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参与讲座式培训
中小学教师应如何参与讲座式培训?
陈炳飞
研究表明,由专家做讲座对中小学教师进行集体培训的方式,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据统计,这类培训只能使15%左右的教师在教学观念和行为上产生明显改善;但是,由于这种方法便于操作、培训面广,目前仍广泛存在于各类教师的继续教育中。这就要求讲授者能以通俗的语言表述高深的理论,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尤其要注重与受训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而作为学习的主体,中小学教师以何种态度和行为参与培训,更是至关重要。
一、有备而听是前提
1、态度准备是参与学习的兴奋剂
以本市两类教师培训为例,一例是全市所有教师必须参加的普训,每到周末,数百人陆陆续续走进会场,目的是拿到一份继续教育的课时证明,认真听课者寥寥;另一例是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参训的五十余人多能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踊跃提问。
形成这种巨大反差的原因除了与培训规模、参训者素质、培训内容等因素有关外,教师参与培训的态度影响巨大。前一类培训中,教师们视之为一种任务和义务,多数人抱着被动应付的态度;后一类培训中,老师们则将其当成一种荣誉和福利,组织者明确提出培养“名师”的办班目标,更是大大地刺激了参与者高层次的内在发展需求。因此,每次培训前,组织者要了解教师的学习需要,选择合理的培训内容,制订科学的激励机制,以激发教师参与学习的热情;教师更要养成自我发展、自我提高的良好意识,自觉制订明确的学习目标,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以积极的心态主动参与培训。
2、知识准备是透彻理解的催化剂
组织者一般会提前下发培训计划,其中包括主讲人的姓名和培训主题。主讲人多具有一定的知名度,被培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搜索他们的相关信息,预先了解其研究方向、已有成就、主要观点、讲课风格等等;不同人对同一话题所持的观点往往不尽相同,教师可以以培训标题为关键词,通过网络搜索多元化的观点和素材。这样,可以使听课更有针对性,思考更具全面性,有助于教师透彻理解专家的观点。
例如:笔者在参加昆山市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前,发现培训计划中有上海市教科院胡兴宏先生主讲的《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而2009年第8期《人民教育》刊发过胡先生的《中小学教师科研选题策略》一文,感觉两者会具有很大的相关性,便再次研读该文,了解其主要观点;同时阅读该期杂志中谢翌的《教师应该研究什么样的问题》等同类论文。听报告时,既能很顺畅地理解讲授者的思路和观点,还能不断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自由畅想将来开展教科研的方法。
3、问题准备是观念更新的促进剂
教师在预先了解讲座内容时,时常会遇到不懂之处,或者“发现”讲座内容与教学实践、自身经验的冲突之处。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教师观念的转变不是一个告知和被告知的过程,教育观念的真正转变必须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所产生的主动的思考和需求,来自于个体在遇到问题时进行积极思维和寻求解决问题办法时所采取的行动。
因此,教师在“预习”阶段,要有意识地比照专家观点与自己的教学实践,并尝试运用它们去解释一些现实的教育教学问题,在此过程中,自然会产生一些自己难以理解、无法解决的疑问,教师可以将这些问题整理好,有准备地走进会场、走向专家。这样,教师就会形成探求答案的迫切愿望,更积极地听讲、思考和探究,更主动与同行讨论、向专家请教,最终使自己豁然开朗,有时还会产生一些属于自己的新观点。
二、建构地听是关键
教师听讲座并不是为了记住专家讲的所有内容,而要设法将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能灵活运用它们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要边“听”边建构,力求初步形成“源于专家,适于自己”的观点、方法和思想。
1、注重理解
透彻理解是自主建构的基点,教师在听讲座时首先要处理好倾听、思考和记录之间的关系。一是用心倾听。倾听是理解的前提,受训教师先要搁置自己的观点和其它不同的说法,立足讲授者的角度,循着讲授者的思路,仔细倾听、体会、消化和理解讲授者的观点。
二是潜心思考。思考是理解的关键,教师要深入思考讲座内容和前期准备的问题,潜心体会讲授者主要的观点和方法。教师还要用心思索专家观点的“来龙去脉”,如专家是运用何种方法推出一些结论的?自己以前有没有听过、见过类似的观点?新学的理论适合指导自己哪些方面的教育教学实践?如何运用这些理论来指导自己的实践和研究?这种思考指向于实践、指向于方法、指向于未来,因而是一种更高层次的思考和理解。
三是合理记录。记录是理解的双刃剑。过多的记录会挤占思考的时间,由于讲课人多备有讲稿或PPT,教师不必将主要精力用在对原话的记录上;必要的记录能强化理解和促进创新,教师要注重对结构性、实用性、启发性内容和自己心得体会的记录。例如:本人在参加培训时,会简约记录专家报告的结构体系和核心内涵,淡化细节性知识;记录自己尚不了解的“新理论”,简化大众化的内容;记录令自己豁然开朗的启发性语言、课例或事件,压缩冗长的表述。同时,会详细记载听课时的心得体会,它们可能是对讲座内容的延伸、质疑和自我诠释,也可能是对自己某些行为的肯定、批评、强调和改进等等,这些内容是自己对讲座内容的个性化重构,是自己的一种创新,因而是记录的重点。
2、善于联想
自由、充分地联想,可以将正在进行的学习与自己的已有经验联系起来,有助于理解的深入、思路的拓展和运用的创新。
一要联想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育教学实践永远是中小学教师需要关注的焦点,教师在听讲座过程中,既要不断运用新学的理论来重审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又要尝试运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去验证专家观点,进而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发现自身的优点和问题,探索具有实用价值的新方法。
二要联系其它相关的理论和观点。教师在“听”的过程中,可以有意识地联系其它专家的不同观点、自己的已有观念,以及同行的“草根化”议论,将这些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甄别和融合,进而不断优化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自己的理论素养。
三要联接自己正在研究的问题。多数教师有自己研究的课题或者关心的教育教学问题,听课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联系自己正在研究的课题或撰写的论文,将每个专家的相关观点和方法,分解并汇集到一起,对自己当下的研究再次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思考,进而借鉴和运用新学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自己的研究活动,丰富自己的研究内容,常常会产生一些新的灵感和研究生长点。
联想着听,不再是坐着听,而是“跑着听”、“飞着听”,教师在课堂上浮想联翩、反应敏捷,使专家观点与自己已有的经验和观念不断产生碰撞,形成一些超越“我”与“他”的新想法。联想着听,教师会发现自己的许多教育教学行为与一些理论不谋而合,感觉理论不再高深和遥远,而是自己身边实实在在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而产生成就感和参与研究的信心。
3、大胆质疑
教育教学实践千差万别、千变万化,并不是每位教师所经历的教育教学事件都能用一般性的理论来诠释,教师不仅会在准备阶段产生一些困惑,听讲座过程中也会形成各种各样的疑问。质疑是教师
与专家思想火花碰撞的结果,是教师积极思考后的创造性思维;因此,教师听讲座时要进一步质疑,设法让自己的思维激荡起来,思路拓展出去。
教师的质疑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如质疑自己已有的观念、经验和行为,质疑约定俗成的大众化教育教学行为,质疑专家的观点,质疑教材或其它书籍的内容等等。在理论众多但说法不
一、行为多元而褒贬不一的今天,教师更不能迷信权威,人云亦云,不能跟着感觉走,或者完全跟着他人走;而要借助质疑,通过自主思考、同行探讨和求助专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和实践智慧。
三、听后反思是升华
专家所讲的内容理论层次较高,教师即使当时已能理解,并能结合自己的直接和间接经验进行反思,但由于时间的限制,课堂上的反思存在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教师有必要进行再次整理和反思。
1、对学习心得进行再整理
教师在听课过程记录下来的内容,多属灵光乍现,因而零零星星、条理混乱,有些可能比较粗浅、不切实际,甚至是错误的。因此,教师有必要对自己的学习心得进行去虚存实、去伪存真、去粗存精式的取舍,并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这样,教师通过对自己听课时的“新发现”进行进一步的思考、选择和整理,可以形成精练、新颖、实用、系统的新认识,为将来的运用和研究奠定基础。
例如:本人在每次培训后,都会结合专家讲稿,收集相关文献资料,精心整理课堂笔记,这样,既可以“温故而知新”,将所学知识真正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又能提炼、生成一些有价值的材料,本文就是对多次培训记录中相关内容的思考和整理而成。
2、对教学实践进行再反思
中小学教师继续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要改进教育教学行为,他们的学习与反思都要反复回归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在听讲座过程中已然联想到自己的教学实际,但当时的有些想法可能是片面的、零散的、感性的、理想化的;因此,每次培训后,教师还要结合所学理论,再次比照、反观和重审自己以往的教育教学行为,对那些习以为常的教学事件和教育生活进行重新思考、质疑,从中寻找自身问题,探索改进方法,从而完成对自己、对教育教学活动的再认识。当然,教师在反思时切不可生搬硬挂,完全按理论要求改造自己,而要立足特定的教学对象,探寻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法。
3、对突出问题进行专题反思
教师在培训过程中,受专家观点、思想和方法的启迪,时常会对教育教学的某些方面产生强烈的体验,而教师感触最深之处,往往是他们自己教育教学的薄弱环节,是他们最关心、最困惑的教育教学问题,思考、探究它们对教师发展的作用举足轻重;因此,教师在每次培训后,有必要撷取一个或几个亟需解决的话题,有所侧重地进行专题反思。
专题反思强调针对性和深刻性。教师基于专家理论,以及自己在学习、思考过程中形成的感受,可以对某个教学环节展开反思,如专项反思教学过渡的技巧、学生活动分组的方法等等;可以对自己某类教学行为进行反省,如专题反思自己教学语言的感染力、评价学生的激励性等等;„„。这样,教师通过聚焦教育教学的某一侧面、要素或事件,并进行仔细地分析和深度地开掘,可以拓展教师对新学理论理解的深度和运用的广度,找出解决具体问题的有效操作方法,更具实践和实战意义。
发表于《教学与管理》
第二篇:任课教师应如何参与班级管理
任课教师如何主动与班主任沟通
学生管理得好坏,与任课教师的管理水平和责任感有着直接的关系。那么,任课教师应如何主动与班主任沟通呢?
一般来说,学生不怕任课教师,这主要与任课教师平时与学生接触少、不太关心学生、没树立起威信等有关系。这就使任课教师与学生间的关系处于一种“游离”状态。搞好一个班级,任课教师有其应有的职责,这职责中也包括了主动性。因此任课教师主动与班主任沟通至少有三方面的功能:
一是及时把掌握的情况通报给班主任,使班主任尽早地拿出对策。虽然班主任的注意力经常集中在学生身上,但其了解面终究有限,而且,任课教师发现的问题与班主任大多不一样,因为某些学生的表现具有两面性,即在任课教师面前表现的与在班主任面前表现的是两个样,可以说,在任课教师面前的表现更加真实,而在班主任面前表演的成份可能就多一些。
二是能增强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之间的感情。交往多了,沟通多了,双方的感情就会在不觉间增强,工作中才会相互体谅,相互支持。如果只是单方面的主动,良好的感情是难以建立的,即使有感情也是表象的、脆弱的。因此,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一起管理班级,创造良好的关系,利于班主任搞好班级工作,有利于任课教师搞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三是能促进问题的解决。双方在交谈中可以就新出现的问题,共同研究以找寻解决问题的最佳办法。
主动与学生交谈,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也是任课教师处理与班主任关系的一个重要环节。
任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找班上的同学谈话,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求,然后把了解的情况转达给班主任,利于班主任了解到最真实的东西,对以后改进工作方法及制订新的工作措施都非常有帮助。
一句话,任课教师对该学生的批评教育要与班主任做法相一致,无论是批评还是表扬都不能过,否则学生对教师就产生了看法,同时也不利于该学生的成长。这就要求任课教师与班主任、与学生要多多沟通。
第三篇:中小学教师应读的书籍书目
各中小学:
今年是我市的中小学教师理论研修年,为了提高理论研修的针对性,夹江县教研室在广泛征求各学科教研员的基础上遴选出了下列书籍,作为我县理论研修年的推荐书目,各校可以在此书目中选购,也可以根据学校实际另购相应理论书籍,供学校教师学习。
附:夹江县中小学教师理论研修推荐书目
一、通识性书本
1.《给教师的建议》,(苏)瓦·阿·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
2.《民主主义与教学》,(美)杜威著,王承绪译,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3.《多元智能理论》霍华德·加德纳(美)
4.《教学教育过程最优化》,(苏)巴班斯基著,吴文侃译
5.《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学》, 皮亚杰著, 傅统先译
6.《世界上最伟大的推销员》,(美)奥格·曼狄诺著
7.《陶行知教育名篇》, 方明主编,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年版
8.《叶圣陶教育文集》,叶圣陶,人民教育出版社
9.《新教育之梦》, 朱永新著
10.《第56号教室的奇迹》(美)雷夫·埃斯奎斯
11.《班主任工作漫谈》, 魏书生著
12.《不跪着教书》 吴非著
13.《有效教学方法》,(美)D·鲍里奇著,易东平译。
14.《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 郑杰著
15.《爱心与教育》, 李镇西著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16.《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 朱慕菊主编
17.《做研究性教师》 潭仁杰著
18.《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冯恩洪天津教育出版社
19.《教育的智慧----写给中小学教师》林崇德开明出版社
20.《向孩子学习》孙云晓主编
二、学科专业性读本
小学语文
21.《小学语文教学法》卓进肖红主编中国财经出版社
22.《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夏家法科学出版社
23.《小学语文教学的问题与对策》吴亚西湖南师大出版
小学数学
24.《小学数学教学基本功训练》
25.《从数学教育到教育数学》
26.《邱学华怎样教小学数学》以上三本书邮购地址:
(100048)北京市海淀区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大)数学楼118室黄玉柳 收 小学英语
27.《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素材与方略》乐伟国著宁波出版社
28.《小学英语教学策略》王笃勤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9.《小学英语教学技能》王丽春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小学科学
30.《小学科学的“探究——研讨”教学法》美·兰本达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小学艺体
31.《音乐素养论》周燕著吉林大学出版社
32.《美术教育与人的发展》杨景之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33.《体育教学计划编制技巧与案例》毛振明、于素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教育
34.《做中学与幼儿教育》陶金玲著虞永平编安徽少儿出版社
35.《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宋文霞//王翠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中学语文
36.走进语文教学之门王尚文上海教育出版社
37.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圣陶教育科学出版社
38.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徐林祥.张悦群东北师大出版社
39.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学手记 李镇西四川少儿出版社
40.余映潮讲语文/名师讲语文余映潮语文出版社
中学数学
41.波利亚:怎样解题波利亚
中学英语
42.初中英语高效教学(新修订后的课程标准)蒋海丰南京大学出版社
43.牛津实用英语语法(第三版修订本)汤姆森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中学政治
44.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模块二)
45.思想品德课程理论知识与能力(模块三)
中学历史
46.史学理论与中学历史教学王加丰安徽大学出版社
47.中学历史教学探究刘军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地理
48.地理课程与教学论(新世纪教师教育系列教材)袁孝亭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新课程地理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师教育系列教材)陈 实华中师大出版社 中学物理
49.中学物理教学北京海淀区教师参考书
50.物理学与人类文明浙江大学出版社
中学化学
51.知识结构迁移理论与化学教学蒋文俊ebook
52.新课程理念与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施关文信、耿淑娴王凤英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学生物
53.中学生物教学与案例研究
54.新理念生物教学技能训练
崔鸿科学出版社 崔鸿北大出版社夹江县教育科学研究室荐2013.3.8
第四篇:“教授级”的中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
在社会未来发展趋势和教育未来发展趋势这样的到背景下,我认为 “教授级”中小学教师应该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素养:
1.师德素养。作为老师首先应具有一颗仁爱之心,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德正为师”,师德高尚,教师才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起神圣形象。因此,教师必须严于律己,用高度的责任心和工作热情,真诚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自己毕生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当中去。
2.知识素养。教师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先进的教育理念。网络信息时代知识更新迅速,对教师的学习提出了挑战,教师只有成为一名终身学习者,才能与时俱进,保持知识结构的鲜活。为此,教师要广泛收集资源、听取学生意见,同学科专家进行交流、共建教学资源。同时,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出现要求教师成为“科研型”教师,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已有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际问题,在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由此我们也感觉到,新形势下,也要求我们变换角色,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传播者,而是一个学习的促进者,课程的开发者,终身的学习者,行动的研究者等,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素养,为教育教学工作打好坚实的基础。
3.智慧、教学能力素养。教育智慧是我们处理日常教育问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技巧和艺术。它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体现,一个知识渊博、充满教育智慧的教师必定能驾驭课堂,随机应变,使学生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是每个学生均有收获,让所有的学生流连驻足。
总之,新形势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提高自身的素养刻不容缓。
第五篇: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
中小学音乐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功12 为了提高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中小学音乐教学卓有成效的整体提升,国家教育部每两年举行一次全国音乐教师基本功展示活动,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每年都举办一次音乐教师基本功的比赛,.对于“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都有一个更清楚,更全面的认识。随着新课程标准的整体推进,中小学音乐教师基本功的认识、学习和提高又有的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思考和探索。
1.音乐技术基本功
音乐技术基本功实际就是音乐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水平,是一个合格音乐教师的基础和前提,具体说来就是大中专学校音乐教育专业所开设的几门课程:如声乐,钢琴,舞蹈,合唱与指挥,视唱,练耳,乐理,欣赏,音乐史,教学法„„还有层次高一点的和声,曲式,分析,作曲,配器等等音乐理论和技术课程,这对于今天的中小学音乐老师来说,不存在主课和副课,主修和选修的要求了,即使在读书期间由于种种原因没有选修的课程今天也不得不补上这些必备的科目。
2..舞台演艺基本功
舞台演艺基本功本来是对职业演艺员的要求,但对于“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小学音乐教师来说应该是必备的,否则“音乐表现能力”这一教学价值教师无法很好地实施。表现是实践性很强地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信的演唱,演奏能力及综合性艺术表演能力,发展学生的表演潜能及创造性潜能,使学生能用音乐的形式表达个人的情感并与他人沟通,融洽感情,在音乐时间活动中使学生受到美的愉悦,受到情感的陶冶。尽管发达的现代传媒可以把世界上最高最强最好的艺术形象瞬间展现在学生眼前,但学生依然感到遥远,仿佛不是人为的,因为那是电子的,虚拟的,缺乏足够的感染力,没有活生生的人的表演来得亲切和自然,这个重要的教学实施应该是我们音乐老师尽可能的职责,所以音乐老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演艺能力,即歌唱表演能力,乐器演奏能力,舞蹈表演能力等舞台演艺基本功。
3.教学创造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教学创造基本功我是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的,一方面是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另一方面是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音乐、舞蹈和曲艺等剧本的创作和编导,实际就是排节目,第二课堂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中小学音乐老师在学校利用课外时间给学生排练节目是不可推辞的责任,这件极富创造性的工作曾使很多
音乐老师妙笔生花,乐不可言。另一方面,课堂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创意和灵性,被传统的教学模式禁锢了很久很久。音乐,是具有抽象性,多解性和模糊性的艺术,它的特征给人们对音乐的理解与演绎提供了想象、联想的广阔空间。长期以来,教师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知识的承载体。在音乐课堂上,一味的强求学生进行枯燥的知识训练,不厌其烦的、长时间的讲解乐理知识,要学生记住大量音乐家的生辰年月,代表作品等。这种做法,极大的损害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积极性,影响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因此,老师首先要重新调整自己的位置,变支配者、管理者为协助者,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和谐、民主的教学氛围,通过组织、点拨,引导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拓宽学生的音乐文化视野,提高学生健康的审美意识,为学生创设一个高度自由的想象与创造的空间,通过 对音乐的创造和再创造(音乐表现)更充分地理解音乐,热爱音乐。例如音乐教学中的即兴创作与即兴创造:可以是节奏、旋律的即兴问答、接龙、重组等,也可以是渗透在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为歌曲配节奏,乐句填空,为旋律即兴填词,命题创作、为歌曲、乐曲编配新的演唱、演奏形式及为歌曲、乐曲配伴奏,音乐小制作,为诗歌朗涌选配音乐,为舞蹈表演选配音乐等。在创作活动中培养学生敏锐的听觉;迅速的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与表达;高度的集中注意力和默契的相互配合。也就是说,音乐课中“创造”并不是过分偏重于理论的指导,也不是有些人所理解的“学作曲”,以学生作了多少“曲”作为“创造性”的标志。这一切都要求教师本身所具备的创造基本功来完成。
4.音乐制作基本功
音乐教师的音乐制作基本功主要使指电脑音像的制作技术,说起“电脑音乐制作”,在当今社会上,对于从事音乐艺术工作的人来讲,早已不是什么陌生的事,对中小学音乐教学及活动的积极影响使有目共睹的。的确,电脑音乐制作技术给予我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方便.5.文化理论基本功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文化理论基本功主要使指音乐老师的音乐鉴赏能力和与音乐相关的综合文化素养,它不应该只是停留在热爱音乐和谈论音乐这个层面,音乐与相关文化是音乐课人文学科属性的集中体现,是直接增进学生文化素养的学习领域。它有助于扩大学生文化视野,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这一领域教学目标的实现,教师的文化理论水平起决定性的作用。例如:教师创设的教学环境、教学过程加强对人文精神的渲染,关注学生的精神、洞察学生的心灵世界,全方位的关心他们具有一定的文化积淀的中小学音乐老师,在音乐教学中能够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给学生做人的道理,具备较为完善的人格,也就是具备一定的人文素质,这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6.课堂教学基本功
中小学音乐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功不应与文化课的要求相抵触:首先是仪表端正、自然、大方、得体和认真的教学态度;寓育人于教学活动中并具有自身教学特色,能吸引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的教学风格,然后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表述观点正确,概念清楚,重点突出,详略及难点处理得当;用普通话讲课,语言准确、简洁、生动;书法流畅美观;多媒体教学技能熟练,最后是教学过程各环节连贯,教学时间分配合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整体提升,离不开中小学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靠的是音乐教师的基本功。教师的基本功绝不是弹琴唱歌跳舞的表演和写文章,更不是精雕细作的某一堂师生“做秀”的音乐课,而是把扎实的基本功转化为课堂教学能力,优化课堂教学过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整体体现。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的培养和提高是多途径的,不仅可以靠音乐师范院校的培养,还可以通过继续教育等途径教师自己加强和提高现有的能力和水平。可喜的是研究和思考中小学音乐教师的基本功并坚持不断的实践与探索,早已在全体音乐教师中开展得有声有色,相信决不会辜负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