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就业培训报告
就业能力培训总结
----10计算机软件工程钟家兴
回顾这六天的培训,真正看到自己的很多不足,也学到了很多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就业能力。和同学来到了教育宾馆,安排了食宿,次日便开始了为期近一周的就业能力培训课程。
培训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天进行素质拓展活动,之后两天是就业形势以及面试技巧和礼仪,然后是两天的简历制作和模拟面试,最后一天是一个讲座和颁发证书。来自长春五所高校的一百多人分为两个班接受培训。
拓展培训主要是所有培训的人随机分配成八个组,分别进行高空项目和两组一起做“盲人取水”、“穿越雷区”等游戏的对战。最后两个班级的同学分别进行了翻越毕业墙的集体活动。我所在的组取名为“热火队”,与其他三组进行了“飞跃自我”、“高空峭壁”的活动,另外四组的高空项目是“攀岩”和“天梯”。活动中我第一个冲上“飞跃自我”,在地面上看起来只需完成十分简单的动作即可。而当我独自一人上到一个十几米高的柱子上而且托盘直径只有我脚的大小时,身体开始抖动不停(系有安全绳),下面的柱子也随之抖动,要跳跃并抓住两米外的单杠,真的和想象中差很多,下面的队友不断喊着我的名字并且为我加油,这给了我很大的鼓舞,于是纵身一跃,成功了!于是下去后我也不停的给队友鼓励加油,有两个女同学尝试了两次终于成功了。这个项目与“高空峭壁”类似,真的让我深深体会到很多东西并不是看上去那么简单,而当你真正站在困难面前就必须有超越自我的勇气,当一个团队中其他人有困难时也一定要给予鼓励和帮助,这样整个团队才能最终取得成功。“盲人取水”和“穿越雷区”是两个极考验团队合作的游戏,也让我体会到团队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第二天开始我们走进课堂,老师开始给我们讲解就业的问题。现在来看本科生非常多,而且研究生还在扩招,这使我们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如果自己没有一个亮点那么很容易就被其他人比过去。他举了一个例子,现在的就业者就好比批量生产的“罐头”,除了生产日期不同,其它一模一样。如果没有突出的能力和特质,那么企业根本没有聘用你的理由,所以想要在就业中脱颖而出就必须有一技之长。而这个工作尽量是自己喜欢的行业,这样才能坚持得更长久一些,工作起来也就会有动力。之后便给我们介绍面试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如着装、走姿、坐姿等。讲解了压力面试和多小组讨论的面试技巧以及面试自我介绍等内容。
第四、五天换了另一位老师为我们讲解简历制作的注意事项,并且进行了一些模拟面试。我参加了一个多小组讨论的模拟面试,七个人围坐一圈,老师给我们出了张试卷,在三十分钟内完成题目并交一份答卷。这十分考验大家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每个人都会阐述自己的观点,也会为大家提出解决方案,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最后竟然由于计错时间这种低级错误导致了答卷只完成了一半。在这期间,有其他考官(同学)记录每个人的表现,有的阐述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的提出分工协作,有的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在这个过程我体会到了自己很多方面的不足,比如表述不够清晰、面试没太注意细节、时间观念不足等等。
培训已经结束了,在这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友谊,学到了知识,就业能力也有所提高。而最重要的是我看清自己的不足之处,所以我要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不断完善自己,弥补自己的缺点,为将来工作和生活而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能力,为能有一个美好的生活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
大学生就业前培训需求调查方案
公司名称
项目人员: 阮洪普卢荣江袁德亚王俊陈红艳刘龙辉龙见标严翼
完成时间2012年10月17日
目录
一、调查简介
1、调查背景···········12、调查目的···········23、调查对象及范围········3
二、培训需求调查情况
三、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四、培训需求总结
五、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结果
1、解决方案
2、结论与建议
一、调查简介
1、调查背景:近年来,随着各大高校不断扩招,毕业生数量不断攀升,加之经济危机的影响,给本来就已经非常严峻的就业形势又增加了不少麻烦。为了我们大学生将来能够走上自己理想的岗位,我们有必要对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状况做一次调查,以便指导我们未来的学习与技能提升的培训活动。
2、调查目的:为了更好地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就业服务,开设满足大学毕业生需要的培训课程,提升大学生的职业发展能力。
3、调查地点:学院宿舍,学院自习室,图书馆
4、调查对象:不同年级在校男女大学生
5、调查方法:实地访问调查,随机问卷调查,最后记录汇总并进行相关的统计分析
二、培训需求调查情况
三、培训需求情况分析
通过需求分析调查问卷得出:
1、大学生毕业后大多都会选择就业
2、面临就业的大学生几乎都认为就业压力较大
3、大学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他们不好找工作的最重要原因
4、大部分学生希望通过就业前培训对其职业技能有所提高
四、培训需求总结
通过问卷调查,并经过问卷调查结果统计。目前大学生就业存在很多问题,同时大多数大学生认为通过就业前培训能够解决就业时遇到的问题。
我们就回收的问卷发现,70%以上学生会在毕业后选择就业,这样,就业形势对于应届毕业生而言,更加严峻。如何在就业大军面前脱颖而出,获得理想的就业岗位是应届大学生重点考虑的问题。是否参加岗前培训,有60%以上的学生选择愿意,说明大部分学生愿意在就业前获得一些专业指导对自己在就业以后的道路有一定帮助。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就业前的培训是以什么形式进行,培训内容主要是什么,培训成本(包括金钱,时间,精力)是否值得学生投入,培训结果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等等,都值得学生的慎重考虑。
在培训内容上,我们从问卷调查中得知,大部分学生希望获得职业技能的提高以及培养职业素质,但是大学生认为缺乏工作经验是毕业生找工作难的主要原因。这就说明,大学生并不是把找工作的希望寄托于岗前培训上,这也变相反映了以往的岗前培训对于大学生找到工作不能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从长远利益来看,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是有益的,无论从大学生职业素质还是职业技能的提高
都是有巨大的帮助。
五、就业前培训需求报告结果
(一)解决方案:
1、学校尽量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走出校园;大学生平时注重提升自身的实践动手能力,多参加假期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锻炼自己。
2、利用一切机会去接触方方面面的人,努力提升自身的人际交往能力;学校甚至班级团支部多组织一些采风活动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加深彼此之间的感情,进而提高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
3、学校可以邀请精通办公自动化技能的人才为大学生作报告,或者进行专门的技能培训;我们大学生自己也可以利用网络教材自学相关的技能。
4、诸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自我展现技能也都可以通过参加相关活动以及自我努力逐步得以提高,二)结论与建议:当今大学生对新鲜事物接触理解掌握较快,对高科技技术怀有极高的渴求欲。但是,大学生同时也具备了诸多不足,比如自私,自闭等。所以我们大学生技能培训需求的重点也正是我们的不足与有待提高的地方,相信通过我们自身的努力以及社会所提供的帮助,我们大学生一定会成为德艺双馨的合格人才。
第三篇:就业培训创新工作汇报
就业培训创新工作汇报
2010年,XXX就业培训工作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关心支持下,在XXX正确领导下,全面贯彻全市劳动和保障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夯实基础、强化服务、健全制度、规范程序,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现将就业培训创新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各种载体促宣传
1、投入10万元专项经费,制定了《劳动保障政策宣传方案》,采取有力措施确保政策宣传全覆盖。
2、在全市各区县率先开通“就业服务专线,为居民群众提供全天候政策咨询服务;
3、在XXX电视台开办劳动保障专栏,制作人物专访,大力宣传创业典型,引导失业人员转变就业观念。
4、建立就业服务QQ群,加强与驻区企业的联络互动,保证企业及时了解掌握最新的就业培训政策。
5、充分利用社区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资源,普遍开展政策讲解、转观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
6、通过开展四项就业服务专项活动,大力宣传劳动法律法规及就业优惠政策。
二、落实各项政策,深化就业服务。
1、就业扶持政策全面落实。今年以来,XXX将全面落实新一轮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全年共完成《再就业优惠证》年审889人,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1881本,落实各类人员社保补贴908人次、199.3万元。
2、积极做好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帮扶工作。制定大中专毕业生专项帮扶方案,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积极为大中专毕业生提供落户、寄存档案、上岗培训、享受社保补贴等后续跟踪服务,同时,坚持以鼓励基层就业为导向,拿出178个基层工作岗位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聘,3、大力开展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援助。认真做好就业困难人员信息登记工作,对辖区内各类人员做到逐一登记,特别是针对零就业家庭,实行“产生一户,消除一户,援助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的长效管理机制,确保24小时动态清零,4、深入推进就业服务。积极搭建供需桥梁,畅通劳动者获取就业信息的渠道;做好失业人员“一站式”就业服务。各项就业服务活动开展顺利并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好评。
5、深入开展国家级创业型城市创建工作。认真落实推动创业促进就业的政策措施,强化政策扶持,优化创业环境,落实行政性收费减免、小额担保贷款贴息、税收优惠、职业培训补贴等扶持政策。
三、坚持按需施训,着力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
1、以用工需求为导向,切实提高培训针对性。结合产业集聚特点,坚持狠抓技能培训,为工业强区储备技能人才,切实加强新兴产业、行业所需职业技能的培训。
2、以提升技能为重点,切实增强培训广泛性。XXX财政专项投入50万元培训经费,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充分利用合作院校职业培训资源,打造特色培训品牌。
3、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切实增强培训实用性。坚持从各失业人员特点出发,结合市场人才需求,培训汽车驾驶、手工编织、催乳师、人力资源管理等专业共计200人,特别是催乳师培训合格后达到了100%的就业率和较高的收入水平。
四、突出区域特色,力推校企合作。
1、端口前移、摸清底数。充分发挥XXX人力资源协会各成员单位作用,建立企业空岗报告制,超前采集即将进区企业用工信息,定期走访大中型企业储备人员,深入开展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需求调查
2、深度对接、储备人才。结合产业集聚这一区域特色,与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积极搭建校企人才交流平台,开展校企联系会活动,超前储备技能人才,有效解决企业技术工人短缺问题。
3、创新机制、引导就业。坚持进一步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以企业用工需求为导向,超前介入学生在校期间就业指导工作。
4、跟踪服务,做好帮扶。认真做好就业对接工作,将未实现就业的大中专毕业生信息录入到XXX企业和人才信息库,建立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服务网络平台。
第四篇:就业促进培训心得体会
导语:失去是无奈、错过是无奈、离别是无奈、忘记是无奈、后悔也是无奈,人生有好多好多的无奈,不胜枚举。以下小编为大家介绍就业促进培训心得体会文章,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就业促进培训心得体会
1再就业培训工作是再就业工作的关键环节,只有做好再就业培训工作,使下岗职工掌握一技之长,才能为他们再就业创造条件。1998年以来,我们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认真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的通知和劳动部一期、二期“三年千万”再就业培训计划精神,把加强再就业培训工作作为促进再就业工作深入开展的有力手段,积极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共培训下岗职工10万余人,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现结合工作实践谈谈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的体会。
一、政府重视是关键
市委、市政府对我市再就业工作非常重视,成立了市实施再就业工程工作推进组,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具体配套措施和办法,推动了再就业培训工作。这项工作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再就业培训工作被列为市政府考核市劳动局15项工作目标之一。市劳动局作为牵头部门,成立了全市再就业培训管理办公室,统筹管理全市再就业培训工作。有力地促进了全市再就业工作的开展。1999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9。6万人,XX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8。2万人,XX年全市安置下岗职工10。86万人。
二、社会各方的积极参与是必需
为使再就业培训工作能够有效运作起来,全市再就业培训工作会议确定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工作机制,各区、县(市)劳动局及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群团组织根据各自的工作性质,成立了相应的再就业培训管理机构,综合管理和开展所辖范围的再就业培训工作。建立再就业培训基地,充分发挥职业高中、技工学校、社会力量办学等单位的作用,促进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弥补了各级再就业培训管理部门专业培训场地和师资紧缺的不足,极大地方便了下岗职工参加培训学习。社会各方积极参与再就业培训工作,有效地促进了再就业工作的开展。目前全市参与再就业培训单位达六十多个,形成了市、区、县(市)齐抓共管,工、青、妇等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覆盖城乡的再就业培训网络。
三、真诚工作、体现党和国家的关怀
下岗职工要实现再就业,就必须提高其再就业的专业技能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可以说开展再就业培训是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希望通道,是党和政府关心下岗职工,为其摆脱困境,实现再就业的一项重要工作,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大局。我们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中,急下岗职工之所急,想下岗职工之所想,热情为下岗职工服务,在培训时间安排上方便他们乘车或接送孩子等,由于我们想的周到,做的细致,使一件件小事汇成一股热流,温暖了下岗职工的心,使他们感到在这里学习像家一样的亲切,从而为学好本领实现再就业增强了信心。许多下岗职工报名参加培训时满腹牢骚,不愿意参加培训,认为参加培训白扯,重新就业是一纸空文。通过参加培训,改变了看法;有些下岗职工学一个专业感到不过瘾,兼学2—3个专业;有的学员刚来时情绪低落,怕学后也没人用,但通过培训后感到自己掌握了一些技能,有了择业的主动性。通过参加再就业培训,大多数下岗职工从内心深处感受到再就业培训是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帮助。
四、专业对口是出路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和下岗职工的实际开展工作,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一味追求时髦,而是根据我市属老工业基地,用工需求少的实际,结合我市经济发展的状况,选择一些社会急需、就业前景较好的专业或适合下岗职工自谋职业的第三产业的培训项目:开办了市场营销、计算机、餐厅和客房服务、服装加工、烹饪、美容美发、家电维修、汽车维修等十几个专业班,真正把培训和就业结合起来,减少了培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通过精心组织培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下岗职工经过培训后,提高了职业技能。有的成为企业推销员;有的从事计算机工作;有的被宾馆酒店聘用,还有许多人根据自己所学的新专业,从事了个体经营。各培训单位在开展再就业培训工作时,还不断搜集用工信息,及时提供给下岗职工。对于有创业意识,又具备一定条件的学员,鼓励他们用所学之长,走创业之路,重新给自己的人生定位。
就业促进培训心得体会
220xx年12月6号xxxx系团xxxxxx关于就业工作给我系全体辅导员以及兼职班主任开会。陈书记说,就业是学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学校录取生源的质量和教学管理。就业率更是社会评价高校办学水平、学生高考择校的重要指标,和学校的发展密切相关。大学生就业问题是时下的一个热点话题,也是一个困扰政府和高校的难题。大学生就业难是由多种原因导致的,就大学生自身而言存在一些就业观念上的偏差:大学生对个人现实的切身利益考虑过多,而对个人成长的长远意义考虑不足;就业目标定位过高,仍有一步到位的思想;而对就业是一个逐步实现目标,不断调试目标的过程认识不足,个人期望超越社会需求,形成较大反差。
由于毕业生人数增加,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较高,学生的就业形势严峻,同时学生的就业期望始终居高不下,也为更好的开展就业工作带来很大难度。我院针对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特点和目前就业形势,广泛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活动,采取相应措施促进毕业生好就业、就好业。我系的学生就业工作近几年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第一,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和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各种择业心理问题。大学生的心理是复杂多变的,他们既为自己即将走向社会,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本领奉献给人民,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感到由衷的高兴,同时也常常表现出矛盾的心理,所以调整好择业心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积极参与竞争,勇敢地迎接挑战,在择业过程中
是非常重要的。我系开展的就业指导和就业咨询工作,帮助学生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树立自信心,树立勇于竞争的勇气,勇于向挫折挑战。避免从众心理,一切从自身的特点、能力和社会需求出发,不与同学攀比,从各个方面精心策划,面对就业。
第二,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专栏、网上就业指导、就业指导咨询等多种形式,在毕业生中进行就业形势、就业政策和就业程序的指导,同时加强了在需求信息、就业技巧和就业观念等方面的指导,帮助毕业生及时了解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降低就业期望值,积极做就业前思想和心理准备。一方面,鼓励学生在毕业前学习本专业以外的其他技能。目前,许多用人单位招聘时对专业背景的限制也逐渐的淡化。随着社会分工的细化、知识更新的加快、再学习和培训的机会增加,个人专业背景的限制已经不像以前那样严格,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意识到员工的专业知识在经过短期培训中就能掌握,有“轻专业重能力”的观念。
此次就业会议的中心内容是提高初次就业率,围绕这一中心开展就业工作。由于目前高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就业和其他各项工作,因此,将提高初次就业率作为就业工作的中心内容,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招聘会,鼓励学生主动寻找就业机会,实现毕业生尽早、尽好就业。经过各毕业班辅导员的努力,尽管各专业就业率参差不齐,但总体上都能完成学校预定的指标。
最后,鼓励毕业生报考专升本 面对学生需求量小的专业、用人单位少的客观情况,考取专升本无疑又是毕业生的一条出路。对于那些有能力考上专升本、专业需求小的同学,学院提供信息,给予指导,充分重视这项工作。
第五篇: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调研报告
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调研与思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户县的工业化、城镇化建设不断加快,涉农产业日趋繁荣,大量农村集体所有土地相继被征用开发,失地农民群体有逐步扩大的趋势。妥善解决农民失地后的再就业问题,已成为户县就业工作的热点和难点、统筹城乡发展的重点,以及农村经济社会和谐稳定的关键。
户县县委、县政府着眼发展,立足民生,高度重视失地农民就业问题,2013年,将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列为“十件实事”之一,狠抓落实,通过努力,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基本情况
户县位于西安市西南部,全县518个行政村,20个居民委员会,总人口60万,其中农业人口48.6万,适龄劳动力33万。2011年以来,配合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全县征用土地面积9800.22亩,主要集中在甘亭、庞光、草堂、五竹和天桥镇。征地涉及71个行政村的5.2万人,其中劳动年龄段内3.58万人,人均失地面积0.188亩。
通过调研发现,户县失地农民主要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整体失地率较高。据调查,涉及征地的71个行政村5.2万人中,完全失去土地和征地后人均不足0.5亩的失地农民占总数的41%,比如甘亭镇西郊村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05亩,草堂镇宋南村征地后人均耕地不足0.19亩。
二是年龄偏大,文化偏低。从被征地农民年龄结构看:40-60岁年龄段内2.2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42.3%;
61岁及以上为0.91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17.6%。从文化程度结构看:初中以下学历(含初中)失地农民1.72万人,占被征地农民人口的48%。
三是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留守人员较少。目前劳动年龄段内3.58万失地农民中,自谋职业者占总数的17%;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者占总数的75%,留守在家或耕种少许土地的占总数的8%。
四是思想情绪不稳,就业动力不足。中国自古即是农耕文化国家,广大农民土地情节较重,一旦失去耕地,感觉无所依靠,思想情绪极易波动。另有少数农民失地后无所事事,坐吃山空,缺乏强劲就业创业动力,一定程度上也存在不稳定的隐患。
二、工作成效
一是组织领导有力,工作职责明确。户县根据失地农民的技能特点和实际需求,把培训任务量化,把培训工种细化,充分整合培训机构专业师资,印发了《2013年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实施方案》和《2013年就业(创业)培训项目计划指标》。3月初在庞光镇举行了“户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启动仪式”,将培训人员的重心从以往的各类就业困难群体向征地拆迁镇的失地农民侧重,重点开展了易于就业的家政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烹调师、农机驾驶、计算机操作员等5个工种的职业技能培训。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营造良好氛围。不断加大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宣传力度,做到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网络有内容,使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的知晓率不断提高。全年共举办宣传咨询活动8场次,出动宣传车12台次,制
作电视新闻滚动播放,悬挂标语80条,散发宣传资料2万份,营造了良好的社会氛围。同时组织编写了《失地农民就业技能培训与就业创业服务》宣传手册,在征地拆迁村组进行发放,确保被征地村民人手一册,力争达到人人皆知。
三是整合培训力量,灵活培训方式。按照“条件公开、公平竞争、合理布局、择优认定”的原则,选择培训设施好、培训能力强、培训质量高的10个培训学校作为定点培训机构,并依据培训质量和就业效果,实施动态管理,推行“三查二访一证”制度;同时强化政府服务职能,拓宽失地农民培训渠道。一是依托县教育部门设立的技术职业学校,对于年龄较轻的失地农民开展职业教育培训;二是根据失地农民实际情况,采取定点培训和入村设点培训相结合的方法,由村组组织培训人员,培训机构落实师资力量,提供教材,发放盐、洗衣粉等生活小用品,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三是依托乡镇政府对失地农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短期实用培训。
四是规范培训流程,实现工作标准化。建立健全定点培训机构各项管理制度,对培训前、培训中、培训后的组织、教材、课时、培训方式、学员就业等提出明确要求。培训班开班前要做好培训教学计划和课程课时安排,上报培训方案进行审批;培训中,培训机构要建立学员培训台帐和考勤表,加强对学员的管理;培训结束后,要收集学员考核成绩单、身份证复印件、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书等。为了确保各项制度落到实处,采取听、看、查、议四类方式每月对定点培训机构进行检查,规范培训行为,确保培训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五是加大政策扶持,确保培训就业。各培训机构加强与职介机构的沟通协作,开展订单培训,失地农民学员完成培训课时后,通过考核获得“两证”,培训机构提供一次免费职介,邀请用工单位参加结班考试,供需见面,扩大就业,努力做到“培训一人,鉴定一人,职介一人,就业一人”。县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对有就业愿望的被征地农民参照城镇失业人员的有关就业援助政策,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职业介绍服务、公益性岗位安臵、发放小额担保贷款支持自主创业、有组织劳务输出等有效手段帮助他们实现就业。
六是实施项目带动,实现互利互赢。每期培训班开办,要求各定点机构上好第一堂课,开展意识教育,宣讲征地拆迁各项政策,增强广大群众对于政府的理解,减少对拆迁征地的抵触情绪,全力促进重点项目的建设。同时,我们积极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的作用,把扩大就业与实施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联系县内重点项目吸纳失地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
七是开展技能鉴定,发挥证书作用。全面开展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发挥职业资格证书在技能就业和技能成才过程的导向作用。培训机构整理各类资料,鉴定站从国家试题库筛选试题对参训学员考核,合格者发给职业鉴定证书。在考核过程中,严格执行市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的规定,实行3人考评组,坚持单人单桌,按号入座,叫号操作,记录清晰,公正评分,认真阅卷,给分详实。目前,户县技能鉴定站共组织开展计算机、家政服务、烹饪等工种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鉴定50余场次,考核3000余人。
八是强化监督检查,规范培训行为。为加强对失地农民
就业培训的监督管理和培训指导,户县成立了检查工作小组,不定期地对全县定点培训机构从招生、学员管理、教学管理、档案管理、机构管理、补贴资金申请和使用等6个方面进行检查。同时要求各培训机构在教学场地、硬件设施、师资力量、管理制度、教学质量、专业设臵、培训教材、考核方式、培训相关资料和台帐建立等情况以及执行各项培训程序和培训后就业、培训发证、培训补贴、资金使用等方面积极开展自查自纠。使培训机构的管理进一步强化,培训行为进一步规范。全年未发现弄虚作假、违规违纪现象。
三、存在问题
通过调查走访,虽然目前的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工作整体进展顺利,受到失地农民一致认可,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农村实际与上级培训要求有一定偏差,工作开展有一定困难。在培训中,户县严格依据西安市人社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管理工作的通知》(市人社发[2012]244号)要求,参加技能提升培训时间不低于120小时有效课时,参加SYB创业意识培训时间不低于150小时有效课时。但目前劳动年龄段内的3.58万失地农民,外出务工和就近务工者占总数75%,留守人员大多为老人、妇女和儿童,这就导致出现几个问题:
一是符合培训条件的失地农民大多外出或就近务工,无法保证培训有效课时,而有时间参加培训者又多为已到达退休年龄的老人,不符合培训政策。
二是目前就业培训每期开班人数规定为50人,且每人内只能享受一次免费就业培训,即使培训机构下村开班,仍有很多征地拆迁村只能开办一次培训班,甚至有的征
地拆迁小村由于符合条件人员较少,无法正常开班。
(二)培训工种单一,培训资源利用率不高。目前全县定点培训机构开展技能培训工种10余个。由于参加培训的失地农民多为村内留守妇女,就业意愿不强,参加培训仅为获得一技之长,方便照顾家庭,而家政、农家乐、计算机等技能课程是她们的主要需求,因此今年所开设的就业培训班主要集中在家政、农家乐、计算机等5个工种的技能培训,这样虽然满足了失地农民的培训需求,但导致了服务员、保健按摩师、烹调师、养老护理员等培训科目无法开班,浪费了培训资源,降低了培训后的就业率。
(三)培训资金不足,就业培训业务受到制约。失地农民的培训、鉴定、职介服务等费用均由政府支出,由于政府财政较为紧张,每年用于就业培训资金只有200多万,这仅能满足五个征地拆迁镇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的费用支出,其他镇许多农村劳动力对就业培训愿望强烈,但受资金制约,培训工作无法全面开展。
四、对策与建议
失地农民问题,是目前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失地农民就业问题能否解决好,事关地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通过调查思考,我们对于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培训问题,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优化整合培训资源,加快失地农民就业培训步伐。健全失地农民就业培训体系,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综合素质和劳动技能,增强他们的就业竞争力。一是全力保障培训经费。目前失地农民就业培训经费主要来源于就业专项资金,仅能保证部分地区人员开展就业培
训,建议一方面积极联系上级部门,争取增加就业资金经费,另一方面设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基金,基金来源可从土地出让金中提留一部分,基金主要用于失地农民技术培训费用的补贴、招收录用失地农民的单位给予配套补助、援助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补贴和对安排被征地农民就业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的奖励等项目。二是整合培训资源。将人社局的“职业技能培训”、农业局的“阳光工程”培训和教育部门“人人技能”工程培训进行全面融合,合理分配失地农民培训学员,统筹安排教学计划、师资力量、专业设臵和培训教材,避免重复培训,造成资源浪费。三是积极探索失地农民在岗培训模式。联系县内吸纳失地农民较多的重点企业,对在岗的失地农民从事的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等教学设备要求较高的工种依托企业开展岗位技能提升培训。四是加大失地农民的职业道德教育力度,促进失地农民转变就业观念、遵章守纪、树立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既能有效提升失地农民技能水平,实现稳定就业,又能有力促进企业生产效率提高,一举两得。
(二)用活用足政策,创优失地农民的就业环境。坚持从实际出发,多措并举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一是认真分析研究政策,用活用足国家政策,因地制宜制定促进失地农民就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失地农民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失地农民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就业,促进失地农民再就业。二是依靠发展经济促就业。一方面加强招商引资力度,注重引进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加工企业,通过发展经济为失地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促进失地农民就地消化。另一方面充分发挥重大建设项目带动就业作用,把扩大就业与实施项目建设相结合,积极联系县内重点项目和企业吸纳失地
农民就近就地转移就业。这样,既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就业难题,又可以改善入驻企业与当地群众关系,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三是依靠强化服务促就业。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就业服务体系,依靠就业服务体系联网,职业介绍机构和劳务中介组织,向失地农民不定期地提供本地或外地的就业服务信息,疏通求职农民与招聘企业之间的信息渠道,有效地引导失地农民本地就业、外出务工和劳务输出。
(三)加大人文关怀,帮助失地农民尽快适应新角色。积极实施人文关怀,对失地农民进行精神帮扶,扫除其市民化进程中的心理障碍。首先,政府相关领导应经常深入失地农民群体,了解民生民意,解决他们实际困难,使失地农民切实感受到政府与社会的温暖和关怀,进而能顺利适应角色转化。其次,以社区为依托,开展失地农民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正确进行角色定位,积极面对新的生活。再次,组织开展各种健康的文化活动,充实他们的业余生活,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最后,不断加大失地农民工作的宣传力度,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媒体,宣传失地农民各项扶持政策,宣传失地农民就业创业的先进典型,宣传失地农民丰富的文化生活,最终形成全社会关心失地农民的良好氛围。
2013年11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