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时间:2019-05-15 06:43:3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第一篇: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

夏洪密

南村镇蔬菜产业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已成为当地经济支柱产业。它以优质的质量、良好的信誉、著名的品牌逐步增加了省内、省外蔬菜市场的份额,特别是南村蔬菜中的主导品牌——姜家埠牌蔬菜已打入国际市场,为南村农业增收、农民增效以及新农村建设作出了较大贡献。

一、南村蔬菜生产的基本情况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内,南村蔬菜生产只限于一些零散地种植,设施简陋、品种单

一、分散经营、加工落后、就地供应、菜价起伏大、淡旺季现象明显。近年来,随着优化种植结构步伐的加快以及市场经济的冲击,全镇蔬菜生产发展较快,不管是生产技术还是产品数量和质量都在大幅度地提高,而且贮运、包装、加工、营销体系的也在不断地完善。从2000年到2008年蔬菜的种植面积、产量、产值都呈现逐年扩大、上升的趋势,并且不断的向区域化、基地化、商品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蔬菜产业已经成为了全镇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有效地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二、南村蔬菜生产中的主要特点。

1、突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打造南村无公害蔬菜品牌。南村镇高标准规划建设了崖头无公害蔬菜示范园,现占地1100亩,有高标准冬暖式大棚550个,总投资1300余万元。现在全镇蔬菜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保护地栽培1.1万亩,蔬菜种植年收入2.3亿元,占农业总收入的58%,其中设施保护栽培总收入达到1.5亿元,占蔬菜总收入的66%。为了让广大菜农种“放心菜”,镇党委政府自2000年相继投资2000余万元,开拓了占地300亩,各项设施比较齐备的南村蔬菜批发市场,现已成为山东省第二大产地批发市场、农业部定点市场,年成交量达8亿公斤,成交额10亿元,产品通过市场销往二十多个省市,形成了基地促市场,市场带基地的良好局面。

2.规范蔬菜种植、营销协会建设工程,促进蔬菜经济和谐发展。今年,南村镇进一步引导菜农走集约化经营之路,把单个菜农都吸收到现代化蔬菜产业发展的生产系列之中,从而大大促进了菜农的企业化经营、基地化经营和定单蔬菜发展,充分发挥了地域的蔬菜资源优势。目前,全镇蔬菜种植协会和营销协会已达到了7000余人,各类农民技术员360人,其中有职称的40人。

三、南村蔬菜生产中存在的问题。

1、品牌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现有的注册蔬菜品牌和绿色品牌,由于未实行产品分级、包装、贴标销售,拓展市场的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无公害蔬菜、绿色蔬菜基地认证、产品认证速度缓慢;质量监测、检测体系不健全,标准化生产、营销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2、南村蔬菜生产经营方式粗放,产品质量仍然不高。南村蔬菜的生产、流通仍然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完全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在品种结构方面,虽然品种多,但是名、特、优、新品种及高档精细蔬菜少,而大宗菜、低档菜多且包装、冷藏和加工数量小,高科技含量、高市场占有率的的拳头产品少,另外大部份地区以传统耕作为主,管理粗放,产量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差,因此严重影响了蔬菜产品的质量,降低了蔬菜的商品价值。

3、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加工发展滞后。近些年来,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生产技术落后,始终未能形成集约化生产,其次加工蔬菜的龙头企业少,且规模小,产品大多是粗加工品、精、深加工比例低,所以说商品蔬菜的保鲜、包装及营销手段都处于初级阶段。

四、对策及建议

1.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市场经济条件下,蔬菜产业没有规模就没有竞争力。在现行的农业生产体制下,扩大规模只能靠农户的联合或土地的集约经营。一是应按照 “市场定位、突出特色、区域布局”的原则,引导农民重点建设集约化程度高、适度规模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二是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蔬菜商品流向,确定骨干品种,逐步形成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新格局。同时,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扶持引导菜农按照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在育苗、栽培管理、营销等方面实行专业化经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突破“胡子眉毛一把抓 ”、“小而全”的小农经营模式。

2.加强商品蔬菜趋势化发展,进一步提高蔬菜的商品质量。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竞争加剧,我们的商品蔬菜要想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就必须提高蔬菜商 品质量,进行趋势化发展即:一向绿色食品型转化,讲究蔬菜卫生,大力推广“绿色食品”生产,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残留化学农药,尽量少施化肥,避免、减少蔬菜污染,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放心菜”;二是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如今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豆类、瓜类、食用菌类、等特种菜销势良好;三是向加工方便型转化,比如净菜的上市适应了城市的快节奏、高效率,所以那些在产地整理、消毒灭菌、分级、调配和薄膜包装密封后上市的蔬菜是大家所期待的。因此说,蔬菜商品的质量问题是蔬 菜商品经营中的一个永恒主题。

第二篇: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作为2011广州车展策划一部分,和讯汽车联合数字100调查机构进行了街头调查,整体来看,大部分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仍缺乏核心技术,且与合资品牌差距仍较大,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参与者普遍认为新能源是自主品牌新的机遇

调查技术说明:

调查时间:2011年11月1日-2011年11月15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调查对象选择方法:街头随机采访

一、参与者背景调查:

受访者男女比例适中,年龄分布上以21-30岁青年为主,31-40岁中年为辅,整体是汽车消费主流的年龄层。个人(家庭)月收入以3000-10000为主,属于中等收入家庭。地域分布上,以广州、上海、北京为主,综合占比重为35%,其他地域为省会城市。

二、自主品牌认知调查:

对于自主品牌汽车发展现场的评判,受访者意见分歧较大。认为自主品牌发展势头良好,进程加速的受访者占33%,与之相对的认为与进口合资品牌差距明显的受访者占32%。但认为自主品牌起步阶段,不成熟的受访者仅10%,说明大部分受访者都认为自主品牌已经突破了初期的起步阶段进入了半成熟期。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自主品牌发展最大瓶颈的调查中,52%的受访者一致认为是由于缺乏核心技术是最大瓶颈。从自主品牌车型实际表现来看,品牌认知度不高的瓶颈并非消费者所最担心的,对于消费者来说,自主品牌已经耳熟能详,但与之并行的质量问题是受访者另一个关心的话题。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考虑购买自主品牌车型的受访者有44%认为其质量过硬是首要考虑的因素。不同于一般意义所认为的便宜就有市场,消费者已经脱离仅仅看价格买车的阶段,转而考虑以质量为主,调查报告《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但以价格为第一取向购车的消费者仍有35%的比重。有21%的受访者会因为民族情怀支持国产。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自主品牌车企自身发展上,近半数受访者认为需要自强进取,依靠自身技术、设计发展自主品牌车型是最需要的因素。31%的消费者会认为自主品牌发展的关键要素是国家政策导向,另有22%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的发展需要消费者的大力支持。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三、自主未来预期调查:

追赶合资大品牌是我国自主品牌一直在讨论的问题。受访者普遍认为自主品牌需要6-10年的时间去追赶,除此之外认为11-20年追赶期的也超过选择5年以内选项的受访者,比例是23%对20%。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自主品牌的发展在于独立自主,选择该选项的受访者超过半数,达57%。相比之下尽管认为合资创新是希望的受访者也占到39%,但远低于对独立自主的认可。合资创新是中国汽车走出的一条有特色的道路,但消费者并非完全认可,独立自主仍是发展的最大希望。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新能源一直被认为是弯道超车的机会。通过此次调查所得出的结果仍然是这样。60%的受访者认为自主品牌的突破点在新能源上。但新能源的发展仍需要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合适能够真正成行尚无定论。另外,认为出口时自主品牌突破点的受访者仅11%。另有少部分受访者认为二三线城市是自主品牌新的生长点。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国家应否扶持自主品牌并非是复杂的问题,因为国家政策一直在支持鼓励自主品牌。但在将来的发展中,自主品牌是否仍应该在保护伞下生活呢?超过半数的受访者认为仍应如此,仅18%的消费者认为应该有选择性的扶持。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合资是汽车技术发展的捷径,已经经过了近30年时间的验证。72%的受访者也同意该观点,认为合资对自主品牌发展有所帮助,因有先进技术可以学习。认为影响负面,挤压了自主品牌生存空间的受访者仅11%,绝大部分消费者会认为合资是自主品牌发展可选择的方式。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对自主品牌发展前景预期上,41%的受访者持有乐观的心态,认为有信心,自主品牌将产生国际大品牌,但反之仍有32%的消费者认为自主品牌前途艰难,生存空间被挤压,且缺乏核心技术。但15%的受访者所认为的中国汽车未来希望在自主品牌是必然。

自主品牌发展现状调查报告

第三篇:张北蔬菜发展现状思考

张北县蔬菜产业发展现状、问题及思考

张北县位于河北省西北部,海拔高,气候冷凉,空气干燥,日照充足,污染源少,具有发展错季无公害蔬菜的较强优势。由于蔬菜生产的特殊性,蔬菜的种植均在水肥条件较好的区域,受自然条件影响相对较小。多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各级政府和部门因势利导,协调支

持,蔬菜产业已成为张北的支柱产业之一,并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一、张北县蔬菜产业的发展现状

1、蔬菜面积趋于稳定,产业优势明显

近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张北县蔬菜生产发展形势迅猛,主要

形式是露地自然错季蔬菜。由于市场的变化,蔬菜科技的进步,近年来,精

细越夏蔬菜得到了快速发展。蔬菜因产量高、品质优、效益好成为种植业的第一大产业,用10%左右的耕地面积,创造了种植业50%以上的产值,蔬菜产

业的发展实现了种植业产值翻一番的目标,在蔬菜主产区农民人均收入可达

6000余元,全县农民收入的三分之一来自蔬菜。

2、错季蔬菜特点显著

我县错季蔬菜产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产量高,品质优:坝上地区

光照充足,气候冷凉,昼夜温差大,十分有利于喜冷凉蔬菜的生长和后期养

分积累,(如大白菜、大白萝卜、西芹、胡萝卜、洋葱、圆白菜、生菜、西兰

花等)蔬菜产品质地脆嫩、干物质含量高,色泽饱满,具有较高的商品性,并且含水量低,耐远途运输。由于气候、土壤条件适宜,管理的精细,蔬菜

产量和商品性显著提高。

二、无公害:坝上地区无工业基础,基本没有污染

性的工业企业,水质、土壤、空气基本无污染,达到无公害蔬菜生产环境评

价标准。冷凉的气候条件,新开发的菜田,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病虫害的发生,相应减少了用药频率和用药量,加上近年来对高毒、高残留农药采取的禁售、禁用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保证了蔬菜的安全生产。

三、优越的上市档期:

坝上地区无霜期短,只有90-105天,7、8月份最高温度25度左右,蔬菜安全

越夏,生长无障碍。与南方生产时间错季,上市时间错开,可根据市场需求

和蔬菜品种的生育期选择播期,一般在4、5、6月育苗或直播,7、8、9月份

上市,该时间段恰好是京、津及东南沿海夏秋淡季,市场需求量大,是很好的上市档期,也是蔬菜出口的强档。

3、流通服务快速发展。

2008年6月,张北蔬菜城批发市场正式运营,成为中国蔬菜流通协会定点

市场,全国“五十强”批发市场,农业部农产品信息采集点。在张北蔬菜城的带动下,“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发展格局基本形成市场体系日趋完善

张北蔬菜城是冀西北蒙中地区最大的蔬菜交易批发市场,2011年市场年交易量达90万吨,交易额达11.2亿元。蔬菜外销量占到总产量的80%以上,形成了以京、津、鲁和江南为主的国内市场,部分产品销往日、韩、新、马、台湾、香港等市场。

二、张北蔬菜城运营情况

中国蔬菜城张北农产品市场,是以果蔬批发交易为龙头,集粮油、蛋禽、副食、百货等交易、仓储、加工、配送、流通为一体的综合性市场。市场建设蔬菜交易大棚、恒温库、仓储库等,建筑面积达20万余平米。

1、其中恒温库6300余平米,仓储保鲜能力达万吨,是国内最大的恒温库。主要用于蔬菜的降温保鲜,已于08年7月15日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保鲜库采用国内先进的制冷设备,把能耗成本降至最低。本着一切从菜农经济利益出发的原则,为菜农提供了良好的服务,保证优质菜从张北顺利运出。

2、建设蔬菜交易大棚。建设面积6000平方米,用于蔬菜和其他相关产品的交易,已于08年投入使用。该工程为菜农与菜商提供了交易平台,解决了雨季露天交易难的问题。

3、仓储库。建设规模5000平方米,用于蔬菜、水果的储存,同时为其他农副产品以及市场配套所需储存的商品存放提供了条件,为蔬菜的保鲜配送及深加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商铺15000平米,为蔬菜包装、粮油、饭店、住宿、修配等行业交易提供了必要的场所。

5、物流区。物流配货区3000平方米,停车场30000平方米。在县委县政府及各部门的的大力支持下,全县约200余蔬菜经纪人、500余商户、以及大型的物流停车场已全部规范到市场经营。为了更好的服务于客商,市场还设臵了相应的配套设施,包括超市、饭店、宾馆、蔬菜包装。为了及时传递蔬菜信息,公司还为广大商户安装了宽带,方便商户与外界信息的交流,确保了他们的经济利益。

经纪人和货运车辆的进场,在很大程度上使蔬菜蔬菜交易市场向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万进。停车场的建成缓解了城市交通压力,保护了城市道路基础设施,提升了城市形象,减少了交通事故。

目前市场已确定了以蔬菜交易、加工、储存为龙头,打造综合市场交易

2平台,促进了物流的发展,整合了张北及周边地区的资源,成为坝上地区综合物流和商品的集散地。进一步带动交通运输、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对于整个张北乃至坝上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县蔬菜外销情况

2008至2011年间,我公司每年都要派出管理人员和商户到山东寿光蔬菜批发市场、江苏凌家塘农贸市场、南京众彩批发市场,上海江桥批发市场、浙江良渚批发市场等全国各地果蔬批发市场进行学习考察。并于2009年在我蔬菜城举办了第一届蔬菜节,蔬菜节期间,约有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余客商应邀出席。2011年8月,由张家口市政府主办,我公司承办的坝上蔬菜杭州推介会在杭州成功举办。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模式,一是宣传了张北的蔬菜,另外进一步掌握了市场的供需要求 以上提到并走访的市场同时也是张北蔬菜的主销售区。通过走访我们明确了张北蔬菜在这些地区的销售情况,张北蔬菜的优势所在,同时也了解到了存在的问题。

我在考察过程当中我们了解到张北蔬菜在南方市场非常畅销,主要:一是良好的区位优势。张北不仅距山东比较近,而且对于南方城市到张北运菜比到山东运菜要近的多,这样可以大大降低运输成本。二是特殊的气候条件。张北因海拔高、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等多种因素导致每年的7、8、9月份正是蔬菜收获期,面这一季节恰好是全国大部分地区蔬菜供应不足的时期,因此这一季度的张北蔬菜被称为错季蔬菜,它正好填补了南方市场的空白。三是由于独特的气候条件和自然条件,张北蔬菜质量高、口感好、绿色无公害,深受南方消费者的青睐。在考察过程中,各市场的负责人和蔬菜经销商们都对张北蔬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在考察的这些市场中,例如山东寿光市场,上海江桥市场,常州凌家塘市场在7、8、9三个月份里,张北蔬菜的日平均销售量比重可占全市场平均日销售量的三分之二,仅大白菜每天即可销售300—1000吨左右。销售品种除了大白菜、大白萝卜这些大众菜外,还经销西兰花、紫甘蓝、莴笋、娃娃菜等精细菜。而且据销售精细菜品的经销商说,张北的精细菜质量是最好的,尤其是西兰花和娃娃菜。

同时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

1、张北蔬菜虽然品质好,但受气候和自然条件影响,导致季节性很强,3供应期太短。

2、菜农在种植蔬菜时属无计划种植,缺乏引导,以致于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需求,价格波动幅度大。比如2011年菜农大面积种植大白菜,但收区季节却无法出售,给农民赞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

3、包装质量不达标。部分菜农为增加重量,将未剥或剥的不干净的毛菜打包过秤,甚至其中掺杂烂菜,至使客商运回后无法出售,大大损害了客商的利益,使客商对菜农的信誉及张北蔬菜的质量问题产生了质疑。

4、交易不规范,至今仍停留在田间地头,客商只能通过蔬菜经纪人,使得菜农和客商之间信息不对称,价格不透明,无形中减少了菜农的收,同时增加了客商的成本。

5、缺乏品牌。张北的蔬菜虽然畅销,但没有自己的品牌,即使有“中都”、“坝上”但我们在考察过程中却很少发现这两个品牌包装。销地市场只靠包装袋颜色来辨别哪些是张北的菜。

四、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近几年来,我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增多,规模扩张有所徘徊,经济效益常有波动,客观地分析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显得十分关键。

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大的环境看,国内外蔬菜产业总的发展环境发生了较大变化,周边地区乃至兰州、榆中及华东、长江三角洲地区蔬菜产业发展迅猛,我县蔬菜产业市场空间受到挤压,竞争压力加大。

从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自身情况看,主要问题有:产业链不长,不全,体现在6+1上,只有一,即种植;没有六,即没有研发,制造,物流,品牌,销售,售后。蔬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无品牌,无包装,蔬菜产品上市集中,市场和技术开发不足,产品供应形态单一,加工业龙头企业少、带动乏力、层次低,出口方向单

一、风险大,科技投入不足。

五、我县蔬菜产业发展优先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县委县政府历来非常重视蔬菜产业的发展,也在不断地寻求更好地发展模式与出路,对蔬菜的品种、种植方式、规划等也不断地推陈出新,不断地调整。

我认为,推动我县蔬菜产业发展,要优先在以下几个方面寻求突破:

一是在对蔬菜产业的认识上求突破。全面正确认识我县蔬菜产业的历史、现状、结构、优势及制约因素,认识上不能简单化,实践中不可头痛医头、4脚痛医脚,不能一讲起蔬菜就只想到大棚,一提起蔬菜产业就只看到生产环节、生产面积,一谈到人力资源就只想到要人。要应用全面的认识观、统筹科学的发展观来抓好蔬菜产业的发展。

二是鼓励扶持种植大户,运输大户,组织经纪人外出学习,全国代办;鼓励经纪人在全国批发市场经营,租房子;每年春天县领导带队去各大批发市场对接,每年夏天县领导组织来张北的外地客商座谈;年年在蔬菜城举办大白菜节及土豆节;县里成立专门机构,蔬菜办公室,就好比风电办一样!县领导带队到兰州、榆中等地学习考察!打冷库的电费应按农业价标准收取。鼓励建设蔬菜农业园。

三是树立“建设蔬菜加工强县,打造蔬菜加工基地”的目标。把发展蔬菜加工工业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基地建设到加工生产,都要科学规划,走蔬菜产业化之路,努力把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要在贮藏保鲜、加工乃至深加工上取得实质性突破,逐步走上蔬菜产业工业化发展的道路,使原料生产、蔬菜产品采后处理,龙头企业培育,科技投入及技术推广等方方面面进入良性互动和良性循环。

四是双向集中,化零为整。县政府出台政策,对菜农现有土地进行统一规划,请专家进行土质检测,确定适宜的种植品种,并在种植过程中全程进行技术指导。由市场营销人员根据市场需求给出种植数量的建议,综合双方意见,最终确定每年所种蔬菜的品种和数量。并且我们可以实行订单农业,由我蔬菜牵头,统一进场经营,使交易价格透明化,提高农民收入。

第四篇:关于洪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

关于洪江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作者:区统计局新闻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 6更新时间:2010-7-16 【字体:小 大】

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蔬菜的数量、质量、品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区的蔬菜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一定规模,但总体生产水平不高、进入市场量小,蔬菜生产及销售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加快我区蔬菜产业的发展,努力提高其生产水平,对丰富我区“菜篮子”,充实农民“钱夹子”,促进洪江经济社会稳定、持续地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准确、全面地了解我区疏菜产业发展现状,进一步提高蔬菜产业的产量、质量、效益,我局会同区蔬菜办、区物价局对全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进行了调研。

一、我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一)蔬菜生产总量不断扩大,产值不断增长。从1983年开始示范推广蔬菜地膜栽培以来,到2009年底全区蔬菜复种面积已发展到10950亩,占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的35.6%,比2001年增长49%,蔬菜年总产量达15769吨,总产值达2303万元,比2004年增长62.8%,五年平均增长11%,2009年全区蔬菜产业的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五分之一, 成为我区农业中的重要产业。

(二)建成了蔬菜生产基地,农业产业化初具规模。近年来,我区不断扩大蔬菜规模化生产。目前已在川山村、五一村、岩门村等地相继建成了规模化的蔬菜生产基地,并以此为基础,推动全区蔬菜生产规模化建设,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三)蔬菜种植方式逐步改进, 新品种不断增加。我区在蔬菜生产中依靠科技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一是加大了农业实用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通过试验推广相结合的方法,相继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蔬菜优良品种50多个,使良种覆盖率达90%以上, 2009年全年共引进42个新品种、数项新技术,目前全区的蔬菜生产品种已由2001年的108个增加到150个,平均每年新增品种5个;二是加强了高产模式化栽培技术的研究,经过多年的试验示范,总结出了瓜菜立体复合种植,粮菜套种,菜菜复种等技术;三是健全了病虫草害生态防治技术体系,加强栽培管理,科学用药。

(四)蔬菜内、外销市场体系逐步完善。目前,全区已形成较大规模蔬菜批发市场2处,平均日交易20吨以上,外销主要去向周边县市,年创收入700万元以上,经济效益较为显著。据近期对全区及周边地区(鹤城区、会同县、黔城镇、安江镇)蔬菜价格监测,我区蔬菜价格相对稳定,为上述地区中等水平,整体低于鹤城区、会同县,略高于黔城镇、安江镇(详见下表)。

注:上表价格监测时点为2010年5月6日_11日,为集贸市场与超市的平均价格

(五)蔬菜质量明显提高,蔬菜品牌化建设正在起步。我区蔬菜生产在区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和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断努力下,注重树立质量意识,蔬菜质量明显提高,蔬菜品牌化已初见成效。据区蔬菜质量监测站监测,2009年末我区蔬菜质量综合合格率为96%,比2005年提高

3个百分点。全区上市蔬菜农残指标率控制在4.01%,实现了省政府提出农残在蔬菜中“超标率低于15%”和市政府提出的“超标率低于10%”的要求

二、我区蔬菜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蔬菜生产规模偏小,专业菜地面积征、占、用现象严重。近年来,因征地、改种、自然灾害等多种原因,造成我区专业菜地面积逐年减少。据统计数据显示, 2009年末全区专业菜地面积为1164亩,比2006年末减少98.3亩(其主要原因为征地占用),减幅达7.8%。随着川岩新区开发及工业园扩建等建设项目的展开, 全区专业菜地面积还将萎缩,预计仅能保留600余亩。目前我区城镇居民人均专业菜地面积不足0.02亩,征占用地后人均仅0.01亩,远低于<<湖南省城镇蔬菜基地管理条例>>规定的0.03亩的最低标准。蔬菜园内存量逐步减少,区内蔬菜供应趋向紧张、脱节,扩展新的蔬菜基地势在必行。

(二)基础设施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较差。蔬菜生产要求有较好的水肥管理条件,农田排灌设施的脆弱是制约蔬菜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区大部分蔬菜浇灌设施都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兴建的,年久老化。近年来,由于财政投入较少,加之自然灾害频发,蔬菜水利灌溉设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部分设施不能及时维修,极大地降低了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严重影响了我区的蔬菜生产。

(三)生产方式简单,科技含量不高,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近年来,我区每年都要向外输出大量的劳务人员,这些外出务工人员主要是有一定文化知识和一技之长的青壮年(其中不乏蔬菜种植能手和科技示范户),导致从事蔬菜种植业的人员逐年减少,劳动力素质整体下降,直接影响蔬菜种植质量。(据我局近期对我区菜农的抽样调查, 目前我区从事蔬菜种植的农民中五十岁以上的占66%,女性达一半以上,超过九成的菜农为初中及以下文化)。由于农民整体素质低,对蔬菜生产新技术、新成果,新信息反应迟钝,消化、吸收和应用能力差,大部分仍停留于传统的耕种及管理,缺乏新方法,也不敢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方法。造成新品种种植量小,耕作粗泛,对病虫的发生缺乏监控及防治,蔬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没有新突破。农户对生产性投入较少,对蔬菜的加工,保鲜方面几乎无投入。运输手段较原始,机械化程度偏低,科技知识学习方面的投资则更少。

农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蔬菜工作管理力量薄弱。一是区蔬菜办工作人员编制不足,目前仅两人(实际只有一人,另一人已临近退休);二是乡级农技站技术人员严重缺乏,桂花园乡无专职农业技术人员,常青乡农技人员今年即将退休;三是蔬菜质量监测站力量薄弱,设备简陋、老化,目前还不具备监测资质。我区蔬菜菜检面窄,品种少,农残检测合格率代表性不强,仅仅流于在销售环节农残检测,无法进行在产前、产中的有效检测。近期,怀化市已出台一系列蔬菜产业发展规划及扶持政策, 市内各县市区也纷纷加大财政投入,管理力量得到加强,我区在此方面已经滞后,亟待加强。

(四)蔬菜生产缺乏深度开发利用,产品商品化程度低。我区菜农生产出来的蔬菜仅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简单的去除黄叶、清洗扎把后便开始上市,缺乏科学的商品化处理;传统的蔬菜腌制品大多只供自己吃,只有少部分上市,更谈不上蔬菜包装出售。蔬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较为缓慢,目前全区规模较大的仅山里人食品加工厂一家,蔬菜生产缺乏深度开发利用。

(五)销售服务环节滞后,管理机制不规范。当前我区的蔬菜销售方面表现为零星分散多、集约规模少,缺乏统一的规范管理。迄今为止,我区尚未建立起一个正规的蔬菜交易批发市场,平时的蔬菜交易相当部分靠占道经营,造成蔬菜的购销不便和交通的堵塞。此外,市场布局结构不合理,缺乏整体规划,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

三、今后发展对策建议及规划设想

(一)加大蔬菜生产投入,增强生产后劲

蔬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主要农副食品,与人们生活紧密相关,据我局抽样调查显示,我区城镇居民每户每月蔬菜消费支出占食品消费支出的22.3%。我们应把蔬菜生产作为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来抓,作为一项关系到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来抓。一是继续落实好各项支农惠农政策;二是继续加强对农资、农产品价格和质量管理,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加快全区蔬菜技术、价格、质量信息网络建设;三是财政要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要重点抓好农田水利设施的维护和改造;四是建立健全蔬菜生产风险基金及种菜大户奖励制度,提高蔬菜种植户生产积极性,保障蔬菜产业的持续、高效发展;五是建立健全监测体系,加大硬件和软件投入,切实保护消费者安全;六是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菜科技种菜水平。

(二)加强科技培训,提高蔬菜产品技术含量

1.加强蔬菜生产的技术推广。采取送科技下乡、提供上门服务、宣讲种植技术知识到田头等多种形式,有计划、有组织、系统性地抓好蔬菜生产技术培训,注重发挥科技示范户和专业大户的带动作用,切实增加和确保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试验示范及推广,不断提高蔬菜单产、质量和效益,增强蔬菜生产能力。

2.对蔬菜生产进行合理规划。有序调整老品种布局,从当地自然气候条件出发,挑选优质蔬菜品种满足市场需求。具体来说,(1)倡导无公害蔬菜生产。由于目前无公害化蔬菜价格与普通菜价差别不大,加之居民消费水平较低和对无公害化蔬菜的认识欠缺等原因,我区农户种植无公害化蔬菜的积极性不高, 产量较低,无公害化蔬菜生产基地还处于试验阶段,发展相对缓慢。例如,可在常青乡选择进行无公害化蔬菜种植试范。(2)大力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和反季节蔬菜。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在我区虽然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强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反季节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据我局抽样调查显示,全区城镇居民每户每月反季节蔬菜消费金额占全部蔬菜消费金额的42.7%,同时,认为目前反季节蔬菜供应量不能满足食用需要的居民比例占到被访者的35%。例如,可利用自然环境优良的横岩乡菖莆村进行试点推广。(3)培育发展野生蔬菜。野生蔬菜是自然绿色食物,以其丰富的营养和独特的口味正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具有良好的发展前途。目前我区在该方面还是空白,应积极做好培育工作。例如,利用楠竹林开展竹笋丰产计划(会同相关部门,包装万亩楠竹林竹笋丰产项目申请立项)。

3.不断提高种植水平。增加生产环节科技含量,强化蔬菜种植区环境保护,强化病虫的监控,做到以防为主,大力提倡和推广使用农业方法、物理方法及生物方法防治病虫,使蔬菜生产走无公害、绿色化发展方向,以产品质量抢占市场,赢得市场。

4.加强农副产品加工生产,使蔬菜二次升值。农产品的加工不仅是发展农业产业化的主体,也是乡镇企业进行战略性结构调整的重点。要立足洪江实际,建设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形成“规模化生产—加工配套—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生产方式,靠质量优势打通市场,形成一个新的增长点。

(三)培育市场主体,壮大农民经济合作组织

目前我区蔬菜市场主体不明显,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突出,蔬菜产业化企业发展严重滞后,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发育不健全,整体运作能力不强。农民一家一户小而全的经营方式不能实现专业化、规模化生产,主导产品商品量不足,很难适应现代蔬菜商品流通的要求。经营主体小而散,缺乏现代蔬菜营销的专业知识和大规模经营的能力,经营行为不规范,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弱势地位。为此,我们应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形成蔬菜产业“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科学化管理、市场化运作、社会化服务”的新局面。根据当前农村普遍存在的家庭式生产和社会化销售特点,我们提倡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方式,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根本出发点和最终落脚点,把相关产业、从事相关蔬菜产品生产的农民组织起来,统一技术服务、生产标准和品牌销售,统一对外经济谈判,统一购进生产资料,统一进行产品销售,发挥整体优势,联合拓展市场。针对当前销售市场现状,可以设立对外销售窗口,通过专业合作社运作,在外地市场设立蔬菜直销窗口,加强与市场管理者的联系和沟通,掌握市场第一信息,指导基地生产。

(四)扩建新的生产基地,保证蔬菜种植规模

也就是要突破“小而全”生产格局,以常青乡为重点,逐步发展桂花园乡、横岩乡,扩大种植规模,创建优质、高效的蔬菜生产基地,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一是应按照 “市场定位、突出特色、区域布局”的原则,引导农民建设集约化程度高、适度规模的专业化蔬菜生产基地,重点抓好五一村170亩标准化菜地及岩门村300亩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二是可根据本地的资源优势和蔬菜商品流向,确定骨干品种、专业乡镇,逐步形成“一村一品”规模化经营新格局。三是大胆探索土地使用权的货币化,促进土地合理流转,向蔬菜产销大户集中。同时,在适度规模的基础上,扶持引导菜农按照产业化的生产格局,在育苗、栽培管理、营销等方面实行专业化经营,培育发展专业大户,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突破“胡子眉毛一把抓 ”、“小而全”的小农经营模式,特别是要发展反季节蔬菜生产基地,提高反季节蔬菜的种植和管理方法。夏菜冬卖,冬菜春卖,这种种植方法,需很多知识和技术,区农技推广职能部门可给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种植建议,测土配肥,病虫害防治,农户种植时可以通过宽带上网,查找信息,通过专业化经纪人代购代销,确保农户种得出、长得好、销得出、收入好。此外,还可结合我区的旅游开发建立高效生态的蔬菜观光园。例如,可与超市、酒店进行合作,实行订单生产,或者集约土地租赁给酒店、超市、企业进行经营。

(五)树立创新意识,打造自己的蔬菜品牌

品牌是高质量的商品标志,是产品有效地进入市场和扩大市场占有率的通行证。随着蔬菜流通贸易的日益扩大和贸易门槛的提高,蔬菜要走出洪江,进入国内外市场,首先要教育蔬菜种植户树立品牌意识,推进标准化生产,改良蔬菜品种。要统筹安排生产,加大对蔬菜质量的监管,保证产品质量和周年供应。通过蔬菜专业合作社运作,注册蔬菜商标,设计规范包装,统一标识,打造蔬菜品牌,并加强品牌宣传,提高洪江无公害化蔬菜知名度。可以尝试到蔬菜批发市场去推销,也可以到大超市去推销。扩大品牌效应,形成规模,使蔬菜品牌与规模经营良性互动,提高市场竞争力。

在品种选择上,切不可盲目跟种,要学会分析市场,因地制宜,发挥优势,打造自己的蔬菜品牌。不少农户目光短浅,对某一品种的蔬菜在上一年价格看好的情况下,第二年就一哄而上,造成增产不增收,这样的教训并不少见。因此我们要适当调整传统蔬菜和特种蔬菜的种植比例。

(六)开展蔬菜深加工研究,提高蔬菜生产附加值

我区蔬菜种植品种较多,但几乎都是粗放式销售,附加值小,所以应建立2-3个蔬菜脱水加工企业,满足蔬菜市场多样化需求,增加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同时建设冷库冷藏, 对蔬菜进行预冷降温处理,有效解决蔬菜的保鲜存贮,满足冬季蔬菜市场的需求量,也便于长途运输打入外地市场,提高蔬菜生产附加值。形成淡销季节存贮,旺销季节出售,实现蔬菜市场“淡季不淡,旺季不烂,超季反季,四季均衡”,此举可以节省费用,保证有种有收,提高农户的积极性。达到增产又增收,增加农民收入。

(七)保护好蔬菜面积,增加专业蔬菜种类

从环境气候情况来看,我区相对风调雨顺,光照、水供应充足,环境优良,适合蔬菜种植;从区域位置来看,紧靠怀化市区以及会同,可以扩大外销;从经济发展来看,人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对蔬菜的需求量增加。

(八)要制定好我区“菜篮子”工程战略发展规划

近年来,特别是从今年开始,从中央到地方都把“菜篮子”工程作为关心民生问题的重点工作来抓。各县市“菜篮子”工程建设突飞猛进。例如,2010年中方县增扩2000亩专业菜地,政府安排专项预算经费200万元;芷江县增扩1000亩专业菜地,政府安排专项预算经费200万元;鹤城区增扩2000亩专业菜地,政府安排专项预算经费200万元;市本级安排专项财政预算从去年的10万元调整到今年的400万元,并同时用于“菜篮子”工程各种社会资金达2490万元,扩建面积5000亩。面对其它地区的发展,我区“菜篮子”工程建设相对滞后,必须迎头赶超。一是尽快制定我区“菜篮子”工发展规划;二是加强领导,实行首长负责制;三是建立健全机构,切实保障“菜篮子”工程的实施。

签审:黄远方

主笔:李武

参与人员:黄远方、朱晓艳、邓凯允、肖晖、黄少华

区蔬菜办:龙章华、龙怀贵

区物价局:易左、彭建忠

第五篇: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关于太谷县蔬菜产业影响因素发展的调查

一、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取得的成效 2010年,行政推动在全县设施蔬菜连片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有力、有效的行政推动及时破解了设施蔬菜发展中有关成本、土地、观念、连片、标准等难题。同时,县财政继续拿出2000万元作为设施蔬菜发展专项资金,县政府重点支持连片面积200亩以上的设施蔬菜园区(棚内净面积70亩以上)。200亩以上的园区,每完成新建100亩,县政府补助10万元。补贴标准:每建设1亩日光温室(棚内净面积),县政府补助2000元。按规定标准,每配套完成一个管理房,县政府补助2000元。各项补助款由乡镇设立专账,专款专用,统筹使用。县政府及各乡镇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多次组织乡村干部群众到新绛、祁县西六支、山东寿光和青州参观考察,进一步拓宽思路,解放思想。2010年,我县先后有8个乡镇、21个村、1246人外出参观学习。同时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提高了群众的思想认识,从而把设施蔬菜的发展确实转变成为农民的自觉行动。

2010年,该县主要规划了“孟王线万亩设施农业园区”,该园区是太谷县设施农业规划建设的一个重点园区,涉及胡村镇、任村乡、范村镇3个乡镇,孟高、布袋庄、段村、冀村、闫村、象谷、范村7个村,共规划建设设施农业11206亩,园区已建设施面积6671亩,总投资2.2亿元。

一年来,依托山西农大、省果树所、省农科院蔬菜所成立了设施蔬菜技术顾问团,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发展把脉。依托县蔬菜中心组建的蔬菜科技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依托县蔬菜中心聘请的农民土专家组建的土专家服务队定期进行田间指导。依托县乡村现有的科技服务组织、合作社搞好产前、产中、产后服务。实践证明,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完善为全县设施蔬菜的健康发展和农民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太谷县发展蔬菜产业的主要优势

1、雄厚的资源优势

太谷是全省闻名的蔬菜生产基地县之一,2009年,全县蔬菜瓜类面积达24.5万亩,总产量116万吨,总产值10.4亿元,其中设施蔬菜面积达到4.5万亩,产值6.4亿元,大田蔬菜播种面积20.2万亩,产量71.3万吨,产值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仅蔬菜一项就达到3000多元,蔬菜种植成为太谷农民增收的“摇钱树”。

2、独特的发展模式

坚持“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模式,以点带面,规模效益和规模优势逐步体现。也因此,太谷县从去年开始,抓住山西晋中现代农业示范区核心区的重大契机 1

全力实施农业“四个一”工程,仅2009年就新发展设施蔬菜1.07万亩,全县设施蔬菜总面积达到了4.6万亩,产量50万吨,产值达到了6亿元,全县人均设施蔬菜收入达到了2850元。蔬菜生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各具特色,孟王线、南循环线、榆长线三个万亩设施农业区带雏形基本形成。

3、财政扶持力度的不断增加

为支持蔬菜基地建设,促进农民增收,今年以来,太谷县财政局采取直接补贴和间接扶持的方式,支持大棚建设。先是拨付支农资金20万元对67个蔬菜大棚、5个拱棚土建工程给予补贴。再是对大棚周围的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进行改善。目前,太谷县蔬菜基地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增加。

4、技术优势

充分发挥山西农业大学、省果树所的科技优势,搞好农科教结合,聘请专家教授为太谷蔬菜种植发展建言献策,加强科技合作,使先进的科研成果及时在太谷推广应用。聘请专家对蔬菜种植大棚户进行集中培训,现场指导,跟踪服务,教大棚户如何兴建大棚、如何选择品种、如何防治病虫害。同时依托新型农民培训、阳光工程、科技入户三大培训工程,组织农业各类技术培训10万人次。开展万户农民网上行工程,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有150个村接通宽带。农业中介机构和农民经纪人队伍利用互联网开展网上业务。围绕全县五大优势产业,成立了五支科技惠农服务队,深入农村推广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广大农民。

三、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的积极影响

1、有助于通过发展设施农业,加快农民增收

2、有助于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生态环境

3、对社会的示范带头的作用

通过针对蔬菜种植模式转变项目的实施,采取以项目带动、以点带动的方法,可以极大地促进全县蔬菜产业的提升和农民生产观念的更新,带动全县以每年新建5000亩温室、大拱棚的速度加快蔬菜产业的开发和蔬菜产品的升级,带动全县农业的整体发展,进一步促进“太谷拱棚”的生产技术在全市乃至全省的进一步推广。

4、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

5、对于经济的影响

(1)将近一步增强相关产品加工企业的竞争力。

(2)进一步形成农业产业一体化格局。

四、太谷县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模式过于单一

生产经营粗放,产品质量不高。蔬菜的生产、流通仍处于粗放型的发展阶段,仍在按照数量规模型的发展模式惯性增长,还没有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优势主导产品未见端倪。虽然品种多,但大宗菜、低档菜品种面积大,而名特优新品种、高档精细菜面积小,没有形成质量优势和规模优势,特别是没有形成具有影响力的外销品种优势。包装、保鲜、冷藏和加工数量小,延伸增值能力低,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占有率的名优拳头产品少,缺乏市场竞争力。

2、市场信息不灵,流通不畅

(1)供求矛盾转化快,产销价格、信息应及时汇总、交流才能实现宏观指导。

(2)市场发育程度、流通秩序和信息服务等还不够完善,批发零售市场基础设施落后,信息不灵,渠道不畅,与省外大市场街接不紧,影响批量外销。

(3)季节性过剩,盲目跟风生产导致菜价的下跌。

3、产业经营化程度不高

(1)蔬菜生产基本上仍以单家独户生产经营为主,缺乏必要的技术标准和产品质量检查,各家各户的蔬菜产品直接进入市场,难以保证市场蔬菜商品的一致性,也难以创名牌产品。

(2)菜农卖菜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不好解决,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蔬菜产业的升级

(3)产业化经营处于初始阶段,龙头企业规模偏小、数量偏少,带动能力弱。

4、蔬菜基地建设规模小,集约化生产水平低

(1)虽然建设了一批蔬菜生产基地,且初具规模,但基地较分散,生产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始终未能形成拳头产品和集约化生产,直接影响到蔬菜产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2)蔬菜的商品质量、包装及营销手段处于初级阶段,新鲜蔬菜目前尚无商品标准,无包装或包装简易,运输车辆不具备保鲜和远途运输条件。

(3)加工产品单一,加工技术和产品没有突破。

5、生产过程当中安全意识不强

在蔬菜生产上滥用高毒、高残留农药,过量施用化学肥料以及工业“三废”污染而导致蔬菜中农药、重金属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的现象仍然存在。

6、扶持力度不够,资金投放不足

日光温室、大棚等设施简陋,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蔬菜生产基本处于粗放经营状态。

7、管理体制不健全

县内尚无蔬菜行政管理或推广部门,不利于蔬菜产业市场经济的综合调控,影响管理效率、政策效率的发挥,严重阻碍了蔬菜产业的协调发展。

五、太谷蔬菜发展过程基本思路及对策

1、坚持科技兴菜,全面提高产品质量

(1)利用现有的优势要充实技术队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

(2)要继续加大蔬菜种植技术,特别是设施栽培技术的推广力度,继续扩大拱棚菜、日光温室、地膜菜、轮作菜面积;

(3)重视新品种的培育和引进,尤其要尽快筛选出适合新田的拳头品种,形成地方特色菜。

(4)大蔬菜产品的贮藏保鲜研究,改进优化贮藏设施,延长贮藏保鲜期,增强市场调控能力,实现市场均衡供应。

(5)不断提高集约化种植水平,形成大宗骨干产品生产全面推广高产高效模式。

2、实施品牌战略,提高产品竞争力

3、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产业化水平

加工转化量小,加工产品档次低,品种少,蔬菜产业综合效益流失巨大。应积极组织有关科研、管理、生产部门联合攻关,尽快开发和推广蔬菜采后处理技术,开发和生产适销对路的蔬菜加工产品,满足市场需求,促进蔬菜产品增值、加工增效,提高蔬菜产业的经济效益。要根据市场需要,制定出主要蔬菜产品质量标准,研制采后处理措施及相应的包装材料和包装方式,开展加工、运销技术研究。通过研究与开发,提高产品加工和贮运质量,以此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龙头企业,提高产业化经营水平。发展蔬菜加工企业,不仅对蔬菜生产带动作用大,辐射面广,而且发展潜力巨大。加强蔬菜产品加工的根本任务是把企业做大,培育龙头,提高其加工转化增值和带动生产发展的能力。

4、建立信息网络,增强和改善市场功能

(1)制定全县蔬菜市场体系建设规划,合理布点,分类建设,有效调控。

(2)要因地制宜建立蔬菜专业批发市场和产地集散市场,便于产品集散、分级包装及转运。

(3)加强蔬菜批发市场的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完善中心市场和区域市场,建立城乡销售网点,街接周边县市市场,发挥市场中枢作用和龙头作用,扩大市场覆盖面。

(4)组建蔬菜产业联合会和菜农专业协会,对外开拓市场,建立起稳固可靠的营销网络;对内组织生产、筹措资金、协调关系、规范行为。

5、合理规划布局,推进规模化、专业化生产

6、加大政策扶持,确保蔬菜产业稳定发展

一是要科学选定项目,认真制订蔬菜产业发展规划,以避免盲目性和随意性。二是应结合自身实际,制订相应的扶持政策,三是要广辟投资渠道,组织扶贫开发、以工代赈等有关方面的资金支持蔬菜产业建设。建立财政专项资金,强化导向调控手段。

四是完善投入机制,以财政资金作引导,以农民、企业等经营者投资为主体,以金融部门支持为依托,以社会资金及市外资金为补充。

下载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南村镇品牌蔬菜发展现状的调查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

    XX县发展蔬菜加工业调查报告XX县是蔬菜生产大县,是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示范先进县。近年来,该县把发展蔬菜加工业作为振兴县域经济的一项重大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建基地、扶龙......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六盘水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陈 霖 左 娟 〔内容摘要〕 作者通过调研,总结了2008年我市蔬菜产业发展所取得的成绩和在实施我市“菜篮子”工程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市情提出......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高台县蔬菜产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作者:高台县园艺工作站 蔬菜产业是我县确定的主导产业之一。近年来,全县蔬菜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不仅规模大、标准高、质量好,而且产品特......

    蔬菜产业发展及批发市场调查报告

    调查内容:供暖纠纷的特点及其产生的原因调查时间:2012蔬菜是新绛县农业生产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这些年,县委县政府依靠技术进步,积极改进蔬菜种植方式,使之由过去季节性生产,发展......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共5篇)

    昭阳区蔬菜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昭阳区区委、区政府一直将“菜蓝子工程”作为重大“民生工程”来抓。蔬菜产业已成为昭阳区的重点产业之一,蔬菜收入已是农民增收的重要组成部......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龙源期刊网 http://.cn 我国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作者:王明伟 来源:《新农村》2012年第12期 近几年来,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我国蔬菜产业得到了稳步发展,蔬菜的播种面积呈逐......

    无公害蔬菜发展的现状与对策

    从世界范围来看,对于无公害蔬菜的基本概念,先后出现过许多相似的提法,诸如清洁蔬菜、健康蔬菜、无农药污染蔬菜、天然食品等等,至今尚未对无公害蔬菜的概念形成统一的说法。笔者......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

    湖州市蔬菜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蔬菜是湖州市重点扶持发展的优势产业之一。本文作者分析了近年来湖州市蔬菜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产业转型升级再发展的对......