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可持续发展问题包括5大要点(全)
可持续发展与社会现实联系
由于当今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明显感受到了经济发展给人们带来的好处,当我们生活在现代化的城市中,便利的通讯、快捷的交通,无时无刻不把我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但与此同时,经济增长几乎都是以减少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的消耗为代价的。前国家主席江泽民说过:“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不要以牺牲后代人的利益为代价来满足当代人的利益”。我们觉得这很正确,所以我们组着重在环境保护、清洁水源、能源开发和发展援助环境保护方面展开讨论。这4各方面同时也是全球可持续发展的几个要点。
一、关于环境保护方面
“可持续发展”在不同的领域有不同的定义,就“环境保护”而言,人们将可持续发展定义为:“ 保护和加强环境系统的生产和更新能力”,换句话说“可持续发展”是不超越环境系统更新能力的发展。而就现实而言,我们对这样的“可持续发展”所做出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超越环境更新能力的现象屡见不鲜: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水土流失和荒漠化严重,耕地面积减少;臭氧层破坏,威胁地球生命;生物物种加速灭绝,生物资源急剧减少;有害人工化合物泛滥,贻害人间„„越来越多的环境问题已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让我们不得开始思考如何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寻求人地和谐,发挥“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记得在“毛概”课上,老师给我们放过美国前副总统阿尔.戈尔先生关于“全球变暖”的纪录片《不能忽视的真相》,他使用了大量的图片和科学工作者的研究的结果来展示地球上的温度变化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分析世界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比例,未来的海平面预测和与此带来的后果。在他的讲述下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全球变暖已成为现实。二氧化碳、沼气等温室效应气体浓度的增加,急剧加速了大气温度的上升。随着时间的推移,这样的变化结果是十分严重的,冰川融化;动、植物被迫迁徙;强风暴和洪水泛滥,干旱和山火将时常发生,到2050年,将
有超过数以百万的世界范围物种将面临灭绝„„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我们没有在环境问题上做好可持续发展。
地球上的碳元素、氮元素应该在固态、气态、液态物质中保持一种相对的平衡,人类不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过量地使用化学燃料导致固态物质中的碳、氮过量地成为气态物质,使大气中温室气体过多,导致全球变暖,世界各国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制定了“京都议定书”,来限制温室气体的排放,我认为这是一种很好的“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它可以逐渐缓解全球变暖所带来的非常严重的环境问题。但很遗憾的是,一些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拒绝签订“京都议定书”,在我看来,他们还不理解“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方面的重要性,我们不应该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视未来长期的发展需求,就像“可持续发展”中所讲的那样:我们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
此外,除了缓解“全球变暖”问题,可持续发展在环境保护中应用还有很多方面,像城市空气污染问题,工厂不能无节制地排放污染气体,而不懂得治理;像土地荒漠化问题,我们不能无节制地砍伐树木、放牧、过度开采地下水资源,而不懂得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地水资源。还有,像海洋污染问题,我们不能无节制地开采海底石油、过度捕捞海洋生物,而不懂得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另外,关于我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上,我认为我们还是做了不少努力的,近一点来说,像奥运会期间和会后,北京市一直在执行车辆限行政策,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远一点来说,像我国西部土地荒漠化治理,我们已经开始在西部实行合理地放牧,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合理地利用地下水资源,注重退耕还林,绿化防沙等等。
总之,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保持一种互惠共生的关系,我们不能只把环境保护当成一个口号,而要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看待它,加强国际间合作,使我们的子孙后代也能生活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中。
二、关于清洁水源方面
在清洁水源方面,也涉及到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前一段时间北京进行了水资源状况的基础调查,得到的调查结果让我陷入了沉默中„„
北京属华北地区干旱少雨气候,水资源严重不足。如1959年降雨量达1406毫米,而2010年却只有400毫米。北京人均水资源不足300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2。若世界人均一杯水,我国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4,北京人均只有这杯水的1/32。
怎样才能安然的度过这几乎威胁到生命的水危机?怎样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水源?这是每一个北京人必须面对和为之付出行动的现实问题。我们是否该想想我们的未来?让我们北京的清洁水源可持续发展?
治污、开源、节水、引水。南水北调是解决北京水危机的根本出路。2010年开始陆续从南方调水,40-100亿立方米。如何调,在研究过程中。水源净化,虽然科技力量很强大,但是成本也是令人思考的一件事,也在发展中。节水才是我们目前解决水危机的根本之道。也是水源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最捷径的解决方法。
令人欣慰的是,目前北京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工作已开始起步并初见成效。不仅缺水地区在想方设法节水,过去不发愁用水的区也行动起来。一些卫生组织,环境组织在校园,社区一直在进行节约用水的宣传。从根本上一点一点的引起人们对待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的重视。全民一起行动,为全民贡献,才是社会主义最理想的状态。
三、关于能源开发方面:
一项能源报告显示,世界矿物能源的开采年数:石油为45.5年,天然气为64年,煤炭为219年,铀为74年。这个数字是触目惊心的,如果不开发新能源,人类必将会处于悲惨的境地,我们的社会也必将会出现空前的**。所以新能源的开发是当务之急!所谓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这就是说,对于地球上的资源,我们必须有计划地、合理地、高效地加以利用,而且尽量不产生或极少产生其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就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它完全可以解决当
今世界所面临的“能源危机”,既能充分满足当代人对能源的使用量,又能满足子孙后代对其使用量。与传统的能源(如煤、石油)不同,所开发出的能源是比较清洁的,而且利用率较高。这完全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属性以及自然属性相符。有了开发出的新能源及清洁能源,就再也不会出现因为能源而引发的战争,也就不会出现能源使用不均、世界各国贫富差距大的情况了。因此,能源开发与可持续发展是休戚与共的,能源的开发可以解决“ 能源危机”的问题,可以使世界各国共同发展,可以使生态可持续,可以使环境变得“友好”,可以使社会变得更加和谐。现在,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开发能源的技术不够成熟,亟待发展,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个“全新”的世界真的离我们不远了!
四、关于发展援助方面
我们还记得在去年12月哥本哈根举行的气候峰会吗?,这次会议关注的是温室气体减排和应对气候变化的资金援助、技术转让等问题。
其中我国和美国是最大的两个二氧化碳排放国,我们都有义务为我们排放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买单”,可是具体如何 “买单”却成为我国和美国矛盾的导火索。“买单”其实就是一种资金援助,美国认为我国应该“买单”的钱跟他们一样多,可是我国却不是这么认为,因为,其一中国经济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的国家,还有很多人生活在贫困之中。而且我国很早就开始对所有排放量大的企业进行严格控制;其二我们认为美国是发达国家,同时也是经济大国,他们的财富有一定的积累量,当他们还处于发展中的时候,排放量比现在大得多,他们为什么没提出为历史“买单”?于是这次会议就一直僵持着,中美两国互不相让。与此同时,我们知道马尔代夫是一个美丽的岛国,旅游业是他们的经济来源。他们是受到温室气体影响最大的国家,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和环境变暖,全球冰川融化,水平面上涨。据估计水平面要是以现在的速度上涨,在未来的10年内这个国家将被海水彻底淹没。对于这个国家的人来说这是一件令人忧心忡忡的事情。他们的总统更是相当着急。
我记得马尔代夫的总统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声情并茂的做着演说,他说:
我们的国家就像一只关在笼子里的金丝雀,拥有美丽的嗓音,却感到巨大的压抑,正面临死亡的威胁„„
听到马尔代夫的总统这么说,中国做了一个重大的决定,就是在关于“买单”方面做了让步。
我们觉得,这国与国之间经济方面的发展援助。其实发展援助是很有必要的,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增大经济援助的力度,其援助比例达到其国内生产总值的0.7%,有了这些援助,能够帮助发展中国家更快的发展,最后达到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当今社会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例如环境的保护问题、水源的清洁问题、能源的开发问题和发展援助问题等,这些都制约着我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未来社会的正常发展,而我们可以用可持续发展的思路来进行分析和解决。我们希望这不是一个空泛的口号,而是切实地应用到实际的生活生产当中。我们不仅要为当代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也要给我们的子孙后代创造出一个良好的发展空间。
第二篇:可持续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紧紧地同人口变动面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含发展意识)、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口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变着资源和环境,从而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模式。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特别是还存在着占总人口进60%的农村人口,要将这些农民化为市民,本身就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并且我国人口平均教育程度较低,近年来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想而知,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将更为艰难。
[
2、资源问题
中国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品种比较齐全,是少数可以基本上依靠本国资源建立起比较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常常是某些重要资源绝对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而人均占有量却排名靠后。
当前,人类世界所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有人均土地数量减少、土地严重退化、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森林滥伐、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3、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度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投资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加入WTO后,环境因素制约对外贸易的发展。
6、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废弃物数量带来的问题:废弃物的增长率较快,其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减少废弃物方面所做的工作却很少;
(二)信息可获得性带来的问题:缺乏一致可靠的废弃物数量和处理成本数据,使得废弃物管理战略的制定异常困难;
(三)决策过程带来的问题:在技术选择、私营部门参与、成本回收方面缺乏连贯一致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而公众也未能适当接触和参与规划;
(四)运营方面的问题:运行的设施与设计标准不符,特别是在污染控制领域。设施运营有缺陷,废弃物收集运作很多情况下缺乏合理性;
(五)资金方面的问题:对用户垃圾处理的收费未能达到成本回收;
(六)机构安排方面的问题:收集和转运服务的分散化程度不够,市政技术规划能力不足,私营部门参与程度不深,政府各个部门(例如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责任划分不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区分不适当;
(七)私营部门参与方面的问题:由于商业参与规则和成本核算做法不明确、不一致,采购行为不透明,补贴不具持续性,市政资金支持不充足以及监管框架不清晰,政府在固体废弃物服务领域提高私营部门参与的目标受到阻碍;
(八)碳基金方面的问题:碳基金的重要性在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领域不断增加。中国每年可以通过碳排放减少获得多达10亿美元资金。减排主要是通过对垃圾填埋产生气体的回收、堆肥、循环使用和厌氧消化而实现的。但这种机会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迅速地采取干预手段。
第三篇:花垣县可持续发展问题
区域可持续发展问题—以花垣县为例
1花垣县地理位置及其可持续发展现状
1.1花垣县地理位置
武陵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花垣县,地处湘、渝、黔边陲,总面积一千一百多平方公里,总人口二十六万,是个以苗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山区。古代为辰阳县地,定名永绥县,一九五三年改名花垣县,属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管辖。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这里悠久的历史渊源,美丽的自然风光,丰富的矿产资源,繁荣的农村景象,灿烂的地方文化,众多名胜古迹,独特的民情风俗……如山花烂漫、群星闪烁,展现在人们面前。
1.2花垣县农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的农业发展迅速,一派繁荣景象。全县耕地面积一百六十六万多亩,山下平川种植稻谷、包谷等粮食作物;山上坡地种植花生、辣子、草烟、猕猴桃等经济作物。还有猪、牛、羊、麻鸭等养殖业也很发达。通过产业调整和山地开发,苗族人民不仅解决了温饱问题,而且开始走上了富裕之路。
1.3花垣县工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工业,是全县经济发展的龙头。埋藏在地底下的丰富矿产正在开发利用。该县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锰、铅锌、钒、磷、滑石、石煤等。其中锰矿蕴藏量达二千三百万吨,位居全省第一,全国第二,被誉为“东方锰都”。铅锌矿蕴藏量一千一百多万吨,居全省第一位。
1.4花垣县其他事业发展现状
花垣县的交通、电力、通讯、广播、教育等事业蓬勃发展,方兴未艾。全县一十八个乡镇及三百二十个村,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村村通电灯,村村通电话,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有学校。彻底改变了过去苗家山寨那种肩挑背驮、松油点灯、出门爬坡、文化落后、与世隔绝的封闭贫困面貌。
2花垣县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
2.1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随着国家和地方加大对农业发展的扶持力度,以及免征农业税等支农惠农新政策出台,花垣县农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农业的发展速度相当缓慢。其次,主要农产品产量增长缓慢近几年,与花垣县主要工业品产量迅速增长相比,主要农产品产量的增长就显得微不足道,而部分农产品甚至出现负增长。以致出现花垣县农民增收难的问题。
2.2工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特别是花垣县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花垣县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较多,严重困扰规模以下工业的健康发展,亟待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与解决。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行业狭窄是影响小企业销售及发展的障碍;
2、经营管理粗放,观念及管理方式落后;
3、资金短缺,贷款难,始终困扰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发展;
4、政策环境信息闭塞、滞后问题突出 抽样调查显示: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对政府
出台的相关政策了解程度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企业的发展。被调查的小企业中;
5、企业工人权益有待提高,从调查的情况看,花垣县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职工的权益保护有待于进一步加强。2.3旅游业发展问题
近年来,花垣县旅游业尽管取得了较大发展,但发展规模和水平依然偏低,与周边一些先进县市的差距很大。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 多年来,由于交通、机制等方面的制约,旅游开发投入水平很低;2旅游管理体制不顺,企业经营有待规范;3旅游产品无序开发,资源整合有待加强;4旅游景区交通不畅,专业人才相当缺乏;5旅游促销力度不够,资源优势远未发挥
2.4环境问题
花垣县人居环境近年来得到很大的改善,主要由于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环境问题。1猛锌矿产的开采造成了开采区地表结构的破坏,导致地表塌陷等地质灾害;2矿区土壤的重金属污染严重;3破坏了矿区的地下水水系,导致水污染及其大气污染和固体废弃物的污染严重。
3花垣县走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3.1农业发展的对策
1“促进农民增收必须有新思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必须依托农产品流通,贫困地区农民脱贫致富更要依靠农产品流通。2花垣县地处湘、黔、渝三省(市)结合部,在边境贸易竞争相当激烈的情况下,推出了“三优”政策(即优良设施,优惠政
策,优质服务)搞活了边境贸易推动了全县的经济发展。花垣县边境贸易市场的建设与发展将有力促进农产品的顺利外流及拓展更广阔的市场。3农业生产规模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转变经营机制,以此提升农业产量,有效促进农产品商品率的提高,为更多的农产品进行流通提供保证。
3.2工业发展的对策
1、增加科技投入,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要培养吸纳高素质人才,提高企业的科技水平和整体素质。2、加强管理科学管理作为为企业的生产经营重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特别是农村个体企业管理方式比较落后,管理制度不够健全,缺乏管理人才。
3、逐步解决融资单一,贷款难的问题。加大金融政策的支持力度,充分运用财政,银行等部门缓解规模以下工业发展中的资金困难。同时鼓励规模以下工业企业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逐步解决融难的问题。4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是进一步整合提升锰锌产业。全面完成锰锌矿山整合后续工作,深入推进锰锌行业纵向、横向整合,加快改造和提升现有锰锌产业,努力把东方矿业、太丰集团、三立集团等龙头企业打造成为在全国同行业有竞争力、有良好发展前景的企业集团。5是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锰锌技术研发协作平台,建设国家级锰、锌产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3.3旅游业发展对策
全力把握好高速时代到来的新机遇,以边城茶峒整体保护开发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民族文化旅游业。一是抓好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充分挖掘县内旅游资源,进一步完善县域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整体规划,加紧完成边城茶峒景区修建性详细规划。二是突出抓好旅游景点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边城茶峒旅游景区、蚩尤文化园、古苗河地质公园等重点景区景点的建设和开发力度。三是创新旅游开发体制。积极引进战略投资者,合作开发边城茶峒等旅游项目,切实加快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开发。四是强化边城茶峒景区管理。完善景区管理制度和机制建设,进一步落实景区管委会日常监管职责,推进现代化、精细化管理,着力优化旅游市场环境,提升景区整体形象。五,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信息、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房地产、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3.4矿山整治,改善环境问题按照“抓整治、推整合、保产业、促发展”的思路,对矿山实行“真停、真关、真整、真治”,关闭矿洞1023个,缩减开采主体。2整合矿山,实现区域合法规范生产。3锰、铅锌矿山企业建立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开采秩序,优化资源配置,夯实安全生产基础;4治理环境污染。
3.5发展教育,实现人才可持续发展
1继续完善学前教育体系,力争2015年每个乡镇建成一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创建3所州级示范性幼儿园。2加快推进县第二中学建设,把第二小学打造成为设施一流、理念先进、师资雄厚、管理规范的义务教育示范校。启动实施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工程,力争2017年实现80%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达到标准化。3继续强化高中教育管理,完成边城高级中学图书馆等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加快县职业教育中心建设,积极创建省级示范性职业中学。4坚持培养和引进并举,继续实施人才引进战略,引进一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和技术应用型人才。5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合理调整教育资源布局,完善贫困学生入学保障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
专业:10级地理科学专业姓名:伍文露
学号:201014010232
时间:2013/6/16
第四篇: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基础知识(知识点全包括)
记叙文含义:
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初中课本中的小说、散文、童话、寓言、新闻、通讯、报告文学、游记、传记、回忆录等,都属于记叙文的范畴。
一、记叙文的范围
从一个大范围看:记叙文有一般记叙文和特殊记叙文之分。其中一般记叙文就是简单的写人记事的文章,而抒情意味浓郁的散文和有着虚构情节的小说就属于特殊记叙文的范畴。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首先注意弄清文章的体裁,然后根据不同的特点认真答题。
表达方式:(5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叙
写
论
说
情)
狭义的记叙文,包括记叙性的文学作品。
广义的记叙文是指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对社会生活中的人、事、景、物的情态变化和发展进行叙述和描写的一类文章,常见的如消息、通讯、特写、报告文学、游记、日记、参观记、回忆录,以及一部分书信等。
正因为记叙文写的是生活中的见闻,所以一定要表达出作者对于生活的真切感受。
二、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
关于记叙文阅读考纲有如下具体要求:(记叙文、新闻、通讯)
1.能指出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理解记叙文所记叙的事件、人物、景物及其所表现的思想意义。
2.理解记叙文的人称(第一人称、第三人称),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
3.能归纳记叙文的中心思想,理解记叙文的中心和材料的关系、理解记叙的详略得当。
4.理解和分析记叙中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等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的特点和作用。
5.理解和分析记叙文中常用的表现手法(象征、对照、衬托等)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等),理解记叙性语言准确、生动的特点。
三、各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叙述: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它是写作中最基本、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表达方式。是作者对人物的经历和事件的发展变化过程以及场景、空间的转换所作的叙说和交代。
例如:1.桌子上放着一本书。
2.狼群在高草中奔跑,奔向黄羊群。
描写:是把描写对象的状貌、情态描绘出来,再现给读者的一种表达方式。
例如:1.在高草中嗖嗖飞奔的狼群,像几十枚破浪高速潜行的鱼雷,运载着最锋利、最刺心刺胆的狼牙和狼的目光,向黄羊群冲去。
2.突然,坡顶上密集的黄羊群,像山崩泥石流一般往反方向崩塌倾泻。
抒情:就是用饱含情感的语言,抒发作者对人对事物的感情。
例如:1.七月的晌午,简直把人烤焦了啊!
2.狼!一种卫士型的生物!
议论:就是表达作者的看法、意见、观点。
例如:1.《狼图腾》作者的生活经历真是丰富。
2.草原民族不仅在军事智慧上,刚强勇猛的性格上远远强过农耕民族,而且在许多观念上也远胜于农耕民族。
说明:用简明扼要的文字,把事物的形状、性质、特征、成因、关系、功用等解说清楚的表达方式。
例如:大自然有许多稀奇古怪的植物。在非洲的安哥拉,长着一种四季常绿的梓柯树。如果你在树下点火抽烟,或者点燃一堆篝火,树上便会喷洒出大量的液汗,把火灭掉。所以,人们把它叫做“灭火树”。原来,它的枝叶浓密,藏有许多馒头大的节苞,节苞上密布着网眼小孔,一旦有火光照耀,液汗就喷洒出来了。记叙文中一般都要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而叙述和描写是不可以缺少的。
记叙文五种表达方式的作用,各不相同:
叙述:就是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事件发展的经过。
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
议论:就是讲述道理,表明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已的感情。
说明:就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
(二)如“豆子发芽”一句,就有五种不同的表达方式:
1.豆子发芽了。(叙述)
2.豆子长出了瘦弱的小芽。(描写)
3.豆子发芽很重要。(议论)
4.啊,豆子发芽了!(抒情)
5.豆子发芽需要水分。(说明)
(三)说明的特点是“解说事物,剖释事理”时,进行冷静的静态介绍和解说;
它不进行动态的叙述、描绘、论证。说明,它不像记叙那样,去叙述事件的过程和人物的活动:它不像描写那样,去发挥感情的变化;它不像议论那样,去发表、论证作者的观点。而说明是对事物进行客观的、平实的、科学的解说和介绍。(这是说明的基本特征。)小结:
1.记叙的六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六个要素不一定在记叙文中都出现。
2.记叙的人称:选用记叙的人称,就是选择立足点、观察点,就是选择叙述的视角。
记叙的人称,包括第一人称(我、我们),即“我”称;
第二人称(你、你们),即“你”称;
第三人称(他、他们,她、她们),即“他”称,文中直接以某人的名字进行叙事,也是第三人称。
★第一人称
需要注意的是,有的时候文章中的第一人称“我”就是作者本人,有的时候则是作者虚构出来的一个人物。选用第一人称叙述,作者便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读者也感到真实、亲切。
第一人称叙述的长处是有真实感,亲切自然。
短处是受“我”的限制,不便于反映广阔的现实生活,很难反映“我”以外的人物的思想。
★第三人称,就是作者站在第三者的立场,用叙述他人事情的口吻,把人物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直接出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写作较自由、灵活,能把人和事直接展现在读者眼前,因此第三人称写法被称为“全知全能写法”。这的短处是没有第一人称叙述那样亲切自然。
第三人称叙述的长处是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3.记叙文的线索:
(1)以时间转移或空间转换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4.记叙的顺序:顺叙
倒叙
(同一件事)
插叙(另一件事)
顺叙:指记叙的时候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来叙述。
顺叙的优点是:事件有头有尾,结构完整,文章显得条理清楚。
倒叙:指记叙的时候把后发生的事情写在前面,把先发生的事情写在后面。倒叙方法先把事情的结局说了出来,便吸引读者急于了解起因和过程,对照就比较显著,给人的印象也较深刻。
倒叙的优点是:设置悬念,引起了读者的兴趣。
插叙:指在叙述中心事件的过程中,为了帮助开展情节或刻画人物,暂时中断叙述的线索,插入一段与主要情节相关的内容的叙述方法。
插叙的优点是: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5.记叙文的划分:按事件和发展过程、空间转换、内容变化、人物、场景变化、感情变化、表达方式的变换来划分
6.记叙文的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语言,动作,外貌,心理,神态,环境等或正面,侧面)、议论、抒情、说明等
7.记叙文的语言的特点:准确,生动
8.记叙文的表现手法:白描、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等。
总结:
1.关于记叙文和文学作品阅读题的解答主要从两主面着手: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把握记叙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
(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
(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
二是弄清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
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1)
以时空变化划分
(2)
以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来划分
(3)
按记叙内容的变化来划分
(4)
按描述角度的变化、事情发展的阶段来划分
2.文段在内容上:以中心、意思相联系(思想感情)来答
在结构上:总分总
文段在开头:总起全文
文段在中间:承上启下
文段在结尾:总结全文或照应主题或首尾呼应。
补充:
童话一般情况下是记叙文,但是也可以用议论的方式来写作技巧。
记叙文的阅读,要明确有关的知识点,把握其文体特征。
(一)记叙文的概念: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中学阶段,为了教学的方便,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教学中。(二)记叙文的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2.叙事的记叙文;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4.状物的记叙文。(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常用的有三种——顺叙、倒叙、插叙。
(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以下几种——人线、物线、情线、事线、时线、地线。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整体感知,准确把握文章中心。
分析材料与中心的关系,理解材料的详略安排。(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记叙、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四、解题思路和技巧:
做记叙文的阅读题,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一)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初中三年,我们在课本中学习了大量精美的记叙文。叶圣陶先生说:“课文无非是个例子。”我们应该从这些例子中学到阅读记叙文的一般方法,然后将这些方法应用到课外文段的阅读中去。
记叙文是我们生活和学习中最常用到的文体。所以,一定要掌握阅读和写作记叙文的方法。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所透露出来的信息显示:多读、善思会有利于学习和应试。
比如,从1999年起,国家教委就倡导开展多读书,读好书的活动。2001年颁布的国家《语文课程标准》中更是列出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推荐书目。可见,开阔视野,丰富自己的阅读生活,会使你多方面受益。
(二)具体步骤如下: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明确中心。
2.看出文章各个部分之间的联系,大体了解文章的思路,理清文章结构,划分文章层次。
3.感受文章的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4.结合上下文理解词义和句义,领会词句在特定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作用。
5.找出文中感受最深的句子或段落,抓住一段文字的中心,找出关键语句,体会这些语句的深层含义。
6.欣赏文章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初步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和描写,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7.阅读散文,要理解作者所写的人或事物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理解文章选材、组材的特点,体会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
8.阅读小说,要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分析人物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活动的描写,了解故事的情节,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略读,细读,重读,1.先大概了解意思
2。带着问题仔细读
3.多读能更好的掌握书的思想感情
4。抓住文章主要内容,理清行文思路
五、写作技巧
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
表达方式
叙述,描写,议论,说明,抒情,记叙。
人物描写
外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描写。
记叙文的写法
1.时间
2.地点
3.事件与事件背景
4.反映的道理(主题)
5.自己在这个事件中的顿悟,体会,感想。
这些都同样重要,如果没有其中一点,就不是记叙文了,像一个人没有了心,或肝、肺。
六、常用修辞
1.比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甲像乙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不出现
无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2.拟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3.夸张
一种故意“言过其实”的形象化手法,可以突出人物,强化感情。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类别
特点
例句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只能看到巴掌大的一块天地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如《三国演义》中写张飞的肖像:“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这种夸张地描写,突出了张飞粗直勇猛的特点。再如童话《皇帝的新装》中对皇帝形象的塑造也采用了夸张手法,辛辣讽刺了统治阶级的愚蠢。
4.排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5.对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6.反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7.设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8.反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9.引用
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10.借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11.反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七、记叙文的表现手法
(一)对比
把两种对应的事物对照比较,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
1.运用对比手法描写人物,刻画性格。如契诃夫的《变色龙》,写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处理一只狗咬伤工匠赫留金的事故中,其态度在顷刻间变了四次,反复再三,前后判若两人。这里通过主人公自己前后不同态度的对比,鲜明地刻画了“变色龙”的性格。再如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中,通过菲利浦夫妇对于勒态度前后不同的对比,揭示出他们自私、庸俗、贪婪、冷酷的性格特征。再如《故乡》中年闰土和少年闰土的对比。再如《范进中举》中胡屠户对范进中举前后态度的对比。
2.运用对比手法,描摩景物,抒发感情。如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前边描写了百草园景色,这是一片生机盎然的自由天地,少年“我”的欣喜之情跃然纸上,这里的景物描写与充满枯燥乏味气息的“三味书屋”形成了鲜明对比,“我”对“三味书屋”的厌倦、烦恼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
(二)衬托
文章为了突出主要事物,用类似的事物或相反、有差别的事物作陪村,这种“烘云托月”的表现手法就是衬托。用类似的事物作陪衬叫正衬,用反面的有差别的事物作陪衬叫反衬。如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用菊花来正衬,用牡丹来反衬,突出莲的高洁。
1.用其他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如《藤野先生》中用日本“爱国青年”的无理挑衅来反衬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毫无民族偏见;《花的话》中用月下比美的众花来对比衬托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二月兰;再如《爱莲说》。
2.用景物描写来衬托人物性格或事件意义。如《故乡》开头描绘了荒凉萧索的村景,十分贴切地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
(三)铺垫
在主要人物、事件高潮出现之前,对环境、情绪、气氛等所做的描写,借以造成一种“山雨欲来风满楼”的艺术效果。如《荔枝蜜》采用了层层铺垫的写法。写荔枝林的茂盛,是为蜜蜂提供一个很好的生活环境;写荔枝蜜的甜香,是为下文赞颂蜜蜂作铺垫;写蜜蜂的辛劳,又是为赞颂劳动人民作铺垫。再如《麦琪的礼物》中插叙了对德拉的头发、杰姆金表的叙写,为后文写杰姆夫妇毅然舍弃如此珍贵、心爱的东西作铺垫,以凸现双方深挚的爱情。
(四)伏笔、照应
1.伏笔,实际上是一种交待,对将要出现的事件作暗示,为情节发展做铺垫。埋下伏笔后,后边一定要有照应。如《故乡》中,“我”刚回到故乡时,母亲说“还有闰土,他每到我家来时,总问起你,很想见你一面。我已经将你到家的大约日期通知他,他也许就要来了。”这是一处伏笔,它不仅点明了闰土和“我”的关系,而且暗示“我”将要与闰土见面,使后面闰土的出场十分自然。
2.照应,是文章前后内容上的关照呼应。方式主要有与伏笔照应、与开头或题目照应、反复照应等。照应得好,可使文章结构严谨细密,主题更加鲜明强烈。如《背影》一文中四次写“背影”,三次写“流泪”,反复照应,感情抒发一次次更加强烈,滚滚热泪既表达了儿子的情感,又衬托出背影形象的感人,这篇文章是情与泪的结晶!
(五)象征
把抽象的思想感情用某一特定的具体事物来表现,使之形象化,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含蓄、深刻,即“托义于物”。如冰心的《小桔灯》中的小桔灯象征了光明和胜利,象征着小姑娘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如矛盾的《白杨礼赞》细致描写了黄土高原上白杨树枝干笔直、叶子片片向上的形象,表现了它的倔强、挺立、不屈不挠,从而象征了华北农民质朴、严肃、坚强不屈、力求上进的精神和意志。再如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用象征手法构思全文,赋予高傲飞翔的海燕以革命先驱者的象征意义,使作品意义更深远。
(六)抑扬相生
“抑”是压低、否定,“扬”是振发、褒扬;“相生”是说文章要有“扬”有“抑”,相互生发,富于变化。其中常见的是“欲扬先抑”,即对人欲表扬而先批评,对事欲说对而先说错,对物欲说好而先说坏。当然“抑”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更充分的“扬”。
“抑扬相生”手法中另有“欲抑先扬”,如果运用得体,也能使文章摇曳多姿,翻出新意。如《白杨礼赞》中为了赞美白杨树而先说“它算不得树中的好女子”,采用了欲扬先抑的手法。
(七)借景抒情【或者借物抒情】: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
包括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朱自清的《春》,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写,表达了对春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八)托物言志
即将个人之“志”依托在某个具体之“物”上。于是,这个“物”便具有了某种象征意义,成为作者的志趣、意愿或理想的寄托者。作者的个人之“志”,借助于这个具体之“物”,表达得更巧妙、更完美、更充分、更富有感染力。如“松、竹、梅”岁寒三友,常用于表示高洁的志向;“泥土”常用于抒发谦逊的情怀;“蜡烛”常用于颂扬无私奉献的精神。
借景抒情与托物言志区分
:
借景抒情:借助于对客观景物的描写,来抒发感情。作者表达的是含蓄的感受,所以它有喜、怒、哀、乐、愁、怨、憎、惧,但是这些情绪不能看成是一种思想。
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物的描写,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此“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九)悬念
就是文章中令人好奇而又不能马上知道底细的情景。它可以是一个场面、一段情节,可以是贯穿全文的一个具体事物、人物某一时刻的神态描写等。
悬念的主要作用使文章情节发展更吸引读者。例如《孔乙己》结尾,孔乙己的命运到底如何,也给读者留下了悬念。悬念可设在开头,能达到引人入胜的效果;设在中间,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设在结尾,能收到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十)虚实相生
“虚实相生”是指化虚为实或以虚衬实。如“又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都是把无形的愁化作实物,突出了人物愁的深重。
(十一)动静结合动静相衬,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生动的烘托作用,相得益彰。
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动衬静,更加显示出山林的幽静。
(十二)点面结合万事万物都是彼此相互联系的,因此,我们在写景状物时,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必须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如《湖心亭看雪》,既写白茫茫的一片,又写一亭、一舟、几人,从而写出了苍茫冷清的意境,突出了作者孤独的心理。
(十三)以小见大
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有震撼力。
(十四)渲染烘托
渲染:是指作者通过对人物的外形、行为、心理、语言或事件、环境、景物等作多方面的挥洒铺陈,集中描写,突出人或事物的本质特点,用以加深主题的一种表现手法。烘托:是指不直接地对主要的人物或事物进行描写,而是对其背景,与之相关的人或事物加以描绘,使其形象突出。这种写法除了利用反差对比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外,还会使文章曲折含蓄,独具风格。
二者区别:渲染在于对某种事物的有意重彩泼墨式的描写;烘托却是通过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的描写,对该事物起到映衬作用。二者也有相交叉的地方,那就是作者有时用渲染的方法意在起到烘托的作用;对用来烘托的其他事物也可以用渲染的手法来描写。
注意:
1.注意写作方法与修辞方法的区别。
①着眼点不同。表现手法一般着眼于文章整体的构思,笼罩于全文或几个段落,修辞方法则着眼于具体的语句;
②作用对象不同。表现手法直接为表现人物、突出主题服务,而修辞方法则直接服务于语言,使其更具感情色彩。
2.注意在把握主题的前提下理解写作方法的作用。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恰当运用表现手法就是为突出主题,为表现人物服务,所以要理解手法的作用,首先要准确理解文章立意,不要脱离文章去“背”作用。
3.注意考虑各种手法并用。一篇文章可以采用多种手法,阅读时先考虑文章整体,然后再深入段落。如《心田上的百合花》。
4.注意写作中运用手法要有必要和恰当。写作应是情感自然流泻的过程,表现手法的运用也应是水到渠成,非刻意去为,有必要才用,用也要恰当,否则只会弄巧成拙。
第五篇: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浅谈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
孙源 谢洪忠
【摘要】从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来看乡村旅游业已成为正在兴起并迅速发展的旅游形式,乡村旅游对解决“三农”问题有着十分积极的作用,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目标,本文对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简单探讨,旨在为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关键词】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途径
一、引言
乡村旅游是传统农业与旅游业交叉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将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相融合,乡村旅游的开展,改变了农民传统的劳作收入方式,将农村劳动力向第三产业转移,向城镇转移,对于乡村生产生活环境、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质量、调整优化乡村产业结构、统筹城乡发展、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和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乡村旅游也必须要走可持续发展的路线,在开发和发展过程中要同时注重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要注重环境保护问题、资源合理开发和使用问题、农民的利益问题,本文从这几个角度对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进行简单的探讨。
二、乡村旅游
乡村旅游是将农业生产、农业生活和生态环境三者合为一体进行的旅游开发,其基本形式是凭借城市周边地带的农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业资源,面向城市居民开发的集观光、旅游、科普、建设、娱乐为一体的农业园区。2004年,在贵州乡村旅游国际论坛上,中国专家形成统一意见,认为我国的乡村旅游应包含三个方面:一是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文化为灵魂,以此提高乡村旅游的品位丰富性;二是以农民为经营主体,充分体现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民俗特色;三是乡村旅游的目标市场应主要定位为城市居民,满足都市人享受田园风光、回归淳朴民俗的愿望。
三、可持续发展
1、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世界旅游组织WTO 对“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定义是:“在维持文化完整、保持生态环境的同时,满足人们对经济、社会和审美的要求。它能为今天的主人和客人们提供生计,又能保护和增进后代人的利益并为其提供同样的机会。
旅游可持续发展核心是保证在从事旅游开发和旅游活动的同时,不损害后代为满足其旅游需要而进行旅游开发的可能性,使满足现代游客的寻求和满足旅游区居民的需求相统一。
2、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
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旅游的类型之一,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最终目标。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强调旅游活动行为模式优化,以避免对乡村旅游地生态和文化造成破坏,从而保证乡村旅游活动的长期生存和发展;它强调旅游发展与乡村环境的协调、旅游者与居民利益的协调、资源的当代与后代需要的协调,从而保证乡村旅游业的长期生存和发展。
四、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存在问题
1、吸引物 在我国,乡村旅游大多与当地民俗文化紧密相连,同一民俗地区,生活习俗与风格基本相似,难以形成独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吸引物。
2、资金
乡村旅游地较难引进资金注入,投资者在注资时要考虑旅游资源的品质、投资规模与投资回报率等问题,而乡村旅游资源开发难度较大,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因此较难吸引投资者。
3、自然条件
乡村旅游当地的状况,包括旅游地与市中心之间距离、交通是否便利等都构成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地时首先考虑的因素。离市区较远、交通又不便的旅游地自然不会吸引较多的旅游者前往。
4、环境
环境问题对乡村旅游开发地区的持续发展也构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一是乡村旅游活动本身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包括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地污染、噪声污染、旅游垃圾污染等;二是乡村旅游开发、建设和利用过程中对旅游区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三是超规模接待旅游者直接影响到自然生态系统的平衡,破坏景区生态环境。因此,保护环境对于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五、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途径
1、社区参与
1.1社区参与的内涵 社区参与旅游发展主要内涵是:从社区的角度考虑旅游目的地建设,以社区发展与旅游发展的互动理论指导旅游区的总体规划和布局,通过优化旅游社区的结构提高旅游流的效率,谋求旅游业及旅游目的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协调统一和最优化。
1.2社区参与旅游发展
在众多的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中,旅游经营者追求经济利益的最大化;旅游者寻求旅游需求满足最大化;政府主管部门探求管理效益最大化,当地社区往往是被忽视的利益主体,社区居民处于旅游发展中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地位被边缘化。可持续旅游发展要求顾及全面、均衡发展。社区旅游发展就是要解决社区与政府、社区与经营者、社区与旅游者的不对等地位问题,实现社区经济、社会、环境、文化效应的最大化。
对于乡村旅游而言,社区参与也就是让广大农民参与到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过程中来,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帮助农民增收,解决部分农民就业问题,但是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同时,必须注重当地农民的意愿,保持当地的民风民俗,不能破坏农民的生活环境,这样,在发展旅游业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保障当地居民的利用,实现双赢。
2、循环经济
2.1循环经济的概念
循环经济是物质闭环流动性经济、资源循环经济的简称,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目标,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3R”原则),它要求人类在社会经济中自觉遵守和应用生态规律,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物的低排放甚至是零排放,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2.2旅游循环经济
旅游循环经济就是要在旅游业发展过程中,遵循循环经济理论,履行循环经济实践,以生态效率为目标,把旅游资源纳为一种稀缺性资源,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和环境容量和生态技术来组合和设计旅游产品,减少旅游环境污染,从根本上缓解旅游业、环境的矛盾,保护旅游资源和环境,实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乡村旅游业也要注意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能过度开发资源,破坏环境,要高效循环合理利用资源,如今有很多循环经济发展带来效益的例子,如绿色种植、水资源循环利用、沼气利用等,既能够保护环境,也能够带来经济效益。
六、结语
乡村旅游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点和可能性,对于促进解决“三农问题”和新农村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因此,乡村旅游地开发具有特色的旅游吸引物、加强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更多的游客能够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乡村旅游地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也成为了一个必须重视的问题,某些乡村旅游地极具特色,能够吸引很多游客,但是并没有长期发展下去,是由于只重视经济效益而忽略了环境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因此在乡村旅游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急需重视资源和环境的循环可持续利用,并使社区居民参与到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来,这样才能使乡村旅游地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可持续的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1] 黄淑梅.桂林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60-8261 [2] 唐克敏.乡村旅游业的三大门槛分享.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7):8262-8263,8302 [3] 黄大勇.乡村旅游开发中的环境问题与对策分析.生态经济,2007-10 [4] 赵航,王庆.乡村旅游与农民增收.乡镇经济,2007-12:36-40 [5] 汪德华,胡赛珠,陈颖.利用传统节庆文化发展乡村旅游.乡镇经济,2007-10:41-43 [6] 王晶亮.发展现代乡村旅游的作用与意义.安徽农学通报,2009,15(11):38,53 [7] 兰宗宝,苏晓波,莫彬,卢庆南.发展乡村旅游促进三农建设.广西农学报,2009.4 [8] 张轶璐.科学发展乡村旅游经济的途径.经济地理,2007.9 [9] 郑文俊,周志翔.可持续乡村旅游的基本特征及其实现途径.生态经济,2007-09:127-130 [10]龚海怒.“农家乐”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究.巢湖学院学报,2009,11(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