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时间:2019-05-15 05:23: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第一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

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办发〔2010〕47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10〕25号)精神,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提出以下意见,请认真贯彻执行。

一、明确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1.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机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促进企业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重要方式,能够有效降低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的成本和技术风险,对推动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省是国内率先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试点的省份之一,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具有较好基础。但总体看,我省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的机构综合实力不强,存在市场机制不完善、行业发展不规范等问题,难以满足当前节能服务市场需要。各级、各部门和广大企业要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以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作为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重要抓手,营造良好政策环境,创新实施机制,强化工作措施,努力实现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突破。

2.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节约资源基本国策,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形成特色明显、优势互补、充满活力的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新格局。

3.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4.发展目标。到2012年,壮大一批综合性节能服务机构,发展一批重点行业领域的节能服务公司,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中介机构,初步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体系。到2015年,节能服务队伍进一步壮大,核心竞争力和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节能服务产业不仅服务省内市场,而且走向省外和国外,带动全省节能技术和节能装备产业快速发展。

二、大力发展节能服务机构

5.放宽市场准入。放宽对节能服务机构的注册准入条件,除国家法律、法规和国务院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节能服务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条件。

6.加强分类指导。深入分析全省节能服务产业现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扎实推进节能服务机构发展。支持具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节能服务公司,整合资源,联合重组,增强核心竞争力,拓展服务领域;鼓励节能技术和管理水平高的大型重点用能单位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培育一批有特色、高水平的节能咨询、设计、评估、检测、诊断、培训等专业服务机构,开展专业化节能服务。

7.加强人才培养。完善人才培训、引进、使用和激励制度,建立高素质节能服务人才队伍,积极创造条件,吸引节能服务领域高级人才集聚山东,为全省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8.强化科技支撑。加大节能科技研发投入力度,鼓励节能服务机构自主研发或联合攻关,掌握先进的节能技术,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节能产品,为开展节能服务提供技术保障。

9.加快对外开放。鼓励国内外技术、资金密集型的专业服务机构进入我省,吸引国外知名节能服务公司将其总部、地区总部、采购中心、研发中心等落户我省,提高合资、合作的质量和层次,形成战略伙伴,带动我省节能服务机构的发展。积极推动我省节能服务机构开拓省外市场,抓住节能减排的机遇,加快发展壮大。

10.加强监督管理。省节能主管部门要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对符合支持条件的节能服务公司实行审核备案、动态管理。积极向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推荐节能服务机构。建立、完善节能服务标准,严格质量监督,促进节能服务机构健康发展。

三、积极培育节能服务市场

11.加强能源审计和监察。进一步完善节能标准,加强对用能单位执行能耗标准的审计监察,督促不符合标准要求的用能单位加快节能技术改造,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2.发挥机关的示范带动作用。全省各级各类机关以及全部或部分使用财政性资金的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事业单位和团体组织,在实施节能改造时,应积极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省级机关要率先通过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3.推进重点用能单位节能改造。鼓励利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淘汰落后高耗能设备,加快推广高效节能机电产品,高效照明产品等。鼓励用能单位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十大节能工程”。

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14.落实国家扶持政策。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选择节能潜力大、预期节能效果好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按程序逐级向国家推荐,争取国家资金扶持。同时,各级政府相关专项资金要按照有关政策要求,给予相应支持。加强项目跟踪监管,定期调度检查项目情况,确保资金使用效益。

15.支持节能诊断服务。围绕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节能服务信息发布、节能诊断、节能量审核、节能专家库管理等中介服务。

16.落实财政供养单位节能改造会计政策。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

五、积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17.落实税收减免政策。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年度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18.落实账务应税处理政策。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鼓励税务代理机构开展节能服务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研究,规范节能服务产业税收减免程序,协助企业做好应税处理账目,依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六、加大信贷支持力度

19.搭建银企对接平台。定期向金融机构推介资信优良节能服务机构和预期节能效果显著的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向节能服务机构推介相关贷款品种,引导和推动金融机构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力度。

20.创新信贷服务方式。鼓励商业银行根据节能服务产业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机构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通过应收账款抵押等方式,拓展可抵押品范围,畅通节能服务机构融资渠道。

21.完善信用担保体系。鼓励引导省内政策性担保机构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贷款的担保支持,创新运用未来收益权质押、互保联保等反担保措施,积极为节能服务机构提供信用担保。

22.拓宽融资渠道。积极利用世行、亚行等国际金融机构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鼓励风险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等进入处于初创阶段的科技型中小节能服务机构。引导民间资本、大企业资金投向合同能源管理项目,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七、加强组织领导

23.明确职责分工。加强对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组织领导。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牵头负责全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工作,统筹安排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等扶持资金,加强监督管理。省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落实国家

节能服务产业财税优惠政策,研究提出具体实施细则。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银监局、省金融办负责组织协调商业银行加大对节能服务机构信贷融资支持力度。各市要根据当地实际,加强对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组织领导,明确责任部门,制定配套措施,狠抓工作落实,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24.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对合同能源管理、节能诊断服务项目的监督管理,充分发挥节能监察和财政评审机构作用,做好项目节能量、财务核查工作,确保项目取得实际节能效果和财政资金规范使用。把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督查和考核范围,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政策落实到位。

25.加强中介服务。支持建立节能服务产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中介组织在企业和政府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为企业提供信息、培训、咨询、市场营销和技术交流等服务,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做好信息统计、行业管理等工作,制定行业规划和行业自律公约,加强行业自律,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26.营造浓厚氛围。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平台,大力开展政策宣传,普及合同能源管理和节能服务产业相关知识,推广典型,强化全社会对节能服务产业的认同度,提高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机制的认识,为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年八月十二日

第二篇: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扶植节能服务产业

大力推行合同能源管理 扶植节能服务产业

发布时间:2012年01月09日 09时41分

作者:

查看次数:179次

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发布文件《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渝办发〔2011〕371 号),对我市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扶植节能服务产业工作进行了部署,明确了优惠政策,加强了可操作性。

合同能源管理是一种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合同能源管理的推广工作,国务院专门印发文件(国办发〔2010〕25号),并设立专项资金奖励开展合同能源管理的节能服务公司。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税务总局对合同能源管理有关扶植政策也下发了一系列落实文件。

截至目前,我市已有23家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审核备案,并确定了16家市级节能服务公司。下一步,市级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将按照市政府要求,抓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作,落实有关优惠政策,扶植我市节能服务产业发展壮大。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重庆市民政局关于做好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和管理

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渝科委发[2007]67号)

各区县(自治县)科委(科技局)、民政局,有关单位:

为做好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和管理工作,根据国务院《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科学技术部、民政部《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结合我市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审查与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申请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具备下列条件:

(一)符合国家规定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从事的业务范围;

(二)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

(三)有与其业务活动相适应的从业人员及合法财产;

(四)有必要的场所;

(五)国家规定的其他条件。

二、申请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举办者应向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交下列材料:

(一)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申请书;

(二)场所使用权证明材料和与开展业务相关的设备清单;

(三)验资报告;

(四)举办者及拟任负责人的基本情况、身份证明,从业人员中主要科技人员的专业技术资格证明材料,包括学历证明、工作简历、在科学技术活动中作出的主要贡献和能够体现科技水平的其他证明材料等;

(五)章程草案。

三、设立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按以下规定办理:

(一)开办资金为100万元以上(含100万元)的,举办者应当向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到市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二)开办资金为100万元以下的,举办者应当向其所在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查批准后,到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应当报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四、市和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接到举办者申请20个工作日内作出审查同意或不同意的决定。

举办者凭市和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审查同意决定书到市和区县(自治县)民政部门办理登记。

五、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章程应当包括下列事项:

(一)名称、住所;

(二)宗旨和业务范围;

(三)组织管理制度;

(四)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的产生、罢免的程序;

(五)资产管理和使用的原则;

(六)章程的修改程序;

(七)终止程序和终止后资产的处理;

(八)需要由章程规定的其它事项。

六、经民政部门登记的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按照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活动,不得从事营利性经营活动。

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超出其章程规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进行活动的或从事营利性的经营活动的,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七、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不得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按照《条例》相关规定处理。

八、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应按照财政部颁布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依法进行会计核算,建立健全内部会计监督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和完整。

九、负责登记审查工作的科技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条例》、《办法》等规定行使登记审查职能、履行监督管理职责时,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收取审查费用、管理费用;

(二)为民办非企业单位提供经济担保。

十、市和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要加强对科技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的登记审查和管理工作,按照《条例》、《办法》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检查办法》等规定开展年检工作。

十一、各区县(自治县)科技行政管理部门、民政部门在登记审查和管理工作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和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有关问题和情况要及时报告市科技行政管理部门、市民政部门。

特此通知。

二○○七年七月二十六日

发布部门:重庆市其他机构 发布日期:2007年07月26日 实施日期:2007年07月26日(地方法规)

第三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

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意见的通知

国办发〔2010〕25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已经国务院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四月二日

关于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

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 人民银行 税务总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发〔2007〕15号)等文件精神,为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合同能源管理是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运用市场手段促进节能的服务机制。节能服务公司与用户签订能源管理合同,为用户提供节能诊断、融资、改造等服务,并以节能效益分享方式回收投资和获得合理利润,可以大大降低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资金和技术风险,充分调动用能单位节能改造的积极性,是行之有效的节能措施。我国上世纪90年代末引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以来,通过示范、引导和推广,节能服务产业迅速发展,专业化的节能服务公司不断增多,服务范围已扩展到工业、建筑、交通、公共机构等多个领域。2009年,全国节能服务公司达502家,完成总产值580多亿元,形成年节能能力1350万吨标准煤,对推动节能改造、减少能源消耗、增加社会就业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要看到,我国合同能源管理还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节能服务产业还存在财税扶持政策少、融资困难以及规模偏小、发展不规范等突出问题,难以适应节能工作形势发展的需要。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积极发展节能服务产业,是利用市场机制促进节能减排、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有力措施,是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迫切要求,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客观需要。各地区、各部门要充分认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加快发展。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加强政策扶持和引导,积极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加快节能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应用,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分享节能效益为基础,建立市场化的节能服务机制,促进节能服务公司加强科技创新和服务创新,提高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二是加强政策支持引导。通过制定完善激励政策,加强行业监管,强化行业自律,营造有利于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健康发展。

(三)发展目标。

到2012年,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发展壮大一批综合性大型节能服务公司,建立充满活力、特色鲜明、规范有序的节能服务市场。到2015年,建立比较完善的节能服务体系,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进一步壮大,服务能力进一步增强,服务领域进一步拓宽,合同能源管理成为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改造的主要方式之一。

三、完善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将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纳入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节能减排专项资金支持范围,对节能服务公司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的节能改造项目,符合相关规定的,给予资金补助或奖励。有条件的地方也要安排一定资金,支持和引导节能服务产业发展。

(二)实行税收扶持政策。

在加强税收征管的前提下,对节能服务产业采取适当的税收扶持政策。

一是对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取得的营业税应税收入,暂免征收营业税,对其无偿转让给用能单位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免征增值税。

二是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符合税法有关规定的,自项目取得第一笔生产经营收入所属纳税起,第一年至第三年免征企业所得税,第四年至第六年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

三是用能企业按照能源管理合同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合理支出,均可以在计算当期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区分服务费用和资产价款进行税务处理。

四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后,节能服务公司转让给用能企业的因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形成的资产,按折旧或摊销期满的资产进行税务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与用能企业办理上述资产的权属转移时,也不再另行计入节能服务公司的收入。

上述税收政策的具体实施办法由财政部、税务总局会同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另行制定。

(三)完善相关会计制度。

各级政府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进行列支。事业单位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按照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计入相关支出。企业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如购建资产

和接受服务能够合理区分且单独计量的,应当分别予以核算,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准则制度处理;如不能合理区分或虽能区分但不能单独计量的,企业实际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作为费用列支,能源管理合同期满,用能单位取得相关资产作为接受捐赠处理,节能服务公司作为赠与处理。

(四)进一步改善金融服务。

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节能服务公司的融资需求特点,创新信贷产品,拓宽担保品范围,简化申请和审批手续,为节能服务公司提供项目融资、保理等金融服务。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投入的固定资产可按有关规定向银行申请抵押贷款。积极利用国外的优惠贷款和赠款加大对合同能源管理项目的支持。

四、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指导和服务

(一)鼓励支持节能服务公司做大做强。

节能服务公司要加强服务创新,加强人才培养,加强技术研发,加强品牌建设,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鼓励节能服务公司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实行规模化、品牌化、网络化经营,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服务企业。鼓励大型重点用能单位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管理经验,组建专业化节能服务公司,为本行业其他用能单位提供节能服务。

(二)发挥行业组织的服务和自律作用。

节能服务行业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大力开展业务培训,加快建设信息交流平台,及时总结推广业绩突出的节能服务公司的成功

经验,积极开展节能咨询服务。要制定节能服务行业公约,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提高行业整体素质。

(三)营造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将推行合同能源管理、发展节能服务产业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务求取得实效。政府机构要带头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实施节能改造,发挥模范表率作用。各级节能主管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重要意义和明显成效,提高全社会对合同能源管理的认知度和认同感,营造推行合同能源管理的有利氛围。要加强用能计量管理,督促用能单位按规定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为节能服务公司实施合同能源管理项目提供基础条件。要组织实施合同能源管理示范项目,发挥引导和带动作用。要加强对节能服务产业发展规律的研究,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和有益做法,协调解决产业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推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广告产业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促进全省广告产业发展的意见

山东省人民政府

关于促进全省广告产业发展的意见

鲁政发〔2011〕6号

各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部署,振兴发展全省广告产业,充分发挥广告产业在促进转方式、调结构、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现就促进全省广告业发展提出以下意见:

一、促进全省广告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广告产业是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创意经济的重要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人才密集等特征,其发展水平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市场经济发育程度、科技进步水平、综合经济实力和社会文化质量。改革开放以来,全省广告产业发展迅速,截至2010年底,全省广告经营单位发展到15095户,从业人员9.6万人,年实现广告经营额85.9亿元,广告市场专业化服务水平不断提高,广告人才队伍日益壮大,在扩大生产、引导消费、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制约全省广告发展的矛盾和问题也很突出,特别是广告企业规模不大、竞争力不强,尤其是缺乏具有综合实力和国内外竞争力的广告企业,全省广告业发展状况与山东经济文化大省的地位不相称,广告产业发展区域性不平衡,缺乏高端人才,公益广告事业发展缓慢,广告市场秩序有待进一步规范,等等。当前,广告产业作为直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兴产业,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省委、省政府把广告产业作为十大文化产业之一予以重点支持发展。推动广告产业发展,提高广告产业在全省文化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中的比重和发展水平,是适应对外开放新形势、加速市场信息交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的迫切需要,是促进全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推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各级、各部门必须要转变观念,从落实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繁荣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发展广告产业的重要意义,抓住机遇,强化措施,进一步发挥广告产业在促进全省转方式、调结构、加快建设经济文化强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实现广告产业发展的新突破,始终坚持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管理与服务并举的原则,积极调整优化广告产业结构,扎实推进广告产业市场化、现代化、国际化,努力培育具备较强竞争力的广告市场主体,逐步构建广告产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严厉整治虚假违法广告,全面提升全省广告产业的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

(二)主要目标。加快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广告会展经济;积极推动网络、数字和新兴广告媒体的规范发展;不断提升广告策划、创意、制作的整体水平,培育一批具有较大影响的广告业商标;充分发挥优势媒体集团带动作用,努力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广告产业体系,使广告经营总额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广告产业总体发展水平与全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市场经济的发展水平相适应。经过努力,力争2015年全省广告经营额达到150亿元左右,确保全省广告经营的增长高于同期地区GDP的增长速度,争取在3至5年内发展一批广告策划、创意、制作产业群体,扶持一批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有竞争力的广告创意园区(基地),打造一批广告著名品牌,建设一批广告人才培训和实践基地,使广告产业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三)工作重点。

1.提升广告创意制作水平。重点扶持发展广告创意、策划、制作企业,广泛开展广告创意、策划活动,建设省级重点广告产业园区、创新基地,不断提升广告从业人员创意、策划、设计、制作水平。

2.培育大型广告企业集团。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引导广告产业转方式、调结构,尽快培育一批拥有著名品牌和先进技术、主业突出、核心创新能力强且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广告企业集团;鼓励拥有著名品牌的大型企业通过为其提供全面服务的广告公司,提高国际市场竞争力;鼓励具有竞争优势的广告企业通过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联盟等方式扩大市场份额。重点扶持山东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山东通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青岛天马广告有限公司、山东新之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潍坊晨鸿集团等企业发展。

3.做大做强广告会展项目。提高广告会展业知识、技术、人才、资本的密度,吸引国内外高端机构进入我省广告会展市场,提升我省广告会展业的技术和水平;以“山东省广告节”、“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优秀广告作品展”及“中国(枣庄)广告设备交易会”为龙头,扶持打造一批定位准确、主题突出、特色鲜明的广告会展项目,为全省广告业相互交流合作搭建平台。

4.发展新兴广告产业。发展以互联网、广播电视有线网络、数字化、多媒体等高新技术为依托的电子网络、数字出版、数字传输、动漫游戏、新型广告装备制造业等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新兴广告产业;支持网络广告、移动电视、楼宇视频、手机广告、LED显示屏等新兴广告媒介市场健康有序发展;鼓励环保型广告材料的广泛运用,支持开发低成本的替代广告材料,重点培育一批创意独特、科技含量高的新兴广告企业。

5.打造广告创意品牌。通过实施品牌战略,做大做强优势广告产业品牌。争取利用3至5年时间打造一批广告创意制作品牌、广告龙头企业品牌、广告会展品牌、多媒体广告品牌、动漫广告创意品牌、新型现代广告设备制造品牌等一批品牌价值高、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广告产业品牌集群,力争推出具有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广告产业品牌体系,形成在全国有影响的广告品牌创意群体,增强广告产业综合竞争力。

6.扶持影视、音乐、动漫、平面广告创意制作。充分发挥创意在影视、音乐、动漫、平面设计制作中的作用,广泛开展广告创意活动,在影视、音乐、动漫、平面创意制作发行和广告衍生产品的开发上,多出精品,推动广告产业、市场、资本的对接,及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三、促进广告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一)发挥政府引导作用,积极扶持广告产业发展。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促进服务业发展和文化产业振兴的扶持政策,将广告业纳入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或投资基金等重点扶持的行业,支持广告创意设计、广告会展、人才培训、公益广告及新兴广告企业,以龙头企业、重点项目、园区(基地)建设带动广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设大型综合性广告媒体。鼓励进行跨行业、跨地区、跨媒体和跨所有制的资产重组,整合广告经营资源,促进广告资源优化配置和集约化经营,使广告企业在市场公平竞争中增强经营实力,扩大国内外广告服务市场,形成一批大型综合性的广告媒体。

(三)认真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支出,除国家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广告经营单位发生的社会公益性捐赠支出,符合条件的,不超过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广告经营单位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符合条件的,不超过企业年工资薪金总额2.5%的部分,准予税前扣除;超过部分,准予以后结转扣除。广告企业以股权、期权等形式给予其高级管理人员的奖励,符合条件的,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在计征个人所得税时给予优惠。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广告经营企业销

售其自主创作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动漫作品、广告原创作品,按17%的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现即征即退政策。对被认定为高新技术的广告企业,符合规定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广告企业,减按20%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从事广告代理业务的,以其全部收入减去支付给其他广告公司或广告发布者(包括媒体、载体)的广告发布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四)放宽市场准入管理,支持新办广告企业。取消各种不利于广告业健康发展的准入限制,除国家法律、法规或者国家规定的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外,其他一切审批项目均不得作为广告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项目。凡是来我省投资创办广告企业的,注册资本均可按法定最低注册标准执行,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外,一般性广告公司注册资本可降低到3万元。组建广告企业集团,控股子公司由5个放宽至3个,母公司注册资本放宽至1000万元,母子公司合计注册资本放宽至2000万元。依法允许租用或自用家庭住宅为广告企业住所;房屋开发者或实际所有者出具的能够证明房屋归属合法安全使用的文件、材料,可视为办公场所证明。允许以公司股权出资设立新的公司,以知识产权等非货币出资设立广告企业的,其比例最高可达企业注册资本的70%。放宽企业名称核准条件,积极支持广告企业使用冠省行政区划和免冠行政区划企业名称;转制后的企业名称,可使用原单位名称(去掉主管部门);允许广告企业名称体现行业特点,使用表明其广告产业内容和经营方式的各类新兴行业用语;允许企业在名称中使用“文化传媒”、“文化传播”、“广告创意制作”、“广告传媒”、“广告产业”等字词;注册资本额在1000万元以上的广告改制企业在企业名称中可不使用字号;允许广告企业在牌匾中将企业名称简化使用;允许连锁广告企业使用总部字号。新办广告企业根据企业税收缴纳和同级财力情况给予重点扶持。对登记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失地农民、残疾人、城市困难人员、复退军人、返乡农民工等7类人创办的广告企业,按规定享受各类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实行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试运营业制度,成立满2年以上广告公司可申办《固定形式印刷品登记证》,试办固定形式印刷品广告业务。广告企业在办理检验和工商登记事项时,依法从快从简办理。

(五)清理收费项目,拓宽广告产业发展投融资渠道。凡未列入国家和省行政事业性收费目录的收费项目一律不得收取;对广告经营企业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凡是收费标准有上、下限幅度规定的,一律按下限额度收取。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广告企业的信贷支持。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广告企业,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利率优惠。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广告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的保险服务。支持广告企业用市场运作方式筹措发展资金,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鼓励重点园区(基地)、重点龙头企业通过主板和创业板上市,将拟上市广告企业纳入全省上市企业资源后备库,享受“山东省企业上市专项扶持资金”等政策扶持。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支持广告业发展,鼓励外资投资广告企业,鼓励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和融资性担保机构向发展前景好、吸纳就业多以及运用新技术、新业态的广告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引导广告企业实施股权质押、债权质押、动产抵押贷款,开展广告企业驰、著名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试点工作,为广告企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六)在用地政策上对广告业予以支持和倾斜。广告业建设项目要尽量利用存量土地,确需新占用土地的,优先办理用地手续。对以划拨方式取得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单位利用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可利用的传统四合院区域、传统商业街等存量房产兴办广告产业的,可暂时不变更土地用途和使用权人。

(七)提高中小广告企业市场竞争力。鼓励中小型广告企业加快提高自身专业化服务水平,在市场准入、信用担保、金融服务、人才培训、信息服务等方面,对资质好、经营行为规范的中小型广告企业进行扶持。引导广告经营单位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山东省著名商标和“守合同重信用企业”、“文明诚信民营企业”、“消费者满意单位”及广告资质等级认证。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和山东省著名商标的广告企业,按照有关专项资金管理办法予以奖励。

(八)引导扶持广告园区(基地)建设。借助“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规划的实施,采取“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原则,培植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打造配套功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文化创意、广告影视音乐、平面创意制作、广告会展、动漫游戏、多媒体广告新兴产业园区,在济南大学科技园、青岛市和潍坊创意产业园等地建设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广告创新园区(基地),对列入国家和省级重点园区(基地)的广告产业项目,财政给予一定奖励或补贴。对涉及重点广告产业园区(基地)拆迁、改造、建设等发生的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按规定予以减免。对入驻重点园区(基地)、预期经营时间在10年以上的企业从事技术转让、技术开发业务和与之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业务取得的收入,应缴纳的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按有关规定给予补贴。

(九)积极开发和利用户外广告资源。制定科学合理的户外广告设置规划;建立健全全省户外广告网上审批系统,对经审批的户外广告,实行备案制度,不再进行异地审批,减少登记审批环节和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对已批准设立合法有效的户外广告设施,因城市拆迁等因素予以拆除的,要按实际损失给予补偿。

(十)促进公益广告发展。积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进一步加强公益广告建设,明确公益广告的主管部门及相关职责,整合和利用各类资源,构建积极参与公益广告的良性机制;落实和实施公益广告减免税费政策,鼓励各种社会力量积极投入公益广告的策划、创意、制作和刊播;支持公益广告作品评优工作,从文化事业建设费中列支部分资金奖励公益广告优秀作品;采取鼓励措施,提高公益广告的刊播比例,扩大公益广告的社会影响力。

(十一)落实创意产业的扶持政策,加强广告业对外开放与交流。扶持发展重点广告创意设计企业,积极发挥创意在广告产业中的核心作用。依托两年一届的“山东省广告节”及“山东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优秀广告作品展”,广泛开展“泰山杯”、“学院杯”和公益广告创意大赛活动,充分利用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奖励在中国国际广告节和山东省广告节作品征集活动中获奖的影视、音乐、动漫、平面等创意作品和为广告节作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加强与国内外广告业的交流合作,把参与国内外广告市场竞争,作为转变发展方式、培育驰名商标、提升广告业对外开放水平的重要内容,积极融入国内外广告产业链。鼓励广告企业走向国内外市场,实现跨国、跨区域经营。

(十二)提高监管效能,创造广告产业健康发展良好环境。进一步创新监管机制和监管方式,加强重点领域的广告监管,加大虚假违法广告整治力度,建立健全虚假违法广告长效监管机制,完善整治虚假违法广告联席会议制、集中监测制、联合通报制、典型违法广告公告制、信用监管制和违法广告责任追究制等项制度,形成决策科学、权责对等、分工合理、执行顺畅、监管有力的广告监管体系;加强广告发布前行政指导,发布中的动态监督,发布后的违法广告查处,积极采用建议、劝告、提示、警示、宣传教育等手段,引导经营者诚信、规范经营;加快广告监管工作信息化建设,建设全省上下联动、标准统一的现代化信息监测系统;完善广告分级管理和属地管理责任制,建立虚假违法广告应急处理机制,提高预防及处置虚假违法广告的能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部门的作用,相互配合,齐抓共管,积极调动社会各方监督力量,努力形成整治虚假违法广告的合力,营造有利于广告产业良性发展的市场秩序。

四、加强组织领导

(一)高度重视促进广告产业发展工作。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促进广告业发展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组织有关部门加强对本地广告业发展工作的研究,根据实际,制定广告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完善相关产业政策。要进一步明确各职能部门的广告管理职责。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积极会同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建立相应工作协调制度,会同财政、税务、金融、物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国土资源、住房城乡建设、教育、新闻出版、科技等有关部门,研究、制订全省广告

业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解决广告业发展中的问题,认真落实产业政策和产业发展规划,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推动全省广告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建立健全广告产业公共服务管理体系。加强产业发展政策和广告监管制度理论研究,积极促成研究成果及时转化为相关政策,推动工作开展。鼓励广告业理论创新和拓展,加快广告与品牌的理论体系建设,促进广告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建立科学的广告业调查统计制度,完善广告业调查统计方法和指导体系,加强广告业信息统计和预算的系统性、权威性,为宏观决策提供依据。建立广告业信息发布制度,加强广告企业广告数据的统计申报和管理,定期对广告企业统计数据进行核实检查,为广告市场提供科学准确、完整及时的数据服务。推进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互通和共享,建设广告监管和自律信息发布共享平台,为宏观监管和投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三)鼓励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广告创意人才。要优化教育结构和课程设置,改革教材体系,创新教学方式,加强理论与实践的对接,开展广告新媒体研究,促进现代科技在广告专业教育中的普及和运用;要建设广告人才培养基地,支持有关院校、科研机构实施不同类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计划,加快培养造就一批高级广告专家;在山东大学、山东工艺美术学院、青岛大学等高等院校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广告业发展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和广告人才职业水平考试培训基地,在山东长城梅地亚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山东省国际广告有限公司、山东通广传媒广告有限公司、青岛天马广告有限公司、山东新之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潍坊晨鸿集团等知名广告企业及济南长清大学城山东数娱文化广场等地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广告实践基地,建立和不断丰富广告经营管理人才库;要积极推进广告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水平评价工作,实现广告人才信息共享,促进人才有序流动;结合广告业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地加大国际广告高端人才的引进力度。

(四)强化行业组织在促进广告产业发展中的作用。大力发挥广告协会在自我服务、自我管理、引导行业健康发展方面的积极作用,支持广告协会建立广告企业信用评价和企业资质评级体系。扶持一批经营效益好、社会信誉高的骨干企业,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规范广告行业秩序,提升行业形象。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根据本意见的要求,结合本地、本部门的实际,按照各自职责范围,研究制定促进广告业发展的具体实施办法,进一步加强协调配合,抓好贯彻落实。

山东省人民政府二○一一年二月十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广告 产业 意见

抄 送:省委各部门,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济南军区,省军区。各民主党派省委。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2011年2月11日印发

第五篇: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

川办发〔2015〕36号

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

木本食用油料既是健康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重要来源,也是国家重要的战略物资。近年来,我省以核桃、油橄榄、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取得长足发展,成为农村特别是山区经济发展的一项特色优势产业和绿色富民产业。截至2014年,全省已建成木本油料基地1100万亩,核桃、油橄榄果品产量分居全国第三位和第二位,但产业基地管理粗放、加工利用不足、产业化程度不高、综合效益偏低等问题比较突出。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4〕68号)精神,推动我省木本油料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食用植物油的需求,维护国家粮油安全,经省政府领导同志同意,现就加快我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以创新驱动、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增加优质木本食用油料供给为目标,以科技为支撑,坚持市场导向、分类指导,规模发展、集约经营和政府引导、社会主体广泛参与的基本原则,着力创新机制、完善政策、强化服务,加快构建木本油料种植、加工、流通、消费产业体系,为调整林业产业结构、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做出新贡献。

(二)总体目标。到2020年,全省建成木本油料产业重点县60个,建成现代木本油料产业基地1500万亩,年产优质木本食用油10万吨,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努力将我省建成木本油料产业强省。

二、主要任务

—1—

(三)加快良种壮苗繁育。全面推行“四定三清楚”(即定点采穗、定点育苗、定单生产、定向供应,品种清楚、种源清楚、销售去向清楚)和“四证一签”(即林木种子生产许可证、林木种子经营许可证、林木种子质量合格证、植物检疫证书和林木种子标签)种苗生产管理制度。分区开展木本油料树种种质资源调查,建设一批省级种质资源原地和异地保护库。加快核桃、油茶等优良乡土品种的选育及审(认)定,合理引进核桃、油橄榄、油茶等优良品种,科学开展油用牡丹、毛叶山桐子等树种的良种选育和区域试验,切实提高木本油料良种化水平。本着就近育苗(采穗)、就地造林(嫁接)原则,在木本油料基地培育集中区加快良种基地、定点苗木生产基地建设,不断满足木本油料基地培育对良种壮苗的有效需求。2015—2020年,在川东北山区、川西南山区、川西高山河谷区和盆中丘陵区的核桃栽培区新建和改扩建核桃良种采穗圃25个、面积50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1500万条;在凉山州、广元市、达州市、绵阳市、成都市等油橄榄适宜区新建和改扩建油橄榄采穗圃5个、面积5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300万条;在内江市、自贡市、泸州市、宜宾市、达州市等油茶适宜区新建和改扩建油茶采穗圃5个、面积500亩,新增良种穗条产能300万条。到2020年,全省木本油料基地的良种使用率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

(四)建设现代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按照生态经济适宜、适当集中成片的原则和良种化、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的要求,2015—2020年,在21个市(州)的140个县(市、区)采取新造、低产低效林改造等措施,培育核桃、油橄榄、油茶等木本油料生产基地600万亩,其中利用宜林地、退耕还林地、四旁和灌木林地新造450万亩,改造低产低效林150万亩;修建林区道路18000公里;通过整治山坪塘、新建整治小泵站、新建小水池(窖)等小微型水利工程,新增微型水方700万立方米。到2020年,全省木本油料林面积突破1500万亩,其中100万亩以上的木本油料产业带6个,5万亩以上的基地县60个。(责任单位: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财政厅、水利厅、省扶贫移民局)

(五)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化经营。围绕优质木本食用油生产,着力引进培育一批木本油料精深加工和综合利用龙头企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通

—2—

过兼并、重组、合作等方式跨区经营,做大做强,集群集聚发展。支持企业在主产区建立原料林基地和建设仓储、物流设施。支持专合组织、集体经济组织、家庭林场、种植大户开展技术、信息、营销和烘干、保鲜、仓储、分选、初加工、包装、运输等服务。鼓励经营者科学发展林下种养业和生态旅游业,推动林地立体开发和林旅融合。积极推广“企业+专合组织+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加快木本油料产业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一体化、专业化经营,提高综合效益。2015—2020年,新增木本油料综合加工能力6万吨。到2020年,木本食用油产能突破10万吨。(责任单位:省经济和信息化委,林业厅)

(六)健全木本油料市场体系。积极培育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木本油料产品市场体系。在我省木本油料主产区培育一批专业市场,鼓励农产品批发市场、大宗商品交易场所开发木本油料产品及相关交易品种。完善流通网络,推进连锁经营、物流配送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加强木本油料产品的品牌培育工作,提升我省木本油料品牌的知名度和竞争力。实施开放合作战略,加强产销对接,鼓励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立足市场需求,大力开发特色产品,提高市场占有率。开发统一的网上交易系统,搭建电子商务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线下市场融合发展。规范木本食用油包装标识管理,强化质量监督检测。(责任单位:商务厅,林业厅、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省工商局、省质监局)

(七)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大力培育和发展木本油料产业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和职业林农等新型经营主体。支持国有林场、森工企业和新型经营主体共同参与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培育和林业资源开发利用,平等享受有关扶持政策。落实《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企业的意见》(川府发〔2014〕65号)精神,积极推进木本油料种植、加工、批发零售、仓储、运输以及林家乐等个体工商户转型升级为木本油料产业企业。鼓励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增强市场竞争力。到2020年,力争木本油料产业企业达到100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20家;专合组织和家庭林场分别达到500个和50个。(责任单位:林业厅,财政厅、省工商局)

三、保障措施

—3—

(八)完善投入机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以企业、专合组织、家庭林场、林农和社会资本投入为主体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逐步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投入,按规定统筹整合中央和地方天然林保护工程、退耕还林工程、造林补贴、林木良种补贴、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扶持、农机具购置补贴、林业科技推广示范、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水利等资金,加大对良种繁育、科技示范和现代木本油料基地建设的扶持,支持木本油料基地集中区(连片面积1000亩以上)修建林区道路、小微水利工程等基础设施,改善生产条件。完善和落实以奖代补、先建后补、贷款贴息等政策,引导企业、专合组织、农民及其他工商资本等各类社会资本投入。高原藏区、秦巴山区、乌蒙山区、大小凉山彝区等连片特困地区,可因地制宜统筹安排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支持建档立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木本油料产业。(责任单位:财政厅,林业厅、水利厅、农业厅、省扶贫移民局)

(九)加大金融支持。支持农业发展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加大对木本油料产业的扶持力度。鼓励商业性金融机构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针对木本油料产业周期长、投入大等特点,合理确定贷款期限和利率,加大信贷投入。推动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大力开展林权抵押贷款、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保证贷款试点,探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非林地经济林木(果)权抵押贷款业务试点。全面落实中央财政对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贷款项目据实贴息政策,切实提高金融机构对生产经营者的有效贷款投入。完善政策性森林保险制度,支持保险机构开展木本油料保险业务,鼓励木本油料产业从业者积极投保,增强风险防范能力。支持有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企业上市融资或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及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融资。(责任单位: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银监局、四川证监局、四川保监局、省政府金融办)

(十)强化科技支撑。加大木本油料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力度,加快制定和完善木本油料树种种苗质量、栽培技术、产品质量等标准体系和生产技术规程,推动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加大对基层林业服务人员、企业与专合组织的业务骨干、林农等实用技术、标准体系、政策法规的培训力度。建立健全乡(镇)、村示范体系,大力推行良种壮苗造林、矮化密

—4—

植、修枝整形等现代种植模式,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公害防控、安全隔离期用药等现代技术,积极推广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和设备。鼓励、支持龙头企业、专合组织联合科研机构、科研人员引进或研发、推广优质木本食用油和功能性副产品生产的现代技术、设备与工艺,着力提高综合利用率和产品附加值。支持优势产学研单位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创新转化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木本油料产业园区申报认定“四川省森林食品基地”或“四川省现代农业(林业)示范园区”。(责任单位:林业厅,科技厅、财政厅)

(十一)健全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统一、规范的林权评估、流转服务体系,按照依法、有偿、自愿和公开、公平的原则,鼓励集体木本油料林地与林木经营权、果实收益权向有实力的新型经营主体流转,促进适度规模经营和集约管理。鼓励龙头企业采取参股、合作、订单等方式,与林农建立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加快构建公益性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体系,及时向生产经营者提供市场动态、病虫监测和新品种、新技术等方面的信息和服务。建立协调联动机制,着力构建一批区域性产业联盟,培育一批区域性知名品牌。积极宣传木本油料产业强农富民的好做法、好经验和先进典型,正确引导木本食用油消费,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责任单位:林业厅,财政厅、省工商局、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十二)加强组织领导。各级人民政府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切实增强责任主体意识,把发展木本油料产业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分解落实目标任务,研究制定推进措施,确保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落实到位。林业厅要切实加强规划指导、政策服务和有害生物预防监测,严格种苗质量、造林质量监管。省发展改革委、省经济和信息化委、财政厅、水利厅、科技厅、交通运输厅、农业厅、商务厅、省扶贫移民局等部门要在规划、项目、资金等方面提供有力支持,共同推进木本油料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4月20日

—5—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word格式文档
下载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贯彻国办发〔2010〕25号文件加快推行合同能源管理促进节能服务产业发展的意见.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