出通用计算机。
1965年,441B/I型机鉴定会刚刚结束,慈云桂便提出研制中国的集成电路计算机。这使得他周围的人连连感叹:“实在跟不上慈教授的步伐”。原来,1964年4月,美国宣布已制成世界上最早的集成电路通用计算机IBM360,世界计算机开始进入第三代。
不久,“文革”**开始。慈云桂受到冲击,但他没有屈服。为摆脱干扰,研制组到上海郊区,很快搞出了总体方案。1970年秋,学校主体南迁长沙,计算机系设在市郊的一座农校里,由此开始了攻关。在慈教授的带领下,全体研制人员团结一心,克服重重困难,苦战3年完成了逻辑设计、工程设计和模型试验。接着,他又带领大家开赴北京的生产厂。40多人工作和睡觉都挤在一间木板棚里,夏热如蒸笼,冬寒似冰窖,前后达4年之久。1977年夏,一台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151-3呱呱落地。次年10月,二百万次集成电路大型通用计算机系统151-4通过国家验收。1980年,151百万次集成电路计算机装载于“远望”号测量船上,南征太平洋,为完成我国首次洲际导弹飞行测量任务立下汗马功劳。
1975年到1977年,慈教授两次率领科研人员走遍大江南北,进行高性能计算机调研活动。气象部门急需巨型机做中长期天气预报,航空航天部门急需巨型机以减少昂贵的风洞实验经费,石油勘探部门急需巨型机进行三维地震数据处理„„有一个部门租用了外国一台中型计算机,却要由外方控制使用,算什么题目都要交给人
家,中国人不得进入主控室。慈教授和他的助手们听着,思考着,心潮澎湃,激愤难平!强烈的民族自尊心进一步激发了慈教授研制我国巨型计算机的决心。
1978年3月,科学的春天来临了。由邓小平同志亲自决断,研制亿次计算机的任务正式交给了国防科大的前身长沙工学院计算机研究所,慈教授被任命为技术总指挥和总设计师。从百万次到一亿次是一个巨大的飞跃。慈教授在总体方案论证会上当众发出誓言:“我刚好60岁,就是豁出这条老命,也要把我国的巨型机搞出来!”自此,他带领科研人员日夜兼程,成立了十多个攻关小组,从元器件的选取,体系结构的确立,部件的设计,工艺的实施,到软件的研制,都经过充分的科学论证与反复试验,作出了一系列符合中国国情的技术决策,攻克了100多个技术难关。为采用最新研究成果,慈教授抛弃辛苦好几个月才完成的总体方案,重新设计更先进的方案,实现了巨型机机型的跨越发展。
在他的带领下,创造性地提出了双向量阵列的全流水线化体系结构,素数模主存储器结构和选用MOS器件方案,并首次在国内采用软件工程方法,研制了符合软件规范的近200万行大型程序。
1983年11月,由张爱萍将军命名的“银河”亿次计算机系统顺利通过国家鉴定,标志着我国计算机技术发展到一个新阶段。(摘自《光明日报》)
评论
今天,我们可以告慰慈教授:新一代“银河人”没有辜负您的期望,银河精神正在“银河”故乡不断发扬光大。
1992年11月,慈老生前极为关怀的“银河-II”10亿次通用并行巨型机问世,军委主席江泽民题词鼓励:“攻克巨型机技术,为中华民族争光。”中央军委授予我们“科技攻关先锋”荣誉称号。1997年6月,“银河-III”百亿次并行巨型机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超高性能计算机技术又取得新的突破。从1989年起,国家每四年进行一次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奖评比,我们每届都获得高奖。现在,10年前的计算机系兼研究所已发展成为集教学、科研、生产于一体的计算机学院,我们正在向着建设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计算机学院的宏伟目标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