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

时间:2019-05-15 04:52: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

第一篇: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

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舆论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媒体舆论在社会监督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其亦存在不可避免的弊端,即媒体舆论的功利化、非专业性、盲目性对司法公正产生了难以想象的负作用。本文通过对媒体舆论和司法公正关系以及其发挥的积极和消极作用的研究,提出平衡二者关系的方法。

关键词:舆论媒体舆论舆论审判司法公正司法独立

正文:正如杰弗逊所言,绝对的权利必定导致绝对的腐败。由此,作为社会监督代表的媒体舆论应然而生,对权力进行监督和制约。但是矛盾是任何事物必有的事物,媒体舆论亦不例外,在具备许多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弊端。

一、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积极作用。所谓媒体舆论即是指报纸、刊物、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对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特别是国家公职人员的违法犯罪、渎职腐败行为所进行的揭露、报道、评论或抨击。所谓社会舆论即是指针对特定的现实客体,一定范围内的“多数人”基于一定的需要和利益,通过言语、非言语形式公开表达的态度、意见、要求、情绪,通过一定的传播途径,进行交流、碰撞、感染,整合而成的、具有强烈实践意向的表层集合意识,是“多数人”整体知觉和共同意志的外化。卢梭指出,人民的意见有众意和公意两种,众意是人们的相同意见和不同意见的总和,而公意以公共利益为依归,是众意的最大公约数。由此可见,媒体舆论不等同于社会舆论,更不等同于众意或者公意。同时,司法发展需要媒体的理性监督:

(一)媒体舆论有助于防止司法腐败和促进司法体制的完善。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提出“三权分立” 学说,然而一旦体制制约达不到必要的程度,那么权钱交易、权权交易、官官相护等现象便会层出不穷,所以这对社会的监督有了一个新要求。完备的司法体制要求法官具备崇高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高素质的司法工作部门能够在扩大办案效果、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同时媒体舆论在警示司法人员的廉洁自律、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和司法能力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有资料统计,每年因媒体舆论,我国破获腐败案件达到30%,纠正冤假错案也多达千起,追缴巨大数额的贪腐资金。由此媒体舆论成为推动社会和谐、促进司法公正,从制度上保证司法健康发展的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例如,近期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叔侄强奸案”。2011年11月21日,《东方早报》以“一桩没有物证和人证的奸杀案”为题,报道了张氏叔侄“奸杀”王冬案,同日,该报还刊出了“跨省作证的神秘囚犯”一文,质疑袁连芳的身份。终于2013年3月28日,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再审宣判蒙冤服刑已近10年张辉、张高平无罪。浙江省公安厅向张辉、张高平及家属赔礼道歉,并表示要调查公安在案件中的相关执法问题。此案件正是由于媒体的介入,让事实的真相浮出水面。

(二)媒体舆论有助于民主法制建设的完善,我国的司法机关应该自觉接受媒体的监督,通过媒体等倾听社会的声音,特别是众意、公意、民意,实行司法公开,实施阳光工程,借助媒体舆论等力量促进了司法机关整体的公正、廉洁,加强了司法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司法工作者的工作能力和个人素质,以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同时,媒体舆论也有利于充分地实现社会正义,它以其特有的制约力、广泛性、开放性、影响力,对执法、司法、守法等各项法律实施活动予以监督、震慑,从而使其符合法律规范,以避免和纠正执法、司法偏差。媒体舆论以其特有的角度暴露出民主法制的弊端和漏洞,司法部门针对此类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民主法制则不断完善。

二、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消极作用。媒体舆论能够刺激司法,促使司法程序发生变更,以致其偏离合法、公正的轨道。如近期“李天一案”,李天一以及其他嫌犯涉嫌轮奸一名女子。他的行为引起社会极大公愤,批判者、骂人者数不胜数,大有一种不杀李天一绝不罢休的态势。在此,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问题需要注意:首先,此案正处于侦查阶段,即李天一目前只是犯罪嫌疑人。根据百度百科,所谓犯罪嫌疑人,又称嫌疑犯、嫌犯、疑犯,是指对因涉嫌犯罪而受到刑事追诉的人,仅仅是在检察机关正式向法院对其提起公诉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以前的称谓。由此可知,犯罪嫌疑人是指侦查机关的侦查对象或者被侦查线索初步确定的涉嫌犯罪的怀疑对象。故不能称李天一为犯罪分子;其次,根据其身份登记相关信息,其尚为未成年人,受到法律的特殊保护,任何组织、个人都不得披露其相关信息。相关的机关过早披露有关李天一涉嫌犯罪的案情细节和审讯细节属于违法行为,同时媒体公开对其进行点名报道也违反了相关的法律规定;最后,李天一此前劳改一案与此无关,不构成法律上的累犯。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故其亦不为累犯。但是恰恰在法院判决之前,媒体舆论已以“轮奸罪”对其作出了不具有法律效力但影响恶劣的“宣判”。此外,社会公众都有自己的利益倾向、主观意识,趋利避害是每一个人的自然本能。所以针对很多案件,案件的相关人员为了使案件得到符合自己主观意愿的判决,往往会借助媒体舆论去造势,以期得到媒体舆论的支持和理解。例如药家鑫案,药家鑫的父母从上门道歉,下跪,赔款等等皆有各类媒体的跟踪报道,可谓是赚足了公众的同情心,于是一些媒体由原来的论调是杀人者死变成了被告人及被告人家人也是受害者的论调,如同有传染病似地许多媒体也跟风报道此类事件。直到被害者张妙的家人站出来展示了那张用血和泪水交汇的横幅“杀人者死”,许多媒体又幡然悔悟:“是呀!药家鑫该死,不死不足以平民愤。”媒体舆论前后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足以显现媒体舆论的变动性、主观性、盲目性、功利性。从中国的现状来看,为了某些人的利益,借助舆论使案件得到关注重视屡见不鲜。然而一旦媒体介入司法,必然会对司法人员造成一定的压力、困难,即民意、众意对案件的影响,往往所谓“民意审判”由此而生,这也必然会影响到司法机关对案件所作出的司法审判,必然违背了司法的原则和法律的原意,必然不能实现真正的司法独立。

三、处理媒体舆论消极影响的方法。媒体舆论与司法公正关系的实质就是民主和法治的关系,我们不能完全忽视媒体舆论的影响而片面地强调个案正义,更不能为迎合媒体舆论而对司法公正置若罔闻,应在积极利用媒体舆论的正面效应为司法公正服务的同时,尽力避免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干扰和破坏,使媒体舆论与司法公正相互协调。但由于媒体监督的双重属性,必然造成了其对司法公正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同时,需要指出的是,媒体舆论与司法公正之间存在的是一种辩证关系,即是一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由此,促进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良性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不断完善法律法规,逐步规范媒体舆论。坚持维护法律和司法的权威性、独立性、公正性,促进媒体舆论的法治化、规范化、制度化。各新闻记者、报纸报刊对于司法工作的报道,必须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在尊重司法的权威性与独立性的前提下,坚持以客观、准确、公正的原则指导相关的报道。

(二)完善司法独立制度,以制度规范个人和媒体舆论。排除媒体舆论,社会公意对司法的干扰,进一步完善司法独立,以切实实现司法公正。促使社会公众相信法律、相信司法,更加相信司法的公正性,从而保持司法的权威性、独立性,减少媒体舆论对司法独立消极的影响,保证媒体舆论对司法独立的干扰减弱到最低的程度。

(三)提高全民素质,加大法律、制度宣传,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规范意识,尤其是加强媒体舆论工作者的工作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扩大司法独立的民意基础。逐步实现法制报道记者的专业化,了解司法的原则与程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媒体舆论对司法公正的不良影响,最终实现媒体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平衡与统一。

(四)吸收国际立法、公约的先进经验。对于我国来说,法律的发展历史尚短,所以相对大多欧美国家来说,我国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发展略显不足。欧美国家在法律制度方面的发展历史久远,经验丰富。因而适当借鉴一些国际先进经验,必然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媒体舆论与司法公正的关系。

法律就是秩序,有好的法律才有好的秩序。——亚里士多德

第二篇:辩论赛媒体审判阻碍司法公正总结陈词

感谢主席,很高兴由我来为本场辩论作总结陈词。

首先,纵观整场辩论,对方辩友一直在跟我强调媒体审判是可以如何地代表民众呼声,可以如何有效地用舆论力量来保证司法过程的公平。那么我就想请教对方辩友了,您方所陈述的这些优点,究竟是由于媒体审判带来的,还是由于媒体监督带来的呢?我方承认在部分司法过程中存在执行不到位的现象,我方也承认媒体作为一支重要的监督力量在监督领域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正如我们用电池来保证我的这只手表显示正确的时间,却不能直接用电池代替手表来显示时间一样。媒体可以作为一个监督者,但它也只能作为一个监督者而绝不能代替司法机关成为一个执行者。如果对方辩友硬要把媒体监督当成媒体审判,那就请对方辩友用这块电池来显示时间给我看看吧!

其次,对方辩友谈到媒体审判可以用舆论力量来帮助正确认定案情,从而做出更加公正的判决。对方辩友说得似乎很有道理,可是对方辩友却忽略了司法专业、独立和权威的本质属性。我家在盖房子,对方辩友来搭一把手,这一把手是对盖房子的促进。可如果我是一名医生,我正在为一位奄奄一息,命悬一线的患者做关乎生命的手术,不通医术,不懂药理的对方辩友再来搭一把手,那这一把手是拯救这个生命呢还是直接将这个生命灭亡呢?我们的司法不是在盖房也不是在游戏,它的结果是受审者的青春,年华,时间乃至生命啊!让一群没有法律专业知识,甚至通过臆造和猜测来进行审判的人参与到如此神圣,专业而重大的过程中,能说得上是促进公正吗?如果对方辩友坚持认为这是在帮司法公正的忙,那么我只能遗憾的告诉辩友,这个忙是倒忙啊!

最后,对方辩友一再强调,只要法官足够好,足够有水平,那么就不会为舆论压力所动摇。那么我是不是可以这样说,只要我们的群众足够好,足够有水平,那么就不会为邪教所蛊惑,所以邪教对我们的社会发展是没有阻碍作用的,我们就可以不用去治理邪教呢?2001年,迫于舆论压力,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将被判处死刑的犯人张金柱

被提前执行死刑,2010年,同样迫于舆论压力,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二审中将犯人胡芳由死缓改为死刑。那是一条条活生生的生命啊!

司法为什么能公正,就是靠司法的专业性,独立性和程序完整性来保证的。媒体从业者不是专业司法人士,不具备司法专业知识,判断标准不是法律而是掺杂了道德,情感乃至自身利益,这是对司法专业性的伤害;媒体审判施加舆论压力,影响司法独立判断,这是对司法独立性的伤害;媒体审判结果煽动民众,甚至于出现妨碍公务,冲击司法机关的行为,导致部分司法过程迫于舆论压力无法实施。专业性,独立性,程序完整性三个司法公正的基础都为媒体审判所伤害,基础都被伤害,司法还能公正吗?司法公正难道还没有被阻碍吗?基于媒体审判对于司法公正最基础,最根本的伤害,我方坚持认为媒体审判严重阻碍了司法公正!

第三篇:司法公正

浅谈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实现途径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11-03-06 16:08:00 ]作者:许蕊编辑:studa090420

论文提要:

司法公正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是法律正义与道德正义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的实现,是审判工作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原则。所谓司法公正是指对案件进行公平的审理和作出正确的裁判,意味着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应受到平等充分的保护,社会的公正和正义得到实现。它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个方面。广义的司法公正指的是公安、法院、检查院等司法机关的司法活动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严格、公正执法。狭义的司法公正仅指人民法院在审判活动中的一切行为符合法律规范、道德规范的要求。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这就要求法院在审判过程中不但要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法院的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公正和正义的精神。不公正的裁判会损害民众对司法制度的期待和司法诉求的热情,加剧社会的无序和混乱状态,影响社会稳定;而公正的司法,会增加人们对国家法津,对法院、法官的信任和期待,,消除人们对案件审判公正性的疑虑及对判决的抵触心理,使其运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也有助于司法权威的树立。

全文共6958字。

随着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使命的提出,司法公正已经成为社会民众和司法工作者普遍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近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社会变化日新月异,法律调整的领域、层面也在不断拓展,人民群众的权利意识、法治意识不断增强,社会各阶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期盼公平正义。司法公正是法的自身要求,也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体现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的精神,是人类在迈向法制社会的进程中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各类纠纷而追求的一个永恒的价值目标。

一、司法公正的内涵

司法公正,或公正司法,其基本内涵就是要在司法活动的过程和结果中坚持和体现公平与正义的原则。在这里,司法活动主要指法院的审判活动。公正的含义包括公平、平等、正当、正义等。司法公正既要求审判过程遵循平等和正当的原则,也要求审判结果体现公平和正义的精神,更要求参与审判的法官要以正直无私的态度,以尊重事实和遵守法律为准则,努力实现案件处理结果的公正。笔者认为司法公正的内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宪法和法律至上。司法公正的首要内容便是要求一切司法活动、司法行为符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在我国宪法和法律是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是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具体化、条文化和法律化,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一切党派、机关、组织和个人都必须受法律的约束,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活动,不能超越其外,更不能凌驾其上。

(二)平等对待。平等对待即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是实施和遵守法律、维护法律权威的基本前提,是实现司法公正的最基本的要求。如果说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石,平等对待则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方式。没有平等对待司法公正便成了空谈。要做到真正的平等对待,就必须禁止歧视,反对特权,不允许对弱势群体的歧视,不允许任何人拥有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的“法外特权”。

(三)司法独立。司法独立是现代法治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衡量法治国家的一个重要标志。要实现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实现司法公正,人民法院必须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这是司法权运行规律的总结。如果不能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可以任意干涉司法,司法公正就无从谈起,全社会的公平与正义也就难以实现。所以说独立的司

法权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先决条件,更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最终保障。

(四)严格执法。严格执法就是严格按照实体法和程序法办案,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公正司法就是要切实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思想,坚持实体、程序并重的理念,着力在执法的方式、方法、步骤、顺序和时限等方面实现执法、司法的公正。

(五)司法中立。司法中立分为三个层面:司法权中立;司法组织中立;法官中立。司法权是居中裁判性权力。司法权中立,只能居中裁判,不应偏袒任何一方,应当在官民之间保持中立;司法权和行政权应保持中立;在司法活动中,法院和法官的审判态度必须保持中立,不受其他因素影响,排除不利于进行准确、公正判断的因素,以法律为准,严格依法办事。司法权是独立性权力,在其之上的只有法律。

(六)及时高效。公正和效率是司法活动中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公正离不开效率,因为迟到的公正就可能丧失公正的应有含义;而离开公正的效率是盲目的效率,这种效率产生的后果是对社会有害而无益的。“迟到的公正是非公正”这一法律谚语恰当地表明了司法效率对于实现司法公正的重要意义。

二、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

司法公正的构成要素包括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所谓实体公正,是指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对案件的准确认定和对实体法的正确适用。实体公正的标准是对事实的真实发现和对法律的正确适用,它是结果的公正,是司法活动的终极目标。

所谓程序公正,是指在处理案件的各个环节中严格按照诉讼程序的规定审理,以确保当事人的各项诉讼权利能够得到有效实现。程序公正体现了民主、法治、人权与平等的精神,是司法公正的重要内容。

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是司法公正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如果没有实体公正,即使程序上公正,司法公正也无从谈起;如果没有程序公正,实体公正也就不能实现,司法公正同样无从谈起。实体公正是程序公正的重要价值追求,是司法活动追求的最终结果;程序公正是实现实体公正的措施和保障,没有程序公正就难以保障实体公正。

在我国,过去重视实体公正,忽视程序公正。这些年来,这种状态有了明显的改观,司法越来越追求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的统一。但是,现阶段又出现了另外一种倾向,即重程序不重实体。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倾向呢?其内在的动因就是要逃避责任。因为,程序不公正必然要受到监督和追究,而实体的公正与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时难以判断,即使实体不公正,只要程序公正也容易推卸责任。这种倾向是要不得的。程序公正和实体公正都是司法公正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各自具有独立的价值。程序公正是前提,程序不公正就有可能导致实体不公正。但是实体公正是司法活动所追求的目标。特别是在当前社会矛盾凸显、不少困难群众自救能力弱的情况下,过分强调程序公正、忽视实体公正就不可能真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就有可能加剧社会不公平状况,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因此必须坚持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并重。

三,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

人民法院是司法公正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矛盾凸显期,法院一直是矛盾映射和舆论关注的焦点。造成司法权威下降,人民法院的公信度下降,司法不公是其中主要原因之一。影响司法公正有其各种各样的原因和因素。具体来说,影响司法公正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法院管理地方化、行政化,无法真正实现司法独立

司法独立是许多国家一项重要的司法原则和宪法精神。它来源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

立”。在我国虽不实行“三权分立”制度,但在司法活动中吸纳了司法独立原则的一些精神。我国宪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人民法院组织法》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的干涉。由此可知,我国的司法权、审判权是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下运行的,西方国家的司法不但独立于行政,也独立于立法。

实际上,在我国,人民法院及人事的管理与党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采取一种模式,这使得审判权的独立行使难于落实。法院管理的地方化、行政化,使法院不能专司审判,这必然会导致案件的审判不公。首先法院的经费来源主要是地方财政部门,但有相当一部分地区,地方财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按时足额划拨经费,致使法院的审判活动受到一定影响,甚至不能展开正常的业务。其次由于在经济上、人事上依赖和受制于地方,法院已成为地方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每年,法院都要完成地方政府分派的各种非业务性工作,常年被政府抽调的人员也不在少数。这不仅使法官的办案时间得不到保证,而且还侵占了有限的办案经费。一方面是审判人员少,审判任务重,另一方面,又有大量的审判人员不能从事真正的审判业务,形成法官“种了政府的地,荒了自己的田”的局面。

(二)法院机构设置和法院审判组织设置不够合理

从法院内部的审判管理来看,也带有浓厚的行政管理色彩,长期以来,实行“层层审批,层层把关”的审判管理机制,审与判分离。在我国采取审判委员会制和合议制,合议制所形成的判决是以法院名义作出的,与法官个人没有多大关系,法官个人的责任感无法体现。合议庭即使有不同意见而发生争议,也被当成疑难案件上报审判委员会加以解决。“审判委员会的决定,合议庭应当执行。”这样导致在庭上听取当事人全力陈述意见的法官对案件没有决断权,而有决断权的却不在庭上参与审理,法官的个人能力和作用被削弱。必须坚持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这种独立不仅指不受外部的干涉,同时也应指不受内部的干涉。当把一个法官放在决断者的位置上并实行审判公开,才有可能引发法官的公正追求。决断人摆在明处,监督就会变得切实有力,对自己的人格负责心理也会更加强烈。从上下级法院关系来看,人民法院上下级关系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但事实上,下级法院往往和公安机关、检察机关一样,有问题会主动请示上级,上级法院也会主动地对下级法院的审理活动进行具体的指导。所有这些,必然使司法权产生扭曲、变形,导致其偏离中立性、终极性的本质要求,从而丧失其应有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三)法官素质高低是影响司法公正的决定因素

法官的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两个方面,具体表现在法官的“德、能、勤、绩”四个方面的综合评价上,司法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精湛的业务素质,才能公正司法,二者必须同时具备,不可偏废。有的法官尽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但没有过硬的业务水平,依然不能保证审判结果的公正。还有少数法官虽然业务水平很高,但职业道德不强,对自己要求不严,办“人情案”、“关系案”,甚至徇私舞弊、枉法裁判、搞权钱交易,破坏了司法公正,这种情况尽管为数甚少,但严重败坏了法官形象,严重影响了人民法院的声誉,这是目前司法不公的最主要的原因和具体表现。

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法院案件数量和难度的不断上升与法官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有的法官疏于学习,不注重了解和接受先进文化和司法理念,凭老经验、老方法办案;有的法官思维空间狭窄,工作方法简单,难以应付复杂案件;有的法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重民事轻刑事、重实体轻程序、重审判轻执行的思想。这些观念在一定程序上影响着司法的实体公正和程序公正。

三、实现司法公正的途径

新上任的最高法院院长王胜俊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指出,目前,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的分化和整合在一定程序上会造成利益格局的变动。如何提高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能力,如何适应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是中国各级审判机关必须解决好的问题。

(一)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用科学理念指导司法活动

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进一步改进司法理念,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正的需要,是新时期加强司法队伍革命化、职业化、正规化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适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着力点,是破解司法工作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的关键,是深化“司法公正、一心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具有法律的权威性,充分维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在司法活动中自觉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人民的利益,是司法机关维护法律尊严和社会公平正义的最高标准;恪尽职守,公正司法,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权威性,是司法机关职能作用的具体体现。要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的理念,正确运用法律武器,严格公正文明执法,以司法公信赢得司法权威。要牢固树立对法律负责、自觉接受监督的理念,把司法活动和履行职责行为置于有效监督之下,以公正的司法活动促进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对于存在于部分法官身上的滥用职权、徇私枉法、重实体轻程序,重管理轻服务,漠视群众利益,冷、横、硬、推等问题必须通过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使广大干警牢固树立司为民、保障人权、服务大局的理念,实体与程序并重,罪刑法定等理念。从根本上解决好为谁服务,为谁执法,如何执法、守法、护法、用法的问题,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会

(二)增强司法透明度,以司法公开促司法公正

“阳光审判”是防止司法腐败、促进司法公正的一剂良药。必须坚持依法公开审判制度,做到公开开庭,公开举证、质证、公开宣判。依法将司法过程和环节置于社会和群众的监督之下,保障群众对司法工作知情权和监督权。司法工作的依法、及时、全面的的公开,最直观的好处就是缩短了司法与群众的距离,便于人民群众行使监督权,实现知情权,另一方面提高了司法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抵御了不当干预,保证了司法活动的独立性、公正性,增强了审判工作的透明度。英国大法官丹宁勋爵曾经说过:“正义不仅要实现,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道出了司法透明的不可或缺。http://.cn/article/default,于2008年4月26日访问;

3、陈杰人著:《让人民陪审制度真正发挥作用》,载南方日报,2005年2月18日;

4、马丽平著:《营造司法公正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载改革与开放2007年第8期,第18页。

第四篇:社会舆论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利大于弊战场

战场一

1、南京彭宇案司法机关在调查事实不清的情况下仅凭推测妄下结论,社会舆论监督促使其改正,为什么不是促进司法公正?

追:对方辩友社会舆论监督都促使司法机关依据客观事实判罚而不是主观臆测了,为什么 还不是促进司法公正?

2、社会舆论激烈讨论许霆恶意取款案,监督司法机关落实“罪刑法定”原则,依法定罪,难道反而是促进司法不公么?

3、同时许霆案量刑也存在争议,正是社会舆论监督促使司法机关严格遵守刑法第6条报审复核,促进司法程序落实是不是促进司法公正?

4、河南安阳中院副院长受贿54万为人减刑,社会舆论持续关注推动处理,抑制司法腐败为何不是促进司法公正?

结:(其实对方辩友也看到了)社会舆论不仅可以抑制司法腐败,还能监督司法机关是否依据客观事实,是否遵循司法程序,是否坚持司法原则,实实在在促进了司法公正。

战场二

1、李某某强奸案尘埃落定的同时,未成年罪犯信息保护也在社会舆论的讨论中深入人心,是不是提高了民众的法律意识?

2、不论你是谁的儿子,你是罪犯,也是未成年人,社会舆论让司法的平等与公正真正为民众所接纳,为什么不是促进司法公正?

3、不仅仅是在李某某案,越来越多的专家和律师从报刊、网络参与争议案件的讨论,让民众了解法条,理解判罚依据,司法公正不再停留于纸面,还不是促进?

4、结:舆论与司法形成良性互动,传播司法知识与精神,为司法公正提供土壤,公众参与、了解、接纳、信任司法,真正实现了民众的司法公正。

第五篇:主动接受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人大调研)

近年来,南宫市人民法院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虚心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拓展沟通渠道,变被动接受监督为主动争取监督;全面加强与人大代表的联系,赢得人大代表对法院工作更广泛的理解和支持,取得了显著成效。南宫市人大常委会对法院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为法院工作营造了良好的执法环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改变观念,不断增强开展与人大联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我们经常教育广大干警,要“摆正位子,处理好关系”。人大是法院干部的任免机关,法院工作的监督机关,同时也是法院“诉苦”和“撑腰”的地方,是法院的“娘家”。法院与人大机关之间不是单纯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作为国家机关都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只是分工的不同,角度不同。所以在具体工作中,不断强化“监督就是支持,监督就是爱护”意识,变被动监督为主动要求监督,事事争取主动,我们从人大代表最关切、最期盼的事情入手,及时调整联络部署,多服务、多汇报,坚持“走出去、请进来”,全方位、多渠道加强与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的联络,法院的联络水平得到了提高,联络工作更加富有成效,与人大代表的关系更加融洽和谐。在不同场合,从人大主任、委员到人大代表都主动维护法院的形象,树立法院的权威,做法院的“挡风墙”;对法院工作存在的个别问题也是站在关心爱护和帮助改进的角度,平心静气地指出缺点,提出建议。

二、健全机制,逐步实现联络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为了切实加强和改进联络工作,我院明确了一位院领导主管与人大代表的联络工作,并列为重要议事日程,定期研究和改进,抓好监督落实。同时,建立完善了《办理人大代表涉案来信来访工作实施细则》、《重大工作事项报告制度》、《公开案件审理邀请人大代表旁听制度》等制度,并要求每个办案人员每年与代表委员联络活动不少于二次,要求各业务庭定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解决问题。通过建立机构,完善机制,强化措施,更新思路,使联络工作实现了经常化、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拓宽渠道,实现多角度多层面的联络

1、勤走访。我院始终坚持“平时常走访,会前必走访”的原则,“走出去”,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消除隔阂,增进理解。近一年来,我院采取多种形式走访人大代表160余人次,召开各类座谈会8次,征求各类意见10余条,走访人员与人大代表面对面征求意见、一对一答疑解惑,认真通报法院工作情况及下一年的工作安排,广泛征求其对法院整体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人大代表在充分肯定法院整体工作的同时,也为法院提供了许多有益的、甚至是建设性的意见,很多意见成为法院改进工作、深化改革的具体措施。

2、多邀请。我院在做好走访工作的同时,坚持“请进来”,主要邀请人大常委会和人大代表视察和检查工作,主动邀请部分人大代表旁听公开审理的案件或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案件的公开庭审,对涉及代表亲属或代表关注的案件,更是主动邀请其旁听,以便增进对法院审判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3、重承办。我院始终坚持“代表满意为第一要旨”,重点抓好对人大代表的个案监督和工作建议的承办工作。对人大机关、人大代表关注的问题和案件,主管院领导都亲自听取承办工作情况汇报,专门部署交办,向有关庭室下达承办任务,要求各承办单位要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加强领导,及时有效地完成承办任务。并建立承办责任制,到期后有结果的报结果,没有结果的报进度。一年多来,我院所承办的人大代表建议、意见,都全部答复了代表,按时办结率100%,代表满意率100%。

随着沟通的日益紧密,人大代表对人民法院的工作更加理解、更加关注、更加支持,我院的各项工作步入“快车道”。2003我院的工作受到邢台市中院的表彰,整体工作被南宫市委、市政府授予先进集体、优秀单位,精神文明建设被评为文明单位,被命名为“文明行业”,综合治理工作被评为先进单位,行风评议提升两个位次,跨入了先进单位行列。2004年上半年,刑事审判工作,被告服判率100%无一上诉,民事审判工作位列全邢台市第一,“两庭”建设走在全邢台市前列。

立足审判工作,完善监督机制,切实完善人大代表联系制度是当前法院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在今后工作中,我们将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不断学习先进经验,争取人大及广大人大代表更加广泛地理解和支持,为法院工作的健康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执法环境。

下载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媒体监督.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精选合集)

    加强司法监督促进司法公正李 煜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是党的一贯主张和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司法行为,建设公正高效权威的社会主......

    刑法诉讼浅析权力监督与司法公正

    浅析权力监督与司法公正 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产生他的权力机关负责,受权力机关监督。但由于我国目前尚未制定监督法,对权力监督缺乏专门的规定,权力监督的方式、......

    主动接受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人大调研)

    主动接受监督促进司法公正(人大调研)近年来,南宫市人民法院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紧紧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工作主题,全面落实司法为民的要求,虚心接受市人大常委会的监督,拓展沟......

    浅论司法公正与新闻媒体监督的关系

    浅论司法公正与新闻媒体监督的关系 浅论司法公正与新闻媒体监督的关系 【内容摘要】司法公正是指司法权运作过程中各种因素达到的理想状态,它是现代社会政治民主、进步的重要......

    辩论赛媒体审判阻碍司法公正立论稿(5篇材料)

    谢谢主席,大家好。今天我方的观点是媒体审判阻碍司法公正。如我方四辩在盘问中提到的,我方认为对方辩友对媒体审判和司法公正的定义都是有偏差的。我们首先来看一下司法公正:司......

    浅析影响司法公正的内外因素及对策

    法律的精髓在于公正。能否做到公正执法,直接关系到法律的尊严和法律秩序的建立。审判工作必须坚持公正执法这一基本原则。这不仅是法律的本质要求,也是司法工作的根本目的。因......

    司法公正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 司法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是司法工作永恒的主题,是党和国家对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者的根本要求,是人民群众的期盼,也是司法机关和司法工作者为之奋斗的目标。要......

    司法公正范文

    公正与效率是人民法院在二十一世纪的工作主题。确保司法公正,提高司法效率是新世纪人民法院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审判工作的灵魂和生命。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法官,应当把锲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