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精选5篇]

时间:2019-05-15 04:52: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第一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

2010-07-29 01:06 来源: 作者: 网友评论 0 条 浏览次数 1

51摘 要: 本文结合2008年以来网民集中关注的突发事件,对网络舆情折射的社会热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目前各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进行了探索研究。

关键词: 网络舆情 突发事件 管理

盘点2008年至今,以云南省“躲猫猫”事件和河北省“三鹿奶粉”事件为代表,网民针对自身所关心的各种公共事务,包括突发事件、社会热点问题、政府决策、公众人物言行等踊跃发表意见,形成了若干轮较大规模、较强力度的网络舆论。

一、网络舆情现状分析

网上舆情是指民众通过互联网对现实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态度、意见和情绪的总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是指在网下发生的具有重大影响或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件,被以文本、视频、图片等形式上传到网络后,引起网民以跟帖、论坛留言、博客等形式参与讨论的舆论。

1.网络舆情折射社会热点。在中国,由于传统媒体受到严格管理,被赋予“晕轮导向”的责任,因此民意往往借助互联网来表达,从信息量到观点数量,互联网都无可争议地压倒了传统媒体,已经成为社会舆论最重要的发源地,更能够折射出社会热点。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特征。偶然性:不少突发事件是由一些看似简单平常的事件诱发,具有较大的偶然性。

主体多元性:尽管突发事件的发展升级受网上网下等诸多因素影响,但网民的年龄、职业和籍贯呈多元态势,他们对同一事件的情绪、态度和意见也不尽相同。

影响广泛性:网民多关注具有重大影响的社会热点。

二、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存在的不足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状况反映着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目前我国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应对突发事件网络舆情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1.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应急管理理念落后,“重救轻防”的思想仍占主流。重救轻防、事后设防的观念,往往会导致信息披露“滞后”,政府行为失当。不能否认,因种种原因,目前我国不少地方还存在这样的情况:突发事件发生时,相关人员的第一反应是封杀消息外传。而当网络上谣传四起时,才迫不得已公开发表声明,花费数倍的力气去挽救。但这个时候,民众的质疑和猜测已经满天飞,政府陷入被动,政府的公信力也大打折扣。

2.信息良性互动机制缺失,政府与民众之间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尚未建立。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的互动性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政府的权威信息传播得越早、越多、越准确,就越有利于突发事件的化解,越有利于网上舆情向着良性方向发展。在杭州地铁塌方事故中,信息良性互动的缺失,引发网民对责任认定的巨大不满,造成了严重不良的社会影响。

3.突发事件常态化应急机构尚未建立,缺乏有效的危机预警机制。应对突发事件,我国实行的是临时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即针对某一特定危机事件,在一个临时性、非常设机构的领导下,由一个或者几个具体的部门来应对危机事件。缺乏专门的、常设的机构来从事突发事件的管理工作。

4.管理制度不健全。关于网上舆情紧急状态与行政紧急处置、信息公开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已不合时宜。对待突发事件时,我们的工作人员要么反应缓慢,要么为了推卸责任,草率地发布一些不合常理、经不起推敲的结论,新闻报道中“第一责任人”的缺失,对待重大网上舆情延报、不报而造成延误时机等问题。在目前现行的管理制度中,这些问题都无法追究责任人。

三、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管理探索

1.更新政府管理理念,将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工作重点变“救”为“防”。一方面,在政府的官方网站开辟新的栏目,通过实名制等制度允许网民和公民发表意见和提建议,建立即时交流群,接受第一手的用户反馈信息,将突发事件的“防范”工作做细、做好。

另一方面,各级政府要树立“变管理为服务”的意识,扭转角色,主动触“网”,在突发事件发生后,要主动与网民沟通协商,切实关心群众利益。

2.要在各级政府建立常设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常态管理结合起来。常设性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应该包括:网上舆情监管部门和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

(1)网络舆情监管部门。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而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也决定了网络的突发性、直接性、快速性、偏差性等特点,因此能否做到及时监控、汇集、跟踪事态发展、研判网上舆情,是引导公共危机舆论的重要前提。

(2)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各级政府要将应急管理作为日常行政管理的组成部分,与政府常态管理结合起来。我国应参照国外经验,尽快建立常设性应急管理综合协调部门。平时负责突发事件的研究与模拟演练,当危机发生后承担起危机的紧急应对和处置工作。

3.建立政府与网民的信息良性互动机制。(1)各级政府都应建立专门的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网络新闻发言人从属于各级政府的常设性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部门,及时在网上就调查情况对网友进行答复,保证渠道通畅。(2)传统媒体与网络媒体协同作战,形成舆论合力。在突发事件中,网络以其强大信息流量和交互性受到了人们的高度关注,而其开放性、虚拟性等特点却使得网上信息的可信度大大降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网民们极易形成缺乏事实基础的主观性意见,需要借助于传统媒体的力量。传统媒体在长时间的传播中,以其信息的可信度与权威性赢得了受众,在群众中扎下了根,具有品牌效应。

4.健全管理制度,改进官员问责方式。面对突发事件,加强官员问责有利于促进事件及时解决。但目前的问责制度在某种程度上成了敷衍舆论和群众的工具,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不少“问题官员”在事发后不久就被重新安排甚至升迁,如在瓮安事件和三鹿毒奶粉事件后不久,相关责任人就悄然在异地复出。因而改进问责制度的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头,落实到直接负责人。

综上所述,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并不可怕,我们只要善于引导,积极应对,网络将会促使突发事件尽快得到解决,从而成为提升政府公信力,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和谐有序的建设性力量。

参考文献:

[1]祝华新.2007中国互联网舆情分析报告.今传媒,2008,(2).[2]郭严.发挥网络在突发事件中的舆论引导作用.新闻传播,2006,(7).[3]项宁一.互联网时代突发事件的传播应对.新闻实践,2006,(11).

第二篇: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政府治理研究

公共行政研究前沿结课论文

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研究

姓名:崔彤彤

学号:100107040

3班级:行政管理10-0

2突发事件网络舆情危机的政府治理研究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网络用户的普及,网络监督日益成为架设在党委、政府和群众之间的重要桥梁。和传统媒体监督相比,网络监督具有其独特优势和强烈的时代特征,网络舆论强大的社会力量改变了突发公共事件政府舆论管理理念,带来政府管理方式的巨大变革。本文阐述网络舆情基本概念并分析我国的现状,对政府网络舆论危机管理提出了几点策略。

关键词:突发事件;网络舆情;政府治理;预警机制

一、网络舆情的内涵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等。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各类突发事件是影响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突发事件具有难预测性、前设立与多等特征,而网络媒体传播迅速且难以控制,两者结合非常容易形成舆论,每一次突发公共事件的发生,几乎都在网络媒体引起巨大反响,经过民众的讨论进而产生强大的舆论压力,达到任何部门、机构都无法忽略的地步。

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互联网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映。网络舆情就是通过

[1]P53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各种不同情绪、态度和意见交错的总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和倾向

性。

二、我国网络舆情危机管理政府引导现状

网络舆论作为一种新型的公众话语权的表达方式已经显示出其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如何实现对网络舆论的有效管理,成为当今政府行政管理的重点。网络舆论管理是在新媒体环境下产生的一种政府网络舆论管理方法,目前我国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的重点主要集中在对信息资源的控制、对网络环境的管理、网络安全的管理等方面,虽略有起步和发展,但是仍存在很多不足。

(一)以政府为中心,陷入管理困境

目前我国形成了以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为主干,中央和地方重点新闻网站优势互补的中国网络媒体的基本体系。政府网络舆论管理的权利意识,是政府形象危机的思想根源。长期以来所产生的以政府为中心的舆论管理理念和重堵轻疏的传统思维习惯积累效应,加上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亲民意识、责任意识淡薄,导致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危机。

(二)垄断决策信息缺乏,政府与网民之间的互动渠道不通畅

政府是社会各界资源最大的占有者,掌握着大部分 社会、经济、文化信息及全部的公共政策和法律信息。但是在现实中,政府没有外界的压力很难主动公开政治信息,而且目前我国政府部门与公众的信息互动渠道较为单一,主要渠道都是单向性传播的。近年来虽然政府部门主动公开信息的意识有所加强,但仍受到传统思维的影响,与民众缺乏及时的沟通,无法满足民众的知情权,不能及时回应社会上出现的质疑。

(三)法制不健全,危机预警机制缺失。

一般来说,法律控制是最有效的管理手段,我国现有的各项紧急状态法律具有很强的独立性,部门管理色彩严重,难以保证在应对危机时能够有效协作,而且现有法律之间存在着很大的矛盾和冲突,法律规定内容上的不完善给政府公共危机管理实践和责任的追究造成很大困难。

三、危机事件政府管理引导策略

网络时代政府不再是信息权和话语权的垄断者,而是民众知晓权与表达权的服务者,因

此政府在危机事件网络舆情的管理中,要转换管理理念,正确引导。

(一)发挥传统媒体的作用,同时加快建设主流媒体的网络管理

网上舆论往往因事而生、因时造势,特别是信息时代,若“三人成虎”的效应被现代传媒急剧放大,将难以遏止一些流言、谣言的传播,因而更容易导致网络舆论和社会舆论的震荡。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新闻媒体将网上舆论加以概括和集中报道,实际上起到了将其影响“放大”的作用。只有通过新闻媒体适时报道披露事实或澄清事实,使谣言止于真相,用透明赢得民心,才可以有效促使舆论震荡的转变。

(二)构建政府与民众间的常设互动平台,坚持信息公开

政府在突发公共事件管理中必须遵循信息公开原则,政府或网络必须及时发表声明,传达官方声音,引导舆论,同时减轻人们因不明事态真相而产生的不安和恐惧,向社会公布事实真相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营造宽松透明的网络舆论环境。

(三)建立完善、系统的政府应急网络舆论监控体系

戴维斯.杨说“面对任何危机,你首要的目标是尽快结束危机,而比这更重要的事做到防患于未然。”网络舆情危机的本质是政府形象的危机,政府必须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充分利用政府网站的平台,及时了解民情,根据民众需要调整服务方式,通过对网络舆论管理资源的有效配置,将网络舆情危机的管理加入政府和社会的日产管理中。

我国正处于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的舆论管理能力考验着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突发事件发生之后,海量信息充斥于网络媒体,政府需要加强引导,实现网络舆论的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毅.《网络舆情研究概论》[M],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第三篇:网络舆情现状

网络舆情的现状

我国当前“网众”数量与力量均呈上升态势。不同于以往呈原子状态的个体分散网民,一个由“网络化用户”构成的“网众”群体已悄然崛起,以数亿计的庞大数量构成了一个“压力集团”。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截至2011年底的数据,中国网民规模已达5.13 亿,其中48.7%的网民在使用微博,手机网民规模达3.56亿;另据调查,超过66%的中国网民经常在网上发表言论并就各种话题进行讨论,充分表达思想观点和利益诉求。但是网络舆情在集中民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

(一)网络舆情的积极作用

1、网络舆情能够快速集中和表达民情民意,是网民参政议政的重要渠道。

通过网络表达观点诉求已成为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部分。当某一社会事件被迅速关注而成为热点或公共性事件时,由数量庞大的“网众”积聚的舆论压力和行动力量,便不容忽视—其可能不再局限于言论自由范畴内的“说”,进而转化为社会行动范畴内的“做”。比如近年来,随着“网络政治”的演进和“阳光政府”、“电子政府”的全面推进,互联网正以其自由、互动的独特性成为各阶层利益表达、情感宣泄、思想碰撞的舆论渠道。在网络监督下,我国的部分贪官被曝光,这有利于政治腐败的解决。

2、网络舆情能够有效促进大众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文化教育和生活方式的转变。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更是人际交往的一张大网,是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交流的平台,是思想碰撞和交融的阵地。各种网上流行语的传播、贴吧微博中的帖子和论坛等既反映某一全体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同时又会影响其他人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生活方式。

(二)网络舆情的存在问题

随着网络舆情的发展,由于网络群体众多,个人观点具有一定的偏激性和狭隘性,加之政府对网络舆情的管理与引导不当,使得某些群体借题发挥,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

1、网民对现实现象中的偏见容易造成网络舆论暴力现象,党政网络话语权受挑战。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分化有所加剧,社会各阶层之间缺乏必要的沟通与交流,这使社会舆论对政府、官员、富人、官二代、富二代、明星等群体持有相当大的偏见或敌意。当牵涉钱权利益时,民众便会形成巨大的舆论阵营,挖掘官员、富人和明星的背景,甚者捕风捉影,形成负面新闻。这会使得党政网络舆论时陷被动、失语状态。

由于处于虚拟空间中,群体状态下的公众是情绪化的,没有信仰就很容易被煽动,也很容易将毫不相干的人作为攻击的靶子,进行不负责任的攻击、侮辱和伤害。面对指责质疑,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与政府公信力面临考验,人民日益不信任党政部门、司法机关。人们甚至以民间司法的形式参与事件的调查、跟踪和执法。

2、网络作为虚拟空间,其信息的虚假性易使网络舆情失控。

由于网络发展的广泛性,造成各类网络信息同时传播,虚假信息及谣言也遍布皆是。这一类失真的信息在网络上流传容易混淆视听,引起民众不良反响。基于这些虚假信息以及谣言产生的网络舆情会在更广的网络信息平台上传播造成信息误导,不仅让网络新闻失去可信度,还造成了网络信息的严重失衡,使民众利益受到侵害,甚至还会让网络舆情出现难以控制的局面。随着人类生活快速网络化,社会利益快速向网络延伸,传统社会中的各种犯罪行为都在虚拟空间内找到了成长的土壤,网络病毒、网络盗版、网络赌博、金融诈骗等,已经极大地伤害了社会诚信,破坏了社会秩序。

3、网络舆情容易侵犯他人的私人空间和私人领域,个人信息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网络空间的虚拟化与去责任感,个人的言辞更多地呈现主观、随意的特点,给网络上人身攻击、人肉搜索、散布虚假信息,以及发动政治活动等不文明现象提供了可乘之机。” 因为网络缺乏事前审查机制,使用者常常混淆“公”和“私”的界限,公众的隐私权、名誉权屡受侵犯和践踏。人肉搜索是一种强大的搜索工具,它极大地延伸了人类的脑力和智力,然而,近年人肉搜索的泛滥使用,让人类的道德与法制经受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4、网络舆情并不一定代表真正的民意,有时甚至阉割了真正的民意。

网络舆情还时常受到网络谣言的裹挟。网络造谣者在利益驱动下,娴熟地使用着“议程设置”、“涵化培养”和“沉默螺旋”等传播技巧,恣意虚构了大量所谓的“网络民意”。

譬如,一个人可以注册多个网名,拥有数以百万甚至千万的粉丝,还可以利用技术手段,向不同网络平台瞬间发送数量惊人的内容,从而虚构出俨然颇具代表性的“民意”,表面上是很多人支持同一观点,但实际并非如此。甚至,网络舆情与真正的民意相去甚远,不仅因为参与网络表达的网民是少数,更是因为少数利益攸关者言辞激烈的表达,造成“沉默的螺旋”,掩盖了沉默的大多数的意见。

5、网络舆情中的言论自由和意识形态主导权之间的冲突日益加剧。

由于网络的公开性和自由性,有许多未经处理过的信息大规模传播形成多元性的网络舆情,不同群体对某事件存在不同的态度和个人意见,网络舆情中的多元思潮导致人们价值多元化,会出现负面的网络舆情现象。近年来的“非毛化”思潮、历史虚无主义、反对社会主义等观念在网络传播快速,范围日益扩大,不少网民在社区公开发表丑化共产党人的帖子,部分人民日益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受到巨大挑战。

第四篇: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研究

[摘要]本文通过探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之间的关系,对学生突发事件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构建提出了设想,以期高校在解决学生突发事件中通过对舆情的监控得到有效的控制,本文转自[星论文网]

[关键词]学生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监控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1-5918(2010)05-0052-03

doi:10.3969/j.issn.1671-5918.2010.05.026 [本刊网址]http://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高校学生突发事件的社会关注程度高,往往会有“一石激起千层浪”,具有很强的突然性、破坏性、扩散性、潜在性和紧迫性。近年来,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发,再加上借助网络使得影响越来越大,原因越来越错综复杂,尤其是群体性突发事件从范围、对立情绪到破坏性都更加严重。因此,通过构建完善的网络舆情监控机制,妥善处置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

高校学生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由于自然的、人为的或社会政治的原因引发的,在高校内部突然发生的,大学生起主导作用的,不以高校管理者的意志为转移的,对学校的教学、工作、生活秩序造成一定影响、冲击或危害的事件。

(一)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类型及特征

1.高校突发事件的类型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表现为以下几类:群体行动类事件,如要求权利或待遇的静坐事件等;心理情绪类事件,如因人际关系、情感、就业等压力,学生出现忧郁、急躁、失眠等心理疾病;极端行为类事件,学生因就业、考研等心愿未遂,产生逆反心理,例如自杀、报复等事件;学校安全事故类事件,如师生突发流行病、大规模食物中毒等;师德学风类事件,如行政管理人员严重渎职,教师出走造成不能按时上课和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考试作弊引发事件等。

2.高校学生突发性事件的特征

高校学生突发事件最大的特点就是“突发性”,这也就决定了突发事件的具体时间、实际规模、具体态势和影响难以预料,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其量能、声势、规模会迅速的扩散,一般具有突发性,群体性,对抗性,隐蔽性,持久性等特点。

(二)高校学生突发事件与高校网络舆情

网络舆情是由于各种事件的刺激而产生的通过互联网表达和传播的人们对于该事件的各种情绪、态度、意愿交叉的总和,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论坛、博客、聚合新闻(RRS)等。网络舆情的特点与形成见下图:

网络舆情突发事件是通过网络舆情的演化而导致在现实中触发突发事件,是一种非常规突发事件。高校学生是网络利用率极高的一个群体,也是网络舆情的主要生成力量和影响对象,网络舆情是高校学生群体性突发事件发展演变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校学生突发事件频繁发生都与网络舆情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校网络舆情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三类:一是自然型突发事件;二是社会型突发事件;三是内部产生型突发事件,四是外部传入型突发事件。高校网络舆情除具有网络舆情的一般特点外,还具有一些新的特点:一是直接性。通过 BBS, 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 学生可以立即发表意见, 下情直接上达, 民意表达更加畅通;二是突发性。校园内学生访问的站点相对较为集中, 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 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 就可以成为点燃舆论的导火索;三是偏差性。由于学生人生阅历较浅, 网络上发言者身份可以隐蔽, 加之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 网络成为一些学生发泄情绪的空间, 舆论的理性因素缺乏。

二、高校网络舆情对学生突发事件的影响

美国学者戴维·波普诺指出:“控制是指对人们的行动实行制约和限制,使之与社会规范保持一致的社会过程。”传统媒体是通过“把关人”程序来控制信息的产生与传播的,但在网络媒体中,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发布和接收信息,传受双方角色模糊。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信息传播的自由化,给网络把关带来了困难,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再能完全决定和控制所传递信息的内容。由于网络传播把关功能的缺失和弱化,网络舆情常直接酿成了群体性事件,或间接推动了群体性事件的恶性发展。

在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过程中,校园网络(尤其是BBS)媒介参与其间,会产生许多负面影响。首先,由于网络媒体不真实、不适当的信息传播,甚至歪曲事实的报道,情绪化的、偏激的评论,往往会误导学生,对事件的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次,当学生受到网络虚假信息的鼓动,一些群体性事件可能造成甲地骚乱、乙地声援、丙地联动的情况,朝着规模更大、危害更加严重的方向发生变异。第三,校园中的学生事件往往暴露了社会的丑陋面和诸多的负面信息,而网络媒体不加过滤,有意或无意地放大渲染,过度宣传社会阴暗面,会对学生的思想形成强烈冲击,容易产生情绪低落、埋怨、激愤的反社会心理。而且,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削弱了信息发布者的责任感和受到社会惩戒的担心,有时会诱发某些人的破坏欲望。

三、高校学生突发事件处置中网络舆情监控机制的构建

(一)建立校园三大工作体系,增强网络舆情工作系统性

1.建立舆情收集工作体系并及时上报

首先,辅导员和班级干部等学生保持通畅的信息交流渠道,通过他们第一时间了解发生在身边的突发事件,并迅速上报给院系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院系了解事件后立即向党委宣传部或学校层面汇报;整合建立起一个高效的网络核心工作团队合作工作体系,由一个职能部门(比如党委宣传部)统一领导,共同保障高校网络舆情的健康运行;建立高校网络舆情工作体系,该体系由学校宣传部、校办、学工部门、保卫部门、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组成,由网络舆情协调领导小组统一领导,组长可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担任。(下图为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舆情工作体系)

其次,采取两级报送体系,在学生突发事件发生之后,学校应及时对有关部门进行沟通,协同应对突发事件。由舆情工作体系所采集到的信息,经党委宣传部和及其所属核心工作团队的整理与归纳,将网络舆情信息按照事件的性质分等级,整理报送上级。通过学校报送系统或渠道将整理的学校舆情专报报送校领导、各职能部门;完成教育部思政司的舆情报送任务,形成高校网络舆情专报通过VPN专用传输系统及时报送教育部。

2.重视网络维稳信息的收集

高校在处理学生突发事件过程中,必须得提高掌控网络舆情的能力,努力做到“防患于未然”,“未雨绸缪”。首先利用计算机技术完成对于热点和敏感话题的收集,对于某种带有倾向性的观点进行统计分析,进而形成直观的网络舆情总体趋势的判断,为决策提供依据;其次,建立校园内的网络舆情队伍信息库,将网络舆情相关研究人员以及具有丰富经验的实际工作人员纳入其中;然后通过经验丰富的研究人员的分析判断;最后,将有关舆情信息制作成简报,及时准确地向上级管理部门反馈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的网上舆情,为领导者提供决策依据。

3.高素质网络舆情队伍的培养

要培育一支理论水平高、网络技术过硬的导控小组,以主动参与的方法,激发和引导多数学生的“理性声音”,占领校园网络舆情的阵地,同时增强自身在网上的凝聚力和影响力。要有制定完善的组织架构、组织机制和组织制度,由专门的主管领导负责监督和指导工作,并由专职指导老师负责日常工作,吸引一批思想素质高且成绩相对优秀的志愿学生以兼职的方式参与工作,积极参与校园BBS热点话题的构建和讨论,形成良好的群体共鸣,对校园网络舆情的收集和引导工作,实现对校园突发事件网络内容的有效控制。此外,要加强网络引导员和评

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网络论坛学生管理员的作用,定期召开BBS站务人员、版主交流活动,交流网络管理问题和及时制作网络舆论动态,并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进行研讨。

(二)构建高效的学生突发事件网络监控系统

1.建立对学生突发事件网络监控系统

信息是危机预警机制设计的关键,要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建立实时、自动的信息监测系统,包括网络信息监控设备、实名认证系统和日志记录设备。实名认证和日志记录可有效地阻止别有用心的人匿名登录BBS制造有害舆论。鉴于实名认证和日志记录在实际的网络监控中只能是一种事后干预的形式,并不能及时掌控网络舆情,这还需依靠网络监控系统来实现。网络信息监控系统主要采取网关旁路侦听的方式接入,一般是基于TCP协议的6种主要应用服务和UDP协议进行监控,可以监控即时通讯和网络聊天内容。

2.构建运用有害信息过滤系统

防范有害信息,传统的解决方法主要是针对网络进行限制,分为三类:断开物理连接、地址库过滤和防火墙过滤。但这三种过滤方法均存在着影响网络正常使用、地址库更新、对邮件无法控制等问题,因此我们可以采用地址库过滤和内容分析结合的方法,采用硬件设备接入的方法主要有主干网接入和旁路侦听两种方式,主干网接入可直接屏蔽检测到的有害信息进入网络;旁路侦听主要采用数据包干扰的方式阻止有害信息进入,从效果上看主干网接入方式更可靠但对设备的要求更高。

3.充分利用网络系统设备加强排查能力

高校在构建校园网络时应当考虑能为突发事件发生后不良信息的发布进行查处提供必要的线索和证据支持,通过完善网络建设,改进安全检测系统来增强对突发事件的排查,如:日志记录设备供上网情况记录;实名认证和组测设备能提供嫌疑人身份;信息监控设备能提供作案流程和信息源,网络信息侦察系统和在线仿真系统能提供实用的方法等。通过利用网络系统设备的合理使用,能保障校园网路的通讯、舆情安全,排除校内的不稳定因素和学生突发事件隐患,能为思政工作提供工作目标和方向。

(三)建立健全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的教育机制

思想政治教育是引导舆论、加强沟通、化解矛盾、鼓舞士气的重要手段,法律是政治思想的具体化、条文化,是国家政策的反映,它的作用之一就是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从而遏制一切不道德的行为,法律本身就承载着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法制教育恰恰就是运用秩序、正义、自由、效益、公平、平等、人权等现代法律精神去培养和教化学生形成社会主义义利观,使他们将法律精神的意志、规则、知识、价值等融汇于自己的思想品质、道德观念和日常行为之中,将法律外化上升为道德内化,最终在他律的范围内把自己塑造为自律、自觉、自在、自为的人,因此,将法制和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贯穿于群体性事件的全过程,是高校预警机制的重要环节,我们必须建立健全与法律法规相协调、与全面发展相适应的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制度体系,加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的学习,根据《高等教育法》、《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并完善科学合理的学生管理制度,寓法制教育于课堂教学和各项活动之中,让学生在利用网络的同时树立起法律意识和伦理道德意识。

参考文献:

[1] 唐均.公共部门的危机公关与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10).[2] 唐均.政府形象与民意思维[M].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6).[3] 郑广峰.大学生突发事件的处理及预警机制的构建[J].世纪桥,2010,(5).[4] 郑恒毅,王健卉,李学静.高校网络舆情安全硬件保障体系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5] 冯润民.高校学生突发事件诱因及应对机制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09,(3).

第五篇:网络舆情分析技术的研究

网络舆情分析研究

舆情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空间内,围绕中介性社会事件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民众对社会管理者产生和持有的社会政治态度。它是较多群众关于社会中各种现象、问题所表达的信念、态度、意见和情绪等等表现的总和。网络舆情形成迅速,对社会影响巨大,不仅需要各级党政干部密切关注,也需要社会各界高度重视。随着因特网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网络媒体已被公认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网络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网络环境下的舆情信息的主要来源有:新闻评论、BBS、聊天室、博客、聚合新闻(RSS)。

网络舆情表达快捷、信息多元,方式互动,具备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网络舆情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性,通过BBS,新闻点评和博客网站,网民可以立即发表意见,下情直接上达,民意表达更加畅通;

2、突发性,网络舆论的形成往往非常迅速,一个热点事件的存在加上一种情绪化的意见,就可以成为点燃 一片舆论的导火索;

3、偏差性,由于发言者身份隐蔽,并且缺少规则限制和有效监督,网络 自然成为一些网民发泄情绪的空间。在现实生活中遇到挫折,对社会问题片面认识等等,都会利用网络得以宣泄。因此在网络上更容易出现庸俗、灰色的言论。

与国外相比,我国网络舆情还存在以下特殊情况:一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曾长期处于封闭状态,容易受到外来思想文化的冲击。二是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矛盾,容易使一些人出现情绪化冲动,以致不能明辨是非。三是少数社会管理者对于舆论习惯于回避或堵塞。因此,网络这把锋利的“双刃剑”在提供了下情上达的便捷方式的同时,也对我国政治 安全和文化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西方国家利用网络对我国 进行“西化”“分化”,网上思想舆论阵地的争夺战日趋激烈。二是传统的政治斗争手段,在网上将以更高效的方式实现,利用网络串联、造谣、煽动将比在现实中容易得多,也隐蔽 得多。三是通过网络,西方的观念、生活方式可以便捷地渗透进来。对于网络舆情的这些特点,社会管理者应当了然于心。对现实中出现的各种网络舆论,社会管理者应能做出及时反馈,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因此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网络舆情予以分析,从而进行控制和引导。由于网上的信息量十分巨大,仅依靠人工的方法难以应对网上海量信息的收集和处理,需要加强相关信息技术的研究,形成一套自动化的网络舆情分析系统,及时应对网络舆情,由被动防堵,化为主动梳理、引导。

这样的系统应该具备以下功能:首先是舆情分析引擎。这是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功能,包括:

1、热点话题、敏感话题识别,可以根据新闻出处权威度、评论数量、发言时间密集程度等参数,识别出给定时间段 内的热门话题。利用关键字布控和语义分析,识别敏感话题。

2、倾向性分析,对于每个话题,对每个发信人发表的文章的观点、倾向性进行分析与统计。

3、主题跟踪,分析新发表文章、贴子的话题是否与已有主题相同。

4、自动摘要,对各类主题,各类倾向能够形成自动摘要。

5、趋势分析,分析某个主题在不同的时间段内,人们所关注的程度。

6、突发事件分析,对突发事件进行跨时间、跨空间综合分析,获知事件发生的全貌并预测事件发展的趋势。

7、报警系统,对突发事件、涉及内容安全的敏感话题及时发现并报警。

8、统计报告,根据舆情分析引擎处理后的结果库生成报告,用户可通过浏览器浏览,提供信息检索功能,根据指定条件对热点话题、倾向性进行查询,并浏览信息的具体内容,提供决策支持。其次是自动信息采集功能。现有的信息采集技术主要是通过网络页面之间的链接关系,从网上自动获取页面信息,并且随着链接不断向整个网络扩展。目前,一些搜索引擎使用这项技术对全球范围内的网页进行检索。舆情监控系统应能根据用户信息需求,设定主题目标,使用人工参预和自动信息采集结合的方法完成信息收集任务。第三是数据清理功能。对收集到的信息进行预处理,如格式转换、数据清理,数据统计。对于新闻评论,需要滤除无关信息,保存新闻的标题、出处、发布时间、内容、点击次数、评论人、评论内容、评论数量等。对于论坛 BBS,需要记录帖子的标题、发言人、发布时间、内容、回帖内容、回帖数量等,最后形成格式化信息。条件允许时,可直接针对服务器 的数据库进行操作。舆情分析系统的核心技术在于舆情分析引擎,涉及的最主要的技术包括文本分类、聚类、观点倾向性识别、主题检测与跟踪、自动摘要等计算机文本信息内容识别技术。这些技术一向是国内外信息工作者关注的领域。文本检索会议(TREC)、情报检索专业组会议(SIGIR)、文本检测与跟踪会议(TDT)等都是展示此类技术最新研究成果的最主要的国际会议和论坛。其中基于关键词统计分析方法的技术相对比较成熟,但在其有效性方面还有很大的提高空 间。近年来,专家学者一直在研究更加有效的方法,其中基于语义的内容识别方法是当前研究的重中之重,虽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但仍存在很多问题和困难需要克服。为了增加我国网络信息控制能力,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加强相关技术的研究。

一、方正互联网舆情分析平台(1)方案特点

北京方正电子政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的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以整合互联网搜索技术及信息智能处理技术,通过知识管理的方法,对互联网海量信息进行自动抓取、自动分类、自动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实现用户的网络舆情监测和新闻专题追踪等信息需求,形成简报、报告、图表等分析结果,为客户全面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做出正确舆论引导,提供分析依据。1信息采集:互联网信息(新闻、论坛等)的实时监测、采集、内容提取及排重。2信息处理:对抓取的内容进行自动分类聚类、主题检测、专题聚焦等。3信息服务:将采集并分析整理后的信息直接为用户或为用户辅助编辑提供信息服务,如自动生成舆情信息简报、追踪已发现的舆论焦点并形成趋势分析,用于辅助各级领导的决策支持。(2)应用特点

方正智思知识管理平台软件是一款中文智能信息挖掘与处理的平台软件,它是以北京方正电子政务技术有限公司多年积累的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图形图像处理技术和中文自然语言处理技术为基础,融合了最新的人工智能、信息检索、文本数据挖掘和互联网技术的研究成果,实现了对海量文本、图片、视音频等数字化内容进行智能采集、智能处理、智能检索和智能分析的功能。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是以北京方正电子政务技术有限公司自主研发的方正智思为基础,依据市场需求进行针对性的客户需求定制和开发而形成的应用系统,用以辅助用户解决在海量数据环境下所面临的难题,推动各级政府的宣传机构、大众传媒的信息化进程,助力信息传播。

特点一:提高工作效率,扩大监控范围

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针对互联网的信息进行收集和分析,以计算机智能处理技术辅助舆情信息汇集整理和分析,不仅有效的提高工作效率,改善人工舆情监测的弊端,而且通过本系统,能增加设置媒体舆情监测的数量,扩大舆情监测对像范围,做到了高品质,大范围的深入分析监测,搞高了监测结论的可信性和准确性,降低了人力成本。

特点二:生成智能舆情报告(包括舆情简板和舆情专报)

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凭借北京方正电子政务技术有限公司多年的科研成果,结合内容管理技术、知识管理技术及互联网相关技术,能够对一段时间范围内新出现的社会舆论热点,生成智能舆情报告。舆情简报图文并貌,直观的体现互联网焦点和热点新闻主题。舆情专报对重要的热点新闻信息进行分析和追踪,对于突发事件引起的网络舆情,可以及时掌握舆情爆发点和事态发展趋势。

另外,运用该系统,能够有效的降低人工分析检测误差,通过对网络信息源的采集、整理、监测和分析,不仅有效降低人工分析监测误差,而且利于形成高标准高质量的监测报告,便于相关部门快速掌握社会思想动态,为制定相对应的执行方案提供了可信的分析依据。

特点三:辅助判断网络新闻和评论的正面和负面信息

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支持人工判断标注信息属性,例如,紧急度、密级度、观点倾向等等。可按照信息属性排列信息,例如按照时间排列、观点倾向排列等等。通过系统的统计分析功能,对某社会突发事件的网络新闻和评论的正面负面信息做数据分析,用直观的图表反映网络新闻热点的发展趋势分析。

(3)技术特点

自然语言处理技术

据统计,当前数字化的信息中80%的信息以非结构化的形式存在,其中大部分信息以自然语言描述形式的文本。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作为一个信息资讯分析应用系统,能够对自然语言描述文本形式进行深入的分析挖掘。

自动分词技术

自动分词技术是中文信息处理与分析的基础。错误的分词将导致完全错误的信息语义。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中以词典和规则为基础,综合利用了基于概率分析的语言模型方法,使分词的准确性达到99%,并可根据不同的应用进行适合特定要求的分词。

自动关键词与自动摘要技术

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在篇章语义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词频、词性、位置信息,实现准确的自动关键词与自动摘要。同时利用指代消解等技术使得摘要更具可读性。

全文检索技术

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的全文引擎将传统的全文检索技术与最新的WEB搜索技术相结合,大大提高检索引擎的性能指标。同时融合了多种相关技术,提供丰富的检索手段以及同义词等智能检索方式。

自动分类与自动聚类

分类是通过对训练集的学习,得出每一分类的属性特征的模型,然后使用这一模型对未知分类情况的数据进行分类。典型的应用是系统通过对部分已知分类文档的学习训练后,对文档集进行自动分类。它区别于聚类的关键是它有个学习的过程。

聚类是将数据集合中的数据划分为具有一定意义的子集,使得不同子集中的数据差别(距离)尽可能大,而同一子集中的数据差别(距离)尽可能小。典型的应用例子是,在空间数据库中,根据数据点的空间分布情况,将数据点分成不同的簇。

相似搜索与消重

相似搜索是在对象集合中,找到与指定的查询对象相似的对象实例或对象子集。例如:从WEB中找出与指定内容相似的页面、图片或其他信息。在实际应用中,找出舆情信息内容几乎相同的文章,实现对舆情信息的消重;根据文章主题相似性,形成专题报道,背景分析等等。(4)市场意义

运用方正智思舆情预警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宣传业务部门可以有效的规范互联网信息,引导健康有益的舆论导向。该系统对于促进加强互联网信息监管,组织力量展开信息整理和深入分析,应对网络突发的公共事件,全面掌握社情民意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中国舆情网PALAS(帕拉斯)网络舆情监控系统

中国舆情网(PubTopic.org)是由复旦大学舆情研究实验室共同主办的国内最大的专业化舆情研究与舆情监测数据平台,它涵盖日常舆情监测、舆情专题、地方舆情、舆情研究频道、舆情报告免费下载、舆情搜索等多个栏目,其首推的中国地方舆情排行榜,是国内唯一按照地方来进行的专业舆情排行榜,在业内形成了广泛的影响力。同时,它提供覆盖全网的舆情监测分析服务,包括:

1、实时舆情监控系统:PALAS(帕拉斯)。它主要面向政府机构和企业,包括政府宣传部门、政府信息中心、网络舆情监督部门、公安机关、网络安全部门,以及上市公司、集团企业、信息咨询公司等,并为它们提供量身定制的网络舆情监控、重点事件追踪以及舆情数据分析。

2、舆情分析报告。它涵盖日报、周报、预警简报(随日报发送)、事件专报(随周报送)及专题研究报告五种。中国舆情网运用帕拉斯(PALAS)舆情监控系统,对平面媒体、广播电视和网络媒体(包括新闻网站、博客、论坛)进行全面监测,按照新闻价值高低和政治敏感度两大标准进行人工筛选,特别是关注突发热点事件、影响社会稳定的风险议题、网民热议的民生话题等,最后选出“关注舆情”,包括“重点舆情”等篇目,再按照媒体分类和新闻议题类别进行人工聚焦检索,分类分析,概括分析,最终形成其旗下的品牌栏目之一《舆情报告》。

三、Web Spider蓝蜘蛛网页抓取工具 本工具可以抓取互联网上的任何网页,包括需要登录后才能访问的页面。对抓取到页面内容进行解析,得到结构化的信息,比如:新闻标题、作者、来源、正文等。支持列表页的自动翻页抓取,支持正文页多页合并,支持图片、文件的抓取,可以抓取静态网页,也可以抓取带参数的动态网页,功能极其强大。用户指定要抓取的网站、抓取的网页类型(固定页面、分页显示的页面等等),并配置如何解析数据项(如新闻标题、作者、来源、正文等),系统可以根据配置信息自动实时抓取数据,启动抓取的时间也可以通过配置设定,真正做到“按需抓取,一次配置,永久抓取”。抓来的数据可以保存到数据库中。支持当前主流数据库,包括:Oracle、SQL Server、MySQL等。本工具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编辑手工处理信息的模式,能够实时、准确、一天不间断为企业提供最新资讯和情报,真正能为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系统功能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抓取工具主要包括5个模块: 1 网页抓取配置模块

页面配置用于对要抓取网站的页面进行分析配置,这是进行抓取配置的第一步,主要功能包括增加页面基本信息配置、修改页面基本信息配置、删除页面基本信息配置、页面定位信息配置、URL配置、URL参数配置、页面解析、页面入库、下级页面配置、设置抓取时间、启动抓取、复制页面配置等功能。2 页面解析配置模块

页面解析主要功能包括:增加页面解析配置信息,修改页面解析配置信息,删除页面解析配置信息,增加值替换信息,修改值替换信息,删除值替换信息等。3 页面入库配置模块

页面入库主要功能包括:增加页面入库数据表,修改页面入库数据表,删除页面入库数据表,增加字段对照值,修改字段对照值,删除字段对照值等。4 页面信息抓取模块 5 其他辅助功能模块

辅助功能主要包括登录、修改管理员信息、系统参数配置、入库数据表配置、抓取统计、查看网页源码、软件注册等。

抓取系统使用流程: 1登录:进入系统

2入库数据表配置:设置本系统将要使用的数据库和数据表信息 3页面配置

页面基本信息配置:要抓取一个网站,首先要配置该网站的基本信息,作为入口 URL配置:配置要抓取页面的URL 定位信息配置:配置要抓取页面内容的具体定位信息

下级页面配置:对于任何页面,都可以根据该页面解析出来的URL,增加子页面,可以深度挖掘想要的信息。4页面解析

页面解析配置:配置要抓取页面内容的具体解析信息 值替换:对需要替换的页面数据项信息进行替换设置 5页面入库

设定入库数据表:设定该页面要入库的数据表

入库字段对照值:设定该页面数据项和数据表字段的对照关系 6执行页面信息抓取 查看抓取日志

下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精选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现状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精选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随着当前社会对幼教重视程度的提高,将孩子送入一所办学条件好、师资力量强的幼儿园学习日益成为广大家长的共识。而鉴于我国目前并未......

    【论文】医院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

    医院网络舆情危机对策研究 潞安集团总医院 靳伟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网络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和反映社情民意的主要渠道。对此,胡锦涛总书记......

    网络舆情分析

    《网站浏览与分析》 题目:析 期 末 作 业 (2016-2017学年第2学期) 中国留学生毕业演讲事件网络舆情分 学 院 网络传播学院 专 业 传播学(网络传播方向) 班 级 传播学1401班 姓......

    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部队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研究 摘要:本文运用危机管理学、信息传播学等理论,探讨了当前网络舆情的主要特点,借鉴危机管理SR模型提出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SR模型概念,并概述了我军网络......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点网络舆情分析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关键点网络舆情分析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网络舆情分析师,除了掌握基本的舆论学、传播学等理论知识以外,还应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分析研判和危机管理思维。特......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精选范文: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共2篇)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在......

    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

    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课题组,下设一个综合材料组和三个调研小组,分机关、事业、企业三块开展调研,以问卷调查、座谈、走访等形式,对全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