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新疆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的必要性,根据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简述了其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优势条件及其所面临的问题,并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疆地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关键字: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战略,资源,环境
新疆幅员辽阔, 具有得天独厚的边疆区位优势, 资源丰富, 能源、原材料工业有巨大的发展潜力。但该区又是生态环境脆弱、环境灾害多发地区, 资源开发, 区域发展将不可避免地对其生态环境产生大的影响,因此开展新疆地区可持续发展研究不仅是本区发展中面临的紧迫任务, 也是持续发展研究走向实用化的理想样板之一。
一、新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要性
可持续发展观,是指要在开发利用自然中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不是不要发展, 而是在发展中采取积极的措施, 调整发展战略, 减少向自然界的征服或索取, 增加对自然界的投入, 改善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新疆作为资源大省, 自改革开放以来主要依靠资源优势开发与转换战略, 经济进入了快速增长时期, 经济总量有了大幅度提高, 人们日益享受着工业文明的恩泽和雨露。然而, 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使得资源过度开发带来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的外部性问题, 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
一个地区自然资源可持续利用状况决定着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之间应该表现为相互促进的和谐关系。新疆目前的发展趋势恰恰是经济在持续增长, 但已经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更加脆弱, 自然资源的供给条件越来越恶劣。
新疆可持续发展不仅具有现实的必要性, 而且具有国家政策实施的紧迫性。西部大开发是党中央在世纪之交作出的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部署和重大决策。它的一个突出的特点是把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与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到了突出的位置。
国务院在部署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时, 明确要求从保护和改善生态入手, 切实把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转到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上来, 转到对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上来, 以改善生态环境, 带动经济社会繁荣。
在西部大开发中, 新疆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然而, 现阶段的突出问题是, 资源优势还难以充分发挥, 生态破坏和环境问题积重难返, 可持续发展的紧迫性要求我们不可能继续沿用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只有对新疆地区进行统筹规划, 通盘考虑, 以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开发建设的根本点, 把资源承载力,区域生产能力,环境缓冲能力,进程稳定能力和管理调节能力建设纳入大开发的总体规划, 科学把握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以此作为推进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由于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的协调、人的实际生活福利的提高、发展的后劲以及维持自然生态系统对人类生活的支持作用, 关系到子孙后代, 而这一切都依赖于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因此, 为确保新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实现, 变传统的发展模式为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势在必行。
二新疆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区域优势及其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新疆独特的区位与结构带来明显的区域优势 1 优越的交通位置条件
新疆地处欧亚大陆腹地, 与周围的中亚和西南亚诸多国家直接或间接接壤。所以, 作为我国西部边疆的窗口, 发展对外经济贸易和经济往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到90年代初第二亚欧大陆桥的开通, 为大西北特别是我区的对外开放和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新的契机。国家对开发建设西北地区的高度重视和各种政策的倾斜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3】。新疆地区应该有效利用优越的交通位置条件, 坚持“ 东联西出, 西进东联”等发展地区经济的原则, 以交通优势来带动经济整体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丰富的资源优势
新疆具有极为丰富的地表和地下自然资源。地表自然资源由冰川, 森林, 草原, 绿洲, 荒
漠和沙漠等五个生态系统组成。这五个生态系统形成了以绿洲生态为中心, 以水资源为重要约束条件和互相作用和演替的大系统【5】 新疆的地下矿产资源种类繁多, 含量丰富。世界上已知的近200个矿种, 新疆已发现122 种, 稀有金属矿产储量占全国总量相当大的比例。煤炭预测储量1.6万亿吨, 占全国预测储备量的1?3, 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分别占全国预测总量的1?7 和1?4, 是我国21 世纪重要的能源接潜区域【6】。独特的地域环境优势
新疆地区山地降水改变了荒漠干旱的单一性, 给可持续发展发展带来了强大生命力。
绿色草原、草甸、森林, 与荒漠的有序并存, 大大丰富了生物多样性和资源丰富度, 蕴藏
着巨大发展潜力。山地降水为灌溉农业、城乡建设、非农产业发展提供了保障, 片片人工绿洲成为发展的核心区。同时, 地质构造形成的矿产资源多样性, 人文生态景观形成的旅游资源多样性, 地理区位形成的地缘优势多样性, 也是环境优势的重要体现。4 具有前所未有的优越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在中央一系列改革开放方针政策的指导下, 中国经济进入自
新中国成立以来少有的持续高速发展的新时期。中央明确提出从“ 九五” 开始, 要更加重视支持内地和西北地区的发展, 实施有利于缓解差距扩大趋势的政策, 并逐步加大工作力度, 积极朝着缩小差距的方向努力。同时在有些重点项目的建设政策上向西倾斜。(二)新疆可持续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 新疆深居欧亚大陆腹地, 是一个典型的内陆干
旱区,具有独特的地貌格局和干旱的气候条件,绿洲与戈壁、沙漠交错并存的地理现象使生态的敏感性和环境的脆弱性十分突出, 使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压力。从长远看, 它们是影响新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长期起作用的最基本因素。与此同时, 特殊的自然环境在人为不合理水土开发活动的营力作用下, 以盐渍荒漠化和沙质荒漠化为主导的土地荒漠化是长期以来制约新疆经济发展的次生环境因素。其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人口增长过快, 城乡环境污染加剧对资源, 环境和社会的压力大; 生态环境脆弱,发展态势令人担忧, 自然灾害频繁,。2 新疆工业化,市场化,信息化和国际化程度处于较低的水平,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区域经济竞争能力差 新疆的科学技术发展水平较低,专业技术人才储备不足 三、新疆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的现实途径
第一,增强资源承载能力建设。从总体上看,新疆的自然资源相当丰富,但自然环境脆弱,要增强资源承载能力建设就是要重视资源保护, 以利资源的永续利用。增强资源承载能力建设是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首先要加强对各类自然资源开发建设的环境管理, 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其次,合理、科学地选择资源开发的途径和方式, 统筹安排好开发地的环境建设;再次根据自身条件, 采用现代科学技术综合利用资源, 走资源节约型的发展道路。摒弃只顾发展不顾资源环境承载力的做法,使用可持续发展观, 保证资源, 人口环境协调发展。
第二,提高区域生产能力建设。要提高区域生产能力,首先就要更新观念, 发挥区域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其次,优化产业结构与布局,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从本地区实际出发, 以市场经济为市场经济为导向, 以效益为前提, 制定可行的地区经济政策, 调整产业结构,在进一步加大优势资源开发规模的基础上, 通过引进先进技术, 增加加工深度, 延长商品链条, 积极发展对外合作。提高区域生产能力 第三,改善环境缓冲能力建设。新疆改善环境缓冲能力建设,首先要先处理好人口与环境的关系,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资源开发与环境的关系。其次要以科学技术为先导,变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为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再次要通过经济、科技、行政、法律等手段, 加强对环境监督管理的能力建设,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建设。
第四,增强经济发展进程稳定能力建设。增强新疆地区经济发展中的稳定性,总的来说就是要正确处理当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新疆地区生态环境脆弱,如果在发展中牺牲资源,环境换取当前的表面繁荣,必将影响子孙后代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一定要本着科学的态度真确处理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把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增强经济发展的稳定性。第五,加强政府的管理调节能力建设。可持续发展是合并生态效益的高效发展,政府在制定可持续发展规划和强化可持续发展的未来投入方面可以充分运用税收和补贴杠杆, 有效地抑制所谓高消费、过度的资源耗费型的经济活动, 对浪费资源和造成环境污染的各种经济行 为给予高额税收, 而对于产生积极的外部经济效果的经济活动应给予奖励。
新疆应彻底改变过去那种以过度消耗资源、损害环境为代价, 单纯追求经济数量的增长, 一味以强调发展经济来赶超发达地区、缩小差距的传统发展模式, 走经济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此外,新疆地区还可以通过提高人口素质,增强公众的参与意识,提高技术能力,加强环境保护, 改善环境质量的政策措施。以新的指标来衡量社会经济的发展干部政绩和采用节制资源浪费的核算制度,以实现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和资源开发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建设。
参考文献 韩德麟 加强中国绿洲的研究与建设.干旱区地理,1996(1)3 范庆平.新疆经济可特续发展中的环境对策.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19 95(2)4 范庆平、孙浩.关于“新怪21 世纪议程”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忍考.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199 6(1)
第二篇: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新疆师范大学化学院工学院环境科学11-5班庞冬20111702141003)摘要:
由于当前新疆处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阶段,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对新疆具有重要意义和必要性。本文对新疆在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优劣势进行了具体分析,并根据国内外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对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给出了可行性建议。最后,建立了一个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有利于对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协调性做出系统、客观的评价。
关键字:
可持续发展绿色农业生态效益经济效益
引言: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是指从新疆实际出发,在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在注重农业经济效益增长同时,更加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生态效益的发挥,以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来发展新疆现代农业。近年来,在新疆农业的发展中,生态环境保护既是当前新疆特色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也是进一步加快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点,新疆要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的现代农业,必须坚持走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道路。
1.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和必要性。
1.1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意义。
随着现代农业的快速发展以及农业生产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破坏日益严重,绿洲生态环境的承载力日益下降,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阻碍了农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如果,从均衡、协调的角度出发,建立复合新疆农业生产的绿洲生态—经济型农业,将有利于从新疆经济发展全局出发,解决新疆农业在发展中所遇到的问题,改变目前我区农业生产中所忽视生态建设的现状。既符合新疆现代农业发展的方向,又符合生态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它将传统农业生产技
术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在遵循农业生态系统内在自然规律前提下,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和生态优势,克服环境制约,实现农业生产优质、高效、安全、可持续发展,达到生态、经济两个系统的良性循环及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的共赢。对提高新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必要性。
新疆是中国典型的干旱区,在干旱的生态环境下,人们进行繁衍生息与经济活动的绿洲载体是有限的。新疆绿洲面积为16.44xl04km2,干早区占绿洲总面积的72%,占新疆国土面积的8.6%。已开辟的人工绿洲7.07x104km2,占土地总面积的3.75%[1]。因此新疆的绿洲生态环境极其脆弱。然而,建国后,由于历史政治原因,人口增长压力,科技落后的制约、政策性因素和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等的影响新疆农业资源利用方式经历了三个阶段,即:1.粗放利用资源阶段(建国 20 世纪 50 年代末)2.掠夺利用资源阶段(20 世纪 50 年代末至 70 年代末)3.剥夺利用资源阶段(20 世纪 80 年代初至 90 年代)[2]。使本来就比较脆弱的西部生态环境雪上加霜,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新疆农业发展面临着自然灾害频发、沙化面积扩大、水土资源利用低、农业面源污染严重、能源消耗过量等问题的严峻挑战。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转变新疆农业发展方式,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已势在必行。
2.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优劣势分析。
2.1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的优势。
新疆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及生态优势。水资源极其丰富:全区有大小河流 570 多条,地表年径流 884 亿 m3,地下水可采量252亿 m3,冰川储量为全国冰川储量的 50%,水资源极其丰富[3]。土地资源增地潜力巨大,全区农林牧可直接利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1/10 以上,还有大量的可利用草场和可垦荒地,耕地后备资源 0.15 亿 hm2,增地潜力非常巨大。近年来,自治区重点抓好农业科技服务能力建设,加大了良种良法以及一批先进适用农业技术的推广普及,加强了对农民的农业科技培训力度,科技对农业增长贡献率得到显著提高[4]。显然,新疆已经具备了依托大基地、实现大发展、形成大产业的条件。新疆是我国通向中西亚的重要陆路通道,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
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等 8 个国家接壤,是向西开放的重要门户,具有发展外向型农业的突出优势。中央近年来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支持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政策措施,为新疆现代农业发展指明了方向,这些政策必将对新疆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现实的指导作用和深远的战略影响。
2.2 新疆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型农业的劣势
由于历史、地理、自然等方面的原因,与发达省区相比,新疆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相对滞后,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发展中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新疆属典型的干旱半干旱荒漠生态环境,是中国多种自然灾害群生的典型地区,沙尘、大风、干旱、洪水、雪灾、寒流、霜冻等自然灾害频发,给我区农业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制约了新疆生态型现代农业持续健康发展[5]。水是农业的命脉,新疆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很大比例,耕地面积增加导致农业用水的需求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这对于干旱地区的生态农业发展非常不利。新疆施用化肥量呈递增趋势,化肥施用量增加虽提高了农作物产量,但有机肥施用不足、养地作物规模小,农业用地的土壤质量较以前明显下降。农药的施用不当,不但造成农产品污染,而且使害虫的抗药性逐步提高。地膜覆盖栽培技术的大面积推广应用,对我区农业节水、增产增效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又引起残留在土壤中的废旧地膜污染日趋严重,致使土壤生产能力下降,对我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构成威胁。土地盐碱化、荒漠化、沙漠化趋势加剧。面绿洲农业的发展面临着严峻的生态挑战。以上因素都制约了新疆的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的均衡、协调的发展。
3.如何在新疆发展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3.1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经验及对新疆的启示
目前,各国都非常关注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这一问题也将得到持续的重视和推进, 其终极目标是建立和谐、绿色和高效的农业生产体系。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作法:(1)政府立法与民间团体共同推动。(2)建立推动环保农业的市场机制[6]。(3)以科技开发为突破, 追求产业创新。(4)以 “可持续”为本, 注重发展 “绿色农业”。(5)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6)多种渠道的资金支持。根据国外经验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发展具有新疆特色,符合新疆区情的可持续发展农业,具体做法为:(1)建立政府和民间组织共同参与的支持
体系。(2)坚持科技创新, 提高资源利用率。(3)改善农业产业结构, 拓展收益渠道。(4)重视环境保护, 合理开发农业资源。(5)加强立法, 通过法制实现可持续发展。
3.2我国的三种生态农业模式对新疆农业生产模式的启发。
我国经过20多年的探索实践,已建立了县、乡、村等不同类型和规模的生态农业试点,形成了独特的生态农业体系。生态农业模式主要有食物链型、时空结构型和系统调节控制型3种类型[7]。但发展生态农业要根据当地环境、资源、科技等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因此,新疆应该根据不同区域的情况“因地制宜”选择最适合当地的生态农业模式,以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的三个基本目标:(1)粮食持续增产安全目标。(2)农村综合发展消除贫困目标。(3)资源和环境良性循环目标
[8]。3.3对新疆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的建议
发展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要综合考虑新疆地区的整体因素,解决好各方面的突出问题,才能加快推进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从以下几点:(1)科学制定生态型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2)以发展节水农业为中心开展绿洲生态农业建设(3)加强生态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生态农产品出口基地建设;(4)加大农业结构调整中生态因素的比重;
(5)完善生态型现代农业服务体系建设;(6)减少生产经营中的短期行为[10]。是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出发的可行性建议。[9]
4.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4.1采用区域经济分析中常用的主成分分析法作为评价方法。
首先对各子系统内的指标做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权重,并根据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FiWiYiji1,2,,n;j1,2,,p[8],计算各子系统的系
统得分;然后对三个子系统在做主成分分析,确定主成分权重,并根据上述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可持续发展总指数。
4.2计算可持续发展系统的协调度。
[8]协调度A=1-S/Y(Y为某一样本的各子系统 得分的平均值,S为其标准差),A
越大,泽各子系统之间配合的越好,反之则各子系统缺乏协调性。
5.结论
新疆绿洲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的特性要求将生态环境保护融合和渗透到农业可持续发展中,有效地减少农业资源的使用,提高农业生产过程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农业是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1] 张军民,新疆绿洲的生态环境特点及区域开发规律研究[J],兵团教育学院报,2004,14
(1):1-4
[2]宋彤,新疆农业生态经济发展研究,新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1):18-21
[3]陈 宏,建国以来新疆农业发展与生态问题[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1999,8(3):8-19
[4]甘昶春等,生态型现代农业是新疆农业的发展方向,农业现代化研究,2009,4(1):401-405
[5] 杨德刚,烟 彬,吕晓云.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的原则与对策[J].干旱区地理,2000,23
(2):159-164
[6] 王海英, 董锁成, 国外可持续农业发展的政策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04, 12(4): 15-18
[7]黄进勇,生态农业及其模式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21(5):376-379
[8]张丽,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实证分析,新疆社会科学,2006,6(1):30-35
[9]红金,新疆发展绿洲生态农业的对策与建议,农业与技术,2006,26(6):10-11
[10]苏树军,新疆生态农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12,4(1):26-
31新疆农业可持续发展方向:
建立均衡、协调的绿洲生态——经济复合型现代农业
学校:新疆师范大学
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专业:环境科学11-5
学号:20111702141003
姓名:庞冬
日期:2013年12月21日
第三篇:可持续发展问题
2、可持续发展和环境问题[
1、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是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发展是可持续还是不可持续,紧紧地同人口变动面包括人口数量、质量(含发展意识)、结构联系在一起。通过人口的生产活动和社会活动,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改变着资源和环境,从而形成一定历史时期的发展模式。
我国人口数量众多,特别是还存在着占总人口进60%的农村人口,要将这些农民化为市民,本身就是一件及其困难的事情。并且我国人口平均教育程度较低,近年来又面临着人口老龄化的问题。可想而知,我国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进程将更为艰难。
[
2、资源问题
中国素以“地大物博”著称于世,自然资源比较丰富而且品种比较齐全,是少数可以基本上依靠本国资源建立起比较完整国民经济体系的国家之一;同时也是“人口众多”且增长较快的发展中国家,所以常常是某些重要资源绝对数量在世界名列前茅,而人均占有量却排名靠后。
当前,人类世界所面临的资源问题主要有人均土地数量减少、土地严重退化、不可再生资源濒临枯竭、水资源短缺与水污染、森林滥伐、草地退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
[
3、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生存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全局性问题。我国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高度中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但是,当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环境问题仍然是影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影响发展的质量和投资环境,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甚至影响社会稳定。我国加入WTO后,环境因素制约对外贸易的发展。
6、固体废弃物管理的主要问题
(一)废弃物数量带来的问题:废弃物的增长率较快,其构成也发生显著变化,但在减少废弃物方面所做的工作却很少;
(二)信息可获得性带来的问题:缺乏一致可靠的废弃物数量和处理成本数据,使得废弃物管理战略的制定异常困难;
(三)决策过程带来的问题:在技术选择、私营部门参与、成本回收方面缺乏连贯一致的政策和战略规划,而公众也未能适当接触和参与规划;
(四)运营方面的问题:运行的设施与设计标准不符,特别是在污染控制领域。设施运营有缺陷,废弃物收集运作很多情况下缺乏合理性;
(五)资金方面的问题:对用户垃圾处理的收费未能达到成本回收;
(六)机构安排方面的问题:收集和转运服务的分散化程度不够,市政技术规划能力不足,私营部门参与程度不深,政府各个部门(例如建设部和国家环保总局)责任划分不清,中央和地方的职责区分不适当;
(七)私营部门参与方面的问题:由于商业参与规则和成本核算做法不明确、不一致,采购行为不透明,补贴不具持续性,市政资金支持不充足以及监管框架不清晰,政府在固体废弃物服务领域提高私营部门参与的目标受到阻碍;
(八)碳基金方面的问题:碳基金的重要性在中国城市固体废弃物领域不断增加。中国每年可以通过碳排放减少获得多达10亿美元资金。减排主要是通过对垃圾填埋产生气体的回收、堆肥、循环使用和厌氧消化而实现的。但这种机会在时间上是有限的,所以需要迅速地采取干预手段。
第四篇:白城地区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白城地区农村土地纠纷问题研究
作者:陈巍
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12期
【摘要】本文通过对白城地区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研究,深入探讨农村土地纠纷的类型、成因及法律救济的有效途径,进而为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问题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土地纠纷;成因;法律救济
一、白城地区农村土地纠纷的主要类型
(一)抛荒农民回乡要地引发的纠纷
农村税费改革未实施以前,由于土地经济效益低,税费比较繁杂,很多农民选择外出务工,对土地进行了闲置、抛荒,这些闲置的土地或是被亲属耕种,或是由村组集中转租出去。税费政策好转后,抛荒农民返乡要求重新承包抛荒土地,现有土地承包人不同意让出承包经营权,由此产生的纠纷在农村屡见不鲜。
(二)村级机动地发包产生的纠纷
机动地是为了巩固和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减少土地承包次数,解决村集体经济组织开支需要,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在按户发包之外预留的部分田地。这些机动地普遍存在承包关系不明确,发包不透明的状况,税费改革以后,农村土地增值明显,村民对机动地发包问题的质疑越来越多,由此产生的纠纷也呈逐渐上升的趋势。
(三)农村土地征收、征用补偿引起的纠纷
农村集体土地征用的补偿费在实质上是被征用土地所有权定价的问题。被征地的当事人对土地征用补偿、拆迁安置补偿政策表现出来的激烈情绪,实际上就是对征用土地一方给出的价格表示不满。此类纠纷固然可以通过行政权参与后,以强制力实现土地使用权的转让,但被征地的当事人利益受到来自不同方面的干扰和侵害之后,所选择的集体上访、群体诉讼。使得此类纠纷在很长的一段时间之内总处于一种不确定的状态之中,期待从土地使用权转让之后获得的利益亦将不稳,社会成本随之加大。
(四)履行土地承包合同产生的纠纷
通过签订土地承包合同获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获得土地的最主要方式之一,但因各种原因,在履行土地承包合同的过程中亦常产生纠纷。如履行合同中,擅自改变土地用途;签订合同过程违法法律规定。
二、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面临的司法困境
近年来,农村土地纠纷呈迅猛上升之势,同时因为土地纠纷案件具有涉及人员多,季节性、时间性强等特点,由此而来的是人民法院在解决纠纷中不可避免的遇到困境。探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农村土地纠纷案件进入诉讼程序的障碍
因法院设置的诉讼门槛较高无法使所有农村的土地纠纷进入诉讼程序。以案例一为例,依据《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的第一条第二款的规定:未实际取得土地承包经营权提起民事诉讼的,法院不予受理。依据本款规定,康心药业与马武法院的纠纷无法在人民法院得到救济。由此可见,并非所有的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均能够通过诉讼的方式得到救济,对于那些人民法院受理案件范围之外的土地纠纷的处理我们更应该加强关注。
(二)解决农村土地纠纷适用法律的障碍
虽然有关处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不断完善,为人民法院处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提供了法律依据,但也对法官处理案件如何适用法律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司法工作者的学习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如何理解、适用现有法律对于法律工作者也是个不小的挑战。
(三)诉讼与仲裁在解决纠纷中的对抗
根据我国现行法律的规定,农村土地纠纷案件的利害关系人在争议产生后,可以平行选择两种救济途径:诉讼与仲裁。但在两者救济方式的衔接问题上并未制定如“仲裁前置”、“一裁终局”等制度。这直接导致在司法实践中,人民法院与土地仲裁机构针对具体案件的相互推诿,这为及时有效的解决土地纠纷问题带来极大的困难。如前所述,解决农村土地纠纷的救济方式种类多样,但众多纠纷解决机制在解决纠纷对象的范围上存在重合,问题随之产生,当纠纷发生之后,当事人应当采用哪种方式解决纠纷,纠纷解决后是否能够通过其他方式进行救济,以上问题的存在对及时、高效的解决纠纷造成了障碍。
(四)案件数量众多与司法资源有限的障碍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国家惠农政策的影响不断加大,土地受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各方利益交集,农村土地纠纷案件快速增加,已经成为法院审理的重点案件之一。同时受到土地纠纷案件具有涉及人员多,季节性、时间性强等特点的影响,给法院的审判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与困难。所有的农村土地纠纷均通过诉讼的方式解决一方面没有可行性,同时也是对司法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充分重视多种纠纷解决机制的运用十分关键。
三、推动农村土地纠纷法律救济的思路
(一)加强法律宣传教育,提高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法律意识
采取多种宣传方式,不断拓宽教育渠道,强化对农村的法律宣教工作。为农民讲解农村土地承包法、土地管理法等法律,宣传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各项政策,提高农民的法律知识和政策水平,加强对乡镇经管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合同和法律指导,促进辖区乡镇土地承包合同管理的规范性,严格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订立土地承包合同,明确土地承包合同的具体内容,增强诚实信用和遵守合同的意识,依法履行承包合同,减少矛盾和纠纷。
(二)着重调解和鼓励当事人和解,建立健全基层调解组织
强化司法服务意识,加强基层调解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民间调解组织的优势,尽力将纠纷消灭在萌芽状态。在审理相关案件时还应与政府部门进行多方位的沟通与协调,争取利用多方面的力量,解决各类土地承包纠纷,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社会和谐。
(三)加强农村土地的立法工作
我国农村土地立法工作已经取得了重大的发展与进步,农村土地法律制度的框架已经基本形成,但仍存在众多问题急需我们解决。首先,进一步扩大人民法院受理农村土地纠纷的案件范围,确保本类案件能够通过诉讼的方式得到救济;第二,明确法院与仲裁机构在案件管辖问题上的衔接障碍,做的具体、明确,从而使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保护。同时,人民法院等部门应当定期组织培训、学习,对于一段时间内颁布的法律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进行及时的总结,从而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五篇: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cn
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 作者:黄柳林 曾善静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3年第02期
[摘要]广西石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模式应当是以自然资源、生态环境良性循环为基础的高效率可持续发展模式。而石山区农业结构及与之相适应的土地利用结构的调整,合理布局,水土流失综合防治,石漠化的治理,实行退耕还林,合理开发林特产资源,建立地头水柜等举措都是改善生态环境和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