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初三散文阅读(二)
散文阅读
(二)一、名著阅读
1.鲁迅在他的作品中曾不止一次写到“长妈妈”,除了《阿长与<山海经>》外,你还在哪篇文章里认识了她?鲁迅在该文中提及了关于“长妈妈”的什么事情?
2.格列佛在(国)人的心目中是个宠然大物,但一到(国),他就象田间的鼬鼠般小了。格列佛被当作小玩艺装入里,带到各城镇表演展览。后来,国王召见他,他慷慨陈辞,夸耀自己祖国的伟大,政治的贤明,法律的公正,然而均一一遭到国王的抨击与驳斥。(《格列佛游记》)
二、课外文言文
吕蒙为学
吕蒙入吴,王劝其学乃博览群籍,以《易》为宗常在孙策坐酣醉,忽于眠中,诵《易》一部,俄而起惊众人皆问之蒙云:“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与我言论世祚(zuò)兴亡之事,日月广明之道,莫不穷精极妙;未该玄言,政空诵其文耳”众坐皆知蒙呓诵文也。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世祚(zuò):指国运②玄:深奥③政:只,仅仅
1.根据《古汉语字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选择恰当的解释
(1)向梦见伏羲、文王、周公()
A.刚才B.假如C.接近D.向着
(2)日月广明之道()
A.道路B.道理C.引导D.方法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顶是()
A.乃博览群籍凡三往,乃见 ..
B.以《易》为宗虽不能察,必以情 ..
C.忽于眠中皆朝于齐 ..
D.与我言论世祚兴亡之事实是欲界之仙都 ..
3.下列选项中对画线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众人坐着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B.众人坐着榔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C.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在背诵《易经》
D.在座的人都知道吕蒙说胡话在朗读《易经》
4.文中吕蒙的好学体现在哪些地方?用自己的话回答
②③①
三、现代文阅读
流泪的蓑衣
余君才
那件蓑衣,被我的父亲挂在老屋的土墙上。
土墙上有一截嵌入在泥里的木头,有些腐朽了,蓑衣就被挂在了土墙的木头上。蓑衣轻轻靠在土墙上,当夜晚的风吹穿过窗户,吹进老屋,蓑衣也就开始飘荡。而很长的时间里,在土墙的角落,蓑衣始终显得有些无趣和落寞。
已经很久了,蓑衣一直挂在那里,落满了灰尘与时光的碎片。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被无情地挂在了土墙上。于是,蓑衣开始在一个下雨的夜里流泪了,它开始回忆起自己辉煌而又辛苦的一生。
它想,那应该是在很久远年代的一个雨天,有一个放牧的男子,荷蓑荷笠地走进了江南的细雨,或许是要去见一个想往已久的女子。而在唐朝风雨里,有一个诗人吟唱着这样的词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蓑衣想到自己的前生,心里一阵喜悦。但它更愿意回忆的是和我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的日子。
那时候,父亲在农村,在春三月的细雨里,父亲牵着牛,戴着斗笠,披着蓑衣行走在田埂上。或者,父亲在冬水田里,赶着牛犁田。或者,在稻田里插秧,蓑衣紧紧地贴着父亲的脊背。蓑衣被冷漠了一个冬天,终于感受到了来自我父亲的温暖。于是感动的泪水顺着蓑衣流了下来,滴落在冬水田里。
多少个这样的雨天,蓑衣紧贴着我父亲的脊背,行走在田间地头。可以说,在农村,看见了蓑衣,就好像看见了辛苦劳作的父亲。蓑衣被雨水冲刷,棕榈的颜色渐渐的褪却,它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农忙之后,蓑衣,又被父亲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
蓑衣想着这些昔日的事情,想着那些苦涩的日子,蓑衣躲在老屋的角落哭了。顺着土墙,有蓑衣哭泣的泪痕。但是,它万万没想到的是,我的父亲把它永远的挂在了乡下老屋的土墙上。
生活在乡下的父亲,终于被说服到城里和我们一起生活。父亲是在一个雨天离开乡村的,离开的时候,蓑衣高兴极了,以为父亲会和往日一样披上它,穿梭在细雨之中。但它失望了,它一直躲在那个角落,默默地等待我的父亲。
一转眼,父亲到城里已经生活了六年。那年回到乡下修缮老屋,才又看到父亲的蓑衣,像一件精致的蝴蝶标本,挂在土墙上,落满了厚厚的灰尘。这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在田间地头里辛勤劳作的日子。让我想起,父亲披着蓑衣,赶着牛从乡村的土路上回家的日子。让我想起,饭熟之后,在山坡上呼喊父亲,寻找那披着蓑衣的身影的日子。
但是,那件蓑衣,已经被父亲永远挂在了老屋的土墙上。但我相信,在每一个雨天,父亲都会想起那挂在土墙上默默流泪的蓑衣。
(选自2012年第3期《散文选刊》)
1.品味第三段中画线的句子,结合下文,看看蓑衣的“辉煌”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分)
2.蓑衣的泪水里蕴含着哪些复杂的情感?试简要分析。(4分)
3.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回答。(6分)
①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
②第三段中“它,好像被父亲遗忘了”,父亲是否无情地忘记了蓑衣?
4.文章以“流泪的蓑衣”为题有什么好处?(可从构思、表达效果等方面赏析)(4分)
香椿
张晓风
①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②每次回屏东娘家,我总要摘一大抱香椿芽回来,孩子们都不在家,老爸老妈坐对四棵前后院的香椿,当然是来不及吃的。
③记忆里妈妈不种什么树,七个孩子已经够排成一列树栽子了,她总是说“都发了人了,就发不了树啦!”可是现在,大家都走了,爸妈倒是弄了前前后后满庭的花,满庭的树。④我踮起脚来,摘那最高的尖芽。
⑤为什么,椿树是传统文学里被看作一种象征父亲的树。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而我是站在树下摘树芽的小孩。那样坦然的摘着,那样心安理得的摘,仿佛做一棵香椿树就该给出这些嫩芽似的。
⑥不知年复一年我摘取,年复一年,那棵树给予。
⑦我的手指已习惯于接触那柔软潮湿的初生叶子的感觉,那种攀摘令人惊讶浩叹,那不胜柔弱的嫩芽上竟仍把得出大地的脉动,所有的树都是大地单向而流的血管,而香椿芽,是大地最细致的微血管。
⑧我把主干拉弯,那树忍着,我把支干扯低,那树忍着,我把树芽采下,那树默无一语。我撇下树回头走了,那树的伤痕上也自己努力结了疤,并且再长新芽,以供我下次攀摘。⑨我把树芽带回台北,放在冰箱里,不时取出几枝,切碎,和蛋,炒得喷香的放在餐桌上,我的丈夫和孩子争着嚷着炒得太少了。
⑩我把香椿挟进嘴里,急急地品味那奇异的芳烈的气味,世界仿佛一刹时凝止下来,浮士德的魔鬼给予的种种尘世欢乐之后仍然迟迟说不出口的那句话,我觉得我是能说的。⑪ “太完美了,让时间在这一瞬间停止吧!”
⑫不纯是为了那树芽的美味,而是为了那背后种种因缘,岛上最南端的小城,城里的老宅,老宅的故园,园中的树,象征父亲也象征母亲的树。
⑬万物于人原来蚵以如此亲和的。吃,原来也可以像宗教一般庄严肃穆的。
(选自《意林》,未来出版社2010版)
1.作者描写景物语言细致,请赏析下面句中加点的词。(2分)
香椿芽刚冒上来的时候,是暗红色,仿佛可以看见一股地液喷上来,把每片嫩叶都充了血。
2.第⑤自然段作者写到“对我而言,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3.第⑧自然段画波浪线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4.结合全文主旨,联系自己的切身体验,谈谈你阅读本文的感受或启示。(3分)
参考答案
一、名著阅读
1.《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长妈妈给我们讲美女蛇的故事
2.利立浦特(小人国)布罗卜丁奈格(大人国)手提箱
二、文言文阅读
1.(1)A(2)B
2.D
3.C
4.①博览群书;②梦中诵书(意思符合即可)
《吕蒙为学》译文:吕蒙来到吴国,孙权劝他好好研究学问他博览群书,并以易经为主,常在孙权身边谈经论道,有时还喝得酩酊大醉一日,他在睡梦中忽然背诵易经一部一会惊醒,大家都问他怎么回事儿吕蒙说:”我在梦中见到了伏羲、文王和周公他们跟我谈论国家兴亡之事,天地宇宙之理,观点都十分精辟绝妙他们可不是空发议论,仅仅背诵原文而已呵”语惊四座,众人都知道吕蒙说梦话诵易经这件事了。
三、散文阅读
(一)1.(3分)①从久远的古代就倍受重视;②是农忙时劳动的功臣,经常感受着父亲的温暖(若答“与父亲相依为命,为他遮风挡雨”也可以。)(答对一点得2分,答对两点得3分)
2.(4分)①自古至今倍受重视的喜悦自豪;②与父亲相依为命的苦涩;③感受父亲温暖的感动;④被闲置的无趣和寂寞;⑤被遗忘的失望与伤心(答对4个要点即可得满分)
3.(6分)①是一个勤劳朴实、善解人意、感情深沉的人(说明:从父亲听从劝说去陌生的城里生活看出他善解人意;从父亲生活艰辛但从不抱怨,怀念故土但不表露看出他感情深沉)(3分,每个要点1分)②没有忘记(1分)因为:①父亲多年在农村劳作,与蓑衣接下了深厚的感情;②文末,了解父亲的“我”断定父亲不会忘记;③修缮房屋预示着父亲将来还要回老家,那时自然会看、会想、会披蓑衣的。(2分,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4.(4分)①使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②蓑衣竟会流泪,题目新颖富有悬念,能激发阅读兴趣;③起到了贯穿全文的线索作用。(答对两点即可得满分)
(二)1.(2分)示例:一个“喷”字,有动感,与前面的“冒’字相照应,形象地写出了香椿芽生长速度极快的特点,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嫩香椿芽的喜爱之情。
2.(2分)示例:香椿只是给予,从不索取。父母默默奉献,勇于担当,椿树的品格与父母是相同的,所以作者说:“椿树是父亲,椿树也是母亲“。
3.(4分)运用了拟人、排比的修辞手法(2分)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的写出了椿树忍辱负重、无私奉献的品质;排比的修辞手法,使作者的感情表达更强烈。
4.(3分)
示例一:香椿的嫩芽被掐了又长,长了又掐,父母如同香椿一样,默默忍受,无私奉献,可怜天下父母心!父爱,母爱是世界上最纯洁、最崇高、最伟大的爱。
示例二:父母为子女的成长默默担当,无私奉献,他们对子女的不断索取无怨无悔,我们要常怀感恩之心,敬畏之情,努力学习,长大后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材,回报父母,回报社会。示例三:父母对子女的爱是博大无私的,而我们很多时候太不珍惜这种爱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把父母对儿女的奉献看做是应尽的义务,是理所当然的,思想上不上进,学习不努力,辜负了父母的一片好心。
第二篇:初三说明文 议论文 散文综合阅读二
初三说明文、议论文、散文阅读二
一、阅读沈而默的《超级网银》,完成1—4题。
①“网上银行”又称网络银行、在线银行,是指银行通过互联网向客户提供查询、对账、转账、信贷、网上证券、投资理财等传统服务项目,使客户足不出户就能够安全便捷地管理存款、支票、信用卡及个人投资等。可以说,网上银行是在互联网上的虚拟银行柜台。
②如果你已开通网上银行,你会发现里面新增了一个“超级网银”功能。③“超级网银”全称是“网上支付跨行清算系统”,通过构建“一点接入、多点对接”的系统架构,实现“一站式”网上跨银行财务管理,是2009年研发的标准化跨银行网上金融服务产品,2010年8月30日正式上线。“超级网银”不仅能使用当前的网上银行服务,还可以跨行查询别的银行账户,甚至能跨行将其他银行账户内的钱汇入当前账户。“超级网银”具有统一身份验证、跨行账户管理、跨行资金汇划、跨行资金归集、统一直联平台、统一财务管理流程、统一数据格式等七种功能。
④一般来说,在使用“超级网银”前,用户首先需要成为签约客户。登录各家银行的网上银行系统主页,在“我的账户” →“账户管理” →“他行(互联)账户查询/签约”下面,一般都可以找到相关的 操作选项。
⑤使用传统网上银行系统时,如果想了解自己在各家银行的账户情况,需进行多次登录、查询操作。而“超级网银”通过统一的操作界面,可直接向各家银行发送交易指令并完成操作,查询管理在多家银行开立的账户余额和交易明细,一个U盾可以完成多家银行的网银登录。
⑥对个人转账服务而言,“超级网银”比普通网银更为高效、快捷,甚至可以做到实时到账。对于公司而言,“超级网银”强大的资金归集功能,可在母公司的结算账户与子公司的结算账户之间建立上划下拨关系。
⑦目前“超级网银”的收费标准与普通商业银行网上业务的收费标准相差不大,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而大部分银行公布的收费水..
平均不低于现有普通网银。
⑧“超级网银”实现了实时跨行转账和跨行账户实时管理,将引领整个银行业进入一个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时代。
1.本文采用的说明顺序是。
2.文段③主要从哪两个方面介绍了“超级网银”?
答:
3.文段⑤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4.文段⑦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
答:
二、阅读巴雅尔的《天外飞来准晶体》,完成5—8题。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了准晶体的发现者—以色列科学家谢西曼,他于1982年首次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正常的晶体中,原子或分子的排列形式是立方体、六边形或其他规则的、可无缝拼合的模式。而准晶体的结构很特殊,小范围内看不出规则模式,但大范围可以体现出规则的,可拼合的模式。由金属原子组成的准晶体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却很差,容易像非晶体的玻璃那样破裂。
自然界中形成的准晶体是在2008年发现的,在一块来自俄罗斯东部的奇怪岩石内,意大利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已知的准晶体类型——AL63CU24FE13。更惊人的事情还在后面,最近意大利和美国科学家对这块岩石进行了同位素测定,发现岩石里的氧同位素的特征与某些碳质陨石类似,换句话说,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该陨石很可能是45亿年前太阳系早期动荡环境的产物。
含有准晶体的陨石是如何形成的?这依然是个谜,太阳系中绝大部分陨石都是小行星带中没有形成大天体的物质,但这块陨石中的铝的形式很古怪,不可能是在小行星带的环境中产生的,在其他的陨石中也没有发现这种铝的形式,既然陨石来自地球之外,那么这种含有准晶体的陨石的起源一定不寻常。研究人员猜测,也许这块陨石所在的前身星球上曾经发生过高速的撞击事件,在极端的环境中产生了这种陨石。
这块陨石告诉我们,罕见的准晶体其实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在几十亿年中保持稳定。
5.准晶体有什么突出特征?
答:
6.第一段主要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它有什么作用?
答:
7.第二段画线句中的“很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
8.下列说法或推断不符合原文意思的是一项是()
A.因为首次发现并在实验室中合成出了准晶体,科学家谢西曼获得了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
B.在自然界中也发现了含有准晶体的岩石,不过这块岩石可能来自地球之外。
C.对于含有准晶体的陨石形成的原因,科学家们已有了明确的研究定论。
D.罕见的准晶体可以在自然界中产生,并且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
理由是:
三、读《珍惜弱点》一文,完成9—13题
①富兰克林被称为美国之父。在谈起成功之道时,他说这一切源于一次拜访。在他年轻的时候,一位老前辈请他到一座低矮的小茅屋中见面。富兰克林来了,他挺起胸膛,大步流星,一进门,“砰”的一声,额头重重地撞在门框上,顿时肿了起来,疼得他哭笑不得。老前辈看到他这副样子,笑了笑说;“很疼吧?你知道吗?这是你今天最大的收获。一个人要想洞察世事,练达人情,就必须时刻记住低头。” ..
②富兰克林把这次拜访当成一次悟道,他牢牢记住了老前辈的教导,把谦虚列为他一生的生活准则。
③要取得成功,首先就要学会低头。这恰如演奏一支高昂的曲子,起首往常是低调的,低头,既是正确认识自己,也是对别人的一种尊重。什么时候都高昂着头,实际上是抬高自己,看低别人。你瞧不起别人,人家干吗要瞧得起你呢?因此,你再优秀,再有名,也没有人愿意与你合作。
④当然,低头并不意味着把自己不当人。低头不应该是流水,越流越低。一支曲子,越唱越低,就会唱不下去;有人把低头理解为唯唯诺诺、忍让一切,理解为逆来顺受、低声下气,这是不正确的。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公司招聘员工,门外排着长长的队伍,应聘者一个接一个进去接受考试。每进去一个人,主考官不由分说,凌空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捂着脸出来的人都落选了,他们是低头的人。后来,有个年轻人进去,主考官同样劈来一记耳光,主考官问:“这是什么滋味?”年轻人定了定神,以同样的速度,同样的力量,给主考官一记耳光,说:“就是这个滋味。”出人意料的是,这个年轻人被录用了。
⑤富兰克林以低头抵达成功,年轻人却以昂头被录用,这是不是矛盾呢? ⑥不,其实为人处世真正的法则是把自己摆在一个恰当的位置上:在摆放自己处的位置时,我们应该是富兰克林;而是摆放我们自己心的位置时,我们必须是那个年轻人。也就是说,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
9.找出本文中心论点。(用文中的原句回答)
答:
10.第③ 段画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答:
11.文中的年轻人回敬了主考官一记耳光反而被录用了,你认为原因是什么? 答:
12.结合全文内容,说说应该怎样把握“低头”的尺度和“昂首”的尺度。答:
13.文中说低头不是“逆来顺受、低声下气”。但生活中也有人赞赏忍气吞声、甘受胯下之辱的韩信,称道曲意迎逢、讨好夫差的勾践,认为正是当初他们肯“低头”,才让韩信日后有机会成为三军统帅,让勾践最终有机会吞并吴国。对此你是怎样认识的?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
四、陆文夫《脚步声(节选)》,完成11~15题:
我走过湖畔山林间的小路,山林中和小路上只有我;林鸟尚未归巢,松涛也因无风而暂时息怒……突然间听到自己的身后有脚步声,这声音不紧不慢,亦步亦趋,紧紧地跟随着我。我暗自吃惊,害怕在荒无人烟的丛林间碰上了剪径。回过头来一看:什么也没有,那声音来自于自己的脚步。
照理不应该被自己的脚步声吓住,因为在少年时我就在黑暗无人的旷野间听到过此种脚步。那时我住在江边的一个水陆码头上,那里没有学校,只有二里路外的村庄上有一位塾师在那里授馆,我只能去那里读书。那位塾师要求学生们苦读,即使不头悬梁,锥刺股,却也要“闻鸡起舞”,所谓闻鸡起舞就是在鸡鸣时分赶到学塾里去读早书。农村里没有钟,全靠鸡报时。“雄鸡一唱天下白”,那是诗句,实际上鸡叫头遍时只是曙色萌动,到天下大白还有一段黎明前的黑暗。我在这黑暗中向两华里之外的学塾走去,周围寂静无声,却听到身后有沙沙的脚步声,好像是谁尾随着我,回头看时却又什么也没有。那时以为是鬼,吓得向前飞奔,无论你奔得多快,那声音总是紧紧相随,你快它也快,你停它也停。奔到学塾里上气不接下气地告诉塾师,塾师睡在床上教导我说:
“你不要怕鬼,鬼不伤害读书人。你倒是要当心人,坏人会来剥你的衣裳,抢你的钱。”
老师的教导我终身不忘,多少年来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时从来不怕鬼,只怕人,怕人在暗地里给你一拳,或者是背后捅你一刀。不过,这种担心近年来也淡忘了,因为近年来我很少在黑暗的旷野中行走,也很少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是的,我听不到自己的脚步声已有多年了,多年来在繁华的城市里可以听到各种各样奇妙的声响:有慷慨陈词,有嘁嘁私语,有无病的呻吟,也有无声的哭泣;有舞厅里重低音的轰鸣,也有警车呼啸着穿城而过……喧嚣,轰鸣,什么声音都有,谁还能听到自己的脚步声?
要想听到自己的脚步声,好像必须是在寂寞的时候,在孤苦的时候,在泥泞中跋涉或是穿过荒郊与空林的时候,这时候你才能清晰地听到自己的脚步声:那么沉重,那么迟疑,那么拖沓而又疲惫;踯躅不前时你空有叹息,无故狂奔后又不停地喘息。那种脚步声能够清楚地告诉你,你在何处,你是从哪里来,又欲走向何处。
注释:①剪径:旧时指拦路抢劫。②塾师:指旧时的私塾先生。
14.文中使用典故和引用诗句,请根据提示填空。
⑴“闻鸡起舞”典出《晋书》,说的是祖逖早起舞剑的故事。后来演变为成语,其含义是:⑵“雄鸡一唱天下白”最早唐代诗人李贺的《致酒行》,原为“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唱天下白”;后来毛泽东在《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中化为“,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
15.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中第三节画横线句子的含义。(10字以内)
答:
16.文中写了作者少年时和现在两次被自己的脚步声惊吓。根据下面提示,具体分析这两次的“怕”有何不同。
① “怕” 的对象不同:②“怕” 的程度不同:③“怕” 的感悟不同:
17.文中第一节文字写湖畔山林的寂静,第五节文字侧写城市的“喧嚣”“轰鸣”,这是怎样的写法?这样来写有何用意?
答:
18.文末画线句中的“你”指的是谁?其中“从哪里来”说的是过去,“在何处”说的是现在,“走向何处”则指向未来,将这三点贯连起来,你认为作者的所谓“走”路,指的是什么?
答:
答案:
一、1.逻辑顺序2.“超级网银”的含义或概念。“超级网银”的各种功能。
3.运用作比较的说明方法,突出了“超级网银”的优点。4.不能去掉,“暂时”限定时间,表示部分银行短时间内不会收取“超级网银”跨行转账手续费,以后就不一定了,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二、5.结构很特殊,有固定的熔点,但导电导热能力很差,易破碎。(摘录原文语句“而准晶体的结构„„破裂”亦可)6.作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特征,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7.不能删。“很可能”表示推测,删后就变成了肯定,语意表达就不够准确了。8.C理由:文中写到“这依然是个谜”。
(三)9.我们应该低头处世,昂首做人。10.比喻论证。生动形象的证明了要取得成功首先要学会低头做人的道理。11.他没有为一时利益放弃尊严与人格。(意思对即可)
12.谦虚但不能放弃尊严,自尊但不能看不起别人。(意思对即可)13.要求:观点鲜明,理由恰当,表述清楚。
(四)14.⑴形容胸怀大志的人,读书或工作非常勤奋。⑵一唱雄鸡天下白
15.坏人比鬼更可怕(防坏人应甚过防鬼)16.①少年时怕的是鬼,现在怕的是人。②少年时怕鬼一路飞奔,现在害怕只是回头来看。③少年时怕后知道“鬼不可怕”,现在怕后明白“我已经好久没有听到自己的脚步声了”。
17.对比(比照、衬托)城市的“噪”和山林的“静”形成对比,噪中显静,说明我们只有心静才能自省。18.“你”指的是读者,泛指现代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当然也包括作者。这里的走路,指的是探索人生之路。
第三篇:散文 二
春天,在雨水里开放
在冷僻的天隅,喜鹊的叫声响亮而单调。它飞来飞去,仿佛在春天到来的时候,就应该是这副无畏风寒的样子。它的喧哗声乱了天空沉静的秩序,天空收起了同样单调的雨丝。尽管喜鹊的叫声,不报喜也不报忧,而天空却有些放晴了。
到底是春天,给点阳光,感觉就不一样了。身边的人都这么说。
雨一连下了好些时日,日子浸泡久了,浮漂得有些发白,人也少了兴致,越来越沉默怅然。愣愣地听同事跟她的母亲在电话里拉家常,内容琐碎,从午饭菜到晚饭菜,从练瑜伽的弟媳妇到上幼儿园的小侄子,东拉西扯,里短家长。生活是有热度的,如同生起的炉火,不管是雨是晴,热爱它的人便尽心维续。羞愧得很,我是如此冷漠,这样热心热肺的电话粥一次也没给母亲煲过。
但是,我记着呢。
我想我的心里,记住的东西一定太多太多,所以壅塞淤滞起来。我知道生活的中心在哪里,可是不知道是某种什么样的力量,在推赶着我往外走。一直都在沼泽地边探脚,而到达不了对面的树林。一直都在边缘徘徊,而进入不了沉实的腹地。初春仿佛总要经历雨季,风从四面来,风向模糊不清,在树枝的末端结成谜团,却要依赖一声鸟鸣,叫破春寒。
从来处到去处,从去处再返回,这有条不紊里,到底蕴藏着多少哀乐喜怒。是阳光唤醒了春天,还是春天唤醒了阳光,这样的时节仍然灰淡,易使人无绪,易使人获得短暂的失忆。
失忆是一种幸福,麻痹着人的感官。
一旦麻木了,便无法在与他人交谈,便无法与这个世界亲近。却在某日,手机屏上一个不留神的轻触,错摁了一个久未联系的朋友的号码,慌忙掐断也来不及了,朋友很快短信过来,一个因为失手而得来的问候,使得雨中的独行添了些融融暖意。不小心打扰了这个世界一下,这个世界还我于温暖,是幸运,还是注定。
温暖是注定的,如同寒冷一样。这个小城四季分明,冷热交替,注定是个情感充沛的城市。情谊不会因为隔阂与距离而消失,它似一棵守在路边的樟树,守护着每一次记住,守护着每一眼珍视。
我们从不寂寞,却永远独自而行。
阳光很快消失,雨稀稀落落的,重又敲打起春天。忽然有旧识的风吹动了我的衣襟,举目,又想起了旷渺的远方。远方我去过吗?远方并没有什么。依然转身走进雨水里,充盈的雨水缘何灌溉出一个干涸的春天?我如是问,却有细微的滋长声穿透我的耳鼓如是应答,春天在雨水里静静地开放。雨水,又沾湿了花冠,沾湿了树梢,就放慢脚步跟着春天往前走吧,在前方,我记住并也记住我的人,请撑起一把雨伞,等我走来。
唯愿,我是在走一段真实的路,与生命中的每一天真情相拥。
世相玄虚,法则无定。沿路嫣红的茶花,却准时不误地开放了,开得执迷,开得自我,它们只相信心中的春天。
是的,像一朵花一样相信春天。
暮色深秋,倾听宁静
流水有声,岁月无痕。又一季的秋就这样悄然的从指缝间流走,空留下一季的怅然,在初冬的寒露薄雾里领悟岁月的沉静与孤独,没有失落也没有感叹。
凭栏而坐,心平静得像一汪湖水,沐浴在午后暖暖的阳光里,宁静的望着高远碧天,用思绪放飞青春的风筝,在岁月的苍穹里自在的飞。偶尔掠过一抹熟悉的身影,已激不起涟漪,所有的铭心刻骨,都在眼角微微的笑意里得到了诠释。
天空里没有雁的影子,还未曾来得及挥手,它已去了遥远的南方。还有几片顽皮的黄叶在枝头摇曳,舍不得离去,像是羽翼未丰的鸟儿颤颤微微的害怕飞翔,突然一阵唧唧喳喳的声音撕破里这悠然的宁静,原来是觅食而回的麻雀在歌唱一日的收获,那么毫无顾及的欢愉着。
茶渐渐凉了,忽然很想听一听老歌,才知道青春的酸甜苦辣已在不经意的瞬间,随昨日的歌声一起飘远了,所有的心酸无奈烟雨楼台都在一口冷茶的苦涩里淡然喝下,随着嘴角浅浅的一笑飘逝在微凉的风里。回首昨日,蓦然发现自己已经走出了那个懵懂少年,没有不甘,只有点恍然。站在岁月的镜子面前,青春不在,看着流年的痕迹悄悄爬上沧桑的脸,流逝了童年的稚嫩快乐,平静的脸上是心智的成熟和坦然。即便是面对一些不合理的事情,不再那么愤慨,即使无法释怀,也依然会坦然处之超然物外,或许是自嘲见怪不怪!
看夕阳西沉,红尘落幕,想起曾经那黄昏里的约会,樱花下的浪漫,终于明白生活不仅仅是爱情,片刻的绚丽灿烂成就不了辉煌,那一场场风花雪月的浪漫,似乎已经是很遥远的往事了。一杯清茶,一缕阳光,静静地享受着这宁静的时光,不再渴望什么惊天动地,更不会为爱死去活来,看着那厨房里来来去去的妻的身影,孩子脸上洋溢的欢乐,父母身体的健康,这就是莫大的幸福了。
没有了不着边际异想天开的梦,不再肆意轻狂任性放纵,不再在摇滚乐里追寻热血激情,不再会为了听雨在雨里傻傻漫步,天凉了就会想父母哮喘有没有发?所有的未来都只是未来,再也不会一个人潇洒的背起行囊去探索那迷人而遥远的景致,再也不会在鲜活的血液里追寻那年轻而醉人的憧憬,在平淡里找一份安稳,在沧海里觅一处归属,在宁静里寻一缕安详,在风雨里散发出成熟气度与魄力。
走过路过,见识更多也懂得了更多,风雨坎坷之后也明白了许多方圆之道、厚黑之说。渐渐学会了坚强,学会了宽容,淡定了躁动的心。喜欢古乐丝竹之韵,在那温婉清脆的弦音里领悟岁月的梵音,喜欢把盏清茗,在那淡淡幽幽的清香里感悟浮华背后的人生。喜欢清秋里黄叶的成熟静美,淡淡的来淡淡的去,没有欲望,给人以宁静安然,简单而有余韵。
夜色在斜阳余霞的袅袅炊烟里渐渐的弥漫开来,不知不觉间与天地融为一体了。睁开眼时,已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地,所有快乐的忧苦的过往旧事,都已随那轮红日一起沉落在了天边的岁月里,只留下一缕轻轻浅浅的寂寥清烟,挽着思绪在无尽的苍穹里澄净回旋,净到容不得一粒埃尘,静到有一份莫名的孤独。夜风像一溪清冷的泉水从脚底流过,凉丝丝的流进了我的身体,轻盈了魂灵,迷蒙了双眼。
窗里透出昏黄的光线,难道是想撕破着夜的黑么?突然发现宁静就是幸福,祥和而又深邃的幸福。静到可以听得见最后的几片黄叶离开的声音,静到听得到家人的心跳,静得听得到······
那些花儿
总有一些什么是我无力挽回的,就象路边开放的那些花儿,它们在我的记忆里,开了又谢,谢了又开,仿佛在一遍遍地经历着生命的轮回。
旅途中,记不清已经看见过多少美丽的花儿,记不清晰它们的样子和它们的名字,只是记得那些花儿鲜艳的色彩和灿烂的花瓣,曾经那么生动地点缀着我行进的路途。
那些花儿,象是站在路边含笑的使者,它们没有刻意地想挽留住行人的目光,也没有骄傲的招摇自己卑微的身躯,它们只是随意地生长着,任由生命在风雨中随着季节盛开与衰败。花,或许知道自己挽留不住阳光,挽留不住那些流动的光阴。于是,它不会去奢望什么,只是静静地来,悄悄地去,无言地盛开。
看见那些花儿的时候,我总会想,我的生命是不是也象那些花儿一样,开放在别人的视线里。我是谁,我叫什么,我开在什么样的路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是否能够让自己的生命无忧的绽放,我是否可以没有奢求,没有失落的淡然行走,悄然来去。
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在心里把别人看得很重要,总是在意自己做的好与不好,旁人会怎样评说。爱与不爱,做与不做,也总是习惯用世俗的眼光来评判自己的对错。生命的快乐与否,自由与否,似乎都是由周遭的环境与世人的目光来定度。
然而,在别人的眼里,我们是什么?不过是路边的花,是转瞬即逝的风景,是匆匆消失的记忆。花的心事,没有人愿意知道,花的轮回,没有人愿意探寻。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你在什么季节盛开,你又在哪一个夜里凋零,对于路人来说,都是无关紧要的事,路人关心的只是自己的行程,而你,不过只是生命路途中的一些点缀。
坐在安静的夜里,我突然想起路边的那些花儿,我想用那些花儿来隐喻我的生命。卑微与高傲,自信与失落,在过去的日子里曾反反复复地搅扰着我的意识,让我在来来往往的人群中无端地烦恼。
世俗的成功对生命的价值有几许的意义,我无法定义与揣度,苦苦的追求与真实的存在,哪一种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总是不由的在人生的舞台上忘记自己的角色。
而那些花儿,从来不会在意那么许多,它们的生命是那么真实,它们的心性是那么自由。红尘之中虽有尘垢,它们一样洁净的盛开,一样从不低垂自己卑微的头颅。不是花儿能摆脱什么,不是花儿能超越什么,而是它们自有一颗不染铅尘的心。
想起那些花儿,我就会坦然许多,在自然的眼里,人和花是同样的生命,只是凋零与轮回的时间有了长短之分。花,可以不在乎世俗的一切,随意的生长,自由的盛开,我们又何必对外界、对自己生存的环境耿耿于怀。
我渴望自己的生命,象路边开放的花儿一样随意而自然。不管是阳光还是风雨,花儿总是微笑着,如果我的生命如花儿一样平凡,那么,我也应该始终微笑着……
第四篇:人在初三(散文)
人在初三
初三的日子里有风有雨,有烦恼也有欢乐。初三的风,初三的雨带着初三的梦幻与迷离,悄悄走过无悔的青春。
———题记蔚蓝的天空飘着朵朵白云,洁白的鸽子在空中飞翔,给我无限遐想。
我喜欢蓝蓝的天,绿绿的草,凉爽的秋风。但太多的情愫,太多的哀愁,太多的惆怅,只能在这秋风萧瑟的日子里逐一放飞。在初三,我常常流离失所于梦的家园,在现实而烦恼的俗世中浮浮沉沉。当现实的翅膀拍打着空气时,我懵懵懂懂地进入了一个微妙的,多雨的季节。
人在初三,我知道了荣誉和掌声不是天上掉下的馅饼。只有努力了,才能达到目的地;只有播种了,才能硕果累累;只有追求了,才能品味精彩的生活。我身上倾注了太多的希望。所以我努力拼搏,可是刚刚开学我的数学成绩就不尽人意,把现实与理想拉得越来越远。我终于体会到了学海的无涯与艰辛。秋风吹拂,一曲悲歌,从跌倒处爬起是需要支点的。痛定思痛,我拂去了昔日的浮华。一时沉稳的像看破红尘的老者。有自卑心理的人,如同背着海绵在雨中行走。但这最终都会过去。随着时间的流逝,随着灿烂的阳光,随着绚丽的彩虹,疼痛终将会消失。
挚友平说过:“触礁的未必不是勇者,失败的未必不是英雄。”只要努力了,就心满意足;只要奋斗了,就无憾无悔;只要拼搏了,生活就是充实的。以友情为支点,我学会微笑面对生活,因为微笑中有自信,微笑中有从容。
我用微笑和奋斗充实了我艰苦的初三生活,人在初三生活我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也失去了许多轻松快乐的时光。但是我得到的比失去的更宝贵。曲线比直线更美,奋斗的人生比平淡的人生更有意义。细细的寻觅,静静的祈祷,默默的祝福。期待一个更加全新的初三生活。人生的精彩,需要自己描绘,人生的乐趣,需要自己创造。人在初三,我懂得了竞争,也尝到了失败的苦涩。人在初三,我找到了人生字典中重要的词汇“奋斗”。只有奋斗,才能成功。点点忧愁,丝丝惆怅化作了无形的力量支持着我去努力奋斗。我挥着梦想的翅膀,在初三的天空写下了:奋斗初三,青春无悔。
第五篇:初三语文:谈谈散文
初三语文 谈谈散文
同学们好
今天在这节课里 老师要和同学们
共同来谈谈散文这种问体 这里说的散文是狭义的散文 一般称作抒情散文 当然在五四时期
也曾有过美文 小品文之称近年又有人称它为艺术散文
散文是一种自由灵活的 抒写见闻感受的文体 它的独特的美质就在于 能够让我们通过
一个十分精粹 亲切的形式
读到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阅读和欣赏散文
就既要求我们能够细心地领会 作者对于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又要认真分析作者
用以表达这种感悟的形式
那么我们首先就和同学们来说说
散文中的感悟 作者的主观感悟
是散文的思想意味之本 从散文里我们看到
作者不论是写人生还是写自然 不论是说自家事还是说人家事 无不是从自我感悟出发 这种感悟也就是
对事物的特殊意义和美质的发现 这种发现不仅是观察和思索的结果 也是感觉的结果 事实上感悟经常是
观察 思索 感觉的综合的思维活动 是作者感情激荡
神思飞扬的心灵体验过程 作者的感悟是散文的
思想感情 意味情趣的本源 有作者的深思妙悟 才有散文中深刻隽永的 情 理 意 味 因此散文的选材
虽说是无比的自由与广阔 但作者所写的总是自己
感悟至深的生活经验的一部分 例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朱自清先生的《春》
写到春天的山 水 草 花 风 雨 风筝 孩子等等
本来都是常见的事物
但是一旦融入作者的特殊感悟 一切便现出新的个性和光彩 变得令人神往起来
再有我们学过肖乾的《枣核》 在这篇作品中几颗枣核 更是平凡微小
但是由于作者感悟到其中蕴藏的 依恋故土的民族感情
就能敷衍成如此感人的文章 老舍的《小麻雀》也是如此 写的是一只小麻雀的 猫口余生的遭遇
却能够让我们从中读出 社会人生的况味
倘若作者没有那种深刻的感悟 又怎么能够从动物世界里 寻找出人生的暗示呢 所以说一篇散文 就是一杯作者
用自己的人生经验酿成的酒 我们读散文也就是在饮这杯酒 越是细细品尝越能够体会出
其中丰富而复杂的滋味 得到启迪
这种感悟的特点
首先是它体现着作者的个性 也就是说
作者披襟剖心 真诚道白 让读者从文中见出
作者本人的经历 个性 趣味 爱好
志向 学识 修养等等 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老舍的《济南的冬天》 描写了济南暖冬日照下的
地形 地势 积雪的山 清明的水 作者是一个在北平住惯的人 一个刚从伦敦回来的人 他传达给我们的
是一个外来者 客居者的 新鲜 独特 丰富的感受 或许这种感受是
济南本地人习以为常的 以至于感受力钝化了的 那么除此以外作者的感悟 还往往包含或暗示着 时代和社会的影响
作者的所思所想 所感所悟
来源于社会生活和个人生活的体验 因此作者的感悟 要保持个体的真实性
又不陷于个人心灵的狭隘圈子 而寻求与读者心灵的 直接 广泛的沟通 以期获得读者的共鸣 比如我们曾经学过的
鲁迅的散文名篇《藤野先生》 描写作者一生中 最难忘怀的一段生活 表现一个普通日本教师 对中国留学生的关爱 也写出了作者当时经历的 一次重大的思想转折
读者既能读出作者的爱国情怀 以及对异邦师长的深情
也能看出中国人作为弱国于民 备受异族人欺侮的 这样的悲惨现实
除了我们说了散文的感悟 也就是内容以外
我们接下来可以再和同学们 谈一谈散文的形式 散文通常写自然风物
社会风云的一角
写名士凡人的一些片段事迹 抒写一缕情思 传达某种趣味 有人说散文姓散
散 就是散淡散漫 自由灵活 这种自由灵活
表现为在服从内容需要的前提下 写法不拘一格 任意起止 大略如行云流水 初无定质 但常行于所当行 常止于所不可不止 文理自然 姿态横生
我们读过鲁迅 朱自清 冰心的散文 它们无一不是精思巧构 自然顺畅而又奇妙独异之作 因为作者对所写材料十分熟悉 胸有成竹能够为散文设计出 最佳的结构蓝图
同时又具有娴熟的表现技巧 能轻松自如地
使那结构蓝图得以实现 如果我们细致推究 具体情况又各显不同
就结构而言千变万化 文无定法 有的比较讲究章法 精心布局 形式显得缜密 谨严
读者很容易掌握其脉络 层次 比如我们学过朱自清的《春》 有的只是围绕一个中心 牵住一条线索组织材料
控制思路 形式比较松散自由 但脉络 层次也清晰可辨 比如我们刚刚说到的
老舍先生的《济南的冬天》 还有的只是抒写一种心境和情绪 错综变化
全凭主观感情的暗中控制 因而在形式上显得更加随意 似乎无迹可求
如居里夫人的那一篇散文名作 《我的信念》 要以精短的篇幅
写出对人生或自然的感悟
而且写得坦诚 亲切 优美 隽永 既有一箭中的那样准确有力 又有曲终人不见 江上数青峰 那样的含蓄有味
这便是散文对形式的要求 这一要求决定了 散文形式创造的特点 那么接下来
老师简单地给同学们分析一下 散文形式创造的一系列特点 首先在叙述方式上 散文对事物的反映
都从作者的主观感受出发 以个人抒情为主
虽然也使用记叙 议论等叙述方式 但又无不融合着作者的感情 常常将抒情 记叙 议论融为一炉 形成一种夹叙夹议的笔法 读起来使人犹如 走进作者敞开的心灵
聆听其倾诉衷情 备感亲切
第二在艺术表现上
散文虽不像小说 诗歌 戏剧那样 有特定的要求
但也需要相当的机智 有人曾将散文的艺术 表现比喻为用奇兵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 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
出奇制胜 以少胜多的机智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细处落笔 小中见大 读散文我们常常看到 作者对事物的体察与描写 总是那么细致入微
作者善于抓住最富特色
足以寄寓自己思想感情的细部 寥寥几笔
便能写出十分丰富与复杂的内容 或个人情思 或人物风貌 或山水美景 或环境气氛 让人能于极小中独见其大
如我们学过的朱自清的《背影》 在这篇散文中作者抓住父亲背影 这一细节大做文章 对父亲过铁道
上下月台买橘子的情景 不厌其烦地写来
如同展现在我们眼前的 电影特写镜头那样的慢动作 那么细致 那么清晰 无限的父爱
以及作者对这父爱的深刻感悟 尽在其中了
正因为有这样的精描细绘 后面的作者的感情 我的眼泪又来了
唉 我不知何时能再与他相见 这样的抒情语句才有了出处 才落到了实处 又如我们学过的
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写景抒怀 其中对像一条瀑布的
一片辉煌的淡紫色的藤萝景况 描写得细致生动 淋漓尽致
占据了大量篇幅 分外地引人注目 这些描写都是抒情的起点或依托 是情思遐想得以飞扬飘动的缘由 是作者由小见大 悟出花和人 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 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一深刻哲理的基础 第二个特点就是侧面暗示 短小的散文采用 侧面的 暗示的写法
往往要比采取正面的平铺直叙 其艺术效果更佳 这不仅能为我们 提供一个新颖的视角 而且能更大限度地 发挥我们的想象力 从而更进一步
拓宽和丰富散文描写的境界 如老舍的《小麻雀》 就带有很深刻的暗示性 作者对于社会人生的感悟 渗透在对小麻雀的描写里 它被人毁坏了
可是还想依靠人 多么可怜
因为那小猫出世也才有四个来月 还没有捉住过大老鼠 大概还不曾学会杀生 只是把小鸟衔来玩玩罢了 它不预备反抗了 可是并非全无勇气
因为它敢在猫的面前一动也不动呢 这些句子字里行间充满着 作者对于被毁坏和凌辱的 弱小者的同情 并寄寓着对弱小者 能以抗争求生存的期望 同时还蕴含着
一些发人深思的人生哲理 不过读这类暗示的写法的作品 一定要根据作品的实际 认真地 仔细地思索体味
也切忌牵强附会地去挖掘作品的 言外之意 象外之味 以免造成误读
好 那我们这节课就上到这里 同学们 再见(完)
向下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