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

时间:2019-05-15 04:52: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

第一篇: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

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摘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与发展,网络作为一种新兴媒体,越来越多地发挥出了畅通民意、表达诉求、舆论监督、参政议政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但也要清醒地看到,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同时,一些敌对的政治力量利用网络的隐蔽环境,制造背离政府主流政治文化的网络舆论,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因此,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已经成为当前舆情信息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

关键词:网络舆情;现状;引导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

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10)01-0109-0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Ⅲ而通过网络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正是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的重要体现。当前,互联网已成为汇集舆情、畅通民意的重要平台和渠道,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关注网络舆情,有助于各级党委、政府及时了解民情、掌握民意、集中民智,不断提高科学决策、依法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提升科学执政、依法执政、民主执政能力。

一、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的内涵

舆情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舆情是作为主体的民众对作为客体的国家管理者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简而言之,舆情就是指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而广义的舆情通俗地讲就是社情民意,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所持有的情绪、态度、看法、意见和行为倾向。网络舆情是舆情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指媒体或网民借助互联网,对某一焦点问题、社会公共事务等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也可以说,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上的一种特殊反映,是干部群众对国家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趋势以及人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在网上的集中反映。

网络舆情在结构上具有三个层次:第一,整体舆情,即在日积月累中体现出来的各种不同方面的情绪、意见和行为倾向,是在一个较长时期内社情民意的总体体现;第二,局部舆情,是指网民在一定时期内就某一领域的主要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意见和行为倾向;第三,个别舆情,是指网民就某一具体问题所表达出来的情绪、意见和行为倾向。这三个层面的结构关系是:整体舆情中包含了局部舆情,而局部舆情中又包含了个别舆情。网络舆情与网络舆论密切相关。一般来说,网络舆情不仅包含一些隐含的、潜在的公众态度与情绪等,而且也包含着公开的网络舆论。所谓网络舆论,就是指在互联网上体现出来的,在一定社会范围内,反映社会知觉和集合意识的具有相对一致性的公众意见,它是网络舆情最集中、最强烈、最显性的体现。

二、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

网络的飞速发展和广大网民的积极参与,使得网络成为了民声民意的集散地,成为民主政治的前沿窗。从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与网民互动,到省委书记、省长请网民“拍砖”,互联网不仅成为中央领导同志的一种“在线生活”方式,更成为了解民情、听取民声、体察民意、汇聚民智的一个重要渠道。网友的意见和建议、看法和心声,不仅能够实现横向的交流与沟通,也能够实现纵向的交往与互动。当然,我们在看到网络对发展民主的巨大作用的同时,也要清醒看到,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同时,一些敌对的政治力量利用网络的隐蔽环境,传播不真实的政治信息,制造背离政府主流政治文化的网络舆论,对国家政治安全造成压力和干扰,破坏政治稳定和社会和谐。对此,我们应加以重视。

(一)网络民意兴起,网民参政议政热情高涨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2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09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3.38亿人,网民规模继续稳居世界排名第一。有报告称,中国的网民不仅数量巨大,他们主动关注与希望参与政治生活的兴趣,在世界各国中也名列第一。喻国明说:“网民关注的议题也正向社会议题、政治议题快速转化,网络意见的主流化、政治化、现实化趋势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人利用互联网来表达自己在利益、政治等方面的诉求,表达自己对民生、司法、反腐败等社会热点问题的态度或看法。尤其是在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发生时,人们往往会在第一时间通过互联网来传递或获取信息,一些人利用互联网进行联系。在社区论坛上,在个人博客中、在新闻跟帖里,充满了数以亿计的、未加修饰的、直截了当的、充满活力的表达、讨论乃至激辩,从“山西娄烦发生溃坝事件”到“云南晋宁县躲猫猫事件”,从“史上最牛的官腔”到“史上最牛的官员语录”,从“南京周久耕天价香烟案”到“深圳林嘉祥猥亵幼女案”,从“事业单位养老制度改革”到“上海市户籍新政”,从“赤峰水污染事件”到“全国各地水价上涨”,从“汉字字形调整”到“孙伟铭醉驾案”,从上海市交通行政执法部门“钓鱼执法”到郑州警方大规模扫黄并在网上“公布小姐裸照”事件等话题,无一例外都成为网上热点,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而前段时间发生的河南灵宝跨省抓捕发帖人王帅案、杭州富少“70码”飙车案、湖北修脚女刺死官员案、湖北石首群体性事件、重庆市高考状元造假事件等,网上反响更呈现出时间周期短、持续时间长的特点,在规模上和声势上也越来越浩大,效应更加凸显,力量愈发强大。例如,在互联网上,认为梁丽无罪,胡斌应重判,邓玉娇系正当防卫,罗彩霞的受教育权应该得到维护的帖子随处可见,网民的舆情呼声,已经成为引导和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力量,影响着社会关注点的变化与一些事件的发展动向。人们更加确信: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也是一种政治;网络不仅有力地促使司法部门较为公开透明地查案办案,特别是还原案发真相,而且,在地方法制并不完善的现实环境中,网上舆论有效地遏制了地方权力干预司法的可能,起到了一种特殊的制衡作用。目前,中国的网民正踏上“问政”平台,用一种独特的手段改变着中国参政议政的传统。一个成熟而理性的网络公民群体的崛起,必将为中国的民主政治和法治改革带来极大的推动力。网民参政热情的高涨,也必将在更为普遍的意义上激发整个公民群体参政议政的活力,进而营造出生机勃勃的民主政治氛围。

(二)党和政府越来越重视网络民意,越来越重视互联网的作用

美国著名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断言:“谁掌握了信息,控制了网络,谁就拥有了世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07年1月就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中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问题进行集体学习时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

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中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2009年3月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也强调:“要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尊重新闻舆论的传播规律,正确引导社会舆论,要与媒体保持密切联系,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为了应对瞬息万变的网络资讯,中国政府早在几年前就在中央以及省市一级宣传部设立舆情部门,负责收集和分析网上舆情,给领导人提供最新的舆情信息。尤其是继2008年6月胡锦涛总书记与网民在线交流之后,2009年2月全国“两会”前夕,温家宝总理走进中国政府网访谈室,第一次与全球网友在线交流,与网民“零距离”互动,再次激发了广大网民的参与热情。“离中南海最接近的是网络”,“互联网已经成为民意与中南海互动的直通车”。总书记与总理的倡导与垂范,体现了党和政府根据新的时代特点积极吸纳民意的努力。现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官员养成了上网的习惯,通过网络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已逐渐成为各级党政领导了解民意、汇聚民智、排解民忧的一种新方式、新途径。从在线与网友“会面拍砖”,到网上征集“民间智慧”;从省委书记“上网交心,下网服务”,到两会代表和委员网上“晒议案”;从领导干部述职网络视频直播,到法律法规出台通过网络征求意见……互联网已经成为政府治国理政、了解社情民意的新平台。与此同时,网民的意见和建议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各级领导人的重视和肯定,网民反映的一些实际问题得到了解决。有数据显示,人民网地方领导留言板自2008年改版推出一年来,全国30位书记省长、60多位地市级领导干部,陆续通过地方领导留言板对网友留言进行公开回复或处理,得到落实的网友留言近5000条。一批不作为或乱作为的地方官狼狈丢官,直至被追究法律责任。

从回避、无视,甚至“惧怕”网络舆论,到直面和回应网络舆论,再到合理有效地把网络建设成了解民意、征询民策、疏导民怨的途径,可以说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政机关和团体对互联网舆情的理解和驾驭能力都有了很明显的进步,不少地方积极落实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精神,高度重视互联网舆情,政府的执政艺术有了很大提高,社情民意渠道进一步拓宽。

(三)网络舆情中值得关注的一些问题

应该说,目前中国网络舆情的主流是好的,大多数网民希望通过表达和参与,让政府部门了解民情民意,推动公职人员改进工作,督促问题和事件的公正解决。不过,由于网络和网民的局限性,也会产生一些消极影响。

首先,假消息和谣言有增多的倾向。由于网络信息发布的便利性,以及网络信息审查与传统媒体的信息审查存在巨大的差异,导致在网络上发布假消息和谣言非常容易。少数别有用心的网民正是利用网络的便利有意散布假消息甚至谣言,以期达到自己的个人目的。但大多数网民面对这样的消息,却很少质疑其真实性。这就使得“网络谣言”比现实社会中的“谣言”传播速度更快,社会影响范围更大,引起社会“恐慌”程度也更大,往往会造成群体的盲从与冲动,有时甚至能在现实社会中引起轩然大波。例如,在杭州“飙车案”中,一条猜疑出庭受审的被告人胡斌是“替身”的帖子,在经过网络的疯狂转载后,如同龙卷风一般席卷了太多网民关注的目光,各种非议和流言夹杂其间,甚至还有网民“人肉搜索”出替身的“真实身份”。于是,凭着仅有的“胡斌突然长胖了”的照片猜想,一场要求对被告人胡斌“验明正身”的舆论

追讨大战,就一直从互联网打到一些纸媒的评论版面上,招致了舆论对官方释疑的普遍化呼吁,强化了部分群众对司法的不信任感,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非理性网络舆情蔓延。网络舆情是社情民意中最活跃的部分,但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网络上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例如,随着世界金融危机向实体经济蔓延,我国一些沿海企业出现开工不足甚至倒闭的现象,股市楼市跌入低谷,部分网民利用网络发表情绪化言论,而情绪化言论容易强化“仇官”、“仇富”心理,扭曲政府形象,影响政府权威,引发和扩大群体性事件。同时,可能对事件处理特别是司法审理形成干扰,对当事人的正当权利造成损害,损害程序正义和社会法治,给政府权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带来不利影响。此外,“人肉搜索”可能会演变成“多数人的暴政”,侵犯当事人名誉或隐私。

第三,具有被境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的危险。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上的意识形态领域斗争变得非常复杂。境外敌对势力和境内别有用心的人,千方百计将互联网作为对我实施西化、分化的新阵地,建立网站和专门机构,雇佣网络写手,制造和利用网络谣言,对社会热点问题和敏感事件进行炒作,极力宣扬西方自由、民主、宪政等理念和三权分立、多党制主张,诋毁我党和国家领导人,否定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方向和进程,歪曲党的历史,否定新中国的历史,进而否定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必然性与合法性,鼓吹历史虚无主义。“民运”、“藏独”、“疆独”、“法轮功”等组织相互联合、联手造势,利用互联网大肆攻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策划并组织各种以颠覆社会主义制度为目的的活动。例如,2009年7月,境内外“三股势力”极力炒作广东韶关旭日玩具厂群殴事件,把一般治安事件渲染成维、汉民族冲突事件,煽动民族仇恨,挑起民族对立,策划组织并通过网络指挥煽动了乌鲁木齐市打砸抢烧严重暴力犯罪事件。此外,境内外敌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还利用互联网搞“公开信”、“签名信”、“呼吁书”,制造所谓“民意”向党和政府施压,妄图利用网络舆论影响甚至操纵民间舆论。

三、网络舆情的引导对策措施

当前,各种社会热点问题频频出现,许多问题尤其是涉及民生、司法、反腐败、民族、宗教等方面的问题,社会敏感度高,很容易引起舆论的聚焦。特别是通过互联网的发酵和放大,更容易使局部问题上升为全面问题,一般问题上升为社会政治问题,个人的偏激言论扩展为非理性的社会情绪。有数据显示,自2008年12月份以来,我国网络舆论热点持续增加,总体呈上升态势,从每月13件增长到17件,进入5月份更高达31件,几乎达到4月份的一倍,其中,“百万级点击率”的网络舆论事件屡见不鲜。网络舆论事件数量猛增,在一定程度上映射出社会紧张度正在上升。对这些负面网络舆论如果在思想上重视不够,不能及时澄清、引导和处理,轻则出现“一边倒”的负面消极言论误导舆论,损害党和政府形象,重则煽动不稳定因素,由网络走向现实社会,演变成群体恶性事件。因此,面对复杂的社会舆论环境和网上意识形态斗争现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加强网络舆情汇集和分析,正确引导网络舆论。建立公开透明、及时有效的政府信息发布制度,不断改善和提升各级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网络舆情作用的凸现,很大程度上在于它的公开性。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从湖北石首市骚乱到四川成都市“6·5”公交车燃烧事件,再到乌鲁木齐“7·5”事件,政府对于“危机事件”的处理让人们看到,如果政府不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各种谣言就会乘虚而入,有时还可能给一些别有用心者以可乘之机,使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群情激愤,结果导致事态扩

大,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都受到影响。只有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地提供权威信息,才能真正遏制住谣言的散播,争取工作的主动,掌握舆论的主动权。因此,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地方党政机关要坚持快报事实、慎报原因、依法处置的原则,及时向社会公布真相,审慎、科学地分析原因,对网民反映集中而强烈的问题做出积极的、迅速的回应,以透明和务实的姿态赢得网民的理解和支持。用积极正面的舆论引导大众,用权威科学的信息击破谎言。互联网已成为重要的思想舆论新阵地和舆论斗争的新领域。网络宣传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注意用正面宣传主动为社会舆论“设置议程”,用正面宣传挤压各种噪音、杂音的生存空间,用正面声音消解各种错误、反动观点的不良影响。各级领导干部对群众在网络上反映的实际问题,要抱着“宁信其有”的态度,及时查清和处理,并在网上公布处理结果,防止不良影响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炒作。对网上的舆论热点和热帖,要及时关注,涉及本单位本部门的,要及时上网回应、解释、说明、引导,防止以讹传讹,造成不良影响;对少数恶意造谣,无中生有,煽动舆论,误导群众,败坏党和政府形象,用心险恶的网络舆论,尚未造成实质性恶劣群体事件的,要及早发现,及时删除,对已酿成恶劣事件的,要及时揭穿其险恶用心和不可告人的目的,依法追究和处理;对重要事件应及时召开新闻发布会,澄清事实,防止事态扩展和恶化。发挥网络“意见领袖”作用,引导网民自我教育。“意见领袖”(opinion 1eader)又称舆论领袖,通常是指在信息传递和人际互动过程中少数具有影响力、活动力,既非选举产生又无名号的人。一些资深网友充当了“意见领袖”的角色,这就使网络的“意见领袖”具有更强的草根性、流动性和号召力。他们关心各类时事,有自己的独立观点,愿意并善于表达自己。几乎每个网络热点事件背后,都有大量网络“意见领袖”在推动,他们或意见统一,或针锋相对。这些民间身份的观察家可能比传统报纸和电视台对公众的影响更大,他们的观点往往能够左右网民的判断并引导网络舆论的走向。由于这些网络“意见领袖”的身份林林总总,具有很强的流动性和隐蔽性,其发表的言论并不都是客观公正的,这直接导致网络的舆论与现实情况存在一定的偏差。、政府需要找到恰当的方式,与网络“意见领袖”进行沟通,引导他们理解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理解政府解决种种复杂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实际操作,让网络上的“意见领袖”多一些建设性意见,少一些破坏性意见。这样,通过网民引导网民,用网民自己的声音引导、感染网民,实现网民自我教育、自我引导,往往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4 高度重视网络舆情的分析研判,切实提高各级党和政府引导舆论的能力和水平。分析研判,就是对收集到的网络舆情进行认识、研究和甄别。有研究表明,在危机公关和议题管理上,最好是事件发生后12小时内作出反应和启动应急预案。但一些干部对网络不熟悉,对网络传播规律不了解,难以全面准确把握网络舆情,以至于突发事件来临时处于被动的境地。例如,天价烟事件11天以后、躲猫猫事件7天以后、北京站售票事件4天以后有关部门才出面干预,错过了改变舆情意见流向和正负态势的良好时机,造成了网民的情绪淤积。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关注网络舆情,及时了解、把握正反两方面的舆情动态,定期分析研判网络舆情态势。要通过此项工作,畅通民意反映渠道,认真倾听网民和公众的利益诉求乃至某些非理性情绪,及时了解人民群众的愿望、意见、建议,积极排查和解决社会各种不和谐、不稳定因素,维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不断改进政府工作,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取信于民。要深入研究在网络舆情日趋复杂的形势下提高舆论引导水平的途径和方法,牢牢掌握网上舆论的主导权,积极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不断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责任编辑:宋 奇

第二篇:【论文】医院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

医院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

潞安集团总医院 靳伟新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对此,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互联网已成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会舆论的放大器,我们要充分认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社会影响力”。诚然,由于互联网的虚拟、开放、隐蔽等特性,一个很普通的医患争议,通过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就可能引发巨大的网络舆论效应,进而形成危机事件。哈医大二附院的“天价住院费事件”、北大医院“治死北大教授事件”、南京“徐宝宝事件”、深圳儿童医院“天价手术费事件”……网络舆情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不断激起的网络舆情漩涡已经向我们展现出当今网络舆论的复杂态势和巨大影响。在医患关系严峻的大环境下,涉医网络舆情危机已经对医院的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并危及医院的声誉和正常医疗秩序。医院如何妥善应对涉医网络舆情危机,已成为一项重大挑战。涉医网络舆情危机的含义与特点

网络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通过网络围绕中介性社会事项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它是较多民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主要通过各类新闻评论、论坛、聊天室、博客、微博、QQ群、聚合新闻(RSS)、跟帖、电子邮件、新闻组和手机短信等形成并传播。

舆情危机是针对某一特殊事件所产生的涉及民众利益较深较广的舆情,在一个相对短的时间内生成大量信息,这些信息的“潮头”直接扑向事件当事方,并在一个社区或更大范围内的民众中掀起范围更大、力度更强的社会反应,最终与事件当事方或事件本身形成激烈的认识或观点对抗。

涉医网络舆情危机是指在网络上形成、传播,并已经或可能对医院的正常医疗秩序及社会形象产生负面影响的涉及医疗安全和医患关系的舆情危机。

涉医网络舆情危机一般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对象的特定性,网络舆情的对象只能是可能引起或已经引起网络媒体和网络受众关注的,与医院相关的人或事;舆情的难控性,在网络媒体上对舆论进行控制是比较困难的,一旦出现非理性的涉医网络舆情,欲运用技术手段进行控制是不太现实的;内容的失真性,任何事关医院或医务人员的一个细小的争议或事件,经过网络的传播和放大后,其传播的后果均可能与业已存在的事实有较大出入;评价的否定性,已经传播或正在传播的舆情是对于医院有关的人或事进行的一种否定性评价;后果的破坏性,危机爆发后,社会情绪往往一边倒,情绪化言论很容易得到众人响应,从而引发有害舆论,具有很强的煽动性和破坏力,若处理不当,对于医院社会形象有着强烈和深远的破坏性,并且影响到医院正常医疗秩序,甚至引发群体性事件;危机的突发性,在网络环境下,涉医舆情危机的形成非常迅速,而且是突然发生的,其发展的趋势是不确定的,特别是一旦有涉及到医院的人和事在网络上出现,就会容易成为社会不良情绪激化、发泄的引爆点,形成网络舆情的热点,在网络空间中发酵再加上民众的一些非理性表达,就容易成为舆情危机发生的导火索;处置的紧迫性,危机一旦爆发,其破坏性能量就会迅速释放,并呈快速蔓延之势,如果不能及时控制,危机就会急剧恶化,使医院遭受更大损失;发生的常态性,随着网络媒体的日益发达,涉医舆情在短时间内就会迅速传遍整个社会,对医院和相关当事人形成压力,甚至引起更多更大的危机。涉医网络舆情危机已经不再是非常态下的一种突发性事件,而成为经常性事件,呈现出常态性特征。

如何应对、引导、处置涉医舆情的方法:

应对舆情要引入三种理念即:“开放坦诚”,医院要通过网络这一便捷有效的沟通渠道,了解民意,汇聚民智,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开门纳谏”,实事求是地应答网民的疑问。“掌握话语权”,掌握了媒体,就掌握了资源,掌握了舆论的引领权,也就是掌握了工作的主动权。因此,危机发生初期即使还没有确切、全面地掌握情况,医院也要及时、客观地发布消息。条件许可的话,不妨设立危机事务网络发言人,确保相关信息权威性。“与媒体合作共赢”医院需要媒体支持,需要借助他们的传播力量向公众介绍自己的亮点,宣传自己的形象,同样,媒体对医院这座资源丰饶的新闻富矿,也抱着强烈的兴趣。医院要主动与媒体建立密切的沟通机制和信息会商、协调、反馈、新闻联席、新闻例会、主题新闻策划等制度,从而达成相互的理解和信任,实现合作与双赢。

引导舆情要遵循三个原则即:一以人为本、关注民生,涉医网络舆情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情民意,体现了民众舆情,对于加强和改进医院工作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作为保障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医疗机构,医院必须把关注民生作为工作的着力点和出发点。尊重公众知情权,关心网民的利益,不推卸责任。二公正公开,医院要迅速核查,快速公布,及时与公众对话,采取“速报事实、慎报原因”的策略,说真话,立刻说,不乱说,化被动为主动,承诺调查事件真相,表明已采取和将采取的措施,把公众的注意力吸引到正面报道上,控制事态,阻止谣言进一步网上扩散。三严谨慎重,坚持事实清楚、言之有据,切忌模糊不清、模棱两可。对一些尚未清楚的事实,多看、多听、多问,少下结论,少推脱责任,更不能想当然发表意见。在发表意见时要注意措辞,表达准确,用语严谨,切忌随意发言,以免引起公众理解的偏差。

处置舆情要建立三个机制要注重:一抓牢“四个环节”,即网络舆情的产生并形成热点、舆情热点的膨胀扩大、舆情热点的波动变化、舆情热点的淡化消失。其中应对的最佳时机就是热点的形成并膨胀扩大这段时间。提前应对可能造成“推波助澜、无风起浪”的反作用力,在热点膨胀后应对则可能失去舆论主导权。二注重“四个要点”,其一,要把应对的落脚点放在解决问题上;其二,要把化解问题的关键落在疏导上;其三,要针对自身问题引发的舆情危机严肃自查,不回避、不掩饰,以诚恳的态度和过硬的整改,获得公众的理解,有效化解危机;其四,对个别媒体误解、捏造和恶意中伤引发的危机要主动沟通,严正交涉,公布真相。三把握“四个灵活”,其一,灵活掌握介入时机。对已经形成热点的舆情要高调介入,全力应对,对于一些尚不明朗的话题,要秘密观察细心研判,低调介入冷处理,必要时可“制造”话题转移注意力;其二,灵活选择好应对角度。既要满足受众的需要,予以正面引导,又不能直接将矛头引向自己;其三,灵活选择好恰当的时机。既要有利于舆情的引导,又要有利于事件后续调查处理,判断有利时机,适时接触;其四,灵活把握应对的态度。发表权威信息时要义正词严、有理有据、有礼有节,采取跟帖形式时要生动活泼。

建立完善的联动机制

舆情信息承载的是民众的社会政治态度,其形式可以是口头言论、书面文字,但是舆情引发的反应往往是动态的行为,比如群体性事件等。建立由宣传部门(如网管办)直接领导,各部门参加的舆情监管网络,在平时负责网络舆情的监测工作,当突发事件到来时,迅速转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指挥中心,这样,可以缩短相关部门的响应时间,有计划、有步骤地应对处置,消除否面影响,减轻危害,保障网络的安全运行和信息安全,同时形成网上正面舆论的强势。做好涉医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和引导工作,是新形势下医院面临的一个新课题,也是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做好涉医网络舆情危机的应对和引导工作,不仅需要各个部门的配合,还需要医院全院总动员。预防舆情危机必须从源头上做起,进一步提高医疗质量,改善服务态度,优化医患关系,不给别有用心者可乘之机,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化解舆情危机。危机处理后,要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系统评估,从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以不断提高医院应对涉医网络舆情危机的能力

第三篇:新形势下大力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问题研究

新形势下大力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问题研究

摘 要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检察机关成为网络舆情矛盾相对集中的部位,涉检网络舆情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检察机关应注重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研判,重视网络民意,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

关键词 检察机关 网络舆情 能力

中图分类号:D926.3 文献标识码:A

Research on greatly Improving the Ability of Prosecutors to

Guide Public Opinion Network in New Situation

SI Xiaolei

(Chongqing Jiangbei People's Procuratorate, Chongqing 400025)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rapid popularization of the Internet, prosecutors become relatively concentrated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contradictory parts, check the network related to public opinion, showing a rapid growth trend.Prosecution should focus on collecting and analyzing the 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 public opinion attention to network, strengthen the prosecution of public opinion to guide the network capacity.Key wordsprosecution;network of public opinion;ability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我国社会逐步进入了一个高度信息化的时代,网络已经成为社会生活中表达民情、畅通民意、集中民智的重要渠道。作为行使查办职务犯罪和诉讼监督职能的检察机关,无可争辩地成为网络舆情矛盾相对集中的部位,涉检网络舆情呈现出较快的增长趋势。因此,我们要转变传统观念,注重加强对网络舆情的收集和研判,重视网络民意,并不断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以适应这一历史性变革,进一步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为检察事业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保障。

本文以网络舆情应对为重点,从网络舆情的概念辨析、特点研究、当前面临的问题和如何加强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三个方面,探讨新形势下提高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问题并提出对策。网络舆情的概念辨析和特点研究

网络舆情是一种新的舆论形态,它是“在网络空间对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的现象自由表达自己的言论或观点,是在互联网上传播的公众对某一焦点所表现出的有一定影响力的带倾向性的意见或言论”。而涉检舆情包括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刊播、发布的涉及检察机关检察工作、检察人员的评议性、批评性报道;由社会关注的突发性事件、重大案件等引发或可能引发的涉检舆论热点;互联网站论坛BBS、博客、新闻跟贴等涉检网络相关信息。①

互联网作为当今社会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和容纳舆情的空间 已成为舆情产生、形成和发展的最重要的策源地,其虚拟性、隐蔽性、发散性、渗透性、随意性、即时性等特性决定了网络舆情除具有社会舆情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1)难以有效控制性。与传统的大众传播媒体不同,网络信息的即时性和跨地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在时间和空间的把握上难以进行有效控制。网络舆情形成快、传播广,给适时采取措施、有效加以控制带来了难度。同时从技术手段来看,虽然能够将内容进行部分过滤和删减,但并不能保证所有的网站、论坛不出现类似的言论或内容。

(2)形成过程具有放大性。部分网民经常利用互联网具有的匿名性、隐蔽性进行无限制、无控制的“自由”传播,甚至发酵、放大、变形,能迅速集聚有相同情绪或相同观点的人,进而放大某种声音。官方舆论的“失语”,或政府信息得不到民众的信任,一些网民对网络所发布的信息,不去质疑其真实性,随意改编、传播,又形成新的流言,偏离事件的真相,从而形成影响巨大的网络群体性事件。

(3)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明显。在网络世界,每个网民都可借助虚拟身份畅所欲言,这容易使人失去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在一种没有社会约束力的状态下,在法不责众心理的支配下,一些缺少自律意识的网民在发表言论时采取偏激的态度,进行个人情感宣泄,并出现严重的“群体极化”倾向,一些非理性的、偏激的言论在网络广泛传播。在对党政机关和传统媒体不信任,在叛逆心理和怀疑精神的影响下,民众容易倒向网络媒体一边,使这种非理性化、情绪化倾向加剧。检察院应对网络舆情问题透析

(1)对网络舆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从“石首群体性事件”、“成都唐福珍自焚阻拆事件”、“阿荣旗豪车检察长事件”等一系列事件,可以看出检察机关对于网络这一新兴媒体对舆情的影响认识不足,不愿把握,心态不正,不能正确看待网络信息,不愿被监督。在涉检网络舆情发生后,仍摆出一副“官”架势,不肯放下高姿态,甚至做出不尊重事实,不诚恳面对网民的事情,最终导致问题不断升级。

(2)网络舆论引导机制陈旧。目前检察系统的宣传舆论引导机制重点仍停留在报纸、电视等比较传统宣传媒体来宣传检察工作,还不擅于运用网络媒体来引导公众舆论。许多基层检察院虽然开设了对外网站,但信息量少、更新慢,不能吸引社会公众的关注。许多基层检察院虽然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但很少或者几乎没有开过新闻发布会。许多基层检察院主动探索宣传引导机制的较少,普遍缺乏与新闻媒体沟通的技巧,面对空前强大的舆论监督,显得束手无策。

(3)网络舆情处置机制不健全。从总体上看,多数检察机关尚未建立一套完整的网络舆情监测体系,上下级、同级院之间舆情监测信息不共享、不畅通。诸多检察院对网络舆情信息收集、分析工作缺乏足够重视,对可能引发危机事件的问题缺乏敏感性。少数检察院虽然建立了兼职网络评论员队伍,但由于缺乏统一领导和组织,监测手段落后,监测效果不明显。发生舆情危机后,有关部门难以及时获取深层次、高质量的情报信息,使危机事件处置工作陷入被动,从而错过了最佳的处置时机,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

(4)检察机关宣传不到位导致公众认知度低。由于检察机关的宣传力度不够及和群众接触较少等原因,导致大部分网民对检察机关的职能职责缺乏认知或者同其他机关产生混淆,当遇到涉检事件时,这种误解很容易造成瞎起哄,放大舆情,从而导致舆论危机,产生不利于检察机关的网络舆论。检察院如何提高网络舆情引导能力

3.1 增强网络舆情观念

舆情是民意的综合反映,涉检网络舆情也是如此,各级检察机关应当纠正心态,强化接受监督意识,正确看待民众意愿的表达,正确对待网络舆情,敢于接受、乐于接受民众的监督。积极应对和疏导网络舆情中的“民怨”,关注和引导网络舆情中的“民议”,尊重和沟通网络舆情中的“民意”,树立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有正确的舆情观念,包括堵不如疏、盖不如开、被动不如主动、事后救火不如事前防火。对于舆情危机事件,要更新观念,不能采用过激的方式解决问题,要争分夺秒抢发突发事件新闻稿,先上网、后见报,先简报、后详报,占领网上发言主动权和主导权,进行正面引导疏通。

3.2 加强组织机制建设

为加强对网络应设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和网络评论员队伍,笔者建议可以在省级检察院设立一个宣传工作领导小组,统一指导全省、自治区、直辖市内所有检察机关涉检舆情处置工作。省级院宣传工作领导小组下设涉检舆情处置办公室,由省级院政治部宣传处、办公室及职侦、公诉、侦监、控申等部门负责人组成。同时,应建立一支网络评论员队伍,由各级院推荐具备一定的网络知识、热爱检察宣传工作的年青干部,担任网络评论员。涉检舆情处置办公室组织协调舆情处置工作。为更好的发挥涉检舆情处置办公室的作用,可根据各组成部门承担的本职工作的不同,对其应承担的职能进一步明确,政治部宣传处负责涉检舆情外部应对与处置,办公室负责涉检舆情内部督查整改和报告,各业务科室负责各自条块的舆情研判和拟定应对意见。各级检察院应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建立涉检舆情处置工作制度,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明确专人收集报送涉检舆情,开展涉检舆情的应对和处置工作。

3.3 加大舆情收集研判

涉检网络舆情收集研判工作是做好舆情引导工作的前提,前期收集的材料愈多、愈详细,所提出的应对方式就愈准确,可以防止舆情的升级和扩大。根据工作实际,这项工作宜由政治部宣传处组织实施、网络评论员具体实施。一是建立定期收集机制。涉检舆情收集应当立足早发现、早研判、早报告、早处置,政治部宣传处应当制定预案,分区域、分部门制定收集舆情的方向和任务,定期收集涉检网络热点舆情,特别是要重点收集本院办理的重大、敏感案件的涉检舆情。二是要及时报送舆情信息。各级院、各部门收集的涉检舆情,应采用及时报送本院政治部宣传处,最后统一上报省级政治部宣传处。报送内容一般包括:涉检事件的媒体报道、网络舆论的时间、空间分布和影响程度;主要观点的汇总分类;负面报道及评论的来源和背景;涉检事件的初核情况;舆情发展走向及处置应对建议意见等。重要情况可先口头报告,后报书面材料。对于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境内外媒体、网络高度关注、形成社会热点的重大涉检舆情,在首次报送以后,应当进行动态跟踪,及时掌握该涉检舆情的发展动向和新情况,并继续报送相关舆情。

3.4 及时发布权威信息

及时发布来自检方的权威信息,可以让一些流言不攻自破,消解负面信息活跃给检察机关带来的舆论压力,保障检察工作有一个安全、有序的社会舆论环境。一是要及时、适时、准确、公开。发生重大涉检舆情要主动向社会发布准确权威的信息。信息发布应当及时、适时、准确、公开,迟延的公布、模糊的表述、不公开的表态等都是影响信息有效性和产生信息多义性的原因,因此,涉检舆情相关部门要配合政治部宣传处共同拟定新闻发布口径和舆论引导方案,做好信息发布工作。二是信息发布须坚持灵活性和原则性的统一。对于重大政治和原则性问题要立场坚定,态度鲜明,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进行法制宣传和舆论引导;对于涉检的突发事件应快报事实,慎报原因;对于情况基本属实的批评性报道,要公布检察机关调查处理和整改情况;对于情况不实的批评性报道,要实事求是地予以说明和澄清,表明检察机关的立场和态度;对于情况严重失实并产生负面影响的涉检舆情,除及时公布事实真相外,还要采取必要措施消除影响。信息发布可采取新闻发布会、新闻通气会、邀请记者采访、检察网站发布等形式。②

3.5 严肃进行督查整改

为进一步推动涉检舆情工作深入开展,必须对涉检舆情的批评性报道中经查核确实的违纪、违法行为,严肃、及时的进行查找、处理和整改,这样才能回应社情民意、提升检察机关的形象。涉检舆情处置办公室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对重大涉检舆情整改工作立项督办,跟踪督查,督促有关单位和部门落实整改,整改单位应当适时将事实调查、整改结果或进展动态等整改情况及时报送涉检舆情处置办公室,涉检舆情处置平稳后,应当根据舆情的发生、传播和处置情况进行反思和总结,必要时可发内部通报。涉检舆情处置不力,造成恶劣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由省级院纪检监察部门依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严肃处理。

3.6 加强涉检主流网络舆论建设

检察机关要拓展信息传播渠道,加强自身宣传报道,确实提高公众对检察机关的满意度,要配合有关部门为公众表达意愿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舆论环境,形成一批健康向上的涉检网络言论主阵地。通过建立检察机关自身的网络宣传媒介,引导大众传媒对检察机关的评论,从而正确地引导民众意见,以正视听。用大众所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网络宣传记录检察机关贴近实际、反映民意、惩治邪恶、伸张正义、改革创优等多种情况来唱响检察主旋律。同时,依法打击利用网络实施的各类犯罪活动,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深入整治互联网等专项活动,并加强对网络犯罪新情况、新特点的法律政策研究,净化涉检网络环境,促进虚拟社会健康发展。

检察机关网络舆情引导能力建设是一个大课题,不仅需要检察机关的重视和努力探索,而且还需要配合政府等组织加强对网络舆论的引导,提高网民的文化素质、道德素养、增强网民的法制意识,共同维护好社会公平正义,构建良好的社会主义和谐舆论环境。

注释

①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涉检舆情处置办法(试行)》第二条.②综合参考《上海市人民检察院涉检舆情处置办法(试行)》第十一条至第十四条.

第四篇:网络舆情课题研究

几大事件网络舆情反映的问题

一、2011年6月20日,微博上一个名叫“郭美美baby”的女孩引起了众人瞩目。她在微博上经常展示自己的生活照,从中能看到,她开玛莎拉蒂跑车、在别墅开生日会,皮包、手机、手表都是昂贵的奢侈品。而她微博认证的身份是“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公众的强烈质疑:一个年仅二十岁的女孩就当上了总经理,并拥有名包豪车,财产来源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一时之间,网友们展开了“人肉搜索”,各种与郭美美、红十字会有关的说法在网络上流传,真假难辨,真相不明。

正是这样一个事件,一时间把中国红十字会推向了风口浪尖。

红十字会及郭美美事件微博关注度走势

尽管郭美美引发公众持续的强烈关注后红十字会也开通了微博进行公关,试图挽回自身的形象,但是缺乏有说服力的说辞,民众的诸多疑惑未得到解答,红十字会在网络上遭到成片骂声。郭美美事件之后,红十字会的公信力降至冰点,官方微博所发布的信息及表态均受到网友恶评。6月22日中国红十字会称“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7月7日,北京警方称: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无直接关联。红十字会自辩清白,而对关键问题的回避更是引发舆论的反扑,舆论愈演愈烈,红十字会公信力、民众对中国慈善的信心均跌入谷底。

公众主要针对郭美美个人的炫富行为,后期舆论矛头指向中国红十字会。该事件在网络发酵后,舆论普遍质疑中国红十字会公信力,无论是普遍网友还是公众人物,都通过微博泄愤。针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社会组织的建设话题的讨论成为舆论新热点。

在郭美美事件带来的**中,中国红十字会尽管也在一直努力争取挽回形象(开通微博就是其努力的重要表现),但对一些关键问题的回避、对关键信息的模糊态度,导致其向公众显示的决心和诚意似乎总差那么一点点,最终差之毫厘,谬以千里的结果,反而加剧了公信力的流失。开通微博平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通过微博内容传达出来的公开、透明、坦诚、自省与积极作为。

二、长久以来,社会上广泛流传街头行乞儿童绝大多数受利益集团的控制,为博取同情以及迫使儿童乞讨,利益集团往往对这些孩子施加暴力甚至人为摧残,由于难以相信亲生父母会对自己的骨肉下毒手,人们怀疑乞讨儿童中的一部分是被拐而来。但一直以来,鲜有发现具体案例来证实这样的传闻,相比之下,善良的人们更愿意相信这只是一个猜测。

2011年2月10日,8名在三亚市第一市场行乞的河南籍儿童被警方发现后带至三亚市救助管理处,经调查,这8名乞讨儿童均来自河南省周口市,其中7名来自该市太康县张集镇,当时的调查结论是不存在被拐与被胁迫行乞问题,孩子们均因贫困由父母或亲戚带至三亚卖艺行乞。

随后,太康市张集镇派出工作组赴三亚接回这批乞讨儿童。2月14日,带着海南省相关部门以及市民的关爱,孩子们踏上了返乡的路途。就在同一时间,《新民周刊》记者也开始奔赴太康,因为《新民周刊》接到了重要举报:这些孩子均是被亲生父母以《聘请演员合同书》的形式“租”给杂耍老板,以杂耍为名行乞讨之实,作为回报,这些孩子的父母每月可以得到数百元至1000多元不等的回报,但孩子们在外行乞的遭遇却充满暴力与胁迫,所谓“假亲情、假苦戏确是真黑幕”。

“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微博于1月25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于建嵘正式建立,微博一开通立刻引起全国网友的关注和支持。微博开通13天就有5万余人关注。大量网友参与到“随手拍”活动中,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通过微博支持此项活动,此后,包括吉林省公安厅打拐办在内的各地公安打拐部门纷纷通过微博挖掘打拐线索,取得了大量打拐成果。

“微博打拐”舆论拐点前后影响力对比

2011年2月至8月18日,有关打拐的新闻报道、贴文、评论达13000多条。

在此次打拐活动中公安部打拐办主任陈士渠的微博成为官民互动的一个重要平台。

通过监测主要的门户、社区发现,从

本次活动官民互动较为频繁。公安部门通过微博接受网友提供线索,并转化为线下调查行动,取得了实际的工作成果。在齐心协力“打拐”的过程中,在一次次的发帖、转发、评论中,公安系统拉近了与民众的距离,提升了自身的形象。政务微博对于促进民政良性、创新社会管理的积极意义在这一案例中得到充分凸显。

三、8月4日大河报A07版刊发了题为“捡垃圾当晨练副局长成了‘街净哥’”的报道之后,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讨论,《中国青年报》、《新京报》以及人民网、新华网、搜狐网、新浪网、腾讯网等上百家家网站和报刊对“街净哥”进行报道和转载,网上关于“街净哥”的评论已超过135万条。自“街净哥”事迹报道之后,在网上引起了口水之争,少数网友质疑是官员作秀,但大多数网友表示力挺“街净哥”,数家媒体和网站也对“街净哥”轩敬杰的行为表示肯定和赞扬。

网友的质疑在于:“一个副局长真的肯扔掉官架子,干这种活儿?”,“现在真的还有这样朴素低调的官员吗?”。

有网友力挺“街净哥”,笔者是力挺者之一。“一滴水能见出七彩的阳光”,一件平凡的小事能反映出一个官员的精神世界。轩副局长是可爱的。夫妻晨练,拾垃圾,上班工作。这就是他的生活方式,简简单单,实实在在。网上频频曝光的官员“艳照门”,包n奶,“弱智雷语”,贪污腐败等。“色”、“钱”、“权”都忙不完,你还能指望他们两口子恩恩爱爱坚持晨练吗?更遑论拾垃圾!“街净哥”不仅仅是带来大街的干净,更重要的是生活作风工作作风的本质和朴素,是“官德”的干净。胡总“七一”讲话向全党告诫:精神懈怠是一大危险。“街净哥”夫妻俩长期坚持晨练拾垃圾,回家吃早餐再按时上班,精神懈怠何谓之有?领导干部果能多些晨练拾垃圾式的生活工作作风,则落马者必大大减少也,社会风气必大大清正也。当前,创新社会管理正成为从中央到地方的共识,而创新社会管理离不开虚拟社会管理创新。在政务机构与官员、微博站方与广大网友的共同努力下,诸多政务微博不断探索、勇于创新,如同阿基米德口中的那个支点,有虚拟撬动现实,成为当前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武器。

对于转型期的中国,互联网毫无疑问是一个令人惊奇的礼物,我国的网络舆论相比其他国家也显得格外发达。只要能够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互联网,这一新兴舆论平台对于社会和谐、社会转型必将大有裨益。以政务微博为代表的卓有成效的尝试,显示了党和政府的胆识和诚意,也必将成为未来创新社会管理的一支奇兵。

第五篇:中国退休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中国退休养老保险现状及对策研究

日前人社部表示,推迟退休年龄已是一种必然趋势,将适时提出弹性延迟领取基本养老金年龄的政策建议。在人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背景下,推迟退休年龄似乎是必然趋势,同时还可以缓解养老保险金入不敷出的危局。但也会进一步加剧就业紧张,并使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过长,而享受福利的时间缩短。有人质疑,如果再辛辛苦苦多干几年,等到退休时还能领几年退休金?

截至2011年底,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1.85亿,比重13.7%;另一方面,目前我国已有近半数省份养老金入不敷出,养老个人账户“空账”超过1.7万亿元。

欧美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而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而上海则采取在高科技雇员中将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

“祸起”养老金亏空

中国养老金空账达1.3万亿元 账户有钱无法兑现

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透露,中国养老金“空账”规模大约为1.3万亿元人民币。

所谓“空帐”,是指尽管你的账户里名义上有钱,但实际上却只是个无法兑现的空头数字。有学者表示,这1.3万亿元还只是保守估计,前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郑斯林在2004年更是已给出过2.5万亿元的天文数字。

巨大的空帐需要填补,专家给出了几个解决办法。一是增加年轻人数量,增加劳动力;二是一部分国企愿意红利上缴,以填补空帐;第三就是大量印发钞票,从账面上填补空帐。但无论是哪个办法,从执行角度来说,都存在很大的困难。如何填补中国养老金的缺口,是一个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

专家预计未来30年城市养老金空账规模达6万亿

有群众认为,以后老人越来越多,两个年轻人养四个老人再加上孩子,不把老人的养老金做实,年轻人怕是负担不了。

一些专家认为,“空账”是我国养老制度转型形成的“历史欠账”所致,目前支付风险不大,但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支付压力将会越来越大,国家逐步做实账户并能让养老基金收益跑赢CPI才是上策。

账户“亏空”是养老制度转型之痛

我国养老金“空账”的产生有其历史原因。据了解,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1991年国务院决定改革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经过探索试点,各地逐步建立起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体系。

山东省社会科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研究员李爱说,经过几次调整,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部分由单位负担缴费,为职工缴费工资的20%,个人账户由职工个人缴费,为缴费工资的8%,职工退休后养老金根据个人账户余额及社会工资水平等因素共同确定。

据了解,改革之前的养老保险由国家统筹安排发放,没有个人账户及资金积累过程。在山东莱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工作已近30年的职工刘景凡告诉记者,自己一直在企业工作,之前没听说过有个人账户,现在每个月往个人账户交200多元,退休后能拿2000多元。尽管自己拿的退休金并不全是自己积累的,但养老没有问题。

山东大学财政系主任李齐云说,改革前虽然没有个人账户,但国家已经通过企业税收及利润上交等方式拿走了养老保险所需的“必要扣除”,并已把这些资金用于其他事业,个人账户建立后不能再向这部分职工“追缴”养老金,从而形成个人账户“历史欠账”。

李齐云说,待这部分“欠账”职工退休领取养老金时,便只能“挪用”后来人缴纳的养老金予以支付,从而形成养老金个人账户“空账”运行,虽然国家财政不断予以补贴,但由于老龄化不断增加及养老水平的不断提高,“空账”越来越大。

据了解,为解决“空账”问题,2001年我国在辽宁试点做实个人账户,之后又扩展到吉林、上海、山东等十几个省市。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养老保险处工作人员张晓巍介绍,目前山东已做实个人账户150亿元,大多数地市在做实个人账户时财政压力不大,但有的市由于财政基础不好及收缴状况不佳等原因,尚需省级财政给予一定扶持。

推迟退休动了谁的奶酪?

推迟退休一旦成行,自然是有人欢乐有人愁。有些职业越老越吃香,而对体力要求较大的行业则不适合延迟退休。同时,在“退休金双轨制”下,体制内外两重天,也让很多老百姓觉得不公平。

拥护派:“老来俏”与公务员

拥护者自然是可以从从中获取利益的。对于某些技术类或管理层人士来说,“姜越老越辣”。例如医生,患者到医院都希望看“专家门诊”、“主任医师”,但这些主任医师一般年龄都在五六十岁。可遗憾的是,当他们的经验和资历达到这个水平的时候,退休也如期而至。

在目前“退休金双轨制”下,职工须统一执行严格的退休年龄,即使提前1个月退休也不允许;而公务员却往往能以“退居二线”的名义提前退休,安然“吃空饷”。

反对派:年轻人与老百姓

反对的理由更加充分:从宏观分析,中国要考虑庞大的就业压力问题,若平均退休年龄延长5年,每年可能涉及上千万人,并由此导致年轻人无法进入这些岗位。还要面对一亿多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个人角度而言,部分劳动强力较大的工种,像蓝领工人,一旦上了年纪就很难适应企业中超大的劳动强度、超长的劳动时间,如果延迟退休年龄,他们要在工作岗位上熬到60—65岁,谈何容易?

而且,为什么不先改革双轨制?难不成让老百姓多做牛做马干5年活,是为了多交税让公务员们多拿更多的退休金?为什么总要老百姓做冤大头?更有人称,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大量党政机关乃至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要解决社保公平正义问题,首先要考虑上缴国企红利来弥补欠账。

由此可见,不能因为养老金缺口大就贸然推行延迟领养老金政策,还有众多社会因素需要我们去考虑。

别再往老百姓的幸福上撒盐

很多人认为延长领取养老金年龄,意味着将进一步增加在职人员的工作年限,延长退休年龄,这样并不利于他们有尊严的生活和对幸福感的强烈要求。那么,为什么在经济总量日益增长的今天,中国的幸福感却在逐步下降呢?如何让国人不再为养老金担忧,实现“老有所养”和“病有所医”?

经济增速世界第一未带来幸福感

养老金问题的确不小,前一段时间是议论入市,或许这一计划,处于保值增值的愿望,还可以实行。但是想要延长退休年龄,以减少领取养老金的数额,这个想法就令人不解了,毕竟经济增速世界第一,养老金还亏空,那要是现在的日本欧洲是不是该干到100岁退休才合适呢?

社保存在不公平问题

这里还事关社会公平问题。今日社保巨额亏空问题,是个历史遗留问题,主要是两个原因导致:一是早期国有企业普遍以低工资无社保为代价,国家承诺的政府养老没有兑现,现在一古脑儿要社保基金承担养老支付,显然独木难支;二是大量事业单位员工无需缴纳社保,却领取比企业退休职工高得多的退休金。不解决社保的公平正义问题,社保亏空问题无解。

推迟退休别一刀切 国内外皆有良方借鉴

尽管此次人社部强硬表态延迟领取养老金年龄或是无奈之举,而且对于漏洞很多的养老保险制度来说,也许只能是扬汤止沸。但既然已经提出这个设想,我们不妨来看一些国内外比较成功的改革经验。

欧美经验:渐进式调整退休年龄

从20世纪末开始,随着发达国家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使其养老保险制度出现了资金链断裂的危机。例如苦陷债务危机的希腊。于是,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又成为应对养老保险制度危机的一个手段。对于很多国家来说,劳动力供应不足和养老保险压力增大几乎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欧美国家在延迟退休年龄方面做了更早的探索与调整。

近几年,英国将退休年龄从65岁调整到66岁,法国从60岁调整为62岁,希腊从61岁调整到63岁。上述国家在调整退休年龄时,大都采取了渐进的方式。澳大利亚将女性的退休年龄从60岁提高到65岁,采取的办法是每2年提高6个月,因此要到2013年才调整完毕。美国的做法是每年推迟一个月。从65岁调整到67岁,需要24年才能完成。

另外,还有数据表明,其实欧美各国大多是实际退休年龄早于法定退休年龄。美国男性的法定退休年龄为65岁,实际退休年龄为64.6岁;英国法定65岁,实际63.2岁;法国法定60岁,实际58.7岁;加拿大法定65岁,实际63.3岁。

上海经验:在高技能雇员中推行

上海是国内老龄化最严重的城市之一,养老金资金收支缺口每年达到100亿。因此上海也比较早地进行了推迟退休年龄方面的探索。上海采取的是退休年龄“柔性延长”的方法。在高技能雇员,而不是在所有劳动者中推行。既能增加高技能劳动者的供应,又不至于对年轻人的就业造成压力。

目前上海约有八成达到退休年龄的高技能劳动者,在单位没有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并且继续缴纳社会保险费,自然推迟了办理领取养老金手续的时间。这样,上海在缓解支付压力的同时,又能保持一支高技能的劳动力大军,实际上是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的创新能力来应对老龄化的挑战。

结束语

推迟退休年龄、延迟领取养老金政策,和国家的发达程度、配套制度、物质和生活条件、就业形势有着直接的连带关系。不能因为养老金缺口大就贸然推行延迟领养老金政策,还有众多社会因素需要去考虑。

下载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国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引导对策研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网络传播和舆情引导(五篇)

    网络传播和舆情引导在面对互联网给舆论传播带来的挑战和机遇时,要研究和把握网络舆论传播规律和网络舆论引导规律,才能在此基础上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构建文明、健康、积极、和......

    基于网络舆情热点的形成与发展、现状及舆论引导

    网络舆情热点现状及舆论引导方式浅析龙居镇党政办公室网络舆情是民众通过互联网对政府管理以及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政治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网络舆......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

    高校校园网络舆情的成因与引导策略研究 摘要:随着高校网络的日益普及,大学生越来越依赖于网络平台,网络舆情成为校园舆情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来自于网......

    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五篇模版)

    企业网络舆情信息工作现状及对策分析 杨斌 (中国石油辽宁阜新销售分公司) 摘要 当前我国网络舆情发展呈现如下态势:舆情热点事件不断攀升、各种社会思潮网上争鸣、网络信息......

    人民法院应对网络舆情的现状及对策思考(大全五篇)

    近年来,法院工作已成为网络媒体和社会舆论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来势汹涌的网络舆论如同狂风暴雨击打着法院和法官,对法院的审判工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这飞速发展的网络时代,面对......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目前世界第三方物流平均仅占物流市场总额的5%,即使在物流较发达的国家,第三方物流在物流市场中的份额也只有30%左右,如德国占23%,法国占27%,英......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高校网络舆情管理机制研究 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信息化已经普及各个领域。网络不仅是一种向外界发布最新信息的渠道,也是人们发表意见和建议的平台,而人们在这一平台上发......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

    大学生网络虚拟群体现状及管理对策研究、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影响到了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大学生是网络活动的生力军,并担负着未来社会中坚力量的重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