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即成长[共五篇]

时间:2019-05-15 02:13: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即成长》,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即成长》。

第一篇:教育即成长

教育即成长

一、新教师每月的任务

一份教育教学反思(手写)一份钢笔字 一份板书(拍照下来)填写“月考核记录表”

本月上一堂开学见面课

二、教育即成长

(一)生涯规划:树立目标,实现跨越

每一位青年教师都是成长中的人,需要外在的压力,更需要内在的驱动力,因此,青年

都是最重要的是要制订好个人的生涯规划,即自主发展目标。每个有追求的青年教师,都应

具有自己的专业发展目标,这是教师生涯不可或缺的内空。每一年都 要为自己制定一些具

体的目标,比如,上一节公开课,精读一本教育理论著作,撰写数篇教学心得或学科论文,深刻了解与研究一个学生,等等。职业生涯的设计要采取小步子的原则,宜细不宜粗,要注

重日常的积累,明确三年内要达到的标志性的目标。

(二)专业发展:厚积薄发,寻求超越

教师永远因学生而存在。课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主阵地,课堂教学是学校生活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在课堂上,学生是主动学习还是被动学习,将决定学生未来的人生发展。

陶行知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

我们乘坐的普通列车是靠机车牵引的,车厢本身并不具有动力,是一种“动力集中技术”,即只有火车头有动力。而动车组是一种“动力分散技术”,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

上,运行的时候,不光是机车带动,车厢也会“自己跑”。动力分散,速度却更快。我们

传统的认识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而传统教学就是这样一种“动力集中技术”,老师是火车头,带动全班几十个学生跑。可惜,尽管老师很卖力,教学效率仍然不高,原因

就在于学生是“拖车”而不是“动车”,没有学习的动力。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关键是如

何由“动力集中技术教学”变为“动力分散技术教学”。只有改变教的方式和学的行为,课

堂教学效率才会大大提高。学校提倡: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老师带着方法上讲台(这个方

法不仅仅是如何讲清楚,还应该有如何处理问题,哪些问题可以通过小组解决,哪些问题需

要老师点拔,哪些问题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新问题来帮助学生思考解决它)。这个理念与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很吻合,生本提倡前置作业,小组讨论,其实就是把学习的主动权最大限

度地还给学生。

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同时,还要爱自己,而爱自己就是体现在自己的专业发展上,每个人

在不同的环境中都要体现出自己的价值。青年教师一定要有教育理想的追求,要有自己教师

生涯的目标,既要学习本学科的专业知识,还要阅读更多的教育书籍,通过学习、实践、思

考、再学习、再实践、再思考,逐步在更高层次上形成自己对教育教学的理解与认识。要让

学生从热爱老师上升到热爱学科,让学科的魅力感染学生。

(三)教育人生:需要执着,追求卓越。

有一天,苏格拉底给学生上课,他要求大家做一个简单的动作,就是把手往前摆300

下,然后再往后摆300下,看看谁能每天坚持。过了几天,苏上课时,他请坚持下来的同学

举手,结果只有70%的人举起了手,过了一年,他又问起,结果,只有一个人举起了手,这

个人,就是柏拉图。有的人能认准目标,始终坚持,有的人却目标游移,浅尝辄止。人,一

定要往前走即使有时是弯路。但要记住:只有一条路你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的路。

作为青年教师,我们一定要在教育理想上有更高追求,要有自己的教师职业生涯的目标。

要想不成为教书匠,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既要学习本学科的知识,又要阅读更多的教育类

书籍。要有成为优秀教师的理想!我们不能成为这样的老师:自己的老师是怎样教的,当自

己成为老师后还是一样的教!更新教育观念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先决条件。

向青年教师们推荐《教育新理念》(袁振国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让孩子变成爱学习的天使》(美 雷夫著)。

第二篇:教育即容错

听华应龙老师讲座的收获

——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

11月13日,在杭州“千课万人”全国小学数学学导课堂教学研讨观摩活动中,十分有幸地听到了华应龙老师关于《教育即融错》的专题讲座,华老师的讲座让我如梦初醒,猛然意识到了自己与“教师”两字的差距。即便是现在写听后感,用字用词都是如此苍白无力。

讲座一开始,当我看到大屏幕上“做个会偷懒的优秀教师”这几个字时,有些怀疑这话和这讲座有什么关系,也有些不屑,心想:这道理我早明白了。但是,当华老师从他学车的事讲起时,好奇心又驱使我饶有兴趣地聆听下去。这一听让我受益匪浅,这一听让我心灵颤动,这一听更让我无地自容。他能从生活中的小事里悟出教育中的大道理,继而将此分享给所有从事教育工作的人,而我居然无知到未开始就不以为然。

同样学车,我只是机械地练移库,但华老师却从中悟出了熟背死规则在教学中的弊端,虽然能在短时间内让你顺利通过眼前的学科测试,但不基于理解的死记硬背很快便会淡忘,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毫无意义。

练场地时,我也是拼命记住师傅的话,找到师傅给的那几个点,每天反复地地练习,师傅勤快认真,我也很想学,但是却学不好,我曾试着寻找答案,却不了了之。而华老师却又从中明白了这么一个道理:技能是没办法告诉的,经验也不是可以手把手教的。从而联想到,在教学中,教师过分地扶手,不给孩子们经历尝试犯错后自己领悟的机会时,其实忽视了一个客观事实,那就是:当一个人彻底明白是怎么一回事后,才不会再犯错。用华老师的话讲就是:“有些错误总是要犯的,犯得越早,损失越小。”

所以说,老师教得好不好,要看其结果,而不是看其勤快与否。越是不肯放手,担心学生犯错,甚至包办代替,勤劳有余,却不见得能有好结果,所以要学会包容学生犯错,每个人都是在不断的错误中前进的,相信学生,他们就不会害怕犯错,才有可能养成良好的思维、学习习惯。所以,我们老师应该学会“偷懒”,但脑、眼、耳不能懒,表面上的“懒”是为内在的勤提供可能。另外,在生活中要做个有心人,遇事多观察,多思考,多总结。因为一切教育源于生活,融于生活,也用于生活!

第三篇: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峪口小学史鹏飞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即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他指出:“我们主张 '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 '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 '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的主张和“生活 即教育”一样,也在于反对传统教育与生活、学校与社会相脱节、相隔离。他认为“学校即社会,就好象把一只活泼的小鸟从天空里捉来关在笼里一样。它要以一个小的学校去把社会所有的一切东西都吸收进来,所以容易弄假”。而且这种教育在“学校与社会中间造成了一道高墙”,把学校与社会生活隔开了。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是“要把笼中的小鸟放到天空中使他任意翱翔”,是要拆除学校与社会之间的高墙,“把学校里的一切伸张到大自然里去”。

相信这些在生活中真真实实体验过的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第四篇:教育即养成习惯

教育即养成习惯

【教学目标】让家长了解学生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办法。

【教学重点】让家长了解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习惯形成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针对孩子上课爱做小动作形成的原因做到对症下药。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谈话法、情景演义法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尊敬的各位家长,大家好!很高兴能和大家一起探讨孩子的养成习惯问题。作为家长,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怎样影响子女的成长的呢?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到了孩子的学业成绩呢?什么样的家庭教育环境更有利于促使孩子成才?我想,通过今天的座谈,和大家一起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请各位家长先听下面一个故事。

二、故事启发,激活谈话

1、讲述案例

上课总是爱讲话

家长会后,妈妈铁青着脸回到了家中。

妈妈严厉的对儿子说:“为什么上课不遵守纪律?为什么不认真听讲和同桌说话?”儿子低着头,不敢看妈妈。

妈妈生气的说:“老师今天点明批评了几个课堂不守纪律的孩子,你是第一个被点名的。妈妈的脸都被你丢尽了,真是气死我了!”

儿子:“„„”

妈妈:“老师说你上课总是找前后左右的同学说话,人家的家长已经向老师多次反映,希望能给孩子调调位。你自己说说看你光荣不光荣?同学们都能守纪律,怎么你就不行呢?”儿子小声嘟囔着:“老师讲的没意思„„”

妈妈提高了声音:“你嘟囔什么?老师讲的没意思?你都会了吗?看看你的考试成绩,哪次好过?我警告你,下次老师再反映你不守纪律,我就让老师把你调到教室最后一位。你自己单独做,免得影响别的同学!”

儿子:“„„”

妈妈:“你再不把坏毛病改了,以后我不会为你开家长会了。”

说完妈妈生气的去厨房做饭了,孩子耷拉着脑袋进了自己的房间„„

2、提出问题,家长互动交流

(1)您的孩子有没有爱做小动作的习惯?您是怎么做的?

(2)请几名家长就以上问题进行交流。

师小结:的确,有不少家长为孩子爱做小动作的问题犯头疼,做作业边做边玩,做事磨蹭,好动,经常与别同学打闹,使家长和孩子这间的亲子关系很紧张。

师:哪位家长说一说你的孩子做什么事爱做小动作,您认为孩子爱作小动作的原因有哪些?

找几位特殊的孩子的家长说一说。

师小结:刚才,几位家长谈得很好。学生爱做小动作的原因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1)自制力差。自制力就在于自我控制的能力。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的能力比较低,表现在上课乱说话、做小动作、甚至随意下座走动,乱发脾气、自私、任性等也是自控力低下的一种表现。自控力是需要培养的,培养的过程也就是社会化的过程,教育的一大目的,就是都会孩子学会控制自己,克服任性、随意的毛病,逐步形成自我控制、自我约束的意志和能力。

(2)溺爱。上课爱讲话爱做小动作 的孩子一般是在学龄前没有形成好的习惯。这与家庭及幼儿园的教育不当有关。有的家长特别溺爱孩子,孩子想怎样就怎样,玩具随便扔,吃饭时家长追着喂,睡觉不按时,要什么给什么,养成了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坏毛病。上课想说话就说话,想做小动作就做小动作,意识不到这样做会影响老师讲课和同学听课。

(3)抵触老师。古人说:“亲其师,信其道。”对小学生来说尤其如此。有时候,由于老师教育方法简单或工作不慎,对某些孩子批评、责备过多,或对孩子的问题处理不公正,使孩子与老师之间感情疏远,甚至反感、对立,往往在纪律性上表现出来。解决这样的纪律问题,必须从建立师生感情入手。首先,家长不要对老师反感,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说长论短,应以再解的态度对待老师。其次,要给孩子耐心讲尊师道理,讲“程门立雪”等尊师故事,说服孩子消除对立情绪。再次,对老师的缺点进行客观分析,适当时机以委婉的方式跟老师做一些事情。一旦师生之间隔阂化解,孩子的纪律情况会越来越好。

(4)孩子缺乏学习兴趣。学习兴趣是一种动力,对感兴趣的学科,孩子上课就遵守纪律,不感兴趣的学科上课就可能乱说乱动。意志品质好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强,表现不明显;意志品质差的孩子自我控制力弱,问题就大。解决这些孩子的纪律问题,应该从培养、强化孩子的学习兴趣入手。值得注意的是,孩子的学习兴趣,跟老师的感情疏密有关。对某一学科的学习兴趣与教这一学科老师的感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因此,建议家长从两方面去做工作,效果会更好。此外,有些孩子不遵守纪律,不仅表现在课堂上,课后也常有违纪现象。这涉及到孩子的道德是非观念淡薄,思想意识有偏差。家长应与班主任教师认真交谈,仔细研究,共同帮助孩子分清是非,提出改正措施。对这样的孩子,建议老师在班上安排合适的工儿任务,使他在为同学服务中提高自信,提高威信,从而提高自我约束的能力。

3、请各位家长年P60页上的教育故事,看看文中的父亲是怎样做的。

师小结:教育故事中父亲的做法真是拍案叫绝。为了纠正孩子上课乱说话的坏习惯,父亲可谓煞费苦心。这位父亲的做法是在呵护孩子自尊心的前提下,和老师默契配合,以不断地通过正强化帮助孩子一点点克服上课乱讲话的坏习惯,最终做到自觉自制,起到了非常满意的教育效果。所谓教育无痕,下是如此。

上课总爱讲话、爱做小动作、爱走神在低年级的孩子中非常普遍,这与孩子的年龄特点有关。这时,家长老师的正确引导就显得非常重要。有的老师方法很生硬,只要孩子上课说话就严厉批评甚至罚站,或者像情景对话中妈妈说的那样,让孩子自己做到教室最后一位,这些做法都是不妥的。严厉的批评和惩罚往往会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变本加厉地“和老师对着干”。有的老师在万般无耐中将难提推给家长,让家长严格管教孩子。殊不知,孩子的教育是必须依靠学校和家庭双方面的有效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的,缺一不可。从教育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家长会上一定身父亲反映了孩子上课爱说话的问题,于是父亲想出了这样一个妙法。对待孩子的问题,老师和家庭都应担起责任。从中也看出学校和家长及时沟通是非常必要的。

三、以互动的亲子活动,促使学生最终改变。

师:教材中的教育活动从家长和学生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做法,很有针对性和操作性,如能积极采用,肯定能很快促进学生不良习惯的改变。

师:任何一个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经过最少一个月的强化训练后,方才能变成自动化行为。这需要家长能天天坚持。

四、家长转换角色,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师:家长手中的这套教材就是培养学生的好习惯。作为家长,面对孩子的问题,要平和心态,事情的成功率就大;家长焦急暴躁,事情的成功率就低,家长要多做自我批评,少批评孩子。

家长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要透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细致入微的观察子解孩子,在解决

孩子爱做小动作的过程中寻求最佳方法来帮助孩子养成好习惯。您如果能这样做,肯定能教子成功。

五、作业:

1、为每位家长布置作业

(1)听了今天我们一起交流的内容,您有什么收获?

(2)您对今天交流的内容还有哪些困惑?

(3)您孩子身上还有哪些问题,您感到苦无对策?

2、请家长一周内将作业交给孩子带来,您按时上交作业,将成为孩子学习的榜样,会使孩子受益匪浅。

教育即养成习惯

二年级二班

刘清春

第五篇:《生活即教育》读后感

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一文中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以生活为逻辑起点与归宿,以生活为中心和基础,既生活的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读了陶行之的教育论,掩卷沉思,顿觉获益匪浅。作为基础教育教师的我,也产生了一些浅薄的认识和感悟,以下是我对“生活既教育”的理解和感受:

陶先生所说,现在的教育要结合生活、社会,是好生活就是好教育,是坏生活就是坏教育; 是认真的生活,就是认真的教育,是马虎的生活,就是马虎的教育; 是合理的生活,就是合理的教育,是不合理的生活,就是不合理的教育; 不是生活就不是教育; 是康健的生活,就是康健的教育,是不康健的生活,就是不康健的教育。教会学生生活同时也是教会学生做人、处世。学校里的教育有很多是空洞的、理论性较多的教育,而生活中的教育却是实在的教育、终生的教育,把理论和实际生活结合在一起,那种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纵观当代的教育,真是让人担忧。家长、学校都是为了分数而教育学生:“好好读书,将来考上个名牌大学,找个好工作……”学生的一切都是以学习的成绩分数来决定。导致现在有的学生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甚至连最起码的生活自理能力都没有,说白了就是生活白痴。这些人将来如何生活、生存?这类人其实到了社会上也做不了什么事的。连生活都成问题的人,我想在社会上立足也是很困难的。

这个学期,我们学校号召学生到社会中参加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生活,学会劳动,学会学习,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果然收获不小。让我们来看看一位学生的实践体会:“假日,我们班组织了一次社会活动。老师给我们每人发放6张报纸进行真实的生活体验。我们这一组领到报纸后就迅速的来到小区广场,我和罗龙二人一组,我们一起向行人推销,罗龙骧递报,我找补零钱。我在家时已准备得很好,因为一份报纸6角钱,我就把4角钱分成一扎,这样顾客给一元钱,我就拿出一扎找补,如果顾客给5元钱,就拿出4元钱和一扎角票,这样又快又准确。我回家进行了盘点,还真是一分都不差。这次卖报很顺利,是我们把语文知识和数学知识都用得很好,礼貌用语赢得了顾客的夸奖,数学知识赚到了辛苦钱。回家后,我和妈妈讨论假如我一个月生活费700元,而卖报纸每份赚两角钱,那么要卖3500份报纸,一天要卖110多份报纸才够生活费,这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头顶烈日,走街穿巷,还要不停的吆喝,口干舌燥。我终于知道我用的每一分钱都是父母辛苦挣来的,我要做一个勤俭节约的好孩子。”

相信这些在生活中真真实实体验过的孩子会更加努力学习,更加懂得珍惜,更加懂得感恩,这才是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

下载教育即成长[共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即成长[共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

    《教育即唤醒》读后感——谈谈后进生的转化最近读了杨聪老师写的一本书——《教育即唤醒——走近问题学生》,让我对教育这一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虽然从教已经12年了,但对于教......

    生活即教育---家长会材料

    生活就是教育---父母是最好的老师 近年来,我国未成年人成帮接伙、道德败坏、打架斗殴、互相伤害、违法犯罪、甚至走上错误道路的例子比比皆是,看到这些新闻报道,每个人都会问:为......

    成长教育影评(共5篇)

    An Education --The life you want, there’s no shortcut. Jenny learned how to make a right choice from the relationship with David. She knew that it was possible......

    培训即成长 参与即收获[大全5篇]

    培训即成长参与即收获 吴忠利通二小 苏少军 转瞬间,20天的学习培训结束了,20天前,怀揣着单位领导的感激之情、感恩之心,怀揣着对大学生活的向往,抱着学习前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

    依赖即收获(共5篇)

    依赖即收获 人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无时无刻地在学习着,那是一种付出与获得的关系,那是一种伸手与拿来的关系,那是一种这一面与另一面的关系,而我的出生,对家庭......

    浅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

    浅谈“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文学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生活教育不能脱离社会的教育理论思想,教育是随着时代前进而前进的,因此,教育......

    生活即教育学习感受(推荐)

    生活即教育 “生活即教育”理念是陶行知先生重要教育理念之一,学习了《陶行知论生活教育》一书,给我的教育教学无限的启发和思索。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我们有时会忽略对学生的......

    压力即动力幼儿教师教育随笔

    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是最忙碌的一学期,各种任务,种种压力,没有停息。回味一路走来 ,得出结论,有压力才有进步。梳理完开学工作,进入正常教学,接着准备4月中旬的公开课,今年的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