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观《于丹》有感思修作业
认识自己需要学习
----------观《于丹 认识你自己》有感
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漫画,是这样画的,画上有一个年轻的男子,感觉很颓废,肩上扛着一个大口袋,一半耷拉在胸前,一半耷拉在后背上,在胸前的这个口袋上写着 “别人的缺点和自己的优点”,在后背上的口袋上写着 “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很讽刺的漫画,但是其中寓意在我们自己身上又多多少少的难以避免。
久了,我发现自己即是自己感觉最熟悉的一个人,亦是自己感觉最陌生的一个人,因为认识自己还真的不容易。
(一)离我们最近的往往是我们最难认知的从我们呱呱坠地一直到现在,从开始懂事起就已经上学了,小学到中学到高中再到现在的大学,我们脚步匆忙,少有停留,忽略了身边的人和事也是常有的,但是如果说,我们连自己也忽略了,或许有点可怕,但事实确实如此,只是我们不知道而已。
想想我们什么时候长到160,什么时候开始不喜欢牛仔裤的,什么时候开始不和爸妈顶嘴了,因为什么我们难受了好几天,因为什么我们紧张到结巴,我们喜欢买什么味道的汉堡,是谁教会我们跳绳,是哪年哪月我们学会了一加一等于几?这些这些,想想都什么时候,在哪里发生的,记忆一下子就模糊了,我们真正喜欢什么,真正讨厌什么,究竟自己真的了解吗?我想说,不是的。
人生有太多的变化,都是不经意间发生的,有很多阶段,我们都不知道自己的身边究竟发生了什么,也根本注意不到自己的优点和缺
点,不了解自己内心真正想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应该把生活过得慢一点,让时间不要如流水那般快的让我们无法察觉和细细感受。慢生活,是个很好的名词,慢下来,静下来,细心起来,体会到自己的生活和内心是很重要的生活片段。
(二)仅仅站在自己的角度,推断所有事物,会产生巨大偏差 这是我们难以认识自己的一个很大障碍,就像我所说的那个漫画一样,我们很多时候都是那样的。
鲁国的国君用自己认为对待人最高的待遇去对待很大的海鸟,国君认为自己做得很好了,但是最后海鸟却死了,就是因为这样海鸟失去了自己的生活方式,被迫去接受自己不愿意的方式,最后不适应,只能导致了它的死亡。
我们日常的生活就要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每个事物都有自己既定的规律或方式,应该顺其自然,千万不可自以为是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别人,因而违背了客观规律就无法认清客观事实了。
在平时和同学的日常相处中,有些很普通的小事情,总会反映出来。好比我跟她说话了,她没回答我,我就会站在自己的主观角度想很多她是不是生气了,是不是我惹她不高兴了,可是事后聊起来才知道她也就是没听见而已。这样类似的事情很多。我们很容易站在自己的角度想些有的没的,其实事实上什么都没有发生。就是这样。每个人都这么想很多自己的认为,人们才会产生那么多误会,才会与事实产生很大的偏差。
(三)不要因为世俗的标准,而远离了自己的赤子之心
我们很少在内心追问这个命题,因为我们离自己已经太远了,很多物理的属性,我们一眼看去可以一目了然,但对我们自己终究看不清。人世间很多事情效率是出在它的科学上的,也就是说用一种准确的方式迎合物性去做,这就是最高的效率,而不要违逆它,用人为的想象去判断,去处理去强加于人。
我们现在的追风问题很是严重,追求另类,追求昂贵,在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似乎总在被所谓的“时尚”牵绊着自己,总是用它来要求自己,作为自己的标准。似乎很多人脸上都写着高傲,很多人都忘记了自己最初的标准,远离了自己的心,甚至背道而驰。
要是我们能静下来,看到自己内心真正喜欢和适合的,我想会发现我们丢失的一些东西,一些我们认为并不重要的东西,其实正是需要我们紧紧抓住的。时刻看着自己的心,面对自己的心对认识自己是很有帮助的。
(四)我们每个人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有某种潜能从来没有被开发出来
据说普通人的大脑只开发了2%,而爱因斯坦的大脑也只开发了12%。就是说最聪明的人也还有88%的大脑未被开发出来。就是说我们藏在身体里的某些潜能一定一直未被开发。
说起来有些可惜,但是很多人安于现状,不愿接受更多的挑战,没有挑战怎么会知道自己的潜能的存在呢?没有人会不劳而获的,而发现这种潜能存在的人只能是自己。
认识你自己的能力,总结成两个字,叫做“心斋”。用心的斋戒,去真
正反躬内省,看看你自己,会发现自己的潜能的。
最后,我想说我很喜欢于丹的一句话“每一条路都是你必须要用自己的脚步去丈量”,我希望以此激励自己,在以后的成长道路上,能够认识自己,正确对待自己的人生。
第二篇:观于丹教授
观于丹教授《感恩教育》有感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孔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实际上这句话代表了如今的孩子们三个不同的教育方式“入则孝,出则悌”应该代表的式家庭教育;“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应该代表的是社会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应该说的是书本教育。这样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实的教育状况状况只是过分的重视书本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使得如今的孩子们丧失了很多他们应有的东西。
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们只重视学业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是他们觉得家长们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本分,而不满足他们成为了一种亏欠,长久如此的下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今天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孩子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孩子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然提高”苏格拉底如是说。
第三篇:观于丹教授
观于丹教授《感恩教育》有感
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
孔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孩子们在家要孝顺父母,出门要尊敬兄长,做人言行要谨慎讲话要讲究信用,广泛地与众人友爱,亲近有仁德的人,这样做了还有余力,就用来学习各种文化知识。实际上这句话代表了如今的孩子们三个不同的教育方式“入则孝,出则悌”应该代表的式家庭教育;“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应该代表的是社会教育;“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应该说的是书本教育。这样三者相辅相成才能使孩子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方式。然而现实的教育状况状况只是过分的重视书本教育而忽视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必要性,使得如今的孩子们丧失了很多他们应有的东西。
这样的状况造成了如今的孩子们只重视学业以自我为中心的现象,是他们觉得家长们给予他们的一切都是本分,而不满足他们成为了一种亏欠,长久如此的下去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很不利的。
今天观看了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主讲的中小学生 《感恩教育》。它令我受益匪浅,感慨良多。节目中主要讲了四个方面:
一、如何培养孩子的孝心?
二、如何培养孩子的爱心?
三、如何让我们的孩子自立、自强和自信?
四、如何培
养孩子抵抗挫折的能力? 于丹教授的讲话极富感染力,所说的话出口成章,令人醍醐灌顶,茅塞顿开。她精练的语言和高度的概括能力,使人叹为观止。
爱心,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错误道路上的逆耳忠言,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让孩子做一个会爱的人吧!自尊、自立、自强、抗挫是完美人生的四大必备,是走向成功的必经之路。让孩子在面对人生的荆棘时,扬起自尊、自立、自强、抗挫的风帆,更加从容得徜徉也人生的海洋里!“人有了人格的尊严,必不甘堕落为禽兽,而品德也必然提高”苏格拉底如是说。
第四篇:观于丹讲座观后感
于丹讲座观后感
——天南小学五年六班
田雪寒
今天,我看了于丹教授的讲座。于教授在讲座中讲的几个小故事给我很深的感触。故事一:红高粱的故事。有一个叫刘黑子的土匪,平日里打家劫舍伤了很多人命。他虽然是这样一个罪大恶极的土匪,但在他的村子里却被称为大孝子,这是为什么呢?
刘黑子靠着打家劫舍变成了有钱人,为了让一生穷苦的母亲在村民面前风光一回,就把村民都召集到一起,让自己的母亲打扮一新坐上轿子,但又怕村民看到自己母亲的大脚便用布帘遮住了母亲的脚。可谁知母亲扯下布帘下了轿子,当众教训起刘黑子:“你嫌我脚大是不是?我告诉你,就是这双脚辛辛苦苦把你拉扯大的,要不是这双脚你能有今天?”刘黑子听了羞愧难当,在全村人的面前恭恭敬敬给母亲跪下来磕头忏悔„„莫论这个土匪曾经多么穷凶极恶死有余辜,但这种对母亲的敬重和感恩之心,就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故事二:是于教授和自己女儿的故事。于教授经常会带这女儿去单位,时间长了她的女儿就和单位里的好多人都熟识了。在于教授单位里有一个神奇的幻灯片机器,这台机器的发动装置是一台自行车,只要把自行车蹬转起来,幻灯片就会自动播放。女儿对这台机器非常感兴趣,于是就想把这个有趣的事情分享给自己的同学们,她就请求于教授可不可以让自己的同学也一起来参观一下这台机器。在得到于教授单位主任的许可后,女儿带着一大帮小朋友来看这台机器,同学们看了也都很感兴趣,但是没想到有一位同学在蹬自行车的时候操作不当,机器出现故障,卡死了。之后于教授就让女儿去找单位的主任去道歉。但这时候女儿却说:机器不是她弄坏的,为什么要她去道歉?于教授便教育自己的女儿:机器虽然不是她弄坏的,但弄坏机器的人却是她带来的。所以她是这起事件的主要负责人。所以这个歉她必须亲自去道。即使道歉是人人都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有些时候我们必须要有自己的担当,既然事情因我而起,我就有责任来承担后果。在听了于教授的话以后,女儿尽管很难为情,但还是带着同学低着头去找主任去道了歉。独立,敢于承担责任是一种美德,我们也应当学习这种精神,勇于承担过错,做一个光明磊落的人。
讲座看完了,心却久久不能平静。通过于丹教授的讲座我知道了我要学习的不光是文化知识,还要学习做人。做一个懂感恩、懂担当、尊老爱幼、光明磊落的人。
于丹教授,谢谢您!
第五篇:观于丹庄子心得
观《于丹庄子心得——认识你自己》后感
“怎样认识你自己?”千古以来最难得一个命题、斯芬克斯之谜在于丹教授的讲解之后我对这个问题有了重新的认识和理解。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的认知天地万物、增长经验但惟独难以认清我们自己。因为我们成长过程中人生的变化有太多的阶段。年幼无知、青春懵懂、安度晚年其中各个阶段为什么我们对自己的认识又有什么不一样呢,原因很简单我们仅仅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以己之心推断所有的事物。
“只有自己的心清楚了才能够去善待他人。”一个连自己都不能真正认清的人又怎么能去真正认清其他的人呢吗,这也是为什么有时候常常是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自己总是在用自己认为对的方式强加于人,所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然而只有你真正明白什么是你所不欲的之后才能避免施之于人。所以我认为了解别人的首要条件就是了解自己。
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希望能充分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然而有太多的外界因素干扰着我们、左右着我们的思想、蒙蔽了我们看清自己的双眼。正像很多家长在我们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一样,他们总是怕我们受到丁点的伤害而将我们裹在严密的无菌世界里,然而正是这种近似于阻碍的保护使我们无法真正的了解自己,家长以一个过来人的身份告诉我们该怎么样、怎么样好,而我们习惯了这种逆来顺受之后就忘记了自己思考,丧失了自己摸索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我们认识的只是家长展示给我们的“自己”。只有走出家长为我们堆砌的堡垒,用自己的眼睛看到真实的世界才能更加了解我们自己。
正如现在的我们,刚刚离开了高中校园走进大学校门,离开家长的保护的我们就像坠落山巅的雏鹰,在奋进尝试中才认识到原来自己也拥有足以翱翔蓝天的翅膀,当我们认识到自己的能力之后才能真正领略天空的蔚蓝和广袤,也只有这样的天空才是属于我们自己的。
在看过了于丹教授的解读庄子并从新认真的审视自己之后,我深切的认识到只有真正的了解自己之后才明白自己真正的目标,才可以全力为实现目标而努力。
纯属个人观念
Vick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