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
乐思舆情:http://
高校舆情引导机制建构解析
一、高校为何成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重灾区?
21世纪以后,网络技术创新以迅猛的发展速度在不断的深入,全球正在经历一场以信息技术、网络传媒、舆情导向为核心的革命性变化,尤其是应用网络时代的到来,使得舆情信息化对社会和人们的生活影响在日益深刻和广泛,而网络突发事件频发产生的舆情危机也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的重视。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就曾强调:“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
高校作为教育性服务行业,其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因此多年来,高校新闻一直都是网络舆论关注热点,特别是当一些负面信息的曝光很容易使其走上舆论关注的风口浪尖,成为网络舆情焦点,甚至发展为负面影响巨大的社会公共事件。近年来,多例有关高校的负面网络信息引发了网络一波又一波舆情热议潮,如2012年11月的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坠亡事件、济宁职业技术学院老师不雅照事件等。高校在应对舆论问责时,不适当的言论更是把网络舆情危机被推向高潮,而由此引发的舆情危机一度使高校在民众心中的形象降到冰点。
作为网络舆情突发事件重灾区,缺乏有效的舆情引导机制使得高校在网络舆情危机面前总是不知所措。因此,充分认识舆情引导在应对网络突发事件上的重要性,创新发展行业舆情引导机制,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实现正面宣传、正确引导网络舆情,对加强高校形象塑造和民众信任度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二、舆情引导机制建设需要什么?
网络舆情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由于网络管理机制缺失、网络“把关人”缺位、网民自律意识缺乏和事实信息传播不流畅综合造成,而网络“把关人”的缺失和事实信息传播不流畅则成为造成危机发酵的重要原因。因此,如何保持真实信息流畅传播和发挥自身网络舆情“把关人”作用是建设舆情引导机制两个必不可少的条件。
一个关注民生社会热点事件发生,必定会在短时间内引起网民的广泛关注。2012年11月的青岛求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女生坠亡事件被媒体报道后,第一时间各类网络媒介如:新闻媒体、微博、博客、论坛社区等纷纷转载相关新闻报道,关于事件的各种评论、观点、意见与对事件发生的原因及处理结果的疑虑以各种形式在网上流传。这时候网民急需相关部门出来对真相作说明:告知网民发生了什么?怎么发生的?谁该负责任?现在怎么样?过程怎么样?后果怎么样?
面对网民的疑虑,面对舆论的质疑,涉事高校应该及时站出来,以负责人的姿态和态度,真实解答网络舆论质疑。这个时候要是听不到官方权威可信的声音,网络质疑声就越高,谣言产生的几率越大,网络舆情危机扩散就更为迅猛,这将导致后期舆情引导工作困难重重。
三、舆情引导机制建设应突显什么?
高校作为网络舆情关注热点部门,要想完全不踩进网络舆情雷区是假话。俗话说: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身处网络舆情聚焦中心,因突发事件中伤自己不可避免。既然“湿身”无法避免,那么如何才能及时补救被“打湿”的损失呢?如何保证下次不被“打湿”呢?此时,网络“把关人”和意见领袖的作用将突显出来。
建立舆情引导机制建设最重要的话语权确立。掌握了在突发事件中的话语权,高校就可以针对网络舆情发展态势设立舆论议程,对于因有效真实信息缺失而畸形发展的舆论环境产生意见领袖的影响作用,唤起网民事件观点的共鸣性,从而形成多数主流意见,引导舆论朝着自己设定的方向发展。
而要拥有话语权,其基本要素是事件信息供给必须是真实的,传播流畅的,经得住舆论推敲的事实。在做信息发布前,必须要有全面的舆情监测分析,了解网络舆情的发展状态是什么样的,网民在讨论什么话题,话题的走向什么,网民在要求什么等,只有做准确全面的舆情分析,了解社情民意,我们才可以有针对性的设置网络议程,把
舆情引导作用发挥到最大。
第二篇:7xx区安监局安全舆情引导机制
xx区安监局安全舆情引导机制
公众舆论炒作正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舆论既有社会控制的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公众舆论的负面影响将直接或间接对政府的形象产生破坏,不利于社会管理的安全和谐稳定。安全舆情,就是指社会各阶层民众围绕有关安全及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过程中所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安全舆情已成为媒体和公众舆论关注与炒作的热点、焦点和重点。加强和改进安全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已刻不容缓,因此,必须积极应对,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舆论引导工作:
一、观念上要有新突破
要牢固树立四个观念:一是舆情就是政情。以舆情为重要表现形式的社情民意往往是公众对国家或社会的诉求与不满的动态预兆和表征,要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从政治的角度洞察舆情。二是舆情就是警情。协调各单位、各部门安排专人每天参与收看、收听、浏 览 广 播、电 视、报 纸、互 联 网 等 传 媒,了 解 其 与 安全 工 作 和安监队伍建设有关的正反两面的新闻报道、社情民意和网民言论,努力构建安全信息化建设趋势下的综合情报信息工作格局,提高安全舆情的快速发现与处置能力。三是舆情就是生产力。安全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的效果或者说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社会公众对安监部门的感知和认同、对安监伍形象的评价与期待、对安监局工作的满意度和支持率。四是网络舆情“猛于虎”。面对社会信息化的高速发展,日益汹涌的互联网浪潮神勇迅猛地铺天盖地而来,往往将负面舆情消极影响炒作得成几何倍数放大。因此,必须善于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增强网上舆论斗争的主导性。
二、机制上要有新创新
一是消防舆论正面引导机制。要在继续完善安全新闻宣传归口管理、网络宣传员管理、灾害等新闻宣传与编辑审核等机制的基础上,紧紧围绕安全生产工作中 心,稳
固
电 视、广 播、报 纸 等 传 媒,搭 建 网 络、手机等新兴媒介宣传载体,坚持信息调研和宣传报道相结合,实现资源和阵地的互补与共享,建立创新消防舆论正面引导工作新机制,进一步推动规范化程,牢牢把握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和主导权。二是舆情研判预警机制。建立一支以专职宣传人员(含网络宣传员)为主体、兼职通讯员为补充的舆情处置专门人才队伍,涵括战训、政工、后勤、防火等多方面共同参与,做到懂媒体心态、懂 传 播 方 式、懂 应 对 技 巧、懂 大 众 心 理、懂 网 络技 术、懂舆 论 战 术,坚 持 发 现 及 时、处 置 迅 速、预 防 为 主、控 制 有 力 的 原则,建立健全舆情信息收集、汇总、研判、分析、报送、转办、反馈工作机制,形成“超前预警-媒体报道-信息反馈-解决问题”的良性循环体系,进一步提升安监部门的良好形象。三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形象危机处置机制。完善新闻发布、重大突发性事件和违法违纪案件等负面报道新闻处置、网上舆情定期分析通报等机制,提高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形象危机处置能力。四是互动机制。要不断创新载体,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安全生产工作与群众线路相结合的新途径,健全畅通理解互信沟通渠道和长效机制,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安全新闻宣传工作,努力加强和谐公共关系建设。五是责任追究与对策分析机制。要在每一次舆情处置工作完成后,及时进行责任追究和对策分析,总结经验,查找问题,为安全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体系建设积累经验和提供借鉴。
三、举措上要有新推进
一是正面舆论大力宣传。整合运用安全品牌资源和公众活动载体资源,依托报纸、电台、电视台、政府网站、通讯网络等宣传平台,大张旗鼓地开展全方位、立体化、多角度的正面舆论宣传工 作,做到“广播有声音、电视有节目、报纸有文章、网络有内容”,牢牢把握安全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大力弘扬安全工作主旋律,进一步扩大安全部门的社会影响力,努力塑造安监队伍良好形象。二是负面舆情积极引导。坚持第一时间、公开透明、尊重事实、正面应对、敢于认错、积极处置的原则,采取上门走访、主动邀请媒体专题座谈、召开媒体联谊会、召开新闻发布会发表真实权威信息、网上发帖与跟贴等多种形式,坚 持“ 第 一 时 间”、“第 一 角 度 ”、“ 用 真 实 说 话 ”,对 基 本 属实报道、负面不实报道、负面舆情进行积极引导,力争让公众了解事实真相,防止连续报道和其他媒体跟进炒作,把影响减小到最低程度,既满足了公众的知情权,又赢得了舆论的主导权。三是危机事件绝对控制。对于重大突发性事件以及违法违纪案件负面报道等政府安全形象危机事件,要在加强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以及事后处置上下功夫。危机事件发生后,应当遵照“疏—导—控—泄—宣”的基本方法开展舆情控制工作:疏”就是排疏公众“视听”,“导”就是引导、转移舆论“焦点”,“控”就是适时运用新闻管制,“泄”就是化解群众“积愤”、“宣”就是坚持安全工作正面宣传。
四、成果上要有新追求
要进一步加强舆论引导工作,统筹网上网下两个阵地,努力取得最好的舆论效果和社会效 果。所有涉及安全舆情如果引导和控制不好,小则影响政府形象,大则容易被媒体炒作放大或借题发挥成为直接攻击、诋毁党和政府的武器。因此,安全宣传工作要不断加强和改进安全舆论引导与舆情控制工作,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舆论的新期待新要求,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安全工作的满意度。同
时,对
于
严 重 失 实,要
及
时向有关主管部门和媒体网站通报交涉,必要时谋求法律途径,依法维护合法权益,努力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第三篇:构建政府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
构建政府网络舆情的引导机制
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互动传播为特点、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网络渗透人类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等方方面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巨大影响力。网络成了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即时性、交互性、生动性、丰富性、超时空、超文本等特点,但相对缺乏可信度、组织及用以维系用户的完备的内容生产。网络媒体在扩散传播中带来了海量的信息,改变了传统媒体“单向——受体受限”的模式,以“双向型——去中心化”为核心架构,增添了受众信息反馈的巨大拓展空间,人们可以通过跟帖、BBS、聊天等形式,利用QQ、MSN、飞信等工具,对网络群体性事件发表融合本阶层利益与视角的舆论批评,对政府管理方式产生一系列冲击与深刻影响,为民主政治开辟了又一场域。网民群体关于某一事件围绕各自阶层的利益寻找“爆点”,广泛热烈地参与舆论传播,并对国家大政方针政策与政治管理机制提出质疑,有时过激影响到社会稳定则形成网络舆情危机。网络舆情的实质是人们不再寻求法律手段,而是寄予舆论造势、道德约束、施加集体压力与政府争夺政治与文化话语权,它实际上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一种反映形式。
网络舆情的特征
网络舆情具有开放性。网络技术的应用使海量信息传达迅捷,赋予受众自主选择的权利,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信息,甚至还要主动过滤,去掉错误的或者附加的垃圾信息。不同阶层、享有不同经验的公众作为网络舆情的主体从个体角度出发,无限制地过滤信息,以至于失去经验的共享和信息全程全面的收集,甚至会出现某些过于主观的观点。在众多信息中如何辨别真伪,又如何在强化了自主选择权利的信息筛选中保持理性与客观,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现实的网络世界关于群体性事件的舆论追踪,往往使真相难以被澄清,负面因素常常被随意放大。
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网络世界涵盖内容丰富,网络用户可以全面体验信息生活与实际生活的交融。作为初具规模的“虚拟社会”恰恰缺乏集体认同的道德规约,个别人寻找尚不健全的网络管理、监督机制的漏洞,滋生“道德虚无主义”与“合理利己主义”。甚至有的网民在现代社会完成了从旁观者到议论者再到参与者的转变,把虚拟社会与现实社会的边限在某种程度上模糊化,加速网络舆情的发展,如引导不当,过激行为会引发舆情危机。
网络舆情具有冲突性。网络具有超时空、超文本的特点,是全球共享的,不同地域、不同文化背景下拥有不同价值观的人们在网络世界里相遇,思想的交锋也必然包括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两种意识形态的碰撞,对于不同主题以及同一主题的多元讨论,其出发点在于以 “我”为中心的思想观点能得到认同,而不去更多地考虑内容是否合理与正确。同时,网络身份是隐匿的,这就催生了一些不负责任的言论。网络作为新媒体时代的主流媒体,更为一些别有用心的人觊觎,他们试图抢占思想文化的宣传阵地,发表错误的信息制造混乱,破坏社会的安定团结。
网络舆情具有情绪性。网络世界的信息交流具有情绪化倾向,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反作用的具体表现。人们凭借虚拟身份就某一话题发表言论,多是鸣不平之音,为个人遭遇的不公正、个人利益的受损找到个体情感的宣泄口,人们在网络上自发形成志同道合的群体,群内同质化又引发对群外异质的疏离,在信息的选择、是非的判定上对本群体高度依赖,甚至形成偏颇的“群体极化”的强势观点。网络舆情即围绕某一群体性事件通过网络舆论传播把涉及一定阶层或群体的利益以及由此在一定阶段累积的抱怨、焦虑、紧张、不满等情绪暴露无遗,如不加正确引导,民意审判走向极端,将不可避免地侵犯当事人的隐私和人格尊严,形成一种“网络暴力”;负面舆论“滚雪球”似的扩大,“羊群效应”使人们在整个网络中只听到一种声音,即本群体的声音,会冲击政府的执政能力,危害现有的社会治理秩序。网络舆情的理论属性
网络舆情是意识形态中非理性的社会心理的反映形式。社会心理的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在新媒体时代的网络舆论传播过程中,带来受众话语权的回归甚至泛滥,社会心理的非系统性、相对隐蔽性和错综复杂性、广泛性、群众性等特点揭示政府构建网络舆情的导向机制的迫切性与重要性。因此,我们要用正确的舆论导向来引导大众,使之进行理性的思考,自觉行动,充分发挥社会心理反作用积极的一面。
意识形态对网络舆情的形成和变化发挥重要影响。我们要特别提防网络舆情发展中把事态引向歧途、将破坏性扩大的别有用心的煽动言论,重视意识形态的斗争与意识形态在当今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用进步的意识形态即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发挥进步的意识形态对网络舆情的积极引导和规制作用。
消费主义文化对网络舆情产生明显影响。异化消费使人们把物质消费的多少作为个人幸福实现的途径和生活质量的评价标准,把消费看做是快乐的唯一源泉。消费主义时代,人的归属感和满足感建立在物质享受和对物的崇拜之上,社交生活淡化,群体关系疏离。不合理的人际关系使得个体情绪紧张,在多元的价值趋向中迷失了自我,丧失了正确的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对信息的采集、是非的判定难免失之偏颇。
构建不同阶段的政府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针对网络舆情的上述特点,政府应努力构建针对不同阶段的网络舆情引导机制。
在舆情潜伏期——建立适度的调控机制。完善政府舆情信息汇集机制和预警机制。平时政府要注意对舆情信息的汇集,组织相关人员收集网络舆情信息,制定科学的收集标准,运用观察法、问卷调查法、深度访谈法等科学的方法,依靠人民代表大会、政协、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媒体等平台,准确把握网络舆情的动向与发展规律。政府各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相互配合,对预警划分级别。加强法制建设,提供必要的法制支撑,积极探索网络政治与网络文明的交叉互动作用。
在舆情爆发期——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加强政府的应急与干预措施。面对舆情发展快速作出反应,不逃避、不推诿,第一时间掌握相关信息,指定相关部门受理,把处理的进程及时准确地传达给密切关注的公众。正面引导舆论,加强政府主流网站的自身建设,建立积极的干预机制。干预机制包括政府信息的公开透明、对话沟通的民主平等、媒体舆论主流积极引导、特殊时期的强硬手段。
在舆情的持续期——建立有效的应对机制。做好政府舆情信息的分析研究工作。组织技术人员采用科学分析的方法,对相关信息分类、鉴别、筛选、分析、归纳等,分析舆情信息的倾向性,增强网络舆情的前瞻性、战略性和全局性的研究。探究公众参与网络舆情的动因,分析网络舆情发展中的“意见领袖”,引导他们成为建设和谐网络环境的力量。尊重他们为民代言、批判现实、监督政府的主动意识。加强网民的网络伦理道德教育,引导网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引导。
在舆情的淡化期——建立必要的反馈机制。做好政府网络舆情信息的跟踪与反馈工作。政府对内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为今后的工作指明方向,开辟其他切实可行的反映民主诉求的渠道,改变民意上达阻滞、传统媒体舆论监督功能不足的旧面貌,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倾听民声,夯实群众基础;对外要继续组织媒体积极发挥其舆论导向作用,降低谣言的破坏性力量,增强政府与民众在网络领域的互动,避免因政府的话语匮乏而造成沟通的障碍。[本文为2010 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边限与策略——民主政治视角下政府网络舆情管理研究”(201003256)成果之一](作者单位:燕山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参考文献:
1.谢金林:《网络空间政府舆论危机及其治理原则》,《社会科学》,2008(11)。
2.曹劲松:《政府网络形象管理的原则与方法》,《中共南京市委党校学报》,2009(6)。
3.温淑春:《网络舆情对政府管理的影响及其应对机制探讨》,《理论与现代化》,2009(5)。
第四篇: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探析
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探析
周礼春
摘要: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是高校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构建和谐校园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高校要充分利用教 代会、校内信访、党政群团组织、校园媒体和舆情调查等途径和渠道做好舆情汇集工作。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需要高校加 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强化协同合作,构建工作网络;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时效。关键词:舆情;高校;和谐社会;汇集机制
一、做好新形势下高校舆情汇集的主要途径和渠道
(一)坚持民主管理基本制度,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舆情反馈职能
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学校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党委领导下,教职工依法行使民主权利,实行民主管 理、民主监督的基本制度和形式。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性质,也赋予了它反映舆情的重要职能。教代会提案工作是教职 工通过教代会行使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职能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促进学校决策民主化、科学化的重要渠道,是学校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广泛调动教职工积极性,激 发教职工主人翁责任感的重要途径。提案是高校教代会代 表在广泛征集教职工意见、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就学校的改 革发展和教职工普遍关心的问题,按照规定程序,提请教代 会讨论或提请学校有关部门给予重视和解决的意见和建议。教职工代表在深入师生广泛调查研究、了解师生意愿和呼声的基础上撰写提出提案,这一过程本身就是收集舆情、反映民意的过程。而且教代会的提案大都是代表经过广泛调研、深思熟虑,综合各种相关因素之后提出来的,他们反映的问 题不仅具有广泛性、代表性和前瞻性,同时,他们提出的意见 建议也较具理性和较强的可操作性。所以,从舆情汇集的角 度看,高校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教代会制度:坚持定期换届 和及时召开年会;改革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的产生和名额分配办法,确保代表的素质及参政议政能力和教学科研一线的代表比例;保障教职工代表正确行使职权,完
善提案的征集 和处理制度,让教职工代表不仅能认真听取和正确反映群众 的意见和要求,而且敢于和善于为学校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二)畅通高校信访渠道,强化基层舆情汇集
高校信访工作作为高校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是高校党政领导联系广大师生员工的桥梁,也是广大教职员工和学 生、社会各界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向校方沟通信息、反映心声 的重要渠道,同时,它对妥善化解学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类矛盾,维 护 高 校 稳 定,创建和谐校园具有 十 分 重 要 的 作 用[1]。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各项改革的 不断深入,高校也形成了许多信访热点。高校具有职工与学 生人数多、知识层次高、思想活跃的特点,反映的问题有涉及 面广、现实性强、矛盾易激化特点.为此,高校一是要高度重 视信访工作,不能把它看做一种边缘化的服务存在,要提高 稳定和超前意识,将妥善处理信访事项作为学校舆情工作的 基础,纳入党政工作的议事日程,从组织上、制度上和条件上 给予支持和保障;二是要畅通信访渠道,建立健全校领导接 待日、校领导电子信箱、设立意见箱信访电话等多层次全方 位的信访网络,让广大师生有利益诉求之处、有意见建议表 达之地,从而使学校及时掌握深层次、动态性、预警性舆情,及时将问题和矛盾解决在初期;三是重视信访处理信息反馈 渠道的建设,要严格按照已颁布的《信访条例》中关于受理处 理信访时限的规定,及时把信访事项处理结果反馈给师生。同时也要抓住信访工作这个把手,定期对师生的思想动态进 行分析,根据知识分子的特点,开展有效的、有针对性的思想 政治工作,使信访工作成为宣传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凝聚
人心的重要渠道。
(三)注重对校园重点机构和关键环节的舆情收集,实现舆情汇集多途径
除党委宣传部作为高校舆情工作的责任单位外,高校舆情获取的重点机构一般有教务、人事、财务、资产、后勤、学生 管理、招生就业等相关职能部门。由于学校一系列政策和规 定的制定、发布和执行,往往是广大师生民意集聚的焦点,而 这些部门的相关
政策、规定及做法又常常涉及师生员工的切 身利益,极易引起师生员工的思想波动和不满情绪,稍有不 慎,很容易诱发学校和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因此,这些相关职能部门应当作为高校舆情汇集的重点机构。除此之外,舆 情作为社情民意的载体,群团组织是高校群众性组织,它是 党委和行政联系师生员工的纽带和桥梁。这一特定的身份 性质,使得高校工会、妇委会、团委、学生会及其他师生社团 等群团组织最容易接近师生员工,最能了解师生员工的真实 态度、意见、情绪和行为动态,因此,高校群团组织中的舆情 也就成了师生民意信息来源的最直接、最真实和最可靠的渠 道之一。高校党委和行政要支持这些群团组织的工作,要经 常深入校园的各个阶层,同广大师生员工保持经常性和广泛 性的联系,善于从他们街头巷尾的议 论、“小 道 消 息”、“传 言”中捕捉舆情信息,并从中发现倾向性、苗头性、社会性的 舆情焦点。
(四)发挥高校传媒尤其是新兴传媒的舆情管理功能,开辟舆情汇集新渠道
媒体具有汇集舆情、反映舆情和引导舆情的功能。无论 作为表达意见的渠道,还是作为舆论的代表者或是认识方法 的提供者,传媒对舆论形成和引导的每个阶段的影响无时不 在、无所不在[2]。当前,高校校园新兴媒体的崛起拓宽了信 息传播渠道,丰富了信息传播形态,并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 师生的信息获取和利用理念,使得越来越多的高校师生愿意 通过新兴媒体表达自己的声音、发表自己的真实想法和维护 自己的切身利益。因此,高校除了关注从传统媒体中汇集舆 情,也要高度重视校园新兴媒体社情民意的重要窗口作用,关注校园 BBS论坛、百度贴吧、新闻跟帖、师生个人网页或博 客等网络舆论地带和手机短信中涉及的有关重要、敏感和热 点信息,将其进行汇集整理,从而及时、完整、准确地了解舆 情,把握民意。
(五)开展舆情调查,提高舆情汇集的质量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加强高校舆情调 研工作,是舆情汇集的一个重要手段和途径,也是提高舆情 信息质量、全面准确把握舆情的关键所在。为此,首先,高校 要充分认识舆情调查在学校决策和贯彻落实中的重要作用,把舆情调查纳入整个决
策和工作部署程序中,并进行必要的 制度规范;其次,要加强舆情调查的选题策划,要围绕学校中 心工作和阶段重点工作选题,要围绕师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和敏感问题选题,要围绕前瞻性、苗头性、倾向性问题选 题,切实提高舆情调查选题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最 后,要重视舆情调查方法的现代化技术建设,注意传统调查 方法和现代化调查手段的结合,据实际需要,可组织常规调 研、专题调研、民意调查、委托调研等形式多样的舆情调查。
二、建立高校舆情汇集机制的基本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规章制度 高校要成立专门的舆情工作机构,明确做好这项工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业的舆情工作人员。只有建立专门的工作 机构,舆情的汇集、分析及引导才能顺利开展。同时,舆情工 作是一项政治性和专业性很强的技术工作,专业的舆情工作 者是舆情工作的主体,这支队伍力量的强弱、人员素质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舆情工作的质量和工作成效。建设一支数量 充足、结构优化、专兼结合、相对稳定,政治强、业务精、作风 正、反应快的舆情工作队伍,是新形势下高校做好舆情工作 的重要条件。此外,高校还需要建立完善舆情汇集及分析制 度、重大舆情报告制度、舆情目标管理制度、舆情工作考核奖 励制度、舆情工作者培训激励制度及舆情联席会议制度等一 系列制度规范,确保舆情汇集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强化协同合作,构建工作网络
舆情工作是一项带有全局性、长效性的工作,工作内容 涉及高校各个部门和方方面面的工作。舆情汇集机制的正 常运转,离不开舆情汇集、分析、报送、反馈、保障和激励等多 个环节,需要学校各相关部门多方配合、集思广益、齐抓共管 和协同作战。这种协作既包括纵向协作,即舆情工作体系内 部诸层级之间在汇集领域的协作,也包括横向协作,即舆情 工作部门与各相关部门的协作。加强高校舆情汇集机制各 个方面的协作,需要确立强有力的调度指挥中枢,高校应赋 予舆情工作部门相应的工作职权,使其切实担负起组织、指 导、协调舆情工作的责任,在舆情工作中充分发挥其主体和 主导作用。
此外,高校建立舆情工作部门内部合作网络及舆 情工作部门与外部相关部门密切合作网络,形成主要领导亲 自抓、主管领导重点抓、相关部门紧密配合的一个灵敏高效、团结协作的工作网络,齐心协力做好舆情汇集工作,确保舆 情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创新工作方法,注重工作时效 坚持点面结合、喜忧结合和质量结合是舆情汇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3]。高校在汇集舆情时,要防止主观臆断和片面 性,避免误导决策,使舆情信息具有全局性、真实性 和 实 用 性。既要收集个别师生、个别院系、个别事件的舆情信息,又 要充分了解大多数师生、多数单位和部门的意见,做好分析 提炼和概括,找出点与面的关联性、规律性;既要收集师生的 正确的思想、主流意识和合理的意见建议,又不掩盖问题,不 回避矛盾,高度关注师生的一些错误言论、非理性情绪和可 能危害高校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思想和行为。同时,注重时效 是做好舆情工作的一项基本要求。高校要把握当代信息传 播和当前师生思想活动变化的特点和规律,把传统手段与现 代科技手段结合起来,以灵敏的嗅觉快速捕捉校园内的新情 况、新变化、新动向等最新出现的、反映潮流的、代表方向的 舆情信息,并迅速作出分析研判和信息报送,在第一时间为 学校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可靠参考。
参考文献:
[1]廖明. 对高校信访工作的几点思考[J]. 企业家天 地,2008,(5): 203.[2]陈力丹. 试论大众传媒与舆论的互动[J]. 北京理工 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3,(4): 3.
[3]姜瑞荣. 反映社会舆 情 做 好 信 息 工 作[J]. 江 苏 政 协,2006,(1): 39.
第五篇:艺术学院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机制研究
一、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机制的内涵是什么?
大学生思想动态是指在高校在校学生范围内,学生围绕某些事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而引起的思想以及意识形态的变化,从而影响他们的处世态度。
大学生舆情是指在高校围绕某些事态的发生、发展和变化,大学生对国家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由于舆情本质上是社会群体和政府管理者之间关系的反映,对社会稳定和发展有重要影响。新时期日益宽松的经济和政治环境,使人们的活动空间变大了,生活内容变丰富了,利益诉求多样化,“舆论不一”逐渐成为一种常态的社会现象。大学生舆情是大学生思想动态的晴雨表。
二、大学生舆情的内容构成及其基本特点:
大学生舆情是特指发生在大学生群体或个体当中对于大学校园内外的一些事务、事件、行为、言论等表现出的情绪反应、言论表达、意见倾向、具体行为等方面的综合对应性反应和表现。而这些舆情的内容基本上属于以下几个方面:校园内外是生活问题及发生在身边的具体事件;学习过程中的交流或兴趣爱好方面的事物;由于情感问题衍生的其他问题;可与时间的体育娱乐休闲等活动引发的后续话题;社会热点问题和重大事件、时政问题。
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舆情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1、舆情传播快速迅捷,信息时代带来舆情的快速扩散和传播,日常媒介中大学生普遍涉及接触,特别是新媒体快速迅捷的特点加剧了这一传播趋势。最为大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运用的新媒体,例如手机、网络等,是除去广播、电视、报纸、杂质之外更具有普及型和应用性的大众传媒媒介,同时各类极具个性化的族群,例如博客、播客、拍客、闪客、极客等成为大学生参与度颇高信息来源渠道和方式,而这些伴随信息时代纷至沓来的新兴电子媒体为大学生所钟爱,在这样的群体中,自然大大加快了舆情的快速传播。
2、舆情内容纷繁复杂,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多元化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基于这种情境下衍发而来的舆情将是复杂异常的,甚至一个日常生活的琐碎细节可能成为一个重大舆情的诱因,伴随着社会就业压力增大。贫富差距扩大、家庭变故
等因素导致的大学校园内部产生大学生信仰迷失、社会恐惧、末日情绪、社会焦虑、心理压抑等问题不断产生。
3舆情任其发展的后果严重,如上述所分析的一样,舆情内容复杂、传播迅速,导致的后果也往往会很严重,特别是如果对前期的舆情信息未能及时掌握,或者对舆情的研判未能正确辨别,或者对舆情信息处置不及时,或者上述环节都无瑕疵,但消极不作为任其发展,后来往往出乎意料,使得事态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发展到无法挽回的地步,严重影响学校决策和正常工作,进一步影响学校声誉。
4、舆情源于因素社会化。大学校园社会化的趋势已经十分明显,大学生也能够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大学校园丰富自身的大学生活,好、更是将目光和触角延伸到校园以外,因此出现了社会化舆情日益增长的趋势。
三、为什么要研究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机制?
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大学生根据所见、所闻、所思、所想,结合大学课堂的理论教育,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已经有了自己独立的判断和见解,但由于各类社会思潮多元化,不乏许多大学校园缺乏政治敏锐性,分析和理解事物不理性、不客观,形成需要我们加强教育和引导的舆情内容。校园舆情如果不能很好的引导和化解,容易演化形成社会不稳定因素,如何积极主动地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对他们的思想动态进行研究、判断和分析,是我们作为学生中的团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信息的研判工作十分紧迫,十分有必要进行引导机制的研究。
(校园偷窥事件,从某一个侧面能够反映出高校存在的思想形态和教育缺失,以及舆情引导的不足,此类事件也是略见不鲜)
(学校的公共水池内某些学生公然裸着上身玩耍)
(校园不良打架斗殴事件,严重考验高校思想动态引导和舆情关注度)
新闻案例:
酗酒飙车打架 大学生“毕业综合症”行为失常
高校毕业生即将告别校园生活,师生、同学离别,喝酒助兴本是一件雅事。然而记者近日在高校采访时发现,情感的离愁别绪、前途喜忧迷茫导致了一些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理、行为暂时失常,并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这种大学生“毕业综合症”,应该引起警惕。
毕业前夕,几乎每个高校都出现了吃“散伙饭”“情感饭”的宴请活动。请别人、别人请,有的学生从早到晚都有饭局。许多学生表示:“就要各奔东西了,趁最后机会痛痛快快聚一聚。”
在痛痛快快的聚会中,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某所高校,即将毕业的学生正在宿舍深夜狂欢,隔壁宿舍低年级的同学不乐意了。双方发生冲突,毕业生们趁着酒劲拿着热水瓶、凳子等物,把低年级同学“狂扁”了一顿,最后引发了几个宿舍学生的一场混战。在另一所高校,几对即将毕业的年轻恋人深夜飙车,出了车祸,死伤严重。酒精中毒住进医院的情况更是屡屡出现。
许多高校宿舍的窗玻璃、凳子、衣柜、书桌都是在即将毕业时被砸坏的;同时,在操场、草坪等地,经常有人在深夜里唱歌,啤酒瓶的碎片随地可见。
三、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有哪些形式?
21世纪是网络的时代,是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大爆炸的时代,最为大学生乐于接受并积极运用的新媒体,例如手机、网络等,是除去广播、电视、报纸、杂质之外更具有普及型和应用性的大众传媒媒介,同时各类极具个性化的族群,例如博客、播客、拍客、闪客、极客等成为大学生参与度颇高信息来源渠道和方式,而这些伴随信息时代纷至沓来的新兴电子媒体为大学生所钟爱,在这样的群体中,自然大大加快了舆情的快速传播。而其他形式的思想引导和意识形态的塑造也可以作为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引导的良好方式,例如班会、主题团会、相关实践活动。而这些方便快捷迅速的传播媒介如果能够良好的运用,就能够为大学生思想动态及舆情引导机制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1、网络。网络舆情的内涵网络舆情一般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 民众对公共问题和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信念和价值观。网络舆情是在互联网上形成并传播的带有一定的影,把互联网络进行良好的运用,营造良好的网络文化,引导好大学生思想形态的形成和舆论的发展。
2、发挥团支部的作用。大学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不再像小学、初中、高中那样的监狱式的教学,学习不再那么拘束,自主安排的时间十分宽裕。每个学生得到了更多的自主管理空间,于是,团支部更加完善的建立起来。要充分发挥团支部的基地作用,做好大学生的思想交流和及时给出正确的引导。采取一对一谈话的形式和班干深入开展班级活动进行走访和交流。
案例1:
关心党员动态 发扬党风精神
艺术学院举行爱党敬党“蜡炬成灰泪始干”活动
本网消息 为迎接建党90周年纪念日,发扬党的优良传统,4月14日上午,艺术学院部分学生和团干、党员在黄石市胜利港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来到胜阳
港老党员82岁的沈焕宝同志的家里一起陪她度过人生中难忘的一次生日。
同学们为老人精心准备了精美的蛋糕,为老人唱起《生日快乐》歌曲并送上美好的祝福,亲切的询问老人的衣食住行,帮老人做好家庭卫生,沈焕宝同志还在跳动的烛光旁,双手合十凝神许下了甜美的心愿。沈焕宝同志的生活保障方面,向附近有关部门提出了相对应的建议。沈焕宝老人讲述了她的党员故事,是学生们更深刻的了解了党的历史,坚定了理想信念、表示将努力奋斗积极进去的决心和信念。
“非常感谢你们的到来,你们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希望你们能够担当祖国重任,为祖国美好的明天而奋斗。”沈焕宝老人激动的说。同学们的到来给82岁的沈焕宝老人增添了更多的笑容。
案例2:
弘扬五四精神
唱响青春之歌
艺术学院开展“五四精神”主题团会
为纪念五四运动开展85周年和建党90周年,5月10日晚,艺术学院2010级各专业学生在X4教学楼举行了一场主题为弘扬“五四精神” 唱响青春之歌的团会。
团会过程中,各班级的活动各具特色,精彩纷呈,深刻诠释了“五四精神”的内涵。团会以不同的方式诠释了爱国、进步的五四精神。服本班的知识竞答活动,在全班掀起了学习“五四精神”的热潮;服装设计与工程班集体歌唱《共青团员之歌》,热情歌颂那如火的青春。班会上,大家还认真学习了温家宝总理在座谈首都青年时提出的“五点建议”,号召全院同学,在弘扬“五四精神”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做善学习、有理想的新时代青年。
3、共青团干下宿舍。共青团员是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后备力量,而团干更是他们中的先进分子,团干有责任带头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引导机制的变化和建立情况,及时的深入学生寝室、以朋友和同龄人的身份,做好沟通,及时了解反馈大学生思想动态和舆情变化,把先进的良好的文化思想传递给他们,引导相关同学向好的方向发展
4、开展舆情、思想引导实践晚会、征文活动。
为了营造良好的院风、学风,坚定坚持以诚信为立足点,以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目的,开展“一如既往 诚信重于金”征文活动,发动全院学生积极响应,部分班级根据实际情况以艺术实践的形式展开思想和意识形态的引导,关注大学生舆情。还可以把侧重点放在课外活动的趣味引导上面。
案例3: 惠风和畅天意清
趣味赛上见真情
艺术学院举行大型趣味运动会
本网消息
4月1日下午,艺术学院在中门广场举行女生节大型趣味运动会,共有全院16个自然班报名参加了比赛,艺术学院党总支书记周勋和辅导员程鹏、杨桂芳老师及众多我校师生共同观看了此次别具一格的女生趣味运动会。
趣味运动会共有手足情深、齐心协力、摸石过河和踢毽球入框四个比赛项目,要求每班派出四组选手参赛,每组必须是男女搭配。比赛过程中,同学们或腿绑起来快速跑。或用背部夹球快速穿越障碍或者男生为女生摸石过河。运动会现场被欢笑声和欢呼声萦绕,观看比赛的师生们也都乐在其中。比赛的最后一个环节是踢毽球入框,只见选手们凝神的瞄准数米外规定的方框将毽子用脚向有效区踢去,能够顺利将毽子踢进两回合,以最快速度跑向终点的小组获胜。最后,环艺5班获得了第一名。趣味运动会在噼噼啪啪的踩气球活动中圆满的落下帷幕,运
动会的气氛也达到最高潮。
本次趣味运动会是艺术学院女生节特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得到了艺术学院班子的重视和支持,准备工作非常充分,还专门安排辅导员老师全程负责。举办此类活动为全院学生搭建了一个的交流与沟通的平台,让全体同学们在享受趣味比赛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还增进了彼此间的友谊,提高了互相配合的意识,有效的提高了艺术学院整体的凝聚力,对于创建学院优良学风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案例4、谱写赞歌和青春 激情起舞动梦想
艺术学院举行实践音乐晚会
10月20晚,艺术学院2010级音乐学专业艺术实践晚会在演艺厅举行,艺术学院副院长阮琼刚,音乐系主任闵胜林以及音乐系的部分老师和学生现场观看了此次晚会。
晚会在女声小合唱《多彩贵州》的唯美歌声中拉开序幕。男生独唱《草原之夜》让仿佛听众置身于茫茫草原上;钢琴独奏《舞曲》展示出学生专业的钢琴技法。通俗歌曲独唱《酒醉的探戈》的动感歌声与火辣舞蹈将晚会的气氛推向高潮。整场晚会的表演形式丰富多彩,气氛活跃。
本次音乐实践晚会的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增加了学生对舞台实践经验的积累,也提升了对舞台与观众气氛的把握能力。通过表演让同学们看到自身存在的不足,明确了今后学习与努力的目标。最后,学院领导、老师上台与参演学生合影留念。
5、以报刊杂志为宣传阵地,大力开展大学生思想动态调查、舆论引导。
以校园网络为宣传阵地,构建党团专栏,学生活动专栏、学生思想教育专栏,营造良好的校园舆情氛围。
6、向各团支部定期发放院报、院刊,以积极正面的舆论来引导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