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5 04:45: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第一篇: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00年7月28日湖北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19次会议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的综合效益,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凡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遵守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农业自然资源,是指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活动相关的土地、水、生物、气候等自然资源。

本条例所称综合管理,是指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调查、监测、评价、区划、规划,以及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进行协调和监督。

第三条 对农业自然资源实行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省人民政府发展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农业资源区划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水利、国土资源、林业、环保、气象等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专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工作。

第四条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开展宣传教育,提高全民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意识;鼓励和支持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先进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

第二章 资源调查与监测

第五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农业自然资源类型、数量、质量、分布状况、组合形式和利用现状及其动态变化进行调查。

第六条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分为农业自然资源普查、区域调查和专项调查。农业自然资源普查,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根据国家和省人民政府有关规定,统一组织;区域调查,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组织;专项调查,由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

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应当按照有关技术规程进行。被调查单位和个人应当如实提供有关资料。

第七条 专业主管部门的专项调查和年报的农业资源数据及资料,在报同级人民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同时,送同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农业自然资源的数据应当真实、客观。同一资源不同部门的数据应当一致;不一致的,且涉及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的,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组织有关部门依法进行核实订正。

第八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监测,并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监测。

第九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将农业自然资源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归入档案,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管理。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利用先进的信息管理手段,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信息网络,加强信息管理,实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第十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定期编制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报告,经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向社会公布,并报上一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三章 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自然资源综合区划和专业区划。综合区划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主管部门备案;专业区划由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经同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上一级

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二条 经过批准的综合区划和专业区划不得擅自变更。确需变更的,应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论证修订,并按本条例第十一条规定履行报批手续。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以及科研单位,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当地实际情况以及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报告和农业资源区划,进行科学论证,编制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与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国土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应当根据农业自然资源变化状况,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

第十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作为制定农村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

第十五条 开发、利用与保护农业自然资源应当符合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合理确定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方向和途径,确保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第十六条 建立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

对农业自然资源可能产生影响的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应当包括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

对农业自然资源可能产生影响的跨市、县行政区域,或者跨流域的开发项目,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进行评审;跨省的开发项目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评审通过的,方可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七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严格按照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开发利用荒山、荒地、荒水、荒滩等闲置农业自然资源,推广应用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保护的各种技术与方法,科学引进新的优良品种资源,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高效持续利用。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改良和提高耕地、园、林、水等农业自然资源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对农业动植物种子资源、野生物种资源,根据需要可以设立保护点。

第十九条 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和从事其他与农业自然资源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对农业生态环境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不得对农业自然资源过度或者掠夺式利用。对农业自然资源造成破坏的,应限期进行整治、恢复。

第四章 资源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在农业自然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中依法履行下

列职责:

(一)调查、处理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

(二)监督、检查农业区划、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实施与执行情况;

(三)监督、检查重大开发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后期评估;

(四)监督监测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状况;

(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一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负责接受单位和个人对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状况有关的意见、建议和投诉,并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办理。

第二十二条 专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也可以由人民政府或者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协调。

在争议解决前,不得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的现状。

第二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对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情况进行检查,并将检查情况报告上一级人民政府,抄送上一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四条 在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或者停止建设,逾期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进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或者编制规划、区划的;

(二)未经批准擅自变更农业综合区划的;

(三)开发利用农业自然资源不符合农业区域综合开发规划所规定的方向和用途的;

(四)本条例第十六条规定的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括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或者在评价内容中弄虚作假,或者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评审未经通过而擅自立项和动工建设的;

(五)违反本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在争议解决之前,擅自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现状的。第二十六条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则

第二十七条 本条例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第二篇: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浙江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

2003年8月18日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农业自然资源的合理、高效和持续利用,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整体效益,适应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条例适用于在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及相关的活动。

本条例所称的农业自然资源,是指与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渔业生产活动相关的土地、水、森林、气候、生物等自然资源。

第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把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工作应当坚持保障资源可持续利用、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对农业自然资源实行综合管理与专业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省人民政府计划行政主管部门是全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市、县人民政府农业资源区划行政主管部门是本行政区域内的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农业、林业、海洋、水产、水利、土地、环保、气象等行政主管部门(以下统称专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农业自然资源的管理工作。

乡镇人民政府应当配合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做好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

第五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农业自然资源法律、法规和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提高全民的农业自然资源保护意识,并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农业自然资源科学研究及其成果转化,促进农业自然资源高效和持续利用。

第六条在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保护及科学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调查与规划

第七条建立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制度。

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类型、数量、质量、分布、利用及其变化情况,进行调查、监测和综合评价。

第八条农业自然资源调查分为综合调查、区域调查和专项调查。

综合调查根据国家有关规定,按照省人民政府的部署和安排,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统一组织实施。

区域调查由县级以上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实施。区域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应当抄送上一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

专项调查由有关专业主管部门组织实施。专项调查数据和有关资料应当抄送同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

第九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监测,并会同有关专业主

管部门建立动态监测体系,对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情况进行定时、定位、定性、定量监测。

第十条农业自然资源调查与监测的技术规范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制定。

第十一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应当互相配合,建立农业自然资源信息网络,实行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利用率。

第十二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状况、农业自然资源动态变化趋势,定期编制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报告,报送同级人民政府,并抄送上一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

第十三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农业资源区划。综合区划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负责编制,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专业区划由有关专业主管部门负责编制,经同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审核,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

第十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根据农业自然资源综合评价报告和农业资源区划,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报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

编制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当地的自然环境和资源条件进行科学论证。

第十五条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与国土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协调,并应当根据农业自然资源变化状况,以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调整。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应当作为各级人民政府制定农村产业政策、农村经济发展计划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重要依据。

第三章开发与保护

第十六条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必须符合农业综合开发规划的要求,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确保农业自然资源合理、高效和持续利用。禁止对农业自然资源进行过度或者掠夺式开发。

第十七条建立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制度。

对农业自然资源可能产生影响的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应当包括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

对农业自然资源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跨市、县行政区域、跨流域的开发项目,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应当组织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对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进行综合评审;评审通过的,方可按规定办理有关审批手续。

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的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会同有关专业主管部门制定。

第十八条鼓励和推广使用提高农业自然资源利用效率和有效保护的各种技术和方法,科学规划、合理开发利用沿海滩涂、江河湖泊水面,改造山丘缓坡地、中低产田和林地。第十九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在农业自然资源重点保护山区和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环境保障制度,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的保护。

省人民政府应当加大对重点保护山区和水源涵养区的转移支付力度,并逐步建立生态环境补偿专项资金。具体办法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会同省财政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

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条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保护情况,应当作为考核当地人民政府工作的重要

内容。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的农业自然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并定期进行考核。

第二十一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在农业自然资源监督管理工作中依法履行下列职责:

(一)协调、监督、检查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和生态环境保障制度的实施;

(二)监督、检查重大开发项目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的实施情况,并进行后期评估;

(三)协调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方面的争议,并向人民政府提出处理意见;

(四)对违反本条例规定的行为予以制止,并依法处理;

(五)本级人民政府交办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二十二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定期组织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和专业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农业综合开发规划实施情况进行检查,将检查情况报告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和上一级人民政府,并报上一级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备案。

第二十三条生态环境补偿专项资金应当专款专用,并接受审计部门的审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

第二十四条专业主管部门在农业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管理活动中发生争议的,应当协商解决,也可以由人民政府或者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组织协调。

在争议解决前,不得改变农业自然资源的现状。

第五章法律责任

第二十五条在农业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执行。

第二十六条违反本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开发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中未包括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的,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补充相关内容;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评审未通过、擅自开工建设,或者在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价内容中弄虚作假的,由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恢复原状或者采取其他补救措施。

第二十七条违反本条例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有关部门按管理权限给予通报批评,并对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进行农业自然资源调查、监测或者编制区划的;

(二)不按农业综合开发规划进行开发、利用、保护的。

第二十八条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依法执法,对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尚未构成犯罪的,按管理权限由有关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六章附则

第二十九条本条例自2000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农业与自然资源笔记

哈耶克论农业和自然资源

第一段:作者提出:a.科技进步使得少数人能够养活大多数的人b.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对于粮食的消费会减少c.粮食生产力提高和需求的无弹性或者弹性小导致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减少

第二段:农业与其他职业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原因

第三段:政策导致上述问题更加严重,政策使得分化更严重:农民人口加大,在一定的时期完成分化不可能

第四段:推行政策的原因:在欧洲国家出现的“适当平衡”观念,支持滞留农民的得到了“战时自给”支持,另外人们也认为,农业人口转移只是一种暂时现象

第五段:公众支持这种政策的原因:整个农业人口都挣不到合理的收入

第六段:减少成本并通过减少供给来提高价格,与之同等重要的还有变革内部结构,通过各种农产品的相对价格来实现,而原来帮助农民摆脱贫困的政策都阻碍了上述措施的执行

第七段:举例来说明政府将粮食价格维持在人们不能充分吸收其供给的水平,因而政府的政策使得食品的替代问题难以实现

第八段:作者提出问题这种政策所采取的措施,阻碍了农业对业已变化的环境作出调适

第一段:除了价格管制,政府还需要别的措施,利用强制性的手段将

收入转移,以英国为例

第二段:注意问题:a.对农业采取的措施要早于工业,这通常获得保守主义者的支持b.在那些农业人口占总人口很少的国家问题会更加强烈,作者还指出政府在农业领域已经陷入了能否明智地实施合理政策的境况中,政策必要性才是种种决策中最重要的,作者最后表明,农业政策只是为政治做准备的,如果普遍实施这种政策,就会导致对一切经济活动的控制,其他的行业也要实行同样的第三段:美国运用“平价”政策出现的情况,即农产品的价格和工业产品的价格保持固定的比例关系,这样会导致某种力量的消失。这种力量会使那些农业生产者以最小的成本去承担生产,并只生产能盈利的产品。当然这种力量在变迁时期可能会使农民收入小于其他行业的收入,但是只要科技发展和财富增加,我们就不该去影响它。而政府采取的这种强制性措施则会使得进程变缓,增加问题难度

第四段:实行“平价”措施导致的结果——农产品剩余过多,对于耕地,政府实行的是低效率且不合理的分配方案,最后作者的观点是政府不应该干涉价格、质量和生产方法等问题,农业才能健康发展 3

第一段:现代农业政策的后果,不仅使得农民遭受各种限制,而且也使得他们成为蒙受最多控制和监督的生产者。然后作者提出了有必要通过其他国家的情况来认识这种后果。

第二段:以英国为例,说明了大多数的农业活动受到的监视和控制所达到的程度已经达到了极致。

第三段:关注农耕的命运是出于审美而不是经济的考虑。奥地利或者瑞士也是如此。他们有这种担忧,既是担心技术的消亡使得人们记不起农村的面貌,又是农民得不到保护而完全消失

第四段:农业独立发展的首要敌人是“保存”观。

第五段:作者认为应该使得农民自力更生或者彻底消失,而不是通过政府的保护而延续下来,这是对人的一种尊重。

第一段:作者主张,在农业领域不应该实行价格管制或者生产控制,也不要实行全面规划。政府承担的义务主要是以下两点:一是完善法律制度,使市场发挥作用,个人充分考虑其行动产生的影响,二是进行真正的服务性活动——提供信息上的便利。

第二段:就第一个问题提出,所有权和土地保有权有待改善。作者认为,在法律框架下,土地法的改革是可行的,并且如果在安排中自由越多,那么就会朝正确的方向变化。

第三段:就第二个问题来讲,政府带有服务性质的实施范围也是很大的。由于农业面临这样的问题,就是农民可能要比其他行业的人较少的知道有用的知识并购买它。而政府来承担传播这些知识是可行的。另外,政府不应该采取太多的措施,这可能阻碍某些自愿机构的发展而不利于知识传播。但总的来说,作者并不反对政府提供这种服务。5

第一段:悖论性事实:一方面老牌国家为防止农业人口的衰减而陷入最为荒唐的复杂环境中,另一方面新兴国家却迫切的增加工业人口。

新兴国家将现象放在了原因之前,他们认为财富的增长伴随着工业化的增加,所以就设定了工业化导致了财富的增加。作者对于中国和印度等国家的发展有着自己的观点:把那些紧缺的资金用于直接增加粮食产量的用途上。

第二段:作者坚持将一种模式强加于经济中的效果要小于将知识和技术用于资金匮乏的国家。他认为在新兴国家中反对就经济活动采取的全盘计划和进行总体指挥的理由很充分。坚持自由的生产和发展才会使新兴国家发展的更好。

第四篇: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管理实施细则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县级报账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进一步加强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管理,规范资金拨付程序,确保项目资金专款专用,促进项目工程建设,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根据财政部《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办法》、《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实施办法》的要求,特制定本实施细则。

第二条 实行县级报账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包括经国家、省农业综合开发管理部门批复的用于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产业化经营项目和部门项目的财政无偿资金。第二章 报账管理职责

第三条 县、市、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以下简称县级农发办)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的使用、管理和监督;负责制订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使用计划;负责办理农业综合开发所有项目工程(包括政府集中采购大宗物资材料)财政资金的报账和资金的核算;负责根据项目扩初设计,审查项目工程预算,并在项目完工后,审查项目工程决算、监理报告、竣工验收报告等。

第四条 县级农发办应根据财政资金报账管理职责及业务工作量,配备专职财会人员担任农业综合开发会计,负责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报账工作。

第三章 报账凭证管理 第五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工程报账必须为承包工程。报账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见附件一);

2、承包人、乡镇分管领导签字的工程款税务发票;

3、承包合同书;

4、工程预算表(见附件二);(此表来源于扩初设计)

5、工程预决算表(见附件三);(此表由建设单位填写)

6、工程监理报告;

7、申请验收报告;

8、工程竣工验收单(见附件四)或竣工工程审验收报告。

第六条 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科技推广费报账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见附件一);

2、县级农发办主任签字的与科技推广计划书内容基本相吻支出的合法的原始凭证;

3、专业技术技术人员补助表(见附件五)、科技人员差旅费报销表(见附件六);

4、科技推广计划书(或方案、协议书);

5、工程预算表(见附件二);

6、科技推广单位培训时间内容、培训人员及受训人员基本情况。

第七条 项目管理费报账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

2、县级农发办主任签字的用于项目建设当年的项目实地考察、检查验收、业务培训(需附培训计划)、项目及工程招标、资金和项目公示、土地治理项目可行性研究、土地治理项目一般初步设计等方面支出的各种合法的原始票证;

3、需要发生项目管理费的报告;

4、工程预算表。

(项目管理费只能从地方配套资金中列支。土地治理项目主要单项工程的勘察设计费,应按实际支出数计入单个项目的工程成本,列入单项工程预决算,从地方财政配套资金中列支。)

第八条 产业化项目报账时,必须提供以下附件:

1、报账清单;

2、项目建设单位负责人、县级农发办项目主管和财务主管签字的合法的原始票证;

3、符合产业化无偿资金使用规定的项目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实施方案),新品种、新技术引进、示范及培训、必要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建设的预算。

4、示范及培训的时间内容、培训人员、受训人员基本情况。

对于不符合产业化无偿资金使用范围规定的计划,不管是否列入了计划批复,都应按财务管理规定执行。

第九条 县级农发办在办理报账时,必须严格对照项目实施计划或资金使用计划审核各种凭证的真实性、合法性、有效性和完整性,坚决杜绝假发票、不规范发票和白条报账,对不符合规定和超出计划范围的开支,不予报账。县级农发办应当保持农业综合开发报账资金专账的完整性,所有涉及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报账的原始凭证及银行单据都应保存在县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专账中。第四章 报账程序

第十条 县级农发办对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必须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专门在国库设立报账资金专户。县财政部门根据上级下达的资金计划,一个月内将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按计划拨入报账资金专户。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报账资金的一切支出均在报账资金专户中进行核算。

第十一条 土地治理项目承包单位全部施工人员及设备进入施工现场后,由承包单位按要求填制预付工程款申请书,县级农发办项目主管、财务主管、负责人签署意见,经同级财政局分管领导审批后,县级农发办从报账资金专户中向承包单位核拨预付工程款或物资(预付工程款只能拨付一次,且不能超过承包工程财政资金总额的30%)。

承包工程完工,经县级农发办组织验收合格后,应该对承包工程款进行结算,并按工程价款的10%预留工程质量保证金,待竣工验收一年后再清算。

第十二条 实行政府采购的大宗材料,应统一由县级农发办配合政府采购部门集中采购、供应,实行以物代拨。供应物资时,由县级农发办向建设单位开具材料物资调拨单(见附件八),领用单位凭调拨单向采购供应商提货。县级农发办凭材料物资采购支出的原始发票和物资调拨单及建设单位的领用手续直接办理报账,集中采购材料的资金实行直达供应商的结算办法。

第十三条 产业化项目的财政无偿资金,比照土地治理项目的报账程序进行报账。

第十四条 项目资金报账严格按照实行工期管理制度。每一个项目的报账截止期限为次年的8月31日。在报账期限内,项目所有资金必须全部报账完毕(预留10%工程质量保证金除外),并及时做好资产移交工作。

第十五条 报账资金严格实行转账结算,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使用大额现金结算。第五章 报账资金会计核算

第十六条 县级财政资金报账的会计核算必须执行财政部颁发的《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和《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会计制度(试行)》。

第十七条 县级农发办按照农业综合开发现行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报账会计核算。所有的项目资金必须按单个工程进行独立核算。

第十八条 县级农发办报账资金通过“银行存款”、“在建工程”、“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间接费用”、“预付工程款”、“材料”、“农发资金支出”、“应付工程款”、“应付质量保证金”、“完工项目结余”、“竣工工程”、“竣工工程基金”等会计科目进行核算。

一、土地治理项目的核算

1、收到报账资金时,借:银行存款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某级资金

2、预拨工程款时,借:预付工程款————项目区——施工队

贷:银行存款

3、领用材料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贷:材料 4报账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贷:银行存款(或预付工程款)

5、工程验收合格,按合同规定,预留质量保证金时,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贷:应付质量保证金——某施工队

6、工程完工,尚欠工程款,借: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贷:应付工程款——某施工队

7、监理费的核算:

省预留监理费时

借:应收款项——省预留监理费

贷:拨入上级财政资金

省监理费报账后,文件通知县(市)时

借:在建工程————项目区——监理费

贷:应收款项——省预留监理费

如果结算后有多余的监理费退回县(市)时

借:银行存款

贷:应收款项——省预留监理费

8、工程完工时,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贷:在建工程————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9、年终结转时

借:拨入上级财政资金(拨入本级财政资金)

贷: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借:完工项目结余————项目区

贷:农发资金支出————项目区——措施——单项工程——建设地点

10、项目工程完工办理竣工决算,尚未交付使用时,借: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贷:竣工工程基金

11、竣工工程交付使用单位时,借:竣工工程基金

贷:竣工工程————项目区——措施

12、项目管理费的核算,借:农发资金支出——项目管理费

贷:银行存款

二、产业化项目的核算

前期工作费,借:农发资金支出——产业化项目

贷:银行存款

三、贴息项目

借:农发资金支出——贴息资金——中央(省、县)

贷:银行存款

第十九条 县级农发办报账资金按照项目工程进行结转,结转时间不得超过次年8月31日。第六章 监督检查

第二十条 县级农发办要建立健全内部监督制约机制,互相配合,切实做好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报账工作,并积极配合审计部门进行资金检查。第二十一条 县级以上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要加强县级报账工作的检查和指导,及时发现和解决县级报账中存在的问题。市、州级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对所属县(市、区)的项目总投资预算和单项工程预算的审查和批复,强化财政资金使用计划和预算管理,确保专款专用。

第二十二条 对县级报账工作中出现的违规违纪问题,一经查实,除责令整改外,严格按照财政部《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暂行办法》进行处罚。第七章 附 则

第二十三条 本实施细则中所列举的九个附件,为报账时所需要使用的凭证,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统一印制下发,自本细则实施起,所有项目县报账中所涉及的上述九个凭证一律按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下发的凭证统一使用。

第二十四条 地方立项的项目财政资金报账,参照本实施细则执行。

第二十五条 本实施细则由省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二十六条 本实施细则自2006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起执行,省财政厅原制定的有关农业综合开发报账管理的制度、规定、实施细则同时废止。

第五篇: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省级专项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政策措施,提高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和项目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管理水平,确保资金安全运行和有效使用,确保项目顺利实施,参照国家和省现行农业综合开发有关政策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是指省委、省政府为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发展阶段性战略目标,在省级财政预算中安排专项用于农业综合开发的资金。设立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和项目是省委、省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是对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的重要补充。

第三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项目包括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经营项目两大类。项目实行备案制管理,坚持按项目计划组织建设、按项目计划管理资金。财政专项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和县级报账制管理原则。

第二章 项目管理

第四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既要科学规划立项,又要便于操作、节约成本,最大限度发挥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具体应遵循以下原则:

1、因地制宜、统筹规划。

2、突出特色、兼顾一般。

3、择优立项、注重实效。

4、规范管理、防范风险。

第五条 土地治理项目以中低产田改造项目为重点,坚持田水路林山综合治理,水利、农业、林业和科技等综合配套;产业化经营项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地区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重点扶持优势农产品产业和成长中的中小型龙头企业,培育和发展项目县农业主导产业,推动农业结构调整,促进项目区农民增收致富。

第六条 土地治理项目要有明确的区域范围,应按流域或灌区统筹规划,水源有保证、无污染,防洪有保障、排水有出路。原则上单个项目区面积不低于1000亩,可由2—3个相对集中连片地块组成。土地治理项目亩平财政投资标准以当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丘陵山区的财政资金投资标准为准。

第七条 产业化经营项目采用财政补助形式扶持。重点扶持项目区域内具有地方特色、资源优势明显、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能力强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立项应符合的条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具有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企业

投产且正常运行一年以上,上一未出现亏损;企业净资产不低于所申请财政资金总额的50%、具备一定生产规模;经营管理能力强、财务状况良好、项目发展前景好、市场竞争力明显,资产负债率不高于70%;企业及法人代表信誉度高、与当地优势农产品基地或农民建立了紧密利益联结关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立项应符合的条件:在工商部门登记注册、取得独立的企业法人资格;投产且正常运行一年以上,上一末出现亏损;有30名以上的农民成员,成员以货币出资、非货币出资等形式入股,成为经济实体;以产品和服务为纽带、农民自发组织;经营状态良好,资产总规模不低于申请的财政资金总额;产权明晰、机制合理、章程规范、制度完善;财务规范、独立核算、盈余返还。严格限制的项目包括:中成药加工、酿酒工业、木材深加工、纺织工业,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名录和有关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公约附录的加工流通项目,以及对环境有明显污染的项目。

第八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行县级自定、市级审核、省级备案制管理。各项目县可单独确定土地治理项目或者产业化经营项目,亦可两者兼选。但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安排总额不得超过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总额的50%。项目上报文本(项目实施方案,下同)按当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申报的有关要求编制。市(州)农发办负责将审核通过的项目上报文本在规定时间内集中报省农发办备案确认。对不符合立项备案条件的项目,项目县农发办须重新选项后逐级报省农发办重新备案确认。项目一经备案确认,不得擅自调整或变更,确需调整或变更的,应按相关规定和程序报省农发办重新备案。省财政厅将根据正式备案的项目计划下达省级财政专项资金。

第九条 市(州)农发办应在每年4月底之前向省农发办备案当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项目建设期为1年。

第十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应当推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资金和项目公示制。具体操作办法参照国家和省农发办有关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项目竣工验收后,应当及时办理移交手续,落实管护主体,明确管护责任。

第三章 资金管理

第十二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总投资由财政资金和自筹资金组成。财政资金由省级财政预算在每年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中安排,鼓励市(州)及项目县根据自身财力状况安排财政资金配套。土地治理项目自筹资金包括农村集体和农民投工投劳折资,自筹比例原则上不低于财政资金的6%;产业化经营项目自筹资金不低于所扶持的财政补助资金。

第十三条 为加强县级农发办对项目的监督管理力度,保障项目竣工验收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由各项目县农发办每年按分配的省级财政专项用于土地治理的资金的2.5%统一提取项目管理费,用于土地治理项目管理工作中的各项支出。若有结余,结转下年使用。

第十四条 用于省级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财政资金使用

范围:

l、水利措施。总库容在1000万立方米以下的小型水库、塘坝及拦河坝的改建、扩建、加固、新建;总装机容量在5000KW以下的机电排灌站的改造、续建、新建及其配套的35KV以下输变电设备;新打、修复机电井及配套的机、泵和10KV以下的输变电设备;灌排渠道开挖、疏浚、衬砌及配套建筑物;发展节水灌溉所需的建材、管材及喷滴灌设备等。

2、农业措施。改良土壤所需绿肥种子及秸秆还田机械设备、机械平整土地的施工;修建农田机耕路所需沙石料、水泥、沥青;当地优势农产品基地配套设施建设等。

3、林业措施。营造农田防护林、防风固沙林、水源涵养林、水上保持林等所需的苗木购臵(或苗圃建设)及工程设施等。

4、科技措施。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所需的小型仪器设备及示范和培训等。对项目区优势农产品基地农户购买的良种、种苗、生物农药和肥料可按不超过购买价格的60%进行补贴,但不得以现金方式发放补贴。

土地治理项目工程管护费和工程监理费的提取和使用参照国家和省农发办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五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单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财政补助资金一般应不低于50万元,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用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项目的财政补助资金一般应不低于20万元、不高于80万元。财政补助资金使用范围:

l、种植基地项目:经济林及设施农业种植基地所需的灌排设施、土地平整、农用道路、输变电设备及温室大棚,品种改良、种苗繁育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2、养殖基地项目:基础设施,疫病防疫设施,废弃物处理及隔离环保设施,质量检测设施,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示范及培训等。

3、农产品加工项目: 生产车间、加工设备及配套的供水、供电、道路设施,质量检验设施,废弃物处理等环保设施,卫生防疫及动植物检疫设施,引进新品种、新技术,对农户进行培训等。

4、流通设施项目:农副产品市场信息平台设施,交易场所、仓储、保鲜冷藏设施,产品质量检测设施,卫生防疫与动植物检疫设施,废弃物配套处理设施等。

第十六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坚持按项目计划管理资金,实行专人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的原则。严格按照备案的项目计划管理资金,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会计制度进行核算。资金使用和报账应当与项目实施计划一致,对于不按规定用途使用资金的,县级农发办不予报账;县级农发办违规报账,造成财政资金被挤占挪用的,按被挤占挪用资金数额的一至三倍扣减其下一财政资金指标。

第十七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由项目县财政局农发办实行专账专户管理。县财政局和农发办要按项目计划积极筹集资金,按规定时间确保资金全额到位,按项目计划和施工进度及时足额拨付资金。土地治理项目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可先预付不超过合同价款30%的预付工程款,工程完工结算时应按工程结算总额10%的比例预留

工程质量保证金,待工程运行一年后无质量问题再拨付工程质量保证金。产业化经营项目在项目建设单位自筹资金落实到位,项目建设进度过半的前提下,可由项目建设单位提出申请,县级农发办经现场核查确认后,先行拨付30%-50%的财政资金,其余财政补助资金待项目竣工验收合格,并办理相关报账手续后全部拨付。

第十八条 省级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管理。项目实施单位要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手续报账,报账资金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严格控制现金支出,严禁白条入账。

第四章 监督管理

第十九条 项目县农发办及所在市(州)农产办要加强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过程中的日常检查监督,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工程质量和资金使用效益。

第二十条 省农发办按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资金和项目管理工作质量考评办法(试行)》(国农办[2007]41号)和《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竣工项目验收暂行办法》(鄂农办发[2006]54号)的有关规定,每年组织对上项目实施情况进行验收考评,并作出综合评价。项目县农发办和项目实施单位应做好项目竣工验收前的准备工作,市(州)农发办负责进行督导。省农发办对验收考评情况予以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要求限期整改。按照奖优罚劣的原则,考评结果作为下一财政资金分配“综合因素法”中工作质量因素的依据加以运用。

第二十一条 对存在严重违规违纪问题的,省财政厅根据《财政

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国务院第247号令)和《农业综合开发财政资金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财发[2011]7号)等规定进行处理。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5年。原《湖北省农业综合开发脱贫奔小康资金和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下载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湖北省农业自然资源综合管理条例(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自然资源利用及农业规划

    农业生产是自然再生产和经济再生产交织进行的物质产物,受到自然规律、经济规律的严格制约。 农业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技术条件都存在着很大的地域差异,这种差异又往往带有一......

    七台河市自然资源及农业 2001(模版)

    七台河市自然资源及农业 2001-12-09 城乡一体,自成群落。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 134 人。主要有 14 个民族构成,汉族占总人口的 92 %,满、朝鲜、回、蒙古等族占 8 %。 地理位置:七......

    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鄂发改农经[2012]531号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进一步做好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加强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的管理,规范项目建设行为,使......

    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

    省发展改革委 省农业厅关于印发《湖北省血吸虫病农业综合治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鄂发改农经[2012]531号 各市(州)、县(市、区)、神农架林区发展改革委(局)、农业(畜牧兽医)局......

    湖北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实施办法

    湖北省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实施办法第一条 为了加强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保障人体健康和动植物、微生物安全,保护生态环境,根据《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以下......

    农业综合开发施工管理报告

    2011年度国家级农业综合开发 xxxxxx土地项目Ⅰ标段施工管理总结报告xxxxxxxxx 二 零一二年七月 一、 工程概况2011年度国家农业综合开发xxxxxx标段,项目区位于xx经由余湾村、......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我国山西为例教学设计

    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一我国山西为例教学设计 【考纲要求】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知识体系】依据体系图, 阅读教材,把握体系 【课......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

    湖北省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2006年9月29日湖北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通过2006年9月29日湖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65号公布自2006年12月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