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

时间:2019-05-15 04:45: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

第一篇: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

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

董心梦

自然灾害,包括人造灾害,都是人们最大的敌人,自然灾害种类频繁,分布广,破坏性极强,且发生频繁,损失严重.比如:地震,台风,洪涝,干旱,水土流失,温室效应等都对生产生活造成巨大影响.比如我的家乡闽侯位于东南沿海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但由于位于沿海地区,夏季受台风影响大,是我国受台风影响较重的省份之一。台风登录集中在7-9月份,台风灾害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破坏力极强,印象范围广,尤其对建筑物和庄稼破坏最大。由于台风所带来的降水有时会诱发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自然灾害。

随着经济的发展,自然灾害也越来越严重。经济的发展和自然灾害呈相关关系,自然灾害阻碍了经济的发展,而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牺牲了环境。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

1.工厂废气,废水随意排放,会造成温室效应,酸雨等灾害。

2.废气金属随意丢弃,导致土壤污染严重。

3.过度砍伐树林,导致植被破坏严重,增加了水土流失,泥石流,山体滑坡发生的几率。

虽然,自然因素决定了我省自然灾害发生的强度,时间等。但绝大部分是人为因素诱发的。所以我们要加强防灾,减灾,抗灾的意识,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将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降到最低,使损失也降到最低。

第二篇:自然灾害论文

如何应对地震灾害

摘要:大自然一次次的向人类展示了他的威力,在自然灾害面前我们人类是显得多么的渺小。近些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汶川地震,玉树地震,云南盈江地震等都给国家和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损失,面对难以预报和不可控的地震我们一次次的无奈与无助,我们一次次的为丢失的家园欲哭无泪,既然我们无法改变地震灾害带给我们的难以衡量的损失,那么面对地震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有效的减轻灾害的危害呢?本文主要讲人们应该形成完善的地震灾害响应机制、预报预警措施、灾后救助途径来减轻灾害带给我们的损失。

关键词:自然灾害地震响应机制预报预警灾后救助

(一)概述

地震是地球内部发生的急剧破裂产生的震波,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地面振动的现象。地震就是地球表层的快速振动,它就像海啸、龙卷风、冰冻灾害一样,是地球上经常发生的一种自然灾害。大地振动是地震最直观、最普遍的表现。地震是极其频繁的,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550万次。地震常常造成严重人员伤亡,能引起火灾,水灾,有毒气体泄漏,细菌及放射性物质扩散,还可能造成海啸,滑坡,崩塌,地裂缝等次生灾害。

近两年来,我国地震灾害频发,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青海玉树7.1级地震等,据地震专家研究表明,我国进入了地震的活跃期。由于地震灾害表现出的不可预见性和不可控性,灾害的突发性、破坏性使人们在灾害面前措手不及,应变能力还不够强。

(二)响应机制

地震应急响应机制是我国各级地震应急预案的核心内容,分级响应是地震应急响应机制的重要特点。以《国家地震应急预案》为例,地震应急响应分为四个等级,响应等级是与地震灾害事件受灾程度相对应的。预案中将地震灾害事件分为特别重大、重大、较大、一般四个级别。对地震应急响应启动等级的判定实际就是对地震灾害事件级别的判定,其判断标准是死亡人数、震级、震区人口是否稠密、是否造成一定程度的经济损失等。破坏性地震发生后,根据地震灾害的规模确定相应的应急响应等级。

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地震发生后地震部门立即估计灾情规模,按照经验依据响应等级启动条件对应急响应等级做初步判断,按预案内容立即行动、尽早救援。地震台网中心作为国家级地震应急指挥中心负责将震情、灾情快速评估简报和震区基本情况上报中国地震局;灾区所在省(市、自治区)地震局负责快速获取震情和灾情,上报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与中国地震局;中国地震局负责汇总灾情、社会影响等情况上报给国务院及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成员单位;灾区所在省级人民政府了解震情和灾情,确定应急工作规模,报告国务院并抄送中国地震局及其他相关部门;国务院及抗震救灾指挥各成员单位根据掌握的灾情,结合本部门所制订的应急预案响应等级判定标准,启动相应等级应急响应,按照预案实施救灾工作。

地震应急响应包括信息报送和处理、通信、指挥与协调、紧急处置、人员抢

救与工程抢险、应急人员的安全防护、次生灾害防御、地震现场监测与分析预报社会力量动员与参与、地震灾害调查与灾害损失评估、信息发布等工作内容。在不同的应急响应等级下,地震应急工作的组织、各部门职责、救援任务等指挥协调工作内容也是不同的。初判后的响应等级并不是不可更改的,随灾情的不断收集人员伤亡逐渐明朗化,可视情况调整应急响应等级,对响应等级做出正式判定,并相应的调整应急内容。

(三)预报预警措施

地震预报方法主要有地震统计法、地震地质法、地震前兆法。但三者必须相 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地震预报分类 :

长期预报——指对未来l0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的预报。

中期预报——指对未来一二年内可能发生破坏性地震的地域和强度的预报。短期预报——指对3个月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临震预报——指对10日内将要发生地震的时间、地点、震级的预报。

震后地震趋势预报——指地震发生后,对地震影响地区近期内地震活动形势的分析,包括震后的无震预报,也包括对震后强余震或更大地震的预报。

将长期预报和中期预报合称为中长期预报,将短期预报与临震预报合称为短临预报。

(2)预 警

地震预警有三种基本技术途径:一是利用地震波和电磁波传播的速度差异;二是利用地震波本身在近处传播时纵波(P波)与横波(S波)传播速度的差异;三是利用致灾地震动强度阈值。

举例来说,墨西哥西海岸7级强震发生时,震中附近的西海岸地震台将首先收到地震波,并通过比地震波快数倍的电磁波向墨西哥城发送信号(电磁波的传播速度是每秒30万千米,而地震波最快的传播速度约每秒6千多米),使得电磁波比地震波“抢先”抵达墨西哥城,墨西哥城立即拉响警笛或采取切断电源、关闭气阀等措施,减轻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相当于科学家们在两地之间打了一个关于地震波与电磁波的“时间差”。

除了“时间差”,科学家们还可以利用地震波最先到达的纵波与主要致害的横波和(表)面波之间的“走时差”,同样达到对工程项目的预警。因为横波造成的地震灾害要比纵波大得多,而传播速度又比纵波慢,正好可以利用它们之间的时间差。不过,纵波与横波传播速度的差异较小,纵波约每秒6千米,横波约每秒3.3千米,可利用的时间差很小,大约几秒到十几秒内,离震中越近时间差越小,发出预警信息就更难。

第三种震时预警方法是经常被核电站所采用,通过建立地震动监测系统,当地震动幅度超过给定的阈值时,监控器报警并采取紧急措施,安全停堆,防止核泄漏。

虽然地震预警的时间非常短,往往只有几秒、十几秒或数十秒,但是如此短的时间仍然可以挽救很多生命,减少很多损失。在目前地震预测、预报还很不成熟的情况下,为了应对突发性和毁灭性的地震灾害,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进行地震预警非常必要,也很有意义。

(四)灾后救助途径

地震发生时,至关重要的是要有清醒的头脑,镇静自若的态度。只有镇静,才有可能运用平时学到的防震知识并判断地震的大小和远近。近震常以上下颠簸开始,之后才左右摇摆。远震却少上下颠簸感觉,而以左右摇摆为主,而且声脆,震动小。一般小震和远震不必外逃。由此可见,地震,虽然目前人类还不能完全避免和控制,但是只要能掌握自救,互救技能,就能使灾害降到最低限度。

避震要点: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专家认为:震时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避震应选择室内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开间小、有支撑的地方,室外开阔、安全的地方。身体应采取的姿势: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保护头颈、眼睛,掩住口鼻。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

自救方法:

(1)发生大地震时不要急。破坏性地震从人感觉振动到建筑物被破坏平均只有12秒钟,在这短短的时间内你应根据所处环境迅速作出保障安全的抉择。如果住的是平房,那么你可以迅速跑到门外。如果住的是楼房,千万不要跳楼,应立即切断电闸,关掉煤气,暂避到洗手间等跨度小的地方。

(2)人多先找藏身处。学校,商店,影剧院等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遇到地震,最忌慌乱。美国国际搜救队长道格卡普提出,不要躲在桌子、床铺下面,而要以比桌、床高度更低的姿势,躲在桌子床铺的旁边,从而使得掉落物不致直接撞击人身,形成一块“生存空间”,增加存活机会,待地震过后再有序地撤离。

(3)远离危险区。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应用手护住头部,迅速远离楼房,到街心一带。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远离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压线等。正在行驶的汽车和火车要立即停车。

(4)被埋要保存体力。如果震后不幸被废墟埋压,要尽量保持冷静,设法自救。无法脱险时,要保存体力,尽力寻找水和食物,创造生存条件,耐心等待救援。

(5)手机和充足电的电池放在身边备用。

(6)利用手头的哨子、音乐设备或敲暖气管等发出信号

心理救助:

没有亲身经历过灾难事件的人可能很难想象灾难、尤其是像大地震这样的强 破坏性事件对幸存者的心理影响之深、持续时间之久。

首先,灾难事件由于相应的物理刺激强度通常都很大,它会立即在当事人的大脑中留下深深的“印记”,而且这个印记这辈子再也不会消失。之后当类似的情境再次出现时,大脑就会立即唤起这个印记,并产生强烈的情绪反应。比如,某人被地震的废墟掩埋一段时间后获救,那么今后任何时候只要他再处于狭小的、黑暗的空间里,他在废墟里的“印记”就会被唤醒,从而出现惊恐、呼吸困难、绝望、逃离现场等强烈的应激反应。

其次,灾难的强破坏力往往在短时间内带来生命、财产的大量损失,从而导致人们的无力感、挫败感和脆弱感。尤其强烈地震,房屋夷为平地,否认(不相信眼前的事实)、脆弱(人是多么不堪一击)等各种情绪反应将会出现。第三种最常见的情绪是负疚感。幸存者对从自身边逝去的亲人自己却无能无力的无奈与内疚。

理论上说,卷入灾难事件的所有人都会留下心理阴影,区别只是在于程度的轻

重。这就要求整个社会形成一个能让幸存者把负面情绪顺利宣泄、释放、接纳的氛围。我们中国人在情绪表达方面本来就比较压抑、委婉,我们平时劝人时也爱说“别哭、别哭”。恰恰相反,我们应该让幸存者把悲伤、痛苦、甚至是攻击情绪发泄出来,告诉他们这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反应,绝对不是软弱、不坚强的表现。

相比而言,灾难事件对孩子造成的心理创伤更为严重,不进行有效的心理干预,他们今后出现强恐惧症、焦虑症等各种心理问题的概率会很高。

也许有一天,第一批到达灾难现场的队伍中除了救援人员、医疗工作者、新闻工作者,还有心理工作者。

灾后救助往往还要做好灾区的卫生防疫工作,特别是是一些流行疾病的预防控制。还有就是控制好饮用水的卫生标准,和饮用水源卫生的控制。

(五)地震灾害的减轻

虽然地震的准确预测还是非常困难,甚至许多国家已经放弃这方面的研究。但是减轻地震灾害还是可以采取许多措施的:

在减轻灾害地工程建设方面要注意三点:

工程建设是“百年大计”,一定要把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放在工程建设首要考虑的问题中去;尽量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依靠科技,降低成本;提高抗灾能力,要因地制宜。

工程建设尽量避开地震危险区;房屋等建筑物根据基本烈度,今后一个时期,在一般场地条件下,可能遭受的最大地震烈度来采取加固等措施。房屋布置要增设安全角,一旦发生地震,要利用关键的12秒(也有人称20秒)躲进安全角。制定救灾预案,普及地震知识,学习救灾技术,提高自救和互救能力。

结 语:人类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是显的多么的弱小,一场场灾害给我们国家以及人民都带来无法估计的损失和难以愈合的心理创伤,形成完善的灾害响应机制、预报预警措施以及灾后救助途径就会使我们在大灾面前不会显得那么被动无助,同时也可以减轻灾害带来的危害。

参考文献:

[1] 苏桂武,高庆华.自然灾害风险的行为主体特性与时间尺度问题.自然灾害学报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8.[2] 陈江驰.中国应急救援.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003.

[3] 常梦飞,防震.请借鉴历史经验[N].检察日报,2008.[4] 韩振海.试论震性会商制度[J].国际地震动态,1991.[5] 徐德诗.地震应急.北京:地震出版社,2004

6] 王英.防灾博览.北京:地震出版社,2006

[7] 陈颙 史培军.自然灾害.北京:北京师大出版社,2007

[8]宋志平,张国民,刘杰.全球地震灾害信息目录.北京:地震出版社,

第三篇:自然灾害论文

一、调研背景重大自然灾害历来会使国际资本市场造成波动,甚至产生严重不利影响,威胁到资本市场乃至国民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单以地震对股票市场的影响为例,从全球范围来看,2004年12月印尼发生地震海啸,亚洲股市在随后几个交易日内普遍下跌。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地震发生当天,股市尾盘出现跳水。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亚太主要股市多数收跌,A股也受到拖累,跌幅0.79%。其后续由于地震造成的福岛核辐射泄露加重了股市不景气。我国沪深两市在外围市场大跌下亦难幸免,两市小幅低开后一路震荡探底。从种种事例可以看到,重大自然灾害,尤其是地震、海啸等在给人们生产生活带来极其恶劣影响的同时,也时时影响着资本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重大动荡,加剧风险,恶化经济。因此,及时分析总结出因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损失从而建立起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来及时出台相应的宏观调控政策是完全必要的。

二、调研目的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影响涉及我国资本市场的波动问题。为了更准确了解当前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出重大自然灾害是如何给国民经济造成损失,从而证明出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整体经济带来极其严重的后果,并且为探究我国政府对此的宏观调控效力,为构建我国资本市场对重大自然灾害预警及防范机制提供可靠的依据。

三、调研对象长沙市国信证券公司、华融证券公司、华林证券公司和方正证券公司的股民、经理和相关工作人员。

四、调研方式发放调查问卷,随机采访

五、调研时间2011年9月至12月

六、调研内容 1.以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投资者对重大自然灾害对我国资本市场的影响的认识,以及对国家采取的宏观调控措施的看法以及对自己的投资调整情况。2.以随机采访的方式对整个资本市场受到重大自然灾害后的冲击后造成的损失以及由国家及时出台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效果进行全面了解。

七、调研结果本次共发放了1000张问卷,收回868张,经过筛选得到有效问卷791张。

现将这次通过调查问卷所获得的重要信息报告如下:

(一)国内外重大自然灾害对资本市场的影响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国内外的重大自然灾害给国民经济带来了巨大损失,在影响企业营运状况的同时也把社会弄得人心惶惶,从而对我国资本市场有较大的影响。不过,

第四篇:家乡自然灾害论文

钦州市自然灾害

摘要:自然灾害是指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事件。对人类社会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触目惊心的。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等在较长时间中才能逐渐显现的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这些自然灾害和环境破坏之间又有着复杂的相互联系。钦州市地处沿海,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区,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倒春寒、寒露风以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发。特别是近几年来,降雨过于集中,造成雨季多洪涝,春、秋多干旱,给我市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关键词:钦州 经济 洪涝 干旱 台风 对策

1、地理环境及自然灾害基本情况

钦州地处祖国西南沿海,位于北纬20°54′至22°41′,东经107°27′至109°56′之间。背靠大西南,面临北部湾,是大西南最便捷的出海通道。钦州北邻广西首府南宁,东与北海市和玉林地区相连,西与防城港市毗邻,现辖二县四区,即灵山县、浦北县、钦南区、钦北区、钦州港经济开发区和钦城管理区,小岛屿303个,陆地海岸线长520.8里。钦州市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亚热带向热带过渡性质的海洋季风气候特点。太阳年辐射量104.6~108.8千卡每平方厘米,年日照时数为1633.6~1801.4小时,年平均气温21.4~22℃,年总积温7800~8200℃。历年平均无霜期329~354天。年平均降雨量1649.1~2055.7毫米。

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是由其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的并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密切相关。由于钦州地处沿海,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区,所以常因季风的进退失常而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春寒、寒露风以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发。特别是近几年来,降雨过于集中,造成雨季多洪涝,春、秋多干旱,给我市造成了极大的损失。

2001年钦州市旱涝灾害损失折合人民币6.0905亿元,占当年GDP的4.7%是建国以来钦州市灾害损失较为惨重的一年。

2010年4月钦州市气温较往年有所偏高,降雨偏少且分布不均,造成了钦州市局部地区出现了干旱天气,影响了春耕生产的顺利开展。据农情部门统计,至5月10日止,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51.12万亩,成灾面积5.7万亩,粮食作物因灾减收1020吨,造成农业经济损失188万元。

2010年7月22日19时至22时,今年第3号强热带风暴“灿都”中心经过广西浦北县,大风雨使得大树折断和许多物体被掀翻等造成较大的风雨灾害。2010年7月23日23日,受到台风“灿都”的影响,钦州连降暴雨,8时至10时两个小时内,降雨量达到71毫米。中午12时钦州市城区部分路段地势较低,造成路面积水严重,交通堵塞,影响了市民的出行。北部湾广场向阳路中段位臵,积水高过行人的膝盖,过往车辆被堵塞,难以前行。

2、防灾减灾对策

面对自然状况的异常而发生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来进行防灾减灾。

2.1工程措施:

2.1.1防洪减灾工程措施

防洪工程措施主要有兴建调蓄洪水库、整治河道(疏浚清障)、修筑提防、开辟蓄滞洪区、抽水排涝系统、水土保持工程等,达到调蓄洪湖水量、削减洪峰、分洪、滞洪、抵御洪水等,减少洪涝灾害损失范围和程度的目的。水土保持工程。根据浦北的现状主要在流域上中游采取生物(植树种草),减缓降水在地表的汇流速度及减少地表径流量与含沙量,是防洪减灾的根本措施。(1)调蓄洪水库。可以在流域的中上游兴建大型水库,有效地拦蓄洪水,能削减洪峰,拦截泥沙,是全流域减轻洪涝灾害最有效的工程措施之一。另外,拦蓄的洪水还可以为春秋干旱的时候进行调用,减少干旱的灾害。(3)堤防工程。堤防工程能抵御防洪标准以下的洪水,是一项在一定条件下效益十分显著的工程。钦州市共有海堤工程130处,总长335公里,海堤保护人口123万人,保护耕地面积48万亩,盐场面积1万多亩。其中保护耕地面积1万亩以上的堤围工程共5个。然而,由于受当时施工条件的限制,这些海堤大部分只属于5年一遇堤围,每逢台风袭来,海堤险象环生。台风暴潮和洪水对沿海农田、村庄、养殖场进行无情洗劫,堤内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惨重,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4)河道整治。包括河道清障和裁弯取值等措施。河道清障包括开挖空心天然沉积体,边滩、心滩等,严禁向河床排土,堆垃圾及废渣等,拆除行洪河滩上的建筑物,娱乐船只等,保证有足够的断面面积渲泄洪水。总而言之就是设法拓宽过水断面,加快行洪。

2.1.2防旱减灾工程措施

对于春秋旱的减灾工程措施有通过水库、山塘及水柜来蓄水;其次,通过拦坝、修建灌溉渠道来引水;另外还可以通过大力推广应用抗旱品种、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等。

2.1.3防台减灾措施

对于台风的防台减灾对策,首先加强台风的监测和预报;其次,进行台风灾害的风险评价。台风风险的评价主要从台风的频率、空间分布、台风强度及易灾区经济水平等几方面进行评价。具体来说,台风风险主要取决于:台风登陆的年均次数、与台风风源的距离、岸坡深度、岸线类型、经济类型的易损性、灾后恢复难易程度、经济实力、抗灾能力(包括堤防、防护林、红树林等)。最后,加强易受灾区的管理规划。根据评价等级来规划沿海地带的开发利用及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根据风向风暴潮高度、撤退路线、安臵场所等确定房屋抗灾等级、街道布局、防护林及红树林布局等。

2.2非工程措施:

非工程措施是在充分发挥工程作用的前提下通过法令、政策、行政管理、经济手段和直接控制的工程手段以外的其它技术手段,以减少灾害损失的措施。

2.2.1建立统一综合的防灾减灾组织保障体系及队伍建设

设臵统一的具有危机管理性质的防灾减灾综合管理机构,负责对整个市的防灾减灾工作的大政方针做出决策,逐步实现从部门为主的单一灾种管理体制向政府和部门联动、条块结合的综合应急管理体制转变。加强科技主管部门与涉灾管理部门的协同,形成跨部门、跨地区、跨学科、多层次、分布式的协同管理职能和机制。成立集合各灾种、各专业及相关管理部门专家的顾问团体;建立防灾减灾决策的专家咨询系统,为政府防灾减灾决策提供智力支撑。在培养选拔高层次人才的基础上,大力培训一线工作的防灾减灾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改善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生活条件;通过科研项目、激励措施、分配制度、考核选拔等吸引和稳定人才队伍,培育有竞争力的研究群体,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培养防灾减灾后备人才,逐步开办防灾减灾专业教育。

2.2.2 完善防灾减灾科技进步政策与创新机制

制定科技支撑防灾减灾办法与政策,增加科技投入,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科技人才培养选拔等方面给予支持;将防灾减灾科普知识纳入素质教育体系和工作计划,提高全民防灾减灾意识和能力,在大中小各级学校教育中适当引入防灾减灾课程及读物。建立高效、合理的防灾减灾科技创新资源配臵机制、科技投入机制、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激励机制与人才培养机制;加强基础科学和应用科学研究,开

展关键技术、共性技术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在防灾减灾领域的推广应用。例如,农业部门加大先进农技的推广力度,大力推广应用抗旱品种、地膜覆盖、增施有机肥和保水剂、节水灌溉等节水农业技术,指导群众依靠科技开展抗旱保春耕工作,增强农民抗旱救灾的能力。并及时组织发动群众抗灾自救。市农业局组成工作组分赴灾区了解受灾情况,实地指导群众抗灾自救。

2.2.3加大防灾投入促进防灾减灾科技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

借助全国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的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整合各灾害管理部门的分类灾害信息资源;以网络技术为纽带,积极推广应用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控系统(R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建设覆盖至全市各乡村的主要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充分应用数字化技术及网络技术,综合集成防灾减灾各单位上报的灾情信息,构建包括灾害应急响应、灾害信息分析、灾害救援决策、救援信息反馈等在内的防灾减灾技术及信息资源平台。

2.2.4加强国内外防灾减灾科技交流与合作

鼓励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管理部门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获得先进的应用技术及管理经验,追踪最新技术。在跨国、跨区域的防灾减灾工程建设中,政府应积极协调,为项目实施提供帮助和保障。

参考文献:

【1】 叶汝坤.广西钦州市旱涝灾害特点与成因分析[D].钦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2003 【2】 韩渊丰、张治勋.中国灾害地理[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3 【3】 广西钦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钦州市志[M].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 【4】 吴润富.钦州市全力以赴防御第3号台风“灿都”[EB].钦州市水利局,2010.7 【5】 曾令峰.广西洪涝灾害与减灾对策,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5 4

第五篇:福建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

福建省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办法

(经2017年8月24日省人民政府第106次常务会议通过,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 总

第一条 为了加强和规范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保障受灾人员基本生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的预防、应急准备、灾害救助、灾后恢复重建等活动,适用本办法。

国家法律、法规对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管理已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自然灾害,主要包括台风、暴雨、干旱、冰雹、雪、低温、冰冻等气象灾害,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森林火灾和重大生物灾害等。

第四条 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应当在党委领导下,遵循以防为主、防抗救并重,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为主、分级负责,群众自救、社会帮扶的原则。

第五条 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领导负责制。

县级以上减灾委员会为本级人民政府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应急综合协调机构,负责协调本行政区域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减灾委员会各成员单位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组织本行政区域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相关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受灾群众生活救助工作,承担本级减灾委员会的日常工作。

村(居)民委员会依法协助当地人民政府做好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组织、动员本辖区居民开展自然灾害自救互救活动。

第六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健全资金物资保障机制,并将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资金及工作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

自然灾害救助标准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制定,并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等因素适时调整。

第七条 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资金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省级财政给予适当补助。资金应当用于下列事项:

(一)救灾物资储备库、避灾场所、减灾宣传教育基地等防灾减灾设施建设及维护等;

(二)救灾物资采购、储备和调运等;

(三)灾害应急救助和遇难人员家属抚慰;

(四)过渡期生活救助,冬春生活困难救助;

(五)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补助;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事项。

向受灾人员发放自然灾害救助资金,应当采取通过银行账户直接拨付等社会化方式发放。

第八条 报刊、广播、电视和网站等媒体应当加强与减灾委员会合作,无偿开展防灾减灾救灾公益宣传,及时播报自然灾害预警、应急避灾场所和救灾工作动态等相关信息。

第九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加强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武装警察部队、公安消防、民兵预备役部队、卫生医疗机构、专业救援队伍的作用。

鼓励社会组织、企事业单位和志愿者有序参与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予以支持。

第十条 对在自然灾害防范与救助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和本省有关规定给予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 防范与应急准备

第十一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本行政区域灾害风险,编制中长期综合防灾减灾专项规划,并组织实施。

城乡规划及重大项目建设应当符合国家和本省有关防灾减灾标准和要求。

第十二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灾情信息共享平台和灾害应急指挥系统,并配备必要的交通、通信等装备。

支持和鼓励高等院所、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参与重大灾害灾情评估、灾害风险调查、防灾减灾研讨和宣传教育服务等活动。

第十三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气象、地震等部门应当建立自然灾害信息员制度。

村(居)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自然灾害信息员,负责协助民政部门和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开展下列工作:

(一)接收传递灾害预警信息;

(二)收集报告灾害灾情信息;

(三)协助群众紧急转移和灾害应急救助;

(四)参与避灾场所的日常管理和防灾减灾宣传。

第十四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每年对本行政区域内自然灾害危险源、隐患区域进行排查登记和风险评估;对灾害危险源及时进行治理;对处于危险区域的居民及时组织避险转移;对居住在受地质灾害威胁区域的住户,按计划实施搬迁改造。

第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当地人口数量和分布等情况,利用学校、广场、公园、体育场馆、人防工程等公共建筑设施,设立自然灾害避灾点,建设必要的避灾应急生活、管理设施,并向社会公布。

自然灾害避灾点管理规范由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制定。

第十六条 各级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制定本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并根据救助工作实际及时修订完善,每3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村(居)民委员会应急预案应当包含自然灾害救助相关内容。灾害多发易发地的村(居)民委员会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预案演练。

第十七条 省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会同财政、发改等部门制定全省自然灾害救助物资储备体系建设规划。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建立救灾应急物资储备保障制度,按照国家标准建设救灾物资储备库,合理确定救灾物资储备品种、标准、规模。

救灾物资供应商应当确保救灾物资质量,不得提供假冒伪劣和过期商品。

第十八条 按照“政府主导、财政支持、市场运作、农户参保”的原则,建立农村住房和公众责任保险制度。完善灾害风险转移机制,积极推行政府财政支持的巨灾保险制度。

鼓励自然人、法人和非法人组织参加自然灾害商业保险。

保险机构应当规范保险理赔工作流程,提升服务质量,确保受灾群众及时获得理赔。

第十九条 县级人民政府及其减灾委员会应当统筹安排防灾减灾宣传工作,指导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到学校、机关、企业事业单位、社区、农村、家庭等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演练活动。

教育行政部门应当督促各级各类学校将防灾减灾知识纳入学校的安全教育基础内容,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疏散演练。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土资源、农业、林业、水利、海洋渔业、气象、地震等灾害管理部门应当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及时将预警信息报告本级人民政府,向灾害可能发生地的人民政府通报。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自然灾害预警信息及时启动应急响应,落实响应措施。

第三章 灾害救助

第二十一条 灾害发生后,灾害管理部门应当按照有关灾害管理规定,做好灾情信息的收集、分析、上报工作,严禁迟报、瞒报、漏报和谎报。灾害造成人员伤亡或者重大财产损失的,灾害管理部门可以逐级或者直接上报省人民政府。灾情稳定前,灾害管理部门应当每日逐级续报灾情。

灾情稳定后,各级减灾委员会应当及时组织开展灾情会商和评估核定工作。

有关人民政府或者授权的有关部门应当按照有关规定,适时向社会发布灾情信息和救灾工作动态。

第二十二条 灾害发生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根据灾情,及时启动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响应,组织开展生产自救。

民政部门负责保障受灾人员应急期间的食品、饮水、衣被、临时住所等基本生活需求,做好受灾人员及遇难人员家属的抚慰和疏导工作。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组织因灾伤病救治和受灾地区卫生防疫工作。

交通运输部门及铁路、民航等有关单位应当保障救灾应急物资优先通行。经省人民政府或者省减灾委员会批准执行应急救灾任务的车辆,在经过收费公路时,应当予以免费通行。

受灾地区减灾委员会其他成员单位应当按照职责分工,落实应急救助措施。

第二十三条 应急救助期间,救灾物资不能满足应急救助需要的,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同意后,可以采取紧急采购的方式就近直接采购。

第二十四条 灾情稳定后,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根据受灾困难人员家庭、灾害损失以及自救能力等情况,制定过渡期生活救助和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工作方案,编制救助名册,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第二十五条 因灾造成房屋倒塌或者严重损坏需要重建的受灾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为其提供过渡期生活救助,具体救助对象和救助期限由受灾地区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确认。

第二十六条 因灾造成冬春期间生活困难的受灾人员,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应当为其提供冬春生活困难救助,具体救助对象按照以下程序认定:

(一)受灾人员以家庭为单位向村(居)民委员会提出申请,因特殊原因不能申请的,由村(居)民小组提名;

(二)由村(居)民委员会和村(居)民代表组成民主评议小组,对受灾人员受灾情况和经济状况进行民主评议;

(三)经民主评议,符合救助条件的,进行张榜公示。无异议或经民主评议认为异议不成立的,由村(居)民委员会将有关意见和材料提交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审核;

(四)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接到申请救助材料后应当进行调查核实,按照分类施救、重点救助的原则,确定救助对象,并上报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

(五)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接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上报后,应当组织专门人员进行抽查核实,并根据核实结果予以审批。

对民主评议和审核结果有异议的,受灾人员可直接向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救助或者投诉。

第二十七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做好灾害救助和其他社会救助制度的衔接,按程序及时向符合条件的受灾人员提供低保、临时救助等其他社会救助。

第二十八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救灾捐赠制度及救灾捐赠导向机制,落实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的有关规定。发生特别重大等级自然灾害时,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以发布捐赠公告,开展救灾捐赠工作。

救灾捐赠款物的数量、使用等情况应当依法及时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章 恢复重建

第二十九条 灾情稳定后,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结合当地经济社会、自然地理、生态环境等各方面因素,科学制定灾后恢复重建规划。坚持安全、适用、环保、节约的原则,有计划、分步骤、因地制宜地开展恢复重建工作,重点支持受灾地区的居民住房、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和产业等恢复重建。

受灾地区的市、县(区)人民政府应当成立由民政、国土资源、规划建设、农业、财政、发展改革、经信、水利、林业、工商、税务、审计、质监、交通运输、电力、新闻出版广电、通信等部门组成的灾后重建工作机构,统一组织、协调和指导恢复重建工作。

第三十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并落实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优惠和扶持政策。受灾地区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应当加强因灾倒损住房灾后重建工作监督指导。

集中重建由设区的市人民政府负责指导,县级人民政府作为责任主体,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实施,相关部门应当配合支持。

分散重建由重建户根据规划和有关要求自行组织,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村(居)民委员会应当给予协助。

第三十一条 省、设区的市人民政府建立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对口支援工作机制,根据灾害损失程度及范围,组织开展市、县(区)人民政府间的对口支援工作。

第三十二条 县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民政、国土资源、住建、农业等部门,在灾害结束后15个工作日内核查住房倒损情况,逐户登记造册。

第三十三条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对象,应由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会同住建部门认定;受地质灾害威胁的搬迁重建对象,应由县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门会同住建部门认定。上述认定的具体程序按照本办法第二十六条规定执行。

第三十四条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应当与生态修复、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相结合,与地质灾害点搬迁、造福工程相衔接。

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选址应当符合防灾减灾要求,避开可能发生洪水、山体滑坡、泥石流和分洪区、易涝低洼地、行洪道周边等自然灾害隐患区。

鼓励因灾倒损住房恢复重建对象选择集中重建或者购买城镇住宅,允许分散重建。恢复重建的房屋依法办理不动产登记。

异地搬迁重建户搬离因灾倒损住房后,乡(镇)人民政府应当及时组织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拆除灾毁住房,并依法复垦和利用旧宅基地。

第三十五条 县级人民政府住建部门应当无偿提供集中重建房屋设计图纸和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服务,保证工程进度和工程质量。

第三十六条 集中重建房屋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在收到建设工程竣工报告之日起30日内组织设计、勘察、施工、监理等单位进行竣工验收,县级人民政府住建、民政、国土资源、财政、监察、农业(扶贫)等部门共同参与验收。

第三十七条 受灾地区人民政府应当统筹安排下列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一)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

(二)供排水等市政设施;

(三)农田及水利设施;

(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

(五)农业、工业恢复生产;

(六)其他灾后恢复重建事项。

对前款规定的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应当制定具体实施工作方案,明确恢复重建责任单位和时间要求,及时核实灾害损失,制定并落实恢复重建优惠和扶持政策。

第五章 法律责任

第三十八条 国家工作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迟报、谎报、瞒报自然灾害损失情况,造成后果的;

(二)未及时组织受灾人员转移安置,或者在提供基本生活救助、组织恢复重建过程中工作不力,造成后果的;

(三)截留、挪用、私分自然灾害救助款物或者捐赠款物的;

(四)不及时归还征用的财产,或者不按照规定给予补偿的;

(五)未及时发布突发自然灾害警报、采取预警措施,导致灾害损失严重的;

(六)未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或者落实响应措施的;

(七)未按照政府采购规定采购救灾物资的;

(八)未按照规定储备、发放、分配、调拨和使用救灾款物的;

(九)有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的其他行为的。

第三十九条 违反规定致使防灾减灾工程设施不符合工程质量要求,影响防灾减灾工作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条 自然灾害发生和救助期间捏造散布涨价信息、囤货居奇、哄抬价格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处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章 附

第四十一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发生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和核事故应急等突发事件的生活救助工作,法律、法规、规章没有规定的,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2017年11月1日起施行。

下载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自然灾害调查论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自然灾害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专业:自然地理学 姓名: 粟君莲 学号: 2010020004 导师:何政伟 2010-12-19 1 1 四川汶川地震旅游业的影响 1.1四川旅游资源概述 四川历史文化悠久,山......

    自然灾害

    观后感 看完《后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类面对大自然的灾害时候的无力,也认识到了保护大自然的重要性和急迫性。我们改变不了大自然变化的规律,但我们能改变我们对于大自然的......

    调查论文

    关于英语四级的重要性及其考试情况的调查 摘要:在众多的证书中,英语四级证书对大多数的大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必要的,非常基础的一个证书.甚至一些企业把这......

    调查资料(福建物流企业竞争对手)

    我司主要竞争对手信息材料 随着物流业迅猛发展,如今的仓储业,不仅要求库房高度增高,面积增大,具有装卸平台;而且还要求装卸机械化、管理系统化,进一步向现代仓储物流转变。目前福......

    福建“地下经济”现象调查(5篇)

    福建“地下经济”现象调查 发表日期:2004年9月11日编辑:aohun阅读:566【字体:大 中 小】 “地下经济”是处于政府管理、监督之外,未向政府申报和纳税,其产值和收入未纳入政府统计......

    信用卡调查论文

    关于国内银行信用卡的调查报告姓名:蔡文浩 广播电视大学管理学院行政管理专业 10秋届 一、调查的目的及意义 “刷卡一族”逐渐成为现代社会身份的象征。因为它同时具有支付和......

    交通调查论文

    车辆调查论文学院: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班级:建筑10-2班 姓名:贾月 学号:120104703058二、三线城市交通问题研究 【摘要】:城市交通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的方便,但是城市......

    科技调查论文

    科技调查论文 我的家乡在北京市昌平区,位于北京北郊,处于平原与山地交接地带,既有雄奇险峻的高山,又有广阔富饶的平原。北倚军都山是太行山脉与燕山山脉的交汇处,南部为华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