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堕落的艺术影评》
死亡是个沉重的话题。它始终围绕,却是未知。而艺术,虽然字正腔圆地说着它的名字,却没有人能解释清楚它的存在。对于创造者而言,对于旁观者而言,艺术其实是两码子事。
我想起王小波在《我如何做青年的思想工作》一文中,意图劝导他考上清华却一心想搞艺术的侄子时,说过这样的话:“不错,痛苦是艺术的源泉;但也不必是你的痛苦。柴可夫斯基自己可不是小伊万;玛丽凯瑞也没在南方的种植园里收过棉花;唱黄土高坡的都打扮得珠光宝气;演秋菊的卸了妆一点都不悲惨。这种种事实说明了一个真理:别人的痛苦才是你艺术的源泉;而你去受苦,只会成为别人的艺术源泉。”荒诞的现实给了无所事事的人们最好的创作源泉,而那些真正受苦的劳苦大众,从来不曾拥有如此诗意的忧伤。
张国荣跳楼的消息出来的时候,马家爵被捕的时候,你看到的不正是这部短片里出现的那一幕么?随着他们的死亡,欢欣起舞。
摇摇欲坠的高塔、独木桥、荣耀的徽章、类似青蛙的古怪动物发出好笑的悲鸣、一部国家机器、死亡的舞蹈、领导者的梦想和信念、一个接一个的牺牲、战争不过是阴谋和野心家们精心编排的欢快的舞蹈、和某些伟人们暗合的面容,还有更多,还在继续。在西方的影片中经常出现类似的桥段,如表现十恶不赦的恶人在杀人时,恶人以华尔兹等高档音乐为背景在音乐的节奏中将人用与音乐匹配的方式杀死,最后换来的是脸部要么留露出满意的表情,要么定格为麻木的表情。
本人推理导演或者编剧,酷爱暴力美学的内容,喜欢古典音乐,看到过很多坠楼的死者照片,在极度悲惨情绪下,他却在另一个视角中发现了另一种美,一种死亡带来的美,这种美是人在最后弥留下来的,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在他看来是最自然最原始的美,人的姿势在血的承托下体现出了一种莫名的扭曲,这种扭曲像极了人类的舞蹈单格动作,如果连续起来是不是就是一段舞蹈呢?作者如是想,于是不断的丰富,不断的想象,再于是就有了这部片子。
第二篇:堕落天使影评
《堕落天使》影评:一场场孤寂的相遇相离
每一个人,因为孤寂的心,在这个孤独的世界里,相遇,而后离开。
在孤独的时候,他们取舍牢牢靠在一起,相互取暖。
在影片中,两个主角的独白,情不自禁地想到了一起,恍如这个冬季,来得早了,因为认为冷了。所以他们就像是出于动物的本能,在寒冷的时候,互相依附着来暖和自己的身材,实在,他们感觉到寒冷的,还有他们的心,因为他们孤寂的心,在冰凉的世界里,觉得严寒。
影片中的六个主角,都不名字。也许他们自身就不须要名字,因为名字有时候也是一种包袱,他们只是在某个时间联系在了一起,然而当离开时,他们会不带滞留的分开,畅快地不留下一点痕迹。李嘉欣跟黎明饰演的角色,存在一种树立在好像即断却丝连的关系,他们的生涯在表象,看似毫无接洽,却在一种奥妙的关联牵引下衔接在一起,直至一切都有了个停止。拂晓饰演的杀手在影片中,有一次反复的独白:“ 做咱们这行,最大的利益是不必做决议。谁该逝世,时光、地点,一早有人决定好了。我是个很勤的人,爱好人家替我部署好所有。”不同的是,第二次,他又说了一句:“最近有点不一样,我想改一下这个习惯,我不晓得这样做对仍是错,不外至少这个决定是我本人的。”他的声音随同着灰暗的天空,匆匆远去了,或者他是被迫掉进这个陷阱里,又或者这一次,是他被别人决定了生死。
他也是决定了,要远离那种生活,厌倦了吧,又或者是因为他和李之间产生了拍档之间不应当产生的难以掌握的感情。本来即便两个从不会晤的人,却在渺小的联系后也可以发生感情。片中的李嘉欣在那个屋子里,在酒吧里,感触着他的存在;在列车上不自发地去看房子里,他是否在。但是,他知道这样的爱,不是他要的,所以他需要阔别。但是他说不出口,于是,他给了她线索,在常去的酒吧里,让侍者传达他对话,告诉她,留声机里的歌声会告诉她他的话。所以我们在留声机听到的是那首关淑怡的《忘记他》,一切都很明了了。只是对她,无奈接收。
他离开了,在一个雨天,遇到了另一个忽然闯入的女人,一个曾经跟他一起却不记得了的女人――莫文蔚饰演的金发女郎。
她是一个很懦弱的人,她用呼啸来发泄她被孤寂感折磨的心灵痛苦悲伤;她把头发染成了金色,烫成一个很奇异的发型,由于她要让别人记得她,她惧怕被遗忘。
她涌现在他最孤独的时候,他说,他只是需要一个伴。
当李再次呈现时,他和她坐在一起,说了很久,她拿烟的手不停的发抖,却突然镇定了,凸起一口烟。
外面又下起来雨。
李嘉欣要他再做最后一次,原来这真的是最后一次了。
莫在外面等着,等了良久,她感到他再一次离开他了,所以,她冒着雨走了出去。然而在她最需要伞的时候,他追了上来,用衣服挡雨,把她送回了家。她认为他这次,不会走了吧。然而,黎告知她,他不会再上去了。她像个孩子,吼叫着,呜咽着。黎说,我们说好的。是的,说好的,只是临时的陪同罢了,她忘却了而已。
该走的人,都已经走远,留下的人,却仍然孤单地活着。
李嘉欣的明丽和冷淡变本加厉,浓厚的连她自己都觉得寒冷。
影片里,是两条线索交织讲述,除了杀手,另一个就是哑巴――金城武饰演。他的经典名言是:每一天,你都会跟良多人擦身而过,而哪个人呢,可能会变成你的友人,或者是良知。他有一个不爱谈话的爸爸。爸爸在的时候,他只是个天天清晨撬开别人的店做无本生意,或是逼迫卖货色给别人的大孩子。因为爸爸总是会帮他解决他的问题,他不用斟酌太多懊恼。
他在爸爸六十岁诞辰的时候,拍摄里一段录像,固然爸爸被他搅扰地简直发怒了,但是爸爸却在深夜一个人偷偷看录象带,边看边笑。爸爸逝世后,他也抉择离开那里,走得时候,带着的只有那一卷录像带。而且那天,看来好多少遍。
在他本来荒凉的生活里,还有一个他自以为初恋的女孩――杨采妮饰演。他常常在某些处所,遇到她。有一次,她失恋的时候,他傻傻地陪着她去找情敌,在她哭的时候给她肩膀,陪着她去看棒球竞赛,他甜美地以为这是他的初恋,只是杨回身早就忘记了他。
他开端失恋了。
当再次碰到她的时候,她真的一点都不记得他了,他可恶地在旁边做着幽默的表演,引来的只不过是她生疏的目光而已。
在这个冰冷的城市里,他也感到了孤独的侵蚀,于是他遇到同样孤独的李嘉欣,因为孤独感会把两个不相关的拉在了一起。在这个冬季提前降临的城市,需要彼此温暖。
在洗练的隧道中,她靠着他,在他的摩托车上,互相凑近。
直到地道止境,在外面,依然是灰暗的天空。
整部影片的色调是惊艳、灰暗的,在这个基调下,每一个镜头中人物的动作,都在表白他们心坎的感触,片中最多的不是人物的对话,因为语言能够粉饰一个人的情感,而动作行动很难去矫正,它们正确的表示着实在的感情。所以看王家卫的片子,老是需要细心的去领会那些细节上的事物,在漫长的镜头里,重复去咀嚼一个轻微的动作,也能看出一个人物的个性。
最近总是在看他的影片,越发喜欢他的作风了。我并不知道那些对于他的后古代风采评论,我只是从自己的感到动身,我想他的影片,需要的是更多理性的解读。
我想他是个很重视细节的人,可以从他的影片里感想到,所以影片里的细节不是可以逐一解读的,还是自己看过会,才干体会出滋味来。
腐化天使,一个是指因追随撒旦而一起被打入地狱的天使,另一个是指因贪恋世间生下伟人族而遭天谴的天使,运气看待每一个人,犹如蝼蚁。
这是一个冰冷的城市,在孤独的牵引下,我们相遇相离。
《堕落天使》:一场场孤寂的相遇相离 作者:Fuego
《堕落天使》1995年于多伦多国际电影展中首映,其另类脱俗的风格成为一时的焦点话题,王家卫风格在国际上引起很大反响。
《堕落天使》通常被当作《重庆森林》的姊妹篇,但两部片子风格迥异。如果说《重》是一篇称得上温馨闲淡的小品文,那么《堕》就是一部堪称血淋淋的人的孤寂史。
《堕》全部都是夜景,全部都扭曲了,杜可风超常规地用了9.8mm的超广角镜拍完全片,这早已成为佳话。这样一来近处的东西扭曲了,远处的东西越发显得悠远,充分体现了咫尺天涯的感觉。一个导演没有绝对的自信,我想是不会这样来处理他的镜头,而演员如果不是绝对的信任导演,也不会作如此尝试。全片画面被扭曲,人的脸、身体被扭曲,在黯淡惨伤怪异的画面中,王家卫一贯要表达的主题“拒绝与被拒绝/选择与逃避/似远似近的距离感”,在此片中我认为已经说到头了。
本片好像是一个个荒诞的故事的拼接,它们看似毫无联系,又不断地交接。也许每个人都是天使,只不过“堕落”的天使,不能够救人,更不要谈自救。
黎明扮演的杀手每天面对窗外绚烂明艳的香港夜景,我们还是只看见他那颗寂寞无边的心。寂寞难耐,寂寞如漫漫黑夜,那星星点点的光照亮不了它。
当他完成杀人任务坐在电车上偶遇小学同学,一下子把观众从刚刚枪林弹雨的虚幻中拉回到现实。
“每个人都会有过去,就算你是一个杀手,一样会有小学同学。”
杀手也是人,杀手也有感情。虽然这个杀手很懒,喜欢被别人安排好一切来行事,但是他是洞悉一切的,他知道他的拍档为他做的一切,当然包括帮他收拾房间,清理垃圾,还有她对他似是而非的感情。
杀手拒绝过去,换来的是孤单;杀手拒绝了李嘉欣演的拍档,换来的是死亡。因为“感情是一种很难控制的东西”,他害怕面对,只有选择遥远的心灵距离。致命的是在拒绝之后“他就后悔了”,她就像他的影子,一个人不可能甩掉自己的影子,除非他死了。我想最后杀手在乱枪中死去,于他是无悔的,他终于可以摆脱这一切,终于可以释放自己了。
这是一个绝望的故事,据说当初拍了两个版本的结局,一个是黎明逃走,一个是黎明死亡。最后上映时选的是后者,我想导演也绝望了吧?
李嘉欣这个最美丽的港姐,在本片中也出彩了一回。当她穿着著名的渔网眼丝袜在床上想入非非时,我看到她还是有演技的,而不是人们视为的“花瓶”,可惜她太美丽了,被镜头扭曲的脸还是那么美丽,人们往往忽略了其他。
她只有靠黎明的传呼机、垃圾,为他打扫清理房间,甚至去过的酒吧,做过的座位来达到与他的交流。当她终于对杀手拍档发出爱的信号,换来的是一枚硬币和一首《忘了他》的老歌,她绝望了,她只有报复。面对黎明的死亡,她没有丝毫的快感,只有灵魂被抽空的更大的绝望与冰冷。
莫文蔚为了让别人记住她,染了一头的金发。一次偶然的邂逅,她在不经意间对黎明付出了真心,然而却得不到真心的回报,黎明心中始终装着另一个女人。感情最害人不浅的地方就在于——它是不可以等量交换的。
而杨采妮偏执的在寻找一个叫金毛玲的女人,在近乎病态的寻找中,我简直怀疑这个人的真实存在?难道这是一个为了排遣失恋痛苦的女人脑海中臆想出的一个人,只要找到“她”,只要痛骂痛扁她一顿,男朋友就会回到她身边,所以杨采妮固执地相信有这么个人的存在。
于是开始了追寻金毛玲的过程。金毛玲长什么样?不知道。金毛玲住在哪里?不知道。金毛玲的一切,其实统统不知道。最滑稽的是最后金毛玲出现了,他是一个正在遭到追杀的粗野男。这戏谑的成分里有反讽,生活有时就是这么滑稽与超现实。
金城武深夜撬开一家家打烊的店铺门当老板做生意,热情指数令人叹为观止。热情地替死猪按摩,热情地向别人推销一切东西,甚而带有强迫性。因为他是哑巴,他渴望与人交流和沟通,他只有这样做心灵才能寻求平衡。在常人的世界里,没人会搭理他,所以他才会在心里说:
“每天,你都会和许多人擦肩而过,他们可能会成为你的朋友或是知己。所以我从来没有放弃与任何人擦肩而过的机会。有时搞得自己头破血流,管他呢!开心就行了。”
在这看似荒诞与心酸中,王家卫也没忘黑色幽默了一把,笑得我几乎流出了眼泪。那个在深夜经常碰到金城武的长发男,被强迫着洗头、刮胡子、买吃不完的冰激凌。每次在遇到金城武的那一瞬间,也只有无奈的说一声:“我靠,又是你。”最好笑的是在半夜里,他的全家被迫坐在冰激凌车上默默吃着冰激凌,金城武拉着他们在大街小巷漫游。温馨、宁静、祥和的这家人是否在预示我们:其实人生并非那么绝望?
还有金城武在已经完全忘记他的杨采妮面前拼命想要引起她的注意认出他,不惜做出些夸张的举动,最终还是徒劳。有些人注定要被别人遗忘,忘记一个人其实也很简单。
这种来自人物内心的荒诞感的产生,实则来自于生命中挥之不去的孤独,以及对孤独的逃避,与逃避未遂的彷徨无助。人们渴望交流与沟通,然而人们得到的是不断的疏离与漠然。与交流相比,人们更害怕伤害。善良的,害怕伤害,所以逃避;自私的,害怕伤害,所以就干脆拒绝。人们已经习惯戴着漠然的假面生活,偶尔的放纵是不被允许的。
全片最感人的是金城武与父亲的父子情。相比之下那些卿卿我我的爱情根本不值一提。这是本片最亮丽的一笔,爱情何其短暂,亲情才是永恒。
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金城武用DV跟拍老父的过程。DV画面充斥整个银幕,在不断晃动着的甚而有雪花点的镜头中,浓浓父子情荡漾开来,不善言辞的寂寞老父深夜也会偷偷起来看儿子拍的DV并开怀大笑,这是人生写实的一面。这相依为命的两父子,凸显生命的温情。可是,任何东西都不是我们能够永远抓得住的,老父病逝了。其实我们也想如片中金城武父亲死后在心里说的那样:
“这么多年来,因为有他(指父亲)在,我一直觉得我是个小孩子。因为有什么事情,他都可以帮我解决。那天晚上,我在帮他收东西的时候,我第一次觉得我已经长大了。我不想做大人,我希望我爸爸可以一直在我身边。”
这种伤痛只会令人更加孤独无助,于是他又做起了老本行——深夜做无本的买卖。
在影片最后他用摩托车高速载着李嘉欣穿梭在海底隧道,第一次两个陌生人可以靠得这么近。李嘉欣感到了一分钟的温暖,金城武体验到飞越的自由。
难说人生最可贵的,就在我们放飞心灵的这一刹那?
第三篇:艺术评论影评
南京审计学院 本科生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姓名
学号
班级
专业
学院
指 导 老师
评 阅 成绩
评 阅 意 见友谊,爱情,时间--《美国往事》之影评孟杰1006011210法1法学法学院
友谊,爱情,时间: : : ::::::
--《美国往事》之影评
很多人都说《美国往事》(Once upon a time in America)是一部出色的黑帮电影,可是我个人却觉得这部由意大利著名导演塞尔乔·莱昂内于1984年执导的影片,以其丰富的内涵表达、鲜明的人物刻画和近乎完美的结构,超越了黑帮类型片的范畴。影片在3小时45分钟的时间里,通过主人公诺德斯(罗伯特·德·尼罗饰演)对往事的回忆,讲述了几个年轻人的友谊、爱情和他们的生活,史诗般地展现了作为个体的小人物们在时代变迁中的挣扎和浮沉。影片那宏大的气势,舒缓的节奏,感人的情节,在我心中激荡回响,“于我心有戚戚焉”。
1关于友谊
面条是个犹太移民,一个住在纽约动区贫民窟里的穷孩子,为人“义”字当头,对不惜朋友赴汤蹈火,是个不乏浪漫色彩、幻想型的人。他爱冲动,这决定了他要为小兄弟报仇并饱受牢狱之苦。他的性格不能改变他下层人的社会地位,并决定了他终生伴随着内疚和悔恨的命运,他的出路是逃到大烟缭绕的梦境里。躲避现实。
迈克斯是个注重实际而怀有野心的人,他心狠手辣又善于隐藏自己。他狡猾、放纵、自私而不择手段,作者把他推上政治舞台最后又让他绞死在垃圾车里,并非出于偶然。面条和迈克斯
在小街上初露锋芒
当,于是开始了他们
谊之路,当在河里找
时,面条焦急的寻
斯的恶作剧后两人
人友谊的见证。
2关于爱情 是一队矛盾,时两人旗鼓相的合伙之路友不到迈克斯找,发现迈克的嬉笑都是两
六十年代面条在厕所“偷窥”转到三十年代黛布拉在仓库练舞。
老年的面条“看”到了年少的黛布拉:这么多年过去了,面条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真爱,可见面条爱黛布拉有多深!另外这个镜头似乎也隐喻着黛布拉和面条的宿命——有缘无份:面条一直到老也只能“窥视”黛布拉,一直都没能得到她。无论面条有多坏,但是面对黛布拉时都是那一颗最纯洁的心。
3关于时间
本片导演Leone曾经指出闪回结构在《美国往事》中的核心地位:“because time is one of the leading characters in the film-this film is about memory, nostalgia and death.”
可见,与其说《美国往事》是《教父》的同宗兄弟,不如说它是《公民凯恩》的旁室嫡孙.比如那块从醉汉身上偷来的怀表,不仅见证了友谊的生与灭,而且暗示着Noodles和Max的一生都活在不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比如1968年胖子和面条重逢时的对话.Moe: “What have you done all this time?” Noodles : “Going to bed earlier”.这不仅比喻Noodles像普鲁斯特的小说人物一样丢失了时间,而且说明他的现在就是过去的不断苏醒.再比如片中一处史诗化的细节:用背景画面中布鲁克林桥的兴起象征Noodles的成长.当大桥还在打桩的时候,他是个青春期的少年;当大桥完工的时候,他成了一个帮派的领袖;当35年后大桥周围布满了高速公路的时候,他和大桥一样变得老态龙钟,世界抛弃了他们.“电影使我们有机会在无法看到的那个世界中努力塑造,而叙事本身也是在重新结构时间,那些时间带给我们的美感似乎无法言表......在日常生活中,时间使人与人之间形成穿插关系,使事与事之间形成穿插关系.导演便是要在安排这样的安插中显示才华......他俯身检起了一跟柴火,但经过漫长的时间,又告诉我们这只是一根火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感觉到了时间的存在.”
4关于电影的表现方式
其一《美国往事》中有许多参与表意的镜头,固定镜头、移动镜头和组接镜头都有。其二在影片的色彩质感,偏暖色调,其中夹杂大量的黑色,每一帧画面如同镶在木头相框中的老照片。我最喜欢片中由近及远,由细微及宽广的拉起的镜头;往往从一个人一件物拉升至整个街区茫茫人海。
其三在于影片在时间之间的穿梭,自如流畅,有时难免让人产生如梦如幻之感。在时空之间的转换,完全没有提示性的“flash back”,比如主题人物陷入沉思,或者淡入淡出之类的提示,而是直接转换;而这样的转换往往通过比如—凝视。比方当 “面条”凝视火车站的玻璃镜子门,直接幻化到”面条“三十五年后衰老的面庞,镜头拉远----观众看见同时也已经在三十五年中改头换面的纽约火车站,音乐正是披头士的那首有名的”yesterday”
恰好符合那
个年代。
当然,影片本身所蕴涵的,绝不仅限于此。不同的人在看这部电影时,产生的感受不尽相同,甚至截然相反。影片最大的韵味,正在于让人欲说还休,正如影片的结尾(也是我最喜欢的镜头):
中国烟馆里烟雾缭绕,仿佛时间停滞,不知世事。年轻的诺德斯抽了口鸦片烟,慢慢地转过身来,面对着天花板,露出一个似乎意味深长又似乎不知所云的微笑,笑世事如烟。(了了)
第四篇:摩登时代-影评-艺术导论
城南学院 经管二系 国贸0902班 吴赫 200973250202 《摩登时代》有感
——谈谈我看卓别林电影
像往常一样,劳累了一天的他踏着大皮鞋推开工作室的门,坐在镜子前准备卸妆,他默默地注视着镜子,镜子里那个头戴圆礼帽、穿着窄小礼服、留着小胡子的男人夏尔洛也在默默地注视着他……
卓别林,一代喜剧大师,这部电影是这位大师最后一部无声电影,是一部非常优秀的作品。影片拍摄于1936年,众所周知,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世界发生的经济危机,是有史以来资本主义世界最严重的一次,这次经济危机深刻动摇了资本主义经济体制的根基,与此同时,资本主义世界也从自由竞争阶段逐渐过渡到垄断阶段。而这部《摩登时代》恰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
本片是卓别林早期黑白电影作品之一。虽然由于当时技术的限制,影片的配乐和特技都无法和当今的好莱坞影片媲美。但是,卓别林的喜剧表演天分使这部影片成为了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在1978年巴西《标题》杂志刊登的世界有史以来的100部最佳影片中名列第七位。
喜剧大师卓别林以独特的视觉表现,笑中带泪、喜中带悲的诠释方式,辛辣尖锐的讽刺和揭示出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下,工人饱受资本家欺压剥削的严酷现实,以其卓越的表现手法向世人展示了一幅代表千百万失业者遭遇的生活画像。
《摩登时代》中卓别林饰演的是一底层市民,他在一个机器隆隆的厂房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以赚取微薄的收入。重复繁重的工作压得他喘不过气,他把人们的鼻子当成螺丝钉来拧,卷入流水线机器的皮带里,令人苦笑不得。他在不断加快的传送带式的作业线上被弄得精神失常……这些影像无不反映了机器时代给人们所带来的恐惧与打击。精神失常的他被送去精神病院,出院后随之失业。失业的他加入了找工作的巨大洪流之中,在街头捡到一面旗子,竟无意中被当作是示威运动的领袖,被捕入狱。在监狱的生活本来衣食不愁,偏偏又碰上了监狱暴动,误食毒品的他挫败了罪犯劫狱的阴谋,从而被提前释放出狱。因此他为了重进监狱,不惜主动替因饥饿而偷窃面包的女主人公顶罪。然而事与愿违,监狱进不去,却因祸得福,得到了受他帮助的女主人公的爱。
片中的结尾说到;“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影片的感召力至此发挥到了极至,给人内心以强烈的震憾,它给了人们继续奋斗向前的勇气和生存的信念……也给了本部电影的一个完满经典的结局。
在码头偷香蕉的美丽女主角,得到香蕉后脸上天真快乐的表情,逃跑时俏皮的动作。以及她与家人间的互相鼓励,互相安慰,相亲相爱的场面。
家人是我们永远的依靠,家永远是我们最温暖的避风港。怪不得,当时的人们那么希望能拥有一座房子,即使房子表面上看起来并不坚固,但在它的主人心里,房子就像家一样,是最牢固可靠的。
男主角为女主角擦干眼泪,然后屏幕上出现了“Buck up-never say die.We'll get along!”。男女主人公相互鼓励,一起微笑地携手走向前路……
很多人为这一幕所感动、赞美,我个人倒认为这种从悲剧里产生的希望才真的是讽刺的悲剧,对黑暗的臣服和逆来顺受使人永远背离光明。
当同时期的喜剧演员还在依靠扔蛋糕、踢屁股这些老套路讨好观众,以“不笑我就胳肢你”为信念的时候,卓别林已经开始将自己对社会的观察、思考融入到喜剧表演中去,试图以蕴含高度思想性的喜剧改变喜剧演员仅仅是“国王身边的小丑”、喜剧等于闹剧的尴尬局面。当然,他成功了,他的喜剧观念对美国默片喜剧的影响巨大,他本人也成为电影史......这是电影史上从未有过的奇迹。这个几乎没有受过学校正规教育的人,以他超人的才华和渊博的知识,解决了自己在影片制作过程中产生的一切难题。从而使自己的影片独树一帜,达到高度的统一、精美和完整。
所谓的“摩登时代”是一个十份特殊的时期,两次工业革命的相继发生完成,工业社会彻底取代了农业社会,人类从农耕文明迈向工业文明,社会化大生产成为生产的主要方式。
在这一历史转型期中人们忙乱而无助,资本家私下伪善的画皮露出惟利是图的本质,劳动者则顺理成章的成为资本家攫取剩余价值的工具。他们都身不由己的践行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
1936年2月5日,《摩登时代》在纽约利沃里剧院首映。当时正置世界经济危机后期,资本主义国家工人普遍失业,社会动荡,经济萧条。在如今资本主义依然存在的今天,此影片仍然是一部很好的反映资本主义剥削本质的影片,亦可看出资本家为了获得剩余价值不择手段的做法,拼命地压榨无产阶级工人。
此时此刻,我也想到了我们,生活在这么一个“摩登时代”,忙碌紧张的工作学习生活。
很多时候都不清楚这种忙碌,这种追逐,到底是为了自己的理想还是怎样。
我永远忘不了主人公查理被机器卷进卷出的镜头,以及被流水线弄得变成麻木机械的工具人,竟然想要在人的鼻子、钮扣上拧紧螺母的镜头。一开始的大钟内部齿轮运转的特写,便清楚描述了当时社会里的机械化的社会秩序。虽然其电影所叙述的历史背景,是在三十年代资本主义逐渐走向垄断的时代,那个时代对于资本主义国家的低层阶级而言是苦不堪言的,面对机器时代的来临,他们只能感到无所适从。
我们人类共同的理想就是为了真理自由的或在这个世界上,为了美好的未来一同努力。
他用“悲伤的喜剧”阐述了个真实的世界,给我、给我们在欢乐的同时留下了深深的思考与感悟。
第五篇:影视艺术 无间道影评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再见警察
——《无间道》影评
至今仍记得《无间道》上映时媒体的盛赞和兴奋,甚至有人说这标志着香港电影走出低谷,《无间道》瞬间在21世纪的香港,甚至华人电影史站住了脚跟。记得当时看《无间道》时,这种剧情让我感到刺激与兴奋,从那时开始,网络上“无间”也成为流行词汇,之后《无间道》又出了第二部、第三部。现在再看一遍,依然认同《无间道》的出色。
《无间道》给人一种全方位的感觉,从剧情与心理双线的强烈冲突,从紧张中却又给角色添上深入挖掘内心的舒缓节奏。几位实力派演员演技的出色发挥以及配乐都恰到好处,蔡琴的《被遗忘的时光》,充满感伤的《再见警察》,与剧情极其贴切的结合在了一起,给人以绕梁三日之感。
在《无间道》中,以双线交错来推进故事。“曾志伟—刘德华”的黑道空间,以及“黄秋生—梁朝伟”的白道空间,两者之间形成一种鲜明的对立感,在这两条线之下,黑白之间交互所产生的角色的内在心理与外在情绪,则将这两条线紧紧地缠绕在了一起,终致陷入一个无间地狱的境地。
作为警察卧底为剧情的电影,与其他间谍片不同的是,梁刘二人并未打“悬疑”牌,而是上来就告诉你,谁是卧底,谁是内鬼,转而将剧情转入戏剧冲突和人物心理的深层次挖掘,这虽然使影片增加些许理解上的难度,但却将影片的品质提高了不止一个档次,《无间道》很成功的阐述了人的身份迷失感,梁朝伟与刘德华的高超演技功不可没。
在影片尾部,刘德华希望梁朝伟能放过他,帮他隐瞒身份。但梁拒绝了,说了一句:“对不起,我是警察。”这让我记起“喜剧之王”,无厘头的星爷严肃的说:其实我是个演员,竟一时有一种深深的感触。最深刻的台词往往就是最简短的语言,也是最有力的表达。短短的一句话,便已将梁近十年的辛酸与坚持诉说了,多年的坚忍,也只为了这句话。
一直以来,我都在想,如果他们相互放过了,那么会不会有个较完美的结局?但这个世界上,很多事情合情了却不合法,合法了便又不合情,到底如何选择,无论是圣人还是凡人,皆是头疼,也便有了古人仰天长叹忠孝不能两全。“对不起,我是警察”,短短的这句话,衍生出来的意思很深很无奈。我相信你有做好人的愿望,很想帮助你,让你成为一个好人,但是,对不起,我是个警察,而你是不是好人,法官自然会有交待。另外,这句话无疑将梁朝伟的伟大展露无遗,即使做了十年的黑帮,在恶劣的环境熏陶下依然能保持着最初的那份职责与品行,这期间的痛苦与坚持,又有谁能真正体会。
影片中有三个片段,刘德华在审讯犯人后被同事随意问到他怎么知道背后老板是阿毛时的明显停顿;傻强玩笑似的对梁朝伟说你是警察,梁的瞬间紧张;黄警官对梁说,你忘了自己是兵还是贼?这三个镜头看似无关,实则是影片特意表述的。刘德华,梁朝伟,处在无间地狱的两个男人,一直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一直扮演着自己该扮演的角色,从而一直分不清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时间不断溜走,本该慢慢忘了自己是谁,却又不得不记住,每天太阳升起的时候,开始带上面具,开始演戏,永远的活在谎言之中,只有在梦中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
一直记得梁朝伟和他的前女友萧亚轩巧遇的那个桥段,梁走到萧跟前,停下,萧凝望他,轻轻一笑。梁也腼腆一笑:“这么巧?”“很久没见。”“
六、七年了。”“近况如何?”“我结
广告1001班 范树桦 1019200108
婚了,你呢?还在道上混?”梁沉默半晌,不知该如何回答。这时,一个女人拖着一个女孩,走到萧身旁,梁望着女孩,摸了一下她的脸蛋。“你的女儿?”“几岁了?”萧急急回答:“五岁。”然后有点不好意思:“我丈夫的车子快要到了,所以„„”梁连忙说:“啊,我也赶时间。”然后依依不舍的离开。梁转身离开,女儿说:“妈妈,我今年六岁了。”萧灿烂地笑:“Sorry呀,妈妈真健忘,记错了。”说罢她抬头凝望渐渐走远的梁,感触良多。
第一遍看这里时,以为只是一个小插曲,没有在意,但第二遍再看时,突然发现,萧在跟梁说话的时候,手是放在裤兜里的,等到梁走后,摸着女儿的头的时候,她的手指上可以看到戒指是戴在食指上的,表示她未婚。实际上那孩子是梁朝伟的,箫深爱着梁,并为他生下了孩子,但是因为梁的黑社会身份,她选择了独自抚养这个孩子。当明白之后,瞬间有一种悲凉,身为警察,却只能当黑帮,连警察该有的一丝尊严都无法得到,更别说人生的幸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