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花垣县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花垣县为例
1花垣县地理位置及其可持续发展现状
1.1花垣县地理位置
武陵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花垣县,地处湘、渝、黔边陲,总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十六万,是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古代为辰阳县地,定名永绥县,一九五三年改名花垣县,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悠久的历史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繁荣的农村景象,灿烂的地方文化,众多名胜古迹,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山花烂漫、群星闪烁,展现在人们面前。
1.2花垣县农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的农业发展迅速,一派繁荣景象。全县耕地面积一百六十六万多亩,山下平川种植稻谷、包谷等粮食作物;山上坡地种植花生、辣子、草烟、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还有猪、牛、羊、麻鸭等养殖业也很发达。通过产业调整和山地开发,苗族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
1.3花垣县工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埋藏在地底下的丰富矿产正在开发利用。该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锰、铅锌、钒、磷、滑石、石煤等。其中锰矿蕴藏量达二千三百万吨,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被誉为“东方锰都”。铅锌矿蕴藏量一千一百多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1.4花垣县其他事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的交通、电力、通讯、广播、教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全县一十八个乡镇及三百二十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有学校。彻底改变了过去苗家山寨那种肩挑背驮、松油点灯、出门爬坡、文化落后、与世隔绝的封闭贫困面貌。
2花垣县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2.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免征农业税等支农惠农新政策出台,花垣县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农业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其次,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缓慢近几年,与花垣县主要工业品产量迅速增长相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而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以致出现花垣县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2.2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特别是花垣县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花垣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严重困扰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业狭窄是影响小企业销售及发展的障碍;
2、经营管理粗放,观念及管理方式落后;
3、资金短缺,贷款难,始终困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
4、政策环境信息闭塞、滞后问题突出 抽样调查显示: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对政府
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企业的发展。被调查的小企业中;
5、企业工人权益有待提高,从调查的情况看,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职工的权益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3旅游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花垣县旅游业尽管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发展规模和水平依然偏低,与周边一些先进县市的差距很大。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多年来,由于交通、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旅游开发投入水平很低;2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企业经营有待规范;3旅游产品无序开发,资源整合有待加强;4旅游景区交通不畅,专业人才相当缺乏;5旅游促销力度不够,资源优势远未发挥
2.4环境问题
花垣县人居环境近年来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要由于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1猛锌矿产的开采造成了开采区地表结构的破坏,导致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2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严重;3破坏了矿区的地下水水系,导致水污染及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严重。
3花垣县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农业发展的对策
1“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必须依托农产品流通,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更要依靠农产品流通。2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结合部,在边境贸易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推出了“三优”政策(即优良设施,优惠政
策,优质服务)搞活了边境贸易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花垣县边境贸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将有力促进农产品的顺利外流及拓展更广阔的市场。3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转变经营机制,以此提升农业产量,有效促进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为更多的农产品进行流通提供保证。
3.2工业发展的对策
1、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要培养吸纳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2、加强管理科学管理作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特别是农村个体企业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管理人才。
3、逐步解决融资单一,贷款难的问题。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银行等部门缓解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同时鼓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解决融难的问题。4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进一步整合提升锰锌产业。全面完成锰锌矿山整合后续工作,深入推进锰锌行业纵向、横向整合,加快改造和提升现有锰锌产业,努力把东方矿业、太丰集团、三立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集团。5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锰锌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建设国家级锰、锌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3旅游业发展对策
全力把握好高速时代到来的新机遇,以边城茶峒整体保护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一是抓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县内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加紧完成边城茶峒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突出抓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城茶峒旅游景区、蚩尤文化园、古苗河地质公园等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和开发力度。三是创新旅游开发体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边城茶峒等旅游项目,切实加快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四是强化边城茶峒景区管理。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景区管委会日常监管职责,推进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3.4矿山整治,改善环境问题按照“抓整治、推整合、保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对矿山实行“真停、真关、真整、真治”,关闭矿洞1023个,缩减开采主体。2整合矿山,实现区域合法规范生产。3锰、铅锌矿山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开采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安全生产基础;4治理环境污染。
3.5发展教育,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1继续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力争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创建3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2加快推进县第二中学建设,把第二小学打造成为设施一流、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管理规范的义务教育示范校。启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争2017年实现8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标准化。3继续强化高中教育管理,完成边城高级中学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中学。4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引进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5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贫困学生入学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专业:10级地理科学专业姓名:伍文露
学号:201014010232
时间:2013/6/16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紧紧地同人口变动面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含发展意识)、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口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变着资源和环境,从而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模式。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特别是还存在着占总人口进60%的农村人口,要将这些农民化为市民,本身就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并且我国人口平均教育程度较低,近年来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想而知,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将更为艰难。
[
2、资源问题
中国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品种比较齐全,是少数可以基本上依靠本国资源建立起比较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常常是某些重要资源绝对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而人均占有量却排名靠后。
当前,人类世界所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有人均土地数量减少、土地严重退化、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森林滥伐、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3、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度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投资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加入WTO后,环境因素制约对外贸易的发展。
6、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废弃物数量带来的问题:废弃物的增长率较快,其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减少废弃物方面所做的工作却很少;
(二)信息可获得性带来的问题:缺乏一致可靠的废弃物数量和处理成本数据,使得废弃物管理战略的制定异常困难;
(三)决策过程带来的问题:在技术选择、私营部门参与、成本回收方面缺乏连贯一致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而公众也未能适当接触和参与规划;
(四)运营方面的问题:运行的设施与设计标准不符,特别是在污染控制领域。设施运营有缺陷,废弃物收集运作很多情况下缺乏合理性;
(五)资金方面的问题:对用户垃圾处理的收费未能达到成本回收;
(六)机构安排方面的问题:收集和转运服务的分散化程度不够,市政技术规划能力不足,私营部门参与程度不深,政府各个部门(例如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责任划分不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区分不适当;
(七)私营部门参与方面的问题:由于商业参与规则和成本核算做法不明确、不一致,采购行为不透明,补贴不具持续性,市政资金支持不充足以及监管框架不清晰,政府在固体废弃物服务领域提高私营部门参与的目标受到阻碍;
(八)碳基金方面的问题:碳基金的重要性在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领域不断增加。中国每年可以通过碳排放减少获得多达10亿美元资金。减排主要是通过对垃圾填埋产生气体的回收、堆肥、循环使用和厌氧消化而实现的。但这种机会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迅速地采取干预手段。
第三篇:关于优化花垣投资环境, 促进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关于优化花垣投资环境,促进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
吴文清
近年来,花垣县县委、县政府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工业经济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实质性进展。花垣县经济工业园开发区开发面积已达6000多亩,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
1.5亿元,入园企业6家、投产企业24家,其中2008年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个,引进资金12.2亿元,工业总产值达
5.8亿元,税收达2335万元。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8户,总产值达3.5亿元,利税总额6570万元,全县经济社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态势。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上级领导及部门的关心和支持,得益于全县上下的真抓实干、团结拼搏,其中最主要的一条,就是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发展环境作为招商引资的前置工作,以优化发展环境为抓手,为外商投资兴业创造了一个优良的发展环境。
一、优化政治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县委、县政府始终把优化政治环境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抓发展的重要政治任务。一是各级领导积极转变观念,争做解放思想的表率。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审时度势,加大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力度,进行“两集中、两到位”的改革探索,即:“部门审批权向一个科室集中,行政审批功能向政务中心服务窗口集中;简化程序到位,审批权利下放到位”,极大地改善了政务环境。二是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争做招商引资的表率。随着“工业立县”战略思想的确定和深入,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到招商引资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自觉把招商引资作为抓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亲自招商,带头招商,支持招商。三是各级领导主动深入外商企业,争做为企业排忧解难的表率。外商在歙县投资兴业,不可避免的会遇上各种问题和困难,单靠自己的力量很难解决,各级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外资企业,调查研究,积极协调,为外商解决实际困难,营造一个爱商、亲商、富商、乐商的政治氛围。
二、优化政策环境,为外商投资提供优良的政策支持招商政策,是一个地区招商引资工作的“名片”,是招商引资的“宣言”,是招商引资的“广告”。县委、县政府把制定招商引资政策作为招商引资的“发动机”,提高招商政策的“含金量”,推动招商引资工作的深入开展。一是充分认识外商来歙投资兴业的重要性。结合实际,制定了为期5年的花垣县工业振兴计划,把外商来花垣投资办工业作为振兴花垣县经济的重大举措。二是制定外商来花垣投资的优惠政策。为激发外商投资的主动性、积极性,我们在国家政策的框架内,对来花垣投资的外商,在税收征缴、规费收取、土地供应等各方面给予极大的优惠,在项目审批、信贷等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三是加大政策执行力度。各地各单位认真执行一系列优惠政策,切实把各项政策执行到位,努力塑造政策宽松的投资环境。
三、优化服务环境,为外商投资打造一条“绿色通道”
行政服务,是形象,是效能,是花垣县与发达地区相比赢得发展先机的一大优势。一是建好“三个中心”,提供优质服务。即努力建好县政务中心、全程代理服务中心、效能投诉中心,采用“一个窗口受理,一次性告知,一条龙服务,一次性收费,限时办结”的运作模式,提供“一站式”优质服务。目前,进中心单位达36个,审批项目达179个。二是加强效能建设,提高办事效率。出台了相关政策,就并联审批的范围、责任、原则、程序作出了详细的规定,进一步提高了工作效能。几年来,先后开展了“作风落实年”、“效能建设年”、“效能建设推进年”、“转变作风,实干兴县”大讨论等活动,县纪检监察部门对效能建设进行了跟踪问效,监督检查,严厉查处不干事还找事、不干事还捣事、干事拖拉的人与事,进一步优化了服务环境。三是主动提前
介入,为外商投资提供“保姆式”服务。外来投资者在花垣人生地不熟,我们就在投资过程中主动提前介入,从项目审批,到办执照、开工建设、生产经营,提供一条龙的优质服务。用外商的话来说:这是“保姆式”服务。就是这种“保姆式”服务,使得外商切身感受到在花垣投资是无悔的选择,是明智的决断。
四、优化法制环境,为外商投资创造平安的发展空间平安、稳定的社会环境,关系到企业的生存、稳定和发展。县委、县政府从净化社会环境入手,进一步优化法制环境。一是坚持依法行政,打造法制政府。坚持依法行政,强调依法办事,切实保护外商在花垣县的投资利益,坚定了外商来花垣县投资的信心、决心与恒心。二是开展平安创建活动,打造“平安花垣县”。以创建“平安花垣县”为载体,进一步深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县政法各部门深入到县开发区、北岸、富堨、王村工业园区等重点工程和企业,及时有效地为重点工程化解各种矛盾与纠纷,使外商能够安心生产,放心发展,舒心生活。2008年全县有70个单位被命名为平安单位,18个平安乡镇通过县政法委、综治办考核,社会治安环境大大改善。三是送法到企业,提高企业防范经济风险的能力。向企业宣传经济法律知识,增强企业依法经营的法律意识,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在企业范围内创建一个平安的生产环境。
五、优化人文环境,为外商投资创造一个和谐的发展乐园
花垣县发挥矿产资源丰富这一优势,优化人文环境,可以激发外商来花垣投资的兴趣。一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提高市民文明素质。在全县开展“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要内容的道德教育,营造“人人关系花垣县形象,事事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使外商切身感受到“在家在外一个样”,真正融入到歙县建设和发展之中。二是充分发挥徽文化优势,激发外商投资的热情。充分发挥徽文化的优势,通过开展节庆、会庆等活动,扩大对外宣传,提升花垣县在全国乃至世界的知誉度,增强外商来花垣投资兴业的吸引力。去年,我县边城旅游业大幅增收,增加了花垣县的知名度。三是改善服务设施,提升对外接待能力。着力改善我县餐饮、住宿、娱乐、休闲等各方面的设施,华天大酒店的建成营业,大大提升了花垣县的对外接待能力。
第四篇: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孙源 谢洪忠
【摘要】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本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旨在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途径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乡村旅游的开展,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劳作收入方式,将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对于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乡村旅游也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合理开发和使用问题、农民的利益问题,本文从这几个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的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建设、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三、可持续发展
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界旅游组织WTO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旅游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要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使满足现代游客的寻求和满足旅游区居民的需求相统一。
2、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旅游的类型之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活动行为模式优化,以避免对乡村旅游地生态和文化造成破坏,从而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它强调旅游发展与乡村环境的协调、旅游者与居民利益的协调、资源的当代与后代需要的协调,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1、吸引物 在我国,乡村旅游大多与当地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同一民俗地区,生活习俗与风格基本相似,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物。
2、资金
乡村旅游地较难引进资金注入,投资者在注资时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品质、投资规模与投资回报率等问题,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较难吸引投资者。
3、自然条件
乡村旅游当地的状况,包括旅游地与市中心之间距离、交通是否便利等都构成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离市区较远、交通又不便的旅游地自然不会吸引较多的旅游者前往。
4、环境
环境问题对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持续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一是乡村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旅游垃圾污染等;二是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三是超规模接待旅游者直接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景区生态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1、社区参与
1.1社区参与的内涵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主要内涵是: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1.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在众多的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旅游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旅游者寻求旅游需求满足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探求管理效益最大化,当地社区往往是被忽视的利益主体,社区居民处于旅游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地位被边缘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顾及全面、均衡发展。社区旅游发展就是要解决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经营者、社区与旅游者的不对等地位问题,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应的最大化。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社区参与也就是让广大农民参与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重当地农民的意愿,保持当地的民风民俗,不能破坏农民的生活环境,这样,在发展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用,实现双赢。
2、循环经济
2.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3R”原则),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2旅游循环经济
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履行循环经济实践,以生态效率为目标,把旅游资源纳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和生态技术来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减少旅游环境污染,从根本上缓解旅游业、环境的矛盾,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也要注意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要高效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如今有很多循环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例子,如绿色种植、水资源循环利用、沼气利用等,既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六、结语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可能性,对于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乡村旅游地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某些乡村旅游地极具特色,能够吸引很多游客,但是并没有长期发展下去,是由于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因此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急需重视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可持续利用,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地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淑梅.桂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60-8261 [2] 唐克敏.乡村旅游业的三大门槛分享.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62-8263,8302 [3] 黄大勇.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生态经济,2007-10 [4] 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乡镇经济,2007-12:36-40 [5] 汪德华,胡赛珠,陈颖.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乡镇经济,2007-10:41-43 [6]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38,53 [7] 兰宗宝,苏晓波,莫彬,卢庆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建设.广西农学报,2009.4 [8] 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经济地理,2007.9 [9]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生态经济,2007-09:127-130 [10]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巢湖学院学报,2009,11(2):49-52
第五篇: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问题探讨
曹天相
摘 要:人力资源作为经济资源的核心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资源,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必须认识到人才是企业中惟一不断增值的资源,顺应新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趋势,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实现人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企业才能更有向心力和凝聚力,才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措施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1.1人力资源的储备。
人才的储备是保持企业高速发展的基础。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应具有动态分析人才需求、有计划的配备和引进人才以适应企业发展的能力,有效人力资源的储备战略要做到两个方面:企业自身的准确认知、多渠道合理选才、进行人才的内外部培养、辅助制度和措施的实施、战略实施的绩效反馈。
1.2人力资源的利用。
实现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企业发展对人力资源的日益增长和提高的需求,因此,充分、有效、合理的发挥、利用职工各项能力也是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1.3人力资源的开发。
只有不停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开发,才能实现增值,完成新老交替,可持续发展才能成为可能。人力资源开发,它既是指人事教育部门通过教育、培训、管理等有效方式,为满足企业的发展需要,又指人才在一定的外部条件激励下,为满足自身发展需要,主动进行工作生涯设计、自我增值的过程与活动。2 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的质量不够高。
中国劳动力数量居世界第一位,但劳动力质量低下。尤其是作为人力资源优秀部分的人才资源严重缺乏。人才是人才资源的精华,也是经济倍增效应的源泉。现状是普遍存在下列现象:在岗员工不能有效履行职能,或缺乏履行岗位职责的能力;厂长、经理缺乏经营管理能力,缺乏市场经济观念和知识;技术人员知识老化,难以设计出一流的新产品;市场营销人员缺乏现代营销观念和技巧,仅会在请客送礼层次上开展工作等等。
2.2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和谐。
人才分布不合理,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首先是地区分布不合理。各种科技人才和管理人才从小城市流向大城市、从不发达地区流入发达地区、从内地涌向沿海地区造成人力资源分布不合理现象,高级人才
东部地区集中,中西部地区明显不足。其次是行业分布不合理。我国优秀人才主要集中在二、三产业,尤其是制造业、IT产业汇集了数量相当可观的人才。而处于第一产业的农业,却人才寥寥。
2.3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
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表现为一部分人才找不到工作,或因“学非所用”、“用非所学”而阻碍其总体能量和个体能量的有效释放。大约数以百万的专业技术人员目前处于闲置或“在职待业”状态,大材小用、人才不用、庸才重用、偏才正用的现象不乏其例;搞裙带关系,任人唯亲的领导大有人在;“研究生多多益善,本科生可以考虑,专科生一律不要”,极大地造成人才的浪费。
2.4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益低。
因人力资源使用的不合理而导致的资源浪费,使用效益低的现象普遍存在。有些地区或企事业单位以人才的拥有为标准,不考虑人才的使用价值。在现实中,存在着专业上学所非所欲、学非所用,用人上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错位现象。同时,在知识更新高速度的今天,在职的人力资源的保值和增值能力差。一方面表现为员工工作积极性不高,缺乏创新精神;另一方面,表现为知识和技术的才华、曾经的人才变为非人才。电力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树立“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以人为本,就是以人为中心。人作为知识的主体,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的程度如何,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创新能力,并最终决定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电力企业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高度重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积极实施人才强企战略。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人才投资是第一投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是第一要务”的新人才观。切实增强“人才就是财富、人才就是效益、人才就是竞争力、人才就是发展后劲”的新型人才意识。
3.2认真学习。
西方发达国家,搞市场经济已经两三百年了,知识经济出发自于这些国家,在人资源管理方面他们有比较成熟的经验。因此,要根据我国的国情,认真学习和积极引进西方的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和技术,对西方先进的现代管理理论、原则、技术等,要认真的引进、消化和吸收、要结合中国的国情,坚持改革创新,从我们传统文化中吸取营养,实行古今中外的融合创新。
3.3知识创新。
在知识经济社会里,经济生产活动中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是信息、知识、科技和创造力,而这些资源的生产者只能是智能型人才,企业成败的关键依赖于既掌握高深专业知识,又能利用资讯科技进步,获取宝贵的前沿信息当作决策依据。创新体系应包括知识创新、技术创新、知识传播和知识运用四个系统。通过这四个系统的建设,大力促进和提高知识的生产、传播和应用的水平、规模及效率,大幅度提高国家创新能力。合理配置人力资源,为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
在新的市场竞争条件下,只有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和竞争策略,制定人才发展规划,深入挖掘内部人才潜力,拓宽外部人才引进渠道,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证。人才消费虚热的极端倾向要防止,而贬低甚至阻碍人才使用的极端倾向,也要防止。招什么人是由岗位决定,因此,只要合适也就足够了。有较高学历者总是比那些较低学历者在这方面更合适一些,但不论什么岗位都必须用博士、硕士的情况,是人才消费上的一种极端做法。用人单位在消费人才上的“合适”标准,其实是一种十分正常而且应该的标准,而且这一标准必将进一步普遍化。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经营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文化观念。企业文化犹如企业的灵魂,是企业成员之间相互理解的产物,是企业制度、企业精神、企业道德规范和价值取向的总和。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具有现实性和迫切性。怎样通过企业文化所倡导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念整合企业员工的行为,以使员工的行为符合企业发展的预期目标,在一个价值多元化的社会显得尤为重要。企业如果不能整合员工的价值观念,则企业就形成不了一股合力。因此要大力加强企业文化的建设。营造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要制定以岗位责任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培养企业员工自学遵守并维护企业政策、制度的习惯和气氛。关心员工,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增进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要实施激励机制,以激发员工的成就感和创新精神,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加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
现代企业的发展,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人力资源管理人员的素质状况,关系到人力资源管理成效的大小。因此,加强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建设,引进优秀人才,充实人力资源管理队伍,并鼓励人力资源管理人员通过勤奋学习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能,以不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企业的经济效益好,企业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随着我国电力体制改革的实施,电力企业面临新机遇和挑战,目前电力部门实行的;“厂网分家、价上网”的市场经济体制,能让企业的每一个人都能够发挥他的最大的能量,创造最佳效益。这是企业当今改革的需要,也是保证企业本身更好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去身体力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