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师课堂研究指南》读后感
“学难”还是“用难”
员村五小黎鲜
看完了《教师课堂研究指南》这本书以后,我看到了外国和中国不同的教学方式,这也让我深切体会到英语教学在中国的“两难”抉择,“学难”还是“用难”。
这本书讲述的是教师的课堂研究,也就是所谓的行动研究,它不是讲两国的教学方式,更不是以英语为例,但是我却从这行动研究中看到了英语教学在中国课堂中的难处。在这本书中提到的一系列的案例,无一不是以他们的母语为主的一个研究,就像在我们中国的课堂教学一样,无一也是以我们的母语为主的,然而这就让我想到了一个问题,在中国,这个以普通话为母语的国度里,英语的课堂教学研究,也就是在这行为研究里,在这个“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或修正行动计划——事实计划——评价行动——反思——再次确定”等等的这样一个循环里,我认为最开始需要确定的问题是英语课堂教学是“学难”还是“用难”。
在本书提到的案例里面,无一例外,都是以英语为主的一些案例,所以无论是学习任何科目,他们都是在用英语进行的,就像在中国的普通话运用一样。然而在中国的英语课堂上,英语教师不得不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要用普通话上英语课,我们没有办法直接全部用英语来上英语课,因为学生无法理解。同时,在课堂上,同学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也普遍不会用英语交流,在这期间,就产生了一个矛盾,在课堂上我们所学到的英语,我们能够运用吗?很显然,是不能的。
很多学生反映英语很难学,要背单词背句式,听说读写等等;也有不少的教师反映其实英语课堂比较难以实现“学”与“用”
相辅相成,学生学起来难,老师的整个课堂也像欠缺了什么一样。然而在教师的课堂教学中,只有英语需要背单词背句式,听说读写吗?并非如此。在课堂教学中,对这些要求更高的,其实是语文课,每一个拼音,每一个字,每一个句式,甚至有时候是每一篇文章,都需要他们去背,还要去理解,古诗词从来就是必背的,古文也是如此,听说读写更是语文课堂中所必须的。根据以往一些调查者的资料显示,中国的学生,普遍认为古文要比现代文难理解,所以大多不感兴趣。为什么呢?其实很简单,因为他们从书中,从课堂上学到的古文,他们没有办法通过课堂,有的甚至是课外都不能运用起来。试问现在哪有学生之间或是学生和老师之间是用古文交流的?估计没有。是古文难学吗?不是,其实是古文难用而已。
同样的道理,即便不是我们国家的母语,英语也不是一门难学的语言,起码在课堂上说,不是。英语单词难背吗,句式难背吗,学生不会读吗,不会写吗?其实都不是。最重要的一点是,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这些单词、句式,他们所背下来的这种种我们的知识点,我们所要求的重难点,在课堂,特别是在课外,他们到哪里去用?所以这引起了我想把如何解决英语教学中“学难”还是“用难”作为一个研究的开始的想法了。
中国大部分的学生对英语都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考试好的学生口语并不一定很好,而一些跟说英语的国家接触得比较多的学生口语很好,但是笔试也不一定好。其实这也是我在这讲的所谓的“学难”还是“用难”的问题。
但是具体应该怎样去解决这个问题呢,我却仍没有想到相关的一些策略,也许我可以跟同事们提出这个问题,然后大家一起商量,能否通过研究来解决或是相对解决这个问题。
第二篇:研究指南
沈阳市教育学会2018年教育科研课题指南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沈阳市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结合我市基础教育发展现状与趋势,特提出沈阳市教育学会2018-2019年(注:也可以自选课题研究)教育科研课题指南,供全市会员、会员单位选择参与研究。
一、学校与教师发展研究
1、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研究
2、中小学学校教育质量监测的实践研究
3、特色学校建设与发展研究
4、学校教育中的国际合作研究
5、学校办学精细化管理实践研究
6、学校教育决策民主化实践研究
7、社区、家长参与学校决策与监督实践研究
8、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实践研究
9、教育信息化与教学管理、教育服务研究
10、中小学生创新实验室建设研究
11、高中选课走班的实践研究
12、“平安校园、绿色校园、数字校园、人文校园”建设策略研究
13、教育信息化背景下的学校管理研究
14、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合作教学的实践探索
15、大数据背景下学校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
16、优秀教师成长的个案研究和规律的探索
17、教师队伍(健康水平、业务能力、职业状况等)问题的调查与对策
18、教师职业幸福感现状、问题与对策
19、课例积累与研讨对促进教师成长作用的研究
20、以课堂教学为载体,教师通过自我反思促进专业发展研究
21、构建新课程理念下“主题式教研”模式研究
22、教育教学中突发事件处理个案研究
二、学生发展研究
23、学生学业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24、学生朗读能力的开发研究
25、学科教学中学生获取有效信息能力研究
26、高中生人生规划体系研究
27、农民工子女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8、提高学生民族音乐鉴赏能力的研究
29、学生学习分化问题研究 30、学生学习困难问题研究
31、学生学习动力培养的方法与策略研究
32、合作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33、探究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34、自主学习中常见的问题及解决策略的研究
35、培养学生自学习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策略研究
36、学生厌学的原因与对策研究
37、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的研究
38、培养学生理解时事新闻能力的研究
39、科学、高效记忆法在学科教学中运用的研究 40、学科教学中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研究
41、学科学习氛围的营造策略研究
42、引导学生自主课外阅读策略研究
4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能力(写作能力、阅读能力等)的研究
44、学生主体参与意识的形成过程与培养策略研究
45、培养各种能力(观察力、思维力、创造力等)的有效方法与策略研究
46、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与探究的研究
三、课堂教学研究
47、智慧教育体系的研究
48、学科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研究
49、构建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研究
50、“问题引导”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策略研究
51、教(学)案的设计、评价与高效运用的实践研究
52、创造性使用教材,提高教学质量的研究
53、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54、理、化、生实验课的优化设计研究
55、基于课程标准的学科教学研究
56、基于信息技术(网络环境、多媒体等)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57、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高效习题、作业的实践研究
58、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59、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 60、课堂教学中有效讨论的研究
61、反思性、体验式、开放式、情境式教学的实践研究(可任选一式)62、学科教学摆脱繁多习题的科学有效方法研究 63、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研究 64、学科素养的培养实践研究
65、学科教学中“顾此失彼”问题解决策略研究 66、综合实践课实施模式研究 67、轻松教学环境创设方法途径研究 68、科学设计学科教学中的游戏活动研究 69、学科课程“问题教学”方法策略研究 70、学科教学中学生互教互学形式与方法研究 71、通过古典诗歌鉴赏促进学生语文能力提高研究 72、高效复习方法的研究 73、科学作业的研究
74、阅读英语原版小说提高学生英语能力研究 75、农民工子女学习特点与教学策略研究 76、知识拓展的有效方式研究
77、学科课堂中教学机智的运用策略研究 78、学科综合性学习策略研究 79、学生作文教学策略研究 80、有效复习教学的策略选择研究 81、教学故错艺术的合理运用研究 82、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时效性的研究 83、学科测试失分类型、成因与解决策略研究 84、课堂教学中学生即兴提问研究 85、学科教学中练习内容优化的策略研究 86、在阅读与积累中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研究 87、教学中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研究 88、改进学生学习方法的策略研究 89、教学中教师手势管理机智研究
90、不同类型问题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研究 91、学科教学中因“错”利“导”研究 92、教师精讲与学生细学方法策略研究 93、科学有效引导学生探究质疑的研究 94、学科教学中由教案到学案的研究 95、高中通用技术教学规范研究 96、高中通用技术实验标准化研究 97、高中化学探究实验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98、高中选修模块的教学策略研究 99、高中探究实验的教学策略研究 100、课堂教学中结束环节的有效性研究
101、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02、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本”课堂的建构研究 103、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研究 104、中学生英语写作技巧研究
105、知识归纳整理与教学相长的相关性研究
106、信息化环境下教育教学新途径、新方法、新模式研究 107、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外学习和探究 108、信息化环境下家校互动模式研究
四、德育心理研究
109、学生课外、校外活动组织管理研究
110、班主任的批评艺术研究
111、激励教育、赏识教育、诚信教育的案例研究 112、学生自信心培养的方法、策略研究
113、班级中学生群体心理特点及教育的案例研究 114、家庭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研究 115、学生健康生活方式指导的研究 116、学生交往方式的指导研究
117、学生自我教育与自我管理的案例研究 118、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的个案研究 119、小学生思想品德评价、评语、鉴定的研究 120、班集体建设、管理的个案研究
121、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焦虑、厌学等)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122、网络环境下德育问题的研究 123、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研究
124、发挥非正式群体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的研究 125、德育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渗透的策略研究 126、中小学安全教育有效实施的研究
127、发挥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积极作用方法、策略的研究 128、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129、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30、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发展研究 132、与学生对话的艺术研究 133、班级管理中责任心培养研究 134、家校合作,培养学生学习品质研究 135、学生竞争心理的不良倾向与应对策略研究 136、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问题研究 137、班级管理精细化研究
138、榜样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39、学生心理问题(抑郁、恐惧、孤僻等具体问题)干预的个案研究 140、班级文化建设的方法策略研究
141、特殊学生(单亲、学习困难、交际困难等)的教育案例研究 142、毕业年级学生心理压力成因及有效干预的研究 143、授权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研究
144、发挥网络在家校沟通中积极作用的方法策略研究 145、教师与学生有效沟通的方法策略研究 146、表扬在教学中合理运用的研究
五、课程建设研究
147、研究性学习在各学科、各学段教学中的有效运用研究 148、中小学开设选修课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49、综合实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50、综合实践活动资源开发的策略研究 151、(小学、初中)小班化教学的实践研究 152、新课程理念下教学资源的开发与有效应用研究 153、“档案袋”评价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有效应用的案例研究 154、中小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方法、途径研究
六、幼儿园建设研究
155、幼儿个别差异与教育的研究 156、幼儿认知发展与教育研究
157、幼儿园预设性课程与生成性课程整合的研究 158、幼儿园幼小衔接研究 159、儿童游戏化教学的研究
160、幼儿园主体性教育的课程设计研究 161、“家园共育”的个案研究
162、园本特色课程、特色活动设计的研究
七、家庭教育的研究
163、家长树立对学生健康成长影响的研究 164、当前家庭教育观念误区及改进对策研究 165、小学阶段孩子成长规律与教育策略研究 166、和谐亲子关系与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研究 167、亲子沟通障碍的分析和策略研究 168、树立正确家庭教育观念的实践研究 169、关于亲子沟通现状的调查与研究 170、家庭中孩子良好习惯养成研究 171、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实践研究 172、孩子与人合作习惯形成的研究 173、孩子自我服务习惯养成的研究
174、孩子做事拖拉现象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175、家庭中培养孩子良好品德的研究 176、父母言行对孩子品德影响的调查研究 177、“家风”对孩子品德影响的调查研究 178、孩子诚信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79、孝道养成的研究与实践
180、孩子宽容心、爱心、责任心养成教育的研究与实践 181、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研究 182、孩子爱思考习惯形成的研究
183、孩子作业拖拉、不专心现象的原因分析与解决对策研究 184、孩子良好作业习惯养成的研究 185、让孩子大胆提问的策略研究与实践 186、孩子合理饮食习惯培养的研究 187、家庭中体育运动价值与实践研究 188、孩子健体习惯养成研究
189、运动中内在情感因素的挖掘和孩子体验运动乐趣的研究 190、培养孩子体育兴趣的策略研究 191、提升家庭中艺术素质的研究
192、如何培养孩子学会鉴赏、享受美的研究 193、培养孩子理财能力的实践研究 194、关于孩子理财能力的调查研究 195、关于孩子安全自救能力的调查研究 196、培养孩子安全自救能力的实践研究
八、自选课题
凡不在上述课题范围内的明确表述的研究选题,即为自选课题。研究者可根据教育改革与发展不断变化的形势和需要,根据自身研究基础和研究力量,从具有研究价值和意义、具有特色和优势、创新程度较高的内容与角度提出更个性化的选题。
第三篇:《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一提做研究,很多老师就头疼,在他们的头脑里,研究是大学教授、科研专家的事,跟中小学教师有什么关系呢?所以当学校提出做“研究型教师”的口号时,许多人无所适从,或者自然而然地生出一种天然的抗拒来。然而,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师素质,改进教育质量,离开了校本教科研,根本无法实现。
郑金洲博士《教师如何做研究》也许能够给中小学教科研工作提供一点切切实实的帮助。本书总共分为十章,从研究的方向、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研究的形式四个方面展开叙述,之中穿插了诸多教育实例,鲜活生动,充分将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使读者在阅读的时候觉得有理可依,有实可寻。
郑金洲认为当前学校教科研存在的误区大致有以下几种:求新求异、贪大求全、跟风追潮、课题至上、论文情结、穿凿附会。教科研搞到最后往往成了形式主义,成为一种任务,或者是教师晋升评职称的依据。到了这种境地,未免太过悲哀。在书中,作者给出了走出这种困境的方案,即学校教科研必须有明确的指向——解决学校实际问题,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或者促进学校持续发展。只有实现以上目的,才是真正有生命力的教育科研。
具体到个人,作者认为有四种类型的研究,即理论研究、应用研究、经验概括和实践加反思,最适合教师在学校中的研究,应当是实践加反思型的。因为,第一,“研究的问题是产生于实际的工作情境中的,并且研究的进程是从实际情境出发,根据实际情境的需要,随时检讨,不断修正的。”第二,“研究是教师对自身实践所进行的有意识的、系统的、持续不断的探究反思”,“研究过程始终都贯穿着对教师自我反思的要求”。据此,作者给出了教师教育研究成果的五种表达形式:教育日志、教育叙事、教育案例、教育反思和教学课例。
阅读了郑金洲博士的《教师如何做研究》,使我对“教育科研”不再感动畏惧,对“教育科研”有了新的认识和定势,对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有了更明确的目标
第四篇: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教师如何做研究---读后感
在读《教师如何做研究》一书时,书中谈到当今我们的课程改革正逐步走进校园,新课程理念正日益走近教师的时候,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更新,不应该追求教案的精心设计,有条不紊的实施,以期达到行云流水的效果;不应该怀旧在讲台上动情地直抒情怀、指点迷津。反思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我们是不是一次次千方百计地把孩子们引领到自己设计的教程;是不是通过循循善诱地启发把孩子们的思维束缚到自己预设的标准答案中;是不是通过让学生一次次地复述,把教师总结出来的条纹纲要搬运到他们的脑海;是不是经常科学、艺术地设计并控制课堂的密度、节奏、气氛和情绪,有没有把孩子的已知设想成难点,而扼杀了孩子出乎意料的未知,作者举出一系列不适合的现象后,提出数学课堂只有坚持动态生成式的教学,才能使课堂真实地充满生机,让师生切实互动发展,这一观点引起我浓厚兴趣。
动态生成的观点是叶澜教授在《新基础教育》中提出的,她指出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设定的一种思路教学,而应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有教师随时灵活地调整教学过程,设计组织后续的教学活动,生成新的超出原计划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在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以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真正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体现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动态生成式的课堂,不图省事和形式,追求真实、自然,敢于放手,敢于暴露意料之外的情况,使师生的思想情感能得到淋漓尽致的表达,能再现师生真实而自然的生活情景,成为师生互动发展的天地。
就是说在现实教学中,课堂上出现的情况千差万别,一旦放开便难以收场,难以控制,顺着学生思路去做,有时很难确保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积极应对的策略之一就是对课堂教学进行“二度设计。”所谓的“二度设计”,就是指第一种教学设计之外的教学设计,它是以“以学生发展为本”等新课程理念为依据的新型构想,是面对新课程动态变化的课堂教学情况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我们要变已成不变的教学设计为计划与动态相结合的教学设计;改变传统教学教案牵着教师走,教师牵着学生走的现象,努力实现新课程促进学生、教师发展的目标。教师上课时必须根据学情对备课中的教学设计及时作出调整,故其教学设计只能是“大体则有,定体则无,随学而改,因学而变。”作者认为先确定出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前实际教学过程只要求写出个大体轮廓,教学环节简化,但学案有多种或多个,舍弃过去那种亦步亦趋的“小步子”做法。这种弹性化的多重的教学设计能为课堂教育留下不确定性的空间,让教师在课堂上能把主要精力用在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上,而不是记忆教学预设的推进过程上,有利于教师在复杂多变的教学中捕捉新的契机,在课中进行“二度设计”。课后写写教学反思,再一次改进教学设计,那就是课后的“二度设计”。进行“二度设计”的好处,具体表现在:
一、课前“二度设计-------------多分把握
动态生成式的教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必定会出现多种不同的结果,教师备课时必须充分考虑会出现哪些情况、每种情况如何处理,把方案一一写出来,做到有备无患。课前“二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思维方向、方法多样性的可能性,考虑是肯定还是否定或是引导。教师在教学中应尊重学生,顺应学生的思维方向,积极呵护学生的不同思维方法,激励创新。
二、课中“二度设计”-------------动态生成 课中“二度设计”是指在上课时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策略,这种设计具有灵活性和生成性,与执教者的应变能力、调控能力有很大关系。一般说来,课中“二度设计”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学习活动过程,关注学生思维的方向和策略,关注学生的情感度。当我们发现学生的思路偏离教学设计方向时,就必须进行调整,使教学活动进行顺利;当我们发现学生缺乏冷静时,就有必要进行调控,让学生静下心来独立思考;当我们发现学生的能力超前或滞后于教学计划时,就必须及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
三、课后“二度设计”-----------反思进步
课后“二度设计”实际上是指上课之后的教学反思,可以把具体内容写在教学设计的右边或最后。一般来说,课后“二度设计”关注的是教学活动全过程。叶澜教授指出:“一个老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老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课后“二度设计”不失为一种促进教学,改进教学策略,不断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好方法。
我非常认同作者的看法:课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课堂不是舞台,教案不是剧本,教师不需要按部就班、美轮美奂的表演。教师的作用在于营造气氛,适时调控,巧妙点拨,以激发学生多层面的思维、多角度的理解、体验,并在课堂教学中去感受自己作为课堂教学创造者的尊严和欢乐。
0
顶一下
第五篇:指南读后感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读后感
以前学习《纲要》后知道幼儿五个领域统一的教育目标,不是很清楚每个年龄段幼儿会要达到什么样的目标,会做些什么,可以达到什么程度,通过阅读《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让我更深层次的了解了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引导和呵护幼儿的全面发展。
《指南》主要从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这五大领域展开分析和研究。这正好符合了我们幼儿远教育的理念,首先,从身心状况和动作发展方面来体现健康教育,幼儿身心发展尚未成熟,需要我们大人的引导呵护,但是如果呵护的方式不对或者呵护过度的话,就成了溺爱,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代办,这样就剥夺了孩子自主学习的机会,容易养成依赖的不良习惯,影响自主性和独立性的发展。
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特别是口语的发展。语言发展贯穿于各个领域,对其他领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为培养幼儿的语言发展,我们要为幼儿创造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幼儿主动与成人、同伴进行语言交流。不仅鼓励幼儿说,还要为他们多提供阅读机会和听的机会,锻炼幼儿集中听的习惯。
幼儿社会领域的发展与学习的过程是幼儿社会性不断完善的过程,主要包括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方面。幼儿社会性是在日常生活中和游戏中观察和模仿学习发展起来的,如小班的区角活动《娃娃家》的创设。还有一点最重要的就是,我们成人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幼儿科学发展的核心就是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培养探索能力。我们应该充分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正确的引导幼儿去自主的发现、观察和研究。不应该为了追求知识的掌握而对幼儿进行强化灌输。我们应该经常带幼儿接触大自然,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初步引导幼儿感知周围数学的存在,感受简单的数学概念。
艺术是我们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的重要形式。每个幼儿心里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我们应该从带领幼儿感受核心山生活中美的事物开始,让幼儿渐渐地去表现美、创造美。鼓励幼儿大胆表现,理解他们表现美的行为,并适当的正确引导。
《指南》中很多的教学建议对于我的启发很大很大,和孩子相处也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我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在教师的这条路上,我会不断的学习,努力做好《指南》中的建议,争取做一个好老师。
王芳平 201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