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励志演讲稿--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同学们: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我崇拜谁?―我自己。”“如果没有自我,宇宙人类将是广裹的虚无。”“我是伟大的,自我万岁!”
这些言论也许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尽管这种醉心“自我”常常会导致毁灭“自我”,但这充满了“以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的思想却并非随着一个人的堕落而销声匿迹。
“自我中心”是一种极端利己的腐朽思想,它把个人作为生活的根本出发点和唯一目的,这种狭隘的人生观只会埋没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让无休止的自我设计把心灵的沃土蚕食成荒芜的沙漠。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本身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是一片沃土,为个人成长提供着丰富的养分,同时依靠个人的奉献和回报,得以永不枯竭。然而,一些信奉“自我中心”说的寄生者也在这里贪婪地享受,在囿于自我的狭隘天地里寻求不断膨胀的个人欲望的满足,割裂同社会、同他人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涸辙之附,很快走向覆灭。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就了一代代拱尚“自我中心”说的封建帝王,他们养尊处优,为所欲为,结果呢“长治久安”、“万世基业”,不过是历代君主的一枕黄粱,愤怒的人民一次次大水扭舟,“自我膨胀”终难免自食其果。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一旦他们生活中的‘我’被损坏了,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的面前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义和注定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不仅为个人活着,而且是把自己融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因为想杀死他,就必然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的确,当今社会里也有许多人,在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信条鞭策自己,默默奉献着光和热。他们虽然平凡,却将在与整个社会的融合中获得永生。
当代青少年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自我中心”不良思潮的浸染。谁若被这副枷锁套住,必将由于背着沉重的“自我”包袱而远远落后于时代社会。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他还曾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这正是自我解放的真实写照。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潮是脱离国家前途,脱离人民希望的。俗话说:“活着为自身,不如一根针。”渺小的自我,如果不融人到集体、社会中去,便一文不值。超脱于自我私情之上,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驰骋天地,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才会在顺境中冷静清醒,不至于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不至于灰心丧气。人需要有一种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它像人的脊梁,支撑着人们傲立于生活的风雨之中,那就是献身于社会,献身于人类。把
你的视野投向那光明的远方,渺小的自我将显得微不足道。人生,将在光明与醒凝的搏斗中放出异彩。
谢谢大家!
第二篇:励志演讲稿: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同学们:大家好!
我演讲的题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阴影》。
“我崇拜谁?―我自己。”“如果没有自我,宇宙人类将是广裹的虚无。”“我是伟大的,自我万岁!”
这些言论也许我们并不感到陌生,尽管这种醉心“自我”常常会导致毁灭“自我”,但这充满了“以我为中心”的唯我主义的思想却并非随着一个人的堕落而销声匿迹。
“自我中心”是一种极端利己的腐朽思想,它把个人作为生活的根本出发点和唯一目的,这种狭隘的人生观只会埋没一个人存在的价值,让无休止的自我设计把心灵的沃土蚕食成荒芜的沙漠。奥斯特洛夫斯基有一句名言:“只为家庭活着,这是禽兽的私心;只为一个人活着,这是卑鄙;只为自己活着,这是耻辱。”任何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而单独生存。
正如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个人之所以成为个人,以及他的生存之所以有意义,与其说是靠着他本身的力量,不如说是由于他是伟大人类社会中的一个成员。从生到死,社会都支配着他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社会是一片沃土,为个人成长提供着丰富的养分,同时依靠个人的奉献和回报,得以永不枯竭。然而,一些信奉“自我中心”说的寄生者也在这里贪婪地享受,在囿于自我的狭隘天地里寻求不断膨胀的个人欲望的满足,割裂同社会、同他人唇齿相依的利害关系,结果只能使自己成为涸辙之附,很快走向覆灭。
纵观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历史,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造就了一代代拱尚“自我中心”说的封建帝王,他们养尊处优,为所欲为,结果呢“长治久安”、“万世基业”,不过是历代君主的一枕黄粱,愤怒的人民一次次大水扭舟,“自我膨胀”终难免自食其果。还是奥斯特洛夫斯基说的:“利己的人最先灭亡,一旦他们生活中的‘我’被损坏了,他们就无法生存。他们的面前一片昏暗,只有利己主义和注定的悲哀。但是,如果人不仅为个人活着,而且是把自己融化在社会里,那便很难杀死他。因为想杀死他,就必然杀死周围的一切,杀死整个国家、整个生活才行。”的确,当今社会里也有许多人,在以“亏了我一个,幸福十亿人”的信条鞭策自己,默默奉献着光和热。他们虽然平凡,却将在与整个社会的融合中获得永生。
当代青少年在优越的环境中,很容易受到“自我中心”不良思潮的浸染。谁若被这副枷锁套住,必将由于背着沉重的“自我”包袱而远远落后于时代社会。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真正价值首先决定于他在什么程度上和什么意义上从自我中解放出来。”他还曾说:“人只有献身社会,才能找出那实际上是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对我来说,生命的意义在于设身处地替人着想,忧他人之忧,乐他人之乐。”这正是自我解放的真实写照。
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潮是脱离国家前途,脱离人民希望的。俗话说:“活着为自身,不如一根针。”渺小的自我,如果不融人到集体、社会中去,便一文不值。超脱于自我私情之上,人才能获得更广阔的驰骋天地,创造更高的人生价值,才会在顺境中冷静清醒,不至于忘乎所以;在逆境中坚忍不拔,不至于灰心丧气。人需要有一种正确的、科学的人生观,它像人的脊梁,支撑着人们傲立于生活的风雨之中,那就是献身于社会,献身于人类。把你的视野投向那光明的远方,渺小的自我将显得微不足道。人生,将在光明与醒凝的搏斗中放出异彩。
谢谢大家!
相关的励志演讲稿推荐:
关于青春信念的励志演讲稿
把辉煌留在昨天励志演讲稿
励志演讲稿:离开,是为了重新起航
第三篇:走出自我中心
一、教学内容:走出自我中心 二、一课时
三、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通过看一个生活中的例子,让同学们了解怎么是自我 为中心的表现。
能力目标: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同学相互帮助、相互谦让的能
力。手语舞的教学,让同学在歌词以及手语的学习中领悟
真谛。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社会视觉转换技能,学会如何合作能力,克
服“自我中心”的思维能力。
四、教学重点:
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
五、教学难点:
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同学们的探讨时间激发同学们 的思考与自评。
六、教学教具:
多媒体制作PPT、眼罩、手语舞视频
七、教学对象分析: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意义建构的主动者。中学阶段是人的心理发 展由幼稚到成熟,由多变到稳定的关键阶段,从心理学角度上看,部分学生有着一种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利用一种以案例、游戏、手语舞相结合的互动学习方式,提高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训练孩子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这样才能让孩子适应集体生活。
八、教学程序
1、创设情境环节: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小例子,激发同学们对“自我中心”概念的认识,引导同学初步对“自我概念”产生的行为做解决办法。
2、游戏互动环节:“扶盲人过马路”的游戏,让同学启发朋友、同学之间应如何相处,如何相互帮助,提升同学们的一种合作以及谦让的精神。
3、学习如何走出自我中心:这是本堂课的重点,通过前面的情景摄入以及游戏互动环节,为的就是引入教授同学们“如何走出自我心”,以游戏结合理论的观点,让本次课堂让同学们印象深刻。
4、手语舞的教学:《相亲相爱一家人》,里面有一句歌词写道:相亲相爱的一家人,有福就该同享,有难必然同当。我们要激发学生提倡一种朋友间要学会分享,汲取别人的关注。以平等的态度去结交朋友才能更好的认识更多更好的朋友。
九、教学过程(流程)
(一)课前小思考
1、我们在学习生活中怎么跟我们朋友相处呢?
2、如果你的朋友在有些小毛病,你会怎样看待呢?
3、在与朋友交往的过程中你遇到了什么麻烦呢?
(二)心理档案
陈刚是家中的独苗,长得虎头虎脑的,成绩很不错,心内心非常喜欢交朋友,但就是太任性,做事总是按自己的意愿,从自己的角度去考虑,容不得别人提不同的意见,也容不得别人的缺点。这不,升入初中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先后结交了两个朋友——
一个叫李良,一个叫张林。可是没多久,他就不愿意再与李良交朋友了,因为他觉得李良学习成绩太差,跟他交朋友会降低自己在同学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和张林交往比较好。没想到,这几天,张林也慢慢地开始有意无意地避开他了。
为什么呢?用张林的话说“陈刚老是叫我听他的,做什么事情都说自己对,从来不顾忌别人的想法”。这样的事,在陈刚身上不知发生过多少次了。为此,陈刚百思不得其解,感到非常困惑。思考:
1、在这个心理档案中的主角陈刚,为什么他的朋友会跟他玩了呢?
2、如果你是陈刚,你自己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3、如果你是李良和张林,你该如何帮助陈刚?
(三)大家一起玩一玩:“扶盲人过马路”
游戏规则:两个同学为一组,一个同学先扮成“盲人”,由另一个
同学扶着他过“马路”;然后再交换过来,由另一个同学扮成“盲人”,让第一个同学扶着过“马路”。
探讨:在游戏中我们得到了什么启发?(主要希望同学们在游戏中能领悟合作精神、以及谦让的态度。)
(四)大家一起学一学:如何走出自我中心。1.正确地评价自己和他人
自我中心者过分地看重自我,贬低他人,总觉得自己高人一等,固执己见,最后导致交往失败。要改变这种状态,关键是要能够对自己
他人做出正确的评价,要认识到“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多关注自己的缺陷和他人的长处,在观察与比较中,客观地认识自己和他人。
2.改变交往态度
自我中心者事事都从自己的利益和好恶出发,处处都是为自己考 虑,从而使得别人都不愿意与他交往。因此,走出“自我中心”,首先就要改变自己的交友态度,要以一个普通、平凡的交往者身份与同
学平等相处,多关注他人的需要,做到爱自己与爱他人、顾自己与顾他人相统一,变“我好——你不好”为“我好——你也好”。3.宽以待人
宽以待人,就是要悦纳别人,宽容别人的错误和不足,尊重别人,不把自己的意见和观点强加于人。比如,同学损坏了你的东西,忘记了你托付给他的事等等,我们应尽量谅解对方,千万不要得理饶人,横加指责。4.善于心理互换
在人际交往中,自我中心者总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的,总把责任归罪于对方等。所以反省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态度和言行是否得当,应该成为自我中心者的经常性行为。最好的做法就是进行心理互换,也就是当分歧发生时,先不为自己找理由,不为自己辩护,而是主动地站到对方的位置上,设身处地地替对方想一想:如果是我,会怎么做?会如何评价自己的态度和言行?将心比心,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这样,你将慢慢地走出自我中心,结交更多的朋友。
(五)大家一起动一动
共同学习手语舞《相亲相爱一家人》
(六)大家一起来总结
1、我们学会了什么?
2、在今后与同学朋友相互交往中,我们该怎么做?
十、本次课堂总结
本堂课主要是培养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在游戏中,主要是训练大家 的合作行为能力,使大家意识到与人合作的价值,学习如何更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在校园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要从中学会谦让,学会合作,学会自己解决和朋友之间发生的纠纷,逐渐克服像前面档案中陈刚“自我中心”的思维方式。
在最后,还要告诉同学们,要学会尊重老师,亲近老师,要学会遵守集体生活中的各项纪律,不要做有损集体荣誉的事情。
第四篇:第二十课: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
自我介绍:
各位评委老师,上午好,我是_____号考生。
说课: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走出“自我中心”的怪圈》。首先我们来进行教材分析。
教材分析:
本节课出自_四川文艺_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心理健康教育》高中一、二年级•全一册的第二十课。《心理健康教育》这套教材是根据高中生在不同年龄阶段以及每个阶段不同时期不同的心理发展任务,从学生的生活学习出发,结合教学情境为主线而编排的。自我中心是中学生普遍存在的现象,他们存在着过于浓厚的自我中心观念,总是考虑自己的利益而忽略别人的感受,因此应该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本节课是自我意识这一模块中比较重要的一个内容,高一年级的心理辅导课的一个侧重点就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意识辅导,培养其团队协作的意识。接下来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了解和感受自己的能力、特长和兴趣。
能力目标:初步学会全面、客观地认识自己、认同自我、悦纳自我。
情感目标:发现和发展自己的潜能,自觉追求自我完善与超越,进而实现身心健康发展。当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分析并且了解了教学目标之后,就不难理解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难点
1、让学生学会客观认识自我、认同自我。
2、从认知、情感、能力几个方面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自我观念,从而培养团结协作的意识。学生情况分析
中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春天,是从童年走向成年、走向独立人生道路的转折点,是一个半幼稚半成熟的时期,是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矛盾交织的时期,极易产生多种心理问题。我面对的学生是高一的学生,不是专业的心理系学生,所以我力求上课的内容可以迎合当前高一学生的心理需求,力求取材于生,许多内容都来自于学生的生活,而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很多学生都觉得有话可说。并希望学生通过这堂课,帮助他们尽快适应高中的学习生活,培养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有利于为高中三年以及今后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2、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来完成本节课的任务呢?下面说一下本节课的教法和学法。教法:
1、范例、结合引导探索的方法,让学生感受到什么是自我中心,以及认识到自我中心的危害
2、教师精讲、学生多练,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2、通过“教”“学”“放”“收”突破重点和难点。
教学相长,本节课我所采用的学法主要有两个。
学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入手,运用案例等形式创设情境呈现问题,使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问题的分析与解决中主动构建知识。在引导学生思考、体验问题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逐步学会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做既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理解、分析、概括、想象等创新思维能力,又有利于学生表达、动手、协作等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力求实现教学过程与教学结果并重,知识与能力并重的目标。也正是由于这些认识来自于学生自身的体验,因此学生不仅“懂”了,而且“信”了。从内心上认同这些观点,进而能够主动地内化为自己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并融入到实践活动中去,有助于实现知、行、信的统一。
最后我们说一下本节课的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本节课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所需教具是教师机---学生机、投影仪、黑板、等。
我将本节课分为三个部分。
用约5分钟时间进行导入部分,主要是引入新课。
用约20分钟时间进行正体部分。让同学们共同参与进来,一起分享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说一说:
你在生活中会以自我为中心吗?意识到这种情况你是怎样对待的?
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领其他同学提出自己觉得可行的办法,相互交流学习,取得经验。为了培养自己的团队合作意识,自己应该要努力做到什么?
心灵驿站
分享心灵驿站里面的两个实例,让同学们认识到遇到的这些问题都是暂时性的,我们可以通过自己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正确的定位自己并通过自己对认知、情感、行为上的改变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最后,用约5分钟的时间进行尾声部分,主要是小结和作业。
或者说是,对本节课进行总结以及布置作业。
结束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自主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第五篇:如何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
如何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
网友:我的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在高考中发挥失常,只考上了一个普通的大学,人生的道路是否越走越窄了?
专家:有许多学生和你一样,曾经是老师和父母心中的“尖子生”,但是却在高考中失利,遭遇了人生中一次重大的失败和挫折,有的人对自己和未来产生了怀疑,有的人消极抑郁,有的人干脆自暴自弃。那么如何才能走出高考失利的阴影呢?
我们先要端正对高考失利的认识和心态。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判断会影响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如果学生不能客观地分析自己高考失利的原因,就会一直遭受痛苦、抑郁、挫败等消极情绪的侵扰。因此,建议学生和父母、教师一起,全面客观地分析高考失利的主客观原因,如知识掌握情况、考试技能和心理素质等因素,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最终接受失利这一现实。
另外,应当充分发掘自己的优势与潜能。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加德纳认为,人类智能不仅仅只包括言语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还包括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多项智能。也就是说,考试只能证明在某些方面你很“行”,实际上,随着现代社会评价体系的多元化,社会和用人单位也越来越关注个体人际交往能力、沟通能力、文体特长等方面的能力。因此,建议学生不要只盯着学习成绩,要积极运用大学为你提供的多种发展平台和机会,全面发展自己的优势和潜能,展露自己的才华,为将来更好地发展积蓄能量。更重要的是,要认识到高考并不是终点,而是多彩人生的另一个起点。我们所熟知的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大学没有读完就去创业了。能否进入大学或者好大学只是一个前提,重要的是在大学阶段,你能否打牢专业基础和技能,合理规划大学生活和未来职业定向,并为之付出坚持不懈的努力,这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张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