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承担责任需要智慧
承担责任需要智慧
责任是一种义务,严肃而神圣,需要我们用一生来履行;责任是一种付出,困苦而艰辛,需要我们用辛勤的汗水来奉献。而承担责任需要一个重要元素——智慧。不信,请看—— 第一幕
汉文帝召来丞相陈平,向他调查国内情况:“全国每年收粮多少?”陈平回答说:“这要问治粟内史。”汉文帝又问:“全国每年案件有多少?”陈平回答说:“这要问廷尉。”汉文帝有些不高兴了,就问:“那你管什么?”陈平回答:“丞相管百官。”汉文帝听了,又笑着点头称是。
在这里,陈平是个聪明人,他知道自己作为丞相的职责主要是管理百官,而不是具体的钱粮、案件等事。这正是他做丞相的智慧所在。
第二幕
罗斯福任海军助理部长。这天,好友来访,问及海军在加勒比海某岛建立基地的事:“我只要你告诉我,”他的朋友说,“我所听到的有关基地的传闻是否确有其事。”这位朋友打听的事在当时是不便公开的,但既是好友相求,那如何拒绝是好呢?只见罗斯福望了望四周,然后压低嗓子向朋友问道:“你能对不便外传的事保密吗?”“能!”好友急切地回答。“那么,”罗斯福微笑着说,“我也能!”
在这里,罗斯福运用了智慧,通过类比的方法,既尽到了自己的责任,保住了机密,又委婉地回绝了朋友,避免了伤到彼此的和气,多么巧妙呀!
第三幕
晚自习课上,老师开会去了,教室里吵闹极了。班长和其他班干部绞尽脑汁也没想出什么办法来让教室安静下来。这时,一个素称足智多谋的同学向班长提出建议,可以让班长和深受老师赏识、数学成绩顶呱呱的数学科代表,一起到讲台前为大家组织数学复习。这一招果然奏效,数学科代表出众的讲解能力和班长的认真配合,使教室里立刻安静了下来。在这里,那位提建议的同学以自己的智慧帮助班长和其他班干部对班级进行了有效的管理,还组织了高效的学科复习。可以说,班干部的尽职尽责多亏了他的智慧!
是啊,承担责任需要智慧。让我们运用智慧来履行好自己的责任,运用智慧将自己的责任完成。
点评
作者采用了分幕描述故事的方法,每一幕各有一个片段,每个片段叙述完了,都安排了精当的议论,使片段材料为证明自己的观点服务,写法很有创意,也写出了议论文的特点,给人以启示:议论文的行文方式是可以合理创新的!本文可贵之处还在于取材方面,作者所选三个片段从古到今,有中国的,有外国的,还有涉及中学生学习生活的,各有代表性,可谓独具匠心。“总-分-总”的结构,使文章显得严谨而完整。这些都是本文成功的原因。(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蔡榨中学 九(6)班)
【指导并置评:周松涛】
第二篇: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有智慧的教师才能培育出有智慧的人才。
可在我们现实的教育生活中,缺乏智慧的教育却比比皆是。教师侃侃而谈,板书写满黑板,学生正襟危坐,稍有骚动与喧哗,教师便拿起教鞭往讲桌上猛力一拍,教室里立刻鸦雀无声。某位学生因某事犯了错,教师往往是紧抓不放,要么是面对全班学生,把他(她)批个体无完肤;要么是把其拎进办公室,一顿冷嘲热讽,甚至拳打脚踢。还有的教师会借题发挥,罗列出他(她)以前的若干不好。
凭心而论,有一点我们应该承认,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出发点应该说是好的,可结果却往往是不尽人意,落个教师生气,学生埋怨。说白了,这不是有智慧的教育,而是无能的高压。教师一旦运用了高压政策,也就宣布了他教育的失败。
育人的智慧实在没有什么奥妙可言,只要让学生乐意接受你的教育方式并能改正错误就行了。然而,我们的学生因品德、个性、志趣、爱好等千差万别,同样的教育方法对他适合,却不一定对她适合。美国著名作家爱默生也曾说:“即使煮一个鸡蛋,也有最好的方法。”同理,教育学生的若干方法中总会有一种最好的,因此,教师在尊重学生个性的前提下,要努力寻找最好的教育方法。曾经在报刊上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学生,为了考试时“一鸣惊人”,趁黄昏时跳进老师的办公室偷试卷。正当她在寻找时,班主任进来了,她便抱着头“躲”到办公桌下。班主任见状,动情地说:“你不要露出你的脸,也不要说话,你回答我的问题,只点头或摇头就行。你来这儿是想找一件你想要的东西?”那学生点了点头。“这东西属于你的吗?”那学生摇了摇头。“不是我们的东西,不管自己如何喜欢,我们都不应该拿,对不对?”那学生点了点头。“记住我的话,你走吧。明天你来上学的时候,依然是个好孩子。”
你看,这是多么睿智的教育方式啊!师者语言的委婉与含蓄怎能不化为滋润学生心扉的股股甘露呢?那位学生在感动之余,又怎会不努力进取呢?
是的,我们呼唤的就是这样的教育智慧。当我们面对犯错的学生时,不靠面容的威严,也不靠言语的犀利,而是要心平一些,气和一些,动动脑子,选准教育的切入点,让学生在和风细雨中明是非,晓美丑。
第三篇: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智慧
教育需要的是智慧而不是兵法
文李素怀
最近看到李镇西老师写的一篇文《班主任:兵法用来对付谁?》,虽然我没有赏析过万玮老师《班主任兵法》,但我从同事那里听说过这本书。尤其从同事表情里投射出的激动,他们如获至宝的谈兵法,整治学生妙招。就如李镇西老师说的,很多老师误解了万玮的“兵法”他应该是教育学生的一些技巧和方法,是一种爱的智慧。尊重的诠释。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老师真的把学生看成了对立面,成了你的敌人,有这种思想和观念是很残忍的,因为孩子是成长的,是需要老师用爱和尊重引导和帮助的。耐心和信任和他一起长大。
在当班主任的最初,因为苦恼一个“问题班级”的管理,曾看了一些班主任工作妙招和技巧,也曾研究一些所谓的“兵法”来应付学生的小错误和坏习惯。当我庆幸终于可以压制这群孩子时,偶尔听到了一段话,让我觉得我是一个失败者,无意间带给学生的伤害。刚升入初中时,班级都是各地小学调皮的学生,有他们所谓的“四大金刚”,“六小龄童”,这群孩子行为习惯不好,但最重哥们义气,团结的如一家人,每当犯了错误,他们就会联合起来蒙骗老师,并接二连三的犯错误。给我惹来的麻烦让我应接不暇,这件没有处理完,另一件又发生了。
当时很恨这群孩子,也抱怨老天对自己的不公,怎么非让我接手这样的班级,但没有办法,既然接手了就要想对策,来管制他们。当时想出了一个办法,要“拆散”他们,让他们这个小团伙,不再团结。
当时在六个人中先选择一个比较听话的孩子,做他工作。拉拢他,逐渐的让他做我的内奸。当把六个人的“将军”孤立起来,我很庆幸,兵法的功效。可以解决军事,商业,更可以解决教育。可是当那个“将军”失望的对我有了敌意,失去朋友的他选择了转学之后,我才反思,我伤害到了孩子。
“将军”说老师让他失去了人生最珍贵的朋友,因为他从小爸爸妈妈离婚,当妈妈带着两个姐姐离开了他,他成了被遗弃的人,跟随继母一起生活,他很聪明,缺少母爱的温馨让他在这个团伙中找到一种成就感,朋友对他的敬畏让他有种满足感,运用兵法我解决的只是表面现象,可是教育并不是军事,他是促进孩子健康的成长,我的一个“教育兵法”让一个孩子失去了很多,童年的快乐,朋友的幸福。虽然过后我弥补了一些,让孩子感受到了一些温暖,但造成了伤害却让我很自责。
万玮老师的兵法其实也是教育的方法和技巧。是用爱和尊重,信任和民主来引领孩子们更好的成长。只不过当同事们看到这样的书籍,很兴趣的样子终于可以有对付学生的奇思妙招时,我只是想,不要把孩子推倒对立面,他们不是我们的敌人,他是我们爱的延续,当我们动用兵法和孩子较量时,其实我们得到的是两败俱伤,也失去了做教师的职能。
有些班主任的确愿意用如何对付学生,如何整治学生,征服学生,战胜学生等等方式来教育学生,其实,在成长过程中我们要不断的遇见各式各样的问题,而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这些问题是成长过程的财富,我们要运用好这些问题,让孩子学会成长,而不是打压或是管制。很多班主任只看表面现象,追求眼前问题解决,不深入本质看问题,急功近利的尽快解决,我们都知道速效药副作用都很大。不小心对孩子的成长就是一种伤害。
以前提到到教育智慧,其实我也和迷惑“智慧”这个词,因为我的个性简单,单纯,有些幼稚,并不聪明,怎样才能智慧?可是当我接触了一些名师时,发现智慧就是来自心灵的情感和散发的人性,在工作中,不断的总结和反思,真的让自己多了一丝智慧,让自己领悟了教育的真谛,教育难免会出现“善意”的欺骗和惩罚,但我们的根本是用爱和尊重做为前提。不是嘴上喊得那种“爱”,而是发自内心遵循孩子的发展规律,敬畏学生人性的尊重,流淌的爱和信任一定要能够和孩子的成长对接上。要用你人格的魅力潜移默化的渲染和影响。
三年前我选择用我的爱点燃学生的爱,让爱流动起来,的确遭到了一些同事的耻笑,初来乍到的小老师既然对教育谈爱,但我认定了教育就是一种慢艺术,用每天一点一滴的成长积累他们一生的财富。当班级形成了良好的班风,形成良好的品格时,我用行动证明了教育要慢慢的成长,用智慧挖掘教育的潜质,成就孩子一生的成长。
当其他老师动用“兵法”和学生过招时,我觉察到孩子的成长与你背道而驰,给孩子的伤害却是无法弥补的疼痛。当孩子对一个老师失望时,我们是不能原谅自己的。教育是一种尊重,一种信任,流淌的爱柔软了一颗成长的心灵,让他们在你的呵护下,变得更加的强大和丰富。
教育不是兵法,而是一种智慧,智慧是发自心灵的一种灵性,是溢满情感的音符,弹奏最美的旋律。是来自心灵的一种感应,质朴自然状态下的成长,美妙韵致的生命绵长。
第四篇:生活需要智慧作文
生活需要智慧作文
生活需要智慧
生活是一本书,善于读这本书的人,都会从中获得启示;生活是一扇门,善于开启这扇门的人,都会从中找到>幸福;生活是一道题,善于解这道题的人,都会从中积累经验。我们在社会上生活,社会中的人各不相同:有狡猾的、有老实的、有邪恶的、也有热情的,所以我们需要识别的智慧。
有一次,我跟妈妈说好之后,独自骑自行车去找爸爸玩。>温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星星点点洒在我身上,和煦的微风吹过。“啊,好舒服!”我情不自禁的感叹着,快乐地向前骑。不经意间,回头看到后面有一个人紧跟着我,他一看到我在看他,连忙回避我的目光,装作漫不经心的样子。但是我一前进,他又紧紧跟随着。“哎呀,这不会就是电视上说的人贩子吧?”我一惊,在心里嘀咕着。于是我加快了速度,飞快地向前骑着。一转眼就骑进了医院的大门,朝爸爸所在的外科楼骑去。回头一看,好家伙,还跟着呢!我想,在医院我认识那么多人,随便找个人就能把你吓得屁滚尿流。这不,迎面走来了周阿姨。“妈妈!”我朝着她大叫一声,扑向她怀里。周阿姨搂着我,莫名其妙。我再回头一看,那人果然灰溜溜地跑了。我把事情的原委告诉了周阿姨,她微笑着摸摸我的头就走了。哈哈,虚惊一场!
智慧是帮我们走向成功的源泉,但是也有可能把人引入歧途。用一颗善良的心去发挥我们的智慧,它就是帮你我们走向辉煌的钥匙;用一颗丑陋的心去施展你我们的智慧,它就成了通向地狱大门的幽径。
生活需要智慧,让我们用智慧把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五篇: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关爱学生需要智慧
--参加“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班会设计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活动”心得体会
2011年11月26日---27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方法创新、班会设计及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活动”的学习。在学习中,我认真听取了武汉市第十三中学优秀教师、全国十佳班主任华林飞老师的讲座,他的讲座让我感受颇深。讲座主要以班主任如何关爱学生方面对班主任工作进行科学阐述,告诉我们作为班主任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工作。本次培训,让我对班主任工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华林飞老师认为,对学生仅有爱是远远不够的,教育更需要智慧。因为:
一、教育对象的特殊性。没有人能够光凭理论概念教导学生,学生问题千奇百怪,即使教师相信民主、爱心、尊重、接纳、个别差异等理论,到时候依然手足无措。
二、教育工作的复杂性。应付教育工作中时刻会发生的繁杂问题,教师需要特殊的技巧合情合理地解决学生中间发生的各种问题。需要运用教育智慧全面关爱学生,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三、教育创新的需要。面对90后这些最不缺乏爱的“新新人类”,传统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需要变更,对学生的关爱也要赋予新的元素,也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对教育爱这个古老的话题予以全新的解读。
四、把“爱的教育”升华为“教育爱”的需要。爱的教育是教育工作者一般的工作方法,而教育爱才是教育工作者一流的意识形态。
作为一名班主任,对学生光有慈母般的爱是远远不够的,促使学生主体发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搭建“绿色生命平台”,才是教育的核心——教育爱。教育爱是深刻的理念,是一种丰富的情感,是教育行为的源头活水,唯有爱,教师才会用伯乐的眼光去发现学生的 1
闪光点,才会把辛苦的教育工作当成乐趣来从事;也只有爱,才能使教师感觉到每个学生的喜悦和苦恼都在敲打他的心,引起他思考、关怀和担心,教育爱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五、教育是一个激情和理性相伴的历程
如果教育工作者完全没有爱心,面对学生的时候就是激情燃烧完了的岁月,那教育活动就成了 “一群闹更年期的和一群闹青春期的对话。”
如果光有一番热情,只知道自己怀着无限爱心去从事教育事业,常常会遭受挫折,发出“华佗无奈小虫何”的感慨。
由于各级各类教育部门一再只强调教师要关爱学生,相对忽视了教师工作方法的培训,因而教育智慧的贫乏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最大的无奈,现实生活中教育工作者经常遭遇面对复杂实践缺乏有效举措的尴尬事件。过去说最大的贫困不是物质的贫困,而是观念的贫困。现在我们可以说,班主任当前遇到的最大的尴尬不是理论的匮乏,而是具有操作价值的方法技巧和教育智慧的匮乏。
教师对学生的爱要说出来,更要用行动表达爱。更重要的是想学生掌握一些关心人的技巧,从教育哲学的角度来看,就是要让学生学会关心别人。有研究材料显示,一个懂得关心他人的人,会事业有成,家庭幸福。怀大爱心,做小事情。
关爱学生就是要三分教育七分等待。学生的转化需要时间和空间,不要不耐烦,不要把学生逼到死角,穷追猛打和喋喋不休只会把事情弄得更糟。对待迷路的孩子要有“宗教家”的情怀。
教师使用尖酸嘲讽的语言,尽管满含“恨铁不成钢”的爱意,但师生之间的隔膜就在这不经意中产生。这样不适当的表达,不仅无助于教育目标的实现,相反会产生巨大的破坏力量:激起学生的怨恨心理、报复幻想,甚至闭锁心灵。
实践出真知!相信本次培训对自己今后教育教学工作中会有所帮助。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人们常说,教师是崇高的职业,它的崇高就在于奉献和牺牲。班主任是这项崇高职业中的基石,官虽小,但责任和作用重大。班主任的工作是平凡而繁琐的工作;班主任工作是很有挑战性的工作,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世界,要想成为每一个学生的朋友,要想得到每一个学生的信任,需要付出很多的心血;班主任的工作是一门学问,是一门艺术。育人无止境,管理无边际。作为班主任,累并快乐着。
彩云镇白杨小学
马晓静 2011年11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