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纳入考核领导干部的目标内容之一
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纳入考核领导干部的目标内容之一
能有效激发党员领导干部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自觉性
何仕银
有幸参加州委组织部围绕中央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召开的这次专题调研座谈会,感到十分欣慰,这次会议说到底也是州委组织部在开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战略举措中集思广益,问计于民的具体体现。
如何在这次教育实践活动中认真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让党员干部真正受到教育和触动,切实解决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我认为:首先要将批评与自我批评真正纳入考核党员、领导干部工作的目标内容之一。
如今,我们对工作对领导对干部的考核可谓应有尽有,硬化、量化的考核指标层出不穷,但将批评与自我批评作为考核内容纳入目标管理的却很难实施,更谈不上有科学的实施办法和细则。而批评与自我批评又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列主义的理论基础上总结中国革命建设中的实践经验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作为我党的优良作风,批评与自我批评有着丰富的内容,包括基本的原则、态度、方法、形式等。可以说,批评与自我批评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列主义建党学说作出了创造性的发展与贡献。
毛泽东同志在《论联合政府》中说:“有无认真的自我批评,也是我们和其他政党互相区别的显著的标志之一。”经常地检讨工作,在检讨中推广民主作风,不惧怕批评和自我批评,实行‘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这些中国人民的有益格言,正是抵抗各种政治灰尘和政治微生物侵蚀我们同志的思想和我们党的唯一有效的方法。”党章明确规定:“党在自己的政治生活中正确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在原则问题上进行思想斗争,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因此必须坚持和发扬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作风。邓小平同志也说: 我们党的团结,是建立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基础上的团结。党内要分清理论是非、路线是非,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克服各种错误思想。胡锦涛同志在贵州考察工作时指出:“能不能在解决一些党员和党组织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影响改革发展稳定、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上有新进展,能不能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各项工作推向前进,是衡量先进性教育有没有取得实效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达到这个要求,前提是要找准问题,明确整改方向。”而要找准问题,则要“自觉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思想武器”。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一个人在其成长过程中,或多或少、或大或小,都可能犯这样那样的错误。习近平同志在2012年3月1日在中央党校春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中指出:如果我们的党员和党的领导干部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的生产和生活,不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不虚心向群众学习,不总结群众在实践中创造的经验,关起门来想问题、作决策,习惯于“想当然”地发号施令,就会犯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的错误,就会给党和人民事业造成极大的损失。保持党的作风纯洁,必须及时整治党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其中要十分注意治理庸懒散和好人主义等不良风气。好人主义盛行,有问题不指出,有过错不批评,这种庸俗作风盛行之处,往往就是党组织和领导上政治软弱、作风涣散的地方,就是党员、干部中出问题多的地方。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一定要结合新的实际长期坚持、不断发扬光大,以不断增强党内生活的政治性和原则性。
而今,我们在不少地方,看到的党内民主生活会是没有开展积极的思想斗争的,很多组织内部忽视了对下属、对同事政治上的关心和思想上的帮助。存在着下级批评上级怕被穿“鞋子”,上级批评下级怕丢票子(选票),批评同级怕伤面子,批评自己怕别人揪“辫子”,唯恐开展批评而带来个人利益的损害。更多时候,一些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则表现多为:正职批评副职的多,副职批评正职的少;局长批评下属的多,下属批评局长的少;上级批评下级的多,下级批评上级的少;自我批评的多,相互批评的少;希望式批评的多,直言批评的少;自我批评肤浅的多,深刻剖析的少。批评与自我批评避重就轻,转弯抹角,不敢坦诚直言,更是对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批评的甚少。这就是我们目前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普遍存在,而又亟待解决的思想问题。
因为,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不起来,必然导致正确的东西得不到支持,错误的东西得不到反对,正气得不到弘扬,邪气得不到惩治,给党的事业带来严重危害。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人民群众。党能否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我们要从政治的高度、全局的高度、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极端重要性,深刻认识在党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前提和保证。只有认真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党员领导干部才能真正受到教育,心灵才能受到触动。有了触动才会下决心改正自己的工作中错误。
其次,党员领导干部要提高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群众工作。
刘云山同志指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是为民、务实、清廉,开展好教育实践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是牢固树立和深入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党员领导干部要切实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解决好“我是谁”的问题,真心实意地做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要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做决策、定政策都要想到老百姓的利益,学会换位思考,多听一听普通群众的愿望,多想一想老百姓的感受。要进一步增进群众感情,任何时候都不能忘了自己的根、自己的本,经常想想群众在我们心中是什么位置。对人民群众要有敬畏之心,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之一,是党的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生动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标志。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我们的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八十年的实践启示我们党,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
那么,我们党员、领导干部要解决为民、务实,清廉的自觉性,就要首先解决“我是谁”的问题。你是党员,就要按照党章严格要求自己的一言一行。就
不能做不遵守职业道德,没有责任心,对工作不负责任,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人。你是领导干部,就不能高高在上,不关心群众利益,对群众的困难熟视无睹。更不能降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自觉性。
在这个问题上,我有切身的体会,我到打羊乡进行十八精神宣讲,之前我了解到该乡有个一万亩菩提树种植基地的招商引资项目,项目实施近一年,附近有个别村组就是不同意将土地流转出来,乡党委政府三番五次地做群众工作,就是不能达到目的。书记将这一苦衷告诉我后,我在讲课时,就有意识地将这一问题提出来进行分析,告诉他们项目引进的好处,同时又告诉他们作为本村党员、村领导和包村的乡干部在这项目建设中不作为的不同后果以及群众所遭受的缺失,用简单、通俗、易懂的道理提醒他们清楚“我是谁”,为什么与群众有区别,会后,乡党委书记在总结时又提请这些村的领导干部现场表态发言,果然不到半个月时间,流转面积增加2000多亩,书记后来给我打电话,他感激地说:想不到十八大精神的宣讲还有这么大的号召力。这一事实告诉我们,你只要清楚了“你是谁”,就不会“回避矛盾,不会掩盖问题”。因为,群众在看你的一言一行,你的一举一动时时刻刻都在群众的目光监督之下。
在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要有“问题意识”。有问题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看不到问题;群众的恼火抱怨并不可怕,相反,它是我们工作得失的检验,是改进工作的标尺,是党和政府的重要执政资源。只有善于引导群众说大实话、提真问题,勇于到群众意见大、怨声多的地方去,才能真正做到问政于民知得失、问需于民知冷暖、问计于民知虚实,使决策更加符合群众意愿,赢得群众发自心底的拥戴,筑牢改革发展稳定的根基。
马克思曾说过,一个问题,只有当它被提出来时,意味着解决问题的条件已经具备了。在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问题”如何提,考验着态度能力;这个“条件”是什么,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我们的求真务实。
第二篇:黑龙江将中医药纳入医改考核目标
黑龙江将中医药纳入医改考核目标
本报讯(记者衣晓峰)在2013年医改工作中,黑龙江省首次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应用和中药材种植产业等工作纳入医改考核和问询目标,增强了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服务水平和能力。这是记者日前从黑龙江省中医药管理局了解到的。
去年,该省制订了《黑龙江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发挥中医药在医改中的作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截至2013年年底,全省有87.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9.0%的乡镇卫生院、60.7%的社区卫生服务站和77.9%的村卫生室能够为基层群众提供中医药服务,分别比上年增加29.8、27.1、26.8和44.8个百分点。2013年,提高新农合中医药报销比例得到较好落实,20个中医单病种按临床路径在门诊报销65%以上;在全省范围内将中药饮片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付范围,也得到更好贯彻落实;与此同时,中医药首次被列入该省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第三篇:领导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
领导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范文
总书记在河北参加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民主生活时指强调:批评和自我批评是解决党内矛盾的有力武器。这给领导干部怎样加强党风建设开了一剂良药。领导干部应以此促进民主集中制的贯彻执行,促进党内民主生活,切实提高发现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一、批评与自我批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一个党员看到党的组织或同志有了缺点错误,就实事求是地提出意见,要求他们改正,这就是批评;另一方面党的组织和党员,对自己的工作和思想自觉进行检查,发现缺点错误,在党的会议上
和同志们面前,进行自我解剖,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办法,就是自我批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但作为领导干部,对自己的批评是主要的。
批评和自我批评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我改造、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有力武器,是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恩格斯第一个按照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建立了无产阶级政党,并在党的建设中,始终强调共产党人要拿起批判的武器,对外开展批判,对内抵制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恩格斯曾明确提出:“要开展理论斗争,并把它作为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重要形式,以保证无产阶级思想战胜资产阶级思想和各种无产阶级思想”。毛泽东同志发展了马列主义思想的建党思想。1937年他在《矛盾论》中指出,“共产党内的矛盾,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去解决”。以后毛泽东多次反复强调批评与自我批评对于共产党的建设
来说特别重要。1942年4月20日毛泽东作了《关于整顿三风》的报告,强调了要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批评是批评别人,自我批评是批评自己”。在中共七大上,第一次把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优良作风的内容写进了中共七大通过的新党章中。新党章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应该不掩盖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中国共产党应该用批评和自我批评的方法,经常检讨自己工作中的错误与缺点,来教育自己的党员和干部,并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中国共产党反对那种自高自大、害怕承认自己错误、害怕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情绪”。这些论断都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通过批评和自我批评,保持了党的纯洁性和先进性,也正是由于党内经常性的开展了批评和自我批评,才纠正了我党历史上出现的几次较大的错误和失误,使正确路线得以诞生和贯彻执行。所以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作风,不是主观臆造的,而是在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中产生的。要善于开展批评和自
我批评,增强党的生机与活力。
二、批评与自我批评存在的问题及形成原因
领导干部是党和国家的骨干力量,是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带头人,其作风如何,对党和人民事业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反映着党的执政能力、执政水平,也是党提高执政能力,防止僵化和腐败的基本武器。但是,当前在一些领导干部不用说在公开讲话时作自我批评,就是在领导班子集体中作自我批评的,也很少了,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自我批评浅,不敢批评。有些领导在批评自己时,往往是避重就轻、掩盖事实,不敢摆实质性的问题。在批评别人时,更是顾虑重重,不敢批评上级,害怕上级对自己不满意或故意刁难自己,批评下级害怕丢了选票,批评同级怕伤面子、伤感情,不好意思。
二是态度含糊不清,扭曲批评作风。一些领导干部不但不作自我批评,反而千方百计为自己评功论好。对别人
更不敢开展批评,尽说些不着边际、不痛不痒的话,甚至把严肃的批评变成丑陋的溜须拍马,互相吹捧。正如群众所说的,领导之间批评与自我批评成了“吹捧与自我吹捧”;“表扬与自我表扬”。
三是打击报复,背后乱批。有些领导干部一听到批评就生气,不虚心接受,甚至少数领导耿耿于怀,寻找机会报复。有些领导干部对同事的缺点、问题,会上不说,会后乱说,乱加评论,造谣声势,散布小道消息。种种作风危害严重,涣散了党的凝聚力,损害了党内团结,助长了党内不正之风。
为什么会形成这种状况呢?主要有这么几个原因:
首先,党的风气和社会风气变化了,使很多人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现在上下一团和气的庸俗之风,使得一些领导干部不愿得罪人,当“老好人”,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因为在这种风气下,一些勇于坚持真理、坚持原则,敢于拿起批评武器讲真话的同志,却不
一定能得到群众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个别领导干部听不得批评意见,给提意见的同志“穿小鞋”,打击报复。所以有些领导看到别人都不愿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认为自己也不必那么认真。
其次,很多领导干部意志衰退,党性修养降低。做党的干部,本来就是为人民服务,不是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做为党员干部保持党的政治本色,要永保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就应该敢于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在一些领导干部的头脑中存在着种种私心杂念。没有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勇气,而成了互相吹捧、相互拍马屁。这些领导干部之所以不能开展批评,关键是没有摆正个人得失与党和人民整体事业的关系,怕这怕那,失去了作为共产党员应有的品质、丧失了作为领导干部的责任心。
第三、缺乏良好的用人机制。领导干部批评开展得不好,与我们党内缺乏良好的机制有很大的关系。在干部选拔和使用上,一些领导提拔、使用干部不
是以德才和政绩取人,而是以是否“听话”为标准,爱提意见、坚持原则的干部不仅不加以重用,还进行无理训斥甚至打击。把他们看作是难驾驭的“刺头”,把给自己提意见看成是给自己难看,跟自己过不去。最可怕的是,有些领导干部漠视国家的规章制度,漠视党章党规的规定,选拔人才时按个人感情,按金钱的多少来选拔。
三、怎样保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
在新时期,领导干部怎样保持和发扬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呢?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高度重视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充分认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保持和发扬这个优良作风的重大意义。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各种思潮相互撞击,党和党员以及党的领导干部更容易受到不良风气的污染,个人的私欲也更容易膨胀起来。如果不能保持和发扬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及时清除污染
到自身的各种灰尘,遏制个人私欲的膨胀,就不能保持党性纯洁,不能保证各项工作和现代化建设的顺利进行,甚至会危及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所以,党的各级领导干部都应该高度重视自我批评精神的保持和发扬,并经常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永葆党的纯洁性。
第二、领导干部带头做出榜样,带动整个党风的好转。各级领导干部是党的事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而且党的领导干部遍及党的组织、国家政权组织以及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各条战线,他们的言行与作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的作风,影响着整个社会风气。所以领导干部在党的作风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是由领导干部在党和国家的事业中所处的极其重要地位所决定的。正因如此,各级领导干部不能只讲成绩,应该经常开展自我批评,检讨自己的工作,查找自己的不足,提出改正的措施。
第三、要坚持党性原则,排除私心杂念。党的根本宗旨,就是一切从人民
群众的利益出发,全心全意地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服务,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它没有自己特殊的私利。但是目前有些领导干部的私心杂念很重,有些领导当官目的就是为了自己利益,什么”有权不用过期作废”的思想左右着一些领导干部的思想,也影响了批评与自我批评的开展,这不仅影响了我们党的纯洁性,也是与我们党的党性、党的宗旨是相违背的。这就要求领导干部一切以党的事业和人民的事业为重,排除各种私心杂念,时常地检讨自己,敢于在大家面前自我批评。面对各种错误时,要敢于进行严肃的批评;在考虑问题时,要从大局出发,从党的利益出发。只要我们每个领导干部都能够排除私心杂念,都以坚持党的原则为主,就一定能够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四、加强制度建设,加大监督力度。制度是要求大家共同遵守的办事规程或行动准则。只有制度才能形成有效的约束。为什么以群众深恶痛绝的形式
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为主的四风这么猖獗,根本的原因在于制度不健全,惩罚力度不够。现行很多制度,如:党组织生活会、领导班子生活会,往往流于形式,没有很好的发挥作用。应该集思广义,采纳各级机关的意见制定有效的制度。重点是加强对领导班子主要负责人的监督,加强监督领导干部的工作作风;健全干部人事制度,健全干部考察、评价、监督、激励的科学机制;对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全过程进行监督,重点抓好《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的舆论监督、群众监督、财产监督,并加大查处力度和追究力度。
中国共产党是在批评与自我批评中不断前进的,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理论,在我们党建理论体系中居于极其重要的地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只要各级领导机关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充分认识到这个问题的重要性,通过群众路线教育活
动使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达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使我们党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带领中国人民早日实现中国梦。
第四篇:领导干部批评与自我批评
近日,刘云山同志在中央党校2013秋季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对批评和自我批评作了系统深刻的阐述,广大党员领导干部应当认真学习和思考。(《学习时报》9月10日)
批评与自我批评一直以来都是我党保持先进性的重要武器之一,是广大党员干部不断进步的法宝。尤其是基层领导干部,在面对形形色色的批评时,如何认识,如何处理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对于来自他人批评,领导干部应该少一点牢骚和怨气。古话常说,“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他人对自己的批评虽然有时候显得言辞激烈、语气不温和,但出发点还是好的。既然他人对你提出批评,更多的是希望你能改正错误,不断取得成绩和进步。所以,批评的言外之意是饱含希望。上级对下级的批评,饱含对下级的栽培;同级之间的批评饱含对同事的鼓励;下级对上级的批评饱含对上级的信任。如果不是关心和在意,谁会一天吃饱了专干得罪人又不讨好的事?既然开口说不好,那证明你工作确实没有做好,存在一定的瑕疵。这样的批评对领导干部来说,更多的是一种希望,对各级组织来说是一种责任。因此,作为领导干部应该虚心接受他人的批评之声,少一点牢骚和怒气,多一点平和与理解。
其次,对于来自他人的批评,领导干部应该虚心接受和采纳。换言之,因为对一个人寄予厚望,所以对其要求也相应提高。故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引起注意,你的一点一滴的缺点和不足,都会引起关注。俗话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再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这是人之常情。所以,作为领导干部接受他人的批评另一层面的意思是对自我优缺点的再次认知过程。当事者迷,旁观者清说的也是这个道理。共产党员的干部不仅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更应学会从批评中获取营养。每个领导干部都要经常想到自己的缺点、弱点和不足,养成严以律己,广纳善言的好习惯,诚恳接受他人的批评,主动地从他人的批评中吸取营养,才能不断进步。只有不断要求进步的人才会虚心接纳并采用他人的批评之声,这是一个理解和升华的过程,也是提高自我水平不断完善的过程。
再次,对于来自他人的批评,领导干部应该充分肯定和信任。现在许多人圆滑世故,为人处事十分“聪明”,甚至有点过了头。当面总是阳奉阴违,说着些歌功颂德、夸奖表扬的话语,恨不得把你捧上了天,让你洋洋得意、忘乎所以。对这样的人,领导干部要十分谨慎对待之。而也有那么些人,见你有缺点总是毫不留情地给你指出来,也不顾忌什么场合和面子,不讲究什么用词温和与刺激。但是,这样的人在关键的时候总是能够挺身而出帮你解决困难,与你共同面对问题。因此,可见只有对知心朋友才会直言不讳地提出批评,而“孤家寡人”是听不到批评的。批评你,是信任你、看重你、爱护你,希望你取得长足的进步。但总有那么些领导干部不能明白其中道理,对来自他人的批评之声嗤之以鼻,处处打压甚至报复,而对来自他人的讨好马屁却受之无愧,出处维护甚至抬爱。这显然是不明之举。一个领导干部如果听不得半点批评之声,而整天蒙混在马屁声之中,必将不能得到大家的尊重与爱戴,终究会贻笑大方。
俗话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为人处事和干工作一样,都有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有了批评,可以及时发现自身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弥补缺陷,促进进步,这样工作也才有动力。因此,每个领导干部都应正确看待批评,坦然面对批评,真心接受批评、乐于接受批评,严于解剖自己,接受群众的批评监督。每个领导干部都应该树立“闻过则喜”的态度,以“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为宗旨,本着“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言者无罪、闻者足戒”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心态,勇于拿起批评与自我批评这个武器,经常审视自己,经常剖析自己,不断修正自己,努力提高自己。
第五篇:足球将纳入中考
北京青少年足球教育日渐火热,越来越多家长让孩子接受系统足球教育。法制晚报讯(记者 赵颖彦 武文娟 王妍 王硕 朱天龙)正在举行的亚洲杯,国足在小组赛连赢三场。今天傍晚,他们将在1/4决赛迎战东道主澳大利亚,不管结果如何,国足止跌反弹都是事实。但国足的逆市上扬,并未改变中国足球整体的颓势,塔尖想要保持持续的灿烂,必须依托塔基的厚重,而实现这一目标只能也必须把足球扎根在校园。
如今,校园足球已经写进教育部的规划,它现在需要的就是地方教育部门的一声开场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国足队伍中,没有一名北京籍球员入选。国足球员何时能出现未来的“邵佳一”,目光将聚焦在“京版”足球教育上。
市教委透露,将出台推进中小学足球实施意见,成为校园足球的“京标”,2016年足球项目将纳入中考体育的选测项目。
《法制晚报》记者上午从政协小组会上获悉,委员们对发展校园足球发出了期待和担忧的不同声音。【政策解读】
小学确保每周一节足球课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将出台推进中小学校园足球实施意见。其中,2016年足球项目将纳入中考体育的选测项目,同时探索高中体育会考进行足球项目测试。根据实施意见,北京市将在市级教育经费中,每年设立专项经费用于校园足球的发展。其中,小学将每周确保上好一节足球课。据悉,根据实施意见,全市中小学体育课将强化足球教学内容,小学阶段核心是培养学生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初中和高中阶段主要提高学生的足球技术和战术水平。其中,小学要从地方课时或校本课时中,每周拿出一课时用于足球项目教学,确保每周上好一节足球课。足球培训课时有补贴
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本市还将建立市级、区级和校级三级培训机制,用3年时间实施体育教师足球专项培养计划。聘请国内外足球专家、北京高校教授、高级足球教练员和退役足球运动员等,参与校园足球的发展,确保义务教育阶段每所学校至少有一名体育教师胜任足球教学与训练。为解决足球运动场地条件问题,北京市将采取市、区两级政府统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租用社会场所开展足球活动。
同时,在城区校园内外因地制宜,建设小场地和笼式足球等特色化场地,并在远郊区县利用社区空间、空闲地段,改造上千块简易足球活动场地。北京市还将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鼓励小学3至6年级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认定的体育俱乐部参加足球培训和训练,并对每课时的培训费用给予相应的补贴。同时,本市还将在部分优质民办学校建立足球特色班,政府将出资支持学生的学习费用。此外,全市还将建立三个校园足球培训中心,建立200所足球特色学校,并在10个远郊区县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实施校园足球项目。校园足球规划今年实施
2014年11月26日,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会上明确此前担任“替补”的教育职能部门未来将踢“主力”,体育职能部门则主要提供技术支持。
2014年12月25日,教育部体卫艺司召开全国“校园足球”区域推进工作集中调研会。升级版的中国“校园足球”发展规划将在2015年正式实施。教育部表示,到2017年,将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建设约2万所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及约30个校园足球试点县(区),而且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将享有本地有关部门给予的有关校园足球教学、招生、经费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国家也会对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在足球教学等方面给予一定的支持;更为重要的是,将特色学校和试点县(区)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的教育工作考核内容,纳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现状探访】
本月20日,清华附小16名小学生已经奔赴阿根廷开展为期2周的足球训练和学习,本市足球教育进入新阶段。据此前媒体统计,作为目前全国校园足球发展最好、定点学校最多的城市,截至2013年底,北京共有276所校园足球定点学校、317支球队。其中小学和初中球队较多,高中学校10余支。
朝阳区已经启动了中小学足球三年计划。旨在面向中小学生宣传足球文化,培养对足球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增强身体素质。依据该计划,朝阳区每所中小学都将建立男女足球队,开展与足球相关的运动。2014年9月开始,朝阳区又选定了20所中小学成为足球基地校,包括三里屯一中百子园校区、十八里店中学、新开小学、楼梓庄中心小学、南湖东园小学等。据三里屯一中百子园校区主管闫冉介绍,该校今年取消以往足球特长生独立编班的做法,而是将20名学生插入平行班,体现足球的普世教学理念。朝阳区还将开展“阳光足球地方课程”的编写,预计今年上半年将投入试点使用,同时将实现“校校有球队”的目标。延庆:2.3万中小学生踢球
延庆县教委和延庆县体育局联合发布了《关于开展校园足球工作的实施意见》,这是全国首个校园足球全覆盖方案。延庆县将按照“小学生每人一球,中学生每班一球”的标准为学校配发足球,未来3至5年,基本实现“人人能踢球、人人会踢球、人人爱踢球”的目标。该县约有中小学生2.3万人,其中,小学生约为1.1万人。该县教委要求各校每年将至少20%的课外活动经费用于发展和推动校园足球工作,并纳入学校考核评价。
今年“小升初”时,延庆县将按照划片就近升学原则,确定8至10所“小学足球水平较高、毕业生相对集中升入”的初中校作为全县校园足球重点校,为学生练习足球提供条件。丰台:足球训练入集群课程
去年9月1日起,丰台区在方庄、南站、云岗、东高地4大教育集群试点,足球训练已成为集群课程,区域内所有学生均可根据自己兴趣选择跨校课程。
方庄是丰台区打造的首个教育集群,足球教育不仅成为集群内27所中小学和幼儿园的教育亮点,也成为丰台区足球教育的典范。
据透露,十八中高中部正在准备着力打造专业校园足球队,未来将成为北京理工大学、国安足球队、八喜足球队后备足球人才选拔基地。【委员声音】
期待 最需解决的是师资和场地
北京市政协委员、北京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校长刘芳认为,足球进校园,不单是一项启动仪式或活动,还是走进课堂,让每个学生掌握踢足球的技能,让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学会守规则。刘芳认为,对于足球进校园最先解决的应该是师资问题。以石油学院附属第二实验小学为例,目前该校教师并没有足球专业毕业的,但是参加了海淀区组织的教师足球短期培训班。如果足球进入了课堂,因为课时量的增加,所以学校会再找专业的老师。
对于一些学校会面临的场地限制问题,刘芳表示,该问题确实存在,但可以考虑发展小场地足球或者笼式足球,还可考虑租用场地或者借用场地等方式开展足球运动。
据了解,目前该校利用课外活动课的时间发展社团足球,且聘请了现任北京女足教练刘英作为足球专家,刘英的学生也在学校女足社团任教练。同时,学校已经开展了足球进校园的启动仪式,并将足球发到了每一个学生手中,保证学生们人手一球。但由于师资问题,活动还并未真正展开。但是2015年,学校会力争让足球进课堂,具体计划为:每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足球校本课,并搭建校园足球竞赛平台,开展年级赛、班级赛、小组赛等,并组建一支足球校队,参加比赛。担忧 过早“专业化”导致变味
对于“足球进校园”,李隼委员表示,担心该项目在实施过程中过早“专业化”,影响了项目的良性发展。“比如学校或球队一味追求成绩而变得急功近利。” 李隼委员表示,学生通过足球运动不但能够增强体质,同时还可以培养竞争意识和坚韧的性格。但“足球进校园”需要一个健康的运作机制。现在一些区县内已经在组织竞赛、联赛,未来很可能会有着学校、区域、区县甚至省市之间的比赛较量。一旦这个项目过早地“专业化”,演变成竞技体育的路子,那么学校或者教练就可能为了争夺成绩、名次,出现一些急功近利的现象。
“举例来说,学校教练为了提升球队的竞争能力,不再考虑一些孩子是否适合这项运动,是不是真的有兴趣,而统一加强训练。以前学生愿意玩就玩,累了不想玩了就不玩,现在一切教练说了算,学生变成了被动的一方。学校之间为了比拼名次,开始相互„挖人‟,把优秀的学生或者教练拉到自己的学校当中。”
李隼委员告诉记者,由于目前“足球进校园”的政策还在计划当中,因此不能现在就妄下定论,但这一系列的假设也的确都是他的顾虑所在,足球运动如果从学生的兴趣变成了被动的专职工作,那么对于学生而言绝对是揠苗助长。“所以,我特别担心这样的一件好事儿,最后因为某些原因变了味儿,甚至变成了挣钱的行当。” 【政策回放】 ●2013年2月
国家体育总局、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的意见》中指出,足球对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独特的综合教育功能,各级各地体育、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切实抓紧抓好校园足球活动。●2014年3月
教育部组织开展中小学校园足球工作专项调研。北京市教委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向各区县教委所属的62所中小学进行调查,全面了解各区县校园足球开展状况。●2014年6月
北京市教委发布《关于做好2014年初中毕业升学体育考试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2015至2016年,北京市中考体育考试将逐步提高考试项目的选择性。其中,2016年起,北京中考将在篮球运球项目测试的基础上,增设足球运球和排球垫球两个项目,考生可从中“三选一”。●2014年11月26日
全国校园足球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由教育部主导的校园足球工作全面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